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尊敬歷史文化的資料

尊敬歷史文化的資料

發布時間:2021-03-03 10:48:43

A. 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有關資料

1、地域文化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漸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並且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除了主體民族漢族外,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也擁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華文化主要可分幾個地區: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北一帶的黃河流域;四川、雲南、貴州一帶的長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帶的長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蘇一帶的長江下游;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新疆地區;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區;廣東、廣西一帶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閩江流域等。

①黃河文化(北方):中原文化、胡同文化、秦隴文化

②長江文化(南方):楚文化、荊楚文化、湖湘文化、吳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贛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閩文化

③其他:儺文化、藏文化、大坌坑文化

④海洋文化:媽祖信仰、鄭和信仰、天妃宮、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

2、服飾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被國人稱之為漢服的服飾,從三皇五帝到明代千年歲月中代表了中華文明的主體服飾,明朝末年清朝滿族統治者進入關內後,通過剃發易服的方式強制漢族人民身穿滿族服飾,使得中原地區的漢族傳統服飾一度中斷。當前很多年輕人專注於恢復漢族傳統服飾。

3、飲食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在日本和韓國稱為中華料理或中國料理,歐美稱之為唐餐,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深遠的影響了東亞地區的飲食文化。

米食和麵食是主要的兩大類型,中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類、薯類作物作為雜糧也都成為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

4、中國象棋

中國人在古代發明了中國象棋、圍棋和五子棋等重要棋類游戲。武術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國也是古代足球的故鄉。

中國還是相撲的起源地,司馬遷在《史記·黃帝本記》中曾記載:「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頭,以角抵人,今冀州為蚩尤戲。」直至西元七世紀,在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

5、宗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形式。

佛教自從漢代傳入中國後,在不斷和中華文化交流中融合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被稱之為漢傳佛教。儒家不是純粹的宗教形式,但儒家卻有宗教所無可取替與到達的高度。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為主體,宗教信仰上以祖先信仰為主。

歷史上漢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後來天主教、基督教傳入中國,又有一些人開始信仰這些宗教。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此外還有其他各種中國本土及各地地方性信仰,比如關公信仰、媽祖信仰、三山國王信仰、以岳王崇拜為代表的忠烈信仰等等。祭祀祖先軒轅黃帝、祭孔都是代表性的具有信仰色彩的活動。

做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同黃河、長江一樣自源頭滾滾流來。

(1)尊敬歷史文化的資料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簡寫為「CCNGC」,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中華民族在神農時代以前的政治形態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領袖是「巫」。這種說法與傳統的認知差異很大,在歷史上人們的認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裝神弄鬼沒有知識的。實際上在先民的原始時代「巫」是科學家,「巫」代表知識的權威。

原荒時代,先民知識未開,見大自然各種現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氣候變化的風雨雷電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對於這些疑惑要想獲得答案,只有去向「巫」請教。「巫」對於這種現象,經過觀察,思考,分析等過程後做出的結論是風有風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電有電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無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論,現代人看來太不科學,太迷信了。但也不能保證當代科學家對宇宙現象所做的解說,等千年以後,是一定正確的。

另外,人類有兩件事情無法自己處理,必須求助於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沒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須要請醫生診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總是患得患失,東想西想,猶豫不決,這時就要請教他人提供意見作參考。心中有猶豫不決的事,要請教至親好友,或者向專家咨詢。在原始時代,這兩件事發生了,求助於同一人,就是「巫」。由古「殹」字寫作「醫」,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證明。

智人時代,已經開始出現文化,此時期考古發現有織縫衣物和葬禮,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懂得耕作。在湖南已有文獻記載有第一個的人工耕作,群居文化開始出現,形成氏族公社。在中原地區考古發現西元7000年前至10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已經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主,以漁獵業為輔的原始氏族社會。

