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國有林場歷史發展過程

國有林場歷史發展過程

發布時間:2021-03-03 11:14:55

⑴ 論述中國園林發展經歷的幾個歷史階段及其歷史文化背景。

中國園林從萌芽期、形成期、發展轉折期、成熟期、高潮期、新興期共經歷了6個歷史階段。

(1)萌芽期:中國園林的是從商殷時期開始的,中國園林萌芽與殷周時期,最初的「囿」是讓天然的草木和鳥獸滋生繁育,還挖池築台,供帝王們狩獵和游樂。春秋時期神話內容較豐富,對園林的影響較大,模擬東海仙境成為後世帝王園囿的主要內容。

(2)形成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營建的宮室活動中也有園林建設;漢代在囿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園林形式——苑,其中有宮室建築。苑中養百獸,供帝王狩獵取樂,有「一池三山」形式。

(3)發展轉折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屬於發展轉折期,是歷史的大動亂時期,是思想、文化、藝術的重大變化時期,形成了自然山水園或寫意山水園,開始興建佛寺。

(4)成熟期:中國園林在隋唐達到了成熟,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築宮苑,唐代宮苑和游樂園,唐代寫意山水園、北宋山水宮苑。

(5)高潮期:元、明、清時期園林建設達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為中心的皇家園林,南方出現了私家園林。

(6)新興期:1949年新中國成立,園林的到了政府重視,是園林的新興期,建成了「園林城市」,「園林城區」當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園林也受到了挫折和損失。

