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在什麼地方
就是平江區的平江路。北至東北街,南至干將東路。與臨頓路平行,路旁邊是平江渠道,路是窄窄的石塊路。古色古香,歷史文化氣息很濃。附圖標志的沿渠南北路。
⑵ 蘇州歷史文化遺址
1、蘇州治平寺遺址
位於蘇州市郊上方山東麓,東臨石湖,隔水與越城遺址相對,地屬市郊橫塘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56年調查時發現該處有古文化層暴露。1965年進行過小范圍試掘,出土並採集到銅輥和紅衣陶、細泥紅陶、印紋硬陶片等新石時代晚期至春秋時代的遺物。
蘇州博物館於1983年試掘位於磨盤山上的吳城遺址,在土城夯土層中也出土了同一時代的類似遺物,可以認為春秋吳城遺址的下層亦屬治平寺古文化遺址范圍。治平寺遺址對考古研究具有較大的價值。
2、蘇州園林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嫵媚多姿,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
1985年,蘇州園林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蘇州是水鄉,引水便利,附近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加之舊時蘇州文人薈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學士又追求「雖居鬧市而有山林之趣」,這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
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為全國之冠。
蘇州園林,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被稱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3、滄浪亭
位於蘇州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園,為宋代詩人蘇子美所築。
滄浪亭造園藝術不同尋常,未進園門,已是綠水回環,垂柳迎風。
憑欄依岸,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園內以山為主,山上古木參天,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蔽在山頂上。
南面的明道堂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五百名賢祠壁中嵌有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五百多個人物平雕石像。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
4、獅子林
在蘇州城東北婁門內園林路,是元代園林的代表。
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稱,很多石峰形像獅子,因而得名。
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
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
山腹中 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比。
另外園內還有「燕譽堂」、 「卧雲室」、「問梅閣」、「真趣亭」等建築。
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5、拙政園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 建於明正德年間,圓主王獻臣取 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 樹,灌園鬻蔬,是亦拙者之為政 也」之意而命名。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
西部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
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
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里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
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
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
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6、留園
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秦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
留園佔地約30畝,以水池為中心,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主要觀景建築。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由林泉耆碩之館、冠雲冠雲樓圍成庭院,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端雲、岫雲兩峰。
北區有新辟盆景園。西區是全園最高處。
7、虎丘
虎丘在蘇州城西北3千米處,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虎丘正門是斷梁殿,入內經試劍石、真娘墓就可到達「千人石」。
千人石後「別有洞天」內有劍池,其四周還有白蓮池、點頭石、雲岩寺、冷香閣、第三泉、孫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跡。
虎丘自古就為游覽勝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麗的傳說。
8、寒山寺
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建於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鍾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現在的鍾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遊者。
⑶ 歷史文化街蘇州山塘街的由來
山塘街位於江蘇省蘇州古城西北,東至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至「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約3600米,約合7華里,故稱「七里山塘到虎丘」。
唐代,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對蘇州城外西北河道進行疏浚,開挖成山塘河,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稱為山塘街,沿街均為古建築。古建築大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為幾落幾進構成的建築群體,縱向為落,橫向為進。
2010年,山塘街獲評「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典範單位」,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5年,山塘街被中國住建部、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寶歷元年(825年),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對蘇州城外西北河道進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開挖成直河(由閶門外護城河直達虎丘山麓),稱山塘河,便於行舟。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長堤,長堤寬闊成路,也直通虎丘,當時虎丘稱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詩人筆下直稱為武丘寺路,後人稱「白公堤」,堤長七華里,又稱七里山塘。因介於閶門鬧市與名勝虎丘之間,逐漸成為繁華的旅遊商業街。
