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那些歷史文化傳統、、
1、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2、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但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燈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
早在夏代,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發展,演變成「瘦辭」(亦稱「隱語」)。當時由於列國紛爭,有不少遊客在進諫時,往往都用「隱語」道出已見,使君王從中得到啟發。
3、酒令,中國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
4、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
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
5、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內外流行的范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
臉譜來源於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
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的有識之士出於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⑵ 如何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傳統價值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傳。看著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樸貼切的陶藝,心裡頓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遺跡,似乎能窺出歷史的痕跡;每當閱讀者那一卷卷詩書畫卷,我們彷彿被洗禮;還有那些精細的民間藝術-------,我們應該幸福,因為我們身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在傳統文化的培育下成長!
第一,亮即將傳統文化的亮麗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是寶劍就得用上沙場,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消逝。如何理解這一問題,到現實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學生中調查,有又多少人看過四大名著,恐怕為數不多吧。倘若在問他們對《論語》的看法,他們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見,對於真正的古典文學內涵,當代人知之者甚少。從這些廣泛文化來說,國人尚且不夠了解,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於這一狀況,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力度彰顯地區文化,打造屬於自己特異的文化,並對外多舉行一些活動進行宣傳,不然再精髓的東西都不能端上菜盤子上,讓大家盡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實,現在的旅遊文化承載了不少其它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且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此期間,這些遊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會對優秀傳統文化予以繼承和發揚。舉個例子來說,一位遊客去過黃鶴樓,那麼,他定然會聯想到崔顥的詩,進而可能閱讀唐詩宋詞,甚至古代文學,這樣下去,就產生了連鎖反應,當然這是比較樂觀的想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方面,我想我們更該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樣化地呈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當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說將文化變賣成獲利工具。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戰後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繼續在家庭、學校、公司、政府部門保持固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以兼收並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美國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為其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深感不安,有識之士已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崇尚個體,倡導競爭的想法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他們開始在東方文化中尋找救世的良方。許多著名大學紛紛開辦漢學系,美國政府還設立專門的基金,組織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現在比較重視軟文化的輸出,也舉辦了很多展現傳統文化的活動,比方說法蘭克福展,中國就展現了很多傳統文學,在德國書畫展中也帶去了活字印刷相關內容。
太多人對於傳統文化過於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網上快餐文化隊傳統文化就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大家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現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繽紛的都市生活,迷戀上了網路,喜歡在網上吃快餐文化,其實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時的感驗。如今的這種情況讓眾多文化學者產生了危機感,因為一旦傳統文化被拋棄,我們將不再是炎黃子孫,我們將不再是一個擁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喚醒當代人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將傳統文化用一種易接受的方法輸送給當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枯燥乏味,他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耗,因此,我們就得一反常態,用創新的思路來教導他們,當然不能改變了文化的實質。比方說用講座的方式來講述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樣既生動有趣味,定然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我們還通過電視來講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講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明顯,這樣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識分子,更不用說像易中天這樣的教授,講的既有風趣又比較深刻,還有於丹的條分縷析,道理其然,能夠被大多數人喜歡。又如中國眉山東坡國際文化節,此次文化節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熱情好客給遠道而來的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眉山人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思想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 無論是開幕式上500餘名演員用豪放的氣勢演繹的的《千古東坡》,還是閉幕式上,城區的十餘所學校的200餘學生為廣大觀眾奉獻上的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整個東坡國際文化節,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份難得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感。這樣的活動無疑對文化起著宣傳的作用。還有中非文化節、孔子文化節等等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石灣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灣河宕貝丘遺址出土的幾何印紋陶片,見證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灣陶瓷歷史,顯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而大霧崗唐宋窯址的挖掘,證實了唐宋時期石灣已成為嶺南陶器生產基地;發展至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數千年後的今天,陶瓷業在傳承和創新中以嶄新的形式名揚四海。為展現陶業的歷史演變,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瓷發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灣二十四行」為重點,介紹了明代至民國時期石灣陶業的歷史源流。整個展覽表現手法新穎而多樣,在視覺、聽覺、觸覺上都給民眾以全新的感覺。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舉辦了陶瓷展,我們學校也去了不少學生,也吸引了很多社會上的人,可以說是把石灣陶藝推廣了出去。我們知道,前些年,陶藝品沒有市場,這樣直接導致陶藝技術的流失,甚至讓這樣的文化瑰寶從此絕於世間,如果到了那種地步,實是一個悲劇。我覺得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不該持保守態度,中國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傳統文化,文化保守主義顯然他界定的保守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傳統。