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本質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本質

發布時間:2021-03-04 06:16:23

『壹』 討論如何正確認識黨的歷史,堅定入黨信念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刻揭示了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近代中國的歷史表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都沒有能力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責任,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和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而不是別的任何黨派的身上。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的選擇!90年來,我們黨集中大批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保持嚴格的紀律和嚴密的組織,為實現兩大歷史任務付出最大的犧牲和作出最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正是在長期的歷史比較中,選擇我們黨作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為國家和民族復興的領導力量。」

我們黨90年的歷史,就是圍繞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並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是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成果的歷史;是黨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充分反映了我們黨的歷史功績始終是主要的和第一位的。90年前,中國人民面對的是一個內憂外患、滿目瘡痍、災難深重的舊中國;90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繁榮昌盛、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國。看待黨的歷史,首先就要從全局著眼和把握,看主流、看本質、看趨勢。這樣,就不至於把我們黨歷史上的某些失誤或錯誤以及由此遭受的挫折或失敗片面地加以誇大,甚至是把黨的歷史看成一團漆黑,並加深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等歷史結論,牢固樹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充分展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特質和先進性。90年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實現了兩大理論飛躍,成功應對各種風險的考驗和挑戰,並在滄海橫流中巋然不動,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種持續不斷的先進性建設,使得我們黨能夠始終保持蓬勃的朝氣、昂揚的銳氣和浩然的正氣,能夠始終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能夠始終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並立於不敗之地。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同樣適用於我們黨。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還要特別注意正確對待黨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由此帶來的挫折。

對比分析功績和錯誤,我們黨歷史上的錯誤始終是次要的,挫折終究是暫時的。如何擺正黨的歷史上的功績與錯誤的位置問題,鄧小平同志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關於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評價,他在不同的時期多次表示:一定要充分肯定31年來的巨大成績,缺點、錯誤要進行嚴肅的批評,但決不能說成一團漆黑。毫無疑問,只有秉持這樣的科學態度,我們才不至於在糾正錯誤的時候否定應當維護的正確東西,不至於動搖和懷疑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個根本,不至於由此得出政治上錯誤和有害的結論。

『貳』 我們黨的歷史上提出過哪些有關發展的觀點和理念

陳志豪
【摘要】:發展理念作為一種指導觀念,是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人們對於發展的本質和內涵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題,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理念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實踐有著根本性影響。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所面臨的歷史任務,歸根結底都與發展有關,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中國成為擺在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幾代領導集體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國情相結合,在實踐開拓中形成了各具時代烙印的發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本文採用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和系統分析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時間起點,縱向梳理中國共產黨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發展理念,分析其所形成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內容,總結出中國共產黨發展理念是在一脈相承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的演進特徵,以及中國共產黨發展理念在演進過程中始終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實踐,在遵循社會,經濟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注重發展的人本價值訴求的歷史經驗,得出了發展始終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以及發展的核心是實現人本價值訴求的結論。事物的發展是破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發展理念的歷史演進與發展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執政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升華。因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現實進程中,梳理並且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發展理念的演進歷程,總結其中的歷史經驗,既是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前提要求,更是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時代呼喚。

『叄』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是什麼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版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權大歷史任務。90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這29年歷史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是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歷史,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准確揭示了29年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肆』 我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了解到黨的歷史

