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現實意義嗎如果有是什麼呢
「精神勝利法」作為一種國民劣根性的代言詞,它的基本症狀在小說主人公專阿Q身上都能找到屬最集中的體現。如:自輕自賤,自大自誇,化丑為美,麻木健忘,欺軟怕硬,忌諱缺點,把失敗幻想成勝利,在精神勝利中逃避失敗的痛苦,卻不思改變失敗的事實。阿Q用精神勝利法,主要是由於當時社會形勢所逼迫。
金庸先生曾說自己寫《鹿鼎記》的主人公韋小寶,是受了阿Q的啟發,實際上韋小寶是一個因以外奇遇而成功的「阿Q」慾望被釋放了的韋小寶一方面是中國各民族的「雜種」,一方面又是一個地地道道、貨真價實的「純種」中國人。韋小寶用精神勝利法,一旦形勢轉化有利是,他又善於抓住時機,積極進攻,所以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
阿Q放大了我們國民性中醜陋可笑的一面,具有臉譜化的特徵,韋小寶卻代表顯示生活中一整群人的真實生存狀態,是世俗化的。我們一見阿Q,就知道要肯定什麼,否定什麼,但我們對韋小寶確實不知道該贊還是該罵。這種審美理想與歷史現實的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張力讓人再一次體會到那種迷茫。
這是小弟我個人綜合武俠與傳統的一些看法,寫的好了追點分,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阿Q及其"精神勝利法" 是什麼(議論文)
自從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問世,"阿Q精神"始終是為人們所嘲笑的對象。而在我看來,撇開阿Q身上其它落後、無知的部分不談,單就"阿Q精神"-精神勝利法而言,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在世為人,需要有點阿Q精神。
阿Q精神勝利法的最大特徵是善於自我安慰,給自己找到愉快的借口,不管肉體上受到多大折磨,精神上受到多大凌辱,他總能找出種種借口,求得心理平衡。俗話說,境由心造。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萬事如意,遇到挫折、疾病,怎麼辦?是怨天尤人,整天沉溺在失敗的痛苦之中,還是辯證地看待一時的不利?顯然應該是後者。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這個道理。精神勝利法,也就是在逆境中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的一種方法。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固然可慕可喜,但"寡婦攜兒泣,將軍被敵擒,失意宮女面,下第舉人心"也未必可悲之極。"富貴本無窮盡,登一級復有一級在前。隨時安分,便是安樂法"(清代申涵光《荊園小語》)。古人談養生,以無心最妙,推崇曠達,"常有小不快事,最好消息。若事事稱心,即有大不稱心者在後。如此理,可免憂怨"。"志趣曠達,市朝亦覺幽靜;名利縈牽,山水皆歸臭濁"。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不如意、不稱心,一味失望只能導致悲觀主義,唯一處置,就是"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阿Q精神勝利法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曠達樂天的具體表現,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
有些人受不得半點委屈、挫折,名韁利索,成天為一些雞毛得失而唉聲嘆氣,稍遇不利,便悲觀失望,"聽天由命",放棄生活的勇氣。這些人缺少的正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尤其是有些年輕朋友,總是大喜大悲,遇上落榜、失戀之類事情,馬上覺得"我完了",一蹶不振者有,輕生者也有。何不想開些呢?