⑵ 如何解決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穩定的關系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國有林場的廣大幹部職工,紮根山區,艱苦奮斗,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為綠化祖國大地、培育森林資源、推進生態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國有林場作為推動林業建設的骨幹力量,在促進林業發展、加快生態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於大部分國有林場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人員過多、社會負擔過重等原因,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危困問題日益暴露,職工待遇低下,生活困難,體制機制陳舊,職工生產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對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重新定位,對林業的投入大幅增加,對林業的政策傾斜,林業的改革與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的大好機遇。國有林場一定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用好用足政策,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國有林場。
一、理清思路,明確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的主要任務
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按照「生態優先,興林富民」總戰略的要求,加快改革發展步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好生態公益林,管好國有森林資源資產,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於生態建設和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努力建設「經營管理科學、基礎設施完備、森林優質高效、產業發展充分、資源經營持續、林區富裕和諧」的現代國有林場,力爭使國有林場成為現代林業的示範點、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和諧社會的新社區,開創林場工作新局面。
加快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生態優先原則。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不斷強化公益性職能,提高國有林場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在森林生態建設中的示範作用。二是「少養人、買服務」的原則。在林場核編的基礎上,政府要確保林場事業經費和管護經費落實到位。對於國有林場的生產經營性活動,可採取「花錢買服務」的方式,優先安置分流職工。三是可持續發展原則。以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和國有森林資源保護培育為核心,不斷提高森林質量,實現資源永續利用,充分發揮國有林場重要綠色生態屏障和森林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的作用。四是屬地管理原則。由各市縣政府負責,就人員精減、社會統籌、分流安置等形成政策,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國有林場健康發展。五是積極穩妥原則。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從國有林場的實際出發,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改革的最佳時機和步驟,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一)堅持生態優先,建立新型管理體制
推動國有林場由原來的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確保國有林場持續穩定發揮生態效益,既是生態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必須考慮的基礎問題。根據國有林場區位重要、生態公益林比重大、建設管理任務重等實際,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國有林場新型管理體制,不但有利於國有林場事業的健康發展,更有利於維護生態建設的大局。一是明確國有林場性質。按照「對生態公益林比重較大的國有林場,要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要方向」的要求,原則上,對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面積占森林面積50%以上的國有林場,要進一步明確其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可增掛「國有生態公益林保護站(所)」牌子,歸口當地林業行政部門主管,主要承擔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國有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和林業科技示範推廣等公益職責。二是核定事業編制和經費。為確保國有林場履行公益性職能,按照「以事設崗、精減高效」的要求,由地方政府根據林場生態公益林管護任務的實際確定(如1萬畝生態公益林原則上擬配備5人左右),其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按同類事業單位標准,納入同級財政預算,足額安排到位,確保其公益性職能的履行。對生態公益林比重小於50%的國有林場,各地也要按照其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實際,明確其生態公益性職能,核定與生態管護任務相應的人員編制和經費,實行嚴格考核,保障其職能發揮。三是優化生產管理布局。在理順國有林場管理體制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要按照精減機構、減少人員、增加效益的思路,對國有林場的布局進行優化整合,對區域相鄰、面積不大的國有林場,可縮減為一個管理機構、一套管理班子。對林區、護林點過多、過散的國有林場,要按照新形勢下生產管護任務的實際,進行重新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堅持以人為本,制定配套改革政策
在理順管理體制、核定事業編制的基礎上,各地要從維護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配套改革政策和措施,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圍繞國有林場人員現狀,主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新型用人制度。對國有林場中專職履行生態公益林管護等公益性職責的人員,要結合所承擔的主要任務,科學設置內部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和條件,按照「公平公開,競爭上崗,雙向選擇」的原則,從在職人員中擇優錄用,並按同類事業單位落實其工作經費和待遇。二是妥善安置分流人員。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政策規定,符合提前退休條件的職工,可以辦理退休手續。富餘人員原則上依法轉換勞動關系,解除勞動合同,並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國有林場廣大幹部職工長期艱苦奮戰在生產第一線,為綠化荒山、建設生態「獻了青春獻子孫」。各地要切實按照有關政策,進行妥善安置分流,保障其穩定再就業。對國有林場現有管護任務,應優先承包給分流職工管護。三是全面落實社會統籌。要按照社會統籌有關政策,多渠道籌集資金,繳納相關費用,解決遺留問題。條件允許的地方,要實行人員身份的一次性剝離,由當地社保辦統一管理,支付離退休費和生活補貼費。四是改善職工居住條件。要重視和解決國有林場職工住房困難問題,支持國有林場職工到市區、縣城購房和參加國家危舊房改造項目,以解決職工住房難、子女上學難等問題。
(三)堅持促進發展,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改善國有林場基礎設施條件是現代國有林場建設的必然要求。按照事權劃分、屬地管理的原則,國有林場建設與管理由所在市、縣(市、區)政府負責,各地應根據國有林場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精心組織實施。要全面落實國家、省、市的相關政策,以建設促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把國有林場納入新農村建設等規劃,在安排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時統籌考慮國有林場,使其享受與周邊農村同等的扶持政策,切實解決林場道路、危房、電力、飲水、通訊等薄弱問題。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充分考慮各國有林場的發展水平,按照國有林場經營規模大小、基礎設施現狀實行分類指導、分檔補助,優先考慮按國家要求完成改革的國有林場,適當向基礎設施特別薄弱、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國有林場傾斜。二是保障生活,發展生產。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和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以利發揮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優勢,推動一二三產協調發展,增強林場造血功能。三是項目管理,專款專用。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按照項目管理的要求進行規劃、評估、立項、建設、績效評價和檢查驗收,要切實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積極推行項目招投標和監理制度,確保建設成效。
