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西漢中朝的歷史意義

西漢中朝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5 01:43:52

㈠ 西漢中朝制度特點

1、中朝制度

漢武帝時,為加強皇權,選用一些親信侍從如尚書、常侍等組成宮中的決策班子,稱為「中朝」或「內朝」。

相對與「外朝」而言,「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

中、外是相對皇帝居住的宮禁而言,中朝(內朝)官員享有較大的出入宮禁的自由,可以隨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宮中辦公,外朝官員則無此特權。

2、外朝制度

漢武帝以後,分朝官為「中朝」及「外朝」。丞相為首的行政機構為「外朝」,衙署在宮外,屬於政府官系統,正式之詔令則由此頒發。

由皇帝近臣如侍中、常侍、給事中、尚書等組成的,在宮中皇帝左右聽候意旨辦事,稱「中朝」,屬於宮廷官系統。

「中朝官」往往假借皇帝之權,以牽制丞相等大臣。東漢以後,宦官多操縱中朝大權,以挾制外朝。

(1)西漢中朝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西漢初期的政權機構中,丞相權力很大,皇帝在很多事情上要聽取丞相的意見。

漢武帝為加強皇權,便有意讓身邊的近臣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以削弱相權。這些受皇帝寵信的近臣,便形成了所謂中朝或內朝 ,與以丞相為首的中央政府外朝相對應。

中朝官員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掌握實權,剝奪了以丞相為首的中央政府的決策職能。 外朝 的組織機構雖與秦及西漢前期無根本變化,但從職能上看,只負責處理和執行一般政務,成為政令的執行機構。

丞相的職權和地位也因此受到削弱,一旦觸怒皇帝,甚至性命不保。在武帝統治的50餘年中,曾有12人任丞相,得以善終的只有7人,其他5人或自殺,或下獄死,或被腰斬。因此,公孫賀在被任命為丞相時,甚至 不受印綬,頓首涕泣。

漢武帝統治時期中外朝的形成,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一個重大變化。

它反映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也顯示出解決這一矛盾的必然走向,即:為加強專制皇權,皇帝不斷地用左右近臣削奪外朝大臣的權力,待新的機構權勢日重而有震主之威時,再用新的心腹近臣組成另一個機構。三省的形成過程是這樣,明清時期內閣和軍機處的出現也是如此。

㈡ 關於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建立的意義和影響

秦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 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 前代。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嬴政)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嬴政統一六國以後,以咸陽為都城,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隋朝(公元581—618年)共統治中國三十八年,前後僅文帝、煬帝兩代,是我國歷史上存在較短的朝代之一。
隨著南北朝在政治、經濟上的逐步衰落,身為北周的輔政大臣的楊堅於公元581年2月迫使年輕的周靜帝讓位,自立為帝。因楊堅曾官居隋國公之職,故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建都長安,他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
(618年-907年) 始於高祖李淵,終於哀帝,共20帝。唐朝時期,中國的封建社會達到了頂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最。唐高宗後,武則天稱帝,國號「周」。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關系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唐朝前期,農業生產蒸蒸日上,手工藝品日益精巧,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城市生活繁華似錦。唐朝後期,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為以後南方經濟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礎。當時在政治上,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其成就超邁西漢「文景之治」。唐玄宗統治時期,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壇上也出現了「盛唐氣象」。
就當時的世界范圍來看,唐帝國也是最重要、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歐洲的封建強國主要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他們都遠遠落後於唐朝。東方重要的國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統一次大陸前後剛剛確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後次大陸隨即分崩離析。在世界范圍內,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屬於最先進的行列。
唐朝正處於中國古代社會由前期向後期發生轉捩的關鍵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說,唐朝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總之,唐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國力強盛,是中國歷史上繼漢代出現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稱「強漢盛唐」;唐朝後期的發展又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先河。唐代確實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

㈢ 中朝制度,為何讓西漢走向滅亡

現在如果要問在中國二千餘年的封建史上誰的權力最大,毫無疑問大多數的人會脫口而出說那就是“皇帝”。不錯在秦始皇創造了“皇帝”這個獨一無二的稱號後,皇帝就註定了將成為日後中國二千餘年的歷史中最高的統治者,皇帝的地位將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但是你們知道嗎?在西漢初期,皇帝的權力並沒有明清時期的皇帝權力那麼的大,在當時的西漢政治機構中丞相的權力已經到了可以和皇帝匹敵的地步,甚至隱約有了超過的意思,再加上在當時西漢初期擔任丞相都是一些開國功臣,比如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灌嬰、張蒼等等,所以在那個時候如惠帝、文帝、景帝等皇帝在很多事情上都要聽取丞相的意見。