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其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待外貌的小瑕疵,不妨用"此乃特點"自我解嘲;對待貧富,不妨相信:"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對待受辱,不妨用"不與小人一般見識"而自我解圍……許多事情,關鍵在於心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見心態之真機"。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之事,多思有何益?來一點精神勝利法,我們的生活自然就會充滿陽光。
❸ 關於「阿Q式精神勝利法」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800字)
具體表現為他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欺弱怕強,麻木健忘等等。魯迅先生正是通過對阿Q精神勝利法的淋漓盡致的描繪,表明這種普遍在於"國人魂靈"中的精神病症怎樣麻木。阿Q非常窮,窮得只剩一條褲,甚至連姓名都沒有。但是,他的可悲卻主要還不在物質生活條件的被剝奪,而在於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壓在未庄生活的最底層,什麼人都能欺負他,可他卻並不在乎,常常好像還很得意。這是的關鍵,是他有一種獨特的精神勝利法,分明挨了打,他卻想:這是兒子打老子。
所謂阿Q精神,究竟是怎樣呢?它的主要特點,一句話說來,就是精神勝利法,就是自欺自騙以求自慰。精神勝利法是阿Q精神的基本的東西,也是特有的東西。自然阿Q性格還是如一般實際存在的人物一樣相當復雜的;然而阿Q之所以成為典型,則是精神勝利法通過種種條件的突出而具體的表現。他的自尊自負與自輕自賤固然是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的表現條件,他的排斥異端與「投降」革命也是精神勝利法的一個相關因素,至於怒目而視的怒目主義和「在肚子里暗暗咒罵」的腹非政策,更是精神勝利法的最主要的現象了。
阿Q精神的第一個特點是「自尊癖」。阿Q本是極卑微的人,他沒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做短工,人們忙碌的時候才記起他,一空閑,便把他忘記了。然而,阿Q卻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裡」,甚至趙太爺兒子進了學,他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為「我的兒子將比他闊得多」。阿Q甚至瞧不起城裡人,認為城裡人把「長凳」叫成「條凳」、煎大頭魚時加蔥絲,都是「可笑」的。
阿Q精神的第二個特點是「欺弱怕強」。阿Q最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對手,口吶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他尋釁跟王鬍子打架,打輸了,他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他估量小D瘦小打不過他,罵小D是「畜生」,小D讓著他,他卻不依不饒,進而動手抓小D的辮子;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動手動腳,扭住她的面頰,說「和尚動得,我動不得?」大肆輕薄。可是,當他在路上遇到「假洋鬼子」時,他脫口說了句「禿兒」,不料被「假洋鬼子」聽見了,「假洋鬼子」舉起了「哭喪棒」,他便趕緊縮起脖子,等著挨揍,連吃了幾棍子,一點不敢反抗。
阿Q精神的第三個特點是「性幻想狂」。他認為,「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男人;一男一女在那裡講話,一定要有勾當了」。所以,當趙太爺的女僕吳媽在廚房與他談幾句閑天時,他便忽然搶上去對吳媽說:「我和你困覺,我和你困覺。」
阿Q精神的第四個特點是「潑皮耍賴」。他跑到尼姑庵偷蘿卜,被老尼姑發現了,他還強詞奪理,說:「這(蘿卜)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應你么?」
阿Q精神的第五個特點是「善於投機」。阿Q本來是對革命一向「深惡而痛絕之」的,但當他看到「未庄的一群鳥男女(在革命到來之際)的慌張的神情」時,便想:「革命也好罷,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阿Q革命的目的,不過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於是他想到了元寶、洋錢、洋紗衫、秀才娘子的寧式床、錢家的桌椅;想到了復仇,把和自己打過架的小D、王鬍子連同侮辱過自己的趙太爺、秀才和假洋鬼子統統殺掉;他想起了趙司晨的妹子、鄒七嫂的女兒、假洋鬼子的老婆、秀才娘子和吳媽,拿不定主意究竟要誰。所以,當他的「革命」要求一為假洋鬼子所拒斥,便想到衙門里去告他謀反的罪名,好讓他滿門抄斬。
阿Q精神的第六個特點是「自欺欺人」,即「精神勝利法」。阿Q與人家打架吃了虧,心裡就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於是他心滿意足,儼然得了勝利似的。當他被關進牢房時,他便「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進抓出」;當他被拉去殺頭時,他便「覺得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也未免要殺頭的」。所以,阿Q「永遠是得意的」。
