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昔陽紅旗一條街歷史文化街區

昔陽紅旗一條街歷史文化街區

發布時間:2021-03-04 04:53:20

『壹』 山西省昔陽縣有什麼風景區

昔陽縣重要景點

昔陽縣地處太行山區,境內山巒棋布,溝壑縱橫。大寨是縣境內典型的太行山村,大寨與虎頭山森林公園一直是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名勝古跡則有石馬寺、崇教寺和卧佛岩等。

大寨和虎頭山森林公園

大寨位於昔陽縣城東南5公里處,是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在國內外知名度很高的山村。大寨新村建於1963年8月洪災後的層疊排窯式村民住宅,依坡就勢而建,景觀獨特,是大寨新村建設史的一個縮影。全國著名勞動模範、被稱為「扎白毛巾的副總理」陳永貴的故居位於村南端、排窯東側,為一低矮的瓦房小院。院中房屋陳設簡朴依舊,有陳永貴及其家人使用過的傢具和中外友人贈送的小禮品。附近的宋立英、郭鳳蓮家舍,也都是遊人常常造訪的場所。村前的大寨旅行社舊院內,有周恩來、李先念、葉劍英、鄧小平、陳毅等住過的房間,均按原樣陳設布置。
位於大寨村南的虎頭山森林公園,面積1.75平方公里,為一綜合性的游覽區。區內綠樹成林,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七溝八梁一面坡已建成「人造小平原」,山腰有210畝果園。山坡上全部用青石砌壘的290道梯田塄沿映襯田間。橫跨團結溝的高空水槽凌空飛架崖間,5000餘米長的軍民渠盤繞山樑田邊,引來清水灌滿山腰散布的5個蓄水池。登山約數十步,有周恩來紀念亭,為一八角攢尖式小亭,1994年建成。該亭是為紀念周恩來1965—1973年間先後3次到大寨登.上虎頭山所建。亭下北側,有1995年圍繞水池修建成的、長約數十米的半月形水榭,供遊人臨池遊玩賞景。陳永貴墓位於虎頭山西向山腰,依山面村,墓後林木環繞,墓基坐東南朝西北,墓體圓形,高1.5米,水泥砌築。與陳永貴墓相鄰的,還有一代文豪巨匠郭沫若詩碑,為漢白玉碑,於1992年11月16日為紀念其百年誕辰所立。碑上刻有郭沫若1965年12月7日參觀大寨時寫的《頌大寨》詩一首。著名作家孫謙墓依次建在虎頭山下。在陳永貴墓北側山坡上有一道三層228級台階,可直接通向大寨展覽館。山頂建有陳永貴題字的大虎牧場,飼養有近200頭梅花鹿,其中近百頭小鹿放牧林間。

石馬寺
位於昔陽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洪水鄉石馬村,距大寨村約10公里,佔地面積700平方米,是一座摩崖石刻與廟堂建築相結合的佛教寺宇,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534年(北魏永熙三年),原名石佛寺,後因寺前建有石馬一對,故改稱石馬寺。現存有元代所建的大佛殿,明代所建的觀音閣和子孫殿、伽藍殿、鍾鼓樓、山亭及南窟廊等古建築,但大部坍塌嚴重,寺僧正在國家支持下進行維修。寺四周群山環抱,清泉繞流。寺坐東向西,西端隔石馬河建有戲台和石牌坊各1座。石馬河上有1745年(清乾隆十年)所建石橋1座。石刻造像雕在一塊高17米、東西長16米、南北寬15米的巨石四周和附近30多米高
的石崖上。現存有石刻造像1300餘尊,大者高5米,小者高僅5厘米,高l米以上者有66尊。其中,魏齊時期造像佔70%左右,佛像、菩薩、力士、脅侍及供養人像肉髻磨光,面容消瘦,寬衣博帶,肩胛狹窄。隋唐時期的彌陀、觀音、十六尊者造像面形豐滿,比例適度,姿態自如,雕工精緻,線條流暢。