從前21世紀到前17世紀夏王朝晚期的河南洛陽二里頭文化已有出現中國最早的都城,二里頭遺址其中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還有鑲嵌錄松石的獸面銅牌飾,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銅鑲玉石製品。玉器有圭、璋、琮、鉞、戈、刀等用品,與製作精美的陶器。而二里岡文化的遺址經研究確認為商的初期王朝所在,商初期到中期政權歷經多次變動,盤庚遷都到殷墟之前,應該已經遷都多次,二里頭遺址可能也是被廢棄的首都之一。

除了黃河下游出現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以外,還有處於西元前2500年~前1500年的河姆渡文化,這些遺跡說明了在新石器時代的前半期,無論在中國的北方與南方都已經發展出農耕文化。

隨著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古代四川一帶(古蜀)有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的文明,證明巴蜀地區等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是同等為中華古文明發祥地。而且各地的文化互有交流,並且一起繼承之前的文化遺產,也可證明中華文化早期也是多元發展的,而中原文化是主體。。

後來經過堯、舜、禹和夏、商、周等時期的發展而日臻成熟,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楚文化等,這些地域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早期的主體—華夏文化。

B. 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

1.中山裝 布鞋 農村老年人不用買的現成腰帶,用長布條或繩子系褲子 衣服的紐扣用布條盤扣袢 農村老大爺自做的扣袢對襟粗布汗衫 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織布 農村老大媽穿自己做的偏大襟的衣服 小女孩兒們扎小辮兒用紅頭繩
小孩兒眉心點紅點兒 小男孩兒自出生就留胎毛小辮兒

2.吃飯用筷子 吃飯、喝湯用大碗並且端著碗喝 農村做飯用特大號大鐵鍋 炒菜用大油旺火爆炒 一家吃飯不分餐而是聚餐,同吃一個盤里的菜 生吃大蔥、小蔥蘸醬 吃生蒜 吃餃子 饅頭 手擀麵條
餅子、窩頭 喝粥 餄餎 燉骨頭 雜燴菜 煎餅
油條、果子、鍋箅兒、麻花、麻葉 粽子 元宵
餛飩、雲吞 燒餅 糖葫蘆 喝白開水 原發自我國的各種蔬菜水果等等,中國吃食幾千種,都是傳統

3.中國式住宅各省、各市、各民族、各區域都有極獨特的特點,睡大火炕 不用上網或各處打聽,找到我國發行的民居郵票就可看個大概

4.先民創的各種獨輪車 農村自己攢、焊的自行車 出門遠行看黃歷

5.過祖先遺留傳承的節日 拜祖先 磕頭 燒香
燒冥紙錢 唱聽看京劇、地方戲 舞獅、舞龍 、高蹺、秧歌、旱船、落子、相聲、京東大鼓、西河大鼓、對歌、花燈、踢毽子、打陀螺、燈謎、歇後語、拜年、中國紅、中國畫、文房四寶、癢癢撓、年畫、對聯、石獅子、供神仙及祖宗牌位、花圈、挽幛、輓聯、紅白事隨禮、中式傢具、中國瓷器、中國雜技、漢字、漢文化、黃歷、易經、八卦、道教、古遺跡、古建築、詩詞歌賦、撲滿、中國結、中醫中葯、糖人、鴿子哨等等等等
衣食住行、文學、藝術、婚喪、建築、禮儀、節日、時令、製造、科學、宗教等等均在其中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

C. 家鄉歷史文化的資料

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戀自己的家鄉,因之,對「家鄉」一詞倍覺親切,並賦予許多高雅質朴的代稱,且常見於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詩作中,今人對家鄉則統以「老家」二字呼之,尤顯得親切感。
考以桑梓二字代稱「家鄉」,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古人住宅旁邊常栽有桑樹和梓樹,是他們父母或長輩所種的,後人用來比喻「家鄉」,是對它表示敬意。此外,還有以「故鄉」、「故園」、「梓里」……等等的代稱也不少,茲擷取數例於下,以饗讀者。

