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人機的發展簡史
20世紀40年代,二戰中無人靶機用於訓練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將多餘或者是退役的飛機改裝成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機,成為近代無人機使用趨勢的先河。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在擔任偵查任務的角色上開始展露他的彈性與重要性。
20世紀55年到74年的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乃至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過程中,無人機都被頻繁地用於執行軍事任務。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首創以無人機擔任其他角色的軍事任務。在加利利和平行動(黎巴嫩戰爭)時期,偵察者無人機無人機系統曾經在以色列陸軍和以色列空軍的服役中擔任重要戰斗角色。 以色列國防軍主要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兵,情報收集,跟蹤和通訊。
1991年的沙漠風暴作戰當中,美軍曾經發射專門設計欺騙雷達系統的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這種誘餌也成為其他國家效彷的對象。
1996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出兩架試驗機:X-36試驗型無尾無人戰斗機。該機長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當於普通戰斗機的28%。該機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轉向推力系統比常規戰斗機更具有靈活性。水平垂直的機尾既減輕了重量和拉力,也縮小了雷達反射截面。無人駕駛戰斗機將執行的理想任務是壓制敵防空、遮斷、戰斗損失評估、戰區導彈防禦以及超高空攻擊,特別適合在政治敏感區執行任務。
20世紀晚期之前, 他們不過是比全尺寸的遙控飛機小一些而已。美國軍方在這類飛行器上的興趣不斷增長,因為他們提供了成本低廉,極富任務彈性的戰斗機器,這些戰斗機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機組人員死亡的風險。
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後,無人機開始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美國軍隊曾經購買和自製先鋒無人機在對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海灣戰爭中作為可靠的系統。
20世紀90年代後,西方國家充分認識到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作用,競相把高新技術應用到無人機的研製與發展上:新翼型和輕型材料大大增加了無人機的續航時間;採用先進的信號處理與通信技術提高了無人機的圖像傳遞速度和數字化傳輸速度;先進的自動駕駛儀使無人機不再需要陸基電視屏幕領航,而是按程序飛往盤旋點,改變高度和飛往下一個目標。
Ⅱ 無人機的發展歷史
第一架無人機
簡單來說,「無人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能夠自主飛行的飛行器,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另一個更像是遙控飛行器:仍舊需要飛行員進行指揮,但他們會在地面上、房間里的電腦屏幕前來看著無人機,並進行操作。這兩種類型的無人機分別涉及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潛力,但它們都被算作是無人機,在本文中,我們將其視為一種。
無人機的概念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它並不是一個非常新奇的概念。往前追溯的話,可以找到好幾個源頭。比如在1898年,電氣工程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就進行了「遠程自動化」演示,他就利用無線電頻率遠程式控制制了一艘小船。還有查爾斯·凱特林(Charles Kettering),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了自動導彈"Kettering Bug"。也許是Queen Bee,這是第一個可重復使用的無人駕駛飛行器,英國軍隊在20世紀30年代用它來進行軍事目標訓練。
不論無人機的想法到底是從哪裡開始的,這幾十年來,它都是一個軍事項目。無人機是一種完美的監視工具,小而靈活,可以在飛越敵方領空時避免被發現——如果它們被發現並被摧毀,唯一的代價就是再建造一個。後來,士兵們開始在無人機上安裝炸彈,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行動中發現並摧毀他們的目標。「捕食者」(Predator)無人機設計於20世紀90年代,自那以後飛行了數百萬小時。無論是好是壞,它都改變了美國打仗的方式, 無論是好是壞。盡管「捕食者」的襲擊可以非常精確,但它們已經殺害了數百名平民。無人機戰爭從一開始就備受爭議——這既是一場技術辯論,也是一場道德辯論。