崇教寺

位於昔陽縣城東北隅。始建於1069年(北宋熙寧二年),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與壽聖寺合並稱北寺。寺內前後大殿與左右配殿圍成天井式院落,四殿梁架互相銜接,屋頂殿身融為一體,東西寬20米,南北長27.5米,佔地面積550平方米,是一座由元代和明代建築組成的四合殿堂,建築結構頗具特色。令人稱奇的是院內四周無水道泄水,下雨排水,全為地面自然滲透。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卧佛岩

位於昔陽縣城東40公里處的丁峪鄉孔氏村西的太行山峻嶺中,又稱卧佛寺,為一天然岩洞。洞坐東向西,寬36米,深34米,高20米,洞後壁鑿一卧佛長5.2米,寬1.4米。據寺內石碑記載:「元至正年間鑿石佛,長數丈,卧於岩下。」洞內另有石雕佛像20餘尊,為1525年(明嘉靖四年)增鑿。卧佛岩地處太行深山的懸崖絕壁之中,兩崖相距甚近,似巨大屏風懸立,地勢險峻,環境幽雅,近年前往觀光旅遊者絡繹不絕。

龍岩大峽谷
龍岩大峽谷旅遊區位於太行山中段主脊西側,山西省昔陽縣東南部孔氏鄉境內,東鄰河北省贊皇縣嶂石岩國家風景名勝區,西距大寨森林公園76公里,旅遊區總面積140平方公里,當前開發面積近50平方公里,具有優美的山水風光,豐富的物種賦存,多樣的植被覆蓋,優越的避暑氣候,鮮明的地域文化和寶貴的歷史遺跡,在此建設旅遊風景區,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並能使其實現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毛家大院
樂平鎮西南溝村的毛家大院位於昔陽縣城西12華里,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它閱歷大清朝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六朝,以古樸典雅不予規整,太行風情濃郁。太行清代民居毛家大院太行風情、歷史悠久、造型莊重、情趣別致、典雅濃郁的儒文化品味。
毛家大院背山面水、依山而建。整個建築群有一街兩巷六組大院、十五個相互貫通小院組成,雖經歲月滄桑保存基本完整,現有房屋120餘間,窯洞20餘孔。毛宅院落集軸線布局前堂後院,座西向東為基本特徵,如三益堂大院主體建築居中,左右廂房對稱,前中後三園逐級遞升,院院相通,充分體現了以禮為本的儒文化內涵。
……

『貳』 昔陽縣上城的紅旗,一條街的景色作文。

又看見它了。在南方的夜晚,春日沉沉的睡夢里,我看見那條陳舊的街道,像水波一樣來回盪漾,漣漪輕輕拍打心房。是的,已經很多年過去了,午夜獨自懷想那條老街,恍若遠眺曾經的青春歲月。
這條短而窄的老街,約莫五六十棵梧桐樹的距離,眼力好的人可以從街南一直看到街北,青石板的路面斑駁不平,沿街的店鋪也是看得見年歲的,青瓦灰牆,木門上的老記號很難辨認,連裡面端坐的人也多是白鬍子紅拐杖。如果是雨天,路面上總會聚集起一些暫時排不出去的水,很惱人,因此步行總要小心翼翼地睜大眼掂著腳才行。不熟悉的人對這里的印象定然不會好,到處都是麻煩,交通、水電、公共衛生……抬眼俯首都是藏在日常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不如意不順心,每一個細枝末節都包含了瑣碎、促狹、雜蕪和刺痛。然而,老街的居民以及熟知它的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對老街是很有感情的。這里保留著他們亘古不變的生活習慣。
而說老街的光彩,卻要從黃昏開始。下午四五點鍾的時候,人潮、炊煙、燈火,還有各式各樣的聲音,在夜晚即將到來的時候,散發出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繁華,凌亂的,世俗的,但是暖人肺腑。每天都是這個樣子,無論炎夏寒暑,起風落雨,到了這個時候,這街便慢慢地活絡起來。看見了嗎?那些門楣被煙火熏黑的店鋪紛紛生火燒水,上戰場一樣,誰家也不落後,開爐門,蒸饅頭,排桌子,布電線……,而最多的最惹眼的則要數那些從四下里會聚至此的擔子攤子,

