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題目(帶答案)
老兄,你想問什麼?能不能說的具體一些,你這樣漫天撒網,我就是想回答,也不好說呀,比如關於哪一方面的?或者把時間限定一下.
2. 中國的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獨特的自然環境、經濟制度、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積淀而成的,不僅以經典文獻、風俗制度等客體形式存在,而且也以獨特的思維模式、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倫理規范、行為方式、審美情趣等主體形式存在著。五千年的艱難歷程,決定了其精華與糟粕並存,我們繼承傳統文化,就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
從黃帝時代算起,已有5000年的歷史。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也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舉世公認。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
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特點。自新石器時代以來,逐漸呈現由多元化向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傳統史觀認為,中華文明源自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北方草原,是這三個區域文明彼此之間的互相滲透,反覆匯聚與輻射外延,最終形成為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在不斷吸收、消化異域文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華民族充滿自信,大氣磅礴,為異邦所敬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世界各種文明兼容並蓄、博採眾長。從古至今,異邦宗教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上傳播而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排除異端的宗教戰爭,乃中華文明的兼容性使然。不過歷史上任何外來文化傳入中國,最終還是被中華文化所融合。元帝國滅南宋,被中華文化同化;滿清入關也被中華文化所同化。元、清兩朝雖為異邦統治,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都在書寫中華文明,他們成為了多民族國家中的一員,成為頗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今天,五十六個民族地位平等,和睦相處,漢民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其他則稱之為少數民族,或稱兄弟民族。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發展壯大,中華文明也是在不斷兼收並蓄中輝煌燦爛的。
中華文明注重友邦善鄰,講求和睦相處。堅持「強不凌弱」、「富不侮貧」的精神,主張「協和萬邦」。強調以民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戲曲舞台上也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的經典格言,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自強不息、發展壯大,靠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和為貴」的思想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全中國人民至高無上的歷史使命。任何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偉大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3. 中國悠久歷史文化
但凡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有很多神話故事,中國也不例外。女媧補專天,誇父逐日、嫦屬娥奔月、女媧造人、後羿射日、盤古開天等等都是很經典的故事。中國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等等人才輩出,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在最近熱播的《大長今》裡面常常提到張仲景、華佗、李時珍這些人,說明我過古代的醫學對世界都是有貢獻的。埃及的金字塔、巴比淪空中花園什麼的都是以大而見長,中國的卻是是精見長,我們中學語文課本裡面學的「核舟」、還有歷史書上提到的無數的珍貴文物。本人最激動的是長沙馬王堆的前年未乾的古屍,以及她的陪葬。歷史一直貫穿於我們的義務教育階段。年輕人應該了解的不少,關鍵是對此的興趣比較少。所以記住的不多。
一樓提到的佛教文化我也不是很喜歡的,但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帝王要是缺少了這些文化還能靠什麼來維持國家的穩定呢?國家不穩定,戰亂頻繁我們的祖先難道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留給我們光輝燦爛的五前年文明?何況佛教在今天已經變味了。遊客進廟燒香已經是廟宇收入的一大來源,抽簽解簽價格貴的嚇人。有個老和尚看見你說你和佛有緣要送你一個護身符,可你要先捐什麼什麼款,點什麼什麼燈......文明就這樣被一步一步的踐踏
4. 南開大學出版社的歷史沿革
