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寧波的歷史
寧波歷史
寧波歷史十分悠久。早在七千年前,人類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創造出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
Ⅱ 寧波八大歷史文化街區是
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1000640870
Ⅲ 寧波民俗文化有哪些
象山海鮮、奉化芋艿頭、奉化年糕、寧波湯團、奉化水蜜桃、奉化千層餅、版奉化尚田草莓、慈溪餘姚楊權梅、三北豆酥糖、寧波草席、河姆渡茭白
寧波十大名菜:冰糖甲魚、苔菜拖黃魚、腐皮包黃魚、網油包鵝肝、鍋燒河鰻、黃魚海參、寧(甬)式鱔魚、火踵全雞、苔菜小方塊、雪菜大黃魚』
寧波十大名點:豬油湯團、龍鳳金團、水晶油包、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塊、三絲宴面、鮮肉小籠包子、燒賣、鮮肉餛飩、酒釀圓子等。
都很有名的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Ⅳ 寧波歷史上有哪些文化名人
王守仁、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姚燮等。
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2、黃宗羲
黃宗羲(1610.9.24-1695.8.12),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長子。
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他說「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從而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
黃宗羲的政治主張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其後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3、萬斯大
萬斯大(1633-1683),字充宗,別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號跛翁,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清初著名經學家。
萬泰第六子,與其弟萬斯同等俱師事黃宗羲,為黃氏之高足弟子。其為人剛毅質直,義形於色。
又性和易,好結納賢豪,獎引後進。絕意進取,獨精經學,廣搜諸家之說,晝夜鑽研,窮其旨要,尤邃於《春秋》、《三禮》。其治經學,以禮學為根柢,會通諸經,折衷群言,是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
4、萬斯同
萬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清初著名史學家。字季野,號石園,門生私謚貞文先生,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師事黃宗羲。康熙間薦博學鴻詞科,不就。
精史學,以布衣參與編修《明史》,前後十九年,不署銜,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歷代史表》、《紀元匯考》、《儒林宗派》、《群書辯疑》、《石園詩文集》等。
5、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字紹衣,號謝山,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清代浙東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博學才俊。
乾隆元年(1736)會試中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權貴,於次年辭官歸里,不復出任,專心致力於學術,相繼講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講紹興蕺山書院,從者雲集,後又應邀主講廣東端溪書院,對南粵學風影響很大。
在學術上,其推崇黃宗羲,自稱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萬斯同影響,專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鄉邦文獻,尤好搜羅古典文獻及金石舊拓,曾編成《天一閣碑目》。
其著作頗豐,撰有《鮚琦亭集》38卷及《外編》50卷,《詩集》10卷,還有《漢書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經書問答》、《句餘土音》等。
又七校《水經注》,三箋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續選《甬上耆舊詩》,為我國文化寶庫增添了許多珍貴遺產。
全祖望卒年51歲,葬在六世祖全少微墓之西南。墓呈橫長方形,墓碑上刻「謝山全太史墓」,西北側尚有全氏明代神道石坊一方。
6、姚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號復庄,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寧波府鎮海縣崇邱鄉姚家斗(今屬寧波市北侖區下邵鄉)人,祖籍浙江諸暨。晚清文學家、畫家。
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紅學、詩歌、書畫等多個領域。五歲賦詩,一生作詩萬首。又擅畫人物花鳥,尤精墨梅,人稱「大梅先生」。
