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造紙術的歷史文化

造紙術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4 17:57:15

⑴ 中國造紙術的發明對人類的文化發展有什麼貢獻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歷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發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造紙術首先傳入與我國毗鄰的朝鮮和越南隨後傳到了日本。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不久,朝鮮和越南就有了紙張。朝鮮半島各國先後都學會了造紙的技術。紙漿主要由大麻、藤條、竹子、麥桿中的纖維提取。大約公元四世紀末,百濟在中國人的幫助下學會了造紙,不久高麗、新羅也掌握了造紙技術。此後高麗造紙的技術不斷提高,到了唐宋時,高麗的皮紙反向中國出口。西晉時,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紙技術。公元610年,朝鮮和尚曇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紙術獻給日本攝政王聖德太子,聖德太子下令推廣全國,後來日本人民稱他為紙神。 造紙術流傳中國的造紙技術也傳播到了中亞的一些國家,並從此通過貿易傳播到達了印度。 造紙術傳入阿拉伯是在公元751年。那一年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部與阿拉伯帝國軍隊在怛羅斯交戰,唐軍大敗,被俘唐軍士兵中有從軍的造紙工人。當時的阿拉伯人沒有屠俘的習慣,因此被俘的唐軍造紙工匠可以為阿拉伯人造紙,阿拉伯最早的造紙工場,是由中國人幫助建造起來的,造紙技術也是由中國工人親自傳授的。10世紀造紙技術傳到了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埃及的開羅和摩洛哥。在造紙術的流傳中,阿拉伯人的傳播功勞不可忽視。 歐洲人是通過阿拉伯人了解造紙技術的,最早接觸紙和造紙技術的歐洲國家是一度為阿拉伯人,摩爾人統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薩狄瓦,建立了歐洲第一個造紙場。公元1276年義大利的第一家造紙場在蒙地法羅建成,生產麻紙。法國於公元1348年,在巴黎東南的特魯瓦附近建立造紙場。此後又建立幾家造紙場,這樣法國不僅國內紙張供應充分,而且還向德國出口。德國是14世紀才有自己的造紙場。英國因為與歐洲大陸有一海之隔,造紙技術傳入比較晚,15世紀才有了自己的造紙廠。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紙廠,丹麥於1635年開始造紙,1690年建於奧斯陸的造紙廠是瑞典最早的紙廠。到了17世紀歐洲個主要國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紙業。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後,最先在美洲大陸建立了造紙廠,墨西哥造紙始於 1575年。美國在獨立之前,於1690年在費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紙廠。到19世紀中國的造紙術已傳遍五洲各國。 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對於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產生深刻的影響,對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總之,造紙術就是沿著唐朝—阿拉伯—歐洲這個路線傳播的。

⑵ 造紙術的發明有什麼歷史意義

有了文字之後,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歷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發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⑶ 造紙術的歷史意義

造紙術的意義和好處

在東漢末年,由於經濟不斷地進步,內對紙張的要

求也是不斷地提容高。

當時,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於是,他就

研究改造了造紙的方法。

他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等材料造紙。他先把材料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的東西,還可能經過煮,然後放在席子上讓太陽曬。

這樣造出來的紙,體質輕薄,很適合寫字。

到現在,這種造紙法還傳到現在,受人歡迎。

造紙術的發明,有利於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幾個世紀後,造紙術傳到朝鮮、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後來又經北非傳到歐洲。造紙技術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⑷ 造紙術起源於哪個時期

造紙術起源於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

造紙術的發展:

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

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桿、稻桿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其中,唐朝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標志著造紙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 牘的有力的競爭者。

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公元三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造紙術不斷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擴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紙。

在設備方面,繼承了西漢的抄紙技術,出現了更多的活動簾床紙模,用一個活動的竹簾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撈出成千上萬張濕紙,提高了工效。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鹼液蒸煮和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布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經過元、明、清數百年歲月,到清代中期,我國手工造紙已相當發達,質量先進,品種繁多,成為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發展傳播的物質條件。


