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的高考要求中的數學文化是什麼內容
2016年月8號,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了[2016]第179號文件《關於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對數學增加了數學文化的要求。
這一文件的公布,是從考試命題的角度第一次非常正式地明確要求要把數學文化滲透入數學試題,那麼未來高考數學命題肯定會遵照執行,定會有所體現。但數學文化我們雖然提了很久,但如何在數學試題中體現出來,對廣大一線教師而言,也是比較陌生的。因為數學文化本來是個籠統的概念,傳統意義上「文化」在文科中出現的較為普遍,在文科試題的命制中是很容易做到的,而數學是邏輯科學,是思維的科學,如何把「文化」滲透其中,實在是擺在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
從今日起,筆者將陸續寫出一些與數學文化相關的文章,從一線教師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理解,期望拋磚引玉,激發老師們積極投入到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來。
什麼是數學文化?
什麼是數學文化?學過幾個數字,買菜賣菜會算個帳,在民間就會理解為有些文化了,是數學方面的,當然也會理解成有些數學文化了。這種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可能是最狹義的。
有些人,包括一些教了一輩子數學的老師,對自己教的內容都不信,認為學生畢業後用不上所學的數學知識。那按照這種觀點的話,可以推知學生學了十幾年的數學,最後都是一批沒有數學文化的人!說的再難聽點,凡是不從事數學工作的都可以稱得上數盲了。難道數學知識是數學文化的全部嗎?難道教的勾股定理、二項式定理等等這些具體的內容是數學文化,一旦忘掉,在學生身上就什麼都不剩了嗎?就沒有數學文化了嗎?應該說,把數學文化等同於數學知識也是一葉障目。
那到底什麼是數學文化呢?談論任何事物,都要首先搞清它的定義是什麼。要理解數學文化,我們先從字面把它拆解開來,從字面上來講,「數學文化「應該是」「數學的文化」,所以數學文化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數學的,有數學特徵的。因此要理解數學文化,就要先搞清楚什麼是文化。
文化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里,裡面說「觀其天文,以察時變;觀其人文,以化天成」,這里「文」字指「紋路,色彩」,引申為事物的「道理(結構,秩序等)」,「化」就是「變,改變」,「使……變成……」,這樣「人文化成」可以解釋為:用人文的道理來造就人的世界,也就是說「文化」指的的是用人的標准和尺度去改變對象的行為過程及其結果。
由古人對文化的認識我們可以推得數學文化的定義:用數學的標准和尺度去改變人的行為過程及其結果。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數學文化不能單純理解為一個名詞,比較恰當地應該理解為一個動詞,它重在「對人的數學教化」,包含兩項主要內容:一是「人(事物)數學化」,也就是讓人(事物)具備數學的屬性,也就是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世界。二是「數學化人(事物)」,也就是用數學的知識去改造人(事物)。可能這種描述有些抽象,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十個蘋果放在盤子里,又加入五個蘋果。這個生活現象可以抽象成「10+5=15」,這個抽象的過程就是使得這個事情數學化,也就是「人(事物)數學化的過程」。
如果某人學會了這種數學抽象,學會了這個數學的本領,那麼再遇到十隻羊在羊圈裡,又跑進了五隻羊,那麼他能馬上就能計算出是15隻羊。試想,如果不具備這種數學的本領,那麼他只能大眼瞪小眼,暈暈乎乎了。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人(事物)」。
「數學文化」既然是一個過程,因此如果在高考命題中要滲透「數學文化」的話,它的立意應該就在「數學化人」與「人數學化」兩個方面,只要能夠體現出這兩個方面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就可以看成是體現了數學文化。