共19張
山塘街
20世紀50年代,山塘街改為彈石路。
1956年,山塘街(渡僧橋至山塘橋段)拓寬,改為瀝青路面。
1981年,山塘街(山塘橋至白姆橋段)砌花崗條石路面。
1985年,山塘街(普濟橋至西山廟橋段)砌石駁岸,鋪小方石路面。
1992年,山塘街(虎丘以西210米段)進行改造,形成明清風格的商業街。
1996—1997年,山塘街(白姆橋至普濟橋段)改建為六角道板路面。現主要路面全為條形石板鋪就,門牌總數為948號。
2002年6月18日,山塘街啟動保護性修復。
2018年7月,山塘街(新民橋至彩雲橋段)風貌整治項目正式啟動。
2019年1月,山塘街(新民橋至彩雲橋段)風貌整治工程全面竣工,並通過驗收。[2]
山塘街
建築格局
山塘街位於蘇州古城閶門外西北,東起閶胥路北首渡僧橋,西到虎丘西南麓西山廟橋。山塘街全長3600米,約合7華里,寬2—6.8米。山塘街可以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從閶門渡僧橋起至半塘橋,西段指半塘橋至虎丘山。
傍河而建的山塘街
山塘街上河道多,橋多的特徵充分體現了蘇州這個水城的街巷特點。其河道逶迤平行,綿延至虎丘長達七里。山塘河的東段民居大多都是臨水構築,水榭和水閣都是由木樁支撐著的。河的西段水面則疏朗寬闊,兩岸種植花木綠樹。水面上橫跨的古橋或平或拱、或單孔或三孔。
山塘沿街兩側的大多數古建築,大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為幾落幾進構成的建築群體,縱向為落,橫向為進。其單門面種類有:石庫門、柵板門、遮堂門、矮撻門、雀宿檐門等。建築入口有門廳、轎廳、花廳、樓廳等三到五進,有些住宅則擁有七進,其前後兩巷相通。在縱貫線上,明代的建築幾乎都是一路的,但到了清代,隨著經濟實力的提高,人們開始崇尚奢侈,所以就出現了三路、五路。備弄的設立在縱橫交錯的各路之間,往往是由備弄隔開的。弄不但是建築的前後進通道,又起到了各路間的消防作用。
⑷ 蘇州保留住了街巷的舊貌最完整的是那條街
平江路歷史街區在拙政園以南,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整個街區以平江路為中心,這是一條傍河的小路,全長1606米,東西兩側有懸橋巷、大儒巷、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新橋巷等小巷,尤其東邊還保留了多條水巷,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很有江南水城的特色。它與西邊的觀前街僅一巷之隔,卻有著與其截然不同的清靜古樸氣息,可以說是不收門票的「古鎮」,隨便逛逛,邊看建築邊吃點小吃,十分愜意。
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
放慢腳步,踩在石板路上,旁邊是蔥郁的香樟樹,河邊有石欄,路邊有石桌、石凳。你可以觀察一下這里的老宅,白牆灰瓦、木製門窗,淡雅而有韻味。街區留住了街巷的舊貌,哪怕是改造而成的酒吧、紀念品店、咖啡館也不張揚,看起來好似民居。現在這里也依然有許多住戶,遊玩的時候可不要「私闖民宅」哦。
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
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
這里的橋也各有特色,像是橋欄兩端的抱鼓石、雲紋石柱,還有雕刻著雙龍戲珠、翠竹、花卉等圖案的欄板都十分精緻。街區里還有崑曲博物館、評彈博物館,能欣賞到精彩的表演;東邊有耦園,西面有獅子林,都可以好好游覽一番。在平江河水上游碼頭可以坐小船來游覽平江河,參考價格150元/船,能坐6-8人,航程約40分鍾。到了傍晚時分,有燈光打在小橋流水、古宅街巷中,格外令人沉醉。
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
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
古街區中有許多文藝青年們愛逛的有意思的店鋪,例如貓的天空之城,這家充滿小資情調的書店非常熱鬧,很多人在此郵寄「給未來的明信片」。還有小花店、蘇式服裝店等都很有特點。
平江路,小橋流水,各式小店,還有不少古跡,但下午到夜裡時這里人頭攢動,缺失了幾份韻味。 ;初秋的早晨,從住的酒店獨自前往走走,這時,還有秋天早晨的涼意,遊客大都沒來,只有生活在此處的本地人,間或聽到他們在掃招呼,吳儂軟語,蠻親切的。初起的太陽透過小弄堂灑過來,照在石板路上,形成光與影的特效,有幾分夢境的感覺了。
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
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區
清晨的平江路是安靜的,有對年紀大的在夫妻在丁香巷口拍照,女的穿了件旗袍,似乎與這條小巷有點搭。 旁邊的河道,有船路過,原來是工人,在清理河上的垃圾。船夫也漾著笑容。這些與我們平日里熟悉的熙熙攘攘的平江路相去甚遠。秋天來了,美好的季節已經開始了。
⑸ 蘇州歷史名 街平江路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卻說宋版元時候蘇州又權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闊,河上行走的是搖櫓船,路上僅可過黃包車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陸並行,河街相鄰」,這是很典型的水鄉特色。
⑹ 蘇州的歷史和發展圖片
這里很多蘇州新照片和回老照片答http://www..com/p/LeonHou?from=
⑺ 蘇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圖片
蘇州著名的水鄉有周庄、角直、同里。來蘇州一定要去一趟水鄉古鎮,各個古鎮均有自己的特色,最好在裡面住上一宿,臨窗小酌,靜看小橋流水,別有一番趣味。相比較而言,周庄,名氣最大,門票也相對貴了少許,100元一張。但是商業氣息太濃,已經丟失了好多原本的感覺;角直有點小,快的話一下午都用不了就走完了,不適合情侶漫步。第二是園林。中國有四大名園,蘇州就佔了兩個(拙政園、留園)。不過說實話,蘇州園林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沒有很深的古典文學、建築學知識的(像我這樣的),對於裡面的感受應該是大同小異的。這些園林裡面,拙政園門票70,寒假來的話是淡季50。是蘇州最大的私家園林,比較豪華;留園裡面有很有特色的太湖石和盆景,環境也很美;獅子林在拙政園旁邊,以假山出名,裡面巨大的假山完全可以當成迷宮,適合情侶在裡面玩;滄浪亭和網師園相鄰,這兩個園林比較小,平時人會很少,可以當成休憩的場所。當你們在蘇州大街上面對車水馬龍的喧囂無可奈何之際,可以走進園林,走進一方凈土,暫時躲開塵世的紛雜,享受現代人寶貴的片刻寧靜。另外,蘇州博物館位於拙政園旁邊,是建築大師貝聿銘的收山之作,免費的,值得一去。
票價:留園40、獅子林30、滄浪亭20、網師園20。如果打算寒假來,屬於旅遊淡季,這邊門票肯定會再便宜一點的。
園林裡面有個特殊的地方: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城區中心五公里。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約三十六米,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 山巔。虎丘依託著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享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宋蘇東坡說過:「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有茶園,有竹林,有小溪,有虎丘塔,有劍池,到虎丘主要觀的是文化,是蘇州不得不游之處。
地址:蘇州市虎丘區虎丘山門內8號
門票:60
⑻ 蘇州有哪五個歷史街區
觀前街。山塘街。平江路。十全街。鳳凰街
應該是了 真的難。。。還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