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黑龍江歷史文化遺產趣聞

黑龍江歷史文化遺產趣聞

發布時間:2021-03-04 12:43:40

❶ 黑龍江省有世界文化遺產嗎

有兩個預備名單
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議上,45項不同類型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黑龍江入選的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和金上京歷史遺址。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30/c_124028571.htm
2012年11月30日新華網報道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始建於1933年,曾以石井部隊、東鄉部隊、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的名義從事人體實驗、動物實驗、生化武器研究生產等戰爭犯罪活動。1936年開始在哈爾濱平房建立細菌武器研究生產基地,將6.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特別軍事區域。1945年8月,七三一部隊敗逃之際炸毀了大部分建築,形成現在舊址的整體格局。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簡稱七三一舊址)屬近現代重要史跡,遺存年代為1936~1945年。侵華日軍第七三一舊址現有重點保護遺存27處,現有面積24.8萬平方米,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武器研究、實驗及製造基地,是日本軍國主義違背國際公約,用活人進行凍傷、細菌感染、毒氣實驗的大本營,是發動細菌戰爭的策源地,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掠奪資源、踐踏主權的重要罪證。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郊2.5公里處,東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會寧府(皇城)遺址,南傍金代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初葬地——金太祖陵址公園,加上北側即將復建的金代古寺寶聖寺,共同構成了金源文化旅遊區。

