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眉州的眉州歷史
太清抄二年(548)設置青州,轄齊通郡襲,州治齊通縣(今四川眉山市區)。西魏廢帝二年(553)改青州為眉州,轄齊通、青城兩郡,州仍治齊通縣城。
北周建德元年(572)眉州改青州。大城元年(579)青州改嘉州。
隋開皇三年(583)廢郡存州。大業二年(606)復改嘉州為眉州,州治遷通義縣(今眉山市東坡區東坡鎮)。後撤州建眉山郡,郡治龍游,即今樂山市市中區。
唐武德元年(618)眉山郡改為嘉州。
武德二年(619),從嘉州分置眉州,轄通義、丹棱、洪雅、南安(今夾江)和青神5縣,屬劍南道,州治通義縣城。天寶元年(742)撤銷眉州,改置通義郡。乾元元年(758)撤銷通義郡,恢復眉州,屬劍南道西川。
元至元十四年(1277)眉州屬嘉定路。明洪武九年(1376),眉州降為眉縣,歸嘉定州管轄。十三年眉縣復升為眉州,直隸屬四川布政使司,領3縣:丹棱、彭山、青神。
民國二年撤銷眉州恢復眉山縣,屬上川南道。
『貳』 四川彭山出過著名的歷史人物嗎
1,彭山區有位長壽老人,人們尊稱「彭祖」。彭祖姓篯名鏗,傳說是上古帝王顓專頊的孫子,從屬堯時期到殷末,被封官於江蘇彭城,所以後人就稱其為「彭祖」。
2,忠臣張綱,字文紀,是東漢犍為郡武陽人,武陽就是今天的彭山。
3,孝子李密,出生於224年(晉朝),屬官宦人家。
『叄』 彭山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各個地區的春節大多有相同,一般一些習俗是所有地區都會有的。春節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留下來的傳統節日,具體的習俗如下: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肆』 彭山著名故事有那些
張獻忠沉銀的迷蹤
2013-05-03 11:11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帶兵入川,並於8月打下成都,掌控四川,在成都做皇帝,國名大西,改元大順,建立大西政權,自稱「老萬歲」。但是張獻忠的政權沒能維持多久。1646年7月,清軍攻打四川,張獻忠被迫撤出成都。
張獻忠在全國燒殺搶掠,得到了大量金銀財寶,都隨部隊帶入了四川,但其撤出成都時卻沒有能夠帶走。據傳當年他將寶藏藏了起來,又有史料稱當年的寶藏在戰爭中沉入了岷江之中,然而,這么多年來,當年被張獻忠埋藏的寶藏,卻從未大批量的出土過,那批寶藏的究竟在何處呢?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童謠藏玄機,寶藏在成都?
據傳,撤退之前,張獻忠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在流經成都市內的錦江築起高堤,但並不是為了治理水災,而是在堤壩下游的泥沙中挖了個數丈深的大坑,將他搶來的數以萬計的金銀財寶埋在坑中,然後重新決堤放水,淹沒了埋藏財寶的大坑,並以石牛和石鼓作為暗記。
多年來,成都有童謠唱道:「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而在成都錦江邊上的石碑上,也刻有這樣的童謠。似乎印證了寶藏在錦江里的傳說.
晚清時,有個叫楊白鹿的貢生,不知從什麼途徑拿到了所謂的「藏寶圖」,他在晚年時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好友馬崑山,並把這張無價的「藏寶圖」一並給了他。1958年農歷九月,馬崑山成立「錦江淘金公司」,招收工人,又訂購了金屬探測器等設備,轟轟烈烈大幹了起來。幾天後,果真挖出一個大石牛,還挖出了大石鼓!經理宣稱:「石牛、石鼓都出來了,『萬萬五』還跑得脫嗎?」不久,又傳來驚心動魄的「喜訊」:坑旁安置的金屬探測儀突突直響。沒有金銀,哪來的響聲?錦江淘金公司當即召開緊急會議,准備了大批籮筐扁擔,訂購了一部起重機,計劃金銀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運,直接繳存銀行。然而,歷史卻偏偏愛和人們開玩笑,工人們奮力挖出來的不是金銀,只有三大籮筐小銅錢。看來張獻忠這批寶藏並不在錦江裡面,那大量沉銀又在哪兒呢?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童謠再現,寶藏在彭山?
在彭山縣江口鎮,也流傳著與寶藏相關的歌謠,當地人這么唱道:「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不同的是,石牛和石鼓換成了石龍和石虎,而歌謠的格式則一模一樣。在江口鎮為什麼也有一首類似錦江石碑上的歌謠,這難道只是單純的巧合嗎?