例如:已知車跑的路程越遠,消耗的油越多,請你用數學語言來描述這種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題目就考察學生「事物數學化」的,就能從答案中看成學生是否有數學文化,這個題目就是滲透了數學文化。
再如:你現在已經學習了直角坐標系,已經對直角坐標中點的坐標非常清晰了,那麼請你給出斜坐標系下點的坐標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題目需要學生去類比直角坐標系得出斜坐標系,這個過程就是考察學生能否用數學的本領去解決未知的領域,就是對「數學化人」的考察。這個題目也可以看作是滲透了數學文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提倡把數學文化滲透到試題當中,但也不能片面地認為就是簡單地把一個古文數學材料中的一段話搬過來,整合到題目中就是體現數學文化了。前幾年全國卷有一個題目,就是把九章算術的一段古文拿過來,然後再用白話文解釋一番,事實上解題中沒有幾個學生去看那段古文,大部分都是直接看白話譯文,看完白話譯文就能馬上做題。試問「這段古文除了給人感覺很酷外,還有多大的用處呢?」。當然,這種方式可以理解成是把傳統中華文化滲透其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但筆者認為這種方式是一種拼盤式行為,它滲透的是中華傳統文化,考察的是日常教學中把中華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結合的情況,但數學文化(以數化人與人數學化)的滲透不夠。提倡對數學文化的考察,需要編制出能考察「過程」的題目,這需要命題專家潛心琢磨。
理解數學文化,就要從「過程」的角度去理解,無論是命題者,教材編寫者,還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都是下一步需要重視的。尤其是新課標修訂者和新教材編寫者,更要重視。以馬上要面世的新教材為例,如果所選題目還是以前風格,所選例習題不能體現數學文化的過程性特點的話,那麼其成功性與否就值得懷疑。那局面將是「高考命題者說一套、教材編寫者自成一套、課標又一套」,這三套將會讓一線教師無所適從。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
㈡ 高考數學怎麼提分
首先,鞏固基礎!把主要的知識點,再溫故一下!其次,鞏固提高回!把所做的試卷全部拿出來答,錯過的題做入錯題本,重復做,這個很重要,錯題本是每次考試都應該拿出來看看!最後,要整體把握!針對每個模塊的重點,大致瀏覽復習一下!!祝你成功哦!
㈢ 高考的學習方法 數學英語文綜怎麼提 詳細 。。。怎麼樣的學習計劃合理
1我對自己的要求:選擇題不擇手段,大題不假思索
即選擇題要靈活,方法要巧,能排除就排除,能用特殊值就用特殊值。大題要熟練,看到題目馬上有思路。這個一是要求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熟練,二是要求做大量的題並且善於總結反思。
總結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選擇題來說,不擇手段做出來的題,要在考後用通法徹底弄懂。解答題我還是喜歡把相同、相似類型的題放在一起,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好多秘密。
2基礎一定要扎實。這個只要你聽老師的話就一定沒問題。填學案別眼高手低,基礎知識梳理一定要耐心認真的寫;上課別因為簡單就不聽,裡麵包含了很多易錯點,別高估自己以為自己不會錯;同時老師講解的基本方法也是做解答題的基石,所以數學課也要做筆記,而且我的數學筆記是我最好的筆記之一;公式定理一定要背過,到了二輪、三輪復習的時候,有很多同學發現自己的數學瓶頸竟然在公式上,很可笑也很可惜,所以跑操之前的、熄燈之前的三五分鍾,背背公式吧。
3限時練習。因為我數學考試常常前松後緊打不完題,所以我給自己定的規矩是:平日練習當考試,限時、規范;考試當練習趕作業,穩准狠。
4研究答案,規范作答,得全步驟分。會的題要通過規范作答必須得滿分,不會的題也要通過寫出基本步驟盡量多得幾分。
5考試時,統籌安排,顧全大局,勇於舍棄。要做好時間安排。對我來說:選擇填空30~45min,大題基本上10min一個題,如果某個大題三分鍾沒思路我就會跳過——但不是放棄。做完我拿手的導數題我會再回頭啃它,而且幾乎每次一回頭我就有思路了。如果一次回頭不行就多回幾次。