❷ 東北文化的文化歷史

自有文字時起,東北作為一個地區就已載入典籍。最早把東北載入典籍,當推《尚書·禹貢》,把遠古中國劃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蓋今遼寧省西部地區;青州則把今遼寧南部主要是遼東半島置於州的轄境之內。相傳九州為禹治水後所設,而舜又析九州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東北為幽州,即遼寧北鎮以西地區簡稱遼西;分青州東北為營州,即今北鎮以東地區稱遼東。遼西東之分,大抵以今遼河為限隔。除《禹貢》,還有《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及《呂氏春秋·有始覽》等書,都做了相類似的記載。其實,所謂九州、十二州之設,反映了當時春秋戰國之際或稍晚人們的地理概念。由此可見,至少在春秋戰國之際,在人們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遼寧省境分別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營州的轄境之內。
據《史記·五帝本紀》載:早在舜時,北方朝貢的民族有「山戎、北發、息慎」。息慎即肅慎,在堯舜時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所以,周繼承了堯舜時的遺產,稱:「隸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時,肅慎繼續朝貢,孔子曾親眼見過其貢品――楛矢石砮,並為陳國惠公做了鑒定。《山海經·大荒北經》也有關於肅慎的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不咸即今長白山,肅慎族居於長白山地區又得到了確證。以上所證,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擴展至白山黑水即相當今之吉林、黑龍江兩省之境。此時,因無明確的行政區劃,仍以方位東北代稱本地區,同時,又把民族作為地區的代名稱。
東北正式有了本區域名稱,是到了戰國時期,與燕國在此設郡聯系在一起。燕國處北方,經常遭到強敵東胡的內侵。昭王時,始築長城,幾乎把現今遼寧省全境括在長城以內,設郡以轄其地。據《史記·匈奴傳》載記甚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遼西與遼東兩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遼寧省境。襄平即今遼寧省遼陽市,就是當時遼東郡的首府。這是有史以來,首次在遼寧也是在東北地區建制設郡。自此,遼即成了今遼寧地區的代名稱,歷代相沿不變。有時也把遼泛指為東北地區,但它真正含義,還是限指遼寧地區。秦結束了戰國長期紛爭的局面,第一次實現了大統一。為防禦匈奴,集燕、趙長城之大成,將各段長城連為一體,如《史記·蒙恬傳》說:「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遼東段長城,基本沿襲燕長城的走向,仍把遼寧大部劃入長城的藩籬之內,所置遼東、遼西與右北平三郡,是對燕制的承襲和進一步完善。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對黑龍江的統治加強,各民族多次派出貢使,向中原王朝進貢。236年,挹婁遣使向曹魏「獻楛矢」,建立直接臣屬關系,曹魏將其劃歸遼東郡管轄。這是挹婁民族共同體繼春秋肅慎以後,第一次與中原王朝直接來往,並自此保持著融洽的臣屬關系。挹婁與高句驪國,也有過臣服關系。後來挹婁趁高句驪受到魏幽州刺史冊丘儉軍的沉重打擊之機,斷絕了與高句驪國的來往。降至西晉,鮮卑慕容氏崛起,與高句驪爭奪遼東,挹婁乘機南下,攻掠高句驪北境。245 年魏幽州刺史毌丘儉奉命征高句驪,派玄菟太守王頎與夫余聯絡,夫余簡位居為魏軍提供「軍糧」。274 年,晉分幽州五郡置平州,夫余歸平州護東夷校尉管轄。285 年,鮮卑慕容氏連續襲擊夫余,但在西晉王朝的保護下,使夫余國破而復立。高句驪為報舊仇於280 年發兵征討,降其「部落六七所以為附庸」,掠走挹婁「六百餘家」。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雙方處於敵對狀態。談德為高句驪國王後,在進攻百濟取得勝利後,398 年「遣偏師」進攻挹婁,挹婁大敗,300 餘人被俘,挹婁再度被迫臣服。高句驪遷都平壤後,挹婁後裔勿吉、靺鞨,多次受高句驪王調遣,隨高句驪兵攻新羅、征百濟、侵遼西。挹婁雖深受夫余、高句驪的民族壓迫和剝削,但憑著「便乘船」、「善射」的優勢,對居住今圖們江流域人少勢弱的北沃沮,進行肆無忌憚的「寇鈔」,致使北沃沮人常躲到深山岩穴中防備其襲擊,只在冬天冰封河道後,才返回村中居住。555 年,白黃混血的突厥滅掉柔然,柔然的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室韋的祖先;柔然的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祖先。
隋、唐時期,是黑龍江地區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612 年,隋煬帝征高麗,當時附於高麗的靺鞨粟末部的八個分部(厥稽部、勾使來部、窟突始部、悅稽蒙部、越羽部、步戶賴部、破愛部、步括利部)共千餘家歸隋管轄,被安置於朝陽市。其間滿族(秣羯,均為革旁)興起建立渤海藩屬國,領長白山以東含朝鮮半島北部區域,地位較為獨特。
唐朝在黑龍江流域普遍建立了管理機構。後來在黑龍江西部設室韋都督府,在東部設忽汗州都督府(又稱渤海都督府)。在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匯合地區設黑水都督府。
遼繼唐之後在黑龍江地區設治管轄,於黑龍江上中游地區設羽厥里節度使、室韋節度使和烏古迪烈統軍司;在嫩江設泰州(今泰來縣塔子城古城);在黑龍江東部地區設女真節度使;在牡丹江以北至黑龍江下游一帶設五國部節度使。黑龍江地區各族向遼貢納馬匹、貂鼠、生金、北珠、人參、松實、白附子、蜜臘、麻布、海東青(鷹的一種)等。
遼天慶五年(1115 年),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擊敗遼國,自稱皇帝,國號大金,改元收國,定都會寧(今阿城市白城)。金建國後,阿骨打命完顏希尹造女真文字,於天輔三年(1119年)頒行。金天會五年(1125年)滅遼,金代替遼統一了中國北方,從而形成中國歷史上金、宋對峙的局面。金代是漢族大批移入東北地區的時期,主要在遼寧區域等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元朝時期,黑龍江地區西部為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圖哈撒兒家族的游牧地,今泰來塔子城古城則為成吉思汗幼弟斡惕赤斤故城。整個東北設遼陽行省統轄,下設路、府、州、縣。
明朝永樂七年(1409年)於黑龍江口設奴爾干都指揮使司,共轄384衛、24所、7城站、1 寨。所轄區域北到外興安嶺,東抵鄂霍茨克海的庫頁島。明朝承繼元代的建制,建立了海西東水路城站和海西西陸路城站,從遼東到奴爾干都司設驛站40餘所,多次派專員沿松花江、黑龍江下航至奴爾乾等地,了解和撫慰各族。從十五世紀初,明朝先後於開原、撫順設馬市,在吉林設立造船廠,這對擴大東北各地經濟的互相交流和發展松花江、黑龍江的水路運輸有重要作用。