(四)堅持依法監管,保障林場合法權益
全國國有林比重達20%,發達國家的比重則高達30%。為此,要切實加強國有森林資源資產的保護和管理,避免國有林場在改革中引起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流失,確保國有森林資源資產運行安全和保值增值。一是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根據《國務院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規定,國有林場設立、變更、撤銷或者改變隸屬關系和土地出讓、合資、股份經營、委託經營、抵押等方式改變國有森林資源產權關系的,須依法評估和報批。二是保障國有林場合法權益。國有林場對國家授權經營管理的財產、土地和其他資源,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收交和歸並,不得侵佔、平調國有林場土地和資產。未經依法批准,不得擅自收回國有林場土地使用權。開發利用國有森林風景資源,要建立有償使用制度,進行資源資產價值評估,實行公開招投標,防止以招商引資為名,低價甚至無償出讓、轉讓森林風景資源經營權的行為;控制森林公園經營權整體轉讓,防止國有森林風景資源被投機商獨家壟斷並造成森林風景資源破壞。三是加強國有林場土地管理。國有林場管理范圍內的各類土地,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建設基本用地,必須保持其范圍和用途的長期穩定。對於國家建設需收回或使用國有林場土地的,應依法辦理轉用審批手續,並參照徵收集體土地的補償安置標准予以補償,確保國有資產和職工權益不受損害。對國有林場的改革與發展,各地不能簡單地甩包袱,造成不該甩的甩了,不該劃的劃了,導致國有森林資流失的,要堅決制止並嚴肅查處。
(五)堅持科學經營,統籌林場經濟發展
具有多種功能是森林的突出特徵,要充分發揮國有林場綠色生態屏障和後備森林資源培育基地的重要作用,確保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科學經營,大力提高森林生態質量。國有林場要把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作為首要職責,按照生態公益林的有關技術規程,積極開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和三北防護林建設等工程,落實封育管護措施,確保建設成效,使國有林場成為生態建設的示範區。各地應根據國有林場的生態區位條件,進一步擴大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面積,對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補償標准,按「分類分檔補償」實施,要精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根據各類森林資源的不同主導利用方向,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培育,合理調整林種樹種結構,大力發展珍貴樹種,積極培育大徑材,加快中幼林撫育步伐,提高森林質量。
近年來,有的國有林場通過開展多種經營,實現了資源增加、資產增值、經濟增效、職工增收。但總體看,與資源培育相比,國有林場產業發展還相對滯後。要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低產低效林改造,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果,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並實行基地化、集約化和標准化生產,積極爭創森林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場的經濟效益。森林旅遊是一項新興產業,也是國有林場保護資源、建設生態和發展經濟的最佳結合點。國有林場資源豐富,都有條件開展森林旅遊,目前大部分國有林場也已建起了森林公園,要珍惜和用好這塊牌子,充分發揮森林景觀資源豐富的優勢,把森林旅遊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規劃科學、設施完善、產品豐富、服務優良、管理規范、產業發達」的發展目標,不斷拓展森林公園發展空間,鼓勵各種經濟主體多渠道、多形式參與開發建設。要加快發展,完善服務,加強營銷,做強品牌,推動森林公園的文明開發、文明經營、文明服務和文明管理,把森林公園建設成為生態文明的主要陣地。
二、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快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步伐
(一)組織領導到位
各地林業主管部門承擔林場改革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要積極爭取黨政領導的重視;各級林業部門主要領導必須親自抓,進一步把國有林場事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抓緊對國有林場開展系統調研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確保方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並向黨委、政府進行專題匯報,爭取政策支持,盡早啟動改革。各國有林場更要珍惜機會,抓住機遇,把改革作為頭等大事,積極向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主動匯報,主動配合,既要顧全大局,又要從職工切身利益出發,維護合法權益。
(二)政策落實到位
國有林場改革由當地政府負主體責任,政府重視是國有林場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各地林業主管部門抓住貫徹國務院文件的機遇,積極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宣傳國有林場的歷史貢獻、地位和作用,宣傳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以最大限度地爭取領導重視,最大限度地落實各項改革政策,最大限度地確保國有林場公益性職能的發揮,推動國有林場改革盡早啟動,取得實效。國有林場改革涉及財政、勞動保障、人事編制、體制改革、農辦、交通、電力等多個部門,要與有關部門及時取得聯系溝通,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合力推進林場事業發展。
(三)宣傳發動到位
國有林場改革不僅事關林場今後發展大局,也牽涉廣大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如果沒有廣大幹部職工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改革就不能順利進行。如果在改革中不能很好解決職工的生活和出路問題,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林場班子就是失職。各地林業主管部門和林場要把宣傳發動作為基礎性工作,通過印發學習資料、開展座談討論、直接走訪職工等,耐心細致做好工作,剖析利害,說明道理,講清政策,解決職工的思想顧慮,統一職工的思想認識,服從林場改革發展的大局。要堅持發揚民主,建立林場廣大職工參與機制和監督機制,提高透明度,妥善處理好職工分流安置、社會統籌、再就業保障、住房等民生問題,讓職工「走得安心,留得放心」。
(四)班子建設要到位
國有林場的改革與發展,需要大批具有先進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優秀人才。各地要建立科學有效的用人機制,優先考慮把專業技術人員和優秀管理人才留住,建立優勝劣汰、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人員管理機制,實行科學量化考核,並逐步吸引社會優秀人才或大中院校的畢業生到林場就業。凡是好的林場都有一個好的班子,要按照年紀輕、有知識、懂專業和德才兼備的要求,加強林場班子建設,建立健全約束和激勵機制。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場長聘任制和委任制相結合的任用方式。
(五)組織措施要到位
改革方案經政府批准後實施。各地林業主管部門要負責全面落實,確定專門領導,抽調專門人員,精心組織實施,協調改革進程中的各項工作,爭取早出成效。要先行試點,探索積累經驗;每個林場具體情況不一,要實行一場一策,確保改革最大限度切合實際。同時,要加大對國有林場改革工作的考核力度。
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國有林場,是政府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是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國」總戰略的具體要求。我們林業人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務實的作風,全面推進國有林場的改革與發展,為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⑶ 簡述中國傳統園林的發展簡史

