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廬江由來
傳說掌故】 審橋 縣南鄉店橋黃龍村的沈橋,原名「審橋」。據傳是一位縣官在此審案而得名。從前,有一賣油郎在此被殺。案報官府,縣官久偵未破,便布告在此「審橋」。「審橋」日,百姓均以奇而觀。橋邊桌旁放一木盆,盛半盆水,縣官說:「審橋之後要修橋,請百姓每人施捨幾個銅板於盆水中,即便審橋。」圍觀者都解囊獻錢,殺人者也將竊來的錢放幾個於盆中,立見油花飄浮,縣官即刻將此人捉拿,幾經審問後,犯人招了供,終破此案。 捉妖 清末白山附近的雙山垸子有一廟,香客稀,財源竭,廟主在佛像背面砌一夾壁,有暗道內室,遇香客則由暗道至佛背後,與求佛者說話,香客以為佛靈,廣為傳播,香客紛至,廟門興盛。時任縣知事楊沛霖料其中有詐,扮測字先生入廟窺察,終於察明原委,遂在夾壁中揪出「妖人」,揭穿真相,眾知鬼神不可信。 懸魚 東漢廬江太守羊續拒不受禮,有下屬給他送魚,羊續再三拒絕不成,便將魚懸於屋檐,直至曬成臭魚干,後再無人給他送禮,被傳為美談。 拍笑橋 治南八里有一河,兩岸行人常涉水過,附近有一村,經李姓氏為鄰,本來關系和睦,一日因蓋房事發生糾紛而進城訴訟,行至河旁逢漲水,張涉水,溺,被李救。張、李拍肩相譽,免訟,又和好如初,合資在河上建一石板橋,名「拍笑橋」。 白兔山 境西有座「白兔山」,古時依山一村羅家莊,住約十幾戶農戶,常旱,均貧苦。此庄一羅姓有羅大、羅二兩子。一日,羅二在地里鋤草,見三粒兔屎,色金黃,好奇,拾回交父。父細辨笑曰:「寶物,金豆。」二日又拾三粒,是夜兄弟潛身窺視至三更,忽見一白光飄近,耳聞悉悉聲,見是白兔,遂用布巾將兔蒙住,裝入籠喂養,當夜又下三粒金豆,後每日如此,羅家賣金豆買糧施捨村民同度日月,村民齊譽,近有一官司紳探其秘,串通官府抓羅氏獲白兔,兔掙扎跑出,越河翻山逃之夭夭,後人稱此山為「白兔山」。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倒七戲 廬劇(倒七戲)以大別山和淮河沿岸的民間歌舞為基礎發展而成的一種地方戲,清道光年間流行於本縣。唱腔有「主調」和「花腔」兩類。其內容多為愛情故事,在本縣曾被舊官府貶為「淫戲」,常遭禁演,演員也受欺凌。 「倒七戲」唱詞、道白純為方言土語,吐字清楚,曲調簡單,群眾易懂,愛聽喜唱。1955年改名為廬劇,內容、形式、唱腔等不斷改革,更加豐富多彩。 鑼鼓書 又稱「門歌」。農歷正月(春節),演唱者挑手提小鑼,腰懸大鼓,走鎮串鄉,挨門演唱,俗稱「唱春」。唱詞有長有短,長篇的大多以歷史故事、名人軼事、軍旅相爭等為內容;短小的則以反映現實生活、見景生情,順口編詞,通俗易懂。但也有硬湊、欠通的缺點。 大鼓書 原名「安徽大鼓」,由於縣內方言關系,在說唱中分張門和柴門兩派。其表演形式相同,都是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夾板,配合唱腔、道白,節奏和諧,演唱者唱一段說一段,還伴有動作表情。其內容多取材於民間喜聞樂見的歷史演義、武俠、公案之類小說。建國後,舊內容逐漸減少,多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英雄人物等題材的故事、小說所代替。
求採納
Ⅱ 廬江有什麼風俗習慣
廬江城鄉生活習俗概覽
「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漢書—王吉紀》)每一個地方都會因其獨特的地理和歷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鄉風民俗。
廬江縣地處江淮之間,總面積2348平方千米。其城鄉居民飲食、服飾、居住、出行等生活習俗形成,介於江淮之間的特點。然由於境域較為遼闊,以廬城為中心,境內南北鄉的生活習俗尚存有一定差異。
一、飲食習俗
「民以食為天」。飲食習俗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所有民俗事象中延續時間最長的一種。
(一)主 食
廬江城鄉居民素以大米為主食,兼食大麥、小麥、玉米、山芋、南瓜、豆類等雜糧。大米飯之外,也將面條、包子、大饃等麵食作為主食。豆類則以深加工為食尚,如豆漿、豆粉、千張等,營養、口味成為飲食新的標准。
