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三國演義歷史意義論文

三國演義歷史意義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04 04:13:55

❶ 關於三國的600字左右的歷史小論文。急!!!!!!!!

關於《三國演義》的主題

這個問題,是此次討論會上爭論最為激烈、意見最為分歧的一個問題。除以往提出的「正統說」、「忠義說」、「擁劉反曹反映人民願望說」、「反映三國興亡說」和「謳歌封建賢才說」 等五種觀點之外,新提出的主要有「悲劇說」、「仁政說」、「農民願望說」和「分合說」等四種觀點。而且即使是以往的幾種舊提法,有人也作了新的解釋,注入了新的內容。

(一)悲劇說。
這是此次討論會上十分引人注意的一種說法。此說論者認為,在《三國演義》所塑造的大批藝術形象中,曹操和劉備,包括他們所代表的集團,不僅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而且始終處於尖銳的對立之中。曹操被刻畫為一個千古不朽的奸雄形象,一個剝削階級利己主義的集中代表,貪欲和權勢欲的象徵。他的身上幾乎概括了剝削階級的全套統治手段和全部本質特徵。而殘暴狡詐和雄才大略的緊密結合、「奸」與「雄」的高度統一則是他最顯著的標志。這一形象乃是惡德的實體、個性化了的社會存在,是作家所處歷史環境的直接映象。與此相反,劉備這一形象的本質特徵則是對理想道德的追求,他幻想在塵世中實施「仁政」,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以曹操為代表的封建社會的現實存在和以劉備為代表的封建社會的理想像征之間的激烈交鋒,構成了《三國演義》一書最基本的矛盾沖突。
不幸的是,以曹操為代表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現實存在卻最終戰勝了以劉備為代表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理想追求。《三國演義》為人們揭示了一個嚴酷的事實:左右形勢,對封建政治生活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不是正義,而是邪惡;不是道德,而是權詐;鮮廉寡恥、弱肉強食的殘酷現實戰勝了孝悌禮讓、忠誠信義等理想觀念;暴政強奸了仁政,獸性代替了人性;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倫理觀念不得不讓位於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市儈原則。這不單是三國時期的歷史現實,也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現實。所以《三國演義》所表現的蜀漢集團的悲劇,正是悲劇的時代所誕生的我們民族的一部歷史悲劇,它因之而成為民族歷史的啟示錄,奠定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二)仁政說。
此說論者認為,《三國演義》一書有著極其鮮明的政治傾向性,這個傾向性集中地表現在「尊劉抑曹」上,以前不少論者把這一點作為《三國演義》的主題,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這一強烈傾向並不等於就是它的主題。透過「尊劉抑曹」的表象,我們看到的乃是於對仁政的歌頌和嚮往,對於暴政的批判和鞭撻。《三國演義》對劉蜀的「尊」和「擁」,反映了掙扎在封建制度殘酷現實之中的人民對仁政的熱烈擁戴;對曹魏的「抑」和「反」則反映了人民對暴政的深惡痛絕。這不僅是貫穿全書的主題思想,也是《三國演義》一書在思想傾向上的民主性、進步性的具體體現。

(三)農民願望說。
此說論者認為,我們分析《三國演義》的主題,不能也不應當離開這部作品形成的歷史。盡管《三國演義》是以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為該書所作的注為主要的素材和依據,也就是說主要是以正史為素材和依據,然而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來看,它更多地受到講史話本、元雜劇以及宋元以來大量流傳的民間故事、傳說的影響。「尊劉抑曹」的傾向正是在這樣長期流傳、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此外,也有不少同志認為,象《三國演義》這樣一部思想蘊涵豐窗的文學巨著,要想用三言兩語來概括它的主題思想是很困難的。目前提出的各種說法應當說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但是卻似乎都難於為人們所一致接受。重要的問題在於認真地分析一下這幾種提法的相同之處,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比較它們實質上的分歧,而不必匆忙地作出結論。同時,探討《三國演義》的主題還不能脫離對版本的研究,版本不同,其主題思想常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一點也是不能忽視的。

❷ 三國演義的意義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國演義》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
羅貫中將來自雅、俗兩個不同層面的文化融為一體,並按自己的主體認識、價值觀念和藝術好惡加以扭合,從而使作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蘊涵。在《三國演義》中,既有上層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折光,又沉澱著廣大、深沉的民間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同時也是一部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
(2)三國演義歷史意義論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
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文學成就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三國演義

