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鄭州鐵路局的概述
鄭州鐵路局管內營業線路16條(包括支線)縱橫交織,既是豫、晉、陝三內省煤炭外運的容主要通道,又是京廣、焦柳鐵路與長江、漢水水陸聯運的集散地,對於溝通內地與沿海及全國各地區之間的旅客運輸和物資交流起著重要作用,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 鄭州鐵路局設在河南省鄭州市,為全國路網重要節點之一,中國國家地理運輸的戰略中心之一,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與北京鐵路局、濟南鐵路局、上海鐵路局、武漢鐵路局、西安鐵路局以及太原鐵路局相鄰。所轄京廣鐵路、隴海鐵路、焦柳鐵路、鄭西高鐵、京廣高鐵等營業線路和鄭州、商丘、洛陽等鐵路樞紐縱橫交織成網,構成東達沿海、南通兩湖、西連秦晉、北接京津的鐵路網路;線路貫通河南省,延伸至山西省部分地區。在北緯29°35′~36°26′、東經105°34′~115°40′之間,佔地面積460.08百萬平方米。所轄線路跨越海河、黃河、淮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80多條和太行、嵩山、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秦嶺、大巴山等山脈及其主要山地20多個。地形基本上呈西高東低,包括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屬溫帶季風氣候。
❷ 和鄭州都是靠鐵路興起,哪一個城市發展的前景更好
鄭州和石家莊都是因鐵路而生的省會城市,相比之下鄭州的中心位置更好,更到位。
位於幾大樞紐線路的中心位置。
❸ 鄭州歷史
3600年前,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鄭州曾為夏、商都城之一,為管、鄭、韓等藩國的首府,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於軒轅之丘,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該觀點未得到國家權威機構和中國民間學者的普遍認可)。部分學者認為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本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縣經濟得到較快發展。1923年,鄭州爆發了「二七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團結戰斗的偉大力量和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大罷工,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建有「二七」紀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廣場和「二七「紀念塔。這是這座英雄城市的光輝象徵。因此,鄭州就以「『二七』城」著稱。現在市中心已經形成『二七商圈』,是鄭州市內商業活動最發達的地區。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里走向世界。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著名歷史人物列子、子產、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出生在鄭州。
❹ 鄭州火車站的歷史沿革
鄭州火車站始建於1904年,是京漢鐵路中段的業務站。
1914年,隴海鐵路開封—洛陽段的開業奠定了鄭州火車站為全國交通樞紐的基礎。
1953年,鄭州站進行了為期3年的改暨擴建工程,分離出貨運站及編組站,使得現時的鄭州站成為了一座以運輸旅客為主要的客運站。
1988年至1999年,鄭州站經歷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改暨擴建工程。1999年12月28日,具有標志性的鄭州站新主站樓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歷時12年的改暨擴建工程的結束。2010年1月,西站房和無柱風雨棚建成,並且投入使用。
2012年1月22日鄭州火車站發送旅客18.8萬人,刷新了鄭州火車站單日發送旅客歷史新紀錄。
2014年「五一」鐵路運輸期間(4月30至5月3日),鄭州火車站共計發送旅客61.2萬人次,較2013年同比增長11%,其中,5月1日當天發送旅客19.5萬人,單日發送人數創歷史新高。
鄭州火車站始建於1904年,是中國鐵路心臟,是中國鐵路建設初期蘆(溝橋)——漢(口)鐵路中段的業務站,時稱鄭縣站。1914年隴海鐵路開(封)——洛(陽)線正式投入運營,奠定了路網中心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1953年鄭州站改擴建工程動工,1956年投入使用,並先後分離出貨運站、編組站和以運輸旅客為主的客運站。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88年鄭州站再次進行改擴建工程。1999年12月28日隨著主站樓的投入使用,長達12年的改擴建工程落下帷幕,一座嶄新、雄偉的現代化客運站,伴著新世紀的鍾聲,呈現在世人面前。
風雨百年,歷經滄桑;展望未來,前程似錦。鄭州車站正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盪舟弄潮、與時俱進,向著美好的明天前進。
❺ 鄭州鐵路局的工作成果