其飲食習慣,全縣境內通行早、中、晚一日三餐制,每日中餐一餐干飯、早晚兩餐稀飯(俗稱「粥」)。但民間的傳統餐制並非一成不變。尤其是在農村,忙時多吃,閑時少吃,忙時吃干、閑時吃稀的節儉風尚一直被傳承。農忙季節,農村有吃「夏茶」、「打尖」的習慣,即干農活的人下午另加一餐。家庭富裕的,用油煎雞蛋下面或肉湯煮米粉粑粑;生活條件較差的,只能是中餐預留一點干飯或「鍋巴」,下午勞累時充飢而已。舊時,清貧農家,冬季農閑時,為節約糧食和柴火,一日兩餐也較為普遍。
廬江民間,除米飯(粥),面條也是主食之一。面條主要分有「掛面」和「米面」兩種。「掛面」 是以小麥粉添加鹽、鹼、水經手工拉制而成。「掛面」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工藝復雜:要經過磨粉、篩粉、和面、醒面、盤條、繞條,二次醒面、拉條,三次醒面、上桿、二次拉長,下桿等12道工序,拉製成一種細如發絲、清如白玉,潔白光韌的手工面條,入口綿軟,回味悠長。
「米面」是由大米磨粉製作,其工序相對簡單: 將大米跟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後浸泡數日,水磨成漿,將米漿均勻的攤在蒸盤內,用蒸汽蒸熟,將蒸熟的麵皮撕下冷卻後,刀切成絲,曬干(晾乾)即可。因「米面」是已經過蒸汽蒸熟的,再次煮熟食用容易消化,故民間多為產婦「做月子」的主食,故又稱「月子面」。「米面」短小,攜帶方便,且保質期長。為城鄉必備主食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趨向多樣化,傳統的飲食習俗在傳承中也不斷發生變化和調整。
(二)菜 餚
廬江城鄉日常佐食菜餚多以自製鹹菜為主。鹹菜品種有蘿卜、白菜、雪裡紅等。人多的家庭用缸腌,將這些蘿卜、白菜曬乾洗凈,一層一層的平放在缸內,每放一層撒上食鹽再放一層,然後由男人赤腳穿草鞋在缸里踩,踩得越「板匝」(嚴實)越好吃。家庭生活條件富裕的,下半年會腌制咸魚、鹹肉、咸鴨等葷菜。
在境內東、南、西、北鄉,分別還有些地方特色菜,如東鄉的盛橋,家家製作「風雞」、「風魚」(即將雞或魚,宰殺後把內臟掏空,重新裝滿相關佐料,懸掛風干。食用時整體蒸熟,香味異常,鮮而不膩);南鄉泥河鎮的「朱三鹵鵝」為 「安徽省老字型大小」名菜;北鄉的白山、同大的干銀魚享譽江淮大地;西鄉湯池的百花菜(又名「珍珠菜」、「將軍菜」 )走進中央電視台;東南鄉的黃屯、西南鄉的柯坦等山區,還有干筍子、干香椿頭、干馬齒莧等,都是招待客人和饋贈親友的地方特色菜餚。
日常佐食的蔬菜主要是青菜、蘿卜、韭菜、茄子、豆角、冬瓜、南瓜和豆製品。尤常見青菜燒豆腐。民間俗語「粗茶淡飯知常樂,青菜豆腐保平安」。
(三)節慶餐飲
廬江境內,歲時節令餐飲文化內容豐富,且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吃「元宵」 ,南鄉俗稱「湯圓」 ,寓意合家團圓;清明節吃饊子,「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可口,古時叫「寒具」,源於古「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
立夏日吃「芽稻」 粑,即將稻穀浸水發芽,曬干後磨成粉然後做成粑。端午節早餐最豐盛,有粽子、綠豆糕、雞蛋,麵粉做的「湯果」。在廬江南鄉,端午節早餐要吃當年收獲的新麥子做出的面條,俗語叫吃「面湯」 ,中午飲雄黃酒。
「入梅」(亦稱「入霉」,即梅雨季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梅雞」,以尚未開口打鳴的公雞仔為佳,其營養價值高,視為補品。經濟條件差的,也要炸幾個雞蛋替代,叫吃「梅蛋」。
中秋節,午餐的「板栗燒雞(鴨)」是一道主菜;中秋節的晚餐既豐盛又隆重,故坊間有「早端陽,晚中秋」一說。
冬至日,一般的都要吃一餐面條,稱之為「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即從冬至日始,逐漸「夜短日長」了。
