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唯物主義形態的發展經歷了那幾階段
唯物主義在歷史上經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其特點是把世界的來源歸結為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物。如西方古代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的來源是水、火、氣或細小的原子。中國古代則有「五行說」,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常見的實物,來說明世界上萬物的起源和構成。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常常還具有辯證法思想,認為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種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的聯系,一切皆變、有生有滅。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原則上是正確的,並有可貴的辯證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質本原歸結為某幾種具體的實物,則是膚淺直觀的認識,缺乏科學的根據,他們對世界普遍聯系的認識也是籠統、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發的性質。
唯物主義哲學的第二種形態是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即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是: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卻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解釋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或者只是承認機械的聯系和機械的運動,因而表現出機械的、形而上學 的特徵。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產生和形成,同這個時期自然科學的發展的特點是密切相關的。這個時期的自然科學還處於分門別類的收集、整理、分析經驗材料的階段,只有力學發展到了比較完整的形態。這種狀況反映到哲學中來,這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機械的觀點觀察和解釋世界的思維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所特有的、在當時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另一個局限性是它的不徹底性,這主要表現在它在自然觀方面是唯物主義的,而在社會歷史觀方面則是唯心主義的。17世紀的英國唯物主義,18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19 世紀40年代德國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就是近代唯物主義的幾個主要流派。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繼承和發展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下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辯證法和唯物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組成部分,實踐概念是它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內容是把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結合起來,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
請採納。
㈡ 唯物主義發展史
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哲學理論,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它是唯物主義的高級形式。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恩格斯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83頁)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運動經細化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既唯物地又是辯證地解決了人的認識的內容、來源和發展過程的問題。它認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而這種主觀和客觀辯證統一的實現都必須通過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認識來源於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無限發展的過程。因此,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辯證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就座,是無產階級政黨中戰略和策略的理論基礎,是無產階級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學地認識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編輯本段]術語起源
「辯證唯物主義」這一術語最早出在J.狄慈根在1886年出版的《一個社會主義者在哲學領域中的漫遊》一書中,狄慈根用這一概念表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後來г.В.普列漢諾夫也是這樣表述的。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講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時, 還用過 "完備的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 等概念。 這些概念的實質完全一致,只是側重點有不同。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中,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互相滲透密不可分的,它們的有機統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辯證唯物主義是徹底的唯物主義,是客觀世界的最一般規律的自覺反映。它看到物質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基礎,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它認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這一高度組織的物質的機能,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能動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又是徹底的辯證法,是最完整深刻而無片面性弊病的關於發展的學說。它揭示了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的相互聯系和相互斗爭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原因,是一切現象自我運動的根據的客觀真理。
辯證唯物主義是人類認識發展史的科學總結,它建立在現代科學和先進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並隨著科學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和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它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
[編輯本段]產生和發展
在哲學發展的歷史中貫串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同時也交織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辯證唯物主義是對哲學發展中積極方面,即唯物主義因素和辯證法因素的吸取、發展和升華。
歷史上哲學發展的科學總結 古代的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是,它把世界的物質性歸結為一種或某一些具體的"原初"物質,帶有樸素、直觀的性質,缺乏科學的論證。一般說來,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同時又是樸素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自發結合。它看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客觀世界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和消失。這是原始的、樸素的但實質上正確的世界觀。在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神學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取得了絕對的統治地位,它把封建的等級制看作是體現神的意志的永恆不變的秩序。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發展,生產技術的需要推動著經驗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的眼光從神轉向人,從天堂地獄轉向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從而促使唯物主義哲學的復興。但這時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和自發的辯證法不夠用了。這種觀點雖然正確地把握了現象的總畫面的一般性質,卻不足以說明構成這幅總畫面的各個細節;而不知道這些細節,就看不清總的畫面。從15世紀後半葉開始,自然科學獲得日益迅速的發展,進入了以實驗為基礎的階段。科學家們把自然界分解成各個部分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對有機體進行解剖學的研究。這種分門別類研究的方法是以後人類在認識自然界方面獲得巨大進展的基本條件。但是這種撇開廣泛的總的聯系孤立地、靜止地考察事物的方法被F.培根和J.洛克從自然科學移到哲學領域後,形成了形而上學的長期統治,造成了幾個世紀在思維方式上特有的局限性。隨著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自然科學材料的大量積累,使人們逐漸認識到自然界的一切歸根結柢是辯證地而不是形而上學地發生的。