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世紀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意義

中世紀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3 19:56:21

⑴ 世俗音樂的發展對中世紀音樂做出過什麼貢獻

歐洲中世紀的世俗音樂盡管處於教會對異教文化的仇視下,但隨著城回市和商業的發展,答隨著各種行業的行會組織的出現,世俗音樂也得到了發展,成為中世紀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與宗教音樂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下,推動了中世紀音樂的發展。

⑵ 中世紀音樂是如何得到發展的

世俗音樂的發展歐洲中世紀的世俗音樂盡管處於教會對異教文化的仇視下,但隨著城市和商業的發展,隨著各種行業的行會組織的出現,世俗音樂也得到了發展,成為中世紀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與宗教音樂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下,推動了中世紀音樂的發展。

⑶ 中世紀大學產生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世紀大學的產生,雖然有其明顯的局限性。但是應該肯定,中世紀大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大學的辦學基礎,為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一)樹立了學術自由、探求真理的典範

中世紀大學的出現,尤其是中世紀大學擁有極大的自主權,推行學術自由,鼓勵學者和學生探求真理,為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現代大學成為先進文化的聚集地,與中世紀大學在社會系統中奠定的地位是分不開的。

(二)形成了學術中心,推動了思想和學術的發展

中世紀大學推行學術自由,會集了大量學者,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傳播了社會文化,直接成為傳承文化的橋梁;進行了對真理的探求,促進了社會思想和科學的發展。使大學成為了社會學術中心。

(三)為後期大學發展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辦學實踐經驗

早期中世紀大學形成了初步的學科劃分和學位制度。比如學科劃分制度,這種按照職業劃分的教學和組織形式一直影響著現代大學。

(3)中世紀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世紀大學的特點:

1.它是一種學者的行會。波洛尼亞大學是由該城從事法律研究的學生組成的,以保護他們在城市裡的利益。這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學。巴黎大學則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行會。後來建立的大學主要是後一種模式。

2.這些大學主要有法學、醫學、神學以及後來被統稱為文科等學科。課程相當貧乏,主要從事脫離社會現實的純理論研究,與社會發展無直接聯系。

3.它與宗教關系密切。當時僧侶是社會上有學問的人士,不少大學由宗教學校、修道院發展而來,神學在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教學內容充斥了經院哲學,主要為神學和教義尋找依據,為宗教作宣傳,神學院高於其他學院。培養神職人員是大學的重要職責。

4.它的任務是保存和傳遞現有文化,而非創造文化。

5.它享有一定的自治權。作為獨立於社會之外的獨立團體,它有權管理自己的內部事務,包括選舉校長,安排課程,聘請教師等。

⑷ 西方音樂史 試述中世紀時期教會音樂的發展。 500字。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是歐洲進入中世紀的重要標志。
由於東羅馬帝國還沒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因此便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教會禮儀,宗教音樂風格也不同於西部歐洲。東羅馬帝國最有特色的音樂是贊美詩,即拜占廷聖詠,康塔基昂(Kontakion)是其重要的形式之一。贊美詩的音樂詩意盎然,東方特色濃郁,具有強烈伊斯蘭風格,內容出自《聖經》,使用希臘語或阿拉伯語演唱。康塔基昂著名的作曲者是6世紀前半葉君士坦丁堡的聖羅曼努斯。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前和之初,西部歐洲各地的教會還未得到統一,於是各地產生了風格各異的聖詠。按地域劃分有:米蘭的安布羅斯聖詠和米蘭聖詠、羅馬的古羅馬聖詠、義大利南部的貝內文托聖詠、法國的高盧聖詠和西班牙的莫扎拉布聖詠等,其中除高盧聖詠已失傳,其餘大都流傳了下來。這些聖詠的形式和風格與拜占廷聖詠有著一定聯系,但卻顯得比較刻板。
590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ianI,約540-604)加冕,從此教皇權在歐洲確立。這位教皇在位期間統一各地宗教音樂,共收集聖詠三千餘首,即「格里高利聖詠」。聖詠採用中世紀教堂調式,是一種單聲部無伴奏合唱,沒有和聲與對位,全部由男聲演唱。聖詠給人們帶來的是沒有肉體的純精神的世界,在那裡自我是不存在的,唯有聖靈在閃光,這一特點體現了當時基督教會對人們思想的鉗制。聆聽這些聖詠,有如置身於古羅馬帝國晚期的城堡之中,讓人彷彿見到那神秘而陰森的堡壘、厚厚的牆壁、小小的窗戶和恐懼的心靈……
直到哥特時代,格里高利聖詠始終都是中世紀音樂的主要形式,被用於宗教禮儀。這些聖詠採用的記譜法是公元七世紀的「紐姆譜」,這是一種四條線的古老樂譜,更為精確的記譜法產生於公元十世紀。