著有《復庄詩問》《復庄駢儷文榷》《疏影樓詞》《今樂考證》《紅樓夢綱領》《退紅衫》《梅心雪》《苦海航》等,編有《今樂府選》《皇朝駢文類苑》等,所著編為《大梅山館集》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波
Ⅳ 目前,寧波市擁有幾個歷史文化名鎮,幾個歷史文化名村
寧波有21個村鎮入選第五批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省級歷史文化名內鎮:奉化市溪口鎮、容餘姚市臨山鎮、。
還有江北區慈城鎮、象山縣石浦鎮、餘姚梁弄鎮、寧海縣前童鎮、慈溪市鶴鳴鎮(已並入觀海衛鎮)奉化岩頭村是國家級。
歷史文化名村:
餘姚市:柿林村、中村村、金冠村
慈溪市:山下村、洪魏村
奉化市:葛竹村
寧海縣:許家山村、東嶴村、龍宮村、力洋村
象山縣:黃埠村、溪里方村、儒雅洋村、東陳村
Ⅵ 寧波省歷史文化
寧波市位於浙江省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寧紹平原東端,瀕臨東海。寧波城處在餘姚江和奉化江匯合為甬江的三江兩岸,故簡稱「甬」。寧波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內「河姆渡文化」,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
寧波境內的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是丘陵,東北部、中部是寧紹沖積平原。主要山脈有四明山、天台山。山海之勝,江河之美,造就了寧波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和富饒豐足的物產環境。
一、「寧波」市名的由來
寧波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夏代。據志書上載:「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後加邑為鄞。」 赤堇山有兩處,一在今鄞縣天童、寶憧一帶 ,一在奉化境內。「鄞」的名稱最早就是這樣來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分封制,設郡縣制,正式建立了鄞、鄮和句章三個縣,歸屬會稽郡。據說當時海外人民到寧波來集貨貿易的很多,所以把附近的山叫鄮山 ,又設立鄮縣。鄮即「貿邑」兩字的合寫,意即貿易的地方。
漢朝時,這三個縣的范圍大致是:鄞縣包括現在的市區、西南郊和奉化東南一帶,縣治在今奉化白杜;鄮縣包括江東區以東,鄮山以北的地方,縣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一帶,縣治在今江北區乍山鄉城山渡附近。自漢到南北朝,建置和范圍沒有大的變化。
到了隋代,把鄞、鄮兩縣都並入句章,縣治設在小溪(今鄞縣鄞江橋),唐武德年間又將句章改為鄞州,不久又改稱鄮縣。直到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立州治,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稱為明州,把鄮縣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縣)四縣、歸屬明州。州治開始在小溪,後來就遷到三江口。元和年間,又在鄮縣東面設一望海鎮。
五代時,州縣合治,鄮縣也改稱鄞縣,望海鎮改為望海縣,後又改為定海縣,又把象山也劃歸明州。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又成立昌國縣(即今定海縣)。這樣,明州范圍就大體上包括後來寧波的鄞、慈、鎮、奉、象、定幾個縣。
唐、宋間的明州,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海口,《四明志》有「海外雜國,賈舶交至」的記載,1974年和義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經由寧波港出口的外銷瓷。唐代在明州還設立了專門管理外貿的機構——市舶司。當時從明州登陸來朝貢和貿易的,包括日本、高麗和一些東南亞的國家。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廣州並稱為全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又是全國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夠建造可以容納五、六百人的大噸位海船。南宋理宗時,把明州改為慶元府,元代又改稱慶元路。
朱元璋平定方國珍後,因「慶元」有慶賀元朝的意思,又改為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與明朝的國號相同,遂改為寧波府。由於當時的鎮海縣還叫定海縣,明州又緊靠鎮海,取「海定則波寧」之意。這就是今天「寧波」命名的由來。
二 、寧波文化與特產
(一)寧波幫的寧波人為一家人
聞名遐邇的「寧波幫」是寧波商人在開展商事活動中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種群體稱謂,是歷史上著名的商幫。
勇創大業。有一句話說,無寧不市。這說明寧波人的創業精神。創業,既要有宏大長遠的目標,又要有堅忍不拔的實干。如同創建一座大廈,目標便是構建大廈的總體設計,實干則是建造大廈的鋼筋砂石。寧波地處海濱,田少人稠,在長期外出經商者中,涌現出一大批實業家,他們根在寧波,創業在上海、天津、武漢以及香港、台灣,還有的徙向海外,諸如虞洽卿、吳錦堂、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應昌期等等。從這些寧波商幫的人生經歷中,都可以發現寧波人自強不息、吃苦耐勞、勇闖大業的精神風貌。在上海的發展歷史中,寧波人創造了50多項第一,比如第一家銀行、第一家證券所等等,他們的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報效桑梓。