天體演化學說、地層變遷學說、生物演化學說,以及胚胎學的出現和能量守恆定律、細胞的發現,日益使人們感到要精確地描繪宇宙、宇宙的發展和人類的發展,以及這種發展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辯證的方法,只有經常注意產生和消失之間、進化和退化之間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I.康德以他的天體演化學說第一個打破了形而上學的缺口,開始了辯證法在近代德國哲學中的發展。這個發展在G.W.F.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黑格爾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把它描寫為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這是黑格爾的一大歷史功績。但是,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他代表著德國軟弱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認為他的哲學是絕對精神的最高體現,是客觀精神發展的終結,普魯士王國則是絕對精神在世俗的表現。他把現實世界的發展顛倒為絕對精神的發展,因而他的辯證法是不徹底的。L.費爾巴哈在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的過程中,恢復了唯物主義應有的權威。但費爾巴哈哲學在本質上仍然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不足以徹底清算黑格爾的辯證的唯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以往哲學發展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即辯證唯物主義,才使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辯證唯物主義創立的歷史條件和思想來源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它和整個馬克思主義學說一起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當時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社會化大工業生產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個別企業的高度計劃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出現了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和德國西里西亞織布工人起義。工人階級已經迫切要求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工具,以揭示社會發展的規律,增強自身解放斗爭的自覺性。當時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也日益暴露了客觀世界的唯物辯證的本性。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的尖銳化使階級關系明朗化、簡單化,並清楚地暴露了階級矛盾和物質經濟利益的直接聯系。資本主義的發展開拓了世界市場,打破了國家間、民族間和地區間的隔絕孤立的狀態,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同時,自然科學中的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C.R.達爾文的進化論等三大發現,以及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也提供了關於自然界中各個領域及其過程之間聯系的清晰的圖畫。這一切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客觀可能。
辯證唯物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保守的哲學體系,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聯系和發展的思想,矛盾是發展的內在動力的思想,批判地繼承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摒棄了它的社會歷史觀、宗教、倫理的唯心主義雜質,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成功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科學地分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特別是詳盡地分析了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秘密,發現了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是通向社會主義的唯一正確道路,由此創立了科學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的社會主義學說。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的社會主義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們的形成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論證的統一過程。
㈢ 唯物主義三個發展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一、樸素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例如:水,火,氣,土等。試圖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
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等。
二、機械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反對經院哲學;培根在總結當時科學成就的基礎上,概括了觀察、實驗和歸納等認識自然界的實驗方法。
霍布斯繼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個系統地闡述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思想。他認為,哲學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物體是不依賴於人們思想的東西,它是世界上一切變化的基礎。
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時代,尚處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手工工場階段。近代自然科學處於形成和發展的初期,機械力學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而其他自然科學部門還很不成熟。
當時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們只能主要用機械力學的原理來論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這就使得這一時期的唯物主義思想具有機械性的特點。
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1、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
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於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觀察人及其活動,能准確的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
2、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
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3、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3)唯物主義發展歷史有哪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唯物主義內容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中國而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對中國而言,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㈣ 唯物主義分為哪幾個階段
唯物主義分為3個階段,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一種原初的自發的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種或某幾種原初物質,如水、火、氣等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關於萬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構成的原子論,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即17世紀、18世紀的英國、法國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同時代的社會發展和自然科學基礎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學根據(機械力學)和論證。
3、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的實踐觀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真正科學的、完備的、徹底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
(4)唯物主義發展歷史有哪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在同機會主義的斗爭中,在總結新的歷史經驗和概括自然科學最新成就的基礎上,全面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向新的階段。列寧逝世後,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在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和其他許多包含著豐富哲學思想的著作,從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中,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增添了新的內容。
㈤ 唯物主義經歷了哪三個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代表性的觀點羅列一些
唯物主義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回
