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工控機發展歷史

工控機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5 12:22:31

㈠ ''我國計算機的發展史'' 作文,信息技術課要用,急啊!!!!!!!!!!

科普:我國近代計算機發展史

1956 年 我國制定《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選定了「計算機、電子學、半導體、自動化」作為「發展規劃」的四項緊急措施,並制定了計算機科研、生產、教育發展計劃。我國計算機事業由此起步。

1956年3月中國科學院成立計算技術、半導體、電子學及自動化四個研究所。

1956 年8月25日我國第一個計算技術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成立

1956年,夏培肅完成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運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工作,同時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

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模擬式電子計算機。

1958 年8月1日 中國第一台計算機——103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運行速度每秒1500次。 該機字長32位、每秒運算30次,採用磁鼓內部存儲器,容量為1K字。

1958 年 我國第一台自行研製的331型軍用數字計算機由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研製成功。

1959 年9月 我國第一台大型電子管計算機104機研製成功。該機運算速度為每秒1萬次,該機字長39位,採用磁芯存儲器,容量為2K~4K,並配備了磁鼓外部存儲器、光電紙帶輸入機和1/2寸磁帶機。

1960年,中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7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3年,中國第一台大型晶體管電子計算機——109機研製成功。
1964年,441B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4年 我國第一台自行研製的119型大型數字計算機在中科院計算所誕生,其運算速度每秒5萬次,字長44位,內存容量4K字。在該機上完成了我國第一顆氫彈研製的計算任務。

1965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DJS-Ⅱ」型操作系統編制完成。

1965 年6月 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台晶體管大型計算機109乙機在中科院計算所誕生,字長32位,運算速度每秒10萬次,內存容量為雙體24K字。

1967年,新型晶體管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誕生。

1967年9月 中科院計算所研製的109丙機交付用戶使用。該機為用戶服役15年,有效算題時間10萬小時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戶譽為「功勛機」。
1970年,中國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時操作系統和標准匯編語言的計算機——441B-Ⅲ型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2 年 華北計算所等十幾個單位聯合研製出容量為7.4兆位元組的磁碟機。這是我國研製的能實際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設備。

1969年,北京大學承接研製百萬次集成電路數字電子計算機——150機。

1972年,每秒運算11萬次的大型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4年8月 DJS 130小型多功能計算機分別在北京、天津通過鑒定,我國DJS 100系列機由此誕生。該機字長16位,內存容量32K字,運算速度每秒50萬次,軟體與美國DG公司的NOVA系列兼容。該產品在十多家工廠投產,至1989年底共生產了1000台。

1974 年10月 國家計委批准了由國防科委、中國科學院、四機部聯合提出的「關於研製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748工程)的建議。工程分為:鍵盤輸入、中央處理及編輯、校正裝置、精密型文字發生器和輸出照排裝置、通用型快速輸出印字裝置遠距離傳輸設備、編輯及資料管理等軟體系統、印刷製版成形等,共7個部分。748工程為漢字進入信息時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機研製成功。

1977年4月23日 清華大學、四機部六所、安慶無線電廠聯合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微型機DJS 050。

1978年 電子部六所研製出以Intel 8080為CPU,配有工業過程式控制制I/O部件的DJS-054微型控制機,這是我國第一台板級系列工控機。
1979年,中國研製成功每秒運算500萬次的集成電路計算機——HDS-9,王選用中國第一台激光照排機排出樣書。

1980年6月 計算機總局頒發《軟體產品實行登記和計價收費的暫行辦法》,我國軟體產業的行業規范由此誕生。

1980年10月 經中宣部、國家科委、四機部批准,中國第一份計算機專業報紙——《計算機世界》報創刊。由此帶起了IT媒體這個新興產業。
當時的技術、製造水平與美國相比,相差4~5年。

㈡ 現在做的最好的工控機是哪家的求推薦!