⑸ 基督教對中世紀音樂文化的影響

其實古典交響樂大多是基督徒的音樂家作的,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原就是在教堂里的作曲,描寫的是上帝與撒旦的屬靈爭戰。但是這方面尚未見有系統的文章。樓主不妨試試研究一下。

⑹ 學堂樂歌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有何重大歷史文化意義

樂歌內容,主要復反映的制是國人救亡圖存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要求。在一些廣為流傳的深受歡迎的樂歌中,富國強兵抵禦外辱的題材居首要位置。這類作品,通常以感慨激昂的歌詞大調性的曲調和進行曲風格,表現國民的覺醒和奮發精神

1在樂歌的影響下,培養出中國最早的一批音樂教育人才,從而為中國普通教育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師資力量;

2通過學堂樂歌活動,展示出音樂教育的 社會功能,從而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逐步確立音樂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3通過樂歌課,把西歐音樂理論基本知識以及音樂會演出形式介紹給國人,提高音樂修養,活躍音樂生活;

4樂歌活動中出現的「集體唱歌」這一新的音樂表現形式,對中國的「五四」以後,特別是三十年代群眾歌曲體裁的形成及群眾歌詠活動的開展,積累了一定經驗;

總之,樂歌活動在我國學校音樂啟蒙教育方面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他的實踐成果,為「五四」以後中國現代新音樂文化深入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為中國現代中小學普通音樂教育鋪墊了最初的基石。

⑺ 中世紀音樂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歐洲中世紀的世俗音樂盡管處於教會對異教文化的仇視下,但隨著城市和商業的發展,隨著各種行業的行會組織的出現,世俗音樂也得到了發展,成為中世紀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與宗教音樂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下,推動了中世紀音樂的發展。

中世紀的婚禮音樂早在10世紀就已出現了流浪藝人,他們或一人,或成班結隊,到處流浪,靠賣藝為生,特別是在節日期間,他們成為最受歡迎的人。但教會卻將其排斥在社會之外,縱容人們迫害他們,死後也不準在教會墳地埋葬流浪藝人。隨著城市文化的興起,這些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教會內容的流浪藝人的音樂戲劇詩歌活動,卻得到市民階層的支持。許多作品都是揭露僧侶神甫的貪婪,贊揚「小人物」的機智、聰明、高尚的品德和實際的才幹。

中世紀教皇與世俗統治者聯合組織軍隊,用以鎮壓各國人民的反封建、反天主教會的「異端」運動。1096~1291年發起了著名的「十字軍」(因軍服上印有紅十字而得名)東征,騎士文化得以盛行。騎士是這些鎮壓戰爭中的重要力量,他們是中世紀統治階級中的最低階層。騎士文化的價值觀是榮譽和忠誠,甚至愛情也要服從這個准則。在騎士文學中,常可演唱,從而形成游吟詩人的藝術。游吟詩人發源於法國南部,後發展到北部。特別是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成為游吟詩人的匯集地,至今留存有400多游吟詩人所做的2600多首歌曲,故又稱之為「普羅旺斯藝術」。較晚出現的北部的游吟詩人,也留存有約4000首詩歌和1400首歌曲。兩者均使用方言演唱,前者為奧可語,後者為奧依語。游吟詩人既是詩人,又是音樂家,一般為騎士,亦有貴族、國王,間或有一些出色的藝術家加盟。他們填詞、作曲,然後交由流浪藝人們去演唱,但也有自做詞曲並演唱的。內容大多為愛情題材,也採用戰爭、宗教或世俗生活題材的。它所抒發的愛情卻帶有神秘和崇高的色彩,被教會視為邪惡化身的婦女成為頌揚的對象。它的音樂樂句清晰,又因歌詞採用游吟詩體,故具有詩韻的節奏,調式雖採用教會調式,但卻運用了變化音,而近似於近代的大小調。

