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認識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內容及意義
基本內容:中國民主革命首先在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動農民武裝起義,建立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結合起來,使之建成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戰略基地。隨著革命戰爭、人民武裝和根據地的發展,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意義:成功地解決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發展的問題。隨著根據地的擴大,人民武裝隨之擴大,並由游擊隊向正規軍發展,從而解決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正規戰發展的問題。
(1)中國革命發展歷史的認識擴展閱讀
形成:1936年到1939年,毛澤東先後發表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新階段》、《戰爭和戰略問題》、《〈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理論著作;
從中國革命的基本規律、特點和主要形式,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論的成熟。
② 中國革命的發展歷史
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1851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和之後的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反抗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1898年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歷史的舞台,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帝國主義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1919年五四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8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③ 如何正確認識近代中國革命歷史的必然性,進步性和正義性
①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建立。②民主共和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滿清專制被推翻,袁世凱復辟帝制破產,張勛復辟失敗。③資產階級不能領導民主革命任務,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行不通;辛亥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二次革命失敗,護法運動破產,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屢戰屢敗,陷入困境。五四運動實現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中國革命選擇了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新的發展前途——社會主義,誕生新的舵手——中國***。
必然性:①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是由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的。③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提供了階級基礎。④在十月革命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並與工農運動相結合,提供了思想基礎。
必要性:近代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使它必須進行革命。首先,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太緊太深,它們不希望中國富強,也不希望中國通過改良而改變現狀;其次,中國的封建實力根深蒂固、力量強大,不經過巨大的革命風暴無法將它摧毀;再次,改良本身的弱點及改良過程中的失誤,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產。因此中國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製造出來的,而是在帝國主義封建主要殘酷壓迫下,社會矛盾空前尖銳的產物。不革命,中國將無法取得進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種改良的失敗即說明了這一點。
正義性:.滿族人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孫中山一直推行「五族共和」的民族和解政策,近代中國革命之正義性並不在於滿族人統治不合法不合理,何況,他們也創造了輝煌的「康乾盛世」。正義性主要是晚清政府賣國求榮,軟弱無能,對內鎮壓百姓剝削民眾,而近代中國的辛亥革命是提倡「民權」,實行三民主義。
進步性:進現代中國革命經歷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它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給人民帶來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等方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五四運動打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槍,五四運動具有舊民主主義革命不具備的特點,它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展現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開始採取群眾路線的方法進行革命斗爭,開始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路線。在經過曲折艱苦的斗爭後,1949年新中國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最終勝利。
④ 從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歷史經驗中有哪些感受和體會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和基本經驗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會議推選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會議責成他們從速組成政府機關,開始執行各項政府工作。同時,會議還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惟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10月1日下午,首都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隨即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中國革命的勝利,有著極其偉大的歷史意義。
首先,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數千年來,中國的歷史是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近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又憑借堅船利炮,把中國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是卻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為了自由、民主、獨立和統一整整奮鬥了一個世紀,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志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治的後方基地變成了反帝斗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斗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最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赴後繼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奮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由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總結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所形成的這些基本結論,成為中國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
中國革命的勝利,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首先,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是由於她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這是黨的一條最基本的經驗。自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近80年的時間內,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從來都是沒有停止過的。但是,中國人民沒有什麼思想武器來抵禦帝國主義,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起來,中國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它的生命力正是在於它是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在於它能夠在實踐中為人們認識真理開辟道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獨立自主地來思考和解決中國的問題,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為中國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民族風格和民族形式。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深深地紮下根來,並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轉化為對中國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偉大的物質力量。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就不會有中國革命的勝利。
其次,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時刻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先進政黨的堅強領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並且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任何反動勢力也沒有可能戰勝的偉大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盡管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一個科學的結論,是他們基於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革命對象是極其殘暴和凶惡的,同時,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佔人口的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因此,無產階級如果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爭取和聯合廣大的中間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信這一點,並且堅持了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從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下,把全國各族和各階層人民緊密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歷盡千辛萬苦,戰勝了許多艱難險阻,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另外一條重要的經驗。
