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給一份關於雲南解放的詳細資料.謝謝(包括確切時間,事件,任務等,好的加分)
由於各種原因,關於如何確定雲南解放的日期這樣一個重大歷史問題,多年來有不同觀點。2000年,省委辦公廳發文,確定為1950年2月24日——
多年來,因為各種原因,關於雲南究竟是何年何月何日解放這樣一個重大歷史問題,卻有著一些不同的說法,其中有4種說法具有一定影響和代表性:一是把1949年12月9日盧漢宣布起義之日當作雲南解放日;二是把1950年2月19日滇南戰役勝利日當作雲南解放日;三是把1950年2月22日昆明召開市民歡迎人民解放軍大會這一天作為雲南解放日;四是把1950年2月24日在昆明「庚園」召開的地師以上幹部會議上,陳賡鄭重宣布雲南全境解放的這一天作為雲南解放日。那麼,雲南解放的准確日期應該確定在哪一天?最後又是怎樣確定的?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還是先回顧一下雲南解放的過程——
一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後,勢如破竹,很快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州等大城市以及華東、華中、華南、西北的廣大地區。國民黨政府倉皇西遷重慶,企圖建立以四川為設防重點、以雲南為戰略後方的「西南反共基地」。中共中央為解放大西南,制訂了周密的戰略部署,決定對西南各敵均取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的作戰方針。並具體部署:在第四野戰軍向廣西進軍的同時,第二野戰軍主力從湘黔邊直出貴州,進占川東、川南,切斷胡宗南集團和川康諸敵退往雲南的道路;位於川陝邊的第十八兵團等部,首先將胡宗南集團抑留在秦嶺地區,待第二野戰軍主力進入川境將敵退路切斷後,即迅速入川,佔領川北和成都地區,爾後兩軍協同,聚殲川境敵軍;二野四兵團待廣西戰役結束後,以大迂迴動作由廣西入雲南,消滅雲南殘敵,封鎖國境。
1949年10月26日,二野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指揮的四兵團和四野一部,以一部從黔桂邊境的山區迂迴前進,切斷白崇禧集團逃往貴州的道路;以另一部將白崇禧集團包圍殲滅於廣西境內。11月1日,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二野第三、第五兩個兵團和四野一部,從敵人大西南防線中最薄弱的黔川部分突然挺進,拉開了西南戰役的序幕。解放軍出敵不意地從湘西直出貴州,進占川南、川東,一路摧枯拉朽,11月15日解放了貴陽,30日解放了重慶。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指揮第十八兵團分三路從西北入川,將胡宗南集團圍困於成都地區。西南戰役的節節勝利,排除了胡宗南、白崇禧集團蝟集雲南的可能,為雲南解放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二
雲南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1947年,中共雲南地下黨組織派遣大批黨員幹部和民主運動的積極分子到國民黨統治薄弱的滇南、滇東和滇西少數民族地區加強武裝據點的建設和組建秘密武裝,同時派人打入敵人的基層政權,掌握武裝和加強爭取敵軍工作。到1948年初,中共雲南地下黨組織已在18個縣建立了武裝斗爭的據點,掌握了12支共約2000餘人的秘密武裝和統戰武裝。
1948年2月,按照中共雲南省工委的部署,朱家璧、張子齋等率領滇南地下黨集結於石屏縣境內的黨員幹部和武裝,到達彌勒縣西山與當地黨組織領導的武裝匯合,開展游擊戰爭,並在戰斗中迅速建成主力,轉戰滇東南。1948年秋至1949年夏,雲南廣泛發動武裝反蔣斗爭,在滇南、滇中、滇西、滇北等10個地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進攻。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基於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決定將雲南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和廣西左右江地區、黔西南地區的游擊部隊,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縱隊」,由莊田任司令員,朱家璧任副司令員。7月,「桂滇黔邊縱隊」改為「滇桂黔邊縱隊」,並成立中共滇桂黔邊區黨委,由林李明任書記,周楠、鄭伯克任副書記,統一領導滇桂黔邊的斗爭。自1947年至1949年底,「邊縱」主力發展到3萬餘人,各部隊在各族人民的熱情支援下浴血奮戰,戰斗活動遍及滇桂黔130多個縣境(雲南境
三