6做題時要精神高度集中,保證思路始終如一的清晰連貫。對我來說,稍有一點恍惚,就會把7+3算成8,這也讓我要求自己,稍一覺得恍惚就要回頭檢查。
7高三下學期,一輪復習結束之後,我的糾錯本已經覆蓋了數學全部章節的大多數題型,也就是說對一般的題來說,「會」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在套題拉練中總有失誤失分。這時候再一一糾錯有點不值得,我就有選擇的糾錯,如果是新題型就整理在糾錯本上。然後卷子都留著,粘成一摞,失誤的錯處狠狠地標出來,每次套題拉練之前都看(因為每次拉練都必須當高考),考完反思時也會看,要結合以前的錯誤進行進一步反思。到一模考試的時候,整張卷子那個地方容易出錯我都瞭然於胸。一模考數學那天,從迷迷糊糊的午休到下午發數學卷子,我把易錯點在腦子里過了不下五遍,考試時到了那個地方就特別注意。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只盯著曾經錯過的地方,因為錯誤是防不勝防的,這個參見第6條。
6月7號考完數學,我覺得考砸了,哭了一場,但從高考成績看,我的數學居然是發揮的比較好的,所以在這里我想總結一下這場考試。首先我高中三年一直非常重視數學,作為一名文科生,我一直非常熱愛數學。高三的時候,我對數學的期望值最高,花在數學上的時間也最多,基礎牢,練習也落實的很扎實。其次,高考時,平時總結的答題策略,在考數學時是應用的最好的。選擇題30分鍾,最後一題我不會,我果斷放棄,猜了一個。不是瞎猜,我數了數前11個選擇題,有3個A,3個B,3個C,2個D,最後一題我當然猜D,靠後對答案,果然是。做完選擇填空,剛好45分鍾,其實我對自己並不太滿意,因為這是我最慢的速度了,這意味著後邊的大題必須10分鍾一道絕不能拖拉。開始做大題後我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立體幾何我就卡住了。好在平時拉練我立體幾何必卡,一定要第二次看才攻克,所以這次我也沒有慌,還以為只要先跳過等會就能把它拿下。然後是數列題,第一問並不難,但是有點繞,在考場那個緊張的環境下,我好長時間都沒理清楚,到了該放棄的時間了,我的感覺告訴我,在堅持一下就好了,然後我就堅持做到最後,花了至少20分鍾才搞定。這個時候我就有點慌,又回頭去看那個立體幾何,又糾纏了5分鍾,還是沒思路,嗯,更擔心了。這時候腦子里什麼都想了,首先想北大去不了了,然後想考砸了是不是要復讀啊,還想其他人應該做的很順利吧……但是沒辦法,必須逼自己別亂想,繼續做。導數題好像比較變態,跟平時做的不太一樣,所以雖然這是我的強項,但我還是做的不順利,到最後得數算不出來,我就扔下了。因為我想剩下的時間解析幾何至少要做一問,立體幾何也必須拿下。又回頭看立體幾何,還是沒有確定的思路,就是說有想法,但不敢貿然下筆,因為那個定理平時很少用。只好繼續做解析幾何。第一問很順利,這時候還有15分鍾。於是想立體幾何絕對不能空著,那樣我數學就完了,然後我就很勇敢的回頭把那個不成熟的想法寫上了,感覺整個立體幾何都像是編上的。還有時間,我把解析幾何第二問做了一半。收卷的時候我想,太遺憾了,如果有時間,也許第二問我就能做出來了。
整個考試過程比較失敗的地方就是胡思亂想。一模考試的時候我心態特好,我告訴自己「你一定要相信你的數學就是最好的,不要管別人翻卷子比你翻得快,他們翻卷子是因為不會做」,整個考試過程我都很沉著,很穩。高考的時候,忘記這一茬了,有點自亂陣腳。
給我增分的地方有1選擇題最後一題勇於舍棄,並且有技巧的猜答案2蒙上的那個立體幾何,應該是大部分對了,我覺得這得益於我平時對立體幾何的「感覺」3導數題雖然沒有做出結果,但思路是正確的,扣分不多4解析幾何寫上的步驟都是正確的,都得分了。所以基本上我不會的都沒寫,也就是沒浪費時間,寫上的都得分了,沒做無用功。
3、政治:就是兩部分,背誦和做題。
1要把五本政治書按照老師教你畫的知識體系有條理的記住,最終達到的效果是,你不看書也可以把整本書從頭到尾有條理的背出來。聽著很嚇人,其實我們經過高中三年的學習,記住單個知識點不成問題,而高三要做的是,緊跟老師復習進度的同時,自己也要跟上畫知識樹。首先記住單元題目,然後記住課題,目錄只有幾個字,比成段成篇的話好背多了。然後把每一課的知識體系記住,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老師的帶領下,你會不斷完善自己的體系。
