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代政治散文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各有什麼特色
散文到了漢代,又在國家政權啟封建大一統的廣闊社會背景之下,繼續發展起來,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漢代散文在前世的基礎上品類更加繁多,凡劉勰在《文心雕龍》文體論中所涉及的頌、贊、祝…等三十種散文文體都已獨立出現,而每種文體往往又會細分為若干不同式樣用途的小類,正如劉師培所說:「文章各體,至東漢而大備。」
此外,漢代散文雖然大多為應用文,少有現代觀念中的純文學的散文,但在優秀作家手中「述理於心,著言於翰」,往往「雜用文綺」,鍛煉成為語言運用的藝術,將直接的實用性與藝術的審美價值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從而成為文學史上成就斐然、影響巨大的文學現象。這些作品主要用於針對社會與國家大事,表達政治、哲學、倫理道德的思想觀念、意見主張,以及在人與人之間住行諸如贊譽、思念、哀悼等情感的交流,有很強的工具性意義。而為了取得最佳效果,這些散文十分講究如布局謀篇、句式結構、修辭藻飾等形式上的完美,又善運用比興、取象的手法,在敘事、說理或感情抒發中,都追求感性的直觀性。而且無論所涉及的是何種題材,即便是對宇宙人生的哲學思考,也總是注入內心強烈的投入參與的意識,寄託自己的理想願望、愛憎褒貶,從始至終流盪著主觀激情,使得文章自然的洋溢著形式美、形象美與情感美,有很強的審美價值。正因如此,使得漢代散文不僅品類繁多,諸體大備,而且文質相生,異彩紛呈。特別值得提出來的是,在漢代散文創作中出現了司馬遷的偉大巨著《史記》,不僅以無與倫比的史學成就被公認為「史家之極則」(趙翼《廿二史札記》)、「史家之絕唱」(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而且也開創我國傳記文學的新領域,並一舉登上了無人能企及的高峰,使漢代散文愈加發射出璀璨的光輝。
西漢前期的政論散文:西漢前期的散文主要是務實,求用的政論性文體,較之戰國諸子之文,體裁、風格已有明顯變化:有關治世的原則、見解和措施,而且比較深刻,也頗具文采。其中,以賈誼、晁錯成就最高。賈誼是一位才高而命短的政治家、文學家,有專題性政論文:如《過秦》、《大政》等篇章;西漢中期的散文及創作:漢武帝至宣帝時期,文壇上空前繁榮。就散文而論,此時不僅出現了《淮南子》、《史記》兩部大的散文著作,單篇的散文也有了新的發展。除了議論說理外,散文中言志抒情的成分有了增加。同時,受到漢賦的影響,散文的辭賦化也特別突出,司馬相如等人的作品都有這個特點,其中《淮南子》以具有奇幻瑰麗的色彩:文章除了善於運用比喻、寓言之外,還運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是反映荊楚一帶人們的某些思想、觀念與信仰;語言的富麗華美:用優美的語言來談論哲學問題,《莊子》首開風氣,《淮南子》則繼其踵武;繼承並發揚先秦諸子散文:特別是《莊子》的風格,往往寓哲理於物象的生動描繪中,或從橫馳騁,或層層剖析,反復申說,或浪漫想像,奇偉宏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的價值取向。後期的散文:漢文章較之先前缺乏生氣而流於經學氣味,這與此時儒家地位的強化鞏固有關,西漢後期的散文,首先值得重視的是桓寬的《鹽鐵論》。這是一部保存漢代有關經濟、思想史料的極有權威的辯論專著。從散文角度說,也是一部別具特色的政論性散文專著,是散文的新發展;劉向的散文,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上疏言事的政論,一類是校書時所作的敘錄,其中的《論起昌陵疏》頗為著名等;《史記》是漢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還是這一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撰修的不朽巨著《史記》。它不僅是我國古代源遠流長的歷史散文作品的頂峰,而且還開創了新的文學門類-傳記文學,並為其樹立了一座難以企及的豐碑。《史記》的藝術成就:高超的寫人藝術、深沉的人生感慨、優秀的語言藝術等。《史記》在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史上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集先秦之大成,又為後世之楷模,不僅在史學上的地位是空前的,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是極高的,如:在寫作方法、文章風格等方面自《漢書》起,正史在體裁形式上都是承襲《史記》。
東漢前期的散文以《漢書》和《論衡》為代表。它們一為國史,一為私人著作,風格迥然不同,《漢書》貫穿了儒家的正統思想,《論衡》則表現了獨立思考、自抒機杼的個性。
東漢後期的散文:從整體上說,沒有擺脫東漢一代模擬、因襲之風,也沒有產生傑出的作家、偉大的作品,多數作家仍然是努力適應統治者的政策,思想貧弱,文采不足。但受到政治影響,議政之風盛行,因此,有些文人、學者,不再囿於神學迷信的專制統治或以疏奏議政,或著書立說品評人物,或純作理論性清議,散文的范圍有所擴充,品種有所增加,並且在思想內容、語體風格上也出現新的特色,如:論說性散文出現針砭時弊的傾向,作家的自主意識有所加強;書、檄、箴,不僅用來議政,也用來進行私人交際,特別是書,幾乎成了求薦、薦人、酬謝等日常生活的專用品種。從整體上說,漢末雖沒有傑出的作家,藝術成就不大,散文的風格缺乏西漢前期的氣勢,也沒有東漢前期的朴實厚重,但是體裁品種有新的發展,記事說理的語言更趨清麗,風格也更為典雅。其中著名的作家有漢末「三子」。
藝術成就:漢代的散文總體上來說,有著很高的成就。一方面出現象司馬遷那樣卓越的文學大師,在先秦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的基礎上,創造了富有自己的時代特色和個性的文體,給後世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漢代的政論文,也在先秦散文基礎上發起來一種新的散文體,對後世政論文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漢代的散文,無論在敘事或說理方面,或是在塑造人物、描寫社會現實方面,都較先秦的散文有很大的進步,也表明了我國散文的新成就。(來源:中國散文網)
㈡ 漢代與什麼是古代小說發展的重要階段
中國古代小說,經過漫長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備了小說要素。
1.先秦兩漢——古代小說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宗教故事等都孕育著小說的藝術因素,為小說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同時也露出小說童年時期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的端倪。
神話: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神話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有一定個性的人物形象,這正是萌芽時期的小說藝術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種短小精悍而又富於諷刺力量的文學樣式,其特點是通過假託的故事,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於干預生活,有助於中國古代小說現實主義傳統的形成,它的諷刺藝術,直接為後世小說繼承和借鑒。後世的諷刺小說的小說中的諷刺藝術,無不受到寓言的積極影響;它是最早的敘事文學之一,又開創了自覺地虛構故事的先河,在敘事、寫人、擬人、狀物、誇張等多方面的藝術經驗,為小說家所汲取。
