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紹興歷史文化主要有哪些

紹興歷史文化主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5 08:02:28

1. 紹興有哪些名勝古跡

國家級:魯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古纖道、蔡元培故居、呂府、八字橋、印山越國王陵、斯氏古民居建築群。
地方有:諸暨西施故里,王冕故里,嵊州穿岩十九峰,新昌大佛寺,越劇發源地,王羲之書法聖地。

紹興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深厚,遺存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是江南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也是著名的戲曲之鄉、書法之鄉。由此,形成了紹興地域文化的特色。
1、名士之鄉。紹興歷代人才輩出,涌現了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如立國始祖大禹,越王句踐,東漢哲學家王充,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唐代詩人賀知章,南宋詩人陸游,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書畫家徐渭,巾國英雄秋瑾,學界泰斗蔡元培,文學巨匠魯迅,一代偉人周恩來以及範文瀾、馬寅初、竺可楨、錢三強等。毛澤東主席譽紹興為「名士之鄉」。館藏資料有《紹興名人述評》、《紹興歷代名人》、《紹興名人辭典》、《紹興百賢圖贊》、《魯迅全集》、《秋瑾》、《蔡元培》、《王羲之傳說故事選》、《陸游傳》《紹興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等。
2、水鄉。紹興境內河湖密布,水道成網,鄉間村落河水環繞,眾多民居粉牆黛瓦,或傍水而建,或夾河而立,形成水上弄堂,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紹興水鄉特有的烏篷船出沒其間,掩映於綠樹翠竹之中。鑒湖、東湖、環城河等都是很著名的景觀。館藏資料有《紹興山水》、《鑒湖與紹興水利》、《紹興市水利綜合經營概況》、《紹興老屋》等。
3、橋鄉。在紹興,街隨河走,河連路橋,河是路的一種,橋為路的延續,全市有形態各異、風格奇特的橋梁萬余座,故有「橋梁博物館」之稱。建築材料皆為青條石、青石板。最為盛名的是建於南宋的八字橋,它是我國最早的立交橋。最長的是建於漢代,綿延數里、一線貼水的古纖道。題扇橋等許多古橋都留下了不少名人軼事和傳說。館藏資料有《紹興石橋》、《紹興橋文化》等。
4、酒鄉。紹興是中國五個酒文化名城之一,紹興黃酒也叫老酒,有近2500年歷史,分狀元紅、加飯、善釀、香雪四種,被譽為「東方名酒之冠」。紹興酒文化十分豐富,隨酒而來的酒事、酒藝、酒趣至今盛行不衰,咸亨酒店、烏蓬船上和尋常巷陌的酒吧茶館等等,都是品酒的佳處。1989年紹興市舉辦了首屆中國紹興黃酒節。館藏資料有《紹興酒文化》、《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公司古越龍山、沈永和》等。
5、書法之鄉。蘭亭是聞名中外的書法聖地,公元三五三年農歷三月初三,王羲之即興寫下了墨冠中華的《蘭亭集序》,歷史上還出過一批書法藝術大師,紹興書法成就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紹興的大街小巷和名勝古跡,到處可以看到各家流派的書法精品,禹陵有珍貴的李斯手書《會稽刻石》和小篆《嶧山碑刻》,曹娥廟有被贊譽為「絕妙好辭」的《曹娥婢》,市區的戒珠寺、題扇橋、筆飛弄、躲婆弄等都與王羲之有關。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農歷三月初三定為紹興市書法節。首屆書法節於1985年舉辦,以後,紹興每年都要舉辦蘭亭書法節。館藏資料有《王羲之、王獻之全集箋證》、《陳播書法》等。
6、戲曲之鄉。紹興有越劇、紹劇、新昌調腔、紹興蓮花落等多種劇曲。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家喻戶曉,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曾風靡全國。館藏資料有《紹興戲曲》、《越劇溯源》、《紹劇發展史》等。
7、 紹興還是文物之邦。歷史悠久,文化積沉深厚,名勝古跡遍布城鄉,最著名的有魯迅故居、秋瑾故居、古纖道、大禹陵、蘭亭、沈園、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廟、嵊州羲之墓、印山越王陵等,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2處,其中國家級9處、省級42處。此外,有3000多處文化遺跡和3.5萬件入藏文物,被譽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館藏資料有《紹興百景圖贊》、《大禹陵》、《紹興古跡筆談》、《越中攬勝》《蘭亭》等。

2. 紹興民間傳統文化特色有什麼

紹興民間傳統文化特色有越劇,紹劇,紹興蓮花落,社戲。

3. 介紹紹興歷史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是世界文豪魯迅先生的故里。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並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和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
開放城市。是全國十強市,十強縣雙十強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全球紡織城與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
中文名稱:
紹興
外文名稱: ShaoXing Municipality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浙江省
下轄地區: 1區,3市,2縣
政府駐地: 越城區
電話區號: 0575
郵政區碼: 312000
面積: 8256平方公里
人口: 437.06萬(2008年)
方言: 吳語
著名景點: 魯迅故里、東湖、柯岩、蘭亭、西施故里等
火車站: 紹興站
車牌代碼: 浙D