到了「臘月」 (即農歷十二月),最具特色的是吃「臘八粥」。 據傳,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是源於佛祖吃粥成道的故事。舊時,所有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吃了寺院的臘八粥便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增福增壽。後傳至民間,並逐漸優化, 用糯米、紅棗、紅(綠)豆、蓮子、桂元肉、花生仁、紅綠絲、糖等8樣食品熬制而成,故又有「八寶粥」之稱。廬江境內,「臘八粥」不僅僅是自家人吃,親友鄰居相互邀食或贈送,有互祝安康之意。
除夕夜吃「年飯」,是一年中最隆重、最豐盛的家庭宴會。普通百姓家在過年的時候,常見的傳統菜餚有和氣菜、圓子、元寶魚、梅乾菜和豆腐果燒肉。這幾道菜之所以時興,原因各有說法。和氣菜:寓意和氣;油炸圓子:寓意家人和美團圓,也有稱圓子為元寶的,寓意添財進寶;元寶魚:寓意年年有餘;梅乾菜燒肉:寓意貧富相濟;豆腐果(音「富果」 )燒肉,寓意吉祥。
(四)宴 席
廬江人好客,在民間,親戚來訪,首先就一碗糖水煮雞蛋,名曰「燒茶」,以示歡迎。同時安排上街買魚肉,家裡殺雞(鴨),盛情款待。條件再差的,也要煎(蒸)幾個雞蛋,炒點花生米、豆子之類的農特產品待客。謂之「千差萬差,來人不差」。
城鄉群眾之間,在婚喪喜慶之時,親友間都要互相酬謝,以禮金或禮物致以慶賀或弔唁,受禮者要及時辦理酒席致謝。春節期間,至親好友之間,互相宴請,叫「忘年酒」。舊時宴席多在家庭舉辦,其「婚宴」、「洗三朝」、「壽宴」等正規宴請,都請廚師到家裡操刀掌勺。
宴席上的菜餚豐盛,正席一般要備有「四冷盤」(冷盤)、「四燒」( 燒肉、燒魚、燒雞等)、「四炒」( 炒肉絲、炒豬肝等)、「三圓」(肉圓、魚圓、糯米圓),一至兩道「大菜」(蹄髈或老鱉),一至兩道湯(甜的蓮子桂圓湯,鹹的老雞湯、老鵝湯)等16至22道菜,再簡單也不得低於12道菜。
宴席菜餚有一定的講究,在菜餚的名稱上,開席上的第一道炒菜叫「和氣菜」,寓意「和和氣氣」;最後一盤四個大圓子叫「四喜圓子」,寓意「合家幸福,團團圓圓」。上了「四喜圓子」即為「圓席」,客人吃好了即可以離席了。
境內冶父山是江北佛教勝地,該區域有不少吃齋念佛之人,來客人時置辦一種「素席」,即滿桌菜餚均為素菜。從菜餚式樣上看,有雞、魚、肉等,不過這些雞、魚、肉都是以豆製品為原料製成。如雞腿是以千張用粗稀麻布緊緊包紮,中插以細竹枝,為其雞腿骨;火腿是以染色千張疊壓而成,再切成片,有精有肥,還有脆皮,宛如金華火腿。再以香菇燒燜,加糖炒,色香味俱佳。還有千層餅、椒鹽蘭花豆、炸油糍、糖醋酸菜梗、酸辣湯等等,都用麻油、菜油製作。炸、燴、燒、燜,或煎、炒、拌、蒸,製法與葷菜相同。「素席」別有風味,但一般只招待佛教界的信男善女和客人。
Ⅲ 廬江縣有哪些知名人文景觀
廬江縣的知名人文景觀有: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冶父山鎮,距縣城約9千米,廟宇、古跡遺存甚多,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據傳春秋時,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鑄劍,山上存有鑄劍池古跡,因此得名冶父山。1992年,冶父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Ⅳ 廬江郡的歷史來歷
根據《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記載:西漢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屬漢,境內設舒縣(治今廬內江縣城容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遺址城牆依稀可見,30米護城河尚存。(這里是三國時曹操築建的軍事城池,並不是舒縣治地)元獰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銷江南廬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東部與九江郡南部地區並,組建新廬江郡(治舒縣)。