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沒有什麼介紹江西歷史文化的書啊
《南昌歷史文化叢書》已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江西省文化建設的一回件大事。
歷史答文化名城南昌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就在這里生產勞動,生息繁衍。《南昌歷史文化叢書》以翔實的史料,完備的資料,全面系統地記敘和反映了南昌自遠古至新中國成立前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風俗等方面的發展變遷,不失為一本歷史教科書。編寫這套《叢書》旨在弘揚和繼承南昌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培養南昌人民繼往開來、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旨在保護、建設歷史文化名城,開發文化旅遊資源;旨在古為今用,把歷史文化優勢轉變為南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現實優勢,使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叢書》各冊的書名,均選自歷代文人墨客贊譽南昌市的詩詞佳句。(陳中漳)
『貳』 渭南的歷史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中華民族的又稱「華夏」即源於渭南回:「華」即答華山,「夏」指「夏陽」(今韓城市),特指橫亘於這區間的狹長地域。由這里產生的文明即就是「華夏文明」。因其卓著,故延伸為後世中華民族之典。距今約20萬年前的「大荔人」曾經在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種。沙苑文化,龍山文化,西嶽廟,太史祠,倉頡廟等,如絕本的經典,記載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韓城倆周古墓群,蒲城橋陵等數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遙遠的星座,閃爍著神奇的亮光。這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名人薈萃,倉頡、杜康、司馬遷、楊震、隋煬帝、寇準、郭子儀、白居易、楊虎城、李義祉等在這里粉墨登台。《詩經》開篇之作《關關雎鳩》即產生在這里。這里亦是「鄭」姓、「楊」姓之祖籍之地。
『叄』 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哪幾種類型,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南京——中山陵迄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已將113座城市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並對它們進行了重點保護。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選作都城;有的曾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有的因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跡而享有盛名;有的則因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於世。它們的留存,為今天的人們回顧中國歷史打開了一個窗口。歷史文化名城的分類
河北正定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按照各個城市的特點主要分為七類:
古都型:以都城時代的歷史遺存物、古都的風貌為特點,如北京、西安;
傳統風貌型:保留一個或幾個歷 洛陽龍門石窟史時期積淀的有完整建築群的城市,如平遙、韓城;
風景名勝型:由建築與山水環境的疊加而顯示出鮮明個性特徵的城市,如桂林、蘇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方文化構成城市風貌主體的城市,如麗江、拉薩;
近現代史跡型:反映歷史上某一事件或某個階段的建築物或建築群為其顯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義;
特殊職能型:城市中的某種職能在歷史上佔有極突出的地位,如「鹽城」自貢、「瓷都」景德鎮;
一般史跡型:以分散在全城各處的文物古跡為歷史傳統體現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長沙、濟南。
古都型:洛陽、西安、北京、南京、蘇州、杭州、開封、大同、安陽、荊州、咸陽、邯鄲、臨淄、廣州、曲阜、沈陽、大理、拉薩、太原、福州
傳統風貌型:蘇州、揚州、潮州、平遙、韓城、榆林、鎮遠、閬中、臨海、商丘、祁縣、歙縣、贛州、大理、麗江、聊城、鳳凰、巍山、同仁、特克斯、紹興、商丘
風景名勝型:承德、桂林、揚州、蘇州、杭州、紹興、福州、鎮江、常熟、都江堰、樂山、天水、昆明、肇慶、吉林、青島、岳陽、蓬萊、泰安、吐魯番、宜興、嘉興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拉薩、日喀則、大理、麗江、喀什、江孜、銀川、呼和浩特、建水、梅州、巍山、同仁、泉州、長汀、集安、鳳凰、吐魯番、績溪
特殊職能型:泉州、寧波、揚州、景德鎮、曲阜、淮安、自貢、壽縣、大同、亳州、榆林、武威、張掖、敦煌、代縣、佛山、廣州、鄒城、瀘州、山海關、蓬萊
近現代史跡型:上海、天津、武漢、廣州、重慶、哈爾濱、青島、長汀、南昌、延安、遵義、沈陽、南京、無錫、南通、北海、中山、海口
一般古跡型:徐州、濟南、長沙、成都、鄭州、保定、襄樊、宜賓、正定、漳州、衢州、南陽、鍾祥、雷州、新絳、漢中、浚縣、隨州、柳州、安慶、潁州、濮陽、金華
編輯本段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
中國的119座歷史文化名城如下 南昌——滕王閣
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河 北:承德市、保定市、正定縣、邯鄲市、山海關區(秦皇島市轄區)
山 西:太原市、大同市、平遙縣、新絳縣、代縣、祁縣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黑龍江:哈爾濱市
吉林:吉林市、集安市(通化市代管縣級市)
遼寧:沈陽市
江蘇: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鎮江市、常熟市(蘇州市代管縣級市)、蘇州市、 西安——大雁塔揚州市、無錫市、南通市、宜興市(無錫市代管縣級市)
浙江:杭州市、紹興市、寧波市、衢州市、臨海市(台州市代管縣級市級)、金華市 、嘉興市
福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長汀縣(龍岩市轄縣)
江西:景德鎮市、南昌市、贛州市
安徽:亳州市、歙縣(黃山市轄縣)、壽縣(六安市轄縣)、績溪縣(宣城市轄縣)、安慶市
湖北:武漢市、荊州市、襄陽市、隨州市、鍾祥市(荊門市轄縣)