2政治也需要練大量題目,需要認真糾錯,反思總結。我高三的政治糾錯本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知識的角度分類,第二部分是按問題的角度分類。知識的角度就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每一冊書又可細分,如政治生活可分為政府、黨、公民等幾部分,把相同知識角度的題放在一起,就可以總結出這一部分的設題規律,考試時避免一些隱性要點的失分。問題的角度有原因類、意義類、措施類、辨析類、認識類等等,每一類題都有它的公式,放在一起不僅容易記住公式,還更容易找出你做這一類題的失分點。
3政治簡答題組織答案時要考慮三個答案來源:A對設問的直接作答,即你的理解B從材料中挖掘的有效信息C課本相關知識點。答案構成有兩部分:理論+實際(即材料)。答案來源中的AB兩項也要轉化為課本語言。只有將ABC全找到,答案要點才比較全面。當然ABC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另外建議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列個小提綱,使自己邏輯清楚。
4、歷史
歷史對理解領悟要求挺高的,需要一點悟性。悟性從何而來?就高三學生而言,最直接的就是看課本。歷史強調主幹知識要記熟,同時反復仔細的看課本,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獲。當你「悟」到一定程度後,你可能自己就有一種渴望,想把這些零碎知識串一串,也就是畫知識樹。
5、再統著講一點文綜
1看課文對文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把老師強調的主幹知識必須記熟,然後就是反復看課本,邊角知識都要有印象。
2知識樹要畫,一定要讓知識在你頭腦中條理清晰。但是知識樹的畫法因人而異。我畫知識樹之前內心有一種驅動力,我感覺某一部分知識點比較混亂,然後我要整理一下讓它條理起來,所以知識樹其實算是整理之後的成果,它幫助記憶的作用倒在其次了。
3文綜大題其實都有套路可言,一定要反思、對比、總結,同時還要靈活。
4我還有個習慣,就是自己一個人走路的時候和睡覺之前都會在腦子里回憶政治歷史的知識樹,哪個地方卡住了回去馬上翻課本,效果很好。午休之前如果做數學,我會在午休之前的待睡狀態中思考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數學題,然後這道題會一直伴隨我整個半小時的午睡。我是真的睡著了,那個數學題也是真的想明白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很好用。
6、地理是我的弱項,英語也不突出,就不賣弄了。沒有體會、沒實踐過的東西我不喜歡說。其實我寫的這些東西,也都是老師教的,只不過很多同學不把老師說的話當回事,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資源。
一、 其他
1、反思總結的習慣。我覺得這是我高三制勝的法寶~~每次考完試,我都會對前一階段的學習狀態、這次考試的情況、各科暴露出的問題、下一階段的對策做一反思總結,同時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效果很好。其實現在反思總結已經成了我的生活習慣,不僅用在學習上,一個階段的生活結束,我都會總結。反思讓人進步。
2、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別人的方法只是借鑒,有兩條哲學原理請大家琢磨A實踐決定認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還記得么?嘿嘿)
所以有些東西我們一定要試一試,然後根據自身實際去取捨、改進。
我平時特別關注優秀生寫的方法介紹。高三的時候一本《清華北大不是夢》都快讓我翻爛、背過了。我看這些方法的時候特別注意融會貫通,把優秀生的介紹與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體會相結合。有些東西並不是一下子就懂,而是經過自己學習的逐漸深入、認識的提升,不斷地有新的認識。我剛才寫的這些,有很多很復雜的東西都是一帶而過,我自己都覺得沒有寫明白,各位看官自己慢慢琢磨吧。
3、學習的時候,心要靜,摒除雜念
4、要有強烈的對成功的渴望,渴望到你可以為此忽略掉其他一切東西。
5、考試出錯,一定要正視它,不要一句「馬虎」就原諒自己。要找到促使你馬虎的東西,為什麼偏偏是這馬虎而「1+1」沒有馬虎?其實歸根結底是基礎不牢,不扎實。
6、高三的生活,就是憋著一股勁、提著一口氣,一直到高考都別鬆懈。關鍵是狀態!