此時廬江郡領12個縣,除境外英山、黃梅縣外,在今安徽境內設10個縣,它們分別是:舒縣(治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龍舒縣(治今舒城縣龍河口)、皖縣(治今潛山縣梅城鎮)、湖陵邑(治今太湖縣東)、松滋縣(治今宿松柳溪鄉,古名仙田)、潛縣(治今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襄安縣[治今無為襄安鎮(後王莽改為廬江亭)]、臨湖縣(治今無為百勝鄉臨湖圩山臨壁村)、樅陽縣(治今樅陽縣城南下樅陽鎮)、居巢縣(治今巢湖市區東北)。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縣為昆鄉。
Ⅳ 廬江縣歷史古名叫什麼
「廬江」,最早出現於《山海經·海內東經》的一條江名,現為哪條水流尚無定論。後郡因江名,縣因郡名,延續至今。廬江又叫潛(潛川),始於南朝梁(《梁書》、《魏書·地形志》)。
今廬江之地,春秋屬舒國,戰國屬楚,秦屬舒邑,漢為舒縣。「廬江郡」設於西漢初。「廬江縣」名始於隋(《隋書·地理志》),另說始於南朝梁(《太平寰宇記》),兩說時間僅相差幾十年。廬江縣設立以後,隸屬和地域多有變化。
廬江縣境,春秋時期屬舒國,徐人取舒後,為楚地。
秦朝,先屬九江郡,後屬衡山郡。
漢代,為舒縣,初屬淮南國衡山郡,後屬衡山國、衡山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廢江南廬江郡,分衡山東部、九江郡南部置新廬江郡,舒縣屬廬江郡。
三國時期,先後分屬為吳廬江郡(治皖),魏廬江郡(治陽泉)。
晉代,仍為舒縣,屬豫州廬江郡(治陽泉)。
南北朝時期,梁天監元年(502年),置湘州,改舒縣名潛,為廬江郡治。
隋代,開皇元年(581年),罷廬江郡置廬州,遷廬州治於合肥;大業三年(607年),復改廬州為廬江郡,州、郡治移建於合肥,為存舊名,改舊治為廬江縣。
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廬江地置舒城縣。
宋代,析廬江、巢縣地設無為縣。
元朝, 縣境仍沿舊域。
明代,屬廬州府;崇禎八年(1635年),農民起義軍賀一龍、馬守應由巢縣經盛家橋,攻克廬城;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再次攻克廬城。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布政使司廬州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廬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廬江縣屬安廬滁和道廬州府。
Ⅵ 介紹安徽廬江縣景點習俗
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
安徽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是一家集度假、健身、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商務型度假酒店,佔地面積超過3564000平方米,它坐落於著名的溫泉之鄉安徽廬江湯池,近靠廬江火車站,毗鄰合安高速公路,距合肥駱崗機場僅45分鍾路程。
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設施
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以「為顧客提供101%滿意的服務」為宗旨,全力打造健康休閑新概念。擁有葯膳浴、名酒浴、SPA療養館、漂流河、人造沙灘、的大型溫泉洗浴中心是您調養身心的唯美境地,帶給您全新的洗浴理念與文化。可以容納800人同時就餐的餐飲部是您享用徽、粵、川以及地方土菜的理想場所。200多間的豪華客房讓您感受國際全新酒店標准。設施先進齊全的健身、會議中心滿足您的不同需求。