以黨的不同歷史時期為線索和脈絡,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從黨的歷史的發展線索和脈絡來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要求我們要了解黨的歷史的全部面貌,也就是說要從整體上了解黨的歷史是怎麼發展過來的,黨是怎樣走過來的。從黨成立至今,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光輝歷程。黨的90多年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即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歷史。細分可以分為5個時期:一是黨的創立時期,從1921年7月黨成立到1923年6月黨的三大召開之前;二是黨在大革命時期,從1923年6月黨的三大召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三是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從1927年8月南昌起義和八七會議召開到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前;四是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從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五是黨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從1945年8月重慶談判到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
第二個歷史時期即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細分可以分為4個時期: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從1949年10月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之前;二是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和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從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前;三是「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從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四是在徘徊中前進和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開展揭批運動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
第三個歷史時期即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細分也可以分為4個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的歷史正在進行之中,我們將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作為一個歷史節點,下限暫時放到2011年7月。這個時期:一是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開啟,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召開之前;二是改革開放全面展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開創,從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召開到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前;三是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從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到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之前;四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從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到2011年7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可以說,在黨的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許多重要的歷史坐標和節點,一個個坐標和節點連接和串通了黨的歷史的一個個重要事件和人物,點面結合則蘊含了黨的歷史的全部內容。
以黨成立以來所做的三件大事為綱目和要領,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以黨成立以來所做的三件大事為綱目和要領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要求我們要了解黨的歷史發展是怎樣改變了中國面貌的,怎樣對中國未來產生影響的。從而了解和掌握我們黨在每個歷史時期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所付出的犧牲、所作出的貢獻。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對我們黨的歷史作了精闢深刻的概括。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我們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借鑒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經過艱辛探索,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三件大事,是在黨的三個歷史時期所做的。前兩個歷史時期結束了,兩件大事做成了,第三個歷史時期正在進行之中,第三件大事還正在做,還沒有做完。但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
三件大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偉大創舉,每一件大事都大大推進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顧我們黨所做的三件大事,說明「90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人民一道頑強拼搏、接續奮斗的結果」。因此從整體上看,三件大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和奮斗歷史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具體來看,第一件大事是後兩件大事發生的前提。沒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會有後兩件大事的發生。第二件大事是第一件大事的必然走向。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國革命的必然結果。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是我們黨成立後就確定的目標。但基於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我們黨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必須分兩步走的戰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遺留任務的完成,社會主義因素不斷發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第二件大事成了必然。第三件大事是第二件大事繼續探索的偉大成果。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現了曲折,給黨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正是我們黨吸取了社會主義探索的經驗教訓,才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所以說,三件大事是不可割裂的關系,我們黨做的第一件大事革命,是為了「救國」;做的第二件大建設,是為了「興國」;做的第三件大事改革,是為了「強國」。它們共同成就了我們黨的偉大歷史貢獻,也成就了「四個歷史選擇」、「兩個不愧為」,即事實充分證明,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以黨的歷史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為方法和邏輯,學習和認識黨的歷史
什麼是我們黨的歷史?其基本內涵是什麼?2010年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對此我們進行了一個概括,叫「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而這「三個歷史」則構成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不懈奮斗史」是黨的歷史的主體。翻開黨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經驗時曾強調指出:「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從挫折中的奮起也能說明這個問題。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我們黨面臨極大危險。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議上指出:「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當中,黨員的最高數字不超過六萬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
「理論探索史」是黨的歷史的靈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一個是獨立的工人運動的發生。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時,我們黨寫在自己旗幟上的理論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劉少奇曾說我們黨早期理論准備不足,這是我們黨的缺陷。但是,到了黨的七大時,我們黨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論成果,在黨的旗幟上,寫上了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後,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到黨的十五大,我們黨在旗幟上又寫上了鄧小平理論,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我們黨又在旗幟上先後寫上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並善於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並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特點和優點。
「自身建設史」是黨的歷史的紅線。特殊的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必須有「特殊的政黨」來領導。在舊中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社會里,在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的環境中,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辛亥革命後,在中國政壇出現了大大小小2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以至於有一個史料記載,當時在北京,人們相互見面,不是問一聲吃飯了沒有,而是問你加入了什麼黨派。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13個代表,沒有一句話的新聞報道,開會時暗探闖入,使會議中斷,被迫轉移到嘉興的南湖繼續開會。當時代表平均年齡28歲,毛澤東這一年的年齡就是28歲。就是這樣一個政黨的成立,成為中國歷史開天闢地的大事件。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在一本研究著作中曾講到,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國民黨也是蒸蒸日上的、充滿活力的黨,但是,很快腐化了,人心轉向了中國共產黨。事實證明,中國的山溝溝里不僅能夠創造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且能夠鍛造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毛澤東同志曾豪邁地把黨的建設稱之為「偉大的工程」。改革開放後,我們將之稱為「新的偉大工程」。當年毛澤東曾將黨的建設列為我們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今天我們要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依然在黨。
從一定意義上說,黨的90年「不懈奮斗史」,就是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黨的90年「理論探索史」,就是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並創新理論的歷史;黨的90年「自身建設史」,就是在人民的支持下,黨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不斷鍛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領導力量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史,闡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價值追求,展現了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人民謀福祉的博大胸懷,高高豎起了把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鮮艷旗幟。

