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八年級上冊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21-03-05 13:06:05

㈠ 八年級上冊歷史五四運動這一部分應該了解和掌握的內容有哪些

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斗爭目標: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五四運動的回標志:標志著一答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開始
影響/意義: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時間:1919年

㈡ 八年級上「五四運動」有關的歷史會考題

告訴你,自己好好復習書上的內容,吃透書本就可以了,本人做題基本沒看書做(本人初中歷史會考拿了100分)

㈢ 3、簡述五四運動發生的原因及其偉大的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條件。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新申報對「五四運動」的報道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展。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開始的標志。
編輯本段產生背景
新思想的傳播與社團的發展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青年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㈣ 八年級上冊1840∼1949年八個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

1840年6月 英軍發動鴉片戰爭
1842年8月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洋銀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南京條約》影響: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開創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5)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1842年 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56年 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法國利用「馬神甫事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清政府與英、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1)增開牛庄(後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國公使駐京,並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1860年 英法聯軍接連攻陷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
→《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世紀60年代 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相標榜,開展歷時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洋務派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他們只是零星地學習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和工藝製造,卻不願意改革封建政體,不可能實現富強的目標。此外,洋務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也存在著很多弊端。
1861年 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由奕擔任總理大臣
1862年 總理衙門設立京師同文館
1865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成為國內最大的軍事企業
1869年 方舉贊在上海開設發昌機器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9世紀70年代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師
1872年 (1)曾國藩派遣容閎率領30名幼童赴美留學
(2)陳啟源在廣東南海設立繼昌隆機器絲廠(近代中國第一家繅絲廠)
(3)《申報》
1873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
1881年 中國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
1894年7月25日 (1)甲午中日海戰
(2)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895年4月 (1)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馬關條約》的影響:《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反割台斗爭,台灣全境淪陷
(3)康有為、梁啟超聯合應試舉人公車上書,拉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
1896年 維新報刊《時務報》
1897年 (1)德國強占膠州島,掀起列強瓜分狂潮
(2)商務印書館
1898年6月11日 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開始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的影響:戊戌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維新派積極倡導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宣揚進化論和資產階級民權思想,有力地沖擊了封建主義的舊思想、舊文化。戊戌政變之後,懷疑舊學、歡迎新學、要求民主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1899年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在華「利益均沾」
1900年 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 清政府與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西、荷、比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記不敘用」; 總理衙門必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繼《馬關條約》之後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901年~1911年 清末新政
1905年 同盟會成立,創辦機關刊物《民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並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結束
1912年3月 (1)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果實落入袁世凱之手
(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的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2)創建了中華民國;3)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4)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給中國先進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啟發,使他們覺悟到必須另謀新的救國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的妥協而告終,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15年 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發表《敬告青年》,新文化運動興起。
1916年 杜亞泉在《東方雜志》上抨擊新文化運動,拉開中西文化論戰序幕
1917年初 (1)陳獨秀任北大文科學長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18年 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
1919年 (1)《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2)5月4日,「五四運動」(北京天安門前)
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
1924年1月 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6年 北伐開始,推翻北洋軍閥
1927年 (1)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2)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3)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製造「七•一五」政變。政變後,寧漢合流
(4)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
1928年 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與毛澤東)
1928年6月 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約
1928年12月29日 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
1931年9月18日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2年 2月東北全境淪陷,日本扶植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4年10月 紅軍被迫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歷史意義: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機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6年10月 紅一、紅二、紅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並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立即召開救國會議,史稱「西安事變」中共確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
1937年9月 蔣介石發表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開始
1937年9月 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李宗仁指揮軍隊開展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戰果最大的一次勝利
1938年10月 武漢會戰後,日軍佔領武漢,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做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灣光復
1946年6月 國名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
1948年9月12日 林彪、羅榮桓遼沈戰役,東北全境解放
1948年11月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淮海戰役,基本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宣告國名黨統治的結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制訂了《共同綱領》,實行以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㈤ 八年級歷史上冊中國掀起了哪些運動