(4)造紙術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造紙術的歷史地位及發現:

1、歷史地位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

2、造紙術的發現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

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⑸ 造紙術的發明具有什麼歷史價值

蔡倫正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這一強烈需求而發明了紙。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使得蔡版倫的名字權進入了科學巨匠之列。紙的出現和傳播,迅速替代了傳統的書寫材料,使知識得到迅速而廣泛的傳播,文明獲得空前的發展;所以說紙的發明,是人類文化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蔡倫對於世界文化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⑹ 造紙術的發明對文化傳播的作用(初中歷史)

①造紙術發明以前,世界各國的書寫材料,有的堅硬,有的笨重,有的價格昂貴,都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料,不利於文化的傳播。
②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特別是蔡倫改進造紙術,提高了紙的質量和產量,使紙日益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
③造紙術的對外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補充: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遠古以來,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⑺ 造紙術的來歷

西漢初年,政治西漢麻紙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談到「紙」的來源。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話是說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現在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漢書·趙皇後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後趙飛燕姐妹的迫害,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葯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葯!不可復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系。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鑒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1979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⑻ 造紙術有什麼起源

漢朝之前,古人的文字載體多為竹簡。但竹簡充滿了缺點:

一.竹簡書寫內容有限,且不便於閱讀,也不便於普及。

二.竹簡太沉不便於攜帶,所佔空間又大,古人曾雲「學富五車」其實並沒有多少書。

三.竹簡寫錯字時需要刮掉,極其不便。

我想那個時代如果收專利費的話,中國豈不是數錢數到手發軟了嘛?四大發明如果都收專利費的話,外國也不會發展那麼快了。造紙與印刷術使他們普及了知識,火葯使他們發明了槍炮,指南針使他們擴展了航海事業,發現了新大陸。最後外國還借著這些發明打了回來,這真是虧大發了。

後來不斷有其他國家和他人,對中國和蔡倫發明造紙術進行否定,終於在公元1990年舉辦了國際造紙歷史大會,後經大會一致認同,蔡倫才成為國際公認的造紙術發明者,國際才認可中國是真正的造紙術發明國。

紙張的發明直到現在還是被人們所使用,我想以後只有網路虛擬時代的發展,紙張才能漸漸被取代吧。

⑼ 造紙術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自2009年來,我國造紙行業進入整合期,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落後產能被淘汰,兼並重組加快,隨著產業整合的深入,已經完成產能布局以及擴張的企業具有規模經濟優勢和議價能力,將會成為產業整合中的中堅力量。未來,造紙企業誰在環保上走得更遠誰贏得市場的可能性就大。


我國造紙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於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造紙國,且總產量仍在不斷擴大,行業整體進入了供過於求的時代。2011年,我國共有造紙企業2620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714.12億元,同比增長21.54%;銷售利潤699.62億元,同比增長17.95%;利潤總額362.13億元,同比增長6.20%。


我國造紙業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是造紙產業大國,遠不是造紙產業強國,中國企業與世界前100名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造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造紙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涌現出9家百萬噸級的紙業公司,但行業平均規模卻僅有2.3萬噸。據統計,2011年全國2600餘家造紙企業,年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上的僅100餘家。而2008年全球造紙100家企業排名中,超過100萬噸有87家,其中全球最大的造紙企業漿紙產量達到1800萬噸,中國2011年最大的造紙企業產量也不過760萬噸。


隨著我國造紙工業的快速發展,纖維原料的供給不足,已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在今後一段時期,造紙原料短缺可能將成為一個最嚴重的大問題。加上國內企業還未建立起有效的銷售配送系統,缺乏持續穩定市場的能力,難以保證獲利和規避風險。


此外,目前制約行業發展還受到地域性集中度過高造成資源短缺;產品結構不合理,難以滿足市場需要;造紙機械落後困擾產品水平提高;造成嚴重污染有礙可持續發展等因素的制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閱讀全文

與造紙術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