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周邊環境
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以其環境優雅和高質量的服務聞名遐邇。2005被國家評為4A級旅遊景點和4星級酒店.這里不僅空氣清新,古樹參天,奇花遍布,還依託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配套建有:金湯湖水上娛樂中心、相思林、綜合運動場、駝鳥園、保齡球、網球、攀岩等項目。周邊古跡眾多;金剛寺、白雲禪寺歷史悠久,聞名遐爾,有「小九華」之稱的冶父山國家森林風景區,原始植被茂盛,百花寨生態區,周瑜墓,孔雀東南飛遺址,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舊址等景點 !
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自然資源
此外,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還具有大自然賜予的天然養吧相思林、田園風情的垂釣中心、鴕鳥園、金湯湖等,使整個度假村充滿迷人的原始風味。 美麗的相思林畔,建有極具徽派特色和現代設計理念的怡園。專門用來接待高端客戶群體,給您管家式的服務。在這里還有全國罕見的溫泉游泳館,奢華的享受讓您流連往返。 親臨金孔雀,欣賞自然秀麗的景色、感受人文景觀,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令您流連忘返,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習俗:
廬江城鄉日常佐食菜餚多以自製鹹菜為主。鹹菜品種有蘿卜、白菜、雪裡紅等。人多的家庭用缸腌,將這些蘿卜、白菜曬乾洗凈,一層一層的平放在缸內,每放一層撒上食鹽再放一層,然後由男人赤腳穿草鞋在缸里踩,踩得越「板匝」(嚴實)越好吃。家庭生活條件富裕的,下半年會腌制咸魚、鹹肉、咸鴨等葷菜。
在境內東、南、西、北鄉,分別還有些地方特色菜,如東鄉的盛橋,家家製作「風雞」、「風魚」(即將雞或魚,宰殺後把內臟掏空,重新裝滿相關佐料,懸掛風干。食用時整體蒸熟,香味異常,鮮而不膩);南鄉泥河鎮的「朱三鹵鵝」為 「安徽省老字型大小」名菜;北鄉的白山、同大的干銀魚享譽江淮大地;西鄉湯池的百花菜(又名「珍珠菜」、「將軍菜」 )走進中央電視台;東南鄉的黃屯、西南鄉的柯坦等山區,還有干筍子、干香椿頭、干馬齒莧等,都是招待客人和饋贈親友的地方特色菜餚。
日常佐食的蔬菜主要是青菜、蘿卜、韭菜、茄子、豆角、冬瓜、南瓜和豆製品。尤常見青菜燒豆腐。民間俗語「粗茶淡飯知常樂,青菜豆腐保平安」。
Ⅶ 廬江縣的風景名勝
周瑜墓
周瑜墓位於廬江縣城東側。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將其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廬江奎星樓
廬江奎星樓,江淮名樓,用以昭示本地文風之盛與為民祈福之宏願,經歷過「三毀四建」。新建成的奎星樓位於廬江縣城東公園,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
武壯公祠
武壯公祠位於廬江縣城城中東路,是一棟坐南朝北的徽派建築。淮軍名將吳長慶有著傳奇的一生,他一生駐守多地,病逝後,清廷准允他立功的地方各建一座武壯公祠。
湯池溫泉度假區
湯池溫泉度假區位於湯池鎮境內,有數處溫泉。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樹珍、石古、崖懸,被安徽省政府批准為「湯池風景名勝區」。
百花寨省級森林公園