㈣ 高二文科數學的歷史怎麼提高
你好,我也是文科生,我可以講講我的經歷,這對你應該會有一些作用。
其實文科生數學都不好,我也一樣,我高一時數學只有40多分,但是高三時我的數學一直比大部分理科生都要好,其實數學考得就是一個熟練度的問題,高二時你還不會有這個體驗,畢竟你現在還處於學新知識的階段。沒關系,不要緊張,我是知道高三才知道怎樣證明面面平行和面面垂直的,高一時我也聽得一頭霧水,沒什麼,你到後來題目做得多了就可以了。其實高考是知識點是有考的難易程度的,你一開始考得都是最難的,到了高考就會分出難易,以前我一直不會的立體幾何,高考時是算送分題的,根本不難,所以不要緊張,只要熟練了就可以了。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其實成功是最大的老師,只要有一次考試你考得好,你立刻會有一種成就感,自然就有學下去的興趣了。你買一本參考書,每天不多,就做兩道題,這樣你的數學就會很熟練的。其實,你只要把數學作業每天不折不扣地做完,做好,在規定時間內能解多少是多少,數學一定會有進步的
我在我們城市一模考試里歷史全市第一,我現在在大學里學的也是歷史。其實歷史真的不難,之所以不會答,其實是沒有掌握技巧,歷史學習其實就是一個套路:背景、經過、影響。背景又分為政治、經濟、文化,經濟最根本,文化是最難以改變的。其實就是一個模版。而且現在大題都是材料題,這就是考察閱讀理解能力,看你能否從材料中找到和書本知識有效關聯的切入點。至於是新學的知識,有些時候老師也會因為教材的改變學新的知識,之所以老師很快掌握,就是因為老師抓住了總的條條杠杠,就是背景經過影響,政治經濟思想,這些東西就是大的模塊和答題的要點,只要抓住了,就算給你全新的,與書本知識毫無關系的內容,你也一樣可以掌握。
你如果有哪些具體的問題不會,發信息給我,我來作答
㈤ 高考數學文化題從哪些古代 數學著作出
九章算術
㈥ 高考歷史如何提分
1.考前要把自己所有要看的都看一遍,才放心去睡覺(不然往往最終會復習不完版),然後好好補充權了睡眠以後,醒來再一次粗略地瀏覽一遍,加深印象。
2.考試前幾個小時有三種材料最值得看,
a.以前幾次考試的錯題,後來懂了的論述題、計算題,或是還未弄懂的選擇題。
b.這幾天復習過程中標記為重點、畫了紅線的少數內容。
c.課本的基本概念、邊邊角角。
㈦ 急求廣東歷史、數學的高考復習資料
先秦至秦漢
在秦朝以前,廣東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稱為百越地,並不為化外之地。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為廣東地區的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郡,廣東屬南海郡。漢初趙佗據嶺南三郡稱南越國,建都番禺,即今廣州。廣東成為南越國政權的中心地帶。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復置南海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交州刺史治為廣信(今封開縣),是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後將廣信以東劃為廣東,廣東得名由此而來。
三國至隋唐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廣東地區,置為廣州。晉及南北朝因之。隋文帝在位時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仁壽元年(601年)因避太子楊廣之諱而改為番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南海郡,屬番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廣州,初為總管府,後改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置嶺南道。乾元元年(758年),罷嶺南道采訪使,改設嶺南節度使,僅轄今廣東地區。咸通三年(862年)嶺南分東、西二道,今廣東屬嶺南東道。
五代及宋元
唐末諸藩崛起,南漢國在嶺南立國,廢嶺南道。而廣東成為南漢政權的中心地區,直轄於南漢朝廷。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廢其建制,復置嶺南道。宋至道三年(997年)設廣南東路,為今日廣東省名之出處。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屬江西行中書省,並設立了廣東道宣慰使。
明清到近代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廣東行省為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通稱廣東省。清為廣東省,受兩廣總督管轄。1911年11月9日,廣東省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成為中華民國轄地。1916年7月6日改為文人政府。其後多次成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紀念堂反北洋政府運動的大本營。1926年11月10日省政府改稱省國民政府。陳濟棠主政期間(1929年-1936年),廣東經濟、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設有顯著發展。 1938年10月21日至1945年8月15日,部份地區(包括廣州、佛山、中山、江門、東莞、寶安、惠州等地)淪入日軍手中。1950年6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珠海萬山群島,全省解放。
廣東解放後,省政府初年沿用國民政府的制度,但改省國民政府為省人民政府。1968年2月21日,改稱廣東省革命委員會。1979年復為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廣東行政區域有所調整,包括將懷集由廣西劃入廣東,將欽州、防城港、北海由廣東劃入廣西(1965年6月),將海南獨立建省(1988年)等。
㈧ 高考數學應該如何提分
你好,我來回答:
90分的話,基礎不算差了,分析以前的試卷錯在什麼地方,一個一個專題練習,達到極致,也就是一眼能看出方法。比如說三角函數,能不能達到一眼就會方法,怎麼化簡,怎麼求增減區間,怎麼求最值……
以前,我就回答過一次這個問題,目前教學生也以這個方法來,效果還不錯,提分挺快的。
現在重新發一遍,免得有人噴我,我加上引號吧
最近,有個高三學生問我,怎麼才能學好數學?