由於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的迅猛發展,盧漢與蔣介石集團之間矛盾斗爭的日益加劇,盧漢在「求出路」上的思想變化等因素,使爭取盧漢集團起義成為可能。中共中央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爭取以「綏遠方式」解決雲南問題。東北解放後,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東北局,從起義和被俘的滇籍軍官中選派部分人員回滇,做爭取盧漢的工作。1949年七八月間,中共中央有關領導人接見了盧漢派去的代表宋一痕,對盧漢願意起義表示歡迎,並指示起義不能過早,要等到解放軍臨近雲南時舉行,以免招致失敗。10月,受中共中央委派爭取盧漢起義的原國民黨北平警備司令周體仁,向盧漢轉達朱德、葉劍英對雲南問題的關心,並介紹北平起義的經過。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及其領導下的中共昆明地下組織,通過國民黨省參議會中的地下統戰小組及其他關系,加強了爭取盧漢的工作。邊縱副司令員朱家璧等與盧漢的代表九十三軍軍長龍澤匯等多次接觸,分析形勢,宣傳政策,討論起義有關事宜。被蔣介石迫使下台逃居香港的原雲南省主席龍雲,也積極勸說和支持盧漢起義。這時,人民解放軍大軍壓境;雲南境內游擊戰爭蓬勃開展,解放區不斷擴大;各族人民爭自由、求解放的斗爭波瀾壯闊,雲南全省解放已成大勢所趨。在這種情況下,盧漢決心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投向人民。
1949年12月9日,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雲南綏靖公署主任盧漢順應歷史潮流,在昆明率領所屬第九十三軍、七十四軍和省、市政府起義,駐昆部分國民黨中央系統的軍、政機關也跟隨起義;接著,除「邊縱」已經解放的地區外,省內各地國民黨專、縣兩級政權和地方部隊也大部響應起義,昆明及全省部分地區實現和平解放。
四
昆明起義後,雲南全境並沒有「和平解放」。盧漢宣布成立「雲南人民臨時軍政委員會」,但中共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未正式派代表參加,且「雲南人民臨時軍政委員會」在組織上仍沿襲舊政權的一套做法。鑒於當時的復雜形勢,中共滇桂黔邊區委、昆明市委決定黨組織仍保持地下狀態。這樣,昆明和平解放後,就出現了一段解放軍未能進駐接管,人民政權尚未建立,中共昆明地下黨組織不能完全公開的過渡時期。
昆明起義後,國民黨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不聽盧漢的指揮,1949年12月中旬,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及其他部隊共約4萬餘人,瘋狂向昆明進攻,允諾「攻下昆明,准許自由行動三天」。在南下解放大軍馳援昆明,連克沾益、曲靖、陸良,取得路南天生關戰斗勝利的條件下,在「邊縱」部隊從四面八方打擊、牽制的情況下,在全市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下,起義官兵對進攻昆明的敵軍進行了英勇的抗擊。人民解放軍逼近昆明,敵軍懼怕被圍殲,慌忙向滇南撤退,昆明保衛戰取得了勝利。
南逃之敵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被編為第八兵團,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湯堯被任命為兵團司令。昆明保衛戰以後,劉伯承、鄧小平多次對麇集雲南南部的國民黨第八、第二十六軍官兵發出勸告,要他們認清時務,當機立斷,棄暗投明,歸向人民。但湯堯等人不思悔悟,拒絕勸告,夢想控制滇南,不成則逃到台灣或國外。根據中央的部署,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四野戰軍第三十八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廣西直插滇南,在「邊縱」的配合下,發起滇南戰役。滇南戰役歷時55天,除少數殘敵逃出國境,共殲敵3.2萬餘人,完成了祖國西南邊疆追殲逃敵的作戰任務,為粉碎蔣介石把雲南作為反共基地「重整西南河山」的迷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為雲南全境的解放和野戰軍迅速推進至邊防前哨,保衛邊疆、鞏固國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中共雲南地方組織和雲南各族人民為爭取解放而奮鬥了24年的目標最終得以實現。滇南戰役結束後,雲南又有大片地區相繼解放,但全省還有大部地區尚未建立人民政權,因此,滇南戰役勝利時,雲南全境並未獲得解放。
1950年2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四兵團、西南服務團雲南支隊和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的領導人相繼到達貴州省安龍縣城,實現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勝利會師。「安龍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入滇工作的指示並決定成立中共雲南省委。2月20日,解放大軍正式進入昆明舉行入城儀式。22日,昆明各界在拓東運動場舉行盛大歡迎會。2月24日,雲南省地師以上領導幹部會議在昆明「庾園」召開,陳賡在會上庄嚴地宣布:「解放軍和雲南人民、雲南的黨會師了,雲南從今天起已完全獲得解放了。」同時宣布中共雲南省委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批准宋任窮任省委第一書記,陳賡任第二書記。
五
