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與現代化的結合

歷史文化與現代化的結合

發布時間:2021-03-05 05:02:01

1. 如何塑造城鎮特色,突出文化內涵,實現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

如何在城鎮化復建設中塑造城制鎮特色,突出文化內涵,實現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統一,建設特色城鎮,是城鎮化進程中刻不容緩的重大問題。首先要堅持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和景觀特色有機融合的理念,依託關鍵資源稟賦,確立比較優勢,走個性化城鎮發展之路。全省應通過十大產業調整振興和「品牌興省」、「品牌興市」、「品牌興縣」戰略,引導各城鎮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山西文化與旅遊資源豐富,要走「精」、「新」、「體系化」的道路,深入挖掘山西豐厚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寶藏,打造獨具文化魅力和生命力的文化旅遊品牌。還要通過園林、廣場、市區道路、建築的特色,來營造城鎮的風貌特色,確立和展現個性化的景觀文化。

2. 如何處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關系

一、否定傳統文化,也是否定歷史。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積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遺產,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的精神體現。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所以,對傳統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時代高度,通過實踐檢驗。汲取精華,清除糟粕,才是正確地發揮作用。

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總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經濟、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傳統文化,也是否定歷史,否定民族精神。人為地割斷自己的「根」。美國文化哲學家懷特說過:「文化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文化發展的每個階段都產生於更早的文化環境」,「現在的文化決定於過去的文化,而未來的文化僅僅是現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說,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史,也就是發展和豐富傳統的歷史。

否定傳統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種認為中國現代化只能從異質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圖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國傳統文化模式的過程稱為西化派是錯誤的。

二、傳統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形態,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這種傳統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對社會長期發生作用。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燦爛文化,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影響深遠。由於孕育傳統文化土壤的特殊性以及歷史、文化自身發展的個性特徵,使中國傳統文化獨成一系,以其獨特風姿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以其巨大的魅力影響著世界文化的發展。

我們應當十分珍惜和發展其精華,這種「血脈」和「精髓」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構成現代文化的主體。值得繼承與發揚的傳統文化精華主要有: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崇尚人的價值,注重和諧穩定;道德價值至上,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直觀整體思維,矛辨證分析;長盛不衰的傳統美德;和平友善,熱愛祖國。

三、傳統文化的消極因素必須去除,才能更好發揚現代文化。

法制觀念淡薄。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法制,實行的是人治,如實行的是皇權至高無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國今天社會主義社會里, 人民群眾已經成為國家主人,國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權思想嚴重,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的事,還時有發生。

商品意識差。中國是個農業國,重農輕商十分嚴重。過去,經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業是產品流通的重要環節,對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繁榮經濟,方便,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現代,沒有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也就無法走向現代化。

守舊意識嚴重。中國的小農經濟廣大,個體經濟,靠天吃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滿足於現狀,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起來造反和自學接受新東西的。

四、由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是推動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

首先是發展市場經濟經濟的需要。過去,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這種經濟是人治經濟,一切由政府統管,政企不分,按長官意志辦事,亂放炮抱粗腿界。

現在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製作為配製社會資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場經濟運動規律建立起來的一種經濟管理體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勵企業發揮主動性與競爭性,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與創造性,成為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定的經濟總是與一定的文化相聯系的。經濟與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今天的經濟,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將是後天的經濟。

所以,現代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將對人們現有的文化觀念進行檢驗,新的取捨,另一方面,促使人們必須努力學習一切先進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質,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這就是市場經濟對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的根本決定作用

其次是建全社會主義法治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制意味著合法性、權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一是引導作用—引導市場經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二是規范作用—通過法律規范政府和市場主體的行為與秩序;三是保障作用—保障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與正當權利。

這些都是現代文明與現代文化的體現,而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卻有很大的缺陷。中國傳統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強調實行人治。法律僅作為治國的某種輔助手段,這種缺乏權利意識的傳統文化,在市場經濟就難以存在與發展了。

(2)歷史文化與現代化的結合擴展閱讀

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加強文化引領的地位,發揮文化引領的作用,有效提升文化引領的質量,既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也是現代文化的機能、現實訴求和基本依據。一是現代文化是現代人的主導性生活方式。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不是用文化去引領文化,而是用現代文化去引領發展,用現代文化去引領人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用現代文化力促新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