『伍』 中國近代史的本質和主題

1、本質:反帝反封建,實現人民富強。

2、主題:反侵略、反帝是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反侵略發展成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5)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本質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中國也在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屈辱中開啟了現代化之門。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現代化的起點。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漸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並最終贏得民族解放的歷史。

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是世界走向中國、中國被迫走向世界的歷史,也是中國艱難走向現代化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社會發生大變動的歷史,無論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國內生活到國際關系,變化的廣度和深度,都是過去所有王朝無法比擬的。這段歷史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雖然短暫,卻是中國從傳統農業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時期。

自鴉片戰爭為起點,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已經歷了一個半世紀之久。根據倡導和推動現代化的領導力量之更迭,中國的現代化歷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統治的最後幾十年中試圖挽救其衰亡命運而從事的現代化努力,大體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即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和清末「新政」,屬封建主義現代化類型;

第二個時期是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誕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標志著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民國時期資本主義模式的現代化發展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陸』 中國近現代史的主題是什麼

近代史的主題:復中國人制名在謀求民族獨立的過程中,不斷深入的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推進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過程。

中國近現代史,是指中國自1840年以來的180年的歷史。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和仁人志士為救國存亡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

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

(6)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本質擴展閱讀:

中國近現代史起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 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為止,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

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晚清王朝統治下一個主權獨立的封建國家。

當晚清王朝走向衰落的時候,世界資本主義正處在上升階段,資本主義發達的英、法等國對外積極進行侵略,尋找殖民地,英國是侵略活動的急先鋒。

『柒』 怎樣科學認識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抄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90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這29年歷史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是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歷史,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准確揭示了29年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推薦網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1/18/c_12991672_2.htm

『捌』 黨史的知識

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中共黨史是政黨史,是專史,它研究建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歷史。其主要內容,一是怎樣執政,即怎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

一方面通過憲法和法律把它們變成國家的意志,貫徹到國家生活的各個領域;一方面通過其各級組織、各級幹部,團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運用廣泛的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宏偉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標。

二是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黨的隊伍的發展、壯大,黨的幹部的培養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繼承、發展,黨紀黨規的確立和監督、檢查,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等等。

(8)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本質擴展閱讀:

歷史條件

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 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四、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標准條件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進部分。中國革命在過去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在以後更需要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階級將來要發展,要成為人口中的大多數,農民在使用機器耕種之後也變成工人。最後全體人民都是工人。(我們黨歷來依靠無產和半無產。)一切黨員必須承認這點。

2、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的,是要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制度。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更要為轉變到社會主義而斗爭,最後要為實現 共產主義而斗爭。

(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制度的要點另外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一般地不破壞私有財產的制度,但社會主義就首先要在工業中然後在農業中破壞私有制。在農業中組織集體農場,這時,只能依靠工人及貧雇農,不能依靠一般農民,只是團結農民。)一切黨員必須具有為黨的這些目的而堅持奮斗的決心。

3、因此,我們做一個共產黨員,必須是一輩子都要堅持革命斗爭。如果在中途不 能堅持革命斗爭,就不能再做共產黨員。這種革命斗爭是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思想的斗爭在內,並且還要和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進行武裝斗爭(但不是說要當一輩子兵)。

4、一切共產黨員進行革命斗爭,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之下去進行。因此,一切黨員必須執行黨的政策和決議,積極參加黨所領導的革命運動,嚴格地遵守黨的紀律,對於黨內黨外一切損害黨的利益的現象必須進行斗爭。否則,就不能做一個共產黨員。

5、一切黨員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公共的利益,即黨的利益,擺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黨員的私人利益必須服從人民的即黨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為人民犧牲自己的人,都不能做共產黨員。(鄉村中互助組、互助會、合作社,就是社會主義經濟方式之一,是半社會主義。不怕犧牲自己一點,努力為合作社工作,就是社會主義。公營工廠生產競賽,更是社會主義。)

6、一切黨員在革命斗爭中,必須勇敢堅決,不能在嚴重的艱苦的環境中退縮,不能向敵人投降,不能叛變共產黨與共產主義。否則,就不能做共產黨員。

7、一切黨員都必須為人民群眾服務,使黨與人民建立很好的關系,認真地了解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意見並及時地向黨反映,把黨的政策向人民群眾作宣傳解釋。除開經過批準的少數黨員外,每個黨員都必須在自己的職業之外,再做一件黨的組織或支部所分配的社會服務的工作。不能這樣做的人,都不能做共產黨員。