《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學,它改變了以往以編年體或國別體記敘史事的傳統,以人物為中心,通過人物的歷史性的活動來說明歷史。就對小說的影響而論,除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外,還在於曲折細致地描寫妙趣橫生的故事場面,惟妙惟肖地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動、人物逼真,富於戲劇性和小說意味,不僅為後來的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題材,更重要的是為小說文體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編寫故事情節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經驗。
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迷信傳說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它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致形成了古小說中語怪與紀異兩大類別。先秦時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現為巫教。
2.魏晉南北朝——古代小說的童年期。此時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劉義慶《世說新語》(志人)干寶《搜神記》(志怪),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說的成熟期。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代傳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著名的唐傳奇有:蔣防《霍小玉傳》、元稹《鶯鶯傳》、李朝威《柳毅傳》、白行簡《李娃傳》。
4.宋代——話本產生。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代表作有《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
5.明代——白話小說蓬勃發展。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如《玉堂春落難尋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明清出現了「章回體小說」。其特點是分回標目,常取一個或兩個中心事件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節前後銜接,開頭、結尾常用「話說」「且聽下回分解」等口頭語,中間穿插詩詞韻文,結尾故設懸念吸引讀者。這一時期,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到頂峰,產生 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國演義》(羅貫中)和《水滸傳》(施耐庵)的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小說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此,中國小說以短篇小說為主轉入以短篇小說為主。「四大奇書」在所屬的各類題材的小說中獨占鰲頭:《三國演義》是小說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歷史小說的典範;《水滸傳》既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傳奇的典範;《西遊記》(吳承恩)既是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一部神魔小說的典範;《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寫世情的小說,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獨力創作的小說。
6.清代——長篇小說創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吳敬梓)和《紅樓夢》(曹雪芹)的問世,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時的文言短篇小說著名的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紅樓夢》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說家」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㈢ 請簡述一下中國文學史的基本分期,以及各個時期的代表性文體和
1.遠古時期:以神話傳說和歌謠為代表;
2.先秦時期:《詩經》《尚書》《回周禮答》《樂記》《周易》《春秋》《山海經》等以及諸子百家為代表;
3.秦漢時期:秦以策論,疏等文體為代表,政論性強;漢代以辭賦、史傳、樂府等為代表;
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時期以三曹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詩、賦、散文諸題材,同時蓬勃發展的還有文學評論和文學合集;西晉前期以竹林七賢為代表言志詩和後期以三張、二陸、兩潘、一左為代表的詩賦;東晉玄學大漲,除詩賦外,志怪小說題材異軍突起;南北朝時期詩文歌賦外,白話文小說出現,同時佛教的興盛,使得南北朝文學與佛教的緣分方興;
5.隋唐五代時期:各種題材均大放異彩的時期,並且出現了唐傳奇,詞等新興的文學題材;
6.兩宋時期:宋詞的風華絕代,詩由唐的激越走向理性;南宋理學的興起;
7.元明清時期:元代以北曲與南曲的興盛為代表;明代以白話小說空前絕後,文人小品冠絕古今等為代表;清代以小說,戲曲,民間講唱等為代表;
8.近現代時期:東學西漸,以白話文,新詩等為代表。
…… ……
㈣ 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
各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1、上古時期:神話傳說。
2、先秦時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漢時期:辭賦、樂府民歌、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代時期:詩。
6、宋代時期:詞。
7、元代時期:曲。
8、明清時期:小說。
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中國幾千年來的的封建王朝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學的繁榮發展,唐詩、宋詞、元曲的繁榮發展,配合其他漢樂府、歌賦等百家爭鳴,形成了悠久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學史。