D. 尊重歷史的本來面貌作文素材

今天我們新開了一節歷史課,講的是以前歐洲的歷史,這位老師可是非常厲內害,把枯燥無趣的歷史講的容生動有趣,就像武俠小說一樣精彩,讓人強烈地想要繼續聽下去,這節課也讓我們在上完高難度的數學課以後得到了很好的放鬆。
這位老師時而為歷史人物嘆氣不已,時而又為一些歷史上熱血沸騰的戰爭而激動。突然他提到了一本書叫「荷馬史詩」,我們班最調皮搗蛋的小跳這時候來勁了,大聲地說了句:「動物還能寫詩?」這時候全班都開始大笑,一時間課堂氣氛非常混亂,大家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來。
這個時候,老師略帶慍色地敲了敲黑板,提醒我們安靜下來,並對全班說到:「這個說法很有意思,也許很方便於你們記憶,但是請切記,我們對於歷史必須要保有一定的尊重,這本書是一部非常偉大的作品,請希望大家不要給它加上其他的帽子,記住,歷史是嚴肅的。」
一時間班級都安靜了下來,我們沉思了老師的話,我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好好學習歷史,成為老師那樣尊重歷史,熱愛歷史的人?

E. 800字作文:尊重歷史傳統文化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里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望採納,謝謝您!~

F. 祖國歷史文化的資料

凡此諸說,初謂: 「胡人」,後稱:「王子」。(羅香林之《唐代文化史》)《內舊唐書容·僧神秀傳疏證》謂: 「達摩後稱『碧眼胡僧』,作者意謂: 『波斯胡人』一說,實較可信」。他根據: 「馮應榴《蘇詩合注》,卷七『贈上天竺辯才詩』, 『碧眼照山谷』句下,馮注引宋施顧注,謂: 《高僧傳》,達摩大師,眼紺青色,後稱碧眼胡僧』。