1、鴉片戰爭的原因、結果和影響分別是什麼?
原因:()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2)直接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
結果:中國戰敗,簽定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鴉片戰爭的影響:(1)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甲午中日戰爭後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是什麼?其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答:主要內容:(1)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4)增闢通商口岸.
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是什麼?簡述其主要內容及影響.
答:主要內容:(1)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2)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3)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1)〈〈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2)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洋務運動是怎樣興起的?洋務運動的主張是什麼?主要內容怎樣?你怎樣評價洋務運動?
答:興起: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內外交困,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的統治.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
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主要內容:(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2)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3)籌建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4)創辦新式學堂,培養翻譯、外交人才.
評價:(1):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性質)
(2)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4)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5、戊戌變法發生在哪一年?其主要內容(措施)有哪些?如何評價戊戌變法?
答:時間:1898年
主要內容:(1)(政治)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2)(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3)(文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4)(軍事)訓練新式軍隊 .
結果:由於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戊戌政變而失敗.
評價:(1)(性質)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2)(作用:)A、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
B、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傳播奠定了基礎.
失敗原因:(1)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2)具體原因:A、沒有觸動封建制度,頑固派勢力強大 B、維新派實力弱小,依靠的是沒有實權的光緒帝,又不敢發動人民群眾
6、概述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活動.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主要活動:
(1)1894
年在檀香山組織成立革命團體—興中會(2)1905年在日本東京創建同盟會.(3)創辦《民報》為同盟會的機關報.(4)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
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稱為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5)領導武裝起義.(6)1912年,中華民國
成立,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頒布《臨時約法》
歷史意義:
(1)(性質):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作用):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3)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7、新文化運動是怎樣興起的?主要內容怎樣?有什麼歷史意義?
答:
興起:(1)新舊思想的沖突:民國建立後,從西方傳人的民主、平等等進步思想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但袁世凱卻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新舊
思想發生了激烈沖突.(2)中國進步知識分子認為要建立真正的共和國,必須根本改造國民性(3)1915年,陳獨秀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
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主要內容:前期:(十月革命前)(1)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4)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
後期:(十月革命後)宣傳馬克思主義,頌揚十月革命.
歷史意義:
(1)(性質)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2)(作用):它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局限):新文化運動中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8、五四運動是怎樣發生的?其結果如何?有什麼歷史意義?
發生:(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即帝國主義國家操縱巴黎和會簽署的對德和約,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轉交給日本,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
(2)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以青年學生為先鋒在北京爆發.
結果: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意義:(1)(性質)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9、論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成立標志及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
答:歷史背景:(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
(2)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3)組織基礎: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成立標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
歷史意義:(1)中共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2)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0、論述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答:主要內容 (1)通過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和中心任務,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選舉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歷史意義
(1)中共一大標志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_____中國共產黨誕生.
(2)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3)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1、紅軍為什麼要進行長征(長征的原因)?長征的起止時間和標志分別是什麼?長征中召開的一次最重要的會議是什麼?其主要內容和意義分別是什麼?長征又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
長征背景:1933年,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於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紅軍奮戰一年,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開始時間及標志: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結束時間及標志:1936年10月,紅二、紅四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重要的會議: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1)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博古的軍事指揮權(2)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後確定由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指揮.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1)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2)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1)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2)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12、西安事變是怎樣發生的?中共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作了哪些努力?中共為什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結果如何?其和平解決有什麼歷史意義?
答:
發生:(1)日軍佔領東北後,又將侵略矛頭伸向華北;(根本原因)(2)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的主張(3)國民黨愛國將
領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中共主張,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不接受.(4)為了逼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
實行「兵諫」,史稱「西安事變」,又叫「雙十二事變」
中共的努力:(1)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2)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
主張和平解決的原因: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為了有利於抗日大局,主張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結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後被釋放.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標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3、論述中共七大召開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政治路線及其歷史意義.
答:歷史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七大.
主要內容:(1)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2)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3)大會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歷史意義:大會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14、簡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說說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答:發展歷程:
(一)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我國出現了一些民族工業的萌芽,但因為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
萌芽的原因:(1)洋務運動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了促進作用.(2)《馬關條約》簽定後,一些知識分子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一個發展機會,進入「黃金時代」.
原因:(1)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2)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各種實業團體紛紛出現.海外華僑也競相投資國內近代工業.
(三)一戰後,民族工業再度受挫.原因:(1)一戰後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2)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3)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沒能得到很好的恢復.
特點:(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制下,總體來說比較落後.
(2)發展短暫,艱難曲折.(3)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地區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業比較發達,廣大內地非常薄弱.