(1)安全基礎得到加強。在提速施工遍布全局、春運任務極其繁重的情況下,確保安全持續穩定,實現建局56年來第一個安全生產1000天。面對3起行車重大事故接連發生的被動局面,全局深入開展以「查問題、滅隱患、嚴兩紀、強管理、保安全」為主題的安全大檢查和專項整治活動,消除一批安全問題和隱患,穩定了安全形勢。貫徹鐵道部提速安全標准線建設的部署,率先實現安陽至信陽間「十全」達標,帶動了全局安全基礎整體加強。
(2)運輸效益高位增長。面對空前緊張的運輸能力,把握提速調圖和新線開通機遇,實施內涵挖潛,擴充運輸能力,運輸質量、效率和效益一路攀升。抓好「兩運兩節」運輸組織,取得比年初預算超收6﹒07億元的優異成績。妥善處理重點物資與其他物資運輸關系,出色完成電煤搶運重大政治任務,年日均發送煤炭7329車,佔全局裝車總量的55﹒6%;發送高運價物資5049﹒3萬噸,同比增長4﹒7%。大力開展多拉滿載、挖潛提效活動,相當於日均多開行貨物列車27列、多發送貨物868﹒8萬噸。全年完成旅客發送12009萬人,貨物發送29229﹒4萬噸,換算周轉量3964﹒7億噸公里,運輸收入228﹒47億元,分別為調整預算的104﹒5%、103﹒7%、108﹒2%和102﹒1%,同比分別增長19﹒2%、8﹒3%、14%和18﹒2%;運輸收入超額完成目標,同比增收35﹒2億元;各項技術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在2004年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組織的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綜合排名第五十四位,提高了知名度,樹立了企業新形象。
(3)經營管理不斷完善。強化經營業績考核,指導分局、站段建立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完善局機關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落實經營責任。堅持先預算、後支出,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強化成本管理的硬約束。深入開展「當主人、強管理、增收節支創效益」活動,激發職工增收節支的工作熱情。發揮資金集中管理優勢,內部調劑資金40﹒05億元,緩解了資金壓力。嚴控大項支出,車輛使用費節支10900萬元,機車能耗節支5300萬元,物資集中采購節支10160萬元。修程修制改革節支5000萬元,修舊利廢節支5000萬元,非生產性支出壓縮6000萬元。強化財務和審計監督,促進增收節支8700萬元。在年初成本缺口高達10億元、客觀增支因素多等困難條件下,實現了鐵道部下達的13﹒71億元的盈利目標。大力發展多元經營,完成收入123億元、利潤4﹒52億元,路局2002年確定的「3211」發展規劃全面實現,即利用3年時間,以每年20%的增長幅度,實現年收入100億元、利潤翻一番。
(4)提速調圖順利實施。面對全路近40%的提速改造工作量,鄭州局展開提速施工大會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第五次大面積提速後,全局提速線路達到2980延長公里,其中160公里/小時以上線路1502公里。客車對數增加23﹒5對,客運輸送能力增長11﹒6%。14個局界口增開貨物列車126對,增幅高達53%。新增6對點對點一站直達客車,擴大開行夕發朝至、朝發夕歸旅客列車和5000噸重載貨物列車。運輸產品全面優化,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運輸能力進一步擴充,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5)鐵路建設高潮迭起。鄭徐電化、武九擴能、寶蘭二線等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天興洲大橋、西延擴能、侯月擴能等工程陸續上馬,共完成基建投資42﹒78億元。全力支持部管項目建設,為鄭西、武廣、武合客運專線創造了良好環境。
(6)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全局社會職能移交涉及7省1市237個單位、24953名在職職工,移交任務居全路之首。全局攻克路地雙方移交政策不對接、離退休職工難移交等難題,實現125所中小學、15所職業學校、28所醫院全部移交,並移交幼兒園47所。輔業改制試點工作平穩推進,首批8個試點單位改制方案已報鐵道部審批,房建生活系統改革基本達到部定階段性目標。積極穩妥推進新一輪生產力布局調整,行車主要站段由上年末的218個減少到134個;整合優化機車交路21個,首次實現客貨機車跨局輪乘,適應了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需要。「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職工總量得到控制,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按周轉量計算為181﹒54萬換算噸公里/人、增長12﹒95%,按收入計算為105182元/人、增長18﹒09%。醫療、住房、養老保險等配套改革穩步推進。改革中宣傳思想工作得到加強,信訪穩定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保持了全局政治穩定和隊伍穩定。
(7)科技教育喜結碩果。圍繞安全、運輸、管理、信息等重點領域,組織科研項目研發120項,其中通過局級鑒定53項,省、部級鑒定6項,獲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國家新產品1項,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積極組織武九、侯月、陽安等線的提噸牽引試驗,使全局15條線路27個牽引區段形成普遍超重165噸的能力。推進「人才強局」戰略,新接收大學生763名,晉升中級以上技術資格幹部1701名,增加工人技師383名,企業人才儲備得到加強。大力加強職工培訓,累計完成規范化脫產培訓1214人、適應性培訓245988人、行車主要工種「兩年10天」脫產培訓74160人、工班長培訓12609人,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在推進社會職能移交的新形勢下,一手抓移交,一手抓管理,保證了正常教學和醫療工作秩序。
