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西藏著名的歷史文化

西藏著名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4 20:20:41

⑴ 關於西藏的歷史故事和傳說

西藏的歷史故事:

大約公元1世紀前後,高原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經過多年的和戰,又集結成若干個部落聯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聯盟、阿里地區的象雄王國和雅魯藏布江以北的蘇毗部落聯盟最為強大。

這時,拉薩河的古名「吉曲」已經出現,現在拉薩所在地,則被人稱為「吉雪沃塘」,意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壩子」。

松贊干布率大臣、部屬從墨竹工卡西下吉曲沃塘,這片亘古以來荒涼沉寂的平野,立刻變得熱鬧而繁忙。松贊干布經過仔細勘察,決定截斷吉曲河的北河道,使河水傍著山南宣洩,紅山周圍顯露出一大片平野。

他在這里建宮堡,修寺廟,營造軍民住房。據說沃塘平野第一座建築紅山堡寨,就是布達拉宮的前身。這座巨石壘成的宮堡,兀立紅山之巔,氣勢非常雄壯。

吐蕃王朝從此風生水起,松贊干布制定法律,劃分行政區域,分封官職,力主對外交流,贊普屬下設五商、六匠。五商指茶商、玉商、刀商、帛商、鹽商;六匠指噶龍鐵匠、噶如鞍匠、弓匠、劍匠、鎧甲匠、神塑匠等。商業和手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對促進拉薩城的興盛起著明顯的作用。

拉薩城始建於公元7世紀,之前這里叫卧馬塘,是蘇毗部落管轄的放牧場。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全藏,將政治中心從山南轉移到拉薩,建立了強大的吐蕃奴隸制王朝,並修築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達拉宮等寺廟宮殿。

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崩潰,伴隨公元11世紀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興起,拉薩成為很多高僧大德弘教之地。13世紀,元朝中央政府把西藏納入統一版圖,元、明中央政府先後在西藏地方扶持薩迦王朝和帕木竹巴王朝,西藏的政治中心一度轉移至日喀則的薩迦和山南地區。

13世紀中葉,前藏十三萬戶長之一的蔡巴,在拉薩東面修建蔡巴寺、貢唐寺,此後歷代蔡巴戶長組織力量疏通拉薩河道和加固河堤。

14世紀中葉,帕木竹巴地方政權取代薩迦地方政權後,支持宗喀巴及其弟子,在拉薩修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強化了拉薩的宗教「聖城」地位。

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冊封,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政權,以拉薩為政權的中心,拉薩城市有了新的發展。

195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拉薩,1960年正式設立拉薩市。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後,拉薩墨本管轄拉薩市區中心部分(林廓路以內)。

1960年設拉薩市。1964年原林芝專區所屬林芝(駐尼池村)、米林(駐東多村)、工布江達(駐介德)、墨脫4縣劃入拉薩市領導。墨竹工卡縣遷駐工卡;林芝縣遷駐普拉。拉薩市轄11縣。

西藏的傳說

1、倉央嘉措的故事

傳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雖為達賴,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游歷中愛上一個民間女子,並難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與其相會。

在20歲那年這驚俗之戀得到了徹底的爆發,大師准備為他授比丘戒的時候,他竟悲憤的想要自殺。為愛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還俗,只有他,作為達賴佛教第一人,無處躲,也無處逃。

為了阻止倉央嘉措,一些當地的勢力甚至派人將瑪吉阿米姦汙,告訴他這是一個如何污穢的女子,而卻說,世間一切的污濁都不足以沾染瑪吉阿米的聖潔。現在有一座餐廳,坐落在八廓街。

2、拉姆拉措

據說有緣之人還可從拉姆拉錯湖水的倒影中看出神喻的前生和來世。每一個去神湖朝拜的人,只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神湖就能顯現出各種景象,可以啟示未來的命運。歷代的轉世靈童,都是在湖的啟示下尋找,在成為之後也都要到神湖朝拜一次。

傳說十三世達賴圓寂時面向東方,且拉薩至東北方向天空出現異樣彩雲,預示了轉世靈童誕生的方域。後來五世熱振活佛繞湖三周,在拉姆拉錯觀看神諭。該湖也是無數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運的寶鏡。

3、拉薩的由來

相傳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為了慶祝此事,決心要好好建設王都。但當時的吐蕃王都,還是一片荒草沙灘之地。

文成公主由於精通天象地氣,善觀五行風水,她觀察拉薩的地形,發現其好像一個仰卧的羅剎女(即母夜叉),認為選拉薩作為國都實在是對國極為不利。

於是公主建議在拉薩外圍建立四個寺廟,以鎮住女魔的四肢。她又算出拉薩中心的卧馬湖是母夜叉的,湖水便是母夜叉的血液,都應想辦法鎮住。於是,公主根據五行之說,主張用白羊背土填湖。

藏王松贊干布聽從了公主的意見,就在卧馬湖動工,填湖造寺,建成了著名的大昭寺。拉薩原稱「山羊地」,便由此得名。

大昭寺建成後,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長安帶來的釋加牟尼佛像供在廟內,從此各地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朝拜。久而久之,這塊神聖的「邏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稱為「拉薩」,即「聖地」了。

