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改革對近代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改革對近代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5 10:46:21

A. 改革對歷史的作用是什麼

人類社會從來沒有施之百代而不變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統治者為了維持社會的回正常運轉而設答計的行為規范,隨著時代的變化,再合理的制度也會出現問題。當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會影響、動搖統治秩序的時候,當政者可能自覺或被動地實行改革。總的來講,歷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發生都是由於舊的生產關系或上層建築不適應新的生產力或經濟基礎的發展的需要。具體來講,這些原因大體可以表述為:

①舊的生產關系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
③統治階級面臨統治危機,為抑制土地兼並,緩和階級矛盾,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富國強兵;
④舊制度、習俗、思想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
⑤民族危機嚴重

B. 請分別說出改革在中外近代史上的作用有哪些方面

發音:gǎi gé
解釋:把事物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適應客觀情況的。例如:技術改革、改革經濟體制 、宗教改革。
改革的定義:改革指對舊有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築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分類
從程度看,一種是在不觸動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進行局部的調整;一種是對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進行徹底的改革,導致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
從內容看,有政治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從性質看,有奴隸制度的改革、封建主義的改革、資本主義的改革和社會主義的改革。
A、奴隸社會的改革: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魯國「初稅畝」。
B、封建性質的改革
(1)確立封建制度:魏文侯變法、商鞅變法
(2)挽救危機、自我完善:外國: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 中國: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
(3)少數民族學習先進制度文化(兼有確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質):北魏孝文帝改革
C、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1)思想文化領域:歐洲的宗教改革
(2)確立資本主義: 外國: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 中國:戊戌變法
(3)鞏固資產階級統治:美國羅斯福新政
D、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
外國:蘇聯、東歐社會主義改革 中國:改革開放
2.改革的實質
改革是統治者對即定製度所進行的調整。它與社會革命不同,並不否定現存制度,而是對現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盡量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
人類社會從來沒有施之百代而不變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統治者為了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而設計的行為規范,隨著時代的變化,再合理的制度也會出現問題。當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會影響、動搖統治秩序的時候,當政者可能自覺或被動地實行改革。總的來講,歷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發生都是由於舊的生產關系或上層建築不適應新的生產力或經濟基礎的發展的需要。具體來講,這些原因大體可以表述為:
①舊的生產關系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
③統治階級面臨統治危機,為抑制土地兼並,緩和階級矛盾,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富國強兵;
④舊制度、習俗、思想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
⑤民族危機嚴重

4。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區別
1、背景不同:改革時社會背景相對平和,革命時社會背景相對動盪。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國家和政府主動採用的一種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眾發動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革命是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
4、對生產力影響不同:改革由於採用的是平緩的、主動的方式,是對以往社會制度的完善與改進,因此,在改革的同時不會造成生產力的破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
而革命採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對國家機器,對社會生產力造成一定的破壞,在革命之後必然要對國家機器、生產力等進行重建,因此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C. 中國近代改革和近代產業復興的歷史意義

1.思想: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閥門,將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傳入國內,逐步版掀起權了反封建思想運動。
2.文化:促進了我國近代文化的發展,為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並提供了大量的主力軍與生力軍。
3.政治:資產階級的各項制度被移植到國內,經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最終推翻了封建主義制度。
4.經濟:促進了產業的近代化,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了本國的綜合國力。
5.社會:我國經過各項改革,社會逐漸走向近代化,例如教育近代化、軍隊近代化、法律現代化、政權機構現代化、女性意識的崛起。

D. 中國近代改革和近代產業復興的歷史意義

1.思想上:掀起了思想解放運動,將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傳入國內,為反內封建思容想運動提供了思想指導。
2.文化:促進了我國近代文化的發展,留學生將國外的文化知識傳播回國內,為其發展提供了素材與人才儲備。
3.政治:西方的資產階級制度被移植到國內,各個階層依次掀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最終推翻了封建主義王朝,開辟了近代化道路。
4.經濟:促進了我國產業的近代化,主要是輕工業,也有一部分重工業。
5.社會:經過各項改革,整個社會逐漸走向近代化,例如教育近代化、軍隊近代化、法律現代化、政權機構現代化、女性意識的崛起。

E. 怎樣理解改革和革命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

資產階級維新派所推行的維新變法運動以及之後的清末新政在近代社會起了思想啟蒙的作內用,有利於近代民容主思想和先進生產方式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促進了民主科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為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資產階級激進派推行的新文化運動,撼動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為馬克思主義等一系列新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掃清了一些障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備. 最後,由無產階級以及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行工農聯盟,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走人民戰爭路線,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共和國,徹底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為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F. 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世界歷史的主幹線是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史,它在每一年的中考中佔有舉足輕重、回不可替代答的地位。縱觀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五百年歷史,它創造了以往任何人類社會都無可比擬的先進的社會文明,同時,也產生了罕見的戰爭劫難和殘酷的暴力掠奪,資本主義制度在自我完善和自我調節中曲折發展,極大地影響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1.英國:英國是世界第一個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國家,它不僅為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更標志人類社會又跨入了一個新時代。