❸ 關於訥河的民俗,和歷史故事

早在1萬年前,訥河先民就在這塊富饒美麗的土地上狩獵、生息、繁衍。歷史文化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幾經歷史變遷,至今仍存有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址、古城、碑石和文物。特別是清朝時期,極大的創造和豐富了訥河的歷史文化。

近現代以來,戰爭時期遺址和紀念碑及現代文明成就,鑄成了訥河文化傳承中重要的精神內涵。漫長的歷史為訥河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訥河的節日里,每年的6月18日最是盛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鄂溫克族「瑟賓節」就在這一天里盛大啟幕。古樸天成的漁獵風情文化,熱情奔放的少數民族歌舞。

「瑟賓」是鄂溫克語,意為「歡樂祥和」。每逢「瑟賓節」,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來參加,由部落首領主持,獵人們在落葉松的間隙里點燃篝火,圍著篝火邊歌邊舞,祭祀山神,然後舉行盛大的晚餐。節日里的競技活動,都是鄂溫克族獨有的項目。

強悍對抗的搶樞,爭奪激烈的賽馬,以及摔跤、拉棍、頸力、拔河等,既是瑟賓節的分支項目,也是獨立的鄂溫克非遺內容,是強悍的民族精神的體現。

訥河的春夏秋冬更是宛若一幅畫,靜謐而有詩意,動容卻不矯情,許多盡致美景藏匿其中,看似不起眼,卻個個都是一幅水墨山青,令人魂牽夢繞。

(3)黑龍江歷史文化遺產趣聞擴展閱讀:

訥河市,隸屬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興安嶺南緣,嫩江中游東岸。轄區南北長100餘公里,東西寬80餘公里,總面積6674.3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訥河市轄2個街道、11個鎮、4個鄉;另轄6個林場、1個苗圃、1個農場、1個奶牛場、3個種畜場、4個良種場等16個鄉級單位。市政府駐通江街道。2016年,訥河市全市總人口698828人。

訥河市因訥漠爾河橫貫境內而得名,1913年置縣,1946年原中共嫩江省委省政府曾移駐訥河,1992年撤縣設市。訥河市是清朝皇後婉容祖居地、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甜菜之鄉和優質大豆主產地。訥河市處於中高緯度,跨越溫和、溫涼、冷涼3個氣溫帶,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訥河

❹ 歷史文化遺產日記

1、傷痕累累的大佛
以樂山大佛為例,說明文化遺產亟待保護。
樂山大佛專是四川有名屬的旅遊景點,但現在卻面臨著許多問題:風化使得石頭剝落,欠整修使得大佛青苔滿臉,而附近工廠排放的廢氣形成的酸雨更使得大佛損害嚴重。這些問題不僅樂山大佛有,龍門石窟、故宮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所以採取有力保護措施刻不容緩。
2、我們是如此富有
可以寫一篇說明文,介紹幾種文化遺產。
我國歷史悠久,因而祖先留給我們大量的文化遺產。其中有建築遺產,如故宮、天壇等;有文學遺產,如李杜詩篇,蘇章詞章;有書畫遺產;如顏柳趙歐等幾家字體,顧愷之、吳道子以及八大山人等人的畫等等。

❺ 黑龍江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珍珠球」像籃球的運動項目

珍珠球是滿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分布於五常拉林鎮及周邊區域,其他滿族聚集區也能見到。滿族珍珠球歷史悠久,最初源於滿族人採集珍珠的勞動。努爾哈赤時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滿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歡慶豐收之際,在陸地上用「綉球」比做大珍珠,競相往魚簍里投,投中者預示未來能採到更多的珍珠。為與風浪搏鬥,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張開貝殼,防止珍珠被奪走。至此,一種攻守兼備的滿族球類競技項目誕生。

滿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適度的體育競技活動,具有滿族文化傳統,目前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在五常等地,人們只有在慶祝民族節日時才玩起這種運動,這對「珍珠球」的發展、傳承是非常不利的。孫主任透露,下一步保護的措施,除了採取通過信息、圖像、圖片進行研究等靜態保護外,還將在全市中小學生中大力開展「珍珠球」活動,把該運動列為學習的體育科目,積極培養此項運動的新傳人,讓民族民間體育之花常開不敗。