㈥ 初二歷史-··五四運動

因為內懲國賊的目標得到了實現,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囂張氣焰;但回是外爭答國權的目標沒有實現,雖然拒絕在合約上簽字,但是日本占據德國在華特權的事實沒有改變,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徹底完成。所以說是初步勝利而不是徹底勝利。

㈦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各個課文意義

鑒於你明天就要考試了,建議你對照課本的目錄回顧所看的內容。實際上目錄的每一單元的大標題,就告訴了你這一單元的主題了。

初二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

4
⑭發動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建立了中華民國 ⑮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元旦,都城南京
5.意義: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注意: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土地改革完成,我國剝削制度被推翻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6.結果: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知識點】
1.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傳入中國;袁世凱實行專制獨裁統治 2.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青年》) 口號(兩面旗幟):「民主」「科學」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主陣地:《新青年》雜志
4.內容:⑪前期: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
對舊文學,斗爭矛頭指向尊孔復古的逆流。
⑫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5.性質: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6.意義: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
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第二單元 《近代化探索》總結提升
1.事件:⑪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器物變革) 「自強」「求富」⑫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制度變革):變
法圖強,救亡圖存⑬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制度變革):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⑭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思想變革):「民主」「科學」
2.特點:從學習西方技術到改變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3.結論:中國的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都不能挽救中國 4.阻礙中國實現近代化的三大因素:帝國主義侵華勢力、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勢力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知識點】
1.五四愛國運動:⑪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⑫爆發:①時間:1919年5月4日 ②地點:北京 ③目標(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
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 「廢除二十一條」等 ④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⑬發展:6月初以後,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運動主力:由青年學生發展為工人階級
⑭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
簽字。 原因: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作用。
⑮意義:①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②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階級
基礎和思想基礎
⑯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民主和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⑪時間:1921年7月 ⑫地點:上海 ⑬代表:毛澤東等13人
⑭內容:①通過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確定黨
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⑮意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
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第11課 北伐戰爭
【知識點】
1.黃埔軍校的建立(國共合作的產物):
⑪建立者:孫中山 ⑫時間:1924年5月 ⑬地點:廣州黃埔 ⑭校長:蔣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⑮作用: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5
2.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的結果):
⑪主力:來源於黃埔軍校的學生軍 ⑫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⑬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 ⑭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⑮作戰最勇敢的部隊:第四軍葉挺獨立團 ⑯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 ⑰結果:基本上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