國內一線的工控機品牌包括研華、研祥、華北工控等,這些都是很老的專專門做工控機的屬廠商,產品穩定,但是價格一般都比較高。
二三線的品牌就比較多了,比如凌華、邁沖、祈飛 等等,這些廠商都比較新,可能就十來年的歷史,但是產品確實都還不錯。最大的優勢是物美價廉。
如果是在工業商業上用的話,可以考慮買二三線的品牌,成本上會省下很多,而且售後一般態度都比其他的好。

㈢ 工業控制計算機的發展前景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關鍵性行業的關鍵任務將越來越多地依靠工控機,而以IPC為基礎的低成本工業控制自動化正在成為主流,本土工控機廠商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隨著電力、冶金、石化、環保、交通、建築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從數字家庭用的機頂盒、數字電視,到銀行櫃員機、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加油站管理、製造業生產線控制,金融、政府、國防等行業信息化需求不斷增加,對工控機的需求很大,工控機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發展趨勢分析:
1、DCS(集散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雖然以現場匯流排為基礎的FCS發展很快,並將最終取代傳統的DCS,但Fcs發展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統一標准,儀表智能化等。另外傳統控制系統的維護和改造還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傳統的DCS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當前工控機仍以大系統、分散對象、連續生產過程(如:冶金、石化、電力)為主,採用分布式系統結構的分散型控制系統仍在發展。由於開放結構和集成技術的發展,促使大型分散型控制系統銷售增加。
1)向綜合方向發展:由於標准化數據通信線路和通信網路的發展,將各種單(多)迴路調節器、PLC、工業比、NC等工控設備構成大系統,以滿足工廠自動化要求,並適應開放化的大趨勢。
2)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由於資料庫系統、推理機能等的發展,尤其是知識庫系統(KBS)和專家系統(ES)的應用,如自學習控制、遠距離診斷和自尋優等,人工智慧會在DCS各級實現。和FF現場匯流排類似,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智能設備,如智能I/O智能PID控制、智能感測器、變送器、執行器、智能人介面及可編程調節器相繼出現。
3)工業PC化:由於鞏組成此S成為一大趨勢,PC作為DCS的操作站或節點機已經很普遍.PC—PLC、PC—S,19、Pc—Nc等就是Pc—Dcs先驅。
4)專業化:DCS為更適合各相應領域的應用,就要進一步了解這個專業的工藝和應用要求,以逐步形成如核電站此S,變電鑽DGS、玻璃DCS及水泥DCS等。
2、數控裝置的發展趨勢
80年代以來,為適應FMC、FMS、CAM、CIMS的發展需要,數控裝置採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了柔性,功能和效率。
1)PC化: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高度發展,PC硬體結構做得更小,CPU的運行速度越來越高,存儲容量很大。PC機大批量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可靠性不斷提高。PC機的開放性,Windows的應用,更多的技術人員的應用和軟體開發,使PC機的軟體極為豐富。PC機功能已經很強,CAD/CAM的軟體已大量由小型機,工作站向PC機移植,三維圖形顯示工藝數據已經在PC機上建立。因此,PC機已成為開發CNC系統的重要資源與途徑。
2)交流伺服化:交流伺服系統恆功率范圍已做到1:4,速度范圍可達到1:1000,基本與直流伺服相當。交流伺服體積小,價格低,可靠性高,應用越來越廣泛。
3)高功能的數控系統向綜合自動化方向發展:為適應FMS、CIMS、無人工廠的要求,發展與機器人、自動化小車、自動診斷跟蹤監視系統等的相互聯合,發展控制與管理集成系統,已成為國際上數控系統的方向。
4)方便使用:改善人機介面,簡化編程、操作面板使用符號鍵,盡量採用對話方式等,以方便用戶使用。
5)柔性化和系統化:數控系統均採用模塊結構,其功能覆蓋面大,從三軸兩聯動的機床到多達24軸以上的柔性加工單元。
6)高精度:提高加工精度,高分1辨率旋轉編碼器必不可少。為在超精密加工領域能實現0.O01um的精度,必須開發超高解析度的編碼器,O.0001um最小設定單位的NC裝置。為在加工中即使負荷變動伺服系統的特性也保持不變,還需採用控制和魯棒(Robust)控制。在伺服系統的控制中,用高速微處理器,採用基於現代控制論前饋控制、二自由度控制、學習控制等。其數字控制系統的跟蹤誤差不超過2um。
7)機械智能化:它在NC領域內是一種新技術,所謂機械智能化功能,是指機械自身可補償溫度、機械負荷等引起的機械變形的功能。這就需要檢測主軸負荷、主軸及機座變形的感測器和處理感測器輸出信號的電路。
8)診斷維修智能化:故障的診斷與維修是NC的重要技術。基於AI專家系統的故障診斷已存在,現今主要是建立用於診斷故障的資料庫。把NC裝置通過internet和Internet與中央計算機相連接,使其具有遠距離診斷的功能。
進一步的發展是預維修系統,即在故障將要發生前把將要發生故障的部件更換下來的系統,它需要通過智能感測器、高速PMC及大型資料庫來實現。

