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人類歷史能源利用和科技發展的關系

人類歷史能源利用和科技發展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3-03 08:40:55

1. 試述能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行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與人類認識和利用能
源的歷史密切相關。
在當代,
能源資源及其開發利用,
不僅直接影響著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
的發展,
而且對國際政治也起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對能源與國際政治的關系進行歷史的理論
的分析,
並在此基礎上對世界各國能源戰略以及國際能源戰略競爭形勢進行梳理和分析,

確立中國的能源戰略、維護中國的能源安全,是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
本文從能源的科技、經濟分析入手,論證了能源對社會經濟的決定作用,這種決定作用導
致了能源與國際關系的互動作用。
正因為能源對國際關系的巨大影響,
各主要國家、
國際組
織制定、
實施了不同的能源戰略,
各種能源戰略之間的競爭引發了世界能源地緣政治圖景的
演變和發展。
在明了世界能源大形勢大格局的情況下,
中國也制定出自己的能源戰略以維護
中國
21
世紀的能源安全。由此,形成了層層相扣的遞進式結構,各章節既相互獨立,又緊
密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
能源問題首先是一個經濟學問題。
能源對人類社會經濟的決定性作用,
是能源與國際政治發
生關系並進而對其產生深遠影響的前提和基礎,
因而也是我們整個

能源與國際政治

研究的
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的研究以對能源的科技、經濟分析為切入點。現實是歷史的延續,
回顧世界能源開發的歷史有助於我們以客觀的、
歷史的眼光展開對能源的分析。
對能源與科
技革命、
能源與人類文明、
能源與經濟增長、
能源與國際貿易等關系探討則具體論證了能源
對人類生活、生產等社會各方面的決定性作用。
󰀀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這對能源和國際關系
也不例外。
能源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決定了它勢必對國際關系產生重大影響。
這種影響首先
體現在能源既是國際政治競爭中的重要目標,
又是達到一些戰略目標的有效的、
必要的手段。
同時,
能源因素不僅參與了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塑造,
而且還是在國際政治格局變動過程中起
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
能源在國際沖突和戰爭中的作用是能源直接影響國際關系的最佳例
證,而能源價格波動則對國際關系產生著更長期和深刻的影響。
󰀀
能源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載體是世界主要國家與國際組織的能源戰略。
本文有目的地選擇了
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影響比較大的國家和國際組織,
如美國、
俄羅斯、
歐盟、
日本、
歐佩克等,
從不同角度對這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能源戰略和能源政策展開分析。國家和國際組織不同,
分析的側重點也就不同。
象美國就側重於分析其能源現狀以及其國內能源政策,
特別是重點
分析美國在全球構築的能源戰略框架。

歐佩克

一節則不僅分析其現在的能源政策,
還對它
建立發展以來的政策做簡要的歷史回顧,
並在此基礎上展望它未來的發展前景,
以求對歐佩
克的能源政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世界各主要國家與國際組織的能源戰略的介紹、評價,
為進一步分析世界能源戰略競爭的整體形勢與格局打下了基礎。
󰀀
各國能源戰略的相互影響
與競爭交織成一幅絢麗多彩的世界能源地緣政治圖景。
世界能源地緣政治圖景從墨西哥灣時
代演變到波斯灣時代,
又進一步發展到中心與外圍對峙的新格局。
在這一演變過程中,
形成
了世界能源心臟地帶和能源戰略樞紐國家,
並出現了能源全球化與地區化並存的新趨勢。

於中東、
中亞地區已經或即將對世界能源地緣政治圖景的演變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所以對
之加以重點分析。
󰀀
了解世界能源戰略競爭形勢是為了更好地維護中國能源安全。明了中國
的能源結構和能源供應、
消費現狀是維護中國能源安全的前提。
針對中國能源的現狀及其面
臨的挑戰,本研究詳細論證了
21
世紀維護中國能源安全應採取的國內政策和國際戰略,分
析了能源因素對中國對外關系的影響,最後總結提出了維護中國
21
世紀能源安全的十大政
策建議。

2. 能源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人類對於能源的利用可分為三個時代:柴草能源時代、化石能源時代、多

(1)柴草在氧氣不足時燃燒一定會燃燒很慢,不會充分燃燒,放出的熱量少,故選①③⑤版;
(2)化石燃權料燃燒時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空氣的物質,所以會造成的環境污染有:造成溫室效應;形成酸雨;使空氣能見度降低,故填:造成溫室效應;形成酸雨;
(3)現在使用或即將使用的新能源有:氫氣,太陽能、可燃冰、風能等,故填:氫氣

3. 科技發展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科技的發展必然帶動人類進化的歷程!同時在現代高科技的影響下,以及在工作中的壓力版,和新興產物的出現給人權類基因的變化有很都不可忽視的環節!但是在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生產力的問題上,如果二者一但不能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下!很有可能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但是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是積極前進的方向那樣也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去實現以及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的差別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才能繼續促進科技和人類的共同發展!反之,世界的經濟將面臨絮亂!和平也將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世界的新問題將給人類帶來嚴峻的考驗!