山 東:濟南市、鄒城市(濟寧市代管縣級市)、曲阜市(濟寧市代管縣級市)、青島市、聊城市、淄博市、泰安市、蓬萊市(煙台市代管縣級市)
河 南:鄭州市、洛陽市、商丘市、安陽市、南陽市、浚縣(鶴壁市轄縣)
、濮陽市、開封市
湖南:長沙市、岳陽市、 贛州——八境台鳳凰縣(湘西州轄縣)
四川:成都市、自貢市、閬中市(南充市代管縣級市)、樂山市、都江堰市(成都市代管縣級市)、
瀘州市、宜賓市、會理縣
雲南:昆明市、大理市(大理州首府)、麗江市、建水縣(紅河州轄縣)、巍山縣(大理州轄縣)
貴州:遵義市、鎮遠縣(黔東南州轄縣)
西藏:拉薩市、日喀則市(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駐地)、江孜縣(日喀則地區轄縣)
廣東:廣州市、潮州市、肇慶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湛江市代管縣級市)、中山市
廣西:桂林市、柳州市 、北海市
海南:瓊山區(海口市轄區)、海口市
陝西:西安市、延安市、韓城市(渭南市代管縣級市)、榆林市、咸陽市、漢中 成都——武侯祠市
甘肅:張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同仁縣(黃南州首府)
寧夏:銀川市
新疆:喀什市(喀什地區行政公署駐地)、吐魯番市(吐魯番地區行政公署駐地)、特克斯縣(伊犁州轄縣)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由國務院審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20座增補城市,共計119座。 上海——豫園 杭州——雷峰塔
編輯本段
歷史文化名城批次
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鎮江——金山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個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
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個
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南昌、重慶、保定、平遙、呼和浩特 武漢——黃鶴樓、鎮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 、亳州、壽縣、福州、漳州、濟南、商丘、安陽、南陽、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
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
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個
鄒城、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鍾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雷州、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 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 蘇州——虎丘塔、天水、同仁。
增補歷史文化名城
增補歷史文化名城,2001-2011年間陸續增加,20個
山海關區(秦皇島)、鳳凰縣、濮陽、安慶、泰安、海口、潁州、金華、績溪、吐魯番、特克斯、無錫、南通、北海、宜興、嘉興、中山、太原、蓬萊、會理。
編輯本段
采訪實錄片
資料
拉薩——布達拉宮采訪實錄片——《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20世紀90年代資料片。香港陽光衛視製作。全面性的綜述,人情化的剪輯,記述泱泱中華南北東西52城之歷史與當代。她從民族,地形,乃至建築,人口流動,等方面入眼,又以簡明扼要的旁白闡述出來,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中華大地的歷史感,亦不無90年代嚮往富強的當、現代氣息。
介紹
敦煌——莫高窟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運動和發生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與光輝燦爛的文化。做好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發展我國的旅遊事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風雨,鑄就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如同天上的群星,不管是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將閃耀著永恆的光芒。一處斷牆、一處廢墟、一座宮殿、一座園林牽動的卻是從千年歷史風雨里演繹出來的,生存與死亡、悲壯與輝煌、婉約與豪邁的故事。這些看似過去又象是今天的故事讓人激動,讓人感奮,讓人沉思……
國務院關於同意將四川省會理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同意將四川省會理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會理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歷史遺存豐富,近代城市建設特色突出。
會理縣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要求,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保護好會理縣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築。要編制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明確保護的原則和重點,劃定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制定嚴格的保護措施。要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好重要保護地段的詳細規劃。在規劃和建設中,要注重體現近代文化特色和地方傳統風貌,不得進行任何與歷史文化名城環境和風貌不相協調的建設活動。
『肆』 寧夏歷史文化地理叢書都有哪些冊
寧夏歷史文化來地理叢書目自前共七冊。
包含了《歷代帝王在寧夏》、《寧夏歷史地理變遷》,《鑿刻在石頭上的歷史:寧夏岩石》、《寧夏回族史話》,《湮沒的神秘王國:西夏》,《寧夏歷史文化遺存和文物古跡》《寧夏歷史文化地理》七大內容。
『伍』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出了多少本
叢書的首批10部作品終於面世,分別是王充閭的《逍遙游——莊子傳》、回王兆軍的《書聖之道—答—王羲之傳》、郭啟宏的《千秋詞主——李煜傳》、浦玉生的《草澤英雄夢——施耐庵傳》、杜書瀛的《戲看人間——李漁傳》、陳益的《心同山河——顧炎武傳》、陳世旭的《孤獨的絕唱——八大山人傳》、周汝昌的《泣血紅樓——曹雪芹傳》、何香久的《曠代大儒——紀曉嵐傳》、徐剛的《爛漫飲冰子——梁啟超傳