2.美國: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不僅為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也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指明了道路;同時它確立的共和政體,在世界上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3.法國: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法國大革命雖然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雖經歷了幾次王朝復辟,但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


望採納

G. 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共同作用是什麼

世界近代史上,
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都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H. 改革在中外近現代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改革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一種形式;第二,

第一方面:明治維新,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或成為亞洲強國)。或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或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3分)。
第二方面:羅斯福「新政」,遏制了經濟危機(或挽救了美國)(3分)。
第三方面:戊戌變法,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或有利於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或洋務運動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發生(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3分)

I. 從近代史的發展談改革的意義

印度、菲律賓照搬美國民主模式,說明:改革還要符合具體國情
--------------------
日本明治維新、埃及凱末爾的以五個主義為中心內容的資產階級改革、中國清末的洋務運動。。。。。

J. 結合中國近代史談改革開放的作用

從1840年開始,列強為了開辟中國這個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船堅炮利的優勢,對中國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遭受嚴重踐踏,中華民族陷於滅亡的危機之中。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的生存再次受到嚴重威脅,為了挽救民族危亡,關內外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並從盧溝橋事變開始,發展為以國共合作抗日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顯示了無堅不摧的民族凝聚力,終於在1945年8月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中華民族為保衛祖國,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為反對外敵入侵而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構成了愛國主義的重要內涵,激勵著中華民族日漸繁榮昌盛。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很長一個時期中,由於關門搞建設,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長期動亂破壞下,中國的經濟發展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國內工作重點的轉移,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段話深刻闡釋了改革開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表達了我們黨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那麼,改革開放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究竟有哪些重大歷史作用呢?

1.改革開放使我國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非凡的膽識和魄力進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及時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當時,我們黨之所以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主要取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從我國自身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正如鄧小平所說,「文化大革命」結束時,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說,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說,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通過改革開放,增強我國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從外部環境看,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5]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改革開放,才能帶領人民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社會主義的中國盡快趕上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正是由於我們黨堅定不移地舉起了改革開放這面偉大旗幟,實行了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所以才逐步引導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向全黨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黨的十三大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全面闡發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制定了我國跨世紀發展戰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全黨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2.改革開放使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

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活力。通過改革傳統社會主義模式,我們實現了一系列重要的體制機制創新,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實惠,使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狀態、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到今天,可以說是中國生產力發展速度最快、綜合國力程度增強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209407億元,年均增長超過9%,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四位;工業持續快速增長,1979—2006年工業年均增長超過11%;國家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國家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206.4億美元增至2006年的17607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明顯改善,1978—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長到117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6元增長到3587元;以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政治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社會生活方式日益豐富多彩,人們的精神面貌不斷煥然一新。

3.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健全

恩格斯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改革的實質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種完善和發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實現,它需要通過改革來加以推動,通過開放不斷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來加以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後,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我們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但由於受我國國情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很長一個時期中還很不健全和完善。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使我們從根本上打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成功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會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制度上擺脫了「蘇聯模式」,初步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制度、新體制。在經濟領域,我們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既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又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大膽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重視市場經濟在解放生產力、配置市場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在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有序中的優越性;在政治領域,我們進一步發展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原則,不斷改革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有力地加強和改進了人大的立法和監督工作,積極促進政協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建立和逐步完善城鄉基層政權、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推行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等等,不斷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向前進;在文化領域,我們全面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機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創新步伐,通過文化市場化建設與所有制變革、文化產業化與財政投入機制變革以及全面制度創新,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機制,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在社會建設領域,我們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制度措施,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善民生上。所有這些,都有效促進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4.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認識和把握,是我們黨在3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在不斷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逐步深化和完善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堅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制度的同時,也對建設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不斷進行探索。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提出以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主要標志的經濟、文化「兩位一體」的布局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方針。黨的十六大深刻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黨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逐步把社會建設問題提到重要議事日程。黨的十七大創新性地作出了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大部署,從而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從「三位一體」發展到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從「兩位一體」到「三位一體」,再到「四位一體」,清晰地反映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發展演變的軌跡。這個新布局適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思路,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要求。

5.改革開放使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

3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主要取決於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全球化發展規律和執政黨變化規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學認識。這種規律性認識既來自於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自於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更來自於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本身。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概括了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個結合」,即「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這「十個結合」,全面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規律性認識。它清楚地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作為一場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的方向不可逆轉,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與改革對近代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