(8)「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科學發展觀」、「鐵路跨越式發展」系列教育活動扎實開展。嚴肅黨紀政紀,落實「八條禁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新成效。加強「誠信鐵路」建設,企業形象和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深化廠務公開,推行民主管理,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改革、管理、維權取得新進展。職工人均工資收入達到19746元,同比增長13﹒57%,是近年來工資增幅最大的一年。新建經濟適用房6116套,鐵路住宅區「光明工程」建設卓有成效,路局確定的十件實事全面落實,職工生產條件和生活質量穩步改善。 1.以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為推動,全局綜合發展實力顯著增強。一是技術裝備水平全面提升。提速調圖後,以國產化「和諧號」動車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調度集中系統等為重點,一大批先進的線路設施、機車車輛、牽引供電、通信信號設備投入運用,使全局技術裝備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二是客貨運輸能力全面提升。至年底,管內允許時速大於160公里的提速線路達到643.3公里,其中時速200~250公里線路564.1公里,提速資源進一步拓展。新圖全局14個分界口客貨列車對數分別增加48對、157對,增幅達到20%和30.6%。三是運輸產品質量全面提升。在跨區域的主要中心城市間,開行動車組和城際快速客車,增加夕發朝至列車數量,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輻射華北、華中、華東、西北等區域的快速客運通道。四是幹部職工素質全面提升。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嚴肅六項紀律、維護政令暢通、加強督查督辦、嚴格安全問責,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政令傳遞實施、幹部檢查包保、問題有效整改、崗位職責落實等在內的長效機制,初步解決了「嚴不起來、落不下去」的頑症。以提速調圖適應性培訓為重點,全年培訓幹部8448人次,培訓職工196995人次,促進了幹部職工業務素質的整體提高。圍繞提速調圖關鍵領域和中心工作,全年組織科技攻關91項,主持參與部級科研項目13項,另有2項分別獲得2007年度鐵路重大科技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
2.圍繞實現年度經營業績目標,各項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一是安全生產保持穩定。以確保提速安全持續穩定為核心,探索把握安全規律,加快建立提速安全保障體系,著力卡控安全關鍵環節,逐步解決設備超期服役問題,安全基礎不斷鞏固加強。以規范安全管理為重點,強化專業管理,改進檢查監督方式,提高站段獨立作戰能力,加大安全問責力度,促使安全管理走上科學、規范、高效的軌道。全局消滅了責任一般A類及以上事故,實現安全生產500天和安全年。二是運輸效益高位增長。深入推進內涵擴大再生產,全面加強和改進運輸組織工作,優化調度指揮和車站作業組織,整合機車交路,提高牽引定數,改進車輛運用檢修及貨運組織管理,推進技術設備升級改造,優化站段內部生產力布局,進一步提高了運輸效率。全局累計完成旅客發送量5703.7萬人、貨物發送量16936.3萬噸,換算周轉量2233.1億噸公里,運輸收入125.91億元,同比分別增加2.5%、3.7%、7.3%和4.7%,均創歷史最高記錄。三是經營質量穩步提高。積極配合國家審計,深入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全面規范基礎管理和經營行為,取得較好的審計結果。大力實施多元經營「十一五」發展規劃,深入推進資產重組、企業優化整合以及實業項目開發,多元經營效益穩步提升。全局運輸總支出控制在有權支出范圍以內,圓滿完成部定年度運輸盈虧目標;多元經營企業完成經營收入88億元,同比增長14.28%,實現利潤2.1億元,安置富餘人員5283人;集體企業完成經營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9.38%,實現利潤320萬元,同比增長16.7%。四是企業改革深入實施。適應運輸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需要,科學設置車間、班組,改進勞動組織方式,車間、班組數量同比分別減少4%和25.6%,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能,按運輸收入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預計達到147129元/人,同比增長8.18%。深化幹部制度改革,優化調整領導幹部421人次,為運輸單位配備站段長助理28人,非領導職務級別晉升95人,極大地激發了幹部隊伍活力。