「樺樹皮畫」原料製作皆難的工藝品

:「樺樹皮畫是在傳統的樺樹皮製品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藝品,它綜合了傳統的製作樺樹皮用品的手段,又增添了新的裝飾辦法,從手工著色到最終裝裱,共有16道工序。其內大多表現北方少數民族風情及自然風光山水,突出了樺樹皮工藝的古樸自然、匠心獨運,再加以鐵藝、雕刻、上光等工藝,看上去現代感較強。」
「秋林大列巴」遭受快餐沖擊

提起秋林大麵包(大列巴),人們就會想起全國都流傳著的一句俗語:「哈爾濱一大怪——大麵包像鍋蓋!」的確,這種外殼焦脆,內瓤松軟,酒香宜人,風味獨特的食品在其百餘年的歷史傳承中,深為市民們所喜愛,並成為哈爾濱這個素有「東方莫斯科」美譽之城的品牌食品。秋林大麵包一度成為哈爾濱的一張名片。此次,秋林大麵包(大列巴)製作技藝進入「非遺」也是眾望所歸。

「哈爾濱紅腸」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爾濱紅腸作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已經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節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從紅腸的流傳沿革,可見哈爾濱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傳統食品與時代風雲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潤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加重了這座城市的異域風情。

「哈爾濱紅腸」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爾濱紅腸作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已經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節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從紅腸的流傳沿革,可見哈爾濱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傳統食品與時代風雲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潤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加重了這座城市的異域風情。
「青牛葫蘆」講究繪畫雕刻手段的手工藝

「青牛葫蘆」指在自然生長的葫蘆上使用雕刻繪畫手段雕刻、火燙及彩繪出各種圖案的工藝品。其傳統製作技藝流傳在黑龍江五常一帶,已有260年歷史。18世紀中葉清政府移民於此地,古老的葫蘆文化隨之紮根。「青牛葫蘆」手工技藝受清宮廷繪畫影響,設計考究,疏密得當,線條流暢、風格高雅。落腳於黑龍江卻有江南彩藝的風貌,明顯與河北和山東民間葫蘆工藝截然不同。
「女真譜評」記錄女真族興衰史的手抄本

『女真譜評』是黑龍江雙城滿族民間故事家馬亞川傳承與默記其外祖父的手抄本,其中記錄了滿族祖先女真人的歷史傳聞與神話傳說。從20世紀90年代被發現,迄今為止依舊是黑龍江流域內唯一的系統完整的女真族原始神話故事集。

「方正剪紙」古「紙」已亡新風待興

人們以往在春節或辦喜事時,都喜歡買一幅或自己動手剪一幅剪紙貼在窗上,以圖喜慶、吉祥. 方正剪紙為分布在方正一帶的民間剪紙藝術,它既有女真及東北少數民族的粗獷,又有中原剪紙的細致流暢。方正剪紙種類繁多,有掛錢、牆花、棚花、燈籠花、喜花、鞋花、枕頭花及幌花等。手法分古樸剪法、裝飾剪法及套色剪法等。方正剪紙善於兼收並蓄,汲取不同地域的剪紙精華,而融匯綜合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雙城皮影戲」後繼者寥寥無幾

雙城皮影戲又稱「此地影」。據《松花江文藝志》記載,清乾隆四十一年(1756年),黑龍江地區已有河北皮影藝人的演出。1850年前後,河北樂亭皮影藝人張振江和馮兆祥等人進入雙城。河北皮影落地雙城後,為適應當地觀眾的需求,由冀東口音完全改變為東北方言土語,又大量吸收東北二人轉的道白說口,採用東北民歌小調和單鼓的音樂腔調,唱腔高亢,表演火爆,風格粗獷,成為黑龍江戲曲最早的劇種之一,在觀眾中極具影響。