8、一切黨員為了能夠並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項,都必須努力地學習,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的思想,使自己的覺悟更加提高。不努力學習的人,是不能做好一個共產黨員的。

『玖』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是什麼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黨的歷史活動的主要軌跡和脈絡。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也就抓住了黨的歷史的「綱」,綱舉才能目張。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圍繞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的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奮斗,這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領導核心。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不僅關繫到正確認識和評價黨的歷史,而且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具有重大意義。

結合中國近現代史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共產黨要完成的重要歷史使命。完成兩大歷史任務,之所以成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由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的。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不斷對中國進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侵略和滲透,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從此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樣,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就必須完成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這兩大任務緊密相連,前一任務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前提條件。為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以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為出發點,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黨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但由於階級局限性,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把中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都不能改變中國人民的境遇和命運。而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兩大歷史任務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擔負起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革命的道路,從而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通向勝利的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條件。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這個歷史階段是近代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建國初期是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國民黨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1952年年底,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特別是土地改革在全國完成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國既要徹底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下來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又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積極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1956年,我國創造性地完成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雖然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但我國是在生產力相對落後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國社會主義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社會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決定了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縱觀中國近現代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90年的歷史,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圍繞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勝利的歷史。

高度重視偏離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的問題

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就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研究黨的歷史,看待黨所走過的路。近年來,一些人打著「反思歷史」的幌子,詆毀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等等。對於這些偏離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告別革命論」。「告別革命論」認為革命只起到破壞作用,阻礙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的實現,從而把革命和現代化完全對立起來,主張以「現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這種觀點的實質,就是要否定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尤其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可否認,革命往往以暴力的形式,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打破原有的社會秩序,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對社會生產力發展、人民生命財產以及社會文化的破壞程度、沖擊程度比較大。但革命的發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近代以來,中國多次嘗試過改革途徑,但事實證明這種道路根本走不通。只有進行革命,掃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才能為實現現代化提供前提。中國近代以來的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盡管都未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但都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為實現中國現代化和偉大的民族復興掃除了制度障礙。因而,否定近代以來中國革命歷史的「告別革命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片面誇大黨的歷史錯誤的傾向。有些人不顧黨的歷史的主流和本質,片面誇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錯誤,否定我們黨領導人民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完全否定新中國前29年的成就。他們的根本要害是通過否定黨的歷史來否定黨的領導。我們黨所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艱辛的探索歷程中難免發生這樣那樣的失誤,遇到這樣那樣的曲折,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但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主要的,是主流。不能因黨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失誤和挫折,就否定和醜化黨的歷史,刻意渲染和誇大黨的歷史上的錯誤。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敢於正視所經歷過的失誤和挫折,並善於從中總結和汲取教訓,不斷增長本領。「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個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中國共產黨正是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才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取得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才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才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是對人民、對民族負責任的黨,是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把權力斗爭作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觀點。有些人把黨的歷史描繪成黨的領導人之間為爭奪權力而殘酷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有黨內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黨的領導幹部都是經過長期認真選拔的,權力斗爭不是也不應該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將經驗教訓轉化為不斷開拓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黨的歷史不僅同黨的過去相聯系,還同黨的現在和將來相聯系。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中國共產黨圍繞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而奮斗的經驗教訓,就要將其轉化為不斷開拓的智慧和力量,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必須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擔當起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也取得輝煌成就。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要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以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中國共產黨以其先進性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黨能夠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共同富裕的目標,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因此,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僅是歷史的選擇,而且是現實的需要。

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經濟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歷史反復說明,什麼時候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國家就會富強,人民就會富裕;什麼時候偏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國家發展就會延緩,人民生活就會下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的領導核心,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她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當代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還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也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推動科學發展,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定不移地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必須大力擴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爭取民主作為奮斗目標。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結束了長期以來受壓迫和欺凌的歷史,第一次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但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相對落後的經濟文化基礎上的,我國又缺乏民主法治傳統,加上社會主義民主建立的時間還不長,人民民主的具體制度和實現形式還不夠完善,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還受到各種因素限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還要走很長的路。我們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切實保障人民能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必須大力推進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取向。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絕對平均主義,而是全體人民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共享發展成果。黨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經搞過絕對平均主義,結果導致共同貧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總體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貧富差距問題也十分突出,已經逼近社會容忍的「紅線」,成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這些經驗教訓啟示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充分就業,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逐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