中國園林有著三千年的歷史,從殷商時代開始。各個時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一、商周的「囿」——園林的雛形[萌芽期]
園林最初的形式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圍,讓天然的草木和鳥獸滋生繁育,還挖池築台,供帝王貴族們狩獵和游樂。「囿」是園林的雛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還是樸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漢時的宮苑和私家園林[形成期]
秦漢建築宮苑和私家園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有了大量建築與山水相結合的布局,我國園林的這一傳統特點開始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宮苑有:「上林苑」、「阿房宮」、「長樂宮」、「未央宮」等。
這一時期,寺院園林也極興盛。
三、隋、唐、宋宮苑與唐、宋寫意山水園[成熟期]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期的全盛時期,宮苑園林在這時有很大的發展。由於南北方的園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宮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園演變,成為山水建築宮苑。這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宮苑。
唐宋時期山水詩、山水畫很流行,這必然影響到園林創作,詩情畫意寫入園林,以景入畫,以畫設景,形成「唐宋寫意山水園」的特色。由於建園條件不同,可以分為以自然風景加以規劃布置的自然風景園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園林。
唐宋時期山水詩、山水畫很流行,這必然影響到園林創作,詩情畫意寫入園林,以景入畫,以畫設景,形成了「唐宋寫意山水園」的特色。由於建園條件不同,可以分為以自然風景加以規劃布置的自然風景園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園林。唐宋寫意山水園開創了我國園林的一代新風,它效法自然、高於自然、寓意於景、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為明清園林,特別是江南私家園林所繼承發展,成為我國園林的重要特點之一。
唐代的私家園林也很興盛。唐代的園林主要集中在長安、洛陽。
北宋園林多集中於東京汴梁和西安洛陽兩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臨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圍興建園林之多不可勝數,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處,其餘則分屬寺廟園林和朝貴們的私園。
四、明清宮苑和江南私家園林[高峰期]
明代宮苑園林建造不多,風格較自然樸素,繼承了北宋山水宮苑的傳統。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蘇州一帶。當時蘇州由於農業、手工業十分發達,許多官僚地主均在此建造私園宅園,一時形成一個造園的高潮。現存的許多園林如拙政園、留園、藝園等,最初都是在這個時期建造的。
清代宮苑園林一般建築數量多、尺度大、裝飾豪華、庄嚴,園中布局多園中有園,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園林建築的控制和主體作用。不少園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園林的特色,稱為建築山水宮苑。清代園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集各地園林勝景於一園,採用集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園劃分成為若干景區,每一風景都有其獨特的主題、意境和情趣。代表作有北京的頤和園、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山莊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鎮江金山寺,煙雨樓模仿嘉興煙雨樓,文園獅子林模仿蘇州獅子林等。
明、清時的私園多集中於揚州、蘇州、吳興、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帶。
明清私家園林在前代的基礎上有很大的發展。較有名的江南園林分布在蘇州(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網師園等)、無錫(有寄暢園等)、揚州(有個園、何園等)、上海(有豫園、內園等)、南京(有瞻園等)、常熟(有燕園等)、南翔(有古漪園)、嘉定(有秋霞圃)、杭州(有皋園、紅櫟山莊等)、嘉興(有煙雨樓)、吳興(有潛園)等。