在消費級方面,無人機從一個由遙控飛機的飛行員組成的社區中崛起。在2000年代後期, 一些業余愛好者發現他們的手機包含了自動駕駛系統所需要的所有部件, 所以他們開始把手機裝到了飛機上,然後用一個手機操控另一個。也有一些人購買了單獨的部件——一個用於測量運動的加速度計,一個用於定向的陀螺儀,一個小處理器——並將它們直接安裝到他們的設備中。由於手機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這些零部件變得越來越便宜,越來越好,而且電池也越來越耐用。很快,只要一個人有基本的編程知識和一個空閑的下午,就可以買一個工具包,來製造他們自己的無人機。
Ⅲ 無人駕駛飛機的發展歷程
無人機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年。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的卡德爾和皮切爾兩位將軍,向英國軍事航空學會提出了一項建議:研製一種不用人駕駛,而用無線電操縱的小型飛機,使它能夠飛到敵方某一目標區上空,將事先裝在小飛機上的炸彈投下去。這種大膽的設想立即得到當時英國軍事航空學會理事長戴·亨德森爵士賞識。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領一班人馬進行研製。
最初的研製是在一個名叫布魯克蘭茲的地方進行的。為了保密,該計劃被命名為「AT計劃」。經過多次試驗,研製小組首先研製出一台無線電遙控裝置。飛機設計師傑佛里·德哈維蘭設計出一架小型上單翼機。研製小組把無線電遙控裝置安裝到這架小飛機上,但沒有安裝炸彈。1917年3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之際,世界上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英國皇家飛行訓練學校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可是飛機剛起飛不久,發動機突然熄火,飛機因失速而墜毀。過了不久,研製小組又研製出第二架無人機進行試驗。飛機在無線電的操縱下平穩地飛行了一段時間。就在大家興高采烈地慶祝試驗成功的時候,這架小飛機的發動機又 突然熄火了。失去動力的無人機一頭栽入人群。
兩次試驗的失敗,使研製小組感到十分沮喪,「AT計劃」也就此畫上了句號。但A.M.洛教授並沒有灰心,繼續進行著無人機的研製。功夫不負有心人,10年後,他終於取得成功。1927年,由A.M.洛教授參與研製的「喉」式單翼無人機在英國海軍「堡壘」號軍艦上成功地進行了試飛。該機載有113公斤炸彈,以每小時322公里的速度飛行了480公里。「喉」式無人機的問世在當時的世界上曾引起極大的轟動。
幾乎與此同時,英國皇家空軍也研製了幾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其中有用陀螺儀控制的空中靶機,有用無線電控制、可投放魚雷的無人機,甚至還開始研製無人駕駛的攻擊機。但經過反復試驗,英國皇家空軍最後確定製造一種用陀螺儀控制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既可當靶機,也可攜帶炸彈。後來,皇家空軍又對這種無人機進行了改進,採用預編程序的無線電遙控裝置,並裝上了大功率發動機,使這種無人機的速度增大到每小時310公里。英國皇家空軍一共製造了12架這種取名為「拉瑞克斯」的無人機,該機還曾裝上火炮,成功地從戰艦和地面基地進行了發射試驗。
Ⅳ 無人機的發展史
無人機研製背景: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無人駕駛飛行器。
20世紀20年代最早出現,當時是作為訓練用的靶機使用的。是一個許多國家用於描述最新一代無人駕駛飛機的術語。從字面上講,這個術語可以描述從風箏,無線電遙控飛機,到V-1飛彈從發展來的巡航導彈,但是在軍方的術語中僅限於可重復使用的比空氣重的飛行器。
研發歷程:
20世紀40年代,二戰中無人靶機用於訓練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將多於或者是退役的飛機改裝成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機,成為近代無人機使用趨勢的先河。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在擔任偵查任務的角色上開始展露他的彈性與重要性。
20世紀55年到74年的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乃至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過程中,無人機都被頻繁地用於執行軍事任務。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首創以無人機擔任其他角色的軍事任務。在加利利和平行動(黎巴嫩戰爭)時期,偵察者無人機無人機系統曾經在以色列陸軍和以色列空軍的服役中擔任重要戰斗角色。 以色列國防軍主要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兵,情報收集,跟蹤和通訊。
1991年的沙漠風暴作戰當中,美軍曾經發射專門設計欺騙雷達系統的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這種誘餌也成為其他國家效彷的對象。
1996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出兩架試驗機:X-36試驗型無尾無人戰斗機。該機長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當於普通戰斗機的28%。該機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轉向推力系統比常規戰斗機更具有靈活性。水平垂直的機尾既減輕了重量和拉力,也縮小了雷達反射截面。無人駕駛戰斗機將執行的理想任務是壓制敵防空、遮斷、戰斗損失評估、戰區導彈防禦以及超高空攻擊,特別適合在政治敏感區執行任務。