4. 現代能源技術和人類文明之間的關系,寫一篇論文。。。。。怎麼寫

你參考參考吧,
現代科學革命為基礎,新技術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繼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之後的第三次技術命,以信息技術革命為核心,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海洋、空間、環境與管理等方面的技術革命。各種新興科學技術,如電子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基因技術、納米技術等得到迅猛發展和廣泛的社會應用。然而,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科學技術對於社會發展不但有其促進用,它的使用也有其「異化」的一面,激化自然、社會和人類本身的矛盾,阻礙社會的發展。
1.1 科學技術的內涵
科學技術在360網路中的定義:科學技術,簡稱科技,科學與技術的通稱,通常人們先於掌握科學的原理之前,早有利用該原理的技術
1.2 科學技術的基本屬性
首先,科學技術表現為客觀性與主體性。客觀性是指科學的內容具有客觀性,它不受人們的主觀意願所支配。
2.1 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物質文明發展
科學具有生產力功能,能轉化為直接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社會物質財富,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物質文明是社會文明的基石,科學技術對社會文明的促進作用最直接和根本地體現在對物質文明建設的巨大作用上。
2.1.1 科學技術引起生產力結構變革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改造自然獲取生存資料的實踐力量,它直接決定了物質財富的多寡、質量的好壞。生產力由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所構成。
2.1.2 科學技術引起產業結構變革
所謂產業結構,就是指一個國家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以及三個產業間的各個部門的分配比例關系。
2.1.3 科學技術引起社會生產方式變革
科學技術變革了人們的勞動方式。
2.2 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精神文明發展
科學技術通過科學思想影響社會,對精神文明建設具有規范和導向作用。
2.2.1 科學技術開闊人們的視野
科學技術帶來科技的發展,使人類社會出現一批又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
2.2.2 科學技術引領人類思維的進步
在科學技術在我國得到發展之前,我們的思維方式比較封閉,喜歡用經驗指導實踐,沒有創新,固步自封。
2.3 科學技術推動社會制度文明的發展
制度文明是指人們處理社會關系實踐的積極成果的總和,是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制度建設的結果,又通過制度建設及其過程體現。
2.3.1 科學技術推動民主制度進步
現代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社會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時它還促進著民主制度的進步。
2.3.2 科學技術推動法治建設的進步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在滿足了溫飽之後,慾望會有不同程度的膨脹。

5. 了解人類使用能源的發展歷史以及能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寫一份報告。

火的使用使人類脫離了野蠻,步入了文明。在幾十萬年的演變過程中,薪柴和木炭一直是人類用來做飯取暖的主要能源。從18世紀初開始,煤炭在西方國家逐漸代替木柴。托馬斯·紐科門在1712年發明的燃煤蒸汽機開始了以蒸汽動力來代替古老的人工體力、風力和水力的新時代,為人類的工業文明掀開了序幕。1781年瓦特發明的改良蒸汽機更使得煤炭得以大規模地使用,使得第一次工業革命得以大規模展開。然而,隨著1859年埃德溫·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打出第一口油井以後,石油的大規模生產和使用不僅使得工業革命得以更大規模地在全球推廣,新的技術、新的發明創造也接踵而來:內燃機、汽車、飛機……石油和這些發明一道,改變了世界的生產模式、交通模式。
而最具革命性的還是電力的發明。法拉第發明的電力更是使人類在能源使用上開始了一場大革命:所有的能源都可以轉化為電力,而電力則可以以最簡便的方式輸送到工廠,傳遞到家庭。電力使高樓大廈的建造和使用變得現實,使我們的居室可以冬暖夏涼,使工廠實現自動化,更為當代電子、通信、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提供了動力基礎。1879年愛迪生發明的電燈使人類告別了黑暗,而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則使得地球變平,掀起了經濟貿易全球化的巨大浪潮。

19至20世紀在能源應用的技術上有過這么多發明創造,21世紀也不應該讓我們失望。

能源改變了人類的命運。能源應用技術的發明和普及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交通模式、定居模式和組織形式。能源的大規模使用為人類享受高水平物質生活提供了重要基礎。

6. 科技發展與人類進步的關系

相互促進的關系。

現代科學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加速了社會的變革演化,並影響到人類生活、學習、生產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現代科技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加快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現代科技是推動社會生產快速發展的火車頭,人類由於使用了現代科技,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使生產工藝趨於現代化,提高了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它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技術含量高。而人們不斷提出的新的需求反過來推動了科技發展。