⑱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1927年,在北伐戰爭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突然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建立 ⑪時間:1927年4月 ⑫地點:南京
⑬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國家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識點】
1.南昌起義:
⑪背景: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失敗 ⑫時間:1927年8月1日 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 ⑬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秋收起義:
⑪時間:1927年9月 ⑫領導人:毛澤東
⑬結果: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註:①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影響最深遠的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②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唯一正 確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3.井岡山會師:
⑪時間:1928年4月 ⑫會師雙方:一方是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隊伍和湘南農民武裝,另一方是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 ⑬建軍:兩軍會師後改變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 黨代表:毛澤東⑭作用: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4.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山
會師後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知識點】
1.長征開始:
⑪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⑫時間:1934年10月 ⑬出發地:江西瑞金 2.遵義會議:
⑪時間:1935年1月
⑫內容:①結束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領導 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
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⑬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勝利:⑪主要軍事行動:①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最能體現毛澤東軍事思想);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③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④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 ⑫勝利會師:①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②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⑬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4.長征精神:大無謂的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團隊精神,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
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知識點】
1.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6
⑪時間:1931年9月18日 ⑫地點:沈陽 ⑬借口:柳條湖事件
⑭蔣介石的態度:不抵抗,即不抵抗政策 ⑮後果: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1945年抗戰勝利光復)⑯抗日怒潮:①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②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 ③④⑤中共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始局部抗戰。 2.西安事變:
⑪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各界的反映: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②國民黨愛國將領:發動西安事變 ⑫西安事變:
①背景: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的影響 ②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③目的:逼蔣抗日 ④時間:1936年12月12日(又稱雙十二事變) ⑥發動者:張學良、楊虎城 ⑦被扣押者:蔣介石
⑧中共的態度: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
⑨結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⑩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知識點】
1.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⑪時間:1937年7月7日 ⑫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先後為國捐軀的將領:佟麟閣、趙登禹
⑬影響: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性抗戰爆發,在民族危機空前危機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
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注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抗戰取勝的關鍵,即全民族抗戰)
2.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日軍在南京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知識點】
1.平型關大捷(最能體現國共兩黨團結抗日):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 台兒庄戰役:李宗仁指揮(注意:李宗仁是廣西桂林人),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 3.百團大戰:⑪指揮:彭德懷 ⑫目的: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振奮抗日精神 ⑬時間:1940年8月起三個半月 ⑭目標: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
⑮地點: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 ⑯意義: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4.敵後戰場戰略總後方: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5.中共七大的召開
⑪背景:抗戰即將取得勝利 ⑫時間、地點:1945年4月,延安
⑬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主要內容:⑪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⑫將
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⑭意義:這次大會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的空前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6.抗戰勝利的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台灣被日本割佔50年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7.歷史意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
轉折點,中國人民為抗擊法西斯侵略斗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單元 《抗日戰爭》總結提升
1.時間:1937.7~1945.8 2.日本的侵略行動:
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局部抗戰開始 ⑫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
⑬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攻佔南京,進行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3.中華民族的抗戰:
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①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7
②正式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⑫重要戰役:①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②台兒庄戰役,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李宗仁指揮
③百團大戰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彭德懷指揮
⑬「九一八」事變後局部抗戰開始 ⑭七七事變後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
⑮1945年4月,中共七大的召開為抗戰勝利指明了方向 ⑯1945年8月大反攻
4.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聯合行動:①1944~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日本陷入困境
②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襲擊日本關東軍
5.抗戰勝利的原因:
⑪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⑫中共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堅持敵後抗戰,對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⑬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抗戰;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愛國華僑的支持等 6.抗戰精神: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第17課 內戰烽火
【知識點】
1.重慶談判:
⑪背景:①國內: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國民黨陰謀發動內戰
②國際:美帝國主義為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積極扶蔣反共
⑫目的:①蔣介石:為准備內戰進一步贏得時間,欺騙人民
②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⑬時間: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陪同下到重慶同國民黨談判 ⑭結果:國共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⑮影響: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誠意,在政治上贏得了主動 2.全面內戰:
⑪爆發: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
⑫防禦: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毛澤東等轉戰陝北,彭德懷、
賀龍等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多次戰役,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⑬戰略進攻: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大別山根據地的開辟,嚴重威
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知識點】
1.三大戰役:指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2.遼沈戰役首先攻佔、起到關門打狗作用的地方:錦州 3.三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戰役:淮海戰役
4.率領北平國民黨軍隊接受和平改編的是:傅作義
5.三大戰役的意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6.渡江戰役:1949年4月,毛澤東和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渡江命令。結果:4月23日,解放南京
作用: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7.勝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確的戰略部署;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奮戰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知識點】
1.狀元實業家:張謇 ⑪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⑫創辦的企業:大生紗廠等。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⑪發展階段:①洋務運動到清末:萌芽
②「一戰」期間:短暫的春天 原因:內因: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外因:「一戰」期間,帝國
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⑫「一戰」後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卷土重來,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 ⑬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8
⑭發展特點:①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後的 ②從行業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③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④發展短暫而且艱難曲折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知識點】
1.近代交通的出現:火車、輪船的傳入
2.近代通訊的出現: 有線電報、電話。19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
3.文化生活的變遷: ⑪照相、電影傳入 ⑫報紙出現:最著名的報紙是1872年創辦的《申報》
⑬印刷出版機構出現: 著名印刷機構:上海商務印書館
4.社會習俗的變化: ⑪時間:辛亥革命後
⑫表現:①裝束變化:剪辮、易服、禁止纏足 ②禮節變化:鞠躬、握手禮代替跪拜禮
③稱謂變化: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以「先生」「君」等稱呼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知識點】
一、科技:1.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總工程師:詹天佑 設計的路軌:「人」字形
2.侯德榜:成就:A.20世紀20年代研製出純鹼。 B.寫出《制鹼》一書。C.探索出制鹼新工藝,比歐洲降低成本40%,
這種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二、思想: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嚴復 1.背景: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
2.代表人物:⑪魏源: ①生活的時代:鴉片戰爭時期。
②成就:編成《海國圖志》。其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⑫嚴復:①身份: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 ②成就:以譯著《天演論》影響最大。
③進步觀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自強保種」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知識點】
1.新式教育的開端:
⑪洋務運動時期:創辦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 ⑫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⑬新試學堂形成的標志: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興辦新式學堂,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 ⑭影響: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 2.文學藝術家:
⑪文學巨匠:魯迅,代表作:《狂人日記》《孔乙己》 ⑫美術大師:徐悲鴻,代表作:《愚公移山》 ⑬人民音樂家:聶耳,代表作:《義勇軍進行曲》 冼星海,代表作:《黃河大合唱》 ⑭歷史學:郭沫若,歷史劇:《屈原》 ⑮解放區文藝工作者: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㈧ 求八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每一課出現的歷史意義!!!急急急!!!