㈣ 研華工控機的概述

研華科技是全球電子平台服務的領導廠商,中國台灣企業,自1983年創立以來,研華回致力於工業計算機答和自動化領域的創新,發展和提供高品質/高性能電子產品和服務。經過 20 年的發展,研華在電子平台服務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引領工業發展方向,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套硬體/軟體/客戶服務/全球後台支持和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等解決方案。研華將堅持不懈的協助系統集成商實現自身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增值。為工廠自動化、交通、能源、醫療、物流等領域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積極履行「智能地球的推手」的品牌承諾。

㈤ 工控軟體的發展

工控軟體的出現是伴隨計算機技術用於工業控制開始的,經歷了用二進制編碼、匯編語言、高級語言編程,進而發展到組態軟體,以至今天的用Auto CAD直接採用標準的過程式控制制流程圖和電氣原理系統圖的組態軟體。採用Auto CAD的工控軟體是直接在屏幕上設計過程式控制制流程圖和電氣原理系統圖,然後由計算機(工程師站)自動生成執行程序這樣就不要求控制工程師有很多計算機軟體編程的知識和技巧,甚至可以說不需要以前的嚴格意義上的軟體設計工作,就可以完成工控軟體的開發。這不僅使工控軟體開發的質量和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可以使控制工程師無需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耗費在繁瑣的編程工作中,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控制策略和工廠自動化的需求分析和研究中。盡管當前許多自動化系統的工控軟體還是採用文本或專用圖形的組態方式,但無疑採用Auto CAD的工控軟體將成為工控軟體的主流。
過去大家總認為PLC適合於邏輯控制、DCS適合於模擬量調節,各有其特點。但技術發展證明PLC和DCS在互相融合、滲透,兩者的差別正日漸縮小。而且PLC、DCS與上位機的功能也在融合,過去只能在上位機做的一些功能如先進的控制策略也能在PLC和DCS上完成,分工是相對的因此,這三者功能的融合也促進工控軟體向上位機功能,甚至工廠信息化發展。
另一方面,當前的工控軟體絕大多數是由各自動化系統設備製造商僅在其生產的自動化系統設備的硬軟體環境下開發的,是與自動化系統設備捆綁和專用的。在一個工廠中有各種不同的生產工藝和設備,要求根據不同的對象選用不同的自動化系統設備,如工控機、PLC、DCS等,即使同類的自動化系統,設備製造廠商不同,其工控軟體也不相同,往往一個部門或一個人要同時了解和掌握幾種本質或功能都墓本相同的工控軟體,這給用戶購買、集成、開發、維護上帶來極大的不便,增加了人力資源的消耗和投資。
這就給控制工程師提出一種思考,能否在廣泛熟悉的Windows操作系統下開發出一種不受硬體制約的、適用於廣泛的自動化系統設備的工控軟體。這樣對用戶來說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自動化系統設備,但對軟體的開發者和維護者來說只需要熟悉一種或少數幾種工控軟體,從而就誕生了軟PLC、軟DCS的思想和產品。
90年代以Wonderwue公司的InTouch為代表的人機界面可視化軟體開創了在Windows下運行的工控軟體的先例,到今天已發展成為能提供從工廠底層操作人員開始的自下到上層次結構的工廠信息系統。
歸納起來工控軟體的發展方向有如下特點:
集順控、模擬量調節、計算功能為一體;
全面採用Auto CAD的編程技術;
工控軟體與工廠信息化有機的結合;
工控軟體的通用化。

㈥ 工控機有哪些品牌

研華復工控機Advantech、西門子工控機Siemens 、康制泰克工控機Cntec 。

㈦ 國內工控機行業的發展歷史和前景怎麼樣

工控機行抄業從80年代開始發展,到現在一直在持續發展,以後市場是長期都需要工控機的。所以行業發展必定是不錯的。
不過,你是要打算寫論文還是自己想了解了解而已?要是想寫論文找資料的話直接去網路裡面搜吧,一大把一大把的。

㈧ 有哪些公司生產工業控制計算機

很多,研華、研祥、研發、華北工控、最近還有個叫威強的等,工業控制計算機和一般的計算機只是結構上的區別,可以插比較多的板卡,防護和環境適應性好些,板卡不多。

閱讀全文

與工控機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