20世紀晚期之前, 他們不過是比全尺寸的遙控飛機小一些而已。美國軍方在這類飛行器上的興趣不斷增長,因為他們提供了成本低廉,極富任務彈性的戰斗機器,這些戰斗機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機組人員死亡的風險。
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後,無人機開始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美國軍隊曾經購買和自製先鋒無人機在對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海灣戰爭中作為可靠的系統。
20世紀90年代後,西方國家充分認識到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作用,競相把高新技術應用到無人機的研製與發展上:新翼型和輕型材料大大增加了無人機的續航時間;採用先進的信號處理與通信技術提高了無人機的圖像傳遞速度和數字化傳輸速度;先進的自動駕駛儀使無人機不再需要陸基電視屏幕領航,而是按程序飛往盤旋點,改變高度和飛往下一個目標。
參考鏈接:無人機_網路
http://ke..com/view/120502.htm#2
Ⅳ 航拍無人機的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
先說說航拍無人機兩個比較重要的部件
1.飛控
2.無刷電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飛內過沒有飛控的飛機,有興趣的容可以去淘寶搜索100元以下的手掌大小的無人機,那種就是沒有飛控的無人機,遙控器的每一個操作都是直接作用在無人機上,飛的好不好純粹看經驗。所以如果沒有完善的飛控,則不能讓無人機相對平穩安全的飛行而去拍攝相對好的畫面。而目前航拍無人機的龍頭大疆DJI, 在做精靈系列無人機之前一直是在研究無人直升機的飛控為之後一炮走紅的精靈系列做到了技術積累。
Ⅵ 中國軍用無人機發展歷程,空軍新戰力是如何走入
中國軍用無人機發展歷程,空軍新戰力是如何走入國際舞台的
軍用無人機一般都具有復雜的操縱系統和火控系統,它可以執行超遠距離的偵察、打擊和毀傷等等一系列任務,可以說是現代戰爭中的新型作戰力量。曾有人預言,軍用無人機將會重塑21世紀的作戰模式,揭開以智能化遠程攻擊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戰爭的新篇章。
Ⅶ 中國無人機生產有多久歷史
無偵-5型(又稱WZ-5)無人機是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的一種無人偵察機。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就曾擊落過幾架隸屬於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火蜂」式無人偵察機,當時它們正在執行對中國大陸的偵察任務。至少有一架被相當完好地繳獲,並被送往研究機構進行分析和仿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修復了一架「火蜂」式無人機,並成功地使它重返藍天。20世紀7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仿製「火蜂」式無人機,並將其命名為WZ-5型無人機,其出口型號命名為CH-1型(「長虹」-1)。WZ-5型無人機由一架母機運載和發射,母機最初是經過特殊改進的圖-4「公牛」式轟炸機,後來又改為西安飛機公司生產的運-8E型運輸機。這種無人機由降落傘進行回收。無偵-5型無人機曾在1979年的中越自衛反擊戰中使用過,目前仍作為惟一的一種遠程無人偵察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 據最新報導顯示,一種改進型WZ-5/CH-1型無人機已經進入現役。這種新型無人偵察機據稱安裝有全球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這種無人機採用一台WP-11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達8.33千牛。該機可攜帶光學、電視、紅外攝像機等裝備。 WZ-5的性能數據如下:翼展9.76米;機長8.97米;機高2.18米;空重106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700公斤;任務裝備65公斤;燃油重量620公斤;最大時速800公里(在17500米高度);航程2500公里;續航時間3個小時,飛行高度17500米
Ⅷ 無人機飛行技術發展歷程
無人機研製背景: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無人駕駛飛行器。
20世紀20年代最早出現,當時是作為訓練用的靶機使用的。是一個許多國家用於描述最新一代無人駕駛飛機的術語。從字面上講,這個術語可以描述從風箏,無線電遙控飛機,到V-1飛彈從發展來的巡航導彈,但是在軍方的術語中僅限於可重復使用的比空氣重的飛行器。
研發歷程:
20世紀40年代,二戰中無人靶機用於訓練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將多於或者是退役的飛機改裝成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機,成為近代無人機使用趨勢的先河。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在擔任偵查任務的角色上開始展露他的彈性與重要性。