我問她:你現在多少分?目標多少?
她說:運氣好可以蒙40分,運氣不好,5分。(這運氣是有多不好?!十個選擇題全選C也能對兩個或者三個啊。)
知道她目前的水平了——零基礎。現在第一輪復習應該已經接近尾聲,估計在班上已經是一個字也聽不進去了,而且,從她的話中也能感覺到——她很躁,不知道從哪下手了。
其實,我想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不可能你現在才開始好好學習,還能趕上那些一開始就努力而且也付出了的學霸。畢竟,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我又問了她的目標,她說高考達到八九十分就可以。
有戲!
不管你基礎有多少弱,只要你想學,並願意為之而努力,八九十分真的可以速成。去年也教過一個這樣的學生,接近零基礎,一個月,平均每個星期上四次課,每次課兩個小時,一個月還真到了八十分。現在就說說一個月達到作八十分的方法,也會有一些怎麼提高到120分的方法。
對於那些考二三十分或者以下的學生,我想你是真的沒用心。其實高考數學還是有一些送分題的,不用問老師,也不用找補習機構,很快也能弄懂拿分。
首先,最簡單的復數,高考選擇或者填空的必考題,只要你小學加減乘除沒問題就OK。首先,拿出你自己的做任意一本高考復習資料,翻開復數的小節,弄懂它的定義(實部虛部)、加減乘除計算、共扼復數、模,就可以了,全部弄懂,1小時就可以了。再刷2小時習題,哦了。一定要弄扎實,學了就一定要拿分。有年高考出了個題2+3i的共扼復數的虛部是()下面一堆選項,聽說坑了不少人。有機會自己做做吧。
其次,演算法與框圖,只要你有初中以上水平就能搞定的一道題,也是必考題,還是一樣,自己看資料,加以練習。我自己的方法是一定要畫一個三行的表格,把那些變數列出來,保證萬無一失。只要用心去看和做題,相信1小時也能拿下這5分。
還有,類似集合(把交並補弄清楚,還有解方程、不等式)、邏輯用語(充分必要)、三視圖(如果你沒有立體思維,也就是說你看什麼都是平面的,那就當我沒說。真有這樣的人,可能是小時候玩布娃娃玩多了,沒玩積木小汽車之類。其實也可以帶幾根牙簽或者棉棒自己搭建立體圖形試試)、線性規劃(這個真是可以一小時速成,初中會畫一次函數就可以,即使不會,現學也不難)、找規律題(多半見於填空題,寫了前三個,讓你寫第六個,或者第n個)、概率。
以上這些幾乎都是必考題,而且難度不大,即使現在才開始學起來,也不至於太晚,以上大約有7-8道題,每題5分,既然學了,就一定拿下,這樣選擇填空應該可以得35-40分。其餘不會的再去蒙同一個選項吧,看哪個選項出現的少,就全部選它,比如前面7個你確定會做的題里有兩個C,兩個B,兩個D,只有一個A,剩下的就全部選A即可,這樣蒙對的正確率會高一些,運氣好對兩個,運氣一般也能對一個,如果對三個或者以上,回家先買個彩票吧,這樣也許你就不需要上大學了,最後一句請忽略。
這樣選擇填空12+4=16,每題5分,總分80,運氣一般也能拿下45分左右。
選擇填空說完了,現在說大題。大題是6道,全國卷是5+1,5道必考,1道三選一。如果是零基礎,選做三選一,帶絕對值不等式、參數方程與極坐標這兩道不是特別難,可以先從它們做起。帶絕對值不等式多半是要分三次討論,第二問需要知道一個最小值的公式,一般要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參數方程與極坐標關鍵在於把參數方程和極坐標方程轉化為普通方程,真用心去學也是可以快速解決的。
三選一的題是10分,要想過80必須拿下的。
其它5道大題,一般是從三角函數、數列、概率與統計、立體幾何、圓錐曲線、導數6道中選5道出題。
還是老規矩,選軟柿子捏,概率與統計,包括有可能的線性回歸方程,都是可以速成的,大概6個小時可以弄懂並弄透。這一題12分。這樣你就有接近70分了。
對一個零基礎的學生來說,下面的真要付出努力了!要想過80,至少要有一題必須全對!