關於雲南解放的日期的4種說法,在一段歷史時期內未有定論。其中第四種說法,即1950年2月24日應為雲南解放日的觀點,是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在長期征研工作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其依據是:解放雲南,是遵照黨中央、毛澤東的偉大戰略部署進行的,南下野戰軍立下了卓著功勛;雲南地下黨和「邊縱」部隊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昆明起義實現了昆明及全省部分地區的和平解放。但是,昆明起義後,解放軍未能進駐接管,人民政權尚未建立,中共昆明地下黨組織也未完全公開,雲南全境並沒有和平解放。在滇南戰役勝利後,1950年2月24日,陳賡在「庾園會議」上正式宣布雲南完全獲得解放,中共雲南省委正式成立,這是雲南解放最重要和唯一的標志,因此,1950年2月24日應該確定為雲南解放日。但是,長期以來由於沒有對雲南解放日進行統一確定,導致全省的一些紀念活動、宣傳報道及有關出版物中出現多種說法,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
事實上,關於雲南解放日的問題,雲南省委早已認定為1950年2月24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省委組織部、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檔案館編寫中共雲南省委組織史資料,根據中共中央組織史領導辦公室的指示精神,擬認定雲南解放日為1950年2月24日。書稿報請省委審定時,省委同意1950年2月24日為雲南解放日的意見。此書後由中共黨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此後的一些重大活動,也把1950年2月24日定為雲南解放日,但由於沒有正式發文,所以關於雲南解放的日期,還存在不同的說法。
1999年3月31日,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向省委上報了《關於規范、確認雲南解放日的請示》,省委辦公廳就這一問題向有關部門徵求意見,並召開了幾次協調會議。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2000年1月17日,省委辦公廳發文,同意將雲南解放日正式確定為1950年2月24日,要求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在今後的紀念活動及宣傳報道等方面統一按此日期表述。
1950年2月24日是雲南解放日,這是一個雲南各族人民應該永遠銘記的日子。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們會更長久地銘記這個日子,更深切地緬懷為解放雲南而流血犧牲的革
http://www.yunnan.com.cn/2008page/culture/html/2009-05/22/content_373654.htm
下邊的鏈接,也可做參考
『貳』 九十三師文史館的歷史背景
93師隸屬於原國民黨雲南地區的第八軍,在49年戰敗後由於沒有退路不得已在中將團長李國輝帶領下進入現在的金三角地區與滯留在當地的原國民黨抗日遠征軍殘部合並為93師。49年後,他們作為國民黨殘部由於無法退回台灣島,被蔣介石訓令畏縮於金三角地區,等待所謂的「光復大陸」的時機東山再起。
由於當時台灣地區作為聯合國的成員國,因此先後兩次被泰國政府上訴聯合國,理由是「非法在他國領土駐軍」。台灣對於這個客觀的軍事力量的存在也無法否認,先後派出兩任原第八軍高官要求他們一路撤回台灣。由於種種原因,只有極小部分的人員經歷千辛萬險抵達了台灣,絕大部分人不得不武力反抗當地軍政力量的武裝圍剿。由於國民黨殘部的背景,據說我國政府早期也曾應泰國政府請求派兵剿滅。
讓泰國與緬甸政府第一次正視這孤勢力的是幾次圍剿的失敗。在解放軍手下屢戰屢敗的國民黨殘部93師對於幾倍於自己的當地軍隊卻是小試牛刀,雖然每次伴隨著勝利而來的就是戰士的傷亡。終於,泰國政府明白他們不是93師的對手,於是主動謀和了。泰政府願意提供一片地區供93師定居,但不得離開圈地。唯一的條件是要求93師作為僱傭軍圍剿讓泰政府軍也同樣感到棘手的泰共游擊隊。93師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已答應在別國的領土上為別國政府去出生入死。唯一值得他們慶幸的是,最終泰國政府還是履約了。那塊土地就是今天著名的金三角地區。
國共內戰在三大戰役後,中國共產黨已經取得軍事優勢。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9日,李彌和余程萬參加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在省政府召開之軍政聯席會議。盧漢宣布投降,但中國西南地區仍有中華民國國軍部隊效忠中華民國。12月12日,李彌答應「反正」,回到第八軍。李彌馬上進攻昆明。余程萬仍被扣押,第四十四師師長石建中所部進擊到昆明以北,包圍昆明,兩度猛攻後,盧漢於12月14日把余程萬送出昆明。余程萬率領第二十六軍向雲南南部撤退。盧漢於介興一軍包圍第八軍,第八軍在蒙自、建水、石屏一帶布防,並重修蒙自機場,聯絡國府。
1950年1月,陳賡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滇南戰役,意圖殲滅國軍在雲南最後兩支部隊——第八軍(軍長李彌)、第二十六軍(軍長余程萬)。1月14日,李彌和余程萬飛往台灣。李彌參加3次最高軍事會議,報告最高長官願意留在雲南,建立基地。1月17日,李彌、余程萬和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及張群同機飛返第二十六軍防地雲南蒙自,在海南島途中,第二十六軍已有1個團撤到海口,余程萬留下來整頓。當晚,李彌通宵召開軍事會議,第二天隨顧祝同和張群飛往西昌。