(1)西藏著名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西藏,簡稱「藏」。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地處北緯26°50′至36°53′,東經78°25′至99°06′之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土地面積為120218947.91公頃,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8,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次於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約317.55萬人。

西藏北鄰新疆,東接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雲南;周邊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國家及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藏

⑵ 誰有關於西藏歷史和文化的介紹

這個行嗎
西藏英文導游詞|西藏英文介紹
圖片
http://www.crazyenglish.org/shiyongyingyu/lvyouyingyu/20081018/28294.html

西藏英文導游詞|西藏英文介紹

Tibet Overview

Tibet li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the southwest border of China.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whole region is more than 4,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for which Tibet is known as "Roof of the World". The highest peak of Tibet, also the highest in Himalayas and in the whole world, is Everest Peak, which is as high as 8,846.27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lthough a part of China, Tibet has a unique culture of all there own. It is mainly inhabited by Tibetans, a minority nationality of old and mysterious people. Tourist attractions include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Jokhang Temple, and a number of Buddhist sacred places.

Tibet (Xi Zang in Chinese) is to the south of Xin 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Qing Hai Province, to the west of Sichuan, to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and to the north of India and Nepal. Its population of 2.3 million people come from a variety of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Tibetan, Han, Monba and Lhota. Its capital city is Lhasa.

Northwest Tibet, mainly Qing Hai plateau, is home to a variety of unusual and unique animals. Across the northern expanse of Tibet, you can see vast grasslands where horses, yak and sheep roam freely. The world's lowest valley, the Grand Yarlun-tzanpo River Valley lies in east Tibet.

Nearly all Tibetans follow Tibetan Buddhism, known as Lamaism, with the exception of approximately 2,000 followers of Islam and 600 of Catholicism. Tibetan Buddhism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Indian Buddhism in its early time, but after years of evolution, Tibetan Buddhism has developed its own distinctive qualities and practices. A well-known example i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a Living Buddha, who is the reincarnation of the first, a belief alien to Chinese Buddhism.

It is freezing cold in most time of the year. Most tourists come to visit Tibet only in the warmest seasons, June, July, August and early September.

⑶ 西藏的歷史名人

杜瑪爾. 丹增彭措(18世紀-?),藏醫葯物學者,《晶珠本草》作者。

丹增彭措具體生卒年均不詳。從八歲起,他便在眾多的學者跟前聽受、攻讀醫學著作和十明之學,學業優殊,名聲漸隆藏區。以後他在西藏阿卡地方(今昌都貢覺縣)境內創建杜瑪寺,並長期居住該地著書立說,寫就了佛學、聲韻、工藝、歷算等著作多種。尤其是他經過親身調查,總結前人經驗,寫出了不少醫葯學方面的書,如:《實用制葯程式選集.普照日輪》、《葯方集要》、《丸葯配方》、《醫葯異名釋要》、《針灸學》等,在藏醫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丹增彭措通過對青海東、南部,四川西部、西藏東部等地的大量實地調查研究,反復核實資料,並結合對歷代藏醫葯中的記載作了考證,吸收了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經驗,用20年左右的時間,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終於完成了藏醫葯學名著《晶珠本草》(此書又名《葯物學廣論》或《無垢晶串》、藏名《協稱》或《資麥協稱》)的撰寫工作。

《晶珠本草》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歌訣之部,以偈頌體寫成,對每種葯的功效進行了概括論述;下部為解釋部分,它以記敘文寫成,作者分別對實地搜集到的2294種葯物(除去重復或加工炮製的葯物外,實際收錄原葯物達成400多種,其中包括西藏地區特產的許多名貴葯物,如熊膽、麝香、鹿茸、蟲草、雪蓮、貝母、紅花等等)的性味、功能、用法、採集加工以至於每種植物、動物礦物葯的分類,形成特徵、產地及生長環境等,都作了詳盡的記敘。

綜評《晶珠本草》一書,首先總結了歷代藏醫本草學之精華,將歷代著名的藏族醫學著作,諸如《月王葯診》《四部醫典》《甘露八部》《葯性廣論》《藍琉璃》《葯物大全》等書記載的葯物均全部記入;第二,考證了歷代本草中記載之謬誤,並對每種葯物都清楚地註明了別名和出處;第三,考定核實了歷代藏醫名著記載的葯物種類。除外對葯物的加工炮製也記載瞭望種之多,其中包括挑選、篩、簸、刮、刨、洗、漂、劈、切、碾、炒、煅、熬膏、煮汗等等。總之,《晶珠本草》是藏醫葯物學的重要著作。它集藏醫本草學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可以和祖國內地的李時珍《本草鋼目》相媲美。丹增彭措為發掘祖國珍貴醫葯學寶庫,繼承祖國文化遺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⑷ 西藏最著名的是什麼

你要問的是哪方面的?如果說的是旅遊景點,那西藏的寺廟最最著名,他可以展示西藏的文化、歷史、民族習俗等等!