G. 求一篇關於歷史文化名人的資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大教育家與思想家。在長期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實踐中,孔子提出並逐步完善了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後來被孔門弟子及其後學發揚光大,從而形成為影響深遠的儒家學說和學派體系。《論語》是經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論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史料。 一、孔子的生平與業績 1.多能鄙事與好學樂道 孔子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名叔梁紇,母親名顏征在,先祖本是宋國人,後來遷居至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城),成為魯國人。孔子三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非常艱苦。孔子後來回憶他的青少年生活時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所謂「鄙事」是指他曾當過看管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等低等差使。 貧賤的生活並未熄滅孔子心中求知的火焰。他十五歲便立志求學,三十歲便學有所成,但仍謙虛地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我之好學」而已。孔子虛心求教,不恥下問,認為「三人行,必有吾師」。曾經向老子請教禮儀,向師襄子學習演奏。他三十六歲到齊國學習《韶》樂,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他晚年讀《易》,翻來覆去地讀,竟然韋編三絕(編聯竹簡的皮繩子斷了幾次)。由此可知他不僅勤奮好學,而且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 孔子認為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最終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聞「道」 、明「道」與弘「道」。他強調「君子憂道不憂貧」,要求自己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意思是堅信道而又喜歡學業,還要不惜用生命來保護道的完善。孔子甚至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此津津樂「道」,正是他「志於道」與安貧樂道精神的集中體現。 孔子把他的人生歷程概括為「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也是他好學樂道與修身養性的漫長歷程與既得成就。 2.為官參政與周遊列國 五十歲的孔子自以為達到了「知天命(即天道)」的境界,可以從政治國了。於是他應邀出任管理魯國國都的中都宰,一年後升任管理建設工程的司空和治安保衛司寇等工作,還曾「攝相事」(代理外交禮賓司),先後使魯國從齊國手中收復了鄆、灌、蒙三座城池。但在企圖推行改革和實現自己政治主張時卻處處碰壁,勞而無功。不得已,五十五歲的孔子帶著十幾個弟子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希望有別的諸侯國能採納他的施政主張。 公元前497年(魯定公十三年),孔子在從衛國到陳國的路上,被匡(今河南長垣縣境內)人包圍,身處險境的孔子坦然自若,以「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自勉。 公元前492年(魯哀公三年),孔子經過鄭國都城的時候,不幸與弟子走散,被人嘲笑為喪家之犬,孔子聽後連說:「是啊,是啊!」。 公元前489年(魯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陳、蔡之間被人圍困,糧草斷絕數日,隨行弟子也疲憊不堪,在此存亡危急之中,孔子依然講誦、弦歌不絕。 孔子師徒歷經衛、曹、宋、鄭、陳、楚等國,四處游說達十四年之久(公元前497年 — 公元前484年)。雖然一路艱難備嘗,但他的主張還是沒有人接受,最後只好返回故鄉。 晚年的孔子在魯國主要致力於文化教育事業,實踐他的教育思想,並完善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七十三歲的孔子離開人世,葬於曲阜城北。 3.創辦私學與整理文獻 孔子一生主要獻身於教育事業,他不僅開創了中國古代私人辦學的先例,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而且從實踐中總結出許多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孔子奉行「有教無類」的辦學原則,對學生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身份貴賤、經濟條件好壞,凡是虛心求學者一概加以教誨。據歷史記載,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大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積極入世的社會責任感。其中顏回等人以德行著稱、子貢等人以言語見長、子路等人以政事顯名。 4.創立儒家學說和學派 在長期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實踐中,孔子提出並逐步完善了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後來被孔門弟子及其後學發揚光大,從而形成為影響深遠的儒家學說和學派體系。 二、孔子的學說與思想 1. 天道觀與人性論 《論語·陽貨》有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 《禮記·哀公問》中在回答魯哀公「君子何貴乎天道」之問時,孔子說:「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 2.「仁」與 「禮」的倫理思想 ① 「仁」的學說---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恭、忠、孝、悌、信、恕、智、勇、寬、敏等多種含義,但主要體現在「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為仁」兩方面。 ② 「禮」的學說——「禮」是當時典章制度與行為規范的統稱。作為行為准則,「禮」具有很強的教化功能,要求人們加強自身修養,約束自己的行為,符合「仁」 的要求,以達到「仁」為支柱的修己之學與「禮」為支柱的治人之學融會貫通。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0e6f001008hoe.html ) - 孔子的生平與思想_上善若水_新浪博客 3. 「大同」與「德治」 的社會政治思想——孔子崇尚「大同」社會,認為大同社會是真正德治的社會。 「德治」又稱「德政」 ,即「為政以德」,是以道德教化為主的政治主張,後來被孟子發展為「仁政」學說。 4.「中庸」的哲學思想——中庸具有中和、執中、持中、穩健、包容、調和的特徵。「中」和「庸」的觀念早已有了,而「中庸」合稱成為一個范疇則始於孔子。 「執中」應是一種內在的修養,內心的「執中」就是仁,發於外便是:一是在極端中尋求平衡;二是避免「過」與「不及」;三是適可而止;四是和而不同,和為貴;五是「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5.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宗旨——「成人」教育。孔子的教學是知識教育與道德教育並重,目的在於教育弟子「成人」。具體來講,既要使學生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人才,又要使他們追求仁、智、勇,知、意、情與真、善、美的全面發展。 ②教學原則——「有教無類」。對學生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身份貴賤、經濟條件好壞,凡是虛心求學者一概加以教誨。 ③教學內容——「六藝」與「六經」。孔子教學的內容主要分為禮、樂、射、御、書、數等六大學科,簡稱「六藝」;以《詩經》、《尚書》、《周禮》、《樂經》、《易經》、《春秋》等為基本教材,簡稱「六經」。 ④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傳身教、啟發式教學等。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孔子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師長之教與學生之學兩方面。 從「教」的角度講:首先提倡因材施教和言傳身教,要求教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同時倡導循循善誘的啟發式教學,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從「學」的角度講:孔子強調學思結合,要求學生「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並持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習態度。 在教與學以及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關繫上,孔子主張教學相長和尊師愛生,倡導「學無常師」且「當仁不讓於師」。 三、孔子和儒學在人類文化史上的地位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創辦私學,打破了「學在官府」 的局面,翻開了人類教育史的新篇章。他繼承了夏商周的優秀文化傳統,創造了 以「仁」、「禮」、「中庸」為主要內容,包括社會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內的 完整思想體系,創立了著名的儒家學說與學派。他的學說博大精深,自成一家, 飽含著人文理性精神,洋溢著與時俱進和歷久彌新的變革氣息。 孔子一生以天下為己任,堅持理想,銳意進取,自強不息,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與人格修養。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學宗先哲,思接來者,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雖然孔子的學說受到不斷的挑戰,但其歷史地位卻不會動搖。 周、秦以下,伴隨著中外交往的增多,一個以中國文化為軸心,包括今天韓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在內的東亞文化圈日漸形成,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正是這個文化圈的精神核心。17—18世紀的歐洲,由於傳教士帶來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形成了長時期的中國文化熱,使儒家思想與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來所形成的新思想結合,成為歐洲啟蒙思想的重要淵源。可見孔子思想對中國,對亞洲,對全世界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人類共有的珍貴文化遺產。所以,1984年美國出版的《人民年鑒手冊》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005年9月29日,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2屆執行局會議作出決定,正式批准設立國際「孔子教育獎」,獎勵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各國政要和專家。這是第一次以中國人的名字在聯合國設立的獎項。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幹,不僅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作用。