從建國以來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文化的軸心的這種情況下融匯的西方優秀文化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這個文化,我覺得這個文化應該是現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義的這個文化,功能上作為傳統夢魘的這種文化,保守的文化,顯然不是指現代中國的文化,而是指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那麼我現在就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保守的這個東西。我們總是處在一個傳統文化的籠罩下,喘不過氣來,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變或者是形式上的改變的話,這也是不為過的,所以我在這里特別強調要將傳統文化拓展開來,形成一種現代式的傳統文化,好讓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規當然是需要勇氣的,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要不忘本質的將傳統文化轉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學以致用,這樣才是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不二法寶,也是我們實踐傳統文化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種合時合宜的方式引導當代人去接觸傳統文化並學習發揚傳統文化。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著,很多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風,從小就叫他們長大後要有出息,什麼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闆。更多的是忽視了對小孩子的一種道義上的引導,告訴他們怎麼樣才能算合乎道義,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教養。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甚為嚴重,因為他們的父母本來就在文化教養上處於低水平,對於他們而言,自然生計是最重要的了,兒子在學識修養方面有沒有高的造詣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這樣看來,這種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當代某些人深受著家庭的影響,即使上了高中,這種思想也不容易轉變過來。所以說一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子女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培養的孩子多數是有文化的,我說的當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較敏感的。而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更需要去引導當代人,毫不誇張地說,從小時候就應該給予這種引導,讓他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引導的任務似乎很艱巨,但是面對著如今傳統文化遭到遺棄的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擔負這個使命,那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搬到每個中國人面前,讓我們每個都去繼承發揚它。怎麼樣引導,方法很多。在學校,我們的老師就應該起一個領頭作用,面對一群思想活躍且厭倦傳統文化的學生,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插入適量的傳統文化,這樣起到一個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細的話,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衣著來體現一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當然,學生也得發揮一個主動作用,平時在學校就得自發主辦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一些討論,有條件的就集體去參觀一些傳統文化展。在家裡的話,就如我上面說到的,父母長輩得起引導作用,要科學地向他們指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支持下一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論,讓原本涉世不深的他們迷失自己的方向,這樣的話,對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損失,因為新一代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主體。在社會中,要加強這種引導作用更具挑戰,因為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裡麵包含了多個層次,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要達到引導的效果,當然就得採取綜合的手段,比方說,舉辦企業的文化節,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而這些企業文化的建設當然要以傳統文化為主,這樣一來員工們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而且自己還在實踐著傳統文化。對於政府來說,建立必要的傳統文化館,和一些傳統文物館是很有效果的,因為民眾對這樣形式的展覽能夠在業余時間去享受一番,對於他們而言,既能豐富業餘生活,又能學到某些東西,何樂而不為。
也許我們對於這樣或那樣的措施不能夠太樂觀,但是我們也不比太悲觀,因為我們中還有很多人在支撐傳統文化,有很多人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也許當代人正在努力繼承和發揚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這一切,我們都無所得知,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念,有這種理想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是金子總會發光,中國的優秀文化就是一塊大金子,它的光芒遲早會在國內外散發,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⑶ 歷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區別
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在概念、內涵、特點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回。
(一)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概念答的差別。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而歷史文化是在朝代更迭和歷史發展進程中,各個民族、各個地區互相學習、互相融合,形成的一個統一的文化價值體系。
(二)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內涵的差別。傳統文化的內容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其包括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等;而歷史文化則是從歷史發展規律中總結出來的文化,具有衍生文化特徵,更多的體現在精神層面,包括經濟、文化、軍事、政治體制、藝術等。
(三)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特點的差別。傳統文化的特點是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歷史文化的特點是源遠流長、有容乃大、國體統一、影響深遠等。
(四)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差別。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傳統理論、傳統技藝、傳統文字、傳統文學、傳統宗教、傳統節日、傳統民俗、傳統神話等;而歷史文化則包括歷史沿襲下來的建築文化、亭台寺閣、醫學養生、政治色彩、國家或民族精神等。
⑷ 當代大學生如何理解」中國夢」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內涵
時代內涵 ——國家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民族不復興,就無顏擔當龍的傳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簡單地重尋昔日的榮光,而是要讓曾經飽受列強欺侮、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強國才能富民,強國也是為了富民。沒有人民富裕,發展就不算成功;沒有人民幸福,復興就不算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讓中國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進一步說,就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處於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處於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堅持把本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破解人類發展難題。一句話,「中國夢」不僅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相應地,「中國夢」也呈現出這個階段的諸多重要時代特徵。
歷史底蘊 一是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的「實力特徵」。「中國夢」的第一要義,就是實現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並未根本改變。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到2020年的宏偉目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一指標體系,構成了現階段「中國夢」的基本圖景。