『叄』 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地鐵做到哪裡下車

約匯街區是在北京市朝陽區常營,可以乘坐地鐵6號線,到常營站下車,出地鐵站後,向南步行100多米就到了。 約匯街區有許多美食,那裡是美食一條街,可以品嘗到特色美食。
【回復如對你有幫助,請選「採納」】

『肆』 誰能告訴我太平街的規劃圖

太復平街是長沙古城保留原制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街。整治後的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不僅保留了賈誼故居、長懷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樓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四正社舊址等文物古跡和近代歷史遺跡,也給乾益升糧棧、利生鹽號、洞庭春茶館、宜春園茶樓等歷史悠久的老字型大小注入生機。街區沿主街有門店87個,經營面積近3萬平方米,以名老字型大小、字畫、民族工藝品、文化休閑產業、特色旅遊產品為主,吸引了西泠印社書法篆刻大師李伏雨、李早父子、臉譜藝術大師曾金貴、書畫家陳羲明等一批著名人士入駐設立工作室.

『伍』 蘇州第一街是哪一條街因為什麼而文明

蘇州,古稱姑蘇,所處位置北依長江、西抱太湖,境內水系眾多,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加之其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一直以來都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蘇州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景點眾多,平江路、蘇州博物館、山塘街、寒山寺及那些古典園林都是遊客熱衷打卡的地方。

『陸』 長沙的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都在什麼位置

太平街古老長沙一縮影。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長沙目前能見到最早的志書明嘉靖《長沙府志》和最早的城區地圖清嘉慶《善化縣城圖》記述和描繪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與今日太平街毫無二致。在今日長沙城區,能像太平街一樣完整窺視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經鳳毛麟角,太平街可謂是長沙古城的一個縮影。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帶,以太平街為軸線,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孚嘉巷、馬家巷等;東側的街巷有太傅里、江寧里和西牌樓等。太平街一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清代地方政府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一太平門,太平街由此得名。街區內,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牆、木門窗,是這一帶民居和店鋪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牆、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太平街地區較好體現了長沙歷史文脈和特色,街區內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很多亮點:賈誼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當地;辛亥革命時的共進會、四區社、湖南體育會和體育學堂舊址分布太平街兩廂;明吉王府西牌樓舊址有跡可尋,王府大石礎、琉璃瓦等構件已獲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國眾多長沙老字型大小遺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開設的乾益升糧棧、長沙四大茶館中的洞庭春茶館、利生鹽號、楊泰隆釘子鋪、老通義油漆鋪等。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清雍正年間始鋪麻石路,歷史上曾進行過路面改造。清長沙縣署位於此地,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在這條街上創辦,1920年毛澤東等人創辦的文化書社也設立於此。可以說,這條街折射了長沙近現代的發展歷史,較典型地反映了長沙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門,為舊時長沙米廠、糧行集中地。歷史上,當地居民多以挑腳、賣河水為生,是舊時長沙有名的貧民區。該歷史文化街區北起北站路、南至中山路、東毗蔡鍔路、西臨湘江大道。區內現存中共湖南省工委舊址、李覺公館、長沙天主教堂、基督教永恆堂、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中山亭、樂誠堂、文化書社、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現代建築。 坡子街:傳統民居正在消逝。正在融入現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現在已經變成了美食一條街了,在黃興路步行街附近。 化龍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芙蓉區中南部,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至東牌樓、藩後街,東起建湘路,西止於黃興南路。一俟人民西路拉通,化龍池街區將封存於史冊。該街區現存有程潛公館、修業學校舊址、瀏城橋楚墓舊址、聚福井、福建會館等歷史遺存。其中程潛公館、南陽街基督教堂保存較好,福建會館有較大改變,聚福井已廢除。清光緒《善化縣志》載:化龍池所在地原名玉帶街,曾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一。萬曆四十年(1612年)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牆外橫開一渠,橋曰三元,街曰鰲背,池曰化龍。民間傳說此處有口井,井中有條孽龍托夢給此街一鐵匠:不日將重現龍身東歸大海,屆時長沙汪洋一片。鐵匠決心舍己為公,成功將燒熔的一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裡。結果,井邊受熱下陷,鐵匠隨鐵水落入井下,孽龍被鐵水澆鑄喪命,鐵匠也英勇獻身。後來井塌處衍生一口小塘,人們為懷念鐵匠,將該塘取名化龍池。舊時,化龍池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寓居此地。 雖然大部分是拷貝來的,但是是精心收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歷史文化街蘇州山塘街的由來