如果立體思維不錯,可以先試試立體幾何。畢竟線面、面面的平行與垂直的證明都是固定方法與思路。
如果沒有立體思維,那就三角函數吧,三角函數有大量的公式和圖形需要記憶,有些學生連sin30是多少都忘記了,確實有點困難。
先把sin、cos、tan的定義以及特殊角、圖像記住,再由圖像理解記憶遞增遞減區間、對稱軸、對稱中心等等,然後把誘導公式弄清楚——「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卻沒有真正弄懂怎麼用,最後就是和與差、倍角、輔助角,還有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的記憶與運用。
這些都記住了,好了,可以刷題了,做到你一眼一看就知道方法為止。三角函數一般從三個方面考,第一,化簡為Asin(wx+&)的形式,再求增減區間或者最大值最小值;第二,根據圖像求Asin(wx+&);第三,正弦或者餘弦,主要是邊化角,或者角化邊。
除了有一年,三角函數的題讓我刻骨銘心,陝西的,就那麼幾個字:敘述並證明餘弦定理。聽說考完很多人都罵命題人。
大題接著就是數列,還是先記住公式,再拓展,通項公式的幾種求法:已知Sn求an;累加法;累乘法;構造新數列法。求和的四種方法:分組求和、錯位相減、裂項相消、倒序相加。
現在說說如果已經過了80,怎麼再增加分數,還有兩個大題:圓錐曲線、導數,實在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去弄懂這些題的第二問,除非你過了135,但第一問還是要保證拿分的。
那些過了80的同學,相信基礎已經有了,先不要盲目做題,一定要好好分析自己以往都是哪些題扣分。縱觀這些年的試卷,並不是說有特別難,基礎分都在100分以上了,要想過100或者110,一定要把選擇和填空做好,不能輕易失分,很多同學以為是自己的難題不行,其實,有太多的小題,或者說應該拿分的題都失分了,這才是你拿不到高分的原因。
一定要把選擇填空做到極致,買一本小題狂練,把那幾個知識點做到滾瓜爛熟,甚至一道小題可以買一本專門的資料刷題,我看市面上有那些專門一道題一本書的資料賣的,薄薄的一本,應該幾個下課十分鍾就可以搞定一本的。
保證選擇填空最多隻錯兩個,大題前三道全分,三選一全分,兩道難的圓錐曲線和導數會做第一問即可,125分應該就差不多了。已經足夠完美,至少考個一本,數學不會成為你的短板了。
如果已經有125了,那就繼續那兩個難的選擇填空和兩道難題,數學的滿分也並不是不可能。
好了,廢話太多了。就這些吧,剩下需要做的,就是你的行動和一顆堅毅的心。別看完後熱血沸騰:老子要上一本,老子要上武大。第二天:今天還是先休息休息吧,該玩手機照玩,該談戀愛照膩歪。
別等到真有一天,心有悔意,為時已晚。
大學不決定你的一生,但決定了你將認識什麼樣的人。你優秀,才有資格認識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