4
⑭發動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建立了中華民國 ⑮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元旦,都城南京
5.意義: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注意: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土地改革完成,我國剝削制度被推翻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6.結果: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知識點】
1.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傳入中國;袁世凱實行專制獨裁統治 2.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青年》) 口號(兩面旗幟):「民主」「科學」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主陣地:《新青年》雜志
4.內容:⑪前期: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
對舊文學,斗爭矛頭指向尊孔復古的逆流。
⑫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5.性質: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6.意義: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
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第二單元 《近代化探索》總結提升
1.事件:⑪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器物變革) 「自強」「求富」⑫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制度變革):變
法圖強,救亡圖存⑬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制度變革):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⑭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思想變革):「民主」「科學」
2.特點:從學習西方技術到改變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3.結論:中國的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都不能挽救中國 4.阻礙中國實現近代化的三大因素:帝國主義侵華勢力、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勢力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知識點】
1.五四愛國運動:⑪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⑫爆發:①時間:1919年5月4日 ②地點:北京 ③目標(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
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 「廢除二十一條」等 ④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⑬發展:6月初以後,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運動主力:由青年學生發展為工人階級
⑭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
簽字。 原因: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作用。
⑮意義:①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②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階級
基礎和思想基礎
⑯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民主和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⑪時間:1921年7月 ⑫地點:上海 ⑬代表:毛澤東等13人
⑭內容:①通過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確定黨
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⑮意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
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第11課 北伐戰爭
【知識點】
1.黃埔軍校的建立(國共合作的產物):
⑪建立者:孫中山 ⑫時間:1924年5月 ⑬地點:廣州黃埔 ⑭校長:蔣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⑮作用: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5
2.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的結果):
⑪主力:來源於黃埔軍校的學生軍 ⑫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⑬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 ⑭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⑮作戰最勇敢的部隊:第四軍葉挺獨立團 ⑯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 ⑰結果:基本上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