⑷ 概述我國林權管理的演變歷史,從中得到什麼啟發

政府要致力於建立長期有效的林權制度,穩定收益預期;加強林權的實體保護,確保權益實現;拓寬林權證在保險、擔保、抵押貸款、合作入股等方面的功能,使其與其他權證相比具有優勢。在實際工作中,政府主要應實行「四個轉變」:

①在管理理念上,從「以林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以人為本是對產權主體的尊重,只有以人為本,以農民經營森林的目標為切入點,才會逐步形成實現森林對農民收入增加的貢獻率提高,由此激發農民培育森林資源的積極陛,進而使森林資源越來越多;

②在管理重心上,從以「林木管理」為主向以「林地管理」為主轉變。林地所有權穩定,林地自然條件和面積大小相對固定,管理成本低;而森林、林木無論從樹種組成、群落結構、生態系統功能及產權關系都是動態的。因此,加強林地管理,既可以解除對林木所有者的產權約束,又可為森林可持續經營提供條件;

③在行政職能上,從「林業經濟管理」為主向「森林生態管理」為主轉變。林業行政職能的重點放在生態公益林管理和經營。對商品林而言,政府的職責主要是進行商品林產權保護、林業宏觀經濟調控和林地的生態環境監管;

④在管理模式上,從「行政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順應產權制度變遷的形勢,理順管理職能,調整管理機構,提高管理能力,以加強林業內部管理和服務能力建設為重點,建立「精簡、高效、協調」的運行機制,幫助林農和其他經營者提高林業經營管理水平。

⑸ 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歷史時期

①生成期:皇家園林規劃宏大、氣魄雄渾、成為這個時期造園活動的主流:殷、周內樸素的囿;秦漢建築宮容苑和「一池三山」;西漢山水建築園。
②轉折斯:初步確立了園林美學思想。南北朝自然山水園;佛寺叢林和游覽勝地。
③全盛期:園林發展進入了盛年期,作為一個園林體系,所具有的風格特徵基本形成。隋代山水建築宮苑;唐代宮苑和游樂地,唐代自然園林式別業山居;唐宋寫意山水園。
④成熟時期及成熟後期:園林的發展,一方面繼承前一時期的成熟傳統,而更於精緻,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頹的傾向。北宋山水宮苑;元、明清宮苑

