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寫烏鎮歷史文化的語段

寫烏鎮歷史文化的語段

發布時間:2021-03-05 07:57:17

1. 描寫烏鎮的詩句

1,《烏鎮酒舍歌》明代 瞿佑

落花流水人家近,鴻雁鳧瑽飛陣陣。一雙石塔立東西,舟子傳言是烏鎮。

譯文:漸漸靠近村莊,花殘凋落隨流水漂去,大雁飛鳥在河面上陣陣飛過。一對石塔聳立在東西兩側,船夫說這就是傳言中的烏鎮。

2,《夜宿烏鎮有懷同游諸君子(二首)》 明代 史鑒

月明烏鎮橋邊夜,夢里猶呼起看山。

譯文:烏鎮橋邊,夜晚明月當空。夢中猶如歡呼起來看山一樣。

3,《烏鎮逢雨》當代 徐平

桐葉疏疏苔壁青,烏篷船向古津停。行來李巷連陶巷,到處旗亭復井亭。

譯文:梧桐樹上的葉子稀稀疏疏,牆壁上的青苔綠意盎然,烏鎮的篷船停在向古津。一路走來,李巷連著陶巷,到處都是旗亭和井亭。

4,《玉蝴蝶·秋風凄切傷離》 唐代 溫庭筠

秋風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譯文:凄凄切切的秋風已吹起,天氣轉涼了,遠游的人兒還沒有歸來,不禁叫人牽腸掛肚,增添離別的感傷。現在塞外應該是衰草遍野,滿目枯黃了吧,而飛往江南烏鎮的北雁還遲遲未到。

5,《溪行欲與樊榭游烏鎮東西二寺不果》 清代 全祖望

緩棹出烏鎮,遙山入望希。清流染晴色,稚麥幻春暉。

譯文:船夫慢慢的搖著船槳從烏鎮出來,遠處的山裡的越來越不清晰。清澈的泉水和太陽的余暉染成一色,田裡的麥苗在享受著春暉。

2. 烏鎮的好段落

烏鎮古樸春節:

烏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豐富多採的民俗是她迷人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烏鎮人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借鑒、吸收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形成了獨特的過年習俗。細細品味,可以從中體會烏鎮人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期盼。

一.幽靜和古樸
烏鎮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 所謂「人家盡枕河」是也。
大多數烏鎮民居的樣式與其他水鄉小鎮沒有什麼不同,但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其他小鎮就沒有了。水閣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憑窗可觀市河風光,午夜夢回,聽底下水聲訇訇,別有一番情趣。出生於烏鎮的文學巨匠茅盾在一篇題為《大地山河》的散文中這樣描述過故鄉的水閣,「……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唉乃,飄然而過……」