而鴉片戰爭帶來的變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文化開始湧入,帶來無數新的靈感。從此中國文學開始向救亡圖存、改良社會等方向發展,形成近代特色的文學。
(4)漢代文學發展的歷史分期擴展閱讀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詞家多若繁星,他們或因風格相近,或因時代相同,或因同鄉好友,或因父子師生,而各自被歸人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有前有後,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們,對於詩歌欣賞是大有裨益的。
1、【屈宋】
屈宋指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他們都是「騷體」的創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詩人,代表作品有《離騷》等。宋玉寫有《九辯》《風賦》等。他們的詩篇在藝術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處,如多用楚國方言,多依楚國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華美的風格。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高度評價說:「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過,屈宋雖並稱,也有共同之處,但成就的大小卻不能相提並論。
2、【漢賦四大家】
漢賦四大家是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傳世,在當時及後世文壇影響深遠,是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者,標志著漢大賦的內容、風格的成熟。
3、【三曹】
三曹指漢魏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稱。因他們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
4、【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㈤ 漢代文學發展的基本態勢
漢代文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漢朝經濟的繁榮、國力的強盛、疆域的專擴展,使那個時代的作家充屬滿勝利的 喜悅和豪邁的情懷。反映在文學上,就是古往今來、天上人間的萬事萬物都要置 於自己的觀照之下,加以藝術的再現。司馬相如說過:「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攬人物。」(《西京雜記》卷二)司馬遷稱,他撰寫《史記》的宗旨是「究天 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司馬相如和司馬遷,一 個是辭賦大家,一個是傳記文學巨匠,他們處於文學創作的不同領域,卻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基本相同的主張,對作品都追求廣大的容量、恢宏的氣勢,欣賞那種 使人產生崇高感的巨麗之美。在大賦中,凡是能夠寫入作品的東西,都要囊括包 舉,細大無遺,無遠不屆。在史傳文學中,天文地理、中土域外、經濟文化等面面俱到,遠至黃帝,近至當世,從帝王將相到市井細民,三教九流、諸子百家, 各類人物紛至沓來。就是篇幅有限的郊祀歌,也具有兼容並包的性質。漢代文學 的巨麗之美,體現的是對大一統帝國輝煌業績的充分肯定,它的表現對象、領域和范圍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
㈥ 中國古代文學史分期及主要樣式
(1)上古時期;神話傳說
(2)先秦時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漢時期:辭賦樂府民歌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代時期:詩
(6)宋代時期:詞
(7)元代時期:曲
(8)明清時期:小說
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敘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A、解釋自然現象的: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
B、反映人類同自然斗爭的:鯀禹治水、後羿射日、精衛填海
C、反映社會斗爭的:黃帝戰蚩尤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莊子》等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
(2)在先秦,《詩經》統稱為《詩》或《詩三百》直到漢武帝時期,儒學者將起奉為經典,才名為《詩經》。
(3)《詩經》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形式上以四言為主,表現手法為「賦」「比」「興」。
(4)《詩經》的名篇有:《碩鼠》、《伐檀》、《關雎》等。
(5)《詩經》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基礎。
(6)《詩經》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鮮克有初
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出身貴族。他「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政治上主張修明法度,聯齊抗秦,遭保守派反對,先後兩次被放逐(前——漢北;後——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歷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
(2)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得伸展抱負的憤懣。名篇有:《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
(3)《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義傑作,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抒情詩(第一首敘事詩是漢代的《孔雀東南飛》)。詩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浪漫主義基礎。
(4)我國詩歌史上常有「風騷」並稱。「風」指的是詩經國風,「騷」指的是《離騷》,二者又代表了文學。
我國第二部詩歌總集——《楚辭》
(1)「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首的楚國人在本國民歌基礎上創造的一種新的詩體。
(2)《楚辭》是漢人劉向將楚國屈原、宋玉以及漢代的東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詩歌編為一個集子。它是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集,有詩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絕大多數。,