由於受命防守國軍撤退要道元江鐵橋的第八軍170師師長孫進賢叛變投共,國軍約六萬人在元江被解放軍殲滅。李國輝時為第八軍第二三七師709團長,率領約千人突圍逃出,但最後僅殘存600多人。3月,李國輝團長的600多人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退至緬甸境內,在孟棒與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八團副團長譚忠的部隊約800多人會合,共約1500人,這是孤軍最早的起源。原計畫是通過中南半島北邊的叢林至泰國回台灣,但是與台灣取得聯絡後,發現計畫難以執行而取消。5月,雙方部隊改編後名為「中華民國復興部隊」,人數已增至3000多人,李國輝、譚忠分別擔任總指揮、副總指輝。
『叄』 日本當年要開掛到什麼程度才可能體面地結束戰爭
就算開抄掛提前完成所有圖紙上的武器,也難以成功,最多讓盟軍多損失一點,有核武器的美國才有戰爭話語權,如果德國開掛搞出核武器,有可能會體面的談判結束戰爭,日本這方面不行,搞出核武器那已經不是開掛了,當時根本就不具備這個條件
『肆』 南通農場十一大隊和先鋒鎮十一大隊是不是一個地方
陸軍第1集團軍陸軍第1集團軍:甲類集團軍,代號73011部隊,軍部駐湖州。前身是八路軍120師358旅,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晉西北軍區主力部隊,首任司令員張宗遜),解放了青海。1952年1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8年10月回國駐扎開封。1975年與20軍互換,調駐湖州。所屬部隊在浙江和蘇南地區。第1集團軍駐守浙江省,軍部位於湖州市,代號為73011部隊。隸屬南京軍區,是1985年由陸軍第1軍改編的,下轄第1,2,3師及原第60軍181師共計4個步兵師,此外還有坦克第10師、炮兵第9師和高炮旅。該軍負責長江以南浙東沿海一帶防區,是離台海前沿最近的快速反應部隊。如果我軍發起解放台灣戰役,第1集團軍毫無疑問的是進攻台灣北翼的主力部隊。1987年該軍組建了全軍第一個「藍軍團」,在訓練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90年代中期以後,全軍編制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原屬第1集團軍的步兵第2、第181師於1996年改為武警機動師。1998年後,步兵第3師改為摩步旅,第1師改編為全軍第一個水陸兩棲機械化步兵師,坦克第10師與高炮旅也分別改編為裝甲師和防空旅。在1988年以後的新上將中,原中央軍委委員,從1995年起就擔任總參謀長傅全有是在這個軍成長起來的,他在1978-1980年任該軍3師師長,1983-1985年任該軍軍長。現任總參謀長陳炳德(1999年由南京軍區司令員調任)曾於1993年任該集團軍軍長,原蘭州軍區司令員李乾元曾於1985-1990年任該集團軍軍長。從1995年起就擔任副總參謀長的吳銓敘在傅全有當1軍軍長時就擔任該軍參謀長,1985年後擔任該集團軍政委和軍長,1992 年直接升任總參謀長助理,傅全有當1軍軍長時的政委史玉孝後來曾先後任南京軍區,廣州軍區的政委。中國陸軍第13集團軍中國陸軍第13集團軍:甲類集團軍,代號77100部隊,軍駐駐重慶。前身是八路軍129師386旅,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太岳主力部隊,首任司令員陳賡)。1950年駐開遠,1968年調重慶。所屬部隊在重慶和四川。第13集團軍的光榮歷史第13集團軍的前身是紅軍時期在鄂豫皖蘇區組建的紅四方面軍的第73師,為紅四方面軍戰斗歷史最為悠久的老部隊。紅四方面軍轉移到川陝蘇區後該師編為紅31軍第93師,抗日戰爭中93師編為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參加了開創太岳敵後根據地和反掃盪斗爭,抗戰勝利後,太岳軍區主力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陳賡任司令,謝富治任政委。在解放戰爭中該縱隊一直擔負戰略機動任務,先後歸第1、2、4野戰軍指揮,是挺進中原的三大主力之一,即赫赫有名的「陳謝大軍」。淮海戰役後該縱隊的第10、13旅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軍長為周希漢將軍,政委為劉有光將軍,歸第4兵團指揮。之後,千里渡江南進,在林彪指揮下隨4野解放兩廣,勝利進軍雲南。第13集團軍屬下的第37、第38師參加過朝鮮戰爭。第13集團軍的第149師原為第18軍的52師,參加過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9年第50軍149師與由張國華和譚冠三指揮的西藏軍區第18軍52師對調防務並互換番號,52師改稱149師調入50軍。1985年第50軍撤銷番號後,屬下的主力第149師編入第13軍,進駐四川樂山。從第13軍的歷史看,既是紅軍時期的老部隊,又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擔當戰略機動部隊的角色,先後編入過解放戰爭時期的四個野戰軍中的三個,與軍中各方面的領導人關系都不錯,四面有緣。因此,在八十年代末的裁軍整編中,榮幸列編甲類集團軍,活活把同軍區在反越戰中有出色表現的「山地猛虎」——第14軍擠出了甲類軍的行列。當然,這也與13軍屬於成都軍區,14軍屬於合並前的昆明軍區屬於外來戶有關系。所以,原14軍的軍長廖錫龍升任為成都軍區司令後,與麾下的第13集團軍始終有一份復雜而微妙的關系。在1979年對越自衛作戰中,13軍作為西線主力,從雲南進入越南的黃連山省,雖然完成了作戰任務,但因越軍主力布於老山、者陰山一線,第13軍並沒有碰上如14軍那樣的兩山戰役的激烈戰斗,沒有值得一書功勛。