「韃子秧歌」突出「逗」與「浪」的表演形式

「韃子秧歌」流傳於牡丹江寧安一帶。寧安是滿族先民肅慎的發詳地,滿族民間文化藝術蘊藏豐富。說起「韃子秧歌」,還在當地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韃子秧歌」起源於遼金時期,傳說在海浪河(牡丹江支流)岸有女真族烏林答部(今海林縣石河),「穆昆達」(酋長)是位女性,她率領部落反抗遼使侮辱本族婦女的行為,將遼銀牌天使殺掉,遼派兵將女真族烏林答部滅絕。人們為紀念不屈的女真人,將其事編成秧歌。

「五常東北大鼓」面臨消亡的危機

五常東北大鼓唱腔曲牌很多,除「小口」、「大口」兩個板腔體外,曲牌30多個。其唱腔結構巧,板式變化俏,三弦伴奏下的女聲演唱優雅婉轉、清晰亮麗,聽來有餘音繞梁三日之感,令人陶醉。
以上哈爾濱入選的1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特色。
說到黑龍江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省「非遺」保護中心秘書長常曉華向記者介紹道:2006年,為了進一步強化及拓展保護工作,《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出台,隨即黑龍江省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成立,辦公室設在省文化廳;由省文化廳牽頭,建立了由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省建設廳、省教育廳、省宗教局、省旅遊局等8個有關單位參與的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也就是在這一年,政府財政支持的力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年度。省財政廳撥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100萬元,為下一步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立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成立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心設在省藝術研究所)。

2006年6月,省文化廳組織申報的《達斡爾族烏欽》、《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等9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成功率高達75%,使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展開具有了示範性和參照性。
黑龍江省共有18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鄂倫春族就佔5項;做好該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龍江省旅遊品質的關鍵所在。

❻ 黑龍江省有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發布信息,第一批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敲定,確立了13個類別共49項。其中,「秋林里道斯紅腸製作技藝」、「海倫剪紙」、「望奎皮影戲」等經審核批准上榜,並將沖擊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李明明介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30名專家,從1月起對所有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本進行了初評、聯評、終評三個階段的審核,依據「突出黑龍江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及與眾不同的歷史文化價值,80年以上的傳承史,傳承譜系清晰,傳承人具有代表性,項目處於瀕危狀況」等標准,最終確定了「寧古塔民間文學」、「五大連池葯泉會(聖水節)」、「古驛道站丁習俗」、「秋林里道斯紅腸製作技藝」、「海倫剪紙」、「望奎皮影戲」、「鄂倫春族狩獵文化」、「黑龍江傳統魔術」、「罕伯岱達爾斡爾族民歌」、「韃子秧歌」、「滿族薩滿家祭」和「蒙古族草原賽馬」等13個類別的49個項目。其中,涉及七個少數民族的26個項目,滿族8項,鄂倫春族7項、赫哲族5項、蒙古族3項,達爾斡爾族、鄂溫克族、朝鮮族各1項。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於2004年春啟動。目前,黑龍江省的「二人轉」、「東北大鼓」、「樺皮工藝」、「魚皮工藝」及一些少數民族的說唱、舞蹈和民俗等9個項目已被列入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保護名錄。