南開大學出版社初創於1929年,1936年10月日本侵略中國華北時停辦,1983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委和文化部批准,南開大學出版社恢復重建。當今世界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已故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和教育家吳大猷先生等著名學者和大師早年均曾任職於南開大學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作為教育部直屬的華北高校文科教材基地之一,出書范圍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醫學、藝術等諸多門類的教材、教參、學術專著、譯著及工具書,其中以經濟、管理、旅遊、計算機、語言、歷史、哲學、化學、生物、物理等學科圖書為重點。隨著出書品種的不斷增加,目前出版社每年出版新書和重印書200多種,並有多種圖書榮獲全國和市級獎勵。從1998年至2001年,已有40餘種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 南開大學出版社至今已走過了19年的發展歷程,一直以來在學校黨委、行政及上級領導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廣大師生員工的大力支持下,出版社全體員工始終堅持正確的辦社方向,抱定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的辦社宗旨,艱苦創業,開拓進取,走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道路。特別是近幾年來,出版社堅定不移地貫徹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發展為主題,以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市場化為導向,大力推進改革,強化科學管理,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出版社整體實力和辦社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經過不斷改革調整,南開社的機構設置趨於合理,現有策劃編輯室、文稿編輯室、審校室、總編室、版權貿易部、電子音像部、出版部、市場營銷部、人力資源部、財務科、辦公室等十幾個部門。同時,在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加強隊伍建設的思想指導下,逐步培養了一支精幹、高效、結構合理的編輯出版營銷隊伍。現有員工65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14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22人;具有高級職稱者22人,中級職稱者20人。 南開大學出版社始終將服務於南開大學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始終把教材、教學參考書和學術著作的出版放在優先考慮和重點保證的地位,力爭把南開大學出版社辦成充分展示南開大學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優秀成果的重要窗口。在南開社每年出版的圖書中,教材、教學參考書和學術著作共佔到了80%以上。同時,重視教材的品牌建設,注重提高其系列化程度。現在,計算機等級考試教程系列、旅遊學教材系列、英語專業基礎課教材系列等圖書已成為我社的品牌圖書,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南開大學出版社先後投入大筆資金,並設立了南開大學出版基金,出版了一批優秀的學術專著,反映了各學科的學術前沿研究水平,出版後社會反響很好,有力推動了學校的學科建設。
發展現狀:
目前出版社經營狀況良好,近年來銷售碼洋、回款實洋、上繳稅金、上繳學校利潤、國有資產都以大幅度增長。2001年銷售碼洋與2000年同比增長53%;回款實洋、上繳稅金比2000年增長30%;上繳學校利潤比2000年增長25%;國有資產增值率為26%。2002年以來,經營狀況更加喜人,回款創歷史最好水平。到9月底,已經超額完成今年全年銷售的預定目標。 經過多年特別是近年來的不懈努力和著力建設,南開大學出版社已經步入跨越式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為「十五」期間邁入高校出版大社、強社行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2000年由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對全國出版社的評比中,南開大學出版社社獲得全國良好出版社稱號;2001年被批准成立電子音像出版社,成為同時擁有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權的11家高校出版社之一;全國綜合大學出版社綜合指標評比,南開社名列第四。 在新的形勢下,南開大學出版社已經確定了今後若干年的發展思路,即繼續堅持正確的辦社方向和辦社宗旨,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大力實施精品戰略、品牌工程和人才工程,力爭「十五」期間實現銷售碼洋上億元,跨入高校出版大社、強社的行列,為南開大學的教學科研與學科建設,為國家和天津市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5. 企業文化概論課後習題答案(南開大學出版社)
第1章導論課後題答案
1.什麼是企業文化?
國外:①企業文化是以人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方式,強調要把企業建立成一種人人都具有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命運共同體。②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價值觀
國內:企業文化是企業中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廣義: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創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意識形態)
2.企業文化有哪些要素構成?
五要素說: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典禮與文化儀式、文化網路
八要素說:貴在行動,緊靠顧客,鼓勵革新、容忍失敗,以人促產,深入現場、以價值觀為動力,不離本行,精兵簡政,辯證處理矛盾。
3.企業文化有哪些特性?
①科學性與人文性②民族性③系統性④時代性⑤多樣性
4.企業文化的作用是什麼?
①「塑造人」的作用②導向作用③約束作用④激勵作用⑤輻射作用⑥阻抑作用
5.為什麼說企業文化是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新階段?