這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凡是有寧波人在外地從事實業的地方,幾乎都有寧波同鄉會的組織,這些同鄉會都有一個共同的宗旨,扶助鄉親,報效桑梓。這種理念在寧波商幫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當他們離別故土,走南闖北,艱苦創業,取得成效之時,不忘報效國家,不忘為故鄉父老鄉親造福。以邵逸夫的鄉情為例,可以從他珍藏的「三件寶」中得到證明:一塊銀元大小的泥土製品,周圍鑲嵌著一圈稻穀,正中是穀粒鑲成的兩個字「鄉土」,反面是一個「壽」字;一把銀制的古式鑰匙,上面刻著四個字:「桑梓鑰匙」;一塊石頭鎮紙,上面有邵氏先人的手跡。邵逸夫的人生格言更為明確:「我要為國家富強多做些事情。」他捐贈了10多億資金,用於祖國各地的科教事業。大氣開放,勇創大業,報效桑梓,這也是「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浙江精神在一個區域的具體展現。作為寧波人,我真誠祝願寧波精神在推動寧波的經濟發展、提升寧波父老鄉親的文化素養等方面,顯示出強大威力。
(二)「寧海舞獅」,寧波別樣的舞蹈藝術
寧海素稱「獅舞之鄉」。獅舞源於佛教,始於唐代,盛行於明清。人們在敬神祭祖時,常通過獅舞的習俗寄託豐收、太平的美好願望。獅舞一般在正月或喜慶節日,由獅子班這一特定的組織進行活動。每遇獅子班進村演出,都有專人報信,吹號、敲鑼、打鼓、放鞭炮,熱鬧非凡,示意吉祥降臨。先在祠堂、廟宇表演給祖宗、諸神觀賞,以顯示坦盪、虔誠,然後再去廣場,形成獅舞的高潮。「寧海獅舞」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既有表現山區獅子猛勇性格的武獅舞,也有表現沿海地區獅子溫順性格的文獅舞,而介於山海之交的地區則融兩種風格為一體,成為文武獅舞。
(三)「中國開漁節」,漁文化的生動實踐
寧波漁民自古以來就有開捕祭海的民俗。當地政府和有識之士將漁民的自發儀式上升為一個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禮,集文化、旅遊、經貿活動於一體,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漁鄉特色。傳統的祭海儀式表達了漁民出海平安的祝願;「藍色保護志願者」行動體現了人們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意識;而鑼鼓齊鳴、千帆競發的開漁盛況吸引了來自全國的數十萬遊客。
寧波的象山半島擁有800公里的海岸線,象山縣是全國漁業大縣,捕撈業在當地海洋漁業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為喚起漁民對海洋資源日趨衰減的憂患意識,教育漁民自覺保護海洋資源,自1998年始,象山縣委、縣府首創中國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開漁節的活動內容,在改革傳統習俗的基礎上,賦予體現當代漁民精神風貌和社會文化特色的積極成份。以祭海、放海(放魚苗和海)、開船等儀式表達政府和社會各界歡送漁民出海,祝願他們出海平安,滿載而歸;引導廣大漁民熱愛海洋,保護和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開漁節以「開漁」為號召,請來四方客人,舉行帶有「海」字文化特色的文藝活動,利用開漁節這一文藝舞台,演奏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經貿洽談、濱海旅遊、學術交流等推動發展經濟的交響曲
(四)寧波服裝和國際服裝節
寧波服裝的特點:第一、寧波是中國近代服裝的發源地,中國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襯衫、第一件中山裝都出自寧波裁縫之手。第二、寧波是中國最大的服裝產地之一,服裝產量佔全國總量的約12%。第三、寧波是中國最重要的服裝出口城市之一,每年全市服裝自營出口可達近30億美元。第四、寧波市是擁有國家級服裝品牌最多的城市,擁有雅戈爾、杉杉、羅蒙、太平鳥、唐獅、培羅成等一大批全國著名服裝品牌。第五、寧波擁有全國唯一的服裝博物館;6、寧波擁有全國一流的服裝院校。
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寧波國際服裝節是寧波市綜合性大型文化經貿活動。依託寧波這一中國最大的服裝產業集聚基地,通過舉辦系列的服裝文化、服裝經貿和藝術交流等活動,擴大寧波對外影響,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促進了寧波國際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至今,寧波國際服裝節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十大節慶」之一,在全國各類服裝節中唯一獲得這一殊榮。
(五)「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寧波河姆渡文化遺址
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址。位於寧波餘姚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有4個相繼疊壓的文化層,其中第三、四層是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層,距今約6000—7000年,出土文物內容非常豐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遺物,有數以萬計的,刻有較為精細的裝飾花紋的陶器、骨器等。其中人工栽培的水稻,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農作物。河姆渡遺址大量文物的發現,證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長江下游已經有了比較進步的原始文化。
(六)別具風味的「臭冬瓜」