最後,在中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是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必然。在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曾經實驗過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但是,它們最終都失敗了。事實證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資產階級民主,以人民共和國代替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正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斗爭28年來的經驗時,所指出的:「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武器,團結全國除了反動派以外的一切人,穩步地走到目的地」。這是對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革命斗爭經驗的深刻總結。(新華網)
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⑤ 怎樣認識中國近代近代社會的歷史發展和中國革命的興起
1,被侵略,然後反抗,失敗後革新,西學東進,清政府改革到民族資本家的興起,各種學社的內成立,推翻清容政府建立資本主義社會,
2,同時馬克思恩格斯思想被引進,「德先生」和「賽先生」,國際共產代表進入中國,開始共產主義的革命,城市包圍農村,結果還是失敗。
3,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尤其是日本,獨占鰲頭,抗日成為共同主題,統一戰線的建立。
4,最後農村包圍城市,「三灣改編」黨指揮槍,井岡山,陝北,打過長江,解放全中國。
(P.S這里有時間上的重合,你自己再整合一下,呵呵~~)
⑥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1、社會主義發展是曲折性與前進性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相結合是社會主義發展必然選擇;它是過去社會主義政權建立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它是當代社會主義改革成效的現實的驗證;它是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精髓,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的規定。
3、正確認識社會主義事業的艱巨性、曲折性,不能因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巨大挫折而得出馬克思主義「大失敗」、社會主義「歷史終結」的結論。
(6)中國革命發展歷史的認識擴展閱讀:
科學社會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理論體系,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和廣闊的理論與實踐空間,堅持社會主義必須進行社會主義改革和創新。這就要反對僵化的觀點,不能抱著那些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不放,堅持把那些探索中的東西看成馬克思主義的固定模式不改;這就要反對西化的觀點,不能數典忘宗,離開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隨心所欲地胡「改」、亂「革」,甚至搞「意識形態多元化」、「指導思想多元化」等「全盤西化」那一套;這就要反對理想化的觀點,不能削足適履,把那些關於社會主義的帶有空想因素的個別論斷作為理想模式,甚至把對這種理想模式的突破看成是離經叛道。這樣,才能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探索符合本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認知與探索: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⑦ 結合中國近代史,談對中國民主革命的認識
1、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已淪為帝國主義的附庸,但由於還保留著中國政府的統治,還具有某種半獨立性,因此不同於帝國主義直接治理的殖民地,而是半殖民地。
從那時以後,在中國,封建主義已不再獨占統治地位,而逐步形成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位一體、共同統治的局面。在舊中國、束縛生產力發展、阻礙社會進步的就是這三座大山,人民大眾同三座大山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革命就是要推翻這三座大山。
既然中國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力量薄弱並受三座大山壓制的民族資本主義,這樣的革命按其性質只能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
2、毛澤東指出,中國的民主革命同歷史上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舊式民主革命不同,它是由無產階級(通過它的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因而是新型民主革命。
毛澤東說:「中國現在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這個任務沒有完成以前,社會主義是談不到的。中國革命不能不做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
由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進行的,這個革命勝利後,必然會向社會主義過渡,不需要再通過一次暴力革命。
3、新中國成立後,黨一方面繼續完成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另一方面著手恢復生產,擘劃經濟建設。由於從革命到建設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我們在許多方面缺乏經驗,蘇聯的經驗雖在某些方面可以借鑒,但又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國情。
我們黨在毛澤東領導下,開始了一個比之民主革命還要復雜得多、艱難得多的探索階段,一個新的長征——建設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長征。在這個新長征中,我們既取得過輝煌的成績,也經歷過重大的曲折。
當毛澤東和我們黨繼續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就取得新的重大進展,而什麼時候毛澤東和我們黨違反了實事求是原則,從主觀的意志出發來觀察問題、處理問題時,我們的事業就遭受嚴重挫折。
(7)中國革命發展歷史的認識擴展閱讀:
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即「巴黎和會」。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之一,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
4月底,和會在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操縱下,悍然決定將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交給日本。對廢除二十一條條約,則借口不在會議討論范圍之內,完全予以拒絕。
巴黎和會的消息傳至中國後,全國人民激憤異常,北京青年學生首先燃起了反侵略、反賣國運動的火焰。5月4日,北京13所大專學校學生3000餘人在天安門前集會,並舉行示威遊行,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等口號。
學生們湧向東城趙家樓,焚燒曹汝霖的住宅,並痛打時在曹宅的駐日公使章宗祥等賣國賊。北洋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逮捕留在現場的32名學生,這更激怒了示威的群眾。
在北京政府大批逮捕學生的高壓下,學生進一步發動了罷課,並於6月3日展開了大規模的街頭宣傳。北京青年學生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北洋軍閥的英勇斗爭立即得到了全國學生的熱烈響應,工人和市民也相繼捲入了這個浪潮。
上海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唐山、長辛店鐵路工人舉行遊行示威。南京、杭州、天津、保定、濟南、武漢、長沙、廈門以及東三省等地的學生工人和市民都展開了英勇的斗爭,在全國形成了如火如荼的群眾運動。
⑧ 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的歷史意義
1.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毛澤東指出:不論做什麼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國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發展規律,這種特殊的發展規律根源於中國獨特的國情,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正是建立在對中國國情准確的把握和認識的基礎上.
2.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革命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暴力革命是社會革命的基本形式,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但是,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各國用什麼方式達到目的,應當由各個國家的工人階級自己選擇決定.馬克思曾經指出:「工人總有一天必須奪取政權,以便建立一個新的勞動組織;……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斷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該採取同樣的手段.我們知道,必須考慮到各國的制度、風俗和傳統;我們也不否認,有些國家,像美國、英國,……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則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接受了這一挑戰,並且作出了正確的判斷.
3.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毛澤東說:「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於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就是中國革命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過程.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的開辟,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鄉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
4.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起到了啟迪作用.毛澤東指出:「任何外國的經驗,只能作參考,不能當作教條.一定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本國的具體情況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1982年9月鄧小平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8].」1984年10月,鄧小平又一次強調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六年來,中國農村就是根據這樣的原則,取得成功的.最近通過的以城市為重點的改革的決定,也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
⑨ 如何認識和看待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2、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發展和諧社會;
3、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