徜徉在古鎮,市河的風光讓人留連,地處中市應家橋南堍的訪盧閣便是遊人觀賞市河風光的必到之處。訪盧閣是一家二層水閣式的茶館,背倚車溪市河,面臨中市大街,東市河又在門前的應家橋下逶迤東去,復修後的烏鎮東景區便在不遠的視線中:臨河的小街蜿蜒細長,一塊挨著一塊鋪砌的石板路似乎沒有盡頭,小街兩側櫛比鱗次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烏檐青瓦,小樓屋檐比翼,上透一線藍天,下照人影憧憧,自是一番含蓄深邃的意境。碧波漣漪的市河上,小船來往,櫓聲咿呀,時不時晃盪著倒映在水中的水閣和岸邊的林木,優哉游哉,穿過一個接一個的橋洞。在水鄉,橋是極尋常的景觀,從應家橋到財神灣,不足700米的河面上就橫卧著八座古石橋,四座橫跨秀麗的東市河,四座座落在東市河南、北的街道上,遞接著石板路通向遠方。也許是建造年代的不同,這些古橋樣式紛繁多姿,風格迥然有異。宛如一個古橋博物館:那似垂虹卧波是單孔的園形石拱橋,當地人稱之為環洞橋,半園形的橋孔挺起了脊樑,二邊橋坡上的石級便顯得有點陡峭,聳在半空的橋面雖然只有兩張八仙桌的大小,二旁的橋欄仍然為行人留下了歇腳的地方,坐在象靠背椅那樣的橋欄上享受著清新和涼爽,便有一種烏鎮人所說的愜意。園拱橋的造型曲線優美,橋下的水面上倒映著盈盈的園月,每當雲淡風輕,皓月當空,那天上的月亮便會在水中的滿月中晃動盪漾,二三漁火,寧靜中又平添了幾分幽雅。那線條簡潔明快的是明清時期的梁式橋,中間的橋面猶似房屋的大梁擱架在河心的橋柱上,雖經百年的滄桑,卻依然保持著一貫的恬淡和朴實。而平橋,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不但橋的坡度平,它的風格也顯得平平常常,朴實無華。如果不是二邊低矮的橋欄,腳下的細波微瀾,決不會想到那也是橋。財神灣那裡還有一座風雨橋,從坡度看,屬於平橋的一種,但卻是最豪華的一種。二條四米多寬的石橋並在一起,中間兩個橋欄間隔起一壁花格柵的屏風,屏風下便是兩排行人歇腳的石座椅,臨河的二邊用木柱支撐起遮蔽橋身的屋頂,時當烈日當空,可以納涼遮陰,而在秋日雨霽之日,又何妨「留得殘荷聽雨聲」?
烏鎮的春節一般從臘月初一就開始准備了,支小更就成了舊時烏鎮進入春節的一個重要標志。從臘月初一那天傍晚黃昏以後,烏鎮的大街小巷裡便響起了打更的聲音。打更人一邊走一邊「邦、邦」的敲打著打更棒,喊著「寒天臘月,火燭小心,前門關關,後門重重,柴門看看,灰堆坌坌[bèn bèn],謹防賊盜,門戶要緊」。解放以後,由於社會治安良好,這一口號便改成了「寒天臘月,火燭小心,,前門關關,後門重重,柴門看看,灰堆坌坌,提高警惕,門戶要緊」。
支小更和平日里我們所說的打更有所不同:
1、每天開始的時間不同。支小更是從傍晚黃昏以後開始的;打更則要從天黑晚飯以後才開始;
2、持續的時間不同。支小更晚上八點鍾就結束了,大約持續兩個小時;打更則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天明,有一整夜的時間;
3、一年中所處的時間也不同。支小更是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大年三十晚上結束,即過年前一個月的時間;打更則是全年每天都進行的活動;
4、打更方式不同。在打支小更的過程中,僅僅敲打一段打更的木棒即可;而平時的打更則要敲幾下木棒之後還要再敲一下銅鑼;
5、打更時喊的口號不同。一般來說,打更的口號要隨著四季的變化而進行改變,而支小更的口號卻很少改變過,每年支小更都是同樣的一句口號,有的口號甚至使用幾十、上百年。
舊時的烏鎮,每年到了臘月,街坊鄰居就會在一起商議支小更的事宜,一般就是商議如何分攤費用的問題。商定好之後,就要請人打支小更了。打支小更的人大約有以下幾個來源:
1. 當地夜晚的打更人;
2.當地的土工(收屍人);
3. 本地的丐頭;
4. 本街區比較貧困的人家;
在每天的打過支小更後或者黃昏以前,打支小更的人就會到每家每戶收取勞動報酬,或是吃一頓晚飯,或是收取一些糧食,或者是現金。一般來說,一戶貧困的人家在打一個月的支小更後所得報酬就能過一個很不錯的春節了。

二、置辦年貨和民俗
在烏鎮,好多人家剛一交臘月就開始准備年貨了,不過大多數的烏鎮人都是到臘月十五以後才開始置辦年貨的。所以過了臘月十五以後,烏鎮的集市上就熱鬧起來了,到處都是購買年貨的人。每家每戶忙著准備過年用的食品,鹹肉、醬肉、醬蹄子、豬頭、咸魚干掛滿了每家每戶的門前和水閣檐下。新年的氣氛感染了小鎮里的每一個人。漫步在小鎮,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新年的味道慢慢地開始彌漫到烏鎮的每一處角落。

