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小提琴歷史發展過程英文

小提琴歷史發展過程英文

發布時間:2021-03-03 14:48:32

A. 小提琴的歷史起源和發展

追溯來到過去,今天還沒自有關於小提琴始祖的完整記錄,但我們知道它源自中世紀的里拉琴種梨形的弦樂器,用弓演奏,起源於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伊斯坦布爾,並通過貿易路線傳播到歐洲。除了早期文獻中的少量文字描述和一些提及之外,我們不知道該樂器的特徵的細節,但人們普遍猜測拜占庭的里拉琴演變成了中世紀的維埃爾琴(Vielle)。維埃爾琴在整個歐洲迅速傳播,給抒情詩人和吟遊詩人——其中一些人有貴族血統一—的音樂傳統帶來了助力。(Troubadours,11-13世紀法國南部及義大利北部等地的抒情詩人,宮廷愛情是作品的主題之一;jongleur,中世紀法國和英國的游吟詩人,也會演唱troubadours的詩歌。
——譯注)

B. 小提琴簡介 英文版

很簡單,谷歌輸入Violin Wiki即可
摘錄一段:The violin is a string instrument, usually with four strings tuned in perfect fifths. It is the smallest, highest-pitched member of the violin family of string instruments, which includes the viola and cello.
The violin is sometimes informally called a fiddle,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music played on it. The word violin comes from the Middle Latin word vitula, meaning stringed instrument;[1] this word is also believed to be the source of the Germanic "fiddle".[2] The violin, while it has ancient origins, acquired most of its modern characteristics in 16th-century Italy, with some further modifications occurring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Violinists and collectors particularly prize the instruments made by the Gasparo da Salò, Giovanni Paolo Maggini, Stradivari, Guarneri and Amati families from the 16th to the 18th century in Brescia and Cremona and by Jacob Stainer in Austria. Great numbers of instruments have come from the hands of "lesser" makers, as well as still greater numbers of mass-proced commercial "trade violins" coming from cottage instries in places such as Saxony, Bohemia, and Mirecourt. Many of these trade instruments were formerly sold by Sears, Roebuck and Co. and other mass merchandisers.

C. 小提琴的歷史

小提琴最早的明確記載是Jambe de Fer於1556年出版於里昂的《音樂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時小提琴已經傳遍歐回洲。

但關答於小提琴的起源,史學家有許多不同說法,有一說是起源於「烏龜殼琴」,有個年輕人在沙灘上散步,忽然聽到一種悅耳的聲音,他仔細一找,原來是踢到空龜殼,龜殼震動發出的聲音。

他回家一琢磨,發明了一種類似空龜殼的樂器。小提琴的琴孔還是龜背殼演變的樣子。有說是起源於北非,有說是起源於印度,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

(3)小提琴歷史發展過程英文擴展閱讀

小提琴傳說:5千年前斯里蘭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圓柱形的木頭掏空製成了與中國二胡極為相似的樂器稱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隨著貿易往來而流傳四方,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不過從有史料記載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義大利北部城鎮布里細亞(Brescia)名叫達薩洛製成的。但在同一個時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 阿瑪蒂(Andrea Amatil,520-1580),也製作了與現代小提琴更為相近似的小提琴。

D. 小提琴的英文

小提琴的英文是:Violin。

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大約產生於十六世紀中葉,那時的許多珍品現保存在歐洲一些博物館內。

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樂器「里拉」(Lyre),十五世紀,義大利人對其進行了改革,並用馬尾製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即小提琴。後又經過多年演變,小提琴的形成與製作才基本固定下來。


(4)小提琴歷史發展過程英文擴展閱讀:

小提琴的基本構造

小提琴由30多個零件組成。其主要構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面板、側板、音柱等。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

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雲杉製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質地較硬。

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小提琴的音質基本上取決於它的木質和相應的結構,取決於木材的振動頻率和它對弦振動的反應。優質琴能把發出的每個聲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樣靈敏地傳播出去。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為羊腸制的裸弦,約從18世紀起,低音G弦常包以銀絲,使其反應靈敏。現代則將G、D、A3根弦用纏金屬絲的羊腸弦或鋼絲纏弦,晚近也用尼龍弦。E弦改用鋼絲弦,使其在高音區的音色更佳。

E. 小提琴的歷史發展脈絡

去網路看吧,詳細得很(太詳細了,暈)
http://ke..com/view/5969.htm
我選了一段
關於小提琴的起源,史學家有許多不同說法,有說是起源於北非,有說是起源於印度,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有這么一個傳說:5千年前斯里蘭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圓柱形的木頭掏空製成了與我國二胡極為相似的樂器稱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隨著貿易往來而流傳四方,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過從有史料記載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義大利北部城鎮布里細亞(Brescia)名叫達薩洛製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個時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瑪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製作了與現代小提琴更為相近似的小提琴。從16世紀到18世紀,義大利的小提琴製造業隨著音樂藝術的空前繁榮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出現了G.P瑪基尼、N.阿瑪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內利四位傑出名匠。18世紀以後,世界各國的小提琴製造業都是仿照義大利這些小提琴製作者的琴型和尺寸來製作小提琴的。近百年來,小提琴的結構也沒什麼大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是小提琴的故鄉。而瑪基尼、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內利當年所製作的小提琴,現今已成了稀世珍寶、曠世傑作。

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大約產生於十六世紀中葉,那時的許多珍品現在還保存在歐洲一些博物館內。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樂器「里拉」(Lyre),十五世紀,義大利人對其進行了改革,並用馬尾製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即小提琴。後又經過多年演變,小提琴的形成與製作才基本固定下來.