漢斯·薩克斯(1494~1576)德國鞋匠、詩人、最早的紐倫堡的名歌手隨著諾爾曼人對英國的征服,法蘭西文化對英格蘭的滲入,游吟詩人也來到英國,影響了世俗音樂的發展。12世紀中葉,在德國興起了戀詩歌手(大都為封建貴族騎士階層的人物)。至14~16世紀德國又出現以市民行會為依託的名歌手,可以說是貴族戀詩歌手的繼續。名歌手是由城市的商人和手工藝者組成,組織者為手工藝者行會,成員依嚴格規則被劃分為不同的級別:藝徒、學友、歌手、詩人、名家等級別,這往往是在經常舉行的比賽後獲得的。後在瓦格納的著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中曾對名歌手做了生動的描述。名歌手到17世紀就已衰落,其學校——烏爾姆學校——也於1839年解散,最後傳人死於1876年。

13世紀上半葉,在熱愛詩歌的弗里德利克二世的統治下,大批法國游吟詩人來到義大利,從而在普羅旺斯藝術的啟迪下,義大利音樂的抒情傳統得到很大的發展,並形成與羅馬教會音樂截然不同的民族世俗文化。西方復調藝術的第一高峰——古藝術(1150~1300)

中世紀的宗教音樂中開始出現了多聲部的宗教歌曲。最初是兩個聲部的,形成平行的八、四、五度,間或也有三、二度的,其氣氛是肅穆的。9世紀時即已出現,被稱作「奧爾加農」。因其過於呆板,於是就將第二個聲部採用與第一個固定的格里高利聖詠的曲調反向進行的復調技法,稱「迪斯康特」(意為反向固定調)。進而,將第二個聲部白行創作,又將聲部增至三或四個,曲調和節奏也復雜和豐富起來了,即為「康都克特」。甚至,有的已經將聖詠固定調置於低聲部,更突出了迪斯康特聲部。巴黎就是這種多聲部音樂的中心。

占藝術是後來的新藝術音樂家們對12世紀後半葉至1300年的法國音樂的稱謂,以與他們所提倡的新藝術相區別。就在這一時期,以巴黎聖母院的僧侶音樂家雷翁南(活動於1150~1175午間)、貝羅坦(約1183~1238)為代表的音樂家,採用迪斯康特與康都克特手法創作了許多多聲部復調音樂作品。故又稱迪斯康特派,或巴黎聖母院樂派。

雷翁南是作曲家,曾任巴黎聖母院唱詩班的指揮,貝羅坦是他的繼任。後者以創作經文歌著稱。貝羅坦所創作的經文歌(是一種大約於13世紀興起於法國的無伴奏合唱曲,是世俗化了的宗教音樂體裁)往往是四聲部的,突出了橫向音響的獨立性,各聲部歌詞不同,甚至文種也不同,多為生活風俗性的,將格里高利聖詠與民間音樂融合在一起,增加了世俗的因素。貝羅坦的這種經文歌的出現,導致了早期全部採用拉丁文的經文歌的消失。後期經文歌則更進一步不再採用聖詠的固定調了,將世俗音樂的活力注入到宗教音樂之中,是中世紀音樂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⑻ 西方音樂教育發展歷史有什麼特點時期

歐洲音樂教育可以分為六個階段:起源階段,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階段,中世紀階段,文藝復興時期階段,古典時期階段,近現代階段。
最早關於歐洲音樂教育的證據存在於《荷馬史詩》,《奧德賽》與《伊利亞特》,這些著作中提到老師負責對學生進行的教育中就包括音樂教育,這一現象逐漸促成學校的形成。
古希臘的音樂教育主要包括音樂教育理論,合唱培訓與樂器訓練。當時的青年合唱團被認為是現代學校的基本原型。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臘的音樂教育非常強調音樂的對人的教化作用。
到了中世紀,歐洲出現了教會學校並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當時的音樂教育與基督教緊密相關,學生學習祈禱歌,贊美詩。有些大學還開設了音樂講座,並出現了切合時代特點與需求的音樂教育的論著。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音樂技巧,而且音樂課程也與人文科學和自然學科聯系起來,這是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教育的一個亮點。此外,音樂是當時大學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當時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甚至已經把音樂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並設立了較為嚴格的學位授予條件。
古典時期的音樂教育延續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特徵,由於當時音樂氛圍更為濃厚,學生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並參與各種與音樂相關的活動,許多學生,包括一些條件並不優越的都在音樂領域有所建樹。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介紹音樂學習的著作,如傳統和聲樂的開山之作,拉莫的《和聲學》等,這些著作對音樂教育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到了近現代,歐洲的音樂教育更加的規范化和體系化,在音樂教育形式,教育理念與策略上都顯示出創新性。以德法兩國為例,德國在19世紀末開始對音樂課程進行革新,將歌唱作為文科中學生的必修課,重視培養美學意識和對音樂內在情感的體驗。19世紀法國的音樂教育設立了明確的目標,第一是為音樂家提供職業性的培訓,其次是提高大眾對音樂的興趣。20世紀初,法國為公立學校的音樂教師開設了學會,用於探討教學經驗以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