地理位置: 浙江北部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勝跡。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建都紹興,卧薪嘗膽時,「越池」一度成為我國東部政治文化中心。漢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時改為紹興府,沿襲至今。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

4. 紹興的文化歷史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25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 紹興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的誕生地,春秋五霸之越國首都,兩晉的會稽國都、吳越國東都、南宋臨時首都和明末魯王監國之所,夏商周春秋時期成名已久,也是兩晉、南北朝、隋、唐、宋等時期的大都會,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推行郡尉分治模式,怕越國復興而尉治山陰(因會稽郡是邊防大鎮,尉治更重要),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西漢武帝元封五年(106),會稽郡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會稽、東陽、永嘉、臨海和新安五郡置東揚州,州治山陰;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州治會稽縣,領原揚州五郡,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轄境不變。唐代設越州總管府、浙江東道節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溫八州;五代設越州大都督府和東都,駐山陰,管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北宋設兩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駐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稱紹興路。明、清復為紹興府。民國24年(1935),設紹興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設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1983年7月撤地建市,設省轄紹興市。

5. 紹興的歷史文化底蘊

有著2500年建城史的紹興,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繁華富庶、山水馳名,又兼具王城氣度和風流氣質,堪稱中國美學典範

6. 關於紹興的傳統文化

紹興傳統文化

越劇

【越劇】紹興地方劇種。發源於嵊縣(今嵊州市)農村回,因嵊縣歸屬紹興府,故答早期稱紹興戲。起源於"落地唱書"的農村民間小調,稱為"小歌班",只用尺板、篤鼓伴奏,繼而逐步增添絲弦和打擊樂器,由鼓板指揮,演出時"的篤"之聲不絕,俗稱"的篤班"。20世紀20年代,以紹興文戲進入上海,30年代後期改稱越劇。在唱腔、表演、音樂和劇目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成為全國性一大劇種。它善於表現細膩的思想感情,劇目以愛情和家庭題材為多。不少著名越劇演員,按各自嗓音特點,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並為青年演員繼承發揚。胡琴板式多樣,有慢板、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調、呤嗄調、哭調等,唱腔清麗柔和,委婉動聽,富於抒情。

7. 紹興歷史

新石器時代中期,從小黃山文化開始,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

戰國,越王勾踐大敗吳國,越國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區。至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興兵敗越,盡取故吳地並至浙江,越始」服朝於楚」,而諸越邦國尚存。

秦朝,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二十六年,中國統一,實行郡縣制,會稽郡先後轄山陰等二十餘縣。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106),會稽郡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

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會稽、東陽、永嘉、臨海和新安五郡置東揚州,州治山陰。

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州治會稽縣,領原揚州五郡,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轄境不變。唐代設越州總管府、浙江東道節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溫八州。

五代設越州大都督府和東都,駐山陰,管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北宋設兩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駐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稱紹興路。明、清復為紹興府。民國24年(1935),設紹興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設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

1983年7月撤地建市,設省轄紹興市。2013年10月,國務院2013年112號文件已對浙江省調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批復。同意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

(7)紹興歷史文化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一代文學巨擘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

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梁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

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

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

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8. 紹興有什麼文化遺產

1、社戲:
《社戲》,魯迅小說,收錄在其小說集《吶喊》中,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一種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戲」。本文是魯迅1922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
作者以自己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了「我」二十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課文節選的是看社戲部分,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2、越劇:
越劇,英文名YueOpera,是中國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有「中國第二大劇種」之稱,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
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江南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據初步統計約有280多個,業余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計。在海外亦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為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紹劇:
紹劇,又名「紹興亂彈」、「紹興大班」,1950年定名為紹劇。它是中國漢族的戲曲劇種,流行於浙江紹興、寧波、杭州地區及上海一帶。紹劇是浙江三大劇種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擁有400多個劇目。
紹劇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獷朴實的音樂、豪放灑脫的表演和文武兼備等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別是悟空戲獨樹一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一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電影後,發行七十二個國家和地區,曾風靡全國,聲播海外。

4、蓮花落:
蓮花落,又稱「落離蓮」或「搖錢樹」,是一種中國傳統曲藝藝術,流行於京、津、冀等地;是始於宋形於明而盛於清的江西新干,當地稱瞎子戲,是當時盲人乞丐行討而唱的民間曲藝。其內容多為勸世文,以揚善懲惡,吉祥納福為主。用方言說唱,委婉動人,通俗易懂,生動風趣,具有寓教於樂,淳化民風之功能,在廬陵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是江西省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點項目。
經省專家論證後上報文化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由於種種原因,新干「蓮花落」瀕危,現代人知之甚少。代表作品有《鬧稽山》、《珍珠塔》、《萬花樓》、《夫妻格水》、《娘家節詩》等。