第13集團軍的現狀第13集團軍駐守山城重慶,原代號為56005部隊。隸屬成都軍區。是1985年由陸軍第13軍改編的,轄37,38 師和原50軍149師(即參加過解放西藏和對印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52師)3個步兵師,並編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該集團軍組建後參加了老山地區的防禦作戰。第13軍一直駐守西南地區,是作為中印中越邊境的戰略預備隊使用的,在武器裝備上一直受到照顧。七十年代大三線的建設,四川、重慶建成了我國最大的軍事工業群,得地利之便,一些新定型的步兵戰車、坦克、裝甲車等往往以試用為名先裝備成都軍區的部隊。第13軍屬下的第149師就是陸軍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一批整編改裝的機械化師,屬於軍委配置在西南方向針對中印邊界的快速反應部隊。是有消息說,最新的一輪師改旅整編,也是從該師開始的。由於成都軍區的防區包括中印、中越兩個方向,而這兩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完全不同,作為軍區面向兩個方向預備隊的第13集團軍裝備配置就很有些麻煩。中越邊境屬於熱帶亞熱帶叢林和山地,不適合大規模的裝甲坦克部隊的機動,反越自衛戰也證明了這一點;而中印邊境,除邊界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以外,山裡山外都是高寒地帶,雖地處高原,相對海拔卻也大多是平地,適宜機械化部隊的行動。第13軍應該定位於何種作戰樣態?一直是軍方撓頭的事。好在陸軍航空兵的建立,能滿足多種地理環境的作戰要求,成都有隸屬總參陸航局建制但歸第13集團軍編成的陸軍航空兵團,這將會大大提高第13軍的機動能力和作戰效能,完成守衛祖國西南大門的重任。在軍隊經商的大潮中,第13集團軍不十分光彩,是四川地區有名的倒爺,軍中發生過多起貪污腐敗的丑聞。最驚人的,莫過於1998年11月下旬,副軍長崔國棟少將因清理賬務,在下榻的西昌空軍招待所被殺,引起高層的震驚。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軍中鐵幕外人雖不知,但造成的影響可實在玷污第13集團軍的光榮歷史,令人痛心。但願第13集團軍能「而今邁步從頭越」,守好祖國的西南大門,重續以往的光榮歷史。第13集團軍現屬成都軍區,軍部駐重慶江津。該集團軍所屬榮譽單位是:紅軍師—-步兵第37師紅軍團—-步兵第37師第109團;群眾工作模範團—-步兵第149師第446團;洛陽英雄連,夜襲長勝連—-步兵第37師第109團第5連;勇猛頑強英雄連—-步兵第37師裝甲團坦克一營第3連;尖刀英雄連—-步兵第149師裝甲團某連;中國陸軍第21集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1集團軍是1985年由第21軍改編的,下轄61、63師,和原19軍55師,共計3個步兵師,並編入坦克第12師、炮兵旅(原炮兵第15師)和高炮旅。原屬21軍的步兵第62師撤銷,其第184團被改編為蘭州軍區特種大隊。90年代中期以後,步兵第61師被確定為應急機動部隊之一,原屬第21集團軍的步兵第63師於1996年改為武警總部直屬的機動師。1998年後,步兵第55師改為摩步旅,坦克第12師改編為裝甲師。第21集團軍的軍部設在陝西省寶雞市,隸屬蘭州軍區。1955年授中將軍銜、1988年授上將軍銜的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就出自這個軍。原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王克上將80年代中期任21軍軍長。現任濟南軍區政治委員劉冬冬上將曾任該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第21軍在朝鮮停戰後長期留守朝鮮,直至1958年7月回國,駐山西大同,隸屬北京軍區。1965年10月第63師187團8連因在戰備訓練中表現突出,被國防部授予「英雄八連」榮譽稱號。「文革」開始後,第21軍於1967年調入關中,改屬蘭州軍區。該集團軍組建後於1986—1987年參加老山地區防禦作戰,步兵第61師第182團第9連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1991年,在本職崗位上堅持不懈學雷鋒的步兵第61師軍械修理所志願兵李潤虎(現任21集團軍裝備部副部長)入選中國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第21集團軍所屬第63師已換裝為機械化師,並下轄裝備直9的陸航大隊,屬中央軍委重裝的全軍六個快速反應師之一。另外轄區內有第二炮兵的某部。從第21軍作戰歷史可以看出,這是一支屬於三野系統的王牌部隊。八十年代裁軍整編中,第21軍被整編為七個甲類集團軍之一,擔負著艱巨的守備大西北的戰備值班任務,不僅要北控胡馬,東衛關中,西出中亞,而且可通過青藏、新藏公路南下西藏,實施入藏作戰,其擔負的西域防務事關整個中國脊背的安全,是鎮守西北地區的戰略值班部隊。中國陸軍第27集團軍第27集團軍的軍部位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原部隊代號為51002部隊,隸屬北京軍區,是1985年由第27軍改編的,轄第79,80,81三個步兵師,並編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集團軍組建後於1987年到老山地區輪戰,表現出色。90年代中期以後,步兵第81師於1996年改為武警機動師。