他承認世界的物答質性,但是把世界的本原當成是某種物質具體形態。代表觀點,比如說五行說認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第二個階段是近代的機械唯物主義,又叫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他把世界的本原當曾是自然科學當中的分子,原子等基本離子。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
代表觀點,比如說鏡像說認為人老是一面鏡子,就像鏡子反射物質一樣產生意識。
第三個階段就是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他堅持物質決定意識。又認為世界是聯系的,發展的充滿矛盾的。
總結不易,望採納一下。
㈥ 簡述唯物主義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
樸素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例如:水,火,氣,土等。試圖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
機械唯物主義:又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它是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而出現的。
與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適應,出現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為代表的英國唯物主義者。他們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反對經院哲學;培根在總結當時科學成就的基礎上,概括了觀察、實驗和歸納等認識自然界的實驗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了無產階級斗爭的歷史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是哲學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用唯物主義觀察社會歷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
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哲學里關於本體論的一種基本觀點。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客觀世界獨立於意識之外,主觀能動性區別於其它生命意識。
唯物論,哲學理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為物質,物質形式與過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持著只有事實上的物質才是存在的實體的這一種觀點,並且被認為是物理主義的一種形式。
㈦ 唯物主義的三個歷史發展階段是什麼
唯物主義的三個歷史發展階段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即實踐唯物主義。關於唯物主義的這三個歷史發展階段,簡述如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在缺乏科學實證基礎的情況下從主觀直覺出發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所決定的,物質是第一位的,物質可以決定意識。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最大的特徵就是更多出於猜測而沒有科學依據,但和早期的辯證法(即辯證法的萌芽)有自發的結合,沒有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是唯物主義的萌芽。典型代表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18世紀法國正處於啟蒙運動時期,這一時期以狄德羅為代表的「網路全書派」在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實證提出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決定意識。狄德羅的唯物主義思想與辯證法緊密結合,但他在歷史觀上還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他的唯物主義思想被馬克思稱為「戰斗的唯物主義」,是一種早期辯證唯物主義。19世紀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在批判黑格爾「精神辯證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反對辯證法、只承認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思想。相對於戰斗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哲學史上的巨大倒退,這種唯物主義被馬克思稱為「機械唯物主義」或「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3、現當代辯證唯物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將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結合,同時他們還提出與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相對應的歷史觀(唯物史觀),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馬克思去世後,唯物主義者內部又繼續分化,出現了客觀唯物主義、科學唯物主義以及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學派提出的「新辯證唯物主義」等眾多流派。
歷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資的豐富程度,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一切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是進行社會革命,奪取國家政權;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和作用總是受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條件的制約。
㈧ 唯物主義經歷哪些發展階段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中國古代「五行」專學說:金、木、水、火、土屬是世界的本原。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古希臘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80):「火」是萬物的本原,世界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恆的活火。「這個世界不是任何神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 ②機械唯物主義,與近代自然科學相結合,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直觀性、猜測性,但又存在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不徹底性(歷史觀是唯心主義)這三個根本缺陷。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㈨ 唯物主義發展歷程
唯物主義(materialism) 【名稱】唯物主義 【拼音】éi wù zhǔ yì 【解釋】以為物質決定意識,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近義詞】唯物論 【反義詞】唯心主義 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世界按它的本質來說是非物質的,是在人的意識之中,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思維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世界上是由思維決定存在的,即意識決定物質。
[編輯本段]二、基本涵義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一個大機器,不會變化;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是費爾巴哈,辨證唯物論的代表是馬克思、恩格斯等。 唯物辯證法包含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本質與現象、內容與形式、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等范疇。在部分國家的宣傳材料以及中高等教育的哲學課程中對於唯物辯證法有如下的描述:「由於唯物辯證法的規律和范疇,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本身抽象出來的,因而它們既是客觀事物本身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認識的普遍規律,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唯物辯證法不是一種僵死的體系,它隨人類的實踐運動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含義、新的范疇、規律產生出來。」 世界范圍內,並非所有的科學工作者以及哲學研究人員都認同辯證唯物論這一哲學流派。愛因斯坦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手稿閱讀完畢後曾做出這樣的評價:「愛德華·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內容的手稿交給我,託付我發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我的意見如下: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並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麼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完全就是胡說八道、瘋人之作。可是,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於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勉強出版的。」(《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77年,第202頁) 注意:愛因斯坦的這段話,並非對「唯物主義」的否定,而是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這本書「根本違背唯物論」的否定。例如,本書中以毫無根據的「想當然」,或與達爾文演化論相悖、或用拉馬克「獲得性遺傳」否定達爾文理論。比如,認為人的喉頭等發音器官(不是性狀變異自然選擇而)是因為人的主觀「需要」而產生的:「需要產生了自己的器官」(p511),猿變成人的原因是因為人的「食物愈來愈復雜,因而輸入身體內的材料也愈來愈復雜,而這些材料就是這種猿轉變成人的化學條件」(p513),「至於觸覺,只是由於勞動才隨著人手本身的形成而形成」(p512),「勞動創造了人本身」(p508)、甚至批判達爾文學者的唯心主義「甚至達爾文學派的最富有唯物精神的自然科學家們還弄不清人類是怎樣產生的,因為他們在唯心主義的影響下,沒有認識到勞動在這中間所起的作用」(p515)。[張天海]