❼ 黑龍江有世界文化遺產嗎

一、民間文學(3項)1、滿族薩滿神話、牡丹江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2、女真譜評、哈爾濱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3、寧古塔民間文學、牡丹江市二、民間美術(7項)4、海倫剪紙、綏化市5、方正剪紙、哈爾濱市6、肇源古建築彩繪、大慶市7、蘭西掛錢、綏化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8、鄂倫春族樺樹皮鑲嵌畫、黑河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9、魚皮鏤刻粘貼畫、佳木斯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10、樺樹皮畫、哈爾濱市三、民間音樂(6項)11、罕伯岱達斡爾族民歌、齊齊哈爾市12、楊小班鼓吹樂棚、大慶市13、鄂倫春族贊達仁、大興安嶺地區14、興安嶺森林號子、伊春市、省藝術研究所15、赫哲族嫁令闊、雙鴨山市16、蒙古族四胡音樂、大慶市四、民間舞蹈(6項)17、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黑龍江省18、韃子秧歌、牡丹江市、哈爾濱市19、滿族東海莽式舞、牡丹江市、省藝術研究所20、鄂倫春族薩滿舞、大興安嶺地區21、鄂倫春族呂日格仁舞、大興安嶺地區22、赫哲族薩滿舞、雙鴨山市五、戲曲(2項)23、望奎皮影戲、綏化市24、雙城皮影戲、哈爾濱市、省藝術研究所六、曲藝(9項)25、東北大鼓、黑龍江省26、東北二人轉、黑龍江省27、達斡爾族烏欽、黑龍江省28、赫哲族伊瑪堪、黑龍江省29、鄂倫春族摩蘇昆、黑龍江省30、北安二人轉、黑河市31、綏棱二人轉、綏化市32、五常東北大鼓、哈爾濱市33、齊齊哈爾木板書、齊齊哈爾市七、民間雜技(1項)34、黑龍江傳統魔術、省雜技團八、民間手工技藝(9項)35、樺樹皮製作技藝/黑龍江省36、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黑龍江省37、秋林大麵包(大列巴)製作技藝、哈爾濱市38、哈爾濱紅腸製作技藝、哈爾濱市39、鄂倫春族獸皮製作技藝、黑河市、大興安嶺地區40、鄂倫春族樺樹皮船製作技藝、大興安嶺地區41、綏棱黑陶製作技藝、綏化市42、勃利黑陶製作技藝、七台河市43、青牛葫蘆製作技藝、哈爾濱市九、生產商貿習俗(1項)44、鄂倫春族狩獵文化、大興安嶺地區、黑河市、省民族研究所十、消費習俗(1項)45、古驛道站丁習俗大慶市、齊齊哈爾市十一、歲時節令(6項)46、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黑龍江省47、五大連池葯泉會(聖水節)、黑河市48、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大慶市49、鄂溫克族瑟賓節、齊齊哈爾市、省民族事務委員會50、赫哲族烏日貢大會、佳木斯市51、朝鮮族流頭節、牡丹江市、省藝術研究所十二、人生禮俗(1項)52、滿族薩滿家祭、牡丹江市十三、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5項)53、蒙古族草原賽馬、大慶市54、赫哲族叉草球雙、鴨山市55、滿族欻嘎拉哈、牡丹江市56、滿族踢行頭、牡丹江市57、滿族珍珠球、哈爾濱市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發布信息,第一批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敲定,確立了13個類別共49項。其中,「秋林里道斯紅腸製作技藝」、「海倫剪紙」、「望奎皮影戲」等經審核批准上榜,並將沖擊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李明明介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公室組織30名專家,從1月起對所有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本進行了初評、聯評、終評三個階段的審核,依據「突出黑龍江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及與眾不同的歷史文化價值,80年以上的傳承史,傳承譜系清晰,傳承人具有代表性,項目處於瀕危狀況」等標准,最終確定了「寧古塔民間文學」、「五大連池葯泉會(聖水節)」、「古驛道站丁習俗」、「秋林里道斯紅腸製作技藝」、「海倫剪紙」、「望奎皮影戲」、「鄂倫春族狩獵文化」、「黑龍江傳統魔術」、「罕伯岱達爾斡爾族民歌」、「韃子秧歌」、「滿族薩滿家祭」和「蒙古族草原賽馬」等13個類別的49個項目。其中,涉及七個少數民族的26個項目,滿族8項,鄂倫春族7項、赫哲族5項、蒙古族3項,達爾斡爾族、鄂溫克族、朝鮮族各1項。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於2004年春啟動。目前,黑龍江省的「二人轉」、「東北大鼓」、「樺皮工藝」、「魚皮工藝」及一些少數民族的說唱、舞蹈和民俗等9個項目已被列入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保護名錄。

❽ 哈爾濱民俗文化有哪些

由於受歷史上抄北方 游牧民族 傳統影響,早在20世紀90年代,哈爾濱就有了野遊的 風俗 。解放後,野遊之風日益盛行,許多單位春夏秋季都要組織職工到郊外野遊,也有的以家庭為單位野遊。隨著人們 物質文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哈爾濱人的野遊正在發展為更大規模的旅遊活動,並成為生活中文化娛樂的一項重要內容。

閱讀全文

與黑龍江歷史文化遺產趣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