其實在當時武帝要想達到加強皇權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以大司馬為首的中朝、以丞相為首的外朝相互牽制,只有這樣皇帝的權力將能有機會進一步的擴大。但是無奈的是武帝太過於討厭丞相,太過於忌憚丞相,最終才導致武帝在託孤一事上將丞相完全的排除,也就是如此最終才導致了“中朝”的坐大。

㈣ 西漢形成中朝 目的

也稱「內朝」。漢武帝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提拔一批低級官吏為郎,加以版侍中權、給事中、常侍等頭銜,與尚書令共議軍國大事,組成決策機構「中朝」;原以丞相為首的由三公九卿組成的機構為「外朝」。中朝決策,外朝執行,丞相、三公九卿的權力被大為削弱。中朝完全秉承皇帝旨意,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

㈤ 漢朝歷史介紹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兩漢時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5)西漢中朝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漢朝重大歷史事件

1、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

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

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巾起義

㈥ 漢朝設置中朝的原因是什麼中朝的實質是什麼

原因:漢朝相權威脅到君權 實質:維護君權的統治工具

㈦ 高三歷史 西漢「中朝」

隨著皇權的不斷加強,中樞權力體系的組成也不斷方式變化。西漢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將出任,他們功勛卓著,位高權重,在朝廷政事的處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漢武帝親政後欲大權獨攬,遂採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權力,逐漸將其排除出中樞決策的核心。漢武帝著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乾的文人、近臣,授予他們侍中、給事中一類的頭銜,給他們較大的出入宮禁的自由,並放手讓他們參與處理朝政,從而培植出一批立足於宮中,與以丞相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禮的內廷官員。 漢武臨終前,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遺詔輔少主。而宰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遺詔。這件事無疑關系重大,它不僅表明已把宰相放在政治核心之外,同時也表明內外朝之分已經形成。漢武帝時期是中朝的孕育形成階段, 昭帝朝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才正式宣告了中朝的誕生。
漢武帝要把職掌朝政的實權,由外朝的宰相轉移給內朝的尚書主要因為1、內朝官地位很低,可以減少對他們盜權竊柄的顧慮2、內朝官多是皇帝寵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貫徹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牽制3、內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隨意更換,這樣既能保持外朝相府傳統地位的穩定性,又可以加強皇權對相權的制約力量。

㈧ 西漢設置「中朝」這個措施具體是怎樣的

中朝即內朝,由皇帝左右的親信近臣所構成;外朝又稱外廷,指丞相、御史專大夫和九卿組成的官僚機構。西漢屬初年,由於歷史的原因,丞相多由功臣列侯充任,權力極大。他們既能參與制定國家重要政令、輔佐皇帝總管全國政務,又能督察中央百官和地方二千石郡守、王國相。丞相權力的強大影響皇帝的集權。漢武帝時,為了限制丞相的權力,加強專制皇權,提拔了一批中下層官員,作為自己的高級侍從和助手,替他出謀劃策,發號施令。這樣,在宮廷內逐漸形成了新的決策機構——中朝。由尚書、侍中、常侍等組成中朝之職。
中朝的實質:削弱相權,加強集權統治

㈨ 漢朝時的中朝制度和外朝制度是什麼

中朝:漢武帝時,為加強皇權,選用一些親信侍從如尚書、常侍等組成宮中的決策班子,稱為「中朝」或「內朝」。

外朝:外朝是指屬於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構成的官僚體制。

相對與「外朝」而言,「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

中、外是相對皇帝居住的宮禁而言,中朝(內朝)官員享有較大的出入宮禁的自由,可以隨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宮中辦公,外朝官員則無此特權。

漢武帝親政後欲大權獨攬,遂採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權力,逐漸將其排除出中樞決策的核心。漢武帝著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乾的文人、近臣,授予他們侍中、給事中一類的頭銜。

給他們較大的出入宮禁的自由,並放手讓他們參與處理朝政,從而培植出一批立足於宮中、與以丞相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禮的內廷官員。

(9)西漢中朝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漢武帝設立中朝的原因

1、內朝官地位很低,可以減少對他們盜權竊柄的顧慮;

2、內朝官多是皇帝寵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貫徹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牽制;

3、內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隨意更換,這樣既能保持外朝相府傳統地位的穩定性,又可以加強皇權對相權的制約力量。

㈩ 漢朝的歷史對於中國的影響

兩漢時期文化科學異常活躍,對外交流意義重大。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

到現今,「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幾千年的統治思想,並且最早開始在京師長安設太學,並且開始儒學中的經學,東漢光武帝時期太學生一度多達三萬。

漢明帝時期,佛教東渡首次來到中國,在洛陽營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教經典是在白馬寺譯出的四十二章經,張道陵創立道教也是影響中國的大事。

(10)西漢中朝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劉邦開創的漢朝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對儒家文化又產生了影響。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飽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

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延續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為後世統治者所沿用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令後世國人景仰與懷念,他本身也另後世眾多的人所懷念歌頌。

閱讀全文

與西漢中朝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