1998年8月九江長江大堤決口,集團軍200多名官兵飛抵九江,連續奮戰3晝夜,搭起一座鋼木組合結構壩,創下了封堵大江大河干堤決口的奇跡。此後第27集團軍全軍旅團化,步兵第79、第80師改為摩步旅,步兵第235團擴編為摩步第235旅,坦克旅改裝甲旅。1999年國慶閱兵中,由第27集團軍部隊組成徒步第6方隊。現任軍長秦衛江。榮譽該集團軍所屬的榮譽單位有:濟南第一團--摩步第235旅;抗洪搶險英雄營--第27集團軍工兵團道橋1營;先遣渡江英雄連--第27集團軍偵察營第2連;鋼八連--原步兵第79師第235團第8連;歷史27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膠東軍區部隊。抗日戰爭勝利後,膠東軍區的主力部隊進軍東北(後編為第4野戰軍第41軍),餘下的第5師、第6師和警備第3旅於1947年3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許世友任司令員,林浩任政委,各師旅分別改為第25、第26和第27師。該縱隊成立後,轉戰於山東及整個華東戰場,成為華東野戰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第9縱隊是主攻部隊之一。1948年4月的解放濰縣戰斗中,第27師79團堅守陣地20個小時,保證後續部隊順利向縱深發展,戰後榮獲「濰縣團」光榮稱號。而奠定該縱隊在華東野戰軍主力地位的是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第25師73團首先突破堅固城防,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濟南第一團」光榮稱號。濟南戰役的勝利為我軍開展城市攻堅戰提供了作戰經驗,揭開了我軍戰略大反攻的序幕。在淮海戰役中,該縱隊參加了碾庄圍殲黃伯韜兵團,於雙堆集圍殲杜聿明集團的戰斗,著名的「十人橋班」就是第27師79團2連3班。1949年2月,第9縱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軍長聶鳳智,政委劉浩天,隸屬第3野戰軍第9兵團,各師分別改稱第79、第80和第81師。在渡江戰役中,第79師偵察排班長齊進虎奉命帶領4名偵察員先行偷渡偵察敵情,以木盆飄渡長江天險,勝利返回部隊,建國後以這一事跡編創了家喻戶曉的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5月該軍作為上海戰役的主力,參加解放上海的戰斗。在上海戰役中,該軍率先突入市區,不顧自己蒙受巨大傷亡,對盤踞蘇州河對岸的敵軍堅持不使用重武器,發動群眾支援,開展統戰工作,迫使敵軍放下武器投降。上海解放的當夜,該軍上自軍長下至馬夫全部露宿街頭,秋毫無犯。朝鮮戰爭爆發後,第27軍隨第9兵團於1950年10月入朝作戰,軍長彭德清,副軍長詹大南,隨即參加了第二次戰役。第80、81師在長津湖與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步兵第7師交戰,在零下30度的嚴寒中,浴血奮戰,殲滅了美步兵第7師第31團、第32團第1營和師屬第57炮兵營共1個加強團4000餘人,並繳獲第31團團旗,這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唯一全殲美陸軍一個完整團建制的範例。第五次戰役中,第81師242團2營按時完成穿插任務,保證戰斗勝利而獲得「穿插模範營」稱號。第27軍於1952年10月回國,歸南京軍區,駐防無錫。「珍寶島事件」後,軍委為加強北京軍區的防務力量,於1971年9月將該軍一個師調到北京,以後又將該軍北調河北石家莊。1981年9月第27軍部隊參加了「華北大演習」。中國陸軍第38集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該縱隊是一支以中國工農紅軍為骨幹發展起來的部隊。 該軍第334團的前身為1928年7月彭德懷、滕代遠領導平江起義成功組成的紅5軍之一部,長徵到陝北時其番號為紅1軍團第10團。其第338團的前身為紅25軍的第75師第223團。1937年8月,這兩個團分別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5團新2營和第343旅補充團。抗日戰爭初期,上述部隊在晉冀豫地區艱苦轉戰。1939年起先後進入山東和蘇北地區。爾後,即長期戰斗在蘇北、魯南、濱海戰場,發展為山東軍區第一師、第二師。這是第38軍的兩個前身。第38軍的另一個前身,是由山東軍區濱海支隊與部分地方武裝於1945年8月組成的東北挺進縱隊大部。在抗日戰爭中,這些部隊分別參加過平型關、汾(陽)離(石)公路、陸房、白彥、陳道口、郯城、贛榆等大小戰斗共70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4萬餘人,涌現出"郯城戰斗模範"、"何萬祥連"、"安東衛連"等許多英雄單位和張桂林、何萬祥、鍾家全等大批英雄人物。歷史沿革1945年9月,山東解放軍第1、第2師和東北挺進隊分別從陸地和海上開赴東北,改稱為東北聯軍直屬第1、第2師;東北挺進縱隊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參加了追繳匪偽的戰斗和對國民黨軍隊的自衛作戰。1946年6月下旬,國民黨反動了全面內戰,全國解放戰爭開始。為適應作戰的需要,8月,東北民主聯軍直屬第1、第2師和東北聯軍第7縱隊部分部隊, 在吉林敦化地區合編組成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以第7縱隊領導機關為其領導機關,萬毅任司令員,李作鵬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梁興初任副司令員, 周赤萍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解放軍,第1縱隊番號不變。