實施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崗位聘任管理,進一步調動了人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五是重點工程有序推進。抓住國家對重點鐵路建設項目進行審計的有利契機,進一步促進了建設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至年底,鄭西客運專線建設已完成總投資額的50%,京廣客運專線(河南段)建設的可研報告已報國家發改委。鄭州黃河公鐵兩用大橋建設全面展開,樁基工程完成設計的67.6%。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鄭州車站西出口、焦柳線洛張電化工程正全面鋪開。大量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工程的開工建設,使鄭州局在全國路網的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運輸能力將實現新的提升。
3.不斷優化內外部環境,企業和諧發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一是民生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暢通民情民意渠道,深入推進民主管理和廠務公開,職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路局獲「全國模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稱號,並作為全國國有企業的唯一代表,在國家級會議上介紹經驗。在提高全局職工整體收入的基礎上,堅持收入分配向重點崗位傾斜,較大幅度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動車組相關人員、邊遠地區人員、工班長、鐵路幹警的收入補貼。年內,全局職工人均年收入預計達到30698元,同比增長14.13%。大力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路局共投入「兩線」建設資金1364.6萬元,新竣工職工住宅1037戶128559平方米,在建3627戶421443平方米,並投入5234萬元,整治職工住宅小區環境、整修既有職工住宅。積極兌現「三不讓」承諾,深入開展「連心幫扶」、「金秋助學」、「送溫暖」活動,在助困、助醫、助學方面投入6368.5萬元,同比增加99.5%,困難職工生活得到較好保障。二是外部環境不斷優化。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和重點企業的溝通協調,大力宣傳鐵路和鄭州局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融洽了路地關系,贏得了社會各界對路局工作的理解支持。三是生態文明成績突出。全面打造綠色鐵路,加大環保節能技術的開發應用力度,全局單位營業收入綜合能耗比計劃減少0.02噸標准煤/萬元,節約資金1.19億元;化學耗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計劃分別減少21噸和327噸。制定實施鐵路沿線綠化造林三年規劃,深入開展為期50天的攻堅戰活動,優質高效完成全年綠化任務,累計綠化線路798公里,栽植苗木420多萬株,管內京廣、隴海、京九三大幹線綠色屏障初步形成。
❻ 鄭州地鐵的建設歷程
2009年6月6日,鄭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動工;2010年12月28日,鄭州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動工。2013年12月28日鄭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通車運營。
第一階段:起步階段,至2016年,建成鄭州地鐵1號線、鄭州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
線網構成及規模:1號線、2號線一期,地鐵線網總里程117.05公里。
配套說明:結合中心城區的發展,向東輻射中牟、開封,利用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中的鄭開城際鐵路承擔中心城區與中牟、開封的軌道交通聯系。
第二階段:發展階段,至2020年,建成「井」字形骨架線網,基本構成「四橫三縱一環」地鐵網狀結構。
線網構成及規模: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地鐵線網總里程約355.75公里。
配套說明:輻射帶動東部組團、滎陽、上街組團和航空港組團的發展。利用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中的鄭開城際鐵路、鄭機城際鐵路、鄭洛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等,承擔中心城區與滎陽、上街組團、航空港組團、開封、洛陽、許昌、焦作等地的軌道交通聯系。
預計2020年,鄭州市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量比例達到60%以上,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達到25%以上。
第三階段:成熟完善階段,至2050年,線網形態呈「米字+一環兩橫四縱」布局,市域快線形態呈「三角錨固+五軸放射」布局,覆蓋范圍涵蓋中心城區、航空港區、東部新城、南部新城、西部新城,以及新鄭、新密等地區。
線網構成及規模: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R1號線(含支線)、R2號線、R3號線、R4號線、R5號線、R6號線(含支線)、R7號線、R8號線等21條線路組成,地鐵線網總里程約945.2公里,站點達503座。