「臭冬瓜」為寧波人最愛吃的家常小菜。風味獨特,奇香味美,健脾開味,老少皆宜。「臭冬瓜」是用冬瓜切塊,煮熟後涼透,再撒上細鹽、麻油等調料。吃法非常奇特,把煮熟的冬瓜塊放「臭鹵」中浸泡吃,世間少有。
(七)寧波湯圓
湯圓原名元宵,據考證寧波湯團始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用當地盛產的一級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令人稱絕,因而享譽海內外。寧波民間每逢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要吃寧波湯團,以示歡樂、團圓、吉祥之意。一些海外僑胞每逢佳節,總愛吃碗湯團以寄託思鄉之情。自1982年起,寧波湯團已成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個點心品種。1997年入選為中華名點小吃。
(八)寧波溪口千層餅
在溪口製作千層餅始於清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歷史。它外形四方,內分27層,層次分明,金黃透綠,香酥鬆脆,甜中帶咸,咸里帶鮮,風味獨特,食後令人口齒留香,百食不厭。
溪口千層餅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名特產品獎,成為中外遊客品嘗和饋贈親友的旅遊食品,特別是背井離鄉的海外遊子,都喜歡托回鄉的親友帶些回去,以慰思鄉之念。千層餅除暢銷浙東一帶外,還遠銷日本、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台地區。
(九)「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
寧波奉化芋艿頭是寧波有名的傳統土特產,以奉化前葛產的芋艿頭最負盛名。芋艿頭富含澱粉、維生素C、鈣、磷、鐵等成分。芋艿頭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紅燒、蒸煮、鹽烤或鹹菜汁烤著吃,也可以燉排骨吃,「排骨芋艿煲」已成為寧波餐桌上的一道名菜,吃起來別有風味。
三、寧波的歷史名人
(一)「出世之才,遂兼五絕」的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寧波餘姚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少年時學於顧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文明於世。初為隋煬帝近臣,入唐後,為弘文館的學士,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甚得唐太宗的敬重,死後贈禮部尚書,並繪像於凌煙閣,為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曾詔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虞世南幼時從智永學書,得王氏家傳,所以其書筆致圓融豐腴,外柔內剛,血脈暢通。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見存從帖中之外,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汝南公主墓誌》、《摹蘭亭序》等。《唐人摹蘭亭序三種》其中之一傳為虞世南的墨跡。
(二)「心學大師」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寧波餘姚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因築室餘姚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他所創立的學說不僅名滿一時,並且左右了思想界幾達百年之久。他發展了陸象先的主觀唯心主義,成為理學史上的一大流派—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他認為「萬事萬物不外於吾心」,「心明即是天理」,提出「致良知」說。強調「知行合一」,要求把不善念頭在內心活動過程中及時克服,但又從道德修養上強調不能只說不做,主張能行才是真知。他的學說在明朝中期以後影響很大,還流行到日本,稱為「陽明學」。起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是《傳習錄》和《大學問》。
(三)「忠臣孤子」黃宗羲
黃宗羲,中國明末清初史學家,思想家。寧波餘姚人。字太沖,號南雷,學者尊為梨洲先生。其父因東林黨獄被閹黨迫害而死。崇禎帝即位,宗羲赴京為父鳴冤,被許為「忠臣孤子」。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南下,弘光政權崩潰,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他募鄉民在餘姚舉兵抗清,時稱「世忠營」。魯王政權授以監察御史兼職方之職。兵敗返回故里,課徒授業,著述以終,至死不仕清廷。黃宗羲為學領域極廣,成就宏富,史學造詣尤深。他身歷明清更迭之際,認為「國可滅,史不可滅」。他論史注重史法,強調征實可信。所著《明儒學案》,搜羅極廣,用力極勤,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學術思想史專著。在哲學上,認為氣為本,無氣則無理,理為氣之理,但又認為心即氣,盈天地皆心也。在政治上,他深刻批判封建君主專制,提出君為天下之大害,不如無君,主張廢除君主一家之法,建立萬民的天下之法。他還提出以學校為議政機構的設想。他精於歷法、地理、數學以及版本目錄之學,並將其所得運用於治史實踐、辨析史事真偽、訂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見,影響及於整個清代。他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學、經學、地理、律歷、數學、詩文雜著為類,多至50餘種,近千卷。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史案》(迄今未見)、《明文海》、《大統歷推法》、《四明山志》等。