近代小提琴約在1550年就已為人們所熟悉,系由當時流行的樂器雷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變而來。通常所說小提琴前身維奧爾,在構造、調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對現代小提琴的形成都無決定性影響。人們曾普遍認為義大利北部的米蘭、威尼斯、布雷西亞和克雷莫納一帶是小提琴的誕生地。16世紀後期,義大利的小提琴製作業出現了兩個著名的小提琴製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馬蒂父子為代表的克雷莫納制琴派;另一派是以薩洛的加斯帕羅(1540~1609)和他的學生 G.P.馬吉尼為代表的布雷西亞制琴派。這兩派製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長,經歷了幾百年,至今仍屬上等珍品。

1650~1750年,是小提琴製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著名小提琴製作家,如N.阿馬蒂、J.斯坦納,以及被人們認為最傑出的製作家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爾內里等人。阿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較大,音質好,用來演奏室內樂,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紀後期,G.B.維奧蒂贊揚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維奧蒂的老師G.普尼亞尼與N.帕格尼尼喜愛瓜爾內里琴之後,這兩位制琴大師的作品才被人們所欣賞,並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爾內里琴具有在大廳中演奏協奏曲時所需要的音響傳送力。

18世紀後,小提琴製作業的領先地位從義大利轉至法國。這個時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斷改進,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質。法國制琴家N.呂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里為典範,把法國的制琴技術和義大利的制琴技術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法國的F.圖爾特(1747~1835)約在1785年對琴弓的長度、重量、形狀、裝置等方面又進行了重大改革。小提琴在這個時期的發展,反映了J.海頓、W.A.莫扎特和 L.van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運弓方面的更大變化等對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1789~179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隨著貴族與皇室的衰落,音樂也從宮廷走向民間,出現了為公眾服務的交響樂隊和音樂廳。為適應環境的變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18世紀末~19世紀初,小提琴琴頸加長變細,並向後傾斜:指板變長;琴馬變高,並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銀絲。這些變革的目的是為適應更大的張力。琴弦的增長使琴面上的壓力增大,於是低音梁變長變厚,音柱也加粗,以此獲得更大更有力的聲音。1820年前後L.施波爾發明了腮托,使左手從完全承擔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來。腮托的設置,使左手在換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

18世紀末,音樂學院在歐洲相繼出現,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從而促進了機器制琴業的發展。法國的米爾庫、德國的米滕瓦爾德都是大量生產小提琴的地方。法國的J.-B.維約姆是 19世紀制琴業的著名人物。

維約姆僱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導下製造小提琴,並以其名為牌號出售。他從世界各地搜集到許多散失在私人手中的優質琴,把它們送到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館。

巴洛克時期的德國偉大作曲家巴哈曾於1720年為小提琴創作了六首無伴奏作品:三首奏鳴曲,三首古組曲,是小提琴獨奏曲的精華。今天請朋友們欣賞的是:巴哈的《 E大調前奏曲》,選自其第三首無伴奏組曲,由20世紀傑出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 於1988年錄制。它使用的是Guarneri – Gesu 小提琴,製作於1740年。

西洋小提琴傳入中國是在清朝末年(約1920年代)。民國初,學堂音樂教育興起,人們對外國音樂發生興趣。從1920年代開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先後到中國演出,鼓舞了許多熱愛音樂的青年學習小提琴,並隨之在北京,上海,廣州,福建等地創立了音樂專科;許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來華工作,同時也培養了眾\多中國自己的教師和演奏家,如:馬思聰,劉天華,冼星海和黎國荃等。從這一時期開始,也陸續出版和翻譯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並有作曲家創作出許多經典的中國小提琴曲,像是《梁祝》和《苗嶺的早晨》等,都是由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陳剛先生所作。

從1980年代開始,一批中國自己培養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別在眾\多的國際大賽中獲獎,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林耀基教授,並獲得芬蘭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的第五名好成績。請欣賞他1999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由陳剛根據苗族口笛獨奏編曲。胡坤現在任教於英國梅紐因音樂學校和皇家音樂學院,他使用的是一把製作於1734年的小提琴。

中國在小提琴製造上,近年享有國際聲譽。廣州樂器廠陳錦農所制紅棉牌小提琴,1980年獲美國第4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音質金獎」;北京提琴廠戴宏祥所制小提琴,獲1983年於聯邦德國卡塞爾市舉行的斯波爾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的「音質金獎「。

F. 小提琴的歷史英文版

The violin is a bow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four strings tuned in perfect fifths. It is the smallest and highest-pitched member of the violin family of string instruments, which also includes the viola and cello.

A violin is sometimes informally called a fiddle, no matter what kind of music is played on it. The word "violin" comes to us through the Romance languages from the Middle Latin word vitula, meaning "stringed instrument";[1] this word may also be the source of the Germanic "fiddle".

A person who plays the violin is called a violinist or fiddler, and a person who makes or repairs them is called a luthier, or simply a violin maker.

The modern European violin evolved from various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s which were brought from the Middle East.[3] Most likely the first makers of violins borrowed from three types of current instruments: the rebec, in use since the 10th century (itself derived from the Arabic rebab), the Renaissance fiddle, and the lira da braccio.[4] One of the earliest explicit descriptions of the instrument, including its tuning, was in the Epitome musical by Jambe de Fer, published in Lyon in 1556.[5] By this time, the violin had already begun to spread throughout Europe.

閱讀全文

與小提琴歷史發展過程英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