⑱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1927年,在北伐戰爭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突然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建立 ⑪時間:1927年4月 ⑫地點:南京
⑬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國家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識點】
1.南昌起義:
⑪背景: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失敗 ⑫時間:1927年8月1日 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 ⑬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秋收起義:
⑪時間:1927年9月 ⑫領導人:毛澤東
⑬結果: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註:①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影響最深遠的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②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唯一正 確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3.井岡山會師:
⑪時間:1928年4月 ⑫會師雙方:一方是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隊伍和湘南農民武裝,另一方是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 ⑬建軍:兩軍會師後改變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 黨代表:毛澤東⑭作用: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4.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山
會師後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知識點】
1.長征開始:
⑪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⑫時間:1934年10月 ⑬出發地:江西瑞金 2.遵義會議:
⑪時間:1935年1月
⑫內容:①結束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領導 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
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⑬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勝利:⑪主要軍事行動:①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最能體現毛澤東軍事思想);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③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④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 ⑫勝利會師:①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②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⑬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4.長征精神:大無謂的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團隊精神,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
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知識點】
1.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6
⑪時間:1931年9月18日 ⑫地點:沈陽 ⑬借口:柳條湖事件
⑭蔣介石的態度:不抵抗,即不抵抗政策 ⑮後果: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1945年抗戰勝利光復)⑯抗日怒潮:①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②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 ③④⑤中共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始局部抗戰。 2.西安事變:
⑪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各界的反映: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②國民黨愛國將領:發動西安事變 ⑫西安事變:
①背景: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的影響 ②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③目的:逼蔣抗日 ④時間:1936年12月12日(又稱雙十二事變) ⑥發動者:張學良、楊虎城 ⑦被扣押者:蔣介石
⑧中共的態度: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
⑨結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⑩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知識點】
1.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⑪時間:1937年7月7日 ⑫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先後為國捐軀的將領:佟麟閣、趙登禹
⑬影響: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性抗戰爆發,在民族危機空前危機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
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注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抗戰取勝的關鍵,即全民族抗戰)
2.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日軍在南京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知識點】
1.平型關大捷(最能體現國共兩黨團結抗日):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 台兒庄戰役:李宗仁指揮(注意:李宗仁是廣西桂林人),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 3.百團大戰:⑪指揮:彭德懷 ⑫目的: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振奮抗日精神 ⑬時間:1940年8月起三個半月 ⑭目標: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
⑮地點: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 ⑯意義: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4.敵後戰場戰略總後方: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5.中共七大的召開
⑪背景:抗戰即將取得勝利 ⑫時間、地點:1945年4月,延安
⑬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主要內容:⑪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⑫將
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⑭意義:這次大會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的空前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6.抗戰勝利的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台灣被日本割佔50年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7.歷史意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
轉折點,中國人民為抗擊法西斯侵略斗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單元 《抗日戰爭》總結提升
1.時間:1937.7~1945.8 2.日本的侵略行動:
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局部抗戰開始 ⑫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
⑬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攻佔南京,進行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3.中華民族的抗戰:
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①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7
②正式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⑫重要戰役:①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②台兒庄戰役,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李宗仁指揮
③百團大戰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彭德懷指揮
⑬「九一八」事變後局部抗戰開始 ⑭七七事變後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
⑮1945年4月,中共七大的召開為抗戰勝利指明了方向 ⑯1945年8月大反攻
4.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聯合行動:①1944~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日本陷入困境
②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襲擊日本關東軍
5.抗戰勝利的原因:
⑪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⑫中共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堅持敵後抗戰,對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⑬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抗戰;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愛國華僑的支持等 6.抗戰精神: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第17課 內戰烽火
【知識點】
1.重慶談判:
⑪背景:①國內: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國民黨陰謀發動內戰
②國際:美帝國主義為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積極扶蔣反共
⑫目的:①蔣介石:為准備內戰進一步贏得時間,欺騙人民
②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⑬時間: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陪同下到重慶同國民黨談判 ⑭結果:國共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⑮影響: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誠意,在政治上贏得了主動 2.全面內戰:
⑪爆發: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
⑫防禦: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毛澤東等轉戰陝北,彭德懷、
賀龍等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多次戰役,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⑬戰略進攻: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大別山根據地的開辟,嚴重威
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知識點】
1.三大戰役:指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2.遼沈戰役首先攻佔、起到關門打狗作用的地方:錦州 3.三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戰役:淮海戰役
4.率領北平國民黨軍隊接受和平改編的是:傅作義
5.三大戰役的意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6.渡江戰役:1949年4月,毛澤東和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渡江命令。結果:4月23日,解放南京
作用: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7.勝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確的戰略部署;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奮戰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知識點】
1.狀元實業家:張謇 ⑪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⑫創辦的企業:大生紗廠等。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⑪發展階段:①洋務運動到清末:萌芽
②「一戰」期間:短暫的春天 原因:內因: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外因:「一戰」期間,帝國
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⑫「一戰」後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卷土重來,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 ⑬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8
⑭發展特點:①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後的 ②從行業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③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④發展短暫而且艱難曲折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知識點】
1.近代交通的出現:火車、輪船的傳入
2.近代通訊的出現: 有線電報、電話。19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
3.文化生活的變遷: ⑪照相、電影傳入 ⑫報紙出現:最著名的報紙是1872年創辦的《申報》
⑬印刷出版機構出現: 著名印刷機構:上海商務印書館
4.社會習俗的變化: ⑪時間:辛亥革命後
⑫表現:①裝束變化:剪辮、易服、禁止纏足 ②禮節變化:鞠躬、握手禮代替跪拜禮
③稱謂變化: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以「先生」「君」等稱呼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知識點】
一、科技:1.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總工程師:詹天佑 設計的路軌:「人」字形
2.侯德榜:成就:A.20世紀20年代研製出純鹼。 B.寫出《制鹼》一書。C.探索出制鹼新工藝,比歐洲降低成本40%,
這種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二、思想: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嚴復 1.背景: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
2.代表人物:⑪魏源: ①生活的時代:鴉片戰爭時期。
②成就:編成《海國圖志》。其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⑫嚴復:①身份: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 ②成就:以譯著《天演論》影響最大。
③進步觀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自強保種」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知識點】
1.新式教育的開端:
⑪洋務運動時期:創辦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 ⑫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⑬新試學堂形成的標志: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興辦新式學堂,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 ⑭影響: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 2.文學藝術家:
⑪文學巨匠:魯迅,代表作:《狂人日記》《孔乙己》 ⑫美術大師:徐悲鴻,代表作:《愚公移山》 ⑬人民音樂家:聶耳,代表作:《義勇軍進行曲》 冼星海,代表作:《黃河大合唱》 ⑭歷史學:郭沫若,歷史劇:《屈原》 ⑮解放區文藝工作者: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㈨ 八年級上歷史課的五四運動的知識框架

五四運動
導火線 時間 地點 口號 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性質的口號
第一階段以 為主回 運動中心答 斗爭方式
第二階段 6.3日後,由 轉移到 運動的主體 五四愛國運動取得
意義

閱讀全文

與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八年級上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