企業文化理論是在以前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企業管理從科學技術、經濟上升到文化層面,是管理思想發展上的一場革命,給企業管理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活力。
企業文化是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新階段,其主要貢獻在於其實現了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統一、工作與生活的統一、管理與被管理的統一、約束與自由的統一、物質獎勵與精神鼓勵等的統一。特別是,企業文化正在把人對物的管理以及被西方歷史傳統分割開來的人的物質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努力統一於企業管理之中。
6.如何理解企業文化內容的創新與發展?
①創新與變革文化②人本與能本文化③差別與差距文化④學習與超越文化
⑤虛擬與借力文化⑥速度與效率文化⑦協作與共享文化⑧信用與信譽文化⑨知識管理
第2章企業精神文化課後題答案
1.什麼是企業哲學?
企業進行各種活動、處理各種關系所遵循的總體觀點和綜合方法,是企業一切行為的根本指導思想。一般企業哲學可以分為時間哲學、系統哲學、權威哲學、人性哲學等。
2.什麼是企業精神?
一個企業中大多數乃至全體職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狀態、意志狀態、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其特徵為:現實性、共同性和普遍性、穩定性與動態性、獨創性與創新性、務實和求精性、時代性。
3.如何培育企業精神?
①找出最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精神
②使這一最適合的精神引起全體職工的共鳴,變成全體職工共享的精神財富
③以這一最適合的精神服務於企業的生產經營等實踐活動,使之物化,並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這種精神。
4.什麼是企業價值文化的核心內容?
以人為中心、以關心人、愛護人的人本思想為導向。
5.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最低層次——將人視為手段
最高層次——將人視為目的
最低層次——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最高層次——滿足人的感情和歸屬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6.如何進行企業道德建設?
⑴企業道德建設要處理好的四個關系
①處理好企業、國家、社會的關系,建立「企業社會道德」的約束機制
②處理好企業與環境的關系,建立「企業生態道德」的約束機制
③處理好企業與人的關系,建立「企業人際道德」的約束機制
④處理好企業的本職工作權利和企業的特殊行為責任之間的關系,建立「企業行業到的」的約束機制。
⑵企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①要集成企業優秀倫理道德觀念等,注入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核實到要求的新內容,建立完善的道德規范。
②要把企業道德建設和提高員工素質結合起來
③要堅持個人示範和集體影響相結合
④企業道德建設和管理制度改革相結合
⑤企業道德和行政、司法管理相結合
7.企業審美教育途徑有哪些?
①採用多樣性的教育方式
②採用形象化的教育方式
③採用創造性的教育方式
④審美意識教育要與提高員工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相結合
8.什麼是企業思維?
含義:企業大多數乃至全體職工認可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或思路。
特點:重要性、多樣性
9.什麼是企業作風、企業風貌?
企業作風:企業員工在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在實現企業目標過程中通過工作態度和行為方式所表現出來的一貫風格,是企業精神的彰顯和外化。企業作風體現為企業中存在的氣氛和風氣,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行為和發展方向。
企業風貌:企業風格(拼搏風格、協作風格、民主風格、守法風格)和企業風貌(企業的外部狀況及表象特徵)。
第3章企業制度文化課後答案
1.公司制企業管理機構是如何構成的?
由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經理層構成。
2.西方企業領導體制經歷了幾個階段?
①家長式企業領導體制(資本主義發展初期~19世紀中葉)
②經理企業領導體制(19世紀中葉以後~20世紀前)
③企業家集團企業領導體制(20世紀以後)
3.組織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①韋伯的古典組織理論
②以斯科特為代表的新古典組合理論
③現代組織理論
4.企業組織文化的內涵與種類有哪些?
企業組織機構是指企業為了實現企業目標而籌劃建立的企業內部各組成部分及其關系。
c
企業為職工生活所提供的物質文化環境
1.企業工具文化有哪些種類?