先秦歷史散文
(1)《尚書》:上古之書,記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詳。今存。
(2)《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內容從魯隱公到魯哀公共240多年的歷史。孔子編訂。記事簡單,類似現在的新聞標題。
(3)《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為春秋做傳的,記事比《春秋》多13年,作者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
(4)《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內容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500多年的歷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
(5)《國策》:又名《戰國策》,是戰國時期的史料匯編,國別體史書,共12策33篇。西漢劉向編訂。
(6)名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滿招損,謙受益|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亡羊補牢,猶為遲也。
先秦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孔子弟子編纂。反映孔子思想(禮治),20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義),32篇。荀子,名況,後人尊稱「荀卿」,趙人,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愛),53篇。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創始人。
(5)《老子》:即《道德經》,道家經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無為)81章。老子,名耳,字伯陽,謚曰聃,道家創始人。
(6)《莊子》:即《南華經》,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清凈無為),33篇。莊子,名周,宋國人,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韓非著,反映韓非思想(法治),55篇。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即《孫子兵法》,孫子著。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13篇。孫子,名武,字長卿,齊國人,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即《呂氏春秋》,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人編寫,160篇。呂不韋,韓國商人,曾為秦的相國。
(10)名句: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可忍,孰不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漢處著名文學家——賈誼
(1)賈誼,西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世稱賈生、賈長沙,33歲死。
(2)賈誼的著名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賈誼的著名辭賦有:《吊屈原賦》,《鳥賦》
(3)賈誼共有文章58篇,西漢劉向將其編訂為《新書》。
漢賦發展的三個階段及主要作家,
(1)「賦」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屬於韻文。
(2)形成期(漢初---漢武帝)多為書寫悲憤之情的「騷體賦」,有賈誼的《吊屈原賦》枚乘的《七發》等。
全盛期(漢武帝---順帝)多為歌功頌德的長篇「大賦」,有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班固的《兩都賦》和楊雄的《甘泉賦》等。
轉變期(漢順帝---漢末)多為篇幅較小的抒情「小賦」,有張衡的《二京賦》蔡邕的《述行賦》等。
(3)「漢賦四大家」是:楊雄、司馬相如、班固、張衡,
司馬遷與《史記》,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二十歲開始漫遊,三十二歲繼父職為太始令,四十二歲開始寫〈史記〉。後因李陵(李廣之孫)降匈奴一事得罪漢武帝受宮刑並下獄。出獄後發憤著書,歷經十多年,完成《史記》。
(2)《史記》,又叫《太始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52萬余字,分為本紀(12)、世家(30)、列傳(70)書(8)、表(10)五部分,記載了從傳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歷史。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魯迅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司馬遷還有辭賦8篇和著名的散文《報任安書》
(5)名句: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班固與《漢書》,
(1)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記後傳〉。班固曾被污入獄,其弟班超替其力辯,出獄後任蘭台史令,奉詔寫史,歷經二十餘年,完成《漢書》。
(2)《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西漢)。全書共100篇,分為帝記(12)、列傳(70)、表(8)、
志(10)四部分記載了從漢武帝到王莽共229年歷史。
(3)班固還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兩都賦〉)。
(4)名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漢樂府民歌,
(1)「樂府」是兩漢時期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有二: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演奏,二是採集民歌。後來,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詞。
(2)樂府民歌的最大特點是寫現實生活,敘事性強。
(3)樂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長歌行》等。
(4)《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是〈離騷〉),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
魏晉南北朝文學