❸ 三國演義的論文

我向你介紹《三國演義》
同學們,你們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一定又對《三國演義》這本書多了一份了解了吧,很想把整本書都看完吧,我建議你看完這本書,這本書非常非常的好看。
在這里,我先向你介紹一下這本書吧。《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這部小說寫得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書中塑造的曹操、劉備、諸葛亮、張飛、關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戶曉。書中有很多很多吸引人的故事,如「桃源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等。這部書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孔明借東風」。裡面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歸來,周瑜十分佩服,他和諸葛亮協議謀劃攻打曹營。周瑜先讓黃蓋「苦肉計」騙得曹操的信任,龐統又用「連環計」,使曹操
把他的大船用鐵索鏈連起在了一起。周瑜著急而病,諸葛亮知道了周瑜的擔心之處,是萬事都俱備了,只是欠東風來扇火和給傳加速。諸葛亮憑借自己的天文知識,預計三天後有東南風,而且越刮越大。周瑜安排黃蓋去詐降,暗地為黃蓋准備了二十條容易起火,當黃蓋的二十條船接近了曹軍的船是,黃蓋命令二十條船點燃。當曹操發現有詐時,已經來不及了,火船如箭,借著風勢沖進曹軍水寨。曹軍的大船被鐵鎖鏈連著,無法移動,曹操在陸上的營地也被大火包圍,曹操大敗。我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是: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智永遠比武有用。曹操的幾十萬兵,高大威猛,卻被區區一個諸葛亮打敗,還被燒得像烤鴨一樣。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用兵能以小勝多,真是一個智多星。我最討厭的事周瑜,他嫉研妒能,想要殺掉比他聰明的人,我不喜歡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本書裡面還有更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忠厚首信的魯肅,講義氣的關羽,非常粗暴野蠻的董卓,深得人心的劉備等,真的是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在我成長的歲月里,諸葛亮、劉備、關羽、趙雲、曹操等曾經陪伴我度過許多快樂的時光。如果能找來《三國演義》原著讀一讀,書里那些精彩的故事一定會讓你著迷,那朴塑迷離的戰爭世界一定會燙你流連忘返。

❹ 三國演義現實意義

現實意義:《三國演義》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回的歷史畫答卷。其中,《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這些人物的優秀品質都很值得現在人學習。

《三國演義》用一種比較成熟的演義體小說語言,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創造了一種新型的小說體裁,這不僅使當時的讀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書商們繼續編寫和出版同類小說的熱情。

自嘉靖以後,各種歷史演義如雨後春筍,不斷問世,從開天闢地,一直寫到當代。據不完全統計,今存明、清兩代的歷史演義約有一二百種之多。

(4)三國演義歷史意義論文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國讀者的歡迎。在明隆慶三年(1569)已傳至朝鮮,崇禎八年(1635)有一種明刊《三國志傳》就入藏於英國牛津大學。

自日僧湖南文山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作出了有價值的探討和極高的評價。

❺ 研究<三國演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智謀,心計,心機~人性比較現實的一面~
做奸雄學曹操,做梟雄學劉備~
為成帝業什麼都可以犧牲的一群人~很可怕`!