⑸ 西藏的歷史

http://ke..com/view/2684.htm
去看看吧

⑹ 西藏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西藏名勝古跡眾多,全區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51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地(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9處,包括:

1、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1961年3月,國務院列其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其為世界文化遺產;2013年1月,國家旅遊局又列其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大昭寺

大昭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大昭寺建成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3、甘丹寺

甘丹寺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寺內還保存著歷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九十餘座,並藏有許多明代以來的文物和工藝品。

4、薩迦寺

薩迦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薩迦縣本波山下,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也是薩迦派的主寺。薩迦寺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位於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該地區最大的寺廟。明朝正統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興建。扎什倫布寺是中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7年8月,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6、昌珠寺

昌珠寺位於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約二公里,屬格魯派寺院。建於松贊干布時期,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昌珠寺系吐蕃時期第一批興建的佛教寺廟之一。

⑺ 西藏的歷史背景

西藏地方千年的歷史,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叫做「三個高潮」「兩個低谷」。第一個高潮是公元7世紀初到8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積極加強與唐朝的聯盟,引入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反映了唐蕃時期藏漢民族的友好交往。

第二個高潮是公元14世紀中葉到16世紀中葉,元朝統一中國後,也結束了藏族地區分裂割據、四百年混戰的局面,西藏地方進入了國家施政體系。

第一個低谷是從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潰到13世紀中葉元朝統一以前「分裂割據,戰亂不已」的四百年。

第二個低谷是16世紀中葉以後至西藏和平解放之前,由於政教合一的僧侶貴族統治,由於英國的兩次入侵,西藏進入封建農奴社會「長期停滯」的四百年。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和平解放之前。

(7)西藏著名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西藏的歷史文化:

中國西藏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藏傳佛教文化藝術是西藏文化藝術的主體。西藏文化藝術的發生、發展至今已有五千年之久,其形成與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七世紀前的史前文明、吐蕃時期的文化定型、元明時期的高度發展和清代的繁榮鼎盛四個歷史階段。

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

⑻ 西藏的重要歷史

從公元前起,開始有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以後,經過漫長的歲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眾多部落逐漸統一,成為現在的藏族。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紀初,唐朝建立起強大的統一政權。與此同時,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贊干布兼並十餘個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實現統一。松贊干布在位期間,銳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政治文化成果。他曾兩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於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唐高宗封松贊干布為「附馬都尉」、「西海郡王」,後又晉封為「賓王」。松贊干布奠定了吐蕃與唐朝200餘年頻繁往來的「甥舅親誼」。

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熱巴巾三次派員到長安請求會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員與吐蕃會盟官員在長安西郊舉行了隆重的會盟儀式。次年,唐朝與吐蕃結盟於拉薩東郊。此次會盟時在唐長慶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稱「長慶會盟」。會盟雙方重申了歷史上「和同為一家」的甥舅親誼,商議今後「社稷如一」。記載這次會盟內容的石刻「唐蕃會盟碑」共有三塊,其中一塊立於拉薩大昭寺前。

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
13世紀初,成吉思汗在中國北部建立蒙古汗國。
1271年,蒙古汗政權定國號為元,並於1279年統一全中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政權,西藏成為中國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個行政區域。

自13世紀中葉西藏地區正式歸入元朝版圖後,中國雖然經歷了幾代王朝的興替,多次更換中央政權,但西藏一直處於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

1368年明朝建立後,採取了普遍封賜的政策,對具有政治實力的地方諸教派首領均賜加以「王」、「法王」、「灌頂國師」等名號;王位的繼承必須經皇帝批准,遣使冊封。明朝中央對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襲了元朝的辦法,先後設置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分別管理前後藏、昌都和阿里地區的軍政事務。其間,帕竹地方政權在西藏部分地區建立了宗本制度,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腦,明朝皆授以官職,使其既為宗本(相當於縣長)又為中央命官。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對西藏的治理更加嚴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權管轄的施政進一步制度化、法律化。
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入見。
年,順治皇帝頒賜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正式確定了達賴喇嘛的封號。
1713年,康熙皇帝冊封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正式確定了班禪喇嘛的名號。自此,達賴喇嘛在拉薩統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區,班禪額爾德尼在日喀則統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區。
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監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與四川、雲南、青海的區界,就是於此時派員正式勘定的。
1750年,再次調整管理西藏的行政體制,廢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廈」),規定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務的體制。
1793年,清朝政府就駐藏大臣的職權、達賴與班禪及其他大活佛轉世、邊界軍事防務、對外交涉、財政稅收、貨幣鑄造與管理,以及寺院的供養和管理等,頒布了著名的《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共29條。此後100餘年,29條章程確定的基本原則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的規范。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
「十七條協議」的主要內容是:
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國防,堅決驅逐帝國主義勢力;西藏地區一切涉外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處理;藏軍逐步改編為人民解放軍。
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對西藏現行制度及達賴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職權不予變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護,西藏的社會改革,採取與西藏領導人員協商解決,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等。
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分別致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表示擁護「十七條協議」,決心維護祖國主權的統一;西藏各階層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領袖也表示堅決支持。從此,西藏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1954年,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聯袂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達賴喇嘛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達賴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閱讀全文

與西藏著名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