1.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觀滄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③「竹林七賢」。 阮籍、稽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劉咸
④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 《桃花源記》《歸去來辭》《歸園田居》《飲酒》是傳世之作。
⑤此外, 諸葛亮《出師表》、范曄(yè)《後漢書》、陳壽《三國志》、王羲之《蘭亭集序》、劉勰《文心雕龍》、酈道元《水經注》都名垂史冊。
2.魏晉南北朝的小說。
①志怪小說以干寶《搜神記》為代表。 《干將莫邪》。
②軼事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周處》。
唐代文學
1.唐詩
①「初唐四傑」:「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騰王閣序》膾炙人口。
②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人民詩人白居易。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名作有《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秋浦歌》《靜夜詩》《贈汪倫》等.著《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又稱杜工部,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名作有「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北征》《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雙稱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名作《長恨歌》《琵琶行》。
③山水詩人王維、孟浩然。王維字摩詰,一位大詩人,著名「畫家和音樂家」;人們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維密友,名篇有《過故人庄》。
④「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高適《燕歌行》、岑(cén)參(shēn)《白雪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浙》王之渙《登鸛雀樓》都是名篇。
⑤「小李杜」。李商隱,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詩中三李」毛澤東同誌喜歡的名篇有《雁門太守行》「詩中三李」為李白、李商隱、李賀。
2.唐代散文。
①韓愈。韓愈,字退之,自號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稱柳河東。寫了著名的《永洲八記》著有《柳河東集》。
3.唐人傳奇。陳鴻的《長恨歌》傳,李朝威的《柳毅傳》都是較成熟的文言小說。
宋代文學
1.宋詞和宋詩
①以蘇辛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其詩、文、字畫都有極高成就。與其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著有《蘇東坡集》。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陸字務觀,號放翁,著有《劍南詩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
②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公。 《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3.宋人話本。話本是「說話」藝人的底本.著名話本有《大宋宣和遺事》(內有水滸故事)《三國志平話》(後演進為《三國演義》)。
元代文學
1.元曲四大家
①白樸, 名作有《牆頭馬上》
②關漢卿,號 已齋叟,名作有《竇娥冤》
③馬致遠, 名作有《漢宮秋》
④鄭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離魂》
2.十大悲劇占其六
①關漢卿的《空頭娥冤》②紀君的《趙氏孤兒》③白樸的《梧桐雨》④馬致遠的《漢宮秋》 ⑤洪晟的《長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還有⑦馮夢龍的《精忠魂》⑧孟稱舜的《嬌紅記》⑨李玉的《精忠譜》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實甫和他的《本廂記》。王實甫字德信.《西廂記》的主題是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愛情幸福
㈦ 漢代文學的分期可以怎樣分
漢代文學的分期:
1、從高祖到景帝時期,是漢代文學的初創期,代表的作家是賈誼以及枚乘;
2、從武帝到宣帝時期,是兩漢文學的全盛期,新體賦定型成熟,史傳《史記》完成,代表作家有司馬相如和司馬遷等;
3、從元帝到東漢和帝時期,是兩漢文學的中興期,辭賦創作第二次高潮出現,《漢書》完成,代表作家有揚雄以及班固;
4、從安帝到靈帝是漢代文學的轉變期,抒情短賦出現,五言古詩成熟,代表作家有張衡等一類無名詩人。
(7)漢代文學發展的歷史分期擴展閱讀:
兩漢散文以歷史散文和政論散文最為突出。司馬遷的《史記》以人物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創立了紀傳體史書的新樣式,也開辟了傳記文學的新紀元,是漢代最輝煌的成就。東漢班固的《漢書》與之齊名。
政論文中名篇佳作疊現,其中包括:賈誼的《過秦論》、《論治安策》,晁錯的《論貴粟疏》,桓寬的《鹽鐵論》,王充的《論衡》,王符的《潛夫論》,仲長統的《昌言》等。
從文化上看,漢代文學有著濃厚的因襲復古之風,此與整個漢代以五經為祖禰,以聖賢為准則,和重師法傳承、章句治經的學術風氣有關。這也就造成了後世一些文學史家批評漢代文學的雙向模式,即儒家正統思想支配下的教化文學觀是復古保守的,道家異端思想支配下的自然文學觀是創新進取的。
兩漢詩歌以樂府詩和五言詩成就最為顯著。兩漢樂府詩是繼《詩經》、「楚辭」之後的又一種新詩體。著名的《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中的敘事長篇,後人把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和唐代韋庄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古詩十九首》則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漢賦乃兩漢一代之文學,是一種新興的文體。它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韻散兼行,是詩的散文化,散文的詩化。它兼收並蓄《詩經》、「楚辭」、先秦散文等諸種文體。形成了一種容量宏大且頗具表現力的綜合型文學樣式。
賈誼的《吊屈原賦》是騷體賦,枚乘的《七發》是漢大賦正式形成的標志,司馬相如的大賦是漢賦的頂峰。之後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兩京賦》都為漢大賦力作。張衡的《歸田賦》還開啟了抒情小賦的先河。
㈧ 兩漢文學出現的歷史時代
兩漢文學概述
兩漢(前206——公元220,共426年),分西漢,東漢.