⑼ 中世紀音樂的歷史溯源

中世紀的歷史介乎於歐洲古代和近代之間的大約一千二百年的歷史時期。 中世紀開始時,歐洲政治和社會結構土崩瓦解,生活困苦,一派蕭條,以後接踵而來的是漫長而遲緩的復甦。然而這個時期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卻不容忽視。音樂遺產亦很重要,雖然其思維方式及認識特點與今天相去甚遠,但在其它一些重要方面,當代音樂卻從中世紀音樂中繼承了大量財富。
「中世紀的」(Medieval)這一形容詞與其英語的詞和其他語言中的對應詞一樣,都來源於拉丁名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學者人為,自古代文明衰落至十五世紀,文化,文學和藝術「復活」的整整一千年,僅僅是一首不值得稱道的「哥特人」的黑暗插曲。歷史學家雖然早已駁斥了這種偏見(可是這一觀點由「黑暗時代」一詞部分的保留下來)但是習慣上仍將這個慢長時期視為一個獨立的歷史階段。通常公認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和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於土耳其人)為這一時期的上下限。
「中世紀是從粗野原始狀態下發展而來的,它從沒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來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殘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羅馬天主教會在思想意識上處於統治地位,在教會嚴密禁錮下,墮落到愚昧主義和禁慾主義的深淵。聖經被認為是絕對權威的,是判斷是非的威嚴標准,一切權威性的解釋都是來自於上帝。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從思想言行到日常工作都是受到教會的影響和控制。中世紀的教會竭力鼓吹禁慾望主義和來世觀念,宣揚原罪,來世抱應等教義。僧侶門獲得了知識和教育的壟斷地位,而教育本身也滲透著神學的性質。中世紀留下了一方面是封建主的暴力和寺院僧侶的宗教統治的遺跡,另一方面是詩歌,音樂,文學,建築和雕刻的藝術創造。音樂在藝術中當推首位。聖托瑪·達坎(1225-1274 天主教神學家,《神學概論》作者)稱之為「七大文藝之冠」並把它看作「最高尚的現代科學」。它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在大學里和算數,幾何,天文一起作為教授的科目。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就制定了嚴格的音樂規則,並按照經院學派的精神,將音樂創作視為一種理性的成果,更甚於想像或感性的產物。但是這種有時被誇大了的理性結構的需要,這種代表中世紀音樂活動的特性在此卻產生了極好的影響,因為它關繫到這樣的幾個問題:澄清剛問世的復調音樂的混亂;確定節奏的小節,並找出一種表示音響時值和高度的記號。可是這種不顧一切地想忠於古代概念的願望――-這些概念往往被錯誤的理解――-有時卻攪亂了理論家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多少推遲了音樂技巧的發展。
早期音樂,教堂在此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我們首先應該注意的正是宗教音樂,教堂音樂。在所有的音樂史中,從基督教到二十一世紀算起來有二千年的時間,可在這二千年的音樂史中,前面的以前年只佔了很少一部分,以至於成為我們對西方音樂不能真正了解的一個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了解音樂本身。史實不過是乾巴巴的骨架,只有音樂才能賦予骨架以生命和意義。在研究素歌聖詠這種不太為人們熟悉的音樂時,尤其需要牢記這一點。
聖詠必須反復諦聽和詠唱,直至習慣它們。可我們的困難比較大。只是到了二戰以後,二十世紀西方的音樂學家開始注意中世紀音樂和古代音樂,這時才開始有一些學術成果。後來錄了很多唱片,有一大部分是在天主教堂,各種教堂裡面錄的。音響效果很好,有一些回聲很有意思。聽了那些以後,才會知道當時的音樂是怎樣一種音樂。我們所將的中世紀教會音樂是從七世紀開始形成一直到1960年代的聖詠情況。聖詠的保留曲目及其所從屬的禮拜儀式均系經過許多世紀的發展而得。即使有些儀式正臻穩定,聖詠仍不斷的擴充和變化。大部分聖詠源自中世紀,自那以後不斷詠唱,留存至今,往往訛誤百出,所以說素歌聖詠是一種歷史制度,是早期音樂會上演唱的曲目,也是仍在詠唱的儀典音樂。因此比較審慎的做法是通過近代所遵守的儀典常規來琢磨聖詠曲目,即使這樣會模糊風格和實踐的時間順序。下面我們只好不顧古今之間的時間落差,按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恢復的模樣,也是直到不久前還在廣泛採用的模樣。鑽研這些曲目,至少可以領略中世紀僧侶俄人等的感受。
基督教音樂起源於猶太教音樂。後者受到了希臘藝術的影響。希伯來人的宗教音樂由有樂器伴奏的歌舞組成。它很少沉思默想的意味,具有強烈的甚至粗暴的氣息尤其顯得響亮熱烈,它完全適用於贊美詩篇中洋溢的激情。
最初的基督教徒很少唱歌或者根本不唱,由於遭受迫害,他們躲藏起來,而歌聲會暴露他們,如果有時他們敢於哼幾句旋律,那也總是沒有任何樂器伴奏的。此外他們的教義擯棄異教音樂中的情意主義,至少把半音階和四分音階看做過於頹廢而加以否定。然而在東方則不總是這樣,當地傳統勢力勝過任何對宗教的考慮。在基督教教堂歌曲中,後來徹底永久地取消了一切非自然音階的調式,這應歸功於圭多。