①企業生產手段②企業生產工具、作業手段及傳動或運輸系統的基本構成單位、基本結合方式和獨立系統結構③企業生產機器設備系統、工具手段體系的功能、運作方式及其結構④企業生產、運轉賴以存在的能源、動力系統的結構、功能和運作方式⑤企業轉動裝置體系、聯動系統及其機構⑥企業生產、傳動、動力、控制及其設備系統層次結構及其布局⑦企業工具系統性質、能耗、效率、使用壽命、價值及其回收⑧企業工具系統運轉、報廢等生態與環境影響⑨企業工具系統中控制子系統的整體水平與效能⑩企業工具系統維護、保養和成本核算
2.企業管理物質文化體系有哪些種類?
3.企業產品所遵循的文化原則有哪些?
技術審美原則、顧客愉悅原則
4.企業廣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真實性、藝術性、人文性
5.企業廣告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溝通企業與客戶、消費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規范他們的經濟行為。
6.企業廣告文化的傳播要素有哪些?
顯性要素:通過信源、信息、媒體、信道、對象和反饋等來強化廣告的功能
印象要素:通過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時空環境、文化背景等來進一步拓寬廣告文化的功能
7.如何加強企業廣告文化的傳播功能?
企業的產品特性、企業自身的形象、企業的營銷目標
8.如何進行企業廣告文化的策劃、實施與評估?
策劃:廣告計劃、廣告策略
實施:廣告文案創作、廣告的發布
評估:對廣告調查、廣告策劃、廣告實施、光效果的的評估。
第5章企業形象設計課後題答案
1.什麼是企業形象?企業形象有哪些種類?
企業內外對企業的整體感覺、印象和認知,包括公眾印象、公眾態度和公眾輿論三個層次。
①正面企業形象和負面企業形象
②內在企業形象和外在企業形象
③直接企業形象和間接企業形象
④主導企業形象和輔助企業形象
2.什麼是企業識別?企業識別和企業形象有什麼關系?
傳播和塑造企業形象的工具和手段。從邏輯上看,企業識別與企業形象是因果關系。
3.企業識別系統包括哪幾個部分?
理念識別(MI)、視覺識別(VI)、行為識別(BI)
4.企業理念的構成要素有哪些?有哪些設計技巧?
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使命、經營宗旨、企業作風、行為准則
企業理念的口號化、人格化、藝術化
5.BI和VI各有哪些內容?
BI:企業制度的設計、員工行為規范的設計
VI:企業名稱、標志、標准色、標准字
第6章家族企業文化課後題答案
1.如何理解家族企業的概念?
①家族的持股比例大於臨界持股比例;②家族成員或具有二等親以內的親屬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③家族成員或具有三等親以內的親屬擔任公司董事席位超過公司全部董事席位一半以上。
2.家族企業有什麼特徵?
①以家族成員對企業的擁有和控制為特徵②所有權與經營權難以分離③家族利益是企業的目標④集權下的管理模式⑤獨特地家族企業文化
3.試比較家族企業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①家族利益目標下的高凝聚力②集權管理模式下的高效率③家族文化傳統下精神理念的高度一致性④所有權、經營權集於一身避免了委託—代理關系下的道德風險
劣勢:①家族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人才問題②集權管理模式下的決策問題③家族文化對變革的阻力問題④家族關系和企業關系交織的問題
4.家族企業變遷的原因有哪些?
外部環境:經濟發展、市場完善、法制健全
內在因素:企業自身的發展客觀要求
5.家族企業的產權特徵對家族企業有何影響?
①家族企業產權高度集中在家庭成員之間
②家族企業院士產權界定不清
③個人財產與法人財產難以界定
6.如何完善家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國家對家族企業的外部環境調整: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國家要完善市場環境
7.家族文化對家族企業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①以「仁」為根本的管理辦法
②以「和」為核心的協調機制
③以「節儉」為原則的成本核算
④以信譽為出發點的質量把關
8.家族企業應如何發展?