公元前221年,以秦最終滅齊為界,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統一中國並統一文字,為全國性的文學交流准備了條件.
秦始皇統治中國之後,加緊剝削農民,用盡民力,接著又是秦二世的殘暴統治,引起農民反抗,爆發了陳涉,吳廣起義,推翻了秦的統治.經過楚漢紛爭,最後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西漢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結束了西漢王朝的統治.公元25年,劉秀在洛陽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
漢代文學的發展,有三件大事值得注意:一是漢賦的勃興,二是史傳文學的創立,三是樂府詩的興起.
一 漢賦
漢代文學的主流是辭賦.西漢初年,由於全國統一,政治上相對穩定,經濟逐步恢復,發展,到漢武帝時,社會經濟達到一定程度的繁榮富庶.統治階級大治宮室園苑,田獵游樂,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在這樣一種物質基礎上,與之相適應,產生了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基本上為宮廷上層統治者服務的貴族化的宮廷文學——漢賦.
漢賦形式鋪張,文字堆砌,主要為上層階級服務.代表作家有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等,並稱"漢賦四大家".其中司馬相如最為有名,其《子虛》,《上林》二賦也最為馳名.張衡的《歸田賦》是首開抒情小賦先聲的作品.作品篇幅短小,文句清麗,情境優美和諧,語言清新,一掃大賦虛誇堆砌的特徵,漢代辭賦開始由專為帝王歌功頌德的體物賦變為個人胸懷情趣的抒情賦,由長篇巨制變為短篇佳什.當時另外一類作品如賈誼的《鵬鳥賦》,《吊屈原賦》,《思玄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等,或寫自己不得志的遭遇,或抒發對當時政治不滿的感情,是漢賦中較有價值的屬於抒情一類的作品.趙壹的《刺世疾邪賦》抒發憤世嫉俗,懷才不遇之情,是當時最好的抒情小賦.
漢賦的主要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和"不歌而誦".其特色主要為:①擴大描敘,盡情鋪張;②整齊的句式和散形的句式兼用;③主客問答式.
二,樂府民歌
1,何謂"樂府"
漢武帝設立了一個專門管理音樂的機關,這個機關就名"樂府".樂府機關掌管朝會,宴飲,祭禮以及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兼采民間詩歌和樂曲,收集各地民歌,後來就將這個機關所採集的,創作的樂歌稱為"樂府",於是"樂府"就成了一種古體詩的名稱.後代文人用"樂府古題"或仿效樂府風格即事名篇而寫的歌辭也稱樂府.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當時樂府所採集的民歌有138篇,現僅存40多篇,大部分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中.
2,樂府分類
漢樂府根據所用音樂不同,被分為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辭和雜曲歌辭等.其中相和歌辭保留民歌最多,鼓吹曲辭和雜曲歌辭中也有不少民間作品.
3,漢樂府民歌的主要內容
人民受剝削,徭役的苦難及反抗精神.
控訴戰爭的殘酷和罪惡.
揭露統治者的奢淫貪暴.
歌頌男女青年的反禮教斗爭和他們的堅貞愛情.
樂府的藝術特色
①以敘事為主,這是漢樂府最主要的特徵,對後代有深遠的影響,其中最著名的是《孔雀東南飛》,為漢樂府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代表漢樂府發展的最高峰.
