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福州馬尾船政的背景
馬尾地處福建閩江下游出海口,與台灣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門戶,近代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楨在這里創辦福建船政,這是近代中國創辦的第一家專業機器造船廠,由此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嚴復、詹天佑、薩鎮冰、鄧世昌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將士。同時,福建船政開風氣之先河,大膽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傳播中西文化、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被稱為中國近代歷史的「活化石」,船政文化所涵蓋的 「馬江海戰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築」分別於1996年、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弘揚船政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加強閩台文化交流、促進旅遊經濟發展,自1998年,馬尾先後投資上億元,建造了船政文化博物館,修復船政遺址,開辟船政文化旅遊線路。2005年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被中宣部評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福州市馬尾區船政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和近代海軍的搖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包括羅星塔園、馬限山公園,公園內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馬江海戰烈士墓、聖教醫院、英國分領事館等大量船政相關古跡,還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館等。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福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馬尾)昭忠路馬限山東麓。該館依山而建,為五層建築,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為兩艘乘風破浪的戰艦,氣勢磅礴,頗具現代建築風格。館內陳列分為序廳、船政概覽廳、 船政教育廳、 船政工業廳、海軍根基廳、船政名人堂。通過大量船政文物、歷史照片、圖表、壁雕等,立體地展現了中國船政的誕生、發展與以「精忠報國、自強不息」為主旨的船政文化。
馬尾船政文化主題公園游:船政文化廣場(參觀反映船政風采、海軍搖籃的大型雕塑)—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了解中國船政文化的發展歷程)—船政文化主題公園馬限山園(參觀梅園監獄、英國領事分館以及中坡炮台、觀摩船政雕塑)—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了解馬江海戰歷史)—馬江海戰烈士墓(悼念在馬江海戰中為英勇抗敵而犧牲的福建水師官兵)—馬尾造船廠(參觀廠史陳列館、輪機車間等文物古跡,了解船政發展中造船工業的興衰)—船政
B. 福州馬江海戰紀念館怎麼樣
簡介:馬江海戰紀念來館又名昭忠祠自,位於馬尾馬限山東麓,是一座清代建築風格的祠宇,佔地24300平方米,為紀念甲申中法馬江海戰陣亡烈士,於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曾重修,1984年重建,辟為「馬江海戰紀念館」。 紀念館西側的烈士陵園,安息796個為國捐軀的鐵血男兒。馬限山山頂的古炮台是中法馬江戰爭中的歷史遺跡。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注冊資本:351萬人民幣
C.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海戰戰役
崖山海戰、馬江海戰、澎湖海戰、露梁海戰、白江口之戰等。
1、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崖山海戰直接關繫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 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滅亡標志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志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之後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
正是因為宋朝嘗試放棄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所以才會在軍事上持續弱勢。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季風區,集權農業帝國或許是文明延續的最優選擇。