⑹ 中國古典園林經歷了哪幾個發展歷程及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園林建築藝術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也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綜合反映,在歷史上卻長期為統治階級和達官貴人所佔有享用。但是,在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之後今天已經被我們所繼承和發展,而為我國廣大人民所享用了。
為了能簡要地說明中國園林的發展歷史,現根據歷史文獻和現存古代園林遺址的考察,循其明顯的規跡,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時期來概述之。
(一)先秦及秦漢時期。此時期或可稱為「白然時期」,是從「固」到「苑」的發展時期,約相當於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殷商西周時代。旱在原始時代,當人類進人奴隸制社會,先民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勸!漁獵,後來慢慢進化到種植定居,馴養了一些野生動物,比如豬、犬、羊等,種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麥、稻、獲等。這樣就出現了圈養、圈種的有一定范圍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現了「因、眺(囿)」「鑒、翻(圃),,等字,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有了從事農事、畜牧、手工業製作以及各種雜務勞動的專業奴隸階層,在解決了生活的勞務後,奴隸主和帝王們就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各種游樂戲嬉,其中包括「狩獵」活動。而那些被選擇為狩獵地區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獸比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叢生之處,這就是成為種植與株、圈養動物的「囿」。根據史料記載,從殷周到秦漢時期這種「囿」的存在和發展,大體具有三個特點:
1.:片地寬廣。一般方圓都在幾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莊王「築層台……延壤百里,』;
2.工程浩大。囿的周圍有界垣,囿內有台屋構築。
3.人工設施增加。山於狩獵地距離統治中心地較遠,不免要
在「囿」內建寢殿屋宇。
這種最早期的「囿」到漢代有了新的發展,它不僅僅是一種自然山林的原始狀態的存在,而是日趨專門化了。帝王們在這里建「宮」設「館」,除了為游獵所需要,增添了寢宮殿宇生活設施,還配置了觀賞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園林」性質,從漢代起它的名稱也從古代的「囿」改稱「苑」或「苑圈」了。著名的漢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宮」,有「太液池」,周圍數百里,蓋起宮殿數十個,設置了「射熊館」、「鹿觀」、「虎圈觀」等各種動物的圈觀,並種植了各地送來的異樹花木,如「核桃,,「紫紋桃」等等。不過此時尚處於中國園林發展初期,對於苑囿的布局布置,並無一定規劃,仍較多地帶有古「囿」的持獵趣味。建築和山水的安排,也並不融洽有序,奇樹異花的種植,只是獵奇羅列,雖然它有了某些園林的性質,開啟了日後造園的新生面。總的說,仍是處於自然發展的時期。
(二)唐宋時期。它是我國古典園林的形成時期。由漢代開端的中國園林發展進程,經過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到隋代統一中國的過渡,至唐代出現了一個興盛的局面。由於疆域的擴大、經濟的發達、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和別的文化發展一樣,園林發展中出現了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在苑囿的營建中注意了游樂和賞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築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鑿池引泉。布局關系也趨於融洽,使之形成優美的環境,發揮了休憩、游賞,甚至宴樂之功能,一是繪畫技術的發展與造園藝術的發展的互相促進,如南朝梁·張僧怒擅長畫山水,能「咫尺之間便覺萬里之遙」,畫家所提煉的構圖、排列、層次和色彩,極大地豐宮了造園技巧,而且有的畫家,自己就是一個傑出的造園專家,如詩人王維設計營建的「輛川園」。
中國園林形成時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園和文學、繪畫的結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營建的「良岳」,也就是《水滸傳》里「花石綱」的來歷。這個御花園,山水美秀、林木暢茂,迭石樹峰,又有宮殿亭閣,高低錯落,迭山鑿池,別出勝景,可稱為唐宋時期中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可惜已經在戰火中夷為平地,在地面上永遠地消失了。
(三)明清時期。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一期。北宋為遼金取代後,遼、金、元三代後先相繼,在燕京一帶興修皇家園林。金代從開封拆運至中都大量的良岳花石,元代在建築藝術中促進了國內各民族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使我國各民族豐富奇特的建築形式更添異彩。(如至今還能見到的十三世紀出於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之手的北京妙應寺白塔等)。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國園林發展史上是個輝煌的時期,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這有我們今天仍能親眼目睹的很多實物實景所證明。這個全盛時期的園林,與過去時代所不同的,育三個方面的特點:(1)功能全,(2)形式多, (3)藝術化。茲為分述如卜:
(1)功能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園休發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內容,至明濟後大備,諸如聽政、受賀、宴會、觀戲、居住、園游、讀書、禮佛、觀賞、狩獵、種花等等,應有盡有,甚至為滿足統治者的「雅興」,還建有商業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復的頤和園蘇州街,以及圓明園原來的買賣街.包羅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動,功能的多樣花,自然擴大了園林的建築營造規模,此其一。
(2)形式多。這里指的是作為園林重要組成部分的建築而言,無論其為建築群落組合,抑或單體建築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區的地方特點和各民族的民族風格,既有殿堂樓閣,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牆石垣,又有竹籬泥笆,靈活而多變,隨處而點綴,這在『紅樓夢》中大觀園也有非常生動的反映。在園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則吸收r南北園林藝術的精華,因地制宜地加以匯聚,比如圓明三園的諸多景色中就再現了國內蘇杭揚州等地著名園林的特點,謂之「移天縮地」亦不為過。
(3)藝術化。明濟園林中占卞導地位的是園林建築的高度藝術化,其景物、其鳳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動靜相兼等藝術美學理論的運川,已臻成熱,各種建築形式的風景景觀的結合融為體,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才i沁建築植物的眾從位粉,都起到了立體形象l,甚至在附屬設施的樣式、內部裝修和環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統一的和諧的沒計,體現了中國造園思想的高超境界。
試問,明清時期的中國園林建築,共造園思想何以能達到如此發達的藝術水平,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標志。
第一,造園藝術理論有了劃時代的總結性成果,即明代崇禎時江蘇吳江人計成《園冶》一書的問世。過去,關於園林的設計(或叫「經營,,)原則、藝術技巧和實際建造經驗,還只能在詩詞、游記等文學作品中有片斷描述,沒有形成理論規律。但是《園冶》卻是一部有關園林建築的系統性的總結性的專門著作。全書共三卷,一卷為造園總論(』興造論》、《「園說、)、選地(《相地》)、立基和各種單體建築(屋宇堂軒)的形象範例,二卷講各式欄桿及其式樣;三卷講「1窗、牆垣、鋪地、造山、迭石、借景等,全書計三萬多字,並有插圖二百餘幅。它反映了當時的園林面貌和造園藝術水平,而且一直對中國造園有指導意義,甚至可以說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創造的大觀園也是根據這些理論來構建的。
第二,大批造園藝術家的誕生,如清代戲曲家李漁(笠翁),在南北都有自己設計建造的住宅園林,以北京的芥子園最有名。傑出的造園家張南垣父子,更是園林史上的大家,不僅在蘇揚等南方園林中有他們的遺構,北京北海公園取,就有他們的遺作可供欣賞。以他們的生存年代推算,我們有理由認為《紅樓夢》中營建大觀園的造園設計師「山子野」的原型,應該就是張氏父子了。