①自身的完善發展(企業制度的完善,家族企業的產權社會化趨勢,家族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家族企業的員工持股制度)
②國家對企業的外部環境調整(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國家要完善市場環境)
第7章企業文化的國際比較課後題答案
1.日本企業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①強調以社會經營的核心理念
②堅持家族主義的民族傳統
③恪守「合魂」的民族精神
④倡導團隊主義精神
⑤倡導「綜合即創造」的經營哲學
⑥「以人為中心」的經營理念
2.美國企業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①建立共同的價值觀
②倡導個人能力主義的管理哲學
③英雄主義特質
④權威主義特質
⑤強調理性主義的行為方式
⑥堅持質量第一、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
3.歐洲國家企業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①推行理性管理②重視研究開發與創新
③具有著眼於世界市場的戰略眼光④重視員工的參與管理
4.中國企業文化的內容有哪些?需要如何改進?
①實業報國、服務社會的理念
②艱苦奮斗、勇爭一流的精神
③嚴細認真、重視質量的傳統
④將人和、重親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
5.如何理解企業文化中的宗教現象?
日本:宗教情結、禪宗式管理
美國
6.如何跨文化管理?
尊重對方文化才是雙方心理溝通的橋梁,才能對對方的民族性、國民性、行為方式、人格價值取向、風俗習慣有進一步的了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尊重對方的人格,才能體會和捕捉到對方的觀念及在不同文化理念引導下的表達方式,並將可能兼顧雙方不同的文化,達到真誠的合作。
7.跨文化管理的原因和主要問題有哪些?
原因:種族優越感、以自我為中心的管理、溝通方式和語言導致的文化沖突、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導致的文化沖突
主要問題:①語言障礙或翻譯不準確造成誤解②缺乏對對方社會文化環境的了解和文化自我意識,以己度人③缺乏對對方經營環境的了解,對困難問題缺乏思想准備④缺乏對對方夥伴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的了解,期望值過高⑤信息壁壘和「雙重指令鏈」⑥雙方未能建立起取得理解和信任的協調機制。
8.企業跨文化管理類型有哪些?
本國中心模式、多元中心模式、全球中心模式
以一方母公司為主的管理方式、雙方共同管理的方式、獨立經營管理方式
以東西方文化為基礎、以東方文化為基礎
9.企業跨文化管理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①克隆管理模式
②文化互滲管理模式
③文化融合管理模式
10.跨文化管理的組織如何設計?
①分工與協調平衡原則②有效控制與溝通原則③結構隨企業經營戰略調整原則
④精幹、高效原則
第8章企業文化建設課後題答案
1.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有哪些?(企業領導人、企業英雄、企業員工)
2.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以人為本」原則,目標原則,共識原則,兼容原則,創新原則)
3.如何進行企業文化的創新?
①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企業文化顧問重新構造企業文化體系,以適應新形式,確定企業目標和經營方針,且身體力行,做好表率,倡導、支持企業員工改革
②經營方式、企業行為及規章制度發生相適應的變化
③企業經營在取得成功,並持續相當一段時期以後,及時總結、梳理、升華。
④企業經營行為規范逐漸改變,企業共同價值觀等趨於新型遠景目標和新型經營策略。
4.企業文化建設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提案階段,企劃階段,實施階段,企業文化的灌輸與傳播、推展與實踐鞏固,檢查實施效果階段
5.如何成功的進行企業文化的灌輸與傳播、推展與實踐鞏固?
灌輸與傳播:①組織編寫企業文化手冊②舉辦企業文化的導入儀式③強化文化訓練④開展文化演講和傳播活動⑤利用或「製造」重大事件⑥建立文化網路期⑦營造文化氛圍
推展與實踐鞏固(在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形式,強化和固化文化理念,使先進的企業理念變成企業員工可執行的規范)①企業文化的教育保證②積極創造適應企業文化運行機制的條件③利用制度,對企業員工的行為准則、規范等進行強化。④以各種活動為載體,推展企業文化。⑤企業領導者以身作則,率先示範⑥鼓勵正確行為,建立激勵機制⑦塑造品牌與形象,增強文化價值⑧企業文化的禮儀保證⑨將企業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物化企業的物質實施中。⑩企業文化的制度保證。
6.如何建立企業的信用評價系統?