百花寨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廬江縣湯池鎮百花村境內,佔地面積約2800畝。公園森林資源豐富,不僅亞熱帶次生闊葉林植被保存較好、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還有倉神廟、老虎洞、滴水岩、飛來石、一線天、陰陽谷、天仙岩、三疊瀑、百花寨古城牆等自然和人文景觀。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冶父山鎮,距縣城約9公里,廟宇、古跡遺存甚多,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據傳春秋時,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鑄劍,山上存有鑄劍池古跡,因此得名冶父山。1992年,冶父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Ⅷ 廬江有哪些歷史人物
文翁(前156~前101)
,名黨,字仲翁,西漢官吏。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興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漢末孫權部將,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雙全,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潯陽、豫章、廬陵,鎮守巴丘助策在江東創立孫吳政權。
伍喬
伍喬南唐廬江人,自幼入廬山國學,專詩文,作《廬山書送祝秀才還鄉》詩雲:「莫使蹉跎戀疏野,男兒酬志在當年」。《江南通志》、光緒《廬江縣志》記,喬於國學苦節自勵,一夕,見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讀《易》」二字,遂取《易》讀之,探索精微,迨數年,山下有僧夜夢伍喬星,旦入國學訪得喬,勉之進取。後喬於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賦》中進士第一,元宗命石勒喬賦於國門。官歙州通判、考工員外郎。年70卒於官。詩多散佚,《全唐詩》僅錄一卷。《廬州府志》記伍喬墓在廬江城南馬廠崗,居民耕田得碑為驗。其母墓為廬江柴埠渡南崗。
孫維祺
孫維祺字以介,號起山,清康熙廬江城關人。少聰穎。康熙庚午(1690)舉人、辛未(1691)進士,歷任直隸河間、淶水二縣和縣、由淶水解組歸,優游山林,惟以著書自娛,選文不拘一體,因材造就,評語皆中肯,一時流播海內,其詩文、傳說縣內流傳更多。著有《五經說文》、《廿一史臨》、《三太史》、《四書印證》、《春秋大意》、《春秋》、《飛躍真言》等。
宛嘉祥
明正德至萬曆時人,號白湖,廬江縣東鄉人。年少時家貧,嘉靖舉人,在廣信、臨清任職。後為戶部郎,貴州思南府知府,廉潔奉公,政績卓著。 宛嘉祥年邁後,辭官回家,杜門謝客。縣內如有大事,縣官即登門請教。嘉靖四十二年(1563),總纂《廬江縣志》,著有詩文干卷。
吳長慶
1833~1884,字筱軒,廬江縣南鄉沙湖山人。吳長慶好讀書,愛人才,時稱儒將。
丁汝昌
1836.11.18~1895. 2.12
晚清北洋海軍提督。字禹廷。廬江縣石頭鎮丁家坎村人。早年參加太平軍,後投湘軍,不久改隸淮軍,官至記名提督。
劉秉璋1826~1905,字仲良,廬江縣劉墩人。咸豐十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同治元年入淮軍。後授江蘇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未到任)、江西布政使。
Ⅸ 廬江人文歷史,風景名勝和風格文化有哪些
何鹼墓,有何氏祖先何鹼墓和東吳大都督周瑜墓,今部分景區、水濂雨聲,市、廬江公園、鳳專凰山、泉井古樹、景屬點已不存在、鳳台秋月、縣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0多處、馬槽山、金剛寺和武壯公祠,以及風景秀麗的冶父山,風景名勝眾多、白石冬雪」等廬江八景、黃陂夏蓮、實際寺、塔山,先後公布周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