二是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徵」。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提升幸福指數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物質因素,又要考慮非物質因素,從根本上講,就是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和諧的水平。黨的十八大著眼於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將「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納入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等等。這些和諧因素的充實,對「中國夢」的階段性特徵作了更為清晰的描繪,也為「中國夢」增添了更加美麗的幸福光環。
三是中華文明在復興中進一步演進的「文明特徵」。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幾千年不斷延續、傳承至今的文明,但要體現現代文明色彩,就必須超越數千年來創造的農耕文明形態
黨的十八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升華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標志著中華文明格局開啟了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更高階段演進的新里程。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文明必將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四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特徵」。《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中國夢」具有多個維度,而其價值維度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之中,並且強調,「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這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必將極大提升「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快點個贊
⑸ 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是什麼
首先提醒一下,「歷史文化遺產」提法不周全,所以請允許我按照國際慣例為您解釋一下所謂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的定義與標准
一、什麼是世界文化遺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現代化進程迅猛如潮.給人類的居住環境和文化遺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破壞。為了使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為了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於1972年倡導並締結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公約主要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鑒於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締約國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由締約國申報,經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權威專家考察、評估.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最後經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種類有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稱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聯合國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義務
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自然景觀,提供下列保護:(一)不分國籍,都受到聯合國成員集體保護.戰爭情況下不得列入攻擊范圍。(二)提供本國所不具備的專家、技術、儀器等幫助。(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
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准與要求
(一)文化遺產的定義《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對文化遺產的定義有文物、建築群、遺址三條,其中"遺址"的定義是: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與人類結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的地區。
(二)文化遺產的評審標准
1、申報項目自身價值 (1)代表一種獨特的成就,一種創造性天才的傑作。(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萊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中,產生重大影響的作品。(3)能為一種已經消失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4)可作為一種類型建築群或景觀的傑作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的作品。(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是處在不可挽回的變化之下.容易損毀的地址。(6)與現行傳統思想、信仰或文化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關聯,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實物。
2、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保護該遺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該遺產項目環境的協調及對不協調狀況的克服程度。
四、申報渠道和程序向國際社會申報世界遺產是國家行為。
總協調機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推舉出的世界遺產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的世界遺產中心兼任其秘書處,處理日常事務。世界遺產委員會是政府問機構。為確保世界遺產工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其相關事項要建立在獨立的國際專業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保護世界自然資源聯盟"和"國際文物修復研究中心"研討、論證的基礎上議決。其中,審定新的世界遺產,主要要經前兩個非政府間機構進行專業考察和綜合論證。文化遺產的考察論證一般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進行。我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是國家文物局。報送世界遺產申報項目,要報請國務院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運作方針規定,締約各國應將本國今後5-10年擬申報世界遺產的單位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通報世界遺產中心備案。然後,每年(殷墟為2002年)的元月底,按照統一規定的嚴格格式和內容將本國自認為條件已經完全成熟的預備項目正式申報文本(包括文字、圖紙、幻燈、照片、錄像或光碟等)送達世界遺產中心。世界遺產中心將把有關材料轉達國際專業咨詢機構,在當年夏秋之際,由相關的專業咨詢機構進行考察和論證,並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評估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殷墟為2003年)的4月份召開一次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新的(上一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提出建議16月份,世界遺產委員會全會投票表決,選出新一輪世界遺產。程序規定,一旦申報失敗,在近年內不得再次申報,如再次申報.極其困難。
五、目前中國世界遺產工作現狀
現在,世界上有162個國家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已有690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於1985年成為該公約締約國,雖起步較晚,但卻後來居上。自1987年我國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產以來,至今已有27個世界遺產項目,遺產數目排在義大利、西班牙之後,位居世界第三。中國27處世界遺產中,有20處文化遺產3處自然遺產,4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⑹ 如何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傳統價值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傳。看著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樸貼切的陶藝,心裡頓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遺跡,似乎能窺出歷史的痕跡;每當閱讀者那一卷卷詩書畫卷,我們彷彿被洗禮;還有那些精細的民間藝術-------,我們應該幸福,因為我們身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在傳統文化的培育下成長!