『陸』 陝西渭南的歷史文化
渭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周、秦到漢、唐兩千多年間,一直是十二個朝代的京畿之專地,農牧業屬、手工業、商業、交通都比較發達,形成許多名城古鎮。經歷代變遷,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設八縣一州一廳,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縣的輪廓。新中國成立後在今渭南轄區設立渭南分區和大荔分區,後大荔分區並入渭南分區,1970年改為渭南地區,1994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渭南市。這標志著渭南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同時為渭南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柒』 陝西省渭南市簡介是什麼
渭南市簡介
渭南市地處陝西省東部、隴海鐵路沿線,東瀕黃河,西臨西安,南倚秦嶺,北接延安,渭水橫貫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地區通往陝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地段。全市轄1區(臨渭區)、8縣(華縣、潼關、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大荔、富平),代管兩市(韓城市、華陰市),總面積13134平方公里。現已成為陝西省和國家生產布局中初具規模的農業生產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
渭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周、秦到漢、唐兩千多年間,一直是十二個朝代的京畿之地,農牧業、手工業、商業、交通都比較發達,形成許多名城古鎮。經歷代變遷,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設八縣一州一廳,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縣的輪廓。新中國成立後在今渭南轄區設立渭南分區和大荔分區,後大荔分區並入渭南分區,1970年改為渭南地區,1994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渭南市。這標志著渭南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同時為渭南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古老的黃河孕育了渭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從大荔猿人到沙苑、龍山文化遺址;從春秋時代的古長城殘垣到隋唐時代的帝王陵冢;從秦漢時期的王室行宮到元明清的古建築群,文物古跡遺存1200多處,僅國家和省市保護的文物就有619處。偉大的歷史造就了偉大的人才。渭南自上而下地靈人傑,歷史上作出過重要貢獻的著名人物數以百計。有世界歷史文化名人、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有結束南北朝長期戰亂、統一中國的隋文帝楊堅;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有「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有宋代名相寇準;有現代愛國名將楊虎城以及著名水利專家李儀址;有當代著名作家杜鵬程。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麗的山川河流,使渭南的旅遊資源斑斕多姿,得天獨厚。著名的華山風景區譽滿中外,奇險峻秀居五嶽之首,目前進出道路暢通,高空索道已經建成,初步成為融休養、度假、娛樂、游覽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韓城,琉金映彩的古建築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遊客可瞻仰、謁拜司馬遷祠墓,欣賞元代建築「禹王廟」,觀賞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元、明古建築群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特別是唐睿宗橋陵、唐玄宗泰陵,令遊客為修復了的盛唐石雕慨嘆不已,引發思古之幽情,激起振興中華之豪情。
多樣的地質結構和豐富的礦藏資源為渭南發展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全市已探明的礦藏有30多種,其中儲量大、易開採的有20多種。煤、鉬、金、石為優勢礦種。全市煤炭地質儲量225.84億噸,已探明儲量50.33億噸,年產量1100萬噸。鉬礦已探明儲量為10.69萬噸,居全國第二位,金堆城鉬業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鉬精粉生產基地。黃金儲量豐富,產量居陝西第一位、全國第三位。地熱水和醫飲兼用礦泉水資源豐富,其中大荔礦泉水日出水5.6萬噸,被譽為「中國之冠,世界罕見」。
渭南素以農業著稱,土地廣闊,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適中,可耕地佔總面積的96%,為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實現農業的區域化、商品化、現代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糧食、棉花、油料總產量居中全省前列,號稱「陝西糧倉」。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在全國馳名的糧食、棉花、蘋果、烤煙、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籠養雞、生豬、漁業10大商品基地。
『捌』 陝西渭南的歷史文化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又稱「華夏」即源於渭南:版「華」即華山,「夏」指「權夏陽」特指橫亘於這區間的狹長地域。由這里產生的文明即就是「華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華夏之根」的稱謂。因其卓著,故延伸為後世中華民族之典。距今約8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曾在市域內繁衍生息;「大荔人」頭骨化石,是 距今約20萬年前的原始人類化石;「禹門口洞穴堆積」是舊石器時代遺址;沙苑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亦影響深遠。