(6)人類歷史能源利用和科技發展的關系擴展閱讀:

中國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科技進步的背後,有著深層次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內外部因素。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科技體制改革的突破,重視教育的文化傳統等等,匯聚成為推動中國科技進步的巨大力量。但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是中國科技創新的根本動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科技創新的跨越發展與巨大成就,不僅能從統計指標中直觀反映出來,更能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感受得到,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效率不斷提高、創新要素加快集聚等等,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高水平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數」說中國科技進步對世界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改革開放40年,科技發展推動新跨越

7. 科技發展與人類,社會,環境關系

上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西方工業國家環境問題層出不窮,人類社會開始感受到自身生存面臨的威脅。由此而引發的民眾環境意識普遍覺醒和環保運動的發展壯大給各國社會和國際社會帶來了一系列變化,如一些國家相繼出台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政黨的政治傾向逐步向環保傾斜以及國際間與環境問題相關的協商會議也日益增多。進入90年代,環境保護已經從科學家和民眾的呼聲變為大多數國家領導人的共識,至此,圍繞著環境問題整個世界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研究當代問題為主的社會學界同樣密切關注著由環境問題導致的種種社會問題。社會學的分支學科——環境社會學就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1978年,美國社會學家R·E·鄧拉普和W·R·卡頓撰寫的論文《環境社會學:一個新的範式》公開發表,該文被認為是環境社會學正式形成的標志。在文章中,兩位學者向傳統社會學的基本範式提出了挑戰,創造了「新生態範式」的理論概念。在此之前,西方傳統社會學中也存在著一些資源環境管理方面的淺顯研究,如荒野、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及社會效用等。但在鄧拉普等人的眼中,這只能算作是「環境問題的社會學」,而環境社會學則應當著重研究環境與人類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
一個新學科的成立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於學術團體和組織的產生和發展:1974年美國的社會問題研究委員會率先成立了環境社會學特別委員會這一學術分支機構,第二年美國社會學協會也成立了環境社會學分會。這些學術機構的成立標志著環境破壞導致種種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科學家的高度重視,環境社會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已經得到社會的承認。國際社會學學會下屬的環境和社會組與社會生態組於1992年合並成環境和社會研究委員會,這是國際上第一個環境社會學研究機構。從此,環境社會學的研究方向從工業化引起污染的清潔問題開始向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轉變。
關於環境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一般認為應當圍繞環境問題的社會原因和社會影響來進行。環境的改善和惡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好的或壞的結果,而環境的變化往往都是人類的行為使然。因此,環境社會學研究的責任就是闡述人類行為導致環境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各種影響的社會特徵及其問題的根源。在這里,環境社會學的具體研究領域應當包括:1)政府、企業和組織對環境問題的反應;2)人類對自然災害和環境災難的反應;3)環境問題社會影響評估;4)能源及其他資源短缺的社會影響;5)社會不平等與環境風險之間的關系;6)公眾意識、環境主義和環境運動;7)環境問題及政策的國家比較;8)對公眾環境態度變化的調查;9)與環境相關的大規模社會變遷;10)人口增長、貧富差距與環境的關系。有的社會學家還指出,環境社會學不僅要研究環境與社會的一般關系,而且要了解環境與社會相互影響、制約、作用的機制,從而探討在環境問題上決定人類行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思想根源。
在環境社會學研究的短短20多年歷史中出現了不少新的理論觀點,其中有幾種較為典型,值得人們注意:

新生態範式
這是鄧拉普和卡頓提出來的激進的具有生態中心主義色彩的觀點。
(1)人類雖然具有其他生物無法比擬的突出特徵,但他們仍舊是全球生態系統中互相依賴的眾多物種之一。
(2)人類同樣受到大自然生物鏈錯綜復雜的影響,因此人類的行為往往會產生難以預料的環境後果。
(3)人類的生存依賴於一種具有潛在限制性的生物物理環境。
(4)盡管人類的發明創造和技術發展有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突破自然承載力的限制,但生態法則對於人類來說不可能改變。
鄧拉普等人的「新生態範式」偏離了傳統社會學「社會事實只能被其他的社會事實所解釋」的原則,它以生態環境為中心,形成了關於社會與環境互動關系的新的研究領域和分析框架。另外他們還在上述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環境三維競爭功能」的概念,其主要意思是,環境對於人類有三種功能:一是為人類和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空間;二是為人類和其他生物提供生存資源;三是為各類廢品和污染物提供儲存空間。鄧拉普指出,環境的某一功能的過度使用將會限制其他功能的正常發揮,而且人類活動的巨大影響會在不同程度上破壞環境履行其三種功能的能力,並使某種功能或全部功能變成危害人類和生態系統的反功能。當今環境問題的產生正是由於環境三種功能之間矛盾的解決和協調出現了障礙所致。