第一,亮即將傳統文化的亮麗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是寶劍就得用上沙場,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消逝。如何理解這一問題,到現實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學生中調查,有又多少人看過四大名著,恐怕為數不多吧。倘若在問他們對《論語》的看法,他們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見,對於真正的古典文學內涵,當代人知之者甚少。從這些廣泛文化來說,國人尚且不夠了解,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於這一狀況,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力度彰顯地區文化,打造屬於自己特異的文化,並對外多舉行一些活動進行宣傳,不然再精髓的東西都不能端上菜盤子上,讓大家盡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實,現在的旅遊文化承載了不少其它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且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此期間,這些遊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會對優秀傳統文化予以繼承和發揚。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遊客去過黃鶴樓,那麼,他定然會聯想到崔顥的詩,進而可能閱讀唐詩宋詞,甚至古代文學,這樣下去,就產生了連鎖反應,當然這是比較樂觀的想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方面,我想我們更該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樣化地呈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當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說將文化變賣成獲利工具。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戰後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繼續在家庭、學校、公司、政府部門保持固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以兼收並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美國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
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為其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深感不安,有識之士已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崇尚個體,倡導競爭的想法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他們開始在東方文化中尋找救世的良方。許多著名大學紛紛開辦漢學系,美國政府還設立專門的基金,組織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現在比較重視軟文化的輸出,也舉辦了很多展現傳統文化的活動,比方說法蘭克福展,中國就展現了很多傳統文學,在德國書畫展中也帶去了活字印刷相關內容。
太多人對於傳統文化過於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網上快餐文化隊傳統文化就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大家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現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繽紛的都市生活,迷戀上了網路,喜歡在網上吃快餐文化,其實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時的感驗。如今的這種情況讓眾多文化學者產生了危機感,因為一旦傳統文化被拋棄,我們將不再是炎黃子孫,我們將不再是一個擁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喚醒當代人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將傳統文化用一種易接受的方法輸送給當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枯燥乏味,他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耗,因此,我們就得一反常態,用創新的思路來教導他們,當然不能改變了文化的實質。
比方說用講座的方式來講述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樣既生動有趣味,定然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我們還通過電視來講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講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明顯,這樣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識分子,更不用說像易中天這樣的教授,講的既有風趣又比較深刻,還有於丹的條分縷析,道理其然,能夠被大多數人喜歡。又如中國眉山東坡國際文化節,此次文化節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熱情好客給遠道而來的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眉山人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思想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
無論是開幕式上500餘名演員用豪放的氣勢演繹的的《千古東坡》,還是閉幕式上,城區的十餘所學校的200餘學生為廣大觀眾奉獻上的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整個東坡國際文化節,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份難得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感。這樣的活動無疑對文化起著宣傳的作用。還有中非文化節、孔子文化節等等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石灣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石灣河宕貝丘遺址出土的幾何印紋陶片,見證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灣陶瓷歷史,顯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而大霧崗唐宋窯址的挖掘,證實了唐宋時期石灣已成為嶺南陶器生產基地;發展至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數千年後的今天,陶瓷業在傳承和創新中以嶄新的形式名揚四海。為展現陶業的歷史演變,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瓷發展六大部分。
其中以第四部分「石灣二十四行」為重點,介紹了明代至民國時期石灣陶業的歷史源流。整個展覽表現手法新穎而多樣,在視覺、聽覺、觸覺上都給民眾以全新的感覺。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舉辦了陶瓷展,我們學校也去了不少學生,也吸引了很多社會上的人,可以說是把石灣陶藝推廣了出去。我們知道,前些年,陶藝品沒有市場,這樣直接導致陶藝技術的流失,甚至讓這樣的文化瑰寶從此絕於世間,如果到了那種地步,實是一個悲劇。我覺得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不該持保守態度,中國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傳統文化,文化保守主義顯然他界定的保守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傳統。從建國以來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文化的軸心的這種情況下融匯的西方優秀文化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這個文化,我覺得這個文化應該是現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義的這個文化,功能上作為傳統夢魘的這種文化,保守的文化,顯然不是指現代中國的文化,而是指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那麼我現在就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保守的這個東西。
我們總是處在一個傳統文化的籠罩下,喘不過氣來,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變或者是形式上的改變的話,這也是不為過的,所以我在這里特別強調要將傳統文化拓展開來,形成一種現代式的傳統文化,好讓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規當然是需要勇氣的,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要不忘本質的將傳統文化轉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學以致用,這樣才是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不二法寶,也是我們實踐傳統文化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種合時合宜的方式引導當代人去接觸傳統文化並學習發揚傳統文化。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著,很多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風,從小就叫他們長大後要有出息,什麼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闆。更多的是忽視了對小孩子的一種道義上的引導,告訴他們怎麼樣才能算合乎道義,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教養。