配套說明:利用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中的鄭開城際鐵路、鄭機城際鐵路、鄭洛城際鐵路、鄭許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機登洛城際鐵路、鄭新城際鐵路等,承擔中心城區與滎陽、上街組團、航空港組團、開封、洛陽、許昌、焦作、新鄉等地的軌道交通聯系,構成城鎮密集區的軌道交通線網。
2016年3月8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公示了《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2015—2050方案》。規劃顯示,到2050年,鄭州將有軌道交通線路21條線,總里程達945.2公里,車站503座。覆蓋鄭州新區、航空港區、滎陽-上街組團、新密、新鄭等地區。在21條線路中軌道交通9至13號線、R1號線至R8號線為規劃調整及新增線路。
公示顯示,中心城區、航空港區、組團之間聯絡將是未來鄭州軌道交通發展的重點。未來鄭州軌道交通分為市區普線和市域快線兩個層次,覆蓋中心城區、航空港區、東部新城、南部新城、西部新城,以及新鄭、新密等地區。
❼ 鄭州鐵路局啥時候一分為三的
2005年3月18日,鄭州鐵路局一分為三,劃分出西安鐵路局、武漢鐵路局。
鄭州、武漢和西安 三地鐵路格局上演「合合分分」。
熟悉鄭州鐵路局歷史的「老鐵路」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鐵路也不例外。鄭州鐵路局的最「前身」是鄭縣站,始建於1904年,是中國鐵路建設初期盧(溝橋)———漢(口)鐵路中段的業務站。1914年隴海鐵路開(封)———洛(陽)線正式投入運營,奠定了路網中心的基礎。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次日成立中原隴海、平漢鐵路鄭州聯合管理委員會,1949年2月1日改為中原隴海、平漢鐵路聯合管理局。1949年3月成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鄭州鐵路管理局,對京漢、隴海鐵路實行統一管理。鄭州鐵路局雛形由此形成。
此後,武漢、西安鐵路局便與鄭州鐵路局「分分合合」。1958年9月,鄭州鐵路管理局改為鐵道部鄭州鐵路局,相繼劃分出並成立了鐵道部西安、武漢鐵路局。1963年4月撤銷武漢鐵路局,1971年7月1日恢復武漢鐵路局。1983年3月1日又撤銷武漢鐵路局並入鄭州鐵路局。1984年10月1日撤銷西安鐵路局並入鄭州鐵路局。2005年3月18日,鄭州鐵路局一分為三,西安、武漢鐵路局得以重新成立。
❽ 鄭州為何被稱為是鐵路心臟,它的地理位置有何優勢
我們都知道中國疆域非常廣闊,而在這其中有23個省,約661座城市。而縱觀祖國的大好河山從地理優勢來看,鄭州無疑是我國的鐵路核心,因為鄭州的鐵路是全國所有城市中經過車輛最多的一個車站,它也是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的樞紐處。而鄭州就處於我國東南西北的中心處,也就是說處於我國的正中心。
三、鄭州的歷史意義鄭州的歷史意義有兩點,首先在古代社會它保留了我國大量的文化遺產,讓現代的人依舊可以領略古時候的風光。其次它在中國鐵路上面的貢獻,促進了國內交通四通八達的發展,不僅讓國內的人民出行便利,而且也提高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❾ 關於鄭州的發展和鄭州鐵路局,鄭州為什麼哭泣
我也是河南的,但是我不得不說鄭州的發展確實沒有武漢快,無論是經濟、科技、教育。首先說經濟,我今年暑假剛去的,那邊的大型商場特別多,有武商量販、中百倉儲、中商集團、大連萬達集團、民眾、大洋百貨。連全國各大銀行似乎也對武漢更偏愛,銀行大廈都比鄭州的氣派,什麼建行啊、中行啊、浦發啊,而且武漢還有自己的銀行,武漢商業銀行和漢口銀行,國美和蘇寧在武漢有多家分店,都比鄭州的氣派,他們那邊的北京華聯根本就沒有生意,而鄭州就沒有幾個強的。科技方面,中國的光谷--武漢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的,還有很多中科院的研究所。教育方面,什麼華科啊、武大啊、地大啊、武漢理工啊、華中師范啊、華中農業啊,個個都很有名,而且他們都在武昌,相距都很近,各個學校還有自己的科技園,為科技等方面的發展主推活力。武漢天河機場剛建了第二條跑道,更是比新鄭機場有潛力,已經成為中部地區的航空港了。武漢的交通也很好,輕軌剛開通,還在建幾條地鐵線。武漢的水運比鄭州好多了,依附長江這個黃金水道。還有很多方面,這里不一一列舉了,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兄弟你就放寬點心吧。
我覺得河南已經有所醒悟了,這兩年開始大搞發展了。以前總是拿著文化底蘊深厚往自己臉上貼金,管個屁用,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鄭州鐵路方面有可能不如武漢,畢竟武漢有武漢、漢口、武昌三大火車站,漢陽也有。武昌剛建的火車站很漂亮,漢口火車站也快全部完工了。再一個就是鐵路方面,武漢已經成為高鐵的中心,武廣高鐵、武九客專、合武客專、滬漢蓉快速通道都建好了,成都到武漢的也在建,還有石武高鐵。國家已經把武漢確定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了。還有就是中國劃分的一、二、三線城市中,武漢屬於二線強,鄭州屬於二線中。你就別想太多,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能建設的更好,這也不是我們能左右的,只能盡我們的努力,也許有機會來為自己的家鄉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