秦腔、老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糊戲、阿宮腔等多種戲曲劇種蘊積深厚,是中國北方梆子劇聲腔的發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間藝術獨具匠心。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等1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潼關萬盛園醬菜製作技藝等84項,名列陝西乃至中國前列。
沙苑文化,龍山文化,西嶽廟,太史祠,倉頡廟等,如絕本的經典,記載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蒲城橋陵等數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遙遠的星座,閃爍著神奇的亮光。盛唐的古韻,盛世帝國雄風,迷人的大唐歷史文化風采。
《詩經》開篇之作《關關雎鳩》即產生在這里。這里亦是「鄭」姓、「楊」姓之祖籍。
『玖』 和中國古代文化有關的書籍都有什麼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作。書中還保存了一些先秦時代優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像豐富,清新活潑。
《史記》:西漢司馬遷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它記載了黃帝到漢武帝時長達三千年的歷史,其人物傳記開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史記》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豐碑,給後人以無盡的啟示和深遠的影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四書」、「五經」:「四書」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為《詩》、《書》、《易》、《禮》、《春秋》。「五經」再加上《論語》、《孝經》為「七經」。
《楚辭》: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於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和方言詞彙,所以叫「楚辭」。《楚辭》主要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是西漢末年劉向搜集輯錄而成。後人又稱楚辭為「騷體」。《楚辭》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不僅開啟了後來的賦體,而且影響歷代散文創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
《諸子集成》:原國學整理社輯,本書輯錄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家等各學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種。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二十一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史事。《國語》和《左傳》明顯的區別是:《國語》分別不同國家,以記言見勝;《左傳》則按年代編號,長於記事。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先秦雜家的代表著作,由戰國末秦相呂布韋集合門客編成,全書共二十六卷。此書是一部理論散文最早的總集。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儒家奉它為「經」,才稱《詩經》,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優良傳統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展有著深廣的影響。詩歌的形成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並普遍運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古詩十九首》:無名氏作,它繼承了樂府民歌中抒情詩的技巧,又吸收了《詩經》、《楚辭》的營養,用自然、樸素的語言表達深摯的感情,它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藝術高峰。
《玉台新詠》:詩集名,南朝陳徐陵編,共十卷,書成於梁代,是《詩經》、《楚辭》之後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集。它收錄的大多是漢樂府詩。有代表性的詩作有《孔雀東南飛》等。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僅在歷史著作的撰寫方面作出了光輝的榜樣,還為散文的敘事,議論和小說、戲劇的題材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晏子春秋》:記載齊國晏嬰言行軼事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文章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
《樂府詩集》:詩集名,宋郭茂倩編,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有民歌作文人創作,也有仿作。
《三國志》:西晉陳壽著。是一部紀傳體分國史。分《魏志》《蜀志》《吳志》共三十八卷。
《春秋三傳》:指《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
《漢書》,東漢班固撰,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全書共一百篇,體制承襲《史記》,但又有變,分為「八表」、「十志」、「十二本紀」、「七十列傳」,它記述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歷史。其成就亦很高,對後來的斷代史產生了很大影響。
《山海經》:我國地理名著。內容多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尤」、「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
《戰國策》:為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三十三編。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此書在語言運用上很成功,雄辨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對後世散文和辭賦創作影響很大。
《世說新語》:小說集,南朝宋臨川劉義慶撰。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原名《世說》。它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