⑺ 國有林場是什麼

國有林場是國家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林業生產性的事業單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叫國營林場。 國有林場的林地、林木等全部生產資料和產品都是國家財產。我國的國有林場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為加快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改善生態,在重點生態脆弱地區和大面積集中連片的國有荒山荒地上,採取國家投資的方式建立起來的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林業事業單位。 http://hanyu.iciba.com/wiki/762484.shtml#1 國有林場的類型,按經營目的劃分,有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等林場;按經營面積劃分,有大、中和小型林場;按管理體制劃分,有省、市和縣屬林場;按勞動手段劃分,有手工工具、半機械化和機械化等林場;按林場所處的地形劃分,有山區、丘陵區、平原區、風沙區、湖區和海灘區林場等。國有林場的經營方針是「以林為主,林副結合,綜合經營,永續作業。」國有林場的基本任務是:為國家建成速生豐產林基地,不斷提供量多質好的木材和林副產品,以及充分發揮森林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多種效益。

⑻ 中國園林發展歷程概述

中國來園林發展歷程概述

從周至漢自:屬於萌芽期。主要是堅家苑圈。規模雖大,但基本屬於圈地的性質。秦、漢時盡管也出現過人工開池、堆山活動,但造園的主旨、意趣依然很淡漠。

魏、晉、南北朝:可看作造園藝術的形成期。初步確立了再現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則,逐步取消了狩獵、生產方面的內容,而把園林主要作為觀賞藝術來對待。除皇家苑用外,還出現了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不僅數量多.規模大、類型多樣。而且從造園藝術上講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一由於文人直接參與造園活動,從而把造園藝術與詩、畫相聯系,有助於在園林中創造出詩情畫意的境界。

宋:繼成熟期後首次進入高潮。不僅造園活動空前高漲,而且伴隨著文學、詩詞.特別是繪畫藝術的發展,對自然美的認識不斷深化,當時出現了許多山水畫的理論著作,對造園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元:處於滯緩狀態和低潮。造園活動不多。造園實踐和理論均無多大建樹。

明、清:再次達到高潮。造園活動無論在數量、規模或類型方面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園藝術、技術日趨精緻、完善:文人、畫家積極投身於造園活動。與此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專業匠師。不僅赻人材輩出,而 且還出現r一些造園理論的著作與專書。

閱讀全文

與國有林場歷史發展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