阿Q精神的第七個特點是「奴隸性」。阿Q看到審訊他的人穿著長衫,便知道這人有來歷,「膝關節立刻自然而然的寬松」,立即跪了下來。長衫人物叫他站著說話,但他還是跪著,並且第二次審訊他時,他仍然下了跪。
❹ 阿Q精神勝利法形成的原因及形成的歷史背景
原因:是人在受到侵害時,都有反抗的心理行為,盡管這種反抗可能是微乎其專微,但也會通過某種意屬識形態所反映出來,啊Q精神勝利法就是指社會底層人物在受到壓迫和欺詐時所反映出來的一種反抗形式,只是這種反抗處於低級階段,還沒有完全爆發,這是古代封建底層階級的劣根性所在。
歷史背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文化所成。中國封建等級制度所成。中國古代農民的劣根性。中國以農為本的影響。
❺ 阿q精神勝利法在當下的積極作用
「精神勝利法」作為一種國民劣根性的代言詞,它的基本症狀在小說主人公阿內Q身上都能找到最集中的體現容。如:自輕自賤,自大自誇,化丑為美,麻木健忘,欺軟怕硬,忌諱缺點,把失敗幻想成勝利,在精神勝利中逃避失敗的痛苦,卻不思改變失敗的事實。阿Q用精神勝利法,主要是由於當時社會形勢所逼迫。
金庸先生曾說自己寫《鹿鼎記》的主人公韋小寶,是受了阿Q的啟發,實際上韋小寶是一個因以外奇遇而成功的「阿Q」慾望被釋放了的韋小寶一方面是中國各民族的「雜種」,一方面又是一個地地道道、貨真價實的「純種」中國人。韋小寶用精神勝利法,一旦形勢轉化有利是,他又善於抓住時機,積極進攻,所以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
阿Q放大了我們國民性中醜陋可笑的一面,具有臉譜化的特徵,韋小寶卻代表顯示生活中一整群人的真實生存狀態,是世俗化的。我們一見阿Q,就知道要肯定什麼,否定什麼,但我們對韋小寶確實不知道該贊還是該罵。這種審美理想與歷史現實的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張力讓人再一次體會到那種迷茫。
這是小弟我個人綜合武俠與傳統的一些看法,寫的好了追點分,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如何評價阿Q「精神勝利法」的歷史與現實內涵
「精神勝利法」作為一種國民劣根性的代言詞,它的基本症狀在小說主人公阿內Q身上都能容找到最集中的體現。如:自輕自賤,自大自誇,化丑為美,麻木健忘,欺軟怕硬,忌諱缺點,把失敗幻想成勝利,在精神勝利中逃避失敗的痛苦,卻不思改變失敗的事實。阿Q用精神勝利法,主要是由於當時社會形勢所逼迫。
金庸先生曾說自己寫《鹿鼎記》的主人公韋小寶,是受了阿Q的啟發,實際上韋小寶是一個因以外奇遇而成功的「阿Q」慾望被釋放了的韋小寶一方面是中國各民族的「雜種」,一方面又是一個地地道道、貨真價實的「純種」中國人。韋小寶用精神勝利法,一旦形勢轉化有利是,他又善於抓住時機,積極進攻,所以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
阿Q放大了我們國民性中醜陋可笑的一面,具有臉譜化的特徵,韋小寶卻代表顯示生活中一整群人的真實生存狀態,是世俗化的。我們一見阿Q,就知道要肯定什麼,否定什麼,但我們對韋小寶確實不知道該贊還是該罵。這種審美理想與歷史現實的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張力讓人再一次體會到那種迷茫。
❼ 論阿q精神勝利法
論阿Q精神勝利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e0feb0100cmf3.html
我覺得,就目前來說,我們文學評論界對魯迅的作品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的思維中。我們說到啊Q,就會想到他的精神勝利法。談到精神勝利法,我們就會想到民族劣根性,這精神勝利法似乎成為民族劣根性的代名詞。我們談到孔乙己,就會想到他的自命清高,想到科舉制度,我們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認為他是一個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然而我們卻很少從作品的另一個方面、另一個角度來認識這些東西。的確,阿Q的身上集中的展示了精神勝利法。但是作為一個人,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值得讓人同情的,我們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應該有新的認識、新的定位。
論阿q精神勝利法
http://..com/question/27494852.htm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敗,面對這種處境,怎麼辦呢?一味沉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當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現代人懂得如何來緩解自己的情緒,這便是所謂的精神安慰。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便是其中之一種。我們當然不可將這種正常的排解心理困惑與苦痛的方法都謂之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與正常的心理安慰的主要區別在於所面對的生活內容的不同。有些事我們不能苟且,不能容忍,應該作出抗爭,以求得實際的勝利。例如阿Q在被打時,本應該反抗,而不說一句「兒子打老子」便完事。在對待這類事時,如果無原則的退讓,無原則的自寬自解,那便是真正的精神勝利法。生活中還有些事情本不需要過多的計較,如果我們也去計較,並以不如別人為恥,同時用某種方式來自譬自解,以求得精神上的愉悅,則也可稱為精神勝利法。比如我們天生醜陋,我們只能承認,不必以為羞恥,更不必用「兒子才會長得漂亮」來安慰自己。不是任何事我們都要比別人強,有些事不如他人也是十分正常的。如果我們以這種心態來對待生活,則我們就會遠離某些阿Q氣。