三、送灶神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烏鎮的每一戶人家都開始准備送灶神了。送灶神是春節前一個重要的活動,人人都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一大早人們就開始准備晚上送灶神的祭品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做灶圓子,灶圓子是用糯米粉加上老的黃南瓜做成的,它常常被做成類似金條的長圓形,元寶形和聚寶盆的形狀。其次,還要准備一盆麥芽糖和四樣新鮮水果。
吃過晚飯以後,就開始送灶神了,首先把祭祀用的供品灶圓子、麥芽糖和四時鮮果擺放在灶神爺爺的神像前,請他享用,過上一段時間之後再把灶神的神像揭下燒掉,再燒些紙錢。為什麼要准備這些供品呢?這是因為,灶神爺爺的職責就是「上天言好事,下地報平安」,他每天都在灶頭上坐著,家裡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他盡收眼底,而每個人在一年當中肯定都會做過幾件錯事,灶神都會把它們記在心底的,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神就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年中的所見所聞了,人們為了不讓灶神把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告訴玉皇大帝,避免遭到玉帝的懲罰,就把糯米粉和黃南瓜做成的灶圓子製成金子、元寶和聚寶盆的形狀,等於向灶神爺爺賄賂了,同時灶神吃了麥芽糖後嘴裡是甜的,就會「只言好事,不提壞事」了。由於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去了,沒有了灶神的監視,人們就可以大開殺戒了,所以從二十四這天開始,人們就開始殺雞、宰豬了。

3. 如何形容烏鎮

1、烏鎮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2、穿過景區入口饒了個半圓,期待中的水鄉呈現在眼前,墨綠的河面上烏龍船在槳聲中緩緩漂移,岸邊一面是拂動的楊柳,一面是傍河的民居,民居的倒影在水面上晃動著,飽經時光打磨的木質門窗在陰天里更顯得幽暗,烏鎮也是名副其實了。去的時候已經很晚,於是就去看看烏鎮的夜景,寧靜安詳,很有味道,人很少,與白天的遊人如鯽形成鮮明對比。水鄉在夜幕下路燈照射下的夜景,漂亮得難以形容。

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此時的烏鎮西柵,像一個遠離塵世的美麗少女,不施脂粉,別有風情,又似幽谷佳人,翠袖寒單,獨倚修竹,情調雖太清冷。卻更增其悠然出塵之致。兩岸燈光細碎如鱗,漿聲櫓聲穿花拂柳,也有紅紅的燈籠輕晃在烏篷船舷,從千百年的歲月里延伸過來,鄉愁如酒,一頁一頁寫滿風霜,深嵌在西柵的每一寸肌膚之上。描寫烏鎮的句子,段落。有一滴打在臉上,順手一抹,一臉的滋潤,再抬眼的時候,整個古鎮都是這般的潤潤的了。何處輕微的一聲響動,似什麼東西彈落了,隨之又恢復平靜。一隻不眠的小貓,蹲坐在臨水的花窗前,漠然地看著經過的我。總有輕微的水聲響在周遭,讓我更接近回憶與冥想,無數身影在樹蔭里游動,隔著一些樹枝,一些鳥影,還有月光與星光,也能看到前朝舊事的影子,自遙遠的歲月流淌出來。

4. 描寫烏鎮的句子有哪些

烏鎮已有兩千年歷史。春秋是吳越疆界。公元前505年,吳國駐兵防越,故名「烏戍」。後來越國滅吳,越國諸子中有一烏余氏封於此,故改稱「烏鎮」。烏鎮座落京杭大運河之旁江浙兩省交匯處,儼然是江南水鄉一顆璀燦的明珠。

雨點落在河面上,盪起道道漣漪,隱約可以看見一群群透明的小魚兒嬉戲玩耍。岸邊的楊柳被風吹彎了腰,細細的胳膊輕輕觸碰著河面。這已不僅僅是一條小河,不知從何時起,它靜靜地流淌在每戶人家的窗前門邊,人們臨河打水洗衣,它就這樣孕育著這座小鎮,也裝扮著江南。