二是科學的發展觀是現代文化發展的基本前提。發展應是共享性發展,增長當為包容性增長。三是現代化理論是現代文化發展的很重要尺度。新疆人要以先進的文化和現代人格塑造,去創新發展理念,去打造新疆效率,去砥礪新疆精神,去追求新疆卓越。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益成果是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核心內容。

3.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在音樂領域的表現有哪些

很多帶有古韻的歌詞能給人以難以言說的美感,周傑倫的《菊花台》等歌曲就是典型範例啊!
箏曲《蓮花謠》是較為經典的作品,反映了"出淤泥而不染"蓮花似的人物,也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作品的技巧和節奏使演奏者開拓了視野,提高了演奏水平,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前門情思大碗茶》流行元素與京韻大鼓相結合
《說唱臉譜》流行歌曲中借鑒了很多京劇唱腔
《滄海一聲笑》借鑒了古曲《廣陵散》的曲調
《家在東北》是來自東北傳統戲曲「二人轉」
《夢回唐朝》(唐朝樂隊)中的念白(京劇小生)
《千里之外》中費玉清的唱腔
對了,看過<西安虎家>這部情景喜劇嗎?片尾曲李琦唱的,有很明顯的陝西秦腔味道,呵呵

另外還有吸取別國傳統元素的
《波斯貓》(S.H.E)印度傳統音樂
《木乃伊》(林俊傑)古埃及音樂風格

4.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怎麼完美結合

這個問題比較來寬泛,最好細化以下來源說。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西醫是現代文化,中西醫結合治病療效好,這種結合就是一種完美結合。
還有繪畫、服飾或者其他藝術活動,都有傳承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元素,結合現在新式材料和先進工藝,創造出了精美的藝術,這就是一種完美的結合。

5. 如何理解傳統文化與社會現代化之間的關系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之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從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過程。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意義重大。
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必要性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本身就內在的包含了兩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前者結合構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容,後者結合構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形式。兩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都至關重要。
但長期以來,由於我們在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的時候,忽視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歷史文化實際的結合,造成我國的一些馬克思主義者對中國自己的歷史、哲學、文化缺乏應有的學習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翻開今天的許多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和專著,見到的大量的是外國人怎麼說,從中難尋中國傳統哲學的蹤影,甚至在形式上引用中國古語以作點綴也很少。
而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有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真正起到指導作用。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源地來說,馬克思主義產生於歐洲,是西方文明的思想成果。其著作從內容到形式都打上了歐洲民族的烙印。要使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民所接受,並在中國的社會實踐中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必須賦予這些理論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形式,通過理論創新來獲得強大的生命力。恩格斯曾強調,「每個國家運用馬克思主義,都必須穿起本民族的服裝。」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特點也決定了馬克思主義要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針對某一國的學說,而是一種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理論,是對世界歷史發展規律和趨勢的科學把握。早在1872年《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要付諸實踐,只有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實現其指導意義。
因此,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繫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需要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加強對中國歷史、哲學、文化的學習與研究。只有這樣,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在中國生根、開花和結果。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所產生的幾大理論成果,無一例外的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巧妙的結合。事實上,毛澤東很早就意識到要注重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使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就是要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範
毛澤東的著作鮮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合,具有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民族語言形式。例如,毛澤東用中國古代哲學的「矛盾」概念表示「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用「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來說明對立中有統一;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來說明新生事物是不可被戰勝的;用「愚公移山」來說明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用「路遙知馬力,馬力是質,路遙是量」,來說明質和量之間的辯證關系;用「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來說明具體情況必須具體分析;用「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來說明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等。由此可見,沒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和繼承,就不可能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毛澤東思想。
(二)鄧小平理論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也非常鮮明
鄧小平理論在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的,但它又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的土壤中。比如,鄧小平沿用中國古代的「小康」概念,創造性地把「小康」理想運用於當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明確提出了「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從形式到內容都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最早對傳統小康社會給予系統闡述的是《禮記·禮運》。《禮記·禮運》把「小康社會」與「大同世界」聯系起來,作為未來社會的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小康」理想的基礎。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並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
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老子認為統治者要順應民意,提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荀子也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賈誼則提出了「無民不為本」的思想,其重視民眾巨大作用的基本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等觀點有相通之處。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闡述的,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精華的整合。 (四)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和諧」文化相融合的精華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思想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相結合,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根源是儒家文化。其中,「和諧論」是儒家和平文化的核心,包括天人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與群己和諧。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中國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建設一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把馬克思主義的和平發展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推向了新階段。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中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概念和思想,都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因此,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應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經驗的總結和概括,而且也應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總結和概括。
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
那麼,現階段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何結合?學術界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就哲學而言,較為普遍的理解和做法是,在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時引用一些中國古代的思想資料以證明原理的普遍性、真理性;或者以現行的哲學體系為框架去整理中國哲學。這種結合形式,對於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有一定意義。但它是一種淺層次的結合,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關系的理解上是片面的,實質上是把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當成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註解和證明,而不是以中國傳統哲學的精華去補充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因此,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需要在實踐基礎上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從內容到形式上進行全面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義和實質與中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把握好三項要義:第一,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應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作風的社會主義文化。第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立足於實踐、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它始終與各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第三,培育開放兼容的世界眼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文化心理等深層次的問題。因此,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需要我們樹立一種開放兼容的世界眼光,既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從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
當然,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終究是不同時代的、不同國度的文化,所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中,不可能沒有矛盾,不可能是絕對一致的,因此我們需要在其相互結合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6. 如何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全面展示古城歷史文化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麗江古城,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但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里,如何將這份寶貴的遺產傳承下來,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全面展示古城歷史文化和景點線路,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在早些年就做出了探索——用科技手段建立了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
根據不同遊客的需求,做不同的細分,充分把麗江歷史文化特色展示了出來。今天《我們的家園》節目中,我們就帶著大家一同走進這座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展館。
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位於古城南門光義街白龍廣場。建於2015年,是以麗江古城歷史發展脈絡和遺產保護為主線,利用科技手段展現麗江古城最具特色歷史文化元素為主要內容的展示館。
展示館以《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志》為藍本,通過陳列、圖文、聲、光、電、多媒體演示和數字表現等形式,採用中、英雙語,全面展示了麗江古城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遺產保護、自然環保等內容。展示館分為四個展廳:積淀--時間里的麗江;文化--生活里的麗江;眺望--夢想里的麗江;家園--自然里的麗江。通過展示館集中展示和科普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價值所在。以點帶面地展示麗江的歷史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東巴文被稱之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被喻為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是納西文化傳承的載體和精神家園 ,是我們必須努力保護和傳承下去的精神文化,而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結合了多種科技手段,用這樣一種有趣的方式讓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東巴文化。