國外的考核指標:企業的經營者素質、經濟實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經營效益、發展前景
國內的考核指標:企業行業的發展前景,企業核心技術部分,企業影響力,企業綜合經營能力,企業財務狀況,企業管理和組織體系。
7.如何進行企業精神建設?
①企業精神的設計②企業精神的宣傳、傳播③企業精神的實現
8.如何進行企業文化的評價?
標准:①教化作用的發揮②維系作用的發揮③激勵作用的發揮
方法:①比較評價法②生命周期評價法③實際考察評價法
9.實際考察評價法的內容有哪些?
①考察企業的物質環境
②審視企業的規章制度和行為方式
③研究企業價值觀
10.如何理解企業文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①反映企業成員素質的客觀指標
②反映企業成員一般價值觀念的指標
③企業成員關於企業的觀念
④企業成員對企業狀況的評價
6. 有關中國的 歷史文化題目還有答案
西部歷史文化:西部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水乳交融,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民俗風情:豪放、熱性、勤勞勇敢是西部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徵,
西部大開發建設:把西部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大後方和重要資源基地,是中國二十一世紀的重要國策。
=========================================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雲南:宋朝時的雲南大理國(元代又並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雲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陝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
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
①中國西部是什麼概念?中國西部通常是指黃河與秦嶺相連一線以西,包括我國西北和西南的12個省市、自治區。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為54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57%;人口2.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3%。
②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這兩處古人類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的資格更老。
③西部地區不僅有廣闊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
④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隴深寺的暮鼓晨鍾。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氣度,展現出__________的藝術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內涵。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徵。
⑤西部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遵義、延安、紅岩村等革命聖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統。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革命文藝發展的一面旗幟。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在短短的幾年裡,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這些寶貴的財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堅實基礎。
⑤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落後和交通的閉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貧困,卻也使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綉、岩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它們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⑦西部地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充分重視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強對它們的搶救、保護、涵養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推進西部大開發作出貢獻。
===========================================
我國的西部民族眾多、地域廣袤,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態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西部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抓住有利機遇,不斷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資源,對於推動西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意義的西部
從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時代,無論西北還是西南,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交往。從西漢起,西部已進入中國歷史的視野。唐代,西部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雲貴高原、北方草原、遼闊的西域,甚至沿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漢唐兩朝眾多的公主遠嫁烏孫、吐谷渾、契丹、突厥、回紇、南詔等地和親,使神奇的西部文化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
在漫長的歷史中,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邦國性質的地方政權或酋長性質的土司政權,如西夏、吐谷渾、大理、「西域三十六國」等,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明顯的特殊性,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民族。幾千年來,經過不斷地遷徙、分化、融合、發展,作為獨立的族群,許多原生民族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從今天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這些民族大多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與其他民族融合,並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顯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目前我國已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區。在西部,除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其餘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區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區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8%。在雲南省生活著25個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是雲南獨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西部與眾不同的民俗民風,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於西部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從地域和文化個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劃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黃河流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文化圈,長江三峽流域和四川盆地連為一體的巴蜀文化圈,雲貴高原及向東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對明顯的個性或風格。黃土高原文化悠遠古樸,伊斯蘭文化充滿異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熱情奔放,西域文化顯出東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於人性化的歡樂。這種多樣性的文化形態與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觀念、習俗、宗教、藝術以及悠久歷史、生存環境緊密相聯,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集合體。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徵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徵。