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縱隊該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屬第4野戰軍第13兵團建制,李天佑任軍長,梁必業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曹里懷任副軍長兼參謀長。原轄第1師改稱第112師,江擁輝任師長,黃玉昆任政治委員;第2師該稱第113師,賀東生任師長,王樹君任政治委員;第3師該稱114師,劉賢全任師長,方國安任政治委員。同時將遼北軍區獨立第10師撥歸第38軍建制,改稱第151師, 趙東寰任師長,蔡明任副政治委員(政委未任命)。第38軍在平津戰役中,擔任主攻天津的任務,最先突破天津城防並攻佔金湯橋(今解放橋);殲國民黨軍2。7萬餘人, 活捉了國民黨軍天津防守司令浸警備司令部司令陳長捷等5名將官。 隨後又揮師南下,進軍中南,參加宜(昌)沙(市)、湘西南、廣西等戰役。第114、第151師還配屬第2野戰軍第4兵團參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滇南戰役。滇南戰役後,第151師撥歸廣西軍區建制;第114師回師湘西,參加剿匪作戰。在全國解放戰爭中,第38軍從祖國最北方的松花江邊一直打到最西南中越邊境的紅河橋頭,進行主要戰斗170餘次,轉戰黑、吉、遼、熱、冀、津、魯、豫、鄂、湘、桂、黔、滇等13省市,解放大小城市100餘座。涌現出"全面模範邊"、"四平突擊隊"、"神勇突擊連"、"李文才連"、"天津戰役三好連"、"蘆溪戰斗模範連"、"進軍廣西戰斗模範連"、"進軍滇南戰斗模範連"等195個英雄模範單位和曹緯、王西蘭、李文才、白玉清、郭守德、盧錫勤、叢貴、崔永峰、李秀燦等628名英雄模範。評價1950年10月,第38軍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軍長梁興初,政治委員劉西元;轄第112、 第113、第114師,先後參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和陣地反擊戰,以及西海岸反登陸准備,於1953年7月返回祖國。 第38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勝利地完成了各項任務,有3個連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二級戰斗英雄連"稱號和記特等功;有1萬多名指戰員榮立戰功,其中有志願軍總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記特等功的曹玉海、郭忠田和授予"二級戰斗英雄"稱號、記特等功的陳吉、徐恆祿等英雄模範14名。第38軍在第二次占役中表現最為出色。在圍殲德川敵後其第113師以14小時步行70餘公里插到價川以南的三所里、 龍源里,堵住敵軍南逃、北援,會同軍主力一起殲敵1。1萬餘人, 為取得戰役的勝利,把敵軍打退到"三八線",扭轉朝鮮戰局,做出了重大貢獻。對此志願軍司令彭德懷親擬電報予以嘉獎, 並在電報末尾寫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第38軍萬歲!"著名作家魏巍當時隨該軍采訪,以該軍在這次戰役中的英雄事跡寫成《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戰地通訊,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人民群眾稱志願軍為"最可愛的人"即從這里開始。1953年7月,第38軍從朝鮮回國。中國陸軍第39集團軍現駐沈陽軍區的第三十九集團軍,是解放軍陸軍的著名王牌部隊,也是解放軍陸軍僅有的三個機械化集團軍之一。該集團軍歷史悠久、戰功昭著。「先鋒」本色這是一支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沿革下來的紅軍部隊。在它的歷史上,重疊著3個紅軍軍部,沉澱著紅軍能征善戰、所向無敵的底蘊。這是一支與黨、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的英雄部隊:紅軍長征的北上先鋒;抗日戰爭中首戰平型關的勁旅;抗美援朝中首戰雲山,第一個與美軍「王牌軍」交鋒取得勝利…… 這就是沈陽軍區某機械化集團軍。紅軍長征先遣隊1935年9月21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長徵到達哈達鋪。長期消息閉塞的紅軍將士從郵局裡找到的國民黨的報紙證實:陝北有一支共產黨的隊伍和一片蘇維埃根據地。原來,在1934年11月13日,這個部隊的前身鄂豫皖的紅二十五軍便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了孤軍長征,一路上東拼西殺,打退敵人前堵後追,於1935年9月15日,抵達陝北革命根據地延川縣永坪鎮,完成了歷時10個月的長征,並與堅持在那裡的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之後,這支部隊東進北上,聲東擊西,打通了陝甘邊和陝北兩蘇區的聯系,使兩塊蘇區連成一片,並在20餘個縣建立革命政權,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西北作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11月,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參加著名的直羅鎮戰役。隨後,這支英雄的部隊轉戰南北,穿行在血與火的歲月里,首戰平型關,名震中外,在遼沈、平津兩大決戰中,一直擔任主攻,率先突破敵防禦陣地……