2、馬江海戰
馬江海戰是清代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在第一階段的越南戰場雙方雖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不過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對,法國的條約沒有得到實現,隨即出兵台海脅迫清政府。
朝廷命令「彼若不動,我亦不發」,當法艦首先發起進攻時,清軍主要將領棄艦而逃,福建水師各艦群龍無首,倉惶應戰,最終慘敗,導致中國東南沿海與台灣海峽海權拱手讓給法軍。
3、澎湖海戰
澎湖海戰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師於澎湖海域殲滅明鄭軍主力,收復澎湖、台灣,統一中國領土的作戰。
澎湖海戰是清朝為了消滅鄭氏王朝所發動的戰爭,雖然鄭軍一度擊退清軍,最後仍然由清軍獲勝。澎湖被佔領後,鄭氏王朝已無力抵抗清軍,只得投降,結束在台灣歷經22年的統治,台灣也因此成為清朝的領土。
4、露梁海戰
露梁海戰(朝鮮:노량대첩,譯文:露梁大捷),是發生於公元16世紀末的一場海戰,該戰役因發生地露梁而得名。
露梁海戰是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最後的一場海戰,交戰雙方為中國明朝與朝鮮聯軍和日本軍隊的島津立花一部,指揮官分別為:陳璘(中國)、鄧子龍(中國)、李舜臣(朝鮮)、小西行長(日本)、島津義弘(日本)等。戰爭結果以中朝聯軍獲勝而結束 。
這場海戰,中國明朝派出軍隊抗日援朝,取得海戰勝利。這場勝利在中國至亞洲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極大地影響了當時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形勢。
5、白江口之戰
白江口之戰,亦稱白村江之戰,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發生的一次水戰。
663年,倭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上百至上千日軍被殺或溺死。
在此次戰役中,唐朝水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兵力、船艦皆數倍於己的倭國水軍打得大敗,堪稱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水戰。
此次戰役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其以唐朝、新羅聯軍的勝利的最終結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江海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崖山海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澎湖海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露梁海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江口之戰
D. 求歷史上海戰~!(要詳細)
露梁海戰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中國和朝鮮兩國聯軍水師, 在朝鮮露梁海域圍殲侵朝日軍的海上大戰。 露梁海戰區,在朝鮮蓮台山和南海島之間的露梁律海峽以西、光陽灣以東的海域。它處於順天通往對馬島的海上要沖。
萬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日本太政大臣豐臣秀吉,為實現其吞並朝鮮和中國的野心,兩次發兵侵犯朝鮮。明廷應朝鮮國王李瞼的請求,兩度派兵支援其抗日。中朝聯軍協同作戰,經過平壤、稷山等戰,將日軍壓縮、圍困於朝鮮東南沿海的蔚山、泗川、順天等地。
二十六年十月,聯軍水師獲悉日軍遵豐臣秀吉遺囑准備撤退,迅底調整部署,將水師2.6萬人,戰船800隻從古今島移至左水營,佔領貓島,封鎖光陽灣,控制露梁律海峽,決心圍殲順天的日軍。十一月十一日起,日將小西行長多次率軍企圖從順天強行突圍,均被聯軍擊敗,遂問聯軍求和,遭拒絕後,向泗川的日將島津義弘求援。十八日,島津義弘率軍萬余,戰船500餘只,約同南海、固城等地日軍分頭赴援。聯軍水師偵悉後,立即決定先打援軍。中國水軍提督陳磷急遣副將鄧子龍率兵千人隱伏於露梁律海峽北側,自率主力泊於竹島及水門洞港灣;朝鮮水軍統制使李舜臣率事部隱伏於觀音浦。十九日凌晨,日援軍艦船進入伏擊海域,聯軍突然發起猛攻,日軍大亂,慌忙逃間觀音浦。時已破曉,日軍發現前有伏兵,乃回軍,又遭鄧子龍部攔截。這時,陳磷親率主力與李舜臣部兩面夾擊。聯軍水兵奮勇爭先,躍上日艦,日刃相搏。日軍猛烈反撲。老將鄧子龍急率200名壯士躍上朝鮮舟船,與日軍搏鬥,力戰犧牲。中國水軍副將陳蠶率師駛至,繼續搏鬥,聯軍相互支援,愈戰愈勇,日軍不支,向南逃竄。李舜臣追至南海界,激戰中陣亡。聯軍放噴火筒焚毀日船,日軍傷亡慘重。二十日聯軍追至南海,殲滅日軍大部,島津義弘率50餘只戰船逃脫。次日,陳磷急率水師至曳橋,焚毀南逃的小西行長部戰船百餘只。小西行長乘隙率部逃脫。]
此戰,中朝聯軍密切協同,以伏擊,夾擊和火
E. 中法馬江海戰發生時法軍的總司令是誰