7.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由西方引導的來近代化和現自代化,雖然給人類帶來了高科技的享受,比如迅捷的交通和通訊、充分發揮所有感官功能的文化生活等等。

但隨著地球資源日益加速的耗竭和生物圈環境日益嚴重的破壞,它也越來越快地把人類推向了不可救葯的死亡邊緣。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即強調「天人合一」,這是近代以來西方在引導世界潮流的時候所想不到的。

近代化讓人類對自然充滿激情和干勁;現代化則讓人類對自然極盡瘋狂;中國傳統文化卻會讓人類重新恢復理智,融入、回歸自然。

現代化,只有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理念相結合,才能調理出根治地球資源環境危機的妙葯良方。

我相信,人類的「後現代化」,一定是中國傳統文化唱主角的時代。

8.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的例子

上海外灘建築群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的典型例子。

上海外灘建築群位於上海市區黃浦江濱外灘一帶,遍布著一幢幢不同國家風格的西式建築群,故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

上海外灘建築群包括古典主義風格的亞細亞大樓(1915年),英國古典式的上海總會大樓(1911年)、歐洲古典折中主義的海關大樓(1925年),仿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匯中飯店大樓(1906年),裝飾上採用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中國銀行大樓(1937年),百老匯大廈(1934年)等。

(8)歷史文化與現代化的結合擴展閱讀:

上海外灘建築群特色

外灘的精華就在於這些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外灘建築群。有人說「外灘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灘那一座座鋼筋水泥的樓宇,不正講述著舊上海灘如夢般繁華的往事。

北起蘇州河口的外白渡橋,南至金東路,全長約1500米。著名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平飯店、海關大樓、匯豐銀行大樓再現了昔日「遠東華爾街」的風采,這些建築雖不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也並非建於同一時期,然而它們的建築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處理驚人的協調。

被譽為「外灘第一樓」,建成於1906年,原名麥克波恩大樓。其高8層,建築面積11984平方米,佔地1739平方米。大樓外觀具有折中主義風格。立面為橫三段、豎三段式。底段與上段均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大樓氣派雄偉,簡潔中不乏堂皇之氣。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與現代化的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