20世紀55年到74年的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乃至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過程中,無人機都被頻繁地用於執行軍事任務。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首創以無人機擔任其他角色的軍事任務。在加利利和平行動(黎巴嫩戰爭)時期,偵察者無人機無人機系統曾經在以色列陸軍和以色列空軍的服役中擔任重要戰斗角色。 以色列國防軍主要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兵,情報收集,跟蹤和通訊。
1991年的沙漠風暴作戰當中,美軍曾經發射專門設計欺騙雷達系統的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這種誘餌也成為其他國家效彷的對象。
1996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出兩架試驗機:X-36試驗型無尾無人戰斗機。該機長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當於普通戰斗機的28%。該機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轉向推力系統比常規戰斗機更具有靈活性。水平垂直的機尾既減輕了重量和拉力,也縮小了雷達反射截面。無人駕駛戰斗機將執行的理想任務是壓制敵防空、遮斷、戰斗損失評估、戰區導彈防禦以及超高空攻擊,特別適合在政治敏感區執行任務。
20世紀晚期之前, 他們不過是比全尺寸的遙控飛機小一些而已。美國軍方在這類飛行器上的興趣不斷增長,因為他們提供了成本低廉,極富任務彈性的戰斗機器,這些戰斗機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機組人員死亡的風險。
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後,無人機開始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美國軍隊曾經購買和自製先鋒無人機在對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海灣戰爭中作為可靠的系統。
Ⅸ 無人駕駛飛機的中國發展歷史
隨著國家綜合力量的強盛,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也隨之出現,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無人機」就是其中的一種,大家應該都了解他了吧,在生活中我們都可以見到,應用很廣泛,有的應用於電視綜藝,有的出現在田間地頭,現在來給大家講講關於農用無人機的發展歷史。世界各國對農用無人機應用程度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農業航空技術是國家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比重不斷加大。一八五@2371@五六零八
日本是很早將微小型農用無人機用於農業生產的國家之一。1987年,Yamaha公司受日本農業部委託,生產出一台農用無人機——20kg級噴葯無人機「R-50」,之後日本將無人直升機廣泛應用於大田作物。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員14000多人,kt02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葯大國。
美國是農業航空應用技術很成熟的國家之一,經歷了由有人駕駛直升機植保技術向無人機植保技術的發展過程,現已形成較完善的農業航空產業體系。據統計,美國目前農用飛機達9000多架,佔世界總擁有量28%,農業航空對農業的直接貢獻率為15%以上。
除日本、美國之外,俄羅斯、韓國等國家也將農用無人機廣泛應用於農業。俄羅斯地廣人稀,擁有數目龐大的農用飛機作業隊伍,數量高達1.1萬架,年處理耕地面積約占總耕地面積35%以上。韓國於2003年首次引進無人直升機用於農業航空作業,其後農用無人機數量以及農業航空作業面積都在逐年增加,韓國的農林水產食品部和農協中央會計劃以後每年增加100架,到2003年共增加到500架。
Ⅹ 航拍無人機的發展過程是什麼
無人機是「無人駕駛飛機」的簡稱(Unmanned Aerial Vehicle,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包括無人直升機、固定翼機、多旋翼飛行器、無人飛艇、無人傘翼機。從某種角度來看,無人機可以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完成復雜的空中飛行任務和各種負載任務,可以說是「空中機器人」。
首先是1990年後,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裝備了師級(大型)戰術無人機系統,代表機型有美國「獵人」「先驅者」,以色列「偵察兵」「先鋒」等。
其次是1993年後,中高空長航時軍用無人機得到迅速發展,以美國「蒂爾」無人機發展計劃為代表,在波黑戰爭中大放異彩。
最後是20世紀末,旅團級(中小型)固定翼和旋翼戰術無人機系統出現,其體積小、價格更低、機動性好,標志著無人機進入大規模應用時代。
無人機不受人員生理與生命風險的限制,減少了戰斗人員傷亡或被俘虜的風險;有人駕駛的航空載具,在機動性、速度等很多方面都會受駕駛員身體素質的制約,比如已經退役的SR-71黑鳥無人偵察機,飛行速度最高達到3.4馬赫,飛行員必須穿得像宇航員一樣才能夠承受得住,而無人機就不再受人類體質的制約;無人機的成本,相對有人駕駛的航天載具來說更加低廉,更方便維護和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