正常的精神安慰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從失落中走出來,都必須學會調節心理,使它獲得某種平衡。否則,我們將長期處在名利的斤斤計較中而痛苦。阿Q的錯在於他沒有任何的原則,凡事都計較,凡失敗都要求得某種程度的超越。而他又不是通過現實的奮斗來實現,只是作一番精神上的假想,求得虛妄的勝利。這種精神勝利法,只會麻痹人的鬥志,為我們的苟且偷生找到心安理得的借口,不利於現實的改造,不利於人類的進步,是我們應該揚棄的。
當我們事業失敗時,我們常會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當我們受人欺侮時,我們會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我們失戀時,我們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些安慰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只有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我們才能贏得最後的成功。但是,如果我們只會作虛無的寬解而不能夠有切實的行動,那就不免帶有幾分阿Q味了。
http://www.pig-inside.com/cgi-bin/view.cgi?forum=110&topic=8147
❽ 魯迅批判"精神勝利法"的重大而深遠的社會歷史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論阿Q性格的基本特徵及魯迅批判精神勝利法的重大社會意義
魯迅小說《阿Q正傳》是一部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的面貌,批判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尖銳地提出了中國民主革命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農民問題。作品表明:只有通過強有力的思想啟蒙,打碎農民精神上的枷鎖,才能使他們真正的走向反抗和斗爭的道路。
小說的主人公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時期階級矛盾非常尖銳、階級對立十分嚴重的一個江南農村——未庄,是一個極其貧困的流浪雇農,也沾染了一些流氓無產者的習氣,即魯迅所說的「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無家無業、無親無故,借住在一個土谷祠里,靠著給人做短工維持生活。阿Q的社會地位也非常低,連准確的姓氏都不可考,地主趙太爺竟然可以不許他姓趙,並且給了他一記耳光。未庄的人平時誰也不注意阿Q,只在活兒忙的時候才記起他這個廉價勞動力來。人們對阿Q可以隨便嘲弄,使他的人格受到難以容忍的傷害。然而可悲的是,這樣一個被侮辱被損害者,卻似乎並無真正的愁苦,倒反而總是那麼達觀和得意。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阿Q不但貧困和不幸,而且在他身上還束縛著一種可怕的精神枷鎖,那便是精神勝利法(即阿Q主義或者叫阿Q相)。
一、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其特點是用從幻想中求得勝利、從精神上戰勝對方的方法來消除恥辱,取得安慰。因此,所謂精神勝利法,實質上乃是一種奴隸主義和失敗主義的表現。比如阿Q雖然用「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來解脫被人揪住辮子在牆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的難堪的局面,雖然在賭贏的一堆洋錢被搶走後用自打耳光而以為是打別人的耳光的「轉敗為勝」的辦法來「戰勝」對方,但是,這一切並不能掩蓋他實際上處處是一個失敗者。尤為令人吃驚的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發展到極致時,竟由「怒目而視」變成了「你還不配」,以丑驕人。
二、愛面子、諱疾忌醫,不敢正視自己的弱點和缺點。他連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也覺得「大失體統」。他很自尊,可偏偏頭上有幾個癩瘡疤,因而諱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最能自輕自賤,這兩種對立的東西在他身上奇怪地統一著;當被人扭住黃辮子,形勢於自己很不利時,他可以大膽承認:「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么?」但不到十秒鍾,阿Q又覺得仍是心滿意足和得勝了:因為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而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這是何等荒唐的阿Q式的邏輯!