⑽ 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起源,發展與反思

關於人類社會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時代。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a、弦樂器起源的傳說

墨丘利(Mercury)是希臘神話中諸神的使神。有一天他在尼羅河畔散步,無意中踩到一個東西,那東西發出了美妙的聲音。他拾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個空龜殼內側附有一條乾枯的筋。於是墨丘利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弦樂器。後人考證弦樂器出現在墨丘利之前,但弦樂的發明有可能正是從此得到了啟發。

b、管樂器起源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有一位叫做伶倫的音樂家,傳說中他曾進入西方昆侖山內采竹為笛。當時恰有五隻鳳凰在空中飛鳴,他便合其音而定律。雖然這一傳說並不完全可信,但把它作為管樂器的起源也未嘗不可。

原始時代的人類,他們的勞動生活,可以說是和音樂為伴而開拓發展,兩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音樂是直接從人類的勞動生活中產生出來的。
3.中國古代音樂
黃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君王,他在五千年前就創造了歷法和文字。當時,除了前述的伶倫之外,還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樂家。據說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彈奏的琴本來有五十根弦,但由於音調過於悲傷,黃帝把他的琴斷去一半,改為二十五弦。

在黃帝時代的傳說中,還有一位名叫神農的音樂家,據說他是牛首蛇身。神農曾教人耕作五穀,曾遍嘗百草而發現醫葯,還曾經創造了五弦琴。因此可以理所當然地設想,當時的音樂的是五聲音階。

在中國古代,有關音樂方面的書籍不下三百種。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時又是一位音樂家,他曾寫過許多論述音樂的隨筆,我們可以在論語中看到他對音樂的一些評論。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並把悲哀與歡樂付諸琴韻之中。孔子把琴藝親自傳授給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藝者就達七十二人。他的教學內容,可稱為「詩、書、禮、樂」。「禮」是謂理天地陰陽之秩序,「樂」即取得和諧。在孔子的哲學中,道德與音樂居於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樂來提高品德。

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多為舞樂,即融詩、舞、音樂於一體,與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4.埃及、阿拉伯的古代音樂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金字塔內石壁的雕刻上,我們可以看到音樂演奏者的行列,從而想像出當時演奏音樂的盛況。雕刻中有以手指彈奏的豎琴狀弦樂器,還有各種笛類樂器。

阿拉伯等地區的器樂也相當發達,很早以前他們就開始使用在一個八度之間分為十七個音名的特殊音階了。

5.希臘古代音樂
希臘音樂的起源也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傳說中阿波羅神主管音樂,下轄九位繆斯(Muse)女神,因此音樂也稱為Music或Musik。在希臘樂器中,有一種叫做阿烏洛斯的V字型雙管笛,還有一種叫做里拉(Lyra)的手琴,齊特爾(Kithara)則是一種類似吉它的弦樂器,這些樂器都是從埃及或阿拉拍傳入的。