山塘街位於江蘇省蘇州古城西北,東至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至「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約3600米,約合7華里,故稱「七里山塘到虎丘」。
唐代,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對蘇州城外西北河道進行疏浚,開挖成山塘河,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稱為山塘街,沿街均為古建築。古建築大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為幾落幾進構成的建築群體,縱向為落,橫向為進。
2010年,山塘街獲評「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典範單位」,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5年,山塘街被中國住建部、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寶歷元年(825年),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對蘇州城外西北河道進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開挖成直河(由閶門外護城河直達虎丘山麓),稱山塘河,便於行舟。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長堤,長堤寬闊成路,也直通虎丘,當時虎丘稱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詩人筆下直稱為武丘寺路,後人稱「白公堤」,堤長七華里,又稱七里山塘。因介於閶門鬧市與名勝虎丘之間,逐漸成為繁華的旅遊商業街。
共19張
山塘街
20世紀50年代,山塘街改為彈石路。
1956年,山塘街(渡僧橋至山塘橋段)拓寬,改為瀝青路面。
1981年,山塘街(山塘橋至白姆橋段)砌花崗條石路面。
1985年,山塘街(普濟橋至西山廟橋段)砌石駁岸,鋪小方石路面。
1992年,山塘街(虎丘以西210米段)進行改造,形成明清風格的商業街。
1996—1997年,山塘街(白姆橋至普濟橋段)改建為六角道板路面。現主要路面全為條形石板鋪就,門牌總數為948號。
2002年6月18日,山塘街啟動保護性修復。
2018年7月,山塘街(新民橋至彩雲橋段)風貌整治項目正式啟動。
2019年1月,山塘街(新民橋至彩雲橋段)風貌整治工程全面竣工,並通過驗收。[2]
山塘街
建築格局
山塘街位於蘇州古城閶門外西北,東起閶胥路北首渡僧橋,西到虎丘西南麓西山廟橋。山塘街全長3600米,約合7華里,寬2—6.8米。山塘街可以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從閶門渡僧橋起至半塘橋,西段指半塘橋至虎丘山。
傍河而建的山塘街
山塘街上河道多,橋多的特徵充分體現了蘇州這個水城的街巷特點。其河道逶迤平行,綿延至虎丘長達七里。山塘河的東段民居大多都是臨水構築,水榭和水閣都是由木樁支撐著的。河的西段水面則疏朗寬闊,兩岸種植花木綠樹。水面上橫跨的古橋或平或拱、或單孔或三孔。
山塘沿街兩側的大多數古建築,大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為幾落幾進構成的建築群體,縱向為落,橫向為進。其單門面種類有:石庫門、柵板門、遮堂門、矮撻門、雀宿檐門等。建築入口有門廳、轎廳、花廳、樓廳等三到五進,有些住宅則擁有七進,其前後兩巷相通。在縱貫線上,明代的建築幾乎都是一路的,但到了清代,隨著經濟實力的提高,人們開始崇尚奢侈,所以就出現了三路、五路。備弄的設立在縱橫交錯的各路之間,往往是由備弄隔開的。弄不但是建築的前後進通道,又起到了各路間的消防作用。