三、阿Q還欺善怕惡、欺弱怕強。他遭到失敗後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敵手做斗爭,比如被趙太爺打了耳光,他不敢抗議,換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他也不敢抗爭。卻轉而向弱小者去報復。他的調笑小尼姑、與王胡以及小D的打架,都是他欺弱怕強的典型表現。
四、此外,阿Q還十分麻木、健忘,特別是對於被壓迫被損害的麻木、健忘。他的糊塗和麻木可以說基本上貫穿了一生,如畫圓圈時的思想狀態,以及遊街時竟因沒唱幾句戲而「很羞愧自己沒志氣」等等,都是精神極端麻木的突出表現。阿Q還患有一種對於被壓迫被損害的驚人的健忘症。他經常這樣:在生活中受了侮辱,以「你算是什麼東西」等「妙」法「戰勝」怨敵之後,便愉快地跑到酒店裡喝幾碗酒,和別人調笑一通,口角一番,「得勝」後,就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頭睡著了。挨他一向瞧不起的「假洋鬼子」的打,是多麼大的屈辱!但「幸而拍拍地響了之後,於他倒似乎完結了一件事,反而覺得輕松,……他慢慢地走,將到店門口,早已有些高興了」。這種驚人的健忘症,使得他老是處於被侮辱中而不自覺。至於他認為「女人是害人的東西」,對「男女之大防」非常嚴以及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等,則都是封建道德觀念的遺毒的具體表現。
以上,就是阿Q性格的基本特徵,阿Q主義的一些主要因素。但是,在阿Q身上除了阿Q主義之外,還在某種程度顯示著勞動者的對壓迫者的仇恨心理和要求改變不幸命運的願望,當辛亥革命的風暴掀起時,阿Q甚至被革命所吸引,接近和要求參加革命。盡管阿Q對革命的理解荒唐可笑,只是一種「阿Q式」的革命,但是,他對於改變不幸命運的願望卻是熱烈而真誠的。因此,阿Q的阿Q相和革命要求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我們理解阿Q這一藝術典型的思想性格時不能忽視的。
阿Q主義是一種具有社會性的精神病態,魯迅對它的解剖意在批判整個舊社會,小說的譴責對象廣泛涉及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幾十年來,阿Q精神已經成為一切自欺欺人、因循守舊的腐朽思想的通用名詞,人們常常用它來諷刺敵人和批評群眾中的落後現象。今天,阿Q所生活的時代和環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這個形象至今仍具有現實教育意義,能鞭策我們進一步向舊思想的殘余影響進行堅決斗爭。
❾ 以精神勝利法為話題的作文
溝通的力量是偉大的,沒有溝通,就等於沒有快樂和幸福.師生需要溝通,家庭需要溝通,朋友也需要溝通.我們需要真誠地溝通.
師生需要溝通.老師是蠟燭,燃燒著自己,奉獻著光明.老師是園丁,灑下辛勤的汗水,澆灌我們這些嬌嫩的花朵.老師更是指路明燈,在黑暗裡為我們導航.我們願意看到老師笑,我們願意和老師手拉手度過快樂的時光,這就需要溝通.有了心與心之間的真誠地溝通,才能將老師和學生之間那道無形的牆推倒,讓學生與老師真正走到一起.溝通是師生情誼的金色橋梁.
家庭也需要溝通.有「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之說,但也有「可憐天下父母心」之論.點燃父母與兒女深情的,主要還是溝通之火.還是《常回家看看》這首歌里唱得好啊:「……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父母是兒女的陽光,兒女是父母的心肝.真誠地溝通,使彼此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建立起更為深厚的感情;沒有了溝通,相互之間就會越來越疏遠.多關心孩子的生活,要是孩子考試考差了,做父母的,要耐心開導;多理解父母的艱辛,要是父母下崗了,做兒女的,就不要讓父母更加
憔悴,要讓他們多笑一笑.可見,溝通是親情的力量源泉.
朋友更需要溝通.要想使友誼之樹萬古長青,這棵樹就需要溝通之水來滋養.朋友之間要是能友好地交流,彼此就會感到關系和諧,溫暖常有.「一份痛苦,兩個朋友互相分擔,就成了一半痛苦;一份快樂,兩個朋友互相分享,就成了兩份快樂.」快樂和痛苦之河時時在我們身邊流淌,有了真誠地溝通,朋友間的情感河流里,才會升騰起快樂的浪花.可見,溝通又是連接朋友真情的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