此時的烏鎮西柵,像一個遠離塵世的美麗少女,不施脂粉,別有風情,又似幽谷佳人,翠袖寒單,獨倚修竹,情調雖太清冷。卻更增其悠然出塵之致。兩岸燈光細碎如鱗,漿聲櫓聲穿花拂柳,也有紅紅的燈籠輕晃在烏篷船舷,從千百年的歲月里延伸過來,鄉愁如酒,一頁一頁寫滿風霜,深嵌在西柵的每一寸肌膚之上。有一滴打在臉上,順手一抹,一臉的滋潤,再抬眼的時候,整個古鎮都是這般的潤潤的了。何處輕微的一聲響動,似什麼東西彈落了,隨之又恢復平靜。一隻不眠的小貓,蹲坐在臨水的花窗前,漠然地看著經過的我。總有輕微的水聲響在周遭,讓我更接近回憶與冥想,無數身影在樹蔭里游動,隔著一些樹枝,一些鳥影,還有月光與星光,也能看到前朝舊事的影子,自遙遠的歲月流淌出來。

走近烏鎮,我們逐漸看清「烏鎮真面目」。我們沿著河岸,這河岸是青石板鋪的道路,寬約2-3米;這河叫東市河,河寬約10幾米,河水綿綿的、悠悠的樣子。青瓦白牆典型江南水鄉房舍倒映水中,臨河幾根石柱子頂著猶似北方陽台的房間,幾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曬著太陽,那神情似乎對遠方的來客表現出一種自豪的樣子,那是一種對文學巨匠茅盾的景仰而產生的豪情。

原來,烏鎮的老房子都是黑色的。和其他古鎮一樣,烏鎮所有的房屋,都是臨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可烏鎮還獨創了最美麗的小水閣,它們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閣。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大梁,再構建房屋。遠遠看去,象飄在水上的小船,又比小船寬敞,微風吹過,河水輕輕流過,彷彿這些小水閣也在緩緩飄搖,便是一副活著的水墨畫了。

我們去烏鎮那天,剛剛下過一場小雨,天空灰濛蒙的,古老的烏鎮像一位蒼桑老人,戴著黑青色氈帽,套著對襟馬褂,鑲襯著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烏蓬船上,悠悠的河水盪開波紋又迅速縫合,撫平歷史的蒼桑。整個烏鎮籠罩在薄薄的煙靄中,顯得愈發古樸、典雅,略帶朦朧和神秘。

走在青石鋪就的烏鎮小巷裡,把腳步輕輕落在千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每一步都彷彿叩響了歷史,每一塊磚瓦都彷彿在訴說著古老。

也許烏鎮是一幅畫,不知是哪位大師畫下的,雖然用的都是暗色,卻把古老和安逸給了它。

江南水鄉,光看這幾個字就讓人聯想到小橋流水人家,而美麗的烏鎮,它所散發出的靈秀和獨特的情韻讓我深深著迷。

在這個遠離塵埃的地方,我唯一看不清的是我置身其間的烏鎮西柵,光影里,只有如同神話般的色彩,漫過一個女子滴淚的眼簾……

烏鎮正像一首抒情詩,情深深,意濃濃,激越心胸;烏鎮又是一部長篇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引人入勝。詩的意境,小說的情節塑造了文學巨子茅盾。

今天古鎮的東大街西大街被規劃為景點區,一進古鎮你就會發現,時間彷彿在烏鎮停止了。烏鎮奇跡般的保留著清代江南的水鄉建築格局。一條河流穿街而過,兩岸房屋排列,長廊蔽日,小橋相連。如同風景一般的生活著古鎮,會讓每一個到烏鎮的人長長的沉默和驚訝。

靜坐青石板一隅,我已是烏鎮西柵的一葉垂柳,安靜地長在水畔,臨河睡去,不再管今夕何夕,今生何世,只知道世世長往,此刻永駐,將我今生和來世的幸福,停泊在時間深處,停泊在烏鎮溫暖的懷抱。