『伍』 雲南解放戰爭歷史~
1949年12月9日夜間10時,盧漢將軍率領全省軍政人員,在昆明通電全國,舉行起義,宣布雲南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9日盧漢故作鎮靜,於下午7時,在其私宅宴請美、英、法國領事,汽車盈門,賓主盡歡,以迷惑蔣介石的軍政人員和特務耳目。
午後5時左右,張群、余程萬、李彌等的專機先後飛抵昆明,盧漢派楊適生去迎接張群,招待在盧漢新公館內。隨即以本日張長官蒞昆,發出通知,邀請國民黨中央駐滇軍事首腦開緊急會議。龍雲青率領十幾個警衛走進會客室對李、余等進行檢查。
在幾十支手槍的威逼下,李、余等只好舉起手來,服從繳械,然後分批押上汽車,解到五華山光復樓三樓扣押。與此同時,住在盧漢新公館的張群,也被兩個警衛搜查繳械,扣留在住所里。
事畢,9點50分盧漢驅車上五華山。10時正,盧漢將軍在光復樓的電話總機上,向各機關部隊發布命令:「現在宣布雲南起義了。昆明全市實行緊急戒嚴,各單位按照命令開始行動。」
緊接著向全省發表了廣播講話,其要點是:「茲為保全全省1200萬人民之生命財產,實現真正和平和民主統一 起見,特自本日起脫離國民黨反動中央政府,宣布雲南全境解放。
發布命令如下:
第一,國民黨駐滇的中央各部隊應明白大義,停止抵抗,一律駐在原地,聽候中央人民政府改編;
第二,駐滇人民解放軍或民間義勇自衛軍,應駐扎原地維持地方秩序,聽候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處理;
第三,各專員、縣長應堅守崗位,照舊維持地方秩序,聽候人民政府接管;
第四,全省民眾應各安生業。倘有不遵命令,乘機擾亂破壞,損害人民利益者,定予嚴懲,決不寬貸!」10日黎明,在五華山瞭望台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紅旗。
(5)滇南戰役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盧漢(1895年-1974年),原名邦漢,字永衡,雲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愛國將領,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高級將領。民國三年(1914年),盧漢在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在滇軍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
旅長、師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蔣介石任盧漢為六十軍軍長,率部參加台兒庄等著名戰役,升任軍團長,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一方面軍總司令。
日軍投降後,率部赴越南受降。1945年10月,龍雲被蔣介石解除軍政大權後,任雲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繼龍雲之後,成為新一任雲南省主席,在中華民國時期執掌雲南軍政大權4年多,被稱為最後一任「雲南王」。
1949年12月9日,盧漢率部起義。解放後,歷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74年5月,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
『陸』 抗日時期的三大戰役
武漢會戰
棗宜會戰
上海會戰
『柒』 中國 戰爭 順序表
1,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2,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7,解放戰爭: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8、對越自衛反擊戰,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近代史
『捌』 中國四大野戰軍的發展史
陝甘寧邊區(八路軍留守部隊)——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
八路軍回129師——晉冀魯答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
八路軍115師(山東軍區),新四軍——山東兵團,華中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
八路軍115師(山東軍區),東北抗日聯軍——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
另外
八路軍120師(晉綏軍區和晉察冀軍區)和115師一部分,後來分別組建為華北軍區的賀龍部和聶榮臻部,但是組建華北野戰軍的計劃被放棄。
129師和120師部分部隊組建為太原指揮部徐向前部,直到一野解放大西北前,並入一野。
129師386旅一部組建太岳兵團陳賡部,一直由中央直接指揮,編制上向後歸屬過西北,晉察冀,東北(計劃出關去東北,後放棄)和中原野戰軍,後來為二野第13軍和第14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