(四)《明史》總修撰人萬斯同
萬斯同,字季野,號石園,寧波鄞州人。清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浙東學派」的重要成員。年輕時受業於黃宗羲,博覽諸史,並潛心攻讀《明實錄》等史籍,尤為熟悉明代掌故,曾撰《明史稿》一書。清康熙皇帝下詔纂修《明史》,萬斯同以布衣身份參加,雖不署銜,不受俸,但實際上他是《明史》的總修撰人。在史學上成就巨大。
(五)「京劇大家」.周信芳
周信芳,名士楚,藝名麒麟童,慈溪人,著名京劇演員,工老生。出生藝人家庭,七歲從陳長興學戲,並以七齡童藝名開始在杭州演出。五四運動前後,受新文化運動思想影響,曾演出《宋教仁》、《學拳打金剛》等新戲,抨擊袁世凱等。長期在上海演出,曾受譚鑫培、馮子和等影響;並與王鴻壽、汪笑儂、潘月樵等協作,編演、移植了許多劇目。藝術上勇於革新改造,繼承和發展了民族戲曲的現實主義表演方法,塑造了許多具有鮮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影響很廣,世稱「麟派」。代表作有《四進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清風亭》等。曾先後擔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上海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等職。論著編為《周信芳戲劇散論》,常演劇目編為《周信芳演出劇本選集》,另出版有記錄其舞台藝術的《周信芳舞台藝術》一書。
Ⅶ 寧波傳統文化
1、番薯湯果
在寧波人的理解中,番薯湯果的名字和食材都有講究。番薯的「番」與「翻」同音,意思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又似湯圓,有著「團圓、圓滿」的意思。冬至吃一碗番薯湯果,吃的不僅是美味,更是來年的福分。
2、賽龍舟
城鄉賽龍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舉行,龍舟分青龍、黃龍、白龍等;賽龍舟一般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舉行。前者相傳是楚國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劃龍舟,表示人們競相營救。後者則為寧波的中秋節。
3、梁山伯與祝英台
寧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的諺語。現梁祝故事以電影、戲劇、曲藝等各種藝術形式流傳,范圍非常之廣,涉及並流傳到歐美各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4、舞獅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
5、八月十六中秋節
相傳南宋有一位宰相名為史彌遠,乃是明州(寧波)人。雖然人在京城臨安(杭州),但是熱愛故土,每逢八月十五便要趕回家,與家鄉的父老歡聚一堂。可是有一年,史彌遠因為公務纏身(接受官員宴請)晚了一天,八月十六才回到家。
想到不能與民同樂,史彌遠十分的苦惱。可沒想到,明州的百姓們徹夜未眠,只為等他回來再共同慶祝。自此之後,八月十六過中秋成了明州的傳統,延續至今。
這個習俗有據可查,民國《鄞縣通志·文獻志·習俗》提到:「一說謂史浩之子史彌遠,時任宰相,歸途受官員宴請而延期」。
Ⅷ 寧波的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社會攵物豐富,為何沒有一個象樣的古玩拍賣行
這個寧波市有一個古玩城的,可能規模比較小一點,你可以有空去看一下。
Ⅸ 寧波的民俗文化
那個……
食品:
長年吃湯團,豬油芝麻餡兒、肉餡兒居多;
吃奉化溪口的千層餅;
邱隘的鹹菜很有名;
冰糖甲魚是寧波百年老店狀元樓的招牌菜;
愛吃拖黃魚;
清明節的時候要吃麻糍;
喜歡吃海鮮還有一些淹制食品,比如咸蟹;
愛吃年糕。
生活:
老人愛聽甬劇和越劇;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寧波的傳統故事。
節日:
中秋過8月16(農歷啊)。
生產:
寧波黃古林的草席很有名;
紡織業滿好。
Ⅹ 請介紹一下寧波的歷史及文化古跡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綉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
寧波歷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全國14個中央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國第四位,消費水平居全國第二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
寧波是中國商人的發祥地。號稱是「中國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寧波籍的。與溫州人相比,寧波人更喜歡做大生意,這里出過「船王」包玉剛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寧波大老闆」、「溫州小老闆」之稱。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乾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鹹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干、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干、對蝦干、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