5. 描寫烏鎮的好文章

清晨五時,天色未明,大家都早早的來到了集合點,興致勃勃的等候旅行社的大客車,年輕的還帶著孩子一起去。一路歡聲笑語彌漫在賓士的車箱里。上午九時許,客車駛入浙江湖州路段時,遇交警例行檢查。原以為一會兒就行,誰知車主證件不全,駕駛員、車主及導游小姐相繼被交警帶去談話,後來又令駕駛員將車開至檢查站院內,依法扣留,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大家的情緒變得急躁起來,原本就不寬裕的游覽時間又被意外的擠佔了去,幸好湖州交警及時為我們調來了當地的豪華旅遊車,這是一輛赴北京參加過奧運會的豪華大巴。十點半鍾,我們總算重新啟程了。導游小姐一再致歉,並調侃說,如果不遇檢查,我們怎能坐上這輛奧運專車呢?調侃歸調侃,但我們的心情卻大打折扣了,而實際旅遊時間也要縮水了。中午時分,旅遊車駛入烏鎮,導游帶我們到預定的酒店吃了午飯,這里的飯店生意真好,前來就餐的遊客絡繹不絕。我們匆匆的吃完飯,就進入烏鎮東柵景區。
烏鎮是江南水鄉古鎮,鎮內河街平行,水陸相鄰,民居宅房傍河而築,兩岸以石橋相連,體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鎮風韻。而令遊客趨之若鶩的更為那傳承千年的文化底蘊,小鎮有文學巨匠茅盾的故居,有南朝梁武帝太子蕭統讀書的昭明書院等人文景觀。由於是雙休日,遊人摩肩接踵、擁擠不堪。我們跟隨導游,順著人流前行。進入景區,先要過橋,一條東市河橫貫東西一鎮,一座廊橋架通南北兩街。橋名「逢源雙橋」,雙橋下是「財神灣」,帶著烏蓬的船兒停泊在財神灣里,象是等著財神的到來。站在橋上,向西望去,眼中、心中滿是水的影子,柔柔的,潤潤的,幽幽的,那沿河而建的老屋大多伸向水中,一式的粉牆黛瓦,河道里時有烏蓬船過往,古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頃刻間便成了觸手可及的現實。如夢如幻,似景似畫。過了雙橋就到了財神堂,財神堂內供有一尊等人大小的財神鵰像,為烏鎮的東路財神,原身是比干丞相。這是一位特殊的財神爺,因他是掏心而死,後人譽之為沒有私心,並以此告誡世人應取仁義之財,不能有過多的私心私利。
繞著財神灣來到了「香山堂」,一排烏黑的櫃台,懸頂掛著木刻的招牌,原來是中葯鋪。靠牆一溜的小閣抽屜,一看就知是放中葯的。一把切葯的鍘刀,一副桌椅,幾張發黃的字畫,由於時間很緊,我們就這么跑馬觀花的一帶而過了。再往西行,一條古樸的小巷,鋪著長長的青石板路,兩排木門人家。這畫面讓人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不過已看不到撐著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取而代之的是許多撐著色彩繽紛的可擋紫外線的現代傘的陽光女孩。木門上的油漆大都掉落,顯出的是木材本來的顏色,不知道這其間需要經過多少次風雨的洗刷,才還原了自己的本色。木門里的人家有的在自家門前擺上小攤賣些玉米棒、茶葉蛋之類的食物。
接下來的江南百床館是一個有趣的去處。陳列了明、清、民國時期的上百種床。雕花描金,無論是人物還是飛禽、走獸,無不栩栩如生。這些古床,精緻得無以復加,一張新婚床,從里至外有三層,如同小型的房間一般,真個是紅綃帳暖度春宵。我的一同事說她在上海的家,居室也只有這么一張床的大小。一架姊妹床,有兩層,裡面是床,有著飛鳳,也許主人曾經在上面綴滿了香袋,而周圍的幔帳收斂了姊妹的私房話和笑聲;外層是放衣櫃的,方便了女兒家更衣。這一張張做工精美的床在向人們昭示著主人所處時代的繁華與奢華。
「公生糟坊」里滿是酒香,靠牆一溜的架子上放著一壇壇紅封白酒。這種酒叫「三白酒」,是用白米、白面和白水釀就而成的。這里的生意紅紅火火,象是從遠古走來,源源流長。這一處的迴廊里有許多賣姑嫂餅的,三白酒和姑嫂餅都是烏鎮的特產。
染坊曾在電視劇里見過。曬布場上,一條條染好的藍印花布高高地掛在一根根竹竿上,那布上印染的細碎花兒隨著那一片片幽藍迎風搖曳,輕舞飛揚,我和同伴忍不住在此留影,卻不小心脫離了團隊,只得單獨游覽了。一間間店鋪里陳列著藍印花布的製成品,有上衣、裙子、頭巾等等,因時間較緊,無法挑選,因此一件物品也未買。隨即來到余榴梁錢幣館,在這所小小的青瓦民居里,錢幣就是歷史的書籍。錢幣館內分批展出的皆為余先生數十年來收藏之精品,走馬觀花,也領略了浩瀚錢幣世界之一二。
我們隨著人流走進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紀念館,這里原先是立志書院,是茅盾少年時的讀書處。書院大門的門楣上嵌著「立志」二字,兩旁的柱聯是院名的註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進得門來,穿越過道,就見一個小天井,內植桂花樹。過天井是講堂,上懸「有志竟成」匾額,紀念館有茅盾塑像,通過文字及圖片向我們介紹一代文豪的光輝一生。茅盾十三歲前住在烏鎮,烏鎮的風土人情融入了他的生命及作品。《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茅盾為烏鎮增添了一份靜雅之氣。