H. 有什麼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的好資料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版本精神,文化的基權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因此,(1)鋼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張岱年:《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於《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張岱年:《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學術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還表現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優良傳統。(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載《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論集,東方出版社出版)

I. 尊重古代文化800作文素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與華夏民族的靈魂。身為一個純正的中國人,應具備尊重和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品質。

「杜甫很忙」曾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關於他的塗鴉在微愽上瘋傳與評論。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騎著掃帚化身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騎著白馬「冒充」唐僧,更離譜的是被畫成手扛機槍准備隨時作戰的士兵,一夜之間,網路上形成「兩派」——支持方與反對方。關於此現象,正方認為惡意醜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淺薄的行為。然而,反方反駁說:「杜甫塗鴉是孩子們開發想像力所創造出來的搞笑圖片,而且藉此機會可以擴大杜甫在學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讓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跡,因此不必太嚴肅。」

也許眾多人可能只是為了娛樂,所以出現了杜甫門事件。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與褻瀆。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生命力,流傳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一定有保留下來的原因與意義。從象形文字到現代的簡體字,從古典的漢字到如今的襯衫,從顛簸的馬車替換成寬敞舒適的私家車,中國人的衣、吃、住、行發生了一系列的巨大變化,過節的傳統卻一直延續著,這是因為這些特定的節日只有中國才有,它們象徵著中國的發展史,是歷史遺留下的珍貴的產物。作為一名華夏子孫,我們不應過度推崇外國的節日與活動,譬如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彩蛋等等,這些節日是那些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的碎片,倘若我們將這碎片撿起放在我們的軀體上遮住了自身的靈魂,那麼我們既體會不到外來文化真正帶來的快樂,本國文化也會被遺忘。如此下去,我們的「靈魂」變像一個破舊不堪的娃娃,全身上下都是補丁與線頭。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雖然他在仕途上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但依然懷有自己的鴻鵠之志,時刻關心國家,做到真正的憂國憂民。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國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鍾子期外最被推崇的了。只可惜兩人相識太晚,作別亦是匆忙,當李白寫完送別詩之後,李杜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而多情的杜甫此後一直處於思念友人的狀態中。可以看出,杜甫既是一位忠於國家又是一名重情義的詩人。雖然我沒有機會親自去參觀他當年居住的草堂,但,我想,那兒一定是神聖、庄嚴的地方,它殘留著杜甫當年的思念與憂愁的氣息吧!如此偉大的人應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而不是因純屬娛樂讓杜甫「很忙。」

尊重傳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讓我們的「靈魂」屹立在世界的正中央散發飽含五千年的風霜雨雪的中華民族之光!

閱讀全文

與尊敬歷史文化的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