9. 紹興有什麼文化特色

紹興,歷史悠久,地靈人傑,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代,勾踐立國稱霸。秦行郡縣,始置山陰縣。南朝陳時,析為山陰、會稽兩縣,同城而治,直至清末。民國建元,撤府建縣,合二為一,統名紹興。1983年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管縣體制,市、縣並設,同駐越城。2001年紹興縣遂新建縣城,遷址柯橋。 1982年,國務院公布紹興市(縣級,即紹興縣)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沒有自然資源優勢和國家投入的紹興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經濟社會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分析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深沉原因,我們認為紹興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由此產生的地域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種地域文化包括: 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治水文化。紹興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幾千年前,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人們為了生存,進行了數千年連續不斷的治水斗爭。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他憂國憂民,以治水為己任,十三個春秋,披星戴月,「三過家門而不入」。東漢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馬臻領導紹興人民開始圍堤修築鑒湖,鑒湖水利工程成為我國江南一帶最古老的灌溉工程。東晉南朝時,會稽內史賀循主持疏鑿西興運河,既有利於灌溉,又有利於物資的集散。唐會稽縣令李俊之主持增建海塘,長百餘里;後又有湯紹恩主持興建三江閘,抵禦海潮,擴大耕地。至20世紀70年代大規模圍墾、90年代興建標准海塘和本世紀初的圍塗造田,更是譜寫了勵精圖治、艱苦奮斗的新篇章。紹興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治河流、抗海潮、戰山洪、改沼澤,圍灘塗,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歷盡千辛萬苦,使遠古時代的蠻荒之地逐漸變成了山明水秀的魚米之鄉,在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中,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同時也形成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創業精神。 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名士文化。毛澤東詩句中的「鑒湖越台名士鄉」點出了紹興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標志,那就是名士文化。大禹、勾踐、范蠡、馬臻、王羲之、陸游、王陽明、徐文長、蔡元培、魯迅、秋瑾等,在歷史文獻中記載的歷代各個領域的代表人物數不勝數,此文化之精粹,即歷代名人名士為民族之復興,為國家之強盛,敢於上下求索,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思想先驅。他們一生追求的是真理和光明,追求的是民族、社會的文明進步,他們留下的思想、文化遺產,引導和激勵後人去實現新的理想追求。此特色文化中,也包括了「師爺文化」,「紹興師爺」作為地域性很強的歷史群體,其主持正義的精神,以及善用法典的智謀,同樣閃耀著名士文化的思想光芒。在名士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紹興人重要的精神動力,也成為紹興縣地域形象的重要標志。 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紡織文化。據有關專家研究認定,紹興的紡織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時代。至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時代,將絲綢用於貢品已很普遍;二千五百年前越王勾踐時代,蠶織業已舉國為事,首度昌盛;隋朝時珍品脫穎,名重朝野;唐宋時,品量俱旺,產品以越羅總其名而風靡天下。新中國成立以後,歷經恢復期、發展期、徘徊期。改革開放後,紹興的紡織業開始走上復興之路:機杼之聲遍及城鄉,輕紡市場雄居亞洲,五洲商賈匯集越地,交易信息輻射全球。被稱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在紹興縣人民的努力下,做大做強,精益求精,在設計、生產、染整、營銷等各個方面乃至整個紡織業都實行了新的跨越,成為推動紹興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打造國際紡織品製造中心和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心,更成為跨越式發展再上新台階的戰略目標。從紡織業的發展史可以看出紹興縣人民咬定目標不放鬆、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個性和精神。 外柔內剛、厚積薄發的釀酒文化。紹興是中國黃酒的故鄉,釀酒歷史悠久,傳說大禹時古越就有米酒,到春秋末期飲用米酒已很普及。到唐代,紹興有「醉鄉」之稱;宋代紹興已被形容為「城中酒壚千百所」之地;到清代已是「越酒行天下」了。在紹興,不論山區和平原,不論城鎮與鄉村,在舊時,又無論官宦之家、縉紳達士,還是市井小民、貧困百姓,都與酒結緣,與酒為朋;酒成了紹興人生產活動的重要內容,生活的必需之物,由此引發出的紹興特有的酒聯、酒謎、酒舞、酒歌和酒樂,以及無數酒的傳說、酒的詩文,形成了豐富濃厚的酒文化。紹興黃酒最大的特點是越陳的酒越香,入口柔和溫潤,但其性又芳香醇烈,後勁十足,與紹興人外柔內剛k的個性十分相似。

閱讀全文

與紹興歷史文化主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