6. 描寫「烏鎮美」的句子有哪些

1、烏鎮那一座座清韻悠悠的小橋古樸典雅;一條條烏篷船在微波盪漾的河面上穿梭往來;一排排散發著古老氣息的木屋與小橋流水交相輝映。

2、烏鎮,靜謐安閑,悠遠古樸。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年久的磨合顯得光亮平滑,古舊的門楣殘雕和斑駁的漆痕昭示出時光的魅力,在典型的江南水鄉,水與橋是其最主要的基調,也是最為濃墨重彩的風景。

3、烏鎮所有的房屋,都是臨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烏鎮的水閣空架在河流之上,遠遠看去,象飄在水上的船。微風吹過,彷彿這些水閣也隨著河水的流動而飄搖,好一幅天然純凈的水墨畫。

4、烏鎮清澈如鏡的河面上漂泊著無數條烏篷船,頭戴氈帽的船工輕松的搖著漿,偶而聽到別具韻味的江南小調,伴著古色古香的小鎮,猶如一首典雅的古曲,彈奏著和諧的韻律。

5、烏鎮像一本書,一本文化厚重、內涵豐富的史書。烏鎮像一首詩,一首柔情似水、清新雋永的詩。烏鎮像一幅畫,一幅濃淡相宜、意境深遠的風景畫。

6、風里一池楊柳,月邊滿樹梨花,烏鎮有著詩意的朦朧和雅緻;青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烏鎮有著詩意的閑情和安靜;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烏鎮有著詩意的厚重和滄桑。

7、剛下一場雨,天空灰濛蒙的,古老的烏鎮像一位蒼桑老人,戴著黑青色氈帽,套著對襟馬褂,鑲襯著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烏蓬船上,悠悠的河水盪開波紋又迅速縫合,撫平歷史的蒼桑。

8、烏鎮正像一首抒情詩,情深深,意濃濃,激越心胸;烏鎮又是一部長篇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引人入勝。

9、烏鎮西柵的夜晚晴朗溫潤,月亮,像朵雲軒信箋上滴落的淚珠,慢慢從雲層里潤下來,光線的柔靜是如此的少見,似纖細的絨毛,一縷縷地飄浮著,飄到臨水人家的哪片瓦上,瓦上就會閃亮一片。

10、烏鎮西柵,像一個遠離塵世的美麗少女,不施脂粉,別有風情,又似幽谷佳人,翠袖寒單,獨倚修竹,情調雖太清冷,卻更增其悠然出塵之致。

11、記憶中的烏鎮,枕河築屋,依河造路,流水輕漾,漣漪微盪,橋街相連,舟聲悠悠,邁出家門就是河,沿河就是街,狹窄的街巷,光滑的石板路,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典範。