『拾』 怎樣科學認識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直流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黨的歷史活動的主要軌跡和脈絡。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也就抓住了黨的歷史的「綱」,綱舉才能目張。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圍繞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的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奮斗,這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領導核心。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不僅關繫到正確認識和評價黨的歷史,而且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具有重大意義。 結合中國近現代史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共產黨要完成的重要歷史使命。完成兩大歷史任務,之所以成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由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的。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不斷對中國進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侵略和滲透,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從此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樣,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就必須完成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這兩大任務緊密相連,前一任務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前提條件。為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以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為出發點,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黨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但由於階級局限性,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把中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都不能改變中國人民的境遇和命運。而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兩大歷史任務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擔負起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革命的道路,從而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通向勝利的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條件。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這個歷史階段是近代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建國初期是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國民黨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1952年年底,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特別是土地改革在全國完成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國既要徹底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下來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又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積極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1956年,我國創造性地完成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雖然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但我國是在生產力相對落後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國社會主義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社會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決定了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縱觀中國近現代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90年的歷史,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圍繞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勝利的歷史。 高度重視偏離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的問題 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就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研究黨的歷史,看待黨所走過的路。近年來,一些人打著「反思歷史」的幌子,詆毀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等等。對於這些偏離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告別革命論」。「告別革命論」認為革命只起到破壞作用,阻礙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的實現,從而把革命和現代化完全對立起來,主張以「現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這種觀點的實質,就是要否定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尤其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可否認,革命往往以暴力的形式,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打破原有的社會秩序,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對社會生產力發展、人民生命財產以及社會文化的破壞程度、沖擊程度比較大。但革命的發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近代以來,中國多次嘗試過改革途徑,但事實證明這種道路根本走不通。只有進行革命,掃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才能為實現現代化提供前提。中國近代以來的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盡管都未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但都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為實現中國現代化和偉大的民族復興掃除了制度障礙。因而,否定近代以來中國革命歷史的「告別革命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片面誇大黨的歷史錯誤的傾向。有些人不顧黨的歷史的主流和本質,片面誇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錯誤,否定我們黨領導人民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完全否定新中國前29年的成就。他們的根本要害是通過否定黨的歷史來否定黨的領導。我們黨所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艱辛的探索歷程中難免發生這樣那樣的失誤,遇到這樣那樣的曲折,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但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主要的,是主流。不能因黨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失誤和挫折,就否定和醜化黨的歷史,刻意渲染和誇大黨的歷史上的錯誤。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敢於正視所經歷過的失誤和挫折,並善於從中總結和汲取教訓,不斷增長本領。「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個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中國共產黨正是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才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取得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才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才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是對人民、對民族負責任的黨,是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把權力斗爭作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觀點。有些人把黨的歷史描繪成黨的領導人之間為爭奪權力而殘酷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有黨內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黨的領導幹部都是經過長期認真選拔的,權力斗爭不是也不應該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將經驗教訓轉化為不斷開拓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黨的歷史不僅同黨的過去相聯系,還同黨的現在和將來相聯系。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中國共產黨圍繞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而奮斗的經驗教訓,就要將其轉化為不斷開拓的智慧和力量,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必須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擔當起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也取得輝煌成就。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要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以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中國共產黨以其先進性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黨能夠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共同富裕的目標,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因此,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僅是歷史的選擇,而且是現實的需要。 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經濟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歷史反復說明,什麼時候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國家就會富強,人民就會富裕;什麼時候偏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國家發展就會延緩,人民生活就會下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的領導核心,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她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當代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還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也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推動科學發展,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定不移地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必須大力擴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爭取民主作為奮斗目標。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結束了長期以來受壓迫和欺凌的歷史,第一次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但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相對落後的經濟文化基礎上的,我國又缺乏民主法治傳統,加上社會主義民主建立的時間還不長,人民民主的具體制度和實現形式還不夠完善,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還受到各種因素限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還要走很長的路。我們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切實保障人民能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必須大力推進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取向。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絕對平均主義,而是全體人民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共享發展成果。黨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經搞過絕對平均主義,結果導致共同貧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總體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貧富差距問題也十分突出,已經逼近社會容忍的「紅線」,成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這些經驗教訓啟示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充分就業,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逐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

閱讀全文

與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本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