代謝斷層理論
今天,馬克思經典理論中的生態思想再次被人們挖掘出來進行重新審視和研究。美國學者J·B·福斯特認為,馬克思對那個時代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如土壤退化、森林減少、城市污染、人口增長等等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人類與自然之間存在代謝關系及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應當共同進化和持續發展的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道:「資本主義生產把人口集中於大城市,使城市人口增長到前所未有的數量,這樣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方面它集中了社會流動力量,另一方面它干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代謝的作用……」,「在倫敦……他們對450萬人產生的污物毫無辦法,任其污染泰晤士河」。同時他還說:「在自然界的必然王國里,自由僅僅存在於:社會化的人、工農生產者,以合理的方式駕馭人與自然的代謝,使代謝置於人類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是由某種盲目的力量來控制;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最有價值、最合理的方式來完成代謝」。
福斯特指出社會—生態的「代謝」理論主要植根於馬克思對勞動過程的理解,他用「代謝」一詞來定義勞動過程和描述人與自然通過勞動結成的關系,認為保障生態系統的持續利用是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馬克思生態思想的社會學理論框架的關鍵在於人與自然相互代謝作用中出現「斷層」的問題,在馬克思看來,正是資本主義大工業和大農業生產阻斷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正常的代謝和交流關系,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早在19世紀社會學的奠基中,馬克思就准確地使用了「代謝」一詞來形容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他對生態環境退化問題提出了一套進行系統分析的方法和途徑,至今它們仍在環境社會學對環境與社會互動關系的研究中發揮著作用。

苦役踏車理論
美國社會學家A·施耐伯格於1980年提出「苦役踏車」理論,這是一種人類社會與環境的沖突理論。在工業社會,發展的中心動力就是持續的經濟增長,這成為企業生存和擴張的標准、工業經濟成功的標准以及一個國家能否強盛的標准。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人們為了避免產品的積壓和刺激生產的繼續擴大,就一味地鼓勵民眾大規模地消費和大規模地廢棄,於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這一維持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怪圈就形成了,這就是施耐伯格所謂的「苦役踏車」理論。然而毫無節制的經濟快速增長必定帶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它不但大量消耗著不可再生資源,而且還產生超出地球儲污能力的環境污染問題。施耐伯格認為,出現這種「苦役踏車」式惡性循環的深層原因應當歸咎於絲毫不受限制地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邏輯,歸咎於造成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大量污染的經濟政策和制度。只要這種結構性的因素和機制沒有改變,環境問題就不可能得到徹底的解決。
關於環境與社會關系的現狀與未來,施耐伯格用社會環境辯證法進行分析,從中得出三種可能性:一是「經濟綜合系統」即最大限度地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這是目前某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寫照;二是「管理綜合系統」即嘗試通過管理去控制那些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的生產行為,但這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三是「生態綜合系統」即對社會的生產和消費採取特定的控制和削減措施並使用可再生資源來降低環境破壞和資源銳減的程度,從而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該學者認為,第三種可能性只是一個假設的例子,只有當資源環境被損耗破壞到極其嚴重的地步,以至掌權的政治力量開始傾向於這種可能性,它才會實現。
除了以上幾種較為典型的環境社會學理論之外,國際上還有不少社會學家從社會學領域的多方位多角度對資源環境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進行了探討,其中涉及社會變遷、社會行為、社會階層、社會人口以及社會心理等等,同時還有人將國家和個人的富裕程度、社會不平等狀況與環境問題聯系起來進行研究。總之,運用不同的社會學知識和理論來解讀人類社會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這對新興的環境社會學的理論建設來說都是有益的嘗試。

8. 科技發展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科技的來發展必然帶動人類進化的歷源程!!同時在現代高科技的影響下,以及在工作中的壓力,和新興產物的出現給人類基因的變化有很都不可忽視的環節!!但是在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生產力的問題上,如果二者一但不能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下!很有可能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但是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是積極前進的方向那樣也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去實現以及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的差別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才能繼續促進科技和人類的共同發展!!反之,世界的經濟將面臨絮亂!和平也將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世界的新問題將給人類帶來嚴峻的考驗!!!

9. 簡述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談談能源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

先寫古代人們怎樣利用能源,再寫現代出現什麼新能源。新能源的出現伴隨著科技進步,但能源資源緊張,給人類能源利用帶來什麼問題。差不多是這個思路,詳細內容的網路一下吧。

閱讀全文

與人類歷史能源利用和科技發展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