12、雨點落在烏鎮的河面上,盪起道道漣漪,隱約可以看見一群群透明的小魚兒嬉戲玩耍,岸邊的楊柳被風吹彎了腰,細細的胳膊輕輕觸碰著河面。

13、風吹過,藍印花布隨風揚起,如千船競發,古舊的木屋,靜流的河水,玲瓏的小橋,飄雨的小巷,寂靜的長廊,紅衣的女子,日暮的炊煙,如詩如畫的烏鎮啊。

14、烏鎮,輕盈地坐落在中國的版圖上,它在江南獨特而美麗的空氣里,在悠長的時光里,慢慢醞釀,散發出溫情而迷人的芬芳。

15、小橋流水,悠悠船歌,古鎮精緻得令人心動,走上那古老的石橋,輕輕撫過橋身,手心的微涼,帶著潮濕的水氣,宛如烏鎮柔和的質感,溫柔細膩得恰到好處。

7. 求一篇原創的描寫烏鎮的文章

細雨無聲游烏鎮 [原]

也許,是離這個溫柔蘊藉的江南古鎮太近的緣故,我反而無法用確切的語言來描繪有著2500年滄桑之地的種種動人之處。現在請允許我暫時地遠離,閉上眼睛,用無牽無礙的心去感受、去體味……
我覺得,烏鎮最好的景緻是在雨中。
迷迷濛蒙的天空,如煙如霧似夢似幻的雨絲,濕漉漉的青石板……一個讓人尋覓已久的本色烏鎮就這樣鮮靈靈地呈現在我的眼前。
看,一帶藍瑩瑩的市河穿街而過,櫓聲唉乃,漾起淺淺的波紋,搖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烏黑發亮的屋瓦,蓮青色的水閣、廊棚、吊樓、河埠頭,以及懸掛在長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動的燈籠。隨著雨落的,還有盛開的滿枝花瓣,或粉紅,或潔白,於是,綠肥紅瘦之間便又滋生出了許許多多幽怨婉轉令人無端驚覺的美麗和惆悵。
在雨天,烏鎮總有著說不盡的纏綿悱惻。行走在那條悠長悠長的小巷中,有沒有一個結著丁香一樣愁怨的姑娘與我擦肩而過呢?人們尋找著,五顏六色的花傘穿過觀前街,走過應家橋,越過古廊棚,登上仁義橋,繞過九曲廊,停駐在香火繚繞紅燭高燒的財神灣的財神廟前,看著滴答的檐雨切割著狹窄的視線,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發出的急切而熱烈的鑼鼓聲所吸引。偶爾在河的對岸響起一兩聲吳儂軟語,一下子使人的心柔軟到了極點,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擠進那些釀酒、刨煙、紡織、藍印花布、根雕、竹編、制筆等一個個洋溢著日常質朴生活氣息的傳統作坊里。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鍋巴茶,再品嘗一口有著美麗動人傳說的甜咸兼有的姑嫂餅,紅綠鮮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則讓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種滋味。要不,到依河傍水的「訪廬閣」小坐一番,來一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那青綠色的液體彷彿是初春晶瑩的草芽,讓人倍覺生命的清澈。雨還在下,而重檐翹角、浮雕鎏金,歷千年劫難而不衰的修真觀前的古戲台上韻味十足的傳統花鼓戲仍在風雨中傳唱,唱者不倦,聽者不厭……
走得累了,依著水廊的美人靠,看著操著各色口音的遊人從面前走過,時間就在細碎的雨點中緩緩流逝。來這兒的人大約都想找回點什麼吧,那他們找到了嗎?烏鎮無聲,遊人亦無聲。那麼,再重復走一遍那閃射著青光的石板巷吧。
我撐著記憶的花傘,和我的愛人沿著古鎮深處散發出的氣息慢慢地往前走,任雨滴在我們的衣襟上輕盈地跳躍,這恐怕也只是在這兒才能有這一份雅緻了!
「細雨濕流光」的烏鎮是江南溫柔鄉里的一灘濕跡,是一個任何人甘願沉醉其中都不想醒來的夢。這是一方魅力無窮的天地。烏鎮的溫潤,烏鎮的艷麗,烏鎮的清新,烏鎮的鮮嫩,都一一綻現在綿綿不盡似有若無的細雨之中。

閱讀全文

與寫烏鎮歷史文化的語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