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甚為嚴重,因為他們的父母本來就在文化教養上處於低水平,對於他們而言,自然生計是最重要的了,兒子在學識修養方面有沒有高的造詣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這樣看來,這種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當代某些人深受著家庭的影響,即使上了高中,這種思想也不容易轉變過來。所以說一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子女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培養的孩子多數是有文化的,我說的當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較敏感的。而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更需要去引導當代人,毫不誇張地說,從小時候就應該給予這種引導,讓他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引導的任務似乎很艱巨,但是面對著如今傳統文化遭到遺棄的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擔負這個使命,那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搬到每個中國人面前,讓我們每個都去繼承發揚它。怎麼樣引導,方法很多。
在學校,我們的老師就應該起一個領頭作用,面對一群思想活躍且厭倦傳統文化的學生,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插入適量的傳統文化,這樣起到一個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細的話,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衣著來體現一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當然,學生也得發揮一個主動作用,平時在學校就得自發主辦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一些討論,有條件的就集體去參觀一些傳統文化展。
在家裡的話,就如我上面說到的,父母長輩得起引導作用,要科學地向他們指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支持下一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論,讓原本涉世不深的他們迷失自己的方向,這樣的話,對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損失,因為新一代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主體。
在社會中,要加強這種引導作用更具挑戰,因為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裡麵包含了多個層次,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要達到引導的效果,當然就得採取綜合的手段,比方說,舉辦企業的文化節,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而這些企業文化的建設當然要以傳統文化為主,這樣一來員工們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而且自己還在實踐著傳統文化。對於政府來說,建立必要的傳統文化館,和一些傳統文物館是很有效果的,因為民眾對這樣形式的展覽能夠在業余時間去享受一番,對於他們而言,既能豐富業餘生活,又能學到某些東西,何樂而不為。
也許我們對於這樣或那樣的措施不能夠太樂觀,但是我們也不比太悲觀,因為我們中還有很多人在支撐傳統文化,有很多人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也許當代人正在努力繼承和發揚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這一切,我們都無所得知,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念,有這種理想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是金子總會發光,中國的優秀文化就是一塊大金子,它的光芒遲早會在國內外散發,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⑺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以中華民族為創作主體,於清晚期以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特點和穩定結構的、世代傳承並影響整個社會歷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體系。
將「傳統」與「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從縱向探析主要指本國傳統社會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
橫向來看主要指中國傳統社會中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育學說外,還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各個門類,如藝術、法律、哲學、道德等以及歷史、地理、醫醫葯學、天文、農學等古籍文書。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可概括為「以中華民族為創作主體,於清晚期以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特點和穩定結構的、世代傳承並影響整個社會歷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體系」。
(7)歷史文化傳統和時代內涵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⑻ 怎樣體現「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必須弘揚!傳統文化包含許多的文明道德文化,根據中國特色新時代的特性,傳統文化中有個別陳舊落後的沒有科學道理、封建迷信的東西應該丟棄!
⑼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
就是這個城市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一定的文化積淀,不是單純靠風景吸引人。有一定的人文景觀,比如滕王閣,故宮,黃鶴樓這種有歷史文化積淀的建築。
⑽ 解讀「中國夢」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內涵
時代內涵 ——國家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民族不復興,就無顏擔當龍的傳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簡單地重尋昔日的榮光,而是要讓曾經飽受列強欺侮、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強國才能富民,強國也是為了富民。沒有人民富裕,發展就不算成功;沒有人民幸福,復興就不算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讓中國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進一步說,就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處於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處於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堅持把本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破解人類發展難題。一句話,「中國夢」不僅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相應地,「中國夢」也呈現出這個階段的諸多重要時代特徵。
歷史底蘊 一是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的「實力特徵」。「中國夢」的第一要義,就是實現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並未根本改變。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到2020年的宏偉目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一指標體系,構成了現階段「中國夢」的基本圖景。
二是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徵」。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提升幸福指數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物質因素,又要考慮非物質因素,從根本上講,就是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和諧的水平。黨的十八大著眼於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將「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納入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等等。這些和諧因素的充實,對「中國夢」的階段性特徵作了更為清晰的描繪,也為「中國夢」增添了更加美麗的幸福光環。
三是中華文明在復興中進一步演進的「文明特徵」。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幾千年不斷延續、傳承至今的文明,但要體現現代文明色彩,就必須超越數千年來創造的農耕文明形態
黨的十八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升華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標志著中華文明格局開啟了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更高階段演進的新里程。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文明必將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四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特徵」。《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中國夢」具有多個維度,而其價值維度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之中,並且強調,「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這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必將極大提升「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