6.純律的產生
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大哲學家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用一種稱為弦琴(Monochord)的單弦樂器,首先解釋出純律理論,根據弦的長度計算出了當時所使用的一切音程。

中世紀音樂

一、基督教與中世紀的音樂

中世紀時代的歐洲,教會比國家或其它社會集團,都有更強大的統治權力。在那個時代,包括哲學的各種學問和藝術都為教會服務,中世紀的音樂由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在教會音樂中,開創了復調音樂的形式並完成了對位法。最初印刷樂譜,是教會為了作彌撒而用的。鍵盤樂器的興起以至其教授法,沒有一件事能夠離開教會而產生。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紀教會的遺產。今天的交響樂和歌劇的內容雖然絕大部分是描寫世俗的,也不能說與中世紀的教會無關。

教會音樂,最初大概是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可以想像是純粹的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二、羅馬式音樂

「羅馬風格」一詞主要來自那個時代的建築用語。羅馬式音樂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式遺物之一。這種音樂既無和聲也無伴奏,其特徵是以齊唱形式為主,通過教堂天井的迴音產生庄嚴的和聲感,其純朴、清麗的宗教感情與羅馬風格的教堂建築是完全一致的。

羅馬式音樂是中世紀這一時期的重要音樂形式之一,其代表當首推格雷戈里聖詠(Gregorian Chant),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樂。在漫長的中世紀里,音樂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雷戈里聖詠,它是純粹的單旋律的歌唱。在格雷戈里聖詠中,已經有多利亞調式、弗利幾亞調式、里第亞調式、混合里第亞調式等四種教會調式及其變格調式。到了十六世紀,出現了伊奧尼亞調式及愛利亞調式,進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調音階。在格雷戈里一世時代,已經在羅馬設立了稱為「歌唱班」的教授聖詠的學校,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學校之一。

安普羅修斯(Ambrosius,340-397)聖詠則收集了在教會中所唱的歌曲,為教會音樂制定了由七音組成的四種教會調式音階,還創造了對唱的形式等。在聖詠中,歌詞與語言的語勢、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關系以極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決,它們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現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這一時代為止的音樂藝術的總結。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一、哥特風格和文藝復興

從十三世紀中後期到十四世紀,歐洲社會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北歐興起了哥特風格的藝術,哥特風格表現得最明顯的是在建築方面。在音樂中,哥特風格從未明確地形成為代表一個時代的形式,但起始於奧干努姆(Organum)的復調形式,相當明確地表現出哥特風格的特徵。在十二世紀時期的許多經文歌中,除了庄嚴的格雷戈里聖詠的固定旋律之外,還有採用舞蹈旋律和愛情歌曲的旋律,配以不同的歌詞和拍子共同歌唱的形式。

二、文藝復興與音樂

音樂上的文藝復興,略晚於其他文藝形式如文學、美術等。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首先可以舉出弗朗切斯?蘭迪諾(Francescl Landino,1325(?)-1397),他採用了同時歌唱三種不同歌詞的這一大膽手法,留下了許多牧歌和敘事曲。杜法伊(Guillaume Dufay,1400-1474)則完成了四聲部手法。奧干努姆(Organum)的復調手法,更導致了以巴赫為頂峰的對位法理論的完成。

從十一世紀末葉到十三世紀末葉,歐洲發生了十字軍東征事件。這一歷史事件對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影響,在音樂上的顯著表現是出現了游吟詩人、游吟歌手、抒情歌手等人物,所唱的詩歌內容有情歌、敘事詩式的故事、自然的贊美詩以及宗教或道德方面的內容等等。作為樂器則使用類似豎琴那樣的小型手琴或古提琴族內的樂器。
1.對旋律、節奏、和聲和樂器學的新形式的實驗反映出新的能源形式和各種新的機械發明對現在和未來生活的有力影響。

2.對音樂的民族性格的更大強調,伴隨著更廣闊的國際聽眾,導致所有國家的人民之間更深刻的了解。

3.通過運輸、交通和音樂復制工作手段的繼續進步而不斷成長著的潛在聽眾。

4.音樂教育的普及不僅協助那些在音樂上有天賦才能的人們達到最高的發展,而且也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分享未來音樂的光榮奇遇。

閱讀全文

與中世紀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