馬江海戰是清代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在第一階段的越南戰場雙方雖在軍事專上互有勝負屬,但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84年(清光緒十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A.A.P.庫貝)率艦6艘侵入福建馬尾港,停泊於羅星塔附近,伺機攻擊清軍軍艦。——常識歷史篇。
F. 歷史上發生過哪些海戰
唐龍朔三年八月(663年)白江口海戰 中國、新羅——倭、百濟
明萬曆廿六年十一月專(1598年)露梁屬海戰 中國、朝鮮——日本
清順治十八年三月(1661年)收復台灣之戰 中國——荷蘭
清康熙廿四年(1685年)雅克薩海戰 中國——俄羅斯
清咸豐九年(1859年)第二次大沽保衛戰 中國——英國、法國
清光緒十年七月(1884年)馬江海戰 中國——法國
清光緒二十年八月(1894年)黃海海戰 中國——日本
1919年11月廟街事件 中國、蘇聯——日本
1929年10月同江海戰 中國——蘇聯
1937年8月淞滬保衛戰 中國——日本
1937年9月江陰防守戰 中國——日本
1937年9月虎門防守戰 中國——日本
1974年1月西沙海戰 中國——南越
188年3月南沙海戰 中國——越南
G. 馬江海戰紀念館起源 和資料
馬江海戰紀念館:
馬江海戰紀念館位於福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馬尾)馬限山東麓,紅版牆碧瓦,前後兩進,權是一座清代建築風格的祠宇,佔地24300平方米。
該館始建於1886年,祠中設神龕、靈位,以祀中法馬江海戰殉難官兵739人。祠西為烈士陵園。1920年,海軍當局及船政校友從京、滬等地募款二千餘元,予以重修,添建戲台、樓閣、花廳、迴廊等,並將甲午中日海戰犧牲的福建籍官兵亦列入置祭,將原來九冢及馬尾造船廠塢側一批烈士骨殖遷入陵園,合葬於一壟,重豎石墓碑表志,上書:"光緒十年七月初三馬江諸戰士埋骨之處。"1984年重建,辟為"馬江海戰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州市首批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福州市國防教育基地。
館內主要陳列分為三大部分。一、法軍東犯邊陲危機;二、泣天動地馬江戰役;三、馳騁海疆威鎮邊關。展覽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照片圖表等資料,全面反映了馬江海戰烈士浴血奮戰的情景,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
H. 馬江海戰最感人的究竟是哪一幕
馬江海戰抄是清代中法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在第一階段的越南戰場雙方雖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最後法國強迫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84年(清光緒十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A.A.P.庫貝)率艦6艘侵入福建馬尾港,停泊於羅星塔附近,伺機攻擊清軍軍艦。——常識歷史篇。
I. 急求福州【馬江海戰紀念館-追思亭】的導游詞
馬江海戰紀念館又名昭忠祠,位於馬尾馬限山東麓,是一座清代建築風格的祠宇,佔地24300平方米,為紀念甲申中法馬江海戰陣亡烈士,於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曾重修,1984年重建,辟為「馬江海戰紀念館」。
館內主要陳列分為《福建船政》、《中法馬江海戰》兩大部分。 紀念館西側的烈士陵園,安息796個為國捐軀的鐵血男兒。馬限山山頂的古炮台是中法馬江戰爭中的歷史遺跡。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馬尾的馬限山東南麓有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和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晚清時期,洋務運動在中國興起,閩浙總督左宗棠奏准在馬尾興辦船政,原江西總督沈葆楨為首任船政大臣。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萬年清號)、中國第一艘鋼質軍艦(平遠號),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中國近代第一支軍艦隊均出於此。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軍事學校。船政學堂培育了嚴復、鄧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中國近代海軍五分之三的軍官出自馬尾。
1884年8月23日,法國侵華艦隊突襲福建水師,挑起中法馬江海戰。由於清政府妥協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師倉促應戰,796名官兵陣亡,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犧牲的福建水師官兵被安葬於馬限山麓,1920年,由海軍界和船政學校校友從京、滬、榕等地募捐經費,建立馬江昭忠祠,1983年成立馬江海戰紀念館
在馬尾有關福建船政的古跡遺址眾多,保存較完整的有船政輪機廠、繪事院、鍾樓、一號船塢、昭忠祠等。馬江海戰紀念館和船政輪建築群均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