❻ 一篇2000字三國演義的論文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也稱《三國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
作者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貫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還有廬陵、東原、錢塘等多種說法)。他生於元代,死於明初,大約生活在公元1330~1400年間,他生平不見史傳,據某些片斷的材料說,他性格孤介,「與人寡合」,因「遭時多故」,東奔西走,「不知其所終」。他還是一個「有志圖王者」,曾充當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幕客。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據說小說創作有數十種,曾寫過十七史演義。現存署名羅貫中的通俗小說,除《三國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他還寫過雜劇和樂府隱語,現存的雜劇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
《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及魏、蜀、吳三國歷史為題材。作者在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了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結合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寫成了《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書版本很多,現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書24卷,240則,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它集中了宋元講史話本和戲曲中的精彩部分,將元代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全部加以改寫(刪去了荒誕的故事,增加了史實,擴充了篇幅),成為一部長篇巨著。此後,新刊本大量出現,但它們都只是在嘉靖本的基礎上,作了一些增刪、整理的工作,沒有大的改變。最流行的本子,是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增刪、評點過的120回《三國演義》。書約成於康熙初年,比嘉靖本更加緊湊完整。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即根據這個本子重印,刪去了評點。
《三國演義》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寫起,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國統一為止,前後共97年。它描述了三國時期紛繁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它的主要思想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三國之間軍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當時各種斗爭的經驗和智慧。這些可供我們借鑒。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種斗爭的經驗、智慧和才能。2.揭示了當時矛盾重重、動亂不安的局面。這能幫助我們認識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本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動亂年代裡人民群眾的苦難生活與和平統一的願望。小說描敘了封建軍閥屠殺人民,劫掠百姓,以致田園荒蕪,生產凋敝,白骨如山,餓莩遍野的歷史事實。作者對堅持分裂割據的軍閥進行了鞭撻和嘲諷;對於曹操,雖不贊成由他來統一天下,但在寫他同北方軍閥進行斗爭時,卻如實地描述了他的雄才大略;作者本來寄希望於蜀漢,把劉備、孔明作為仁君、賢相的典型來塑造,希望他們君臣際會,作出一番功業,統一中國,使百姓安居樂業。這種反對分裂、主張統一的思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具有進步意義。4.「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十分鮮明。尊曹或尊劉,是歷史家長期的爭論,這不過是封建正統觀念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不同表現。《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的傾向,既繼承了晚唐以來三國故事,直到《平話》一貫「尊劉」的文學傳統,又繼承了東晉習鑿齒和南宋朱熹「尊劉」的史學傳統,表現了為東晉、南宋偏安的漢族王朝爭正統,反對入侵的外族統治的思想傾向,反映了元明之際漢族人民的民族意識。此外,《三國演義》還大力宣揚了劉、關、張的「義氣」。所謂義氣,內容十分復雜,既滲透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道德觀念,也包含著當時人民的道德理想。有的在當時具有積極意義和鼓舞人民的力量,如人民用義氣互相團結,互相救援。但是由於義氣不是從階級觀點出發,而往往是從個人恩怨出發的,所以常常被封建統治階級所利用。
《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加以誇張,並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條基本原則。小說中運用這一原則的最好說明,就是向來人們所謂的「三絕」,即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關羽的「義絕」——「義重如山」;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中,放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來塑造。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復雜的性格。2.它長於描述戰爭。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最為出色。對於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作者總是著力描寫,並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對比、地位轉化等等,寫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凄慘,一般具有昂揚的格調,有的還表現得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3.它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
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實,又要注意藝術情節的連貫。因此,在結構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難的。可是作者卻能寫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各回能獨立成篇,全書又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這主要得力於作者構思的宏偉而嚴密。他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斗爭為主線,來組織全書的故事情節,既寫得曲折多變,而又前後連貫;既有主有從,而又主從密切配合。4.語言精練暢達,明白如話。今天看來,這種語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當時它卻近於白話;用這種語言來寫長篇小說,是一種創舉,和過去某些小說粗糙蕪雜的語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三國演義》在藝術上的最大缺點,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發展變化。這可能是受了民間傳說人物定型化的影響和歷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誇張有時不合情理。魯迅先生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批評是很中肯的。
《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影響深遠。它是廣大人民認識三國時代乃至整個封建社會的軍事、政治斗爭和整個社會面貌的教科書;它曾為後世農民革命的戰略策略提供了借鑒;幾百年來它為民族戲曲提供了大量題材;為後世文學提供了一種反映復雜歷史生活的體裁。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也稱《三國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
作者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貫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還有廬陵、東原、錢塘等多種說法)。他生於元代,死於明初,大約生活在公元1330~1400年間,他生平不見史傳,據某些片斷的材料說,他性格孤介,「與人寡合」,因「遭時多故」,東奔西走,「不知其所終」。他還是一個「有志圖王者」,曾充當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幕客。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據說小說創作有數十種,曾寫過十七史演義。現存署名羅貫中的通俗小說,除《三國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他還寫過雜劇和樂府隱語,現存的雜劇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

❼ 三國演義的意義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國演義》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

羅貫中將來自雅、俗兩個不同層面的文化融為一體,並按自己的主體認識、價值觀念和藝術好惡加以扭合,從而使作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蘊涵。在《三國演義》中,既有上層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折光,又沉澱著廣大、深沉的民間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同時也是一部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

(7)三國演義歷史意義論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

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文學成就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❽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的歷史意義

元末明初出世的《三國演義》是我國較早的一部著名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羅貫中,是根據正史三國志(晉陳壽撰)改篇而成的章回小說。沒有哪一部小說能像它一樣對一個國家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尚產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文化交流遠播海外,《三國演義》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傳遍世界各大洲。

《三國演義》時時在計,分秒道奸,才會有後人之說,男人莫看,三國傳。一部名著,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評價,這部典範性的歷史小說,已被整個民族一代一代不斷的閱讀,各個階層共同喜愛。用心讀,你會發現他的悲美,用心品,你會吸收到營養!

❾ 《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畢業論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回說了東漢末答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閱讀全文

與三國演義歷史意義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