地域性。西部地理復雜多樣,西北地區遼闊無垠,西南地區山水切割,青藏高原嚴寒高拔。西部文化在這里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區歷史悠久、地域廣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朴中藏著博大;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山川縱橫,這里的文化顯得細膩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嚴靜穆,它的文化則處處透著神秘和誘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並形成了包括語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舞蹈、節目、服飾、建築、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民族文化。這些內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則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民族因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許多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由此更顯豐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種完全封閉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歷史上有三條重要通道貫穿西部,將西部向東與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向西同更加廣闊的地域溝通。一條是穿越大西北並一直延伸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絲綢之路,一條是貫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條是穿過西南雲貴高原並經青藏高原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更遠方的茶馬古道。這三大道路除了帶來了貿易和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傳播了文化。中原漢文化源源不斷傳入西部,古歐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等等也紛紛匯集這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西部的發展就是由此而來,其中最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
活態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活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並不是一座荒蕪廢棄的跡址,而是數萬人生息的家園;流傳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依舊在藏族民間傳頌;古老的歌舞、服飾仍在質朴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嚮往;現代文明的傳播與擴張並沒有使這種古老的文化遠離人們的生活,而是代代傳承,綻放異彩。西部文化所表現出的活形態,或者是原生態的特點,具有濃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個特徵。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另外,西部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記載的穩定性,不利於對外傳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為研究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生態文化學等學科提供了寶貴財富,也為文化產業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對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進程
如前所述,中國西部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地域特色濃郁,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形態多姿多彩,獨具魅力,開發潛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深入的開發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規模、形成產業,走出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已成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觀念。由於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區對文化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樹立文化經濟的新理念,把文化作為產業來發展的意識還比較淡薄。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必須沖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納入全國、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貴的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在繼承中創新,使豐富的文化產品轉化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審美觀傳播出去,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二、創新機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產經營機制,是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須在文化建設中引入產業機制,實現文化的自我積累和長期穩定發展。要注重抓好總體規劃,按照不同文化類別制定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地區間合作規劃,要從不同的類型著眼,打破省際界限,根據各民族的特點,以「大文化圈」為前提,按照產業的要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入機制,理順政府與產業的關系,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要鼓勵、支持各類文化團體和個人拓展文化市場;要創新用人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結合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結構調整步伐,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要有緊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機制創新上有新思維、新辦法、新措施。
三、規劃項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就必須選准項目,確定項目,加快項目建設。要認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點、價值、優勢及發展前景,以創新的精神,搞好項目規劃,找准發展民族文化的切入點,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重復和類同,集中精力開發優勢項目,創造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經過挖掘和加工,顯示出文化品位和價值,只有把文化資源打造成品牌,將民族文化推向市場,民族文化產業才能形成和發展。因此,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視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斷創新品牌,不斷提高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競爭力,爭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加大投入。實現民族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資金投入上需要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兩個積極性。(社會資本包括個體、民營資本及外資)。西部地區必須改革投入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營水平,探索建立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投資體制。既要從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又要結合西部地區經濟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時應將政府的投入重點放在對民族文化產業前期發展的扶持上來,提供並創造必要的發展條件和環境。社會資本的利用要堅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運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廣泛地吸納社會資本的進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投入文化產業。
六、優化環境。優化環境是西部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這種環境的優化既有硬環境的要求,也有軟環境的要求。要注重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辦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務)的方向轉移,不斷強化服務手段,改進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要致力於依法管理文化,創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規及政策;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打破傳統觀念,真正把文化作為產業來認識、來發展;要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保持穩定、和諧、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要建立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市場環境,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文化市場運行機制及管理體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對外交流,目光不僅要投向國際市場,還應注重國內及港澳台地區。在交流的內容上要力爭體現民族特色和區域特徵。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運用傳統的方法,如演出、展覽、文化活動等,又要創新思路,引入市場機制,採取網路、影像等現代手段。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方法,在國際和國內充分展示中國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樹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
7. 南開大學出版社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為什麼說不出版了
利潤問題應該對出版社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