②常用比興,鋪陳的手法.
③句式有雜言及整齊的五言,語言樸素,生動.
④繼承《詩經》中民歌的優良傳統,充滿現實主義精神,也包含一定的浪漫主義因素.
作品:《陌上桑》,《東門行》,《上山采蘼蕪》,《上邪》,《孔雀東南飛》等等.
漢樂府在人物塑造,語言運用上,比《詩經》更進一步.
漢樂府標志著民間詩歌的進一步發展,對後代有積極影響.
三,《古詩十九首》
除樂府詩外,漢代還有一組無名作家的作品《古詩十九首》,是東漢後期中下層文人的詩作.這組詩的內容大都表現遊子,思婦的離別愁緒和仕子傷時失志,消極悲觀,及時行樂等思想.
它們全部採用五言的形式,在藝術描寫方面有較高成就,是早期文人五言詩的重要作品,被認為是中國五言詩之祖
四,司馬遷的《史記》
漢武帝時,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散文家和歷史家司馬遷(前145—約前87).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東漢末始稱《史記》.全書有十二本紀,十年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130篇,52萬余字,記載上至黃帝起下至漢武帝太初之間約三千年的史實,是紀傳體史書的開創者.創作目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從史學角度看,它首創了用人物傳記為中心這一新的史學方法,並用"不虛美,不隱惡"的史家筆法,秉筆直書,是我國史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從文學角度看,它是作者用心血和生命寫成的的悲憤詩.在藝術表現方面,作者驅各種文學手段於筆下,具有典型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
在寫人物傳記方面,《史記》的成就非常之高:
1,塑造了一大批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具開創性的意義.
2,堅持歷史真實的原則,首創"互見法".
3,善於通過驚心動魄的場面,以表現人物性格特徵.
4,善於通過生動真實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預示人物的發展趨勢,渲染文章的中心思想.
5,語言藝術富於創造力.敘述語言精煉流暢,人物語言獨具個性化特徵.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以寫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中國的第一部"正史".
五,班固的《漢書》
漢代,還出現了模仿《史記》體例而寫的《漢書》.但它只寫西漢的一朝之事,所以又是"斷代史"的創始之作,主要編寫者是班固.《漢書》在漢代享有極高的名聲,與《史記》並稱"史漢",或又加上《後漢書》,《三國志》,並稱"四史".
㈨ 漢代文學的分為4個階段
漢代文學的發展,大體可劃分為四個時期。
自高祖至景帝,是漢代文學的初創期。多種文體基本上沿襲戰國文學的余緒, 同時又有新的因素萌生,出現了像《七發》那樣為漢賦體制奠定基礎的作品。漢 初政論受戰國說辭和辭賦的影響,大多氣勢磅礴,感情激切。楚聲詩歌廣為傳播,並且用於宮廷祭祀,成為廟堂之曲。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家是賈誼和枚乘,他們的 辭賦和政論都有較高的成就。
從武帝至宣帝,是兩漢文學的全盛期。代表漢代文學最高成就的新體賦在此 期間定型、成熟,出現了以司馬相如為首的一大批辭賦作家。史傳文學也發展到 高峰,不朽的傳記文學名著《史記》由司馬遷撰寫完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逐漸定於一尊。因此,政論散文也由越世高談轉為本經立義,在風格上 向深廣宏富,醇厚典重方面發展。樂府的強化,使大量民歌被採集、記錄下來, 宮廷文人也競相創作樂府詩。
從元帝到東漢和帝,是兩漢文學的中興期。辭賦創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繼 涌現出揚雄、班固等著名的辭賦作家。班固的《漢書》在此期間問世,成為繼《 史記》之後又一部重要的傳記文學作品。由於經學的日益深入人心,文壇的模擬風氣日趨嚴重。王充的《論衡》卻以其「疾虛妄」的批判精神,和當時陳陳相因 的不良傾向形成鮮明的對照。
從安帝到靈帝是漢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也是漢代文學的轉變期。張衡集中 體現了漢代文學的歷史轉變,從他開始,抒情短賦陸續出現,京都大賦也發展到頂點。趙壹、蔡邕、禰衡等人的辭賦更加貼近現實,批判精神很強。五言古詩進 入成熟階段,《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作家在詩文中對人 的生命、命運及價值的重新發現、思索和追求,詩文的日趨整飭華美,預示著一個文學自覺時代的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