[編輯本段]三、歷史形態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中國古代「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把復雜的事物復雜化。古希臘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80):「火」是萬物的本原,世界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恆的活火。「這個世界不是任何神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 ②機械唯物主義,與近代自然科學相結合,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直觀性、猜測性,但又存在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不徹底性(歷史觀是唯心主義)這三個根本缺陷。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編輯本段]四、主要內容
1、對立統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相互對立的部分組合而成的。 例如, 電現象中包含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原子是一個整體但也是由相反電荷的氫核和電子所組成。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對立統一思想來自黑格爾。 毛澤東所著《矛盾論》對對立統一有詳細論述。
2、質量互變
物質的屬性具有質和量兩個屬性。質是指物質的性質,而不是質量;量是指衡量物質處在的某種狀態的數量。從量變到質變,就是說物質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而在每次由一種性質變化到另一種性質的過程中,總是由微小的變化(稱作量變)慢慢積累,微小的變化的積累最終導致物質由一個性質變化到另一個性質。
3、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原理來自黑格爾的正-反-合三階段論:「正」態事物由於內部矛盾的發展,會過渡到反面,成為「反」階段,這是第一個否定;由反階段再過渡到它的反面,是為否定之否定。經過否定之否定後,事物雖然回到「正」態,但已不是原來的狀態,而是更上一層樓。 中國民間諺語「物極必反」就是第一否定;「否極泰來」則是否定之否定。
4、物質與意識
①思維和存在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對此的不同回答哲學可以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②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對此的不同回答劃分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兩個派別; ③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准,就是看它們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知識理解: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不同於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通常說的「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命題,它是指,一方面物質決定意識,另一方面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物質世界,意識能動地反作用於客觀物質世界)。這是對實際存在的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正確揭示。哲學基本問題所說的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世界的本原,哪個決定哪個;二是,意識能不能正確地反映物質,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客觀存在。對這兩方面的正確回答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物質。可見,這里所回答的第二個內容,與前面說的第二個內容不是一回事,兩處說的「關系」是有不同之處的。 作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哲學史的總結,歷史上的哲學,都以不同形式回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新的高度上正確地回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而且進一步科學地指明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編輯本段]五、與唯心論根本分歧
唯物主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戰國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東漢王充:「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南朝范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明朝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無其器則無其道」。 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①主觀唯心主義:世界由人的意識創造、決定。宋朝哲學家陸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心外無物。」 英國哲學家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組合」、「觀念的集合」。 「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②客觀唯心主義:世界由某種神靈或不可捉摸的絕對觀念創造、決定宋朝哲學家朱熹:「理在氣先。」 柏拉圖:世界是「理念」的影子黑格爾: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 ③宗教:上帝、神創造和支配世界唯心主義兩種形式,雖有某些差別,但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都認為,思維、意識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質是第二性的,顛倒了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真實關系,背離了自然科學和人們的實踐經驗。
[編輯本段]六、相關資料
什麼是唯物主義——彭哲也 唯物主義最基本的思想就在於承認物質與意識相區分,在我們的意識之外存在著一個物質世界,這個物質世界先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物質決定意識,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簡單地說,只要承認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這就是唯物主義。 曾經有一個笑話,說的是上帝讓一個神去統計這個世界上好人和壞人各為多少。這個神先去統計這個世界上的壞人有多少,結果卻深感工作量之大。於是他改變方法,轉而專去統計好人有多少。結果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務。 既然這個世界上的唯心主義的各種表現各不相同,但真理只有一個。所以我們簡單地定義一切反唯物主義的都是唯心主義,這樣就簡單地明白地定義了唯心主義。 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認為這個世界上意識與物質沒有區分,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只有意識而沒有物質。既如此,物質對意識的終極決定作用當然就不存在。主觀有神論認為,人的意識是不滅的。這樣就直接或者變相地承認了人死後人的意識化為靈魂。既然意識是不滅的,那麼物質對意識的終極的決定作用也就不復存在。徹底的客觀有神論認為,這個世界是神創造的,而神是自造的。徹底的客觀有神論所謂的神必是人格化的。所以這種神可以歸入我們所說的廣義的意識的范疇。由於客觀有神論認為這個世界是神創造的,那麼對這個世界起終極決定作用的當然就是神了,那麼對人的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當然的就是神了,而不是物質世界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和徹底的客觀唯心主義和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哲學,認為這個世界只有一個東西是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更有一種二元論哲學,這種哲學否認物質決定意識,也否認意識決定物質。但它既否認了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那麼它同樣的是屬於我們所說的唯心主義的范疇。還有一種泛神論。這種泛神論所謂的神未必是人格化的,但這種神是所謂的超自然力量。如果這種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話,那麼對這個世界起終極決定作用的無疑的也是這種超自然力量。所以同樣的是,泛神論也否認了物質世界對意識的終極的決定作用。 從上面我們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定義來看,我們可以非常明白地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所以這個定義是站得住腳的! 重要補充——彭哲也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物質.過度誇大意識對物質的作用,這就是主觀唯心主義.過度地誇大物質對意識的作用,這就是客觀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最基本的方法論就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它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只有在實踐中,在主觀與客觀相結合中才能夠終極地檢驗真理.而無論是客觀唯心主義還是主觀唯心主義,它們基本的方法論都是主觀與客觀相割裂,它們對真理的證明,總是妄想在意識內證明一切,反對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由於客觀唯心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最基本的方法論都是主觀與客觀相割裂,所以把二者同稱為唯心主義.這個方法論才是二者最本質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