『捌』 當導游介紹紅旗一條街

我的家鄉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城有一條獨具特色的老街——紅旗一條街。說是老街,若與國內動輒百年甚至千年歷史的老街相比,這條形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街道歷史可謂短暫,但它獨特的建築風格,濃厚的紅色氛圍卻給到過那裡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紅旗一條街原名上城街,街道全長六百米,呈南北走向,曾是老城唯一的主街,街道兩邊建築有著濃郁的時代特色。清一色水泥石子抹就的牆體立面在白灰勾縫中被分割成規整的條塊形狀,遠遠看去呈現出一種硬朗、灰白的色彩。門、窗、屋檐橫豎交織著的線條錯落有致,商鋪門前時有大紅的水泥立柱映襯出房屋的高大氣派,而斑駁對開的棗漆木門又透著歲月的滄桑。多數房子的房頂上築有女兒牆,那制式的花邊、鑲嵌的標語、充滿革命故事情節的裝飾畫給老街平添了許多生氣和美感。從街一端向另一端望去,老街建築規劃整齊,富有氣勢,比附近同時代其他民居要洋氣許多。有別於古意老街,這里的建築帶著明顯的蘇聯建築風格,處處彰顯出特定年代的歷史風采。
早年間這里曾是縣政府辦公所在,房屋多為機關單位用房,或許正是這樣的經歷成就了那個年代老街的繁榮時尚。而今,時代的一頁已然翻過,留存的風物在時光更迭中給人以無限的懷想。街道兩邊的房子多已用作商業,飯店、超市、商鋪林立,街上時有外地牌照車輛停駐及舉著相機的拍照的遊人,他們應該是心懷歷史,尋夢而來吧。老街保留了許多舊時的地標建築,如縣政府舊辦公樓、晉劇團、新華書店、工農兵舞台等,讓上了年紀的人走在街上還能有一種可以觸摸的回憶,懷念起與老街有過交集的日子。這條老街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雖算不得古老,但與許多城市化進程中拆後重建的仿古式「老街」相比,留存著的許多原汁原味的時代建築真實地再現了一個火紅的年代,讓人找尋到一種精神的寄託。
徜徉在紅旗一條街上,無形中會感染一種氣勢和力量。紅紅火火的政治標語,動感十足的文革宣傳畫,以及隨處可見的紅色元素能將人瞬間帶入一個山呼海嘯,激情燃燒的年代。牆上鐫刻的馬恩列思毛頭像以及鮮艷的紅五星依然熠熠生輝;「中國共產黨萬歲,毛澤東思想萬歲」,「多快好省,力爭上游」,「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文革年代激情四射的語錄、口號彷彿仍在吹奏著時代的號角,這號角又如擂動的戰鼓,激勵工農大眾獻身建設祖國的偉大革命事業,身處如此氛圍中的人們怎能不迸發出不負時代的勇氣和力量呢!
這老街的紅色是如此的濃烈和深沉!或許對於旅者而言,這集萬千紅色於一體的老街有點應景和噱頭——不過是為發展旅遊人為拼湊的紅色符號而已——而讀過歷史的人們已然明白,這方土地的經歷早已向世人詮釋了這紅色的厚重和不朽——六七十年代,就在這片土地上,有一群豐碑式的人物,他們在七溝八梁一面坡的惡劣環境中激揚著戰天斗地的豪情,他們秉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華夏大地上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奇跡,成就了那個時代中國農業發展的一面旗幟!時至今日,老街這濃縮了奮斗與拼搏,凝聚著激情和夢想的紅色依舊如此濃重耀眼,激盪人心!
紅旗一條街似一幅鋪陳在故鄉土地上的時代畫卷,讓走進這里的人們品讀到一段遠去的歷史,感受到一種特有的文化,接受著精神的洗禮和信仰的升華。而凝聚了家鄉人民奮斗精神的那一抹厚重的紅色也必將成為一種精神的圖騰,激勵今天的人們與時俱進,奮發有為,努力創造家鄉更加美好的明天!

『玖』 昔陽縣那個飯店能吃年夜飯

紅旗一條街

閱讀全文

與昔陽紅旗一條街歷史文化街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