按照清初四川富順人楊鴻基著《蜀難紀實》的說法,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銀兩多得木船載不下(「累億萬,載盈百艘」)。於是張獻忠就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裡面放入銀錠,讓它漂流而下。本來打算在重慶下游的巫山附近江流狹窄的地段,再把它們打撈上岸。而據《彭山縣志》載:順治三年,在張獻忠撤離成都時在江口鎮遭遇明參將楊展部隊的伏擊,傷亡慘重,船隻盡毀,幾乎全軍覆沒。
而與童謠相對應的是:江口鎮的石龍溝,石龍石虎遙遙相對。石龍溝位於江口鎮石盤山,山上有石碑,在曲折的山路盡頭,一條石龍赫然立在岩壁上。根據童謠和縣志綜合推斷,張獻忠的寶藏應該就同當年的船隻一起,沉沒在了江口的石龍溝里。
銀錠現身,沉銀地就在彭山
2005年4月20日,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河床引水工程建設工地上,挖出一枚枚烏黑中泛著亮光的銀錠,銀錠身上「崇禎十六年八月,紋銀五十兩」的字樣清晰可見。出土銀錠藏匿於木簡內。木簡長118厘米,外徑18厘米,為兩個半圓形木樁,將內挖空把銀錠放入其中,然後合在一起,兩頭用鐵絲箍緊。
經四川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出土銀錠為明代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銀錠分別重1800餘克,呈船形。正面刻有銘文,如「沅陵縣征完解司載充兵餉銀五十兩崇禎十年八月銀匠姜國太」;「京山縣十五年餉銀肆十兩」;「巴陵縣榆口餉銀五十兩」。從出土銀錠中的銘文可以看出這些是來自湖南、湖北地區,為索禎時期的稅銀,與張獻忠轉戰路線及所佔地點十分吻合,認為這一意外發現為「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找到了佐證,從而證實了張獻忠在彭山江口鎮沉銀之說完全符合歷史真實。
『伍』 有哪個知道四川的彭山什麼最出名
哪裡有家搞光電產業的廠好多啊?彭山溯迪通信光電子有限公司最為出明啦,主要生產光有源,無源光器件,天天有好多大學生去參觀啊?電話是028-37661398.真是一流的生產商啊、、、
『陸』 四川省彭山是什麼樣子
彭山屬東坡故里眉山市,古稱武陽,始建於秦,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全縣幅員面積465.32平方公里,轄9鎮4鄉,總人口33萬。彭山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緊鄰成都市,北接成都雙流、新津、邛崍,距成都市中心45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30公里,處於成都平原經濟圈核心層。成(都)樂(山)、成(都)雅(安)兩條高速公路在彭山交匯,省道103線、成昆鐵路縱貫全境。在建的成綿樂城際輕軌也將穿境而過並設置站口。彭山山川雋秀,氣候怡人,文化豐厚,環境優美。縣中心城區地處岷江河畔,牧馬山麓,南河、錦江交匯之地。中華長壽文化始祖養生之地彭祖山風景秀麗,「長壽文化」享譽中外,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世界茶葉的發源地江口古鎮,神秘的漢崖墓文化博物館,孝情傳千古的《陳情表》作者李密故里,都散發著濃郁厚重的歷史文化氣韻。彭山有全國最大的鈣芒硝礦床,已探明儲量達45億噸;是「全國商品糧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四川省「壽柑之鄉、二金條海椒之鄉、澤瀉之鄉」。彭山縣已被列入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榮獲全國政務公開先進縣、村民自治模範縣、體育工作先進縣。彭山已經被確定為全省19個統籌城鄉發展試點縣之一。彭山正在傾力打造青龍新型工業城、黃龍生態宜居城和縣濱江園林中心城。彭山正以開明、開放的姿態和誠信、務實的服務,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興業之地,一個生態宜居的長壽之地!
歷史沿革
[政區] 彭山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地處岷江中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03.40`至103.59`,北緯30。07`至30。21`。海拔高度410—711.6米。最高點在縣城西北15公里處的保勝鄉石柱村北平觀,海拔711.6米。最低點在永豐鄉尖山子的「石牛欄」,海拔410米。1986—1997年8月,彭山縣隸屬於樂山市管轄。1997年8月眉山地區成立,受轄於眉山地區,2000年12月9日,撤銷眉山地區成立眉山市,彭山隸屬眉山市管轄。縣境東臨仁壽縣,南接東坡區,西與蒲江、邛崍兩縣交界,北與新津、雙流兩縣相連。境內東西長28.7公里,南北寬25.9公里。幅員面積465.32平方公里。中部為平壩區,占總面積的32%。境東的凈皇、江瀆、江口、黃豐、永豐屬龍泉山西麓,西面的青龍、保勝、岐山、鄧廟、謝家、義和、公義等屬總崗山,均屬丘陵低山。
『柒』 眉山市彭山縣是個怎樣的地方
彭山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地處岷江中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03.40`至103.59`,北緯30。07`至30。21`。海拔高度410—711.6米。最高點在縣城西北15公里處的保勝鄉石柱村北平觀,海拔711.6米。最低點在永豐鄉尖山子的「石牛欄」,海拔410米。1986—1997年8月,彭山縣隸屬於樂山市管轄。1997年8月眉山地區成立,受轄於眉山地區,2000年12月9日,撤銷眉山地區成立眉山市,彭山隸屬眉山市管轄。
旅遊資源有長壽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水文化等。
岷江和青衣江貫穿境內,兩岸以平原和河流沖積平壩為主。東部龍泉山兩翼,西部丹棱、彭山
『捌』 彭山區的人文
彭山,是中國老年學會命名的「中國長壽之鄉」,也是流傳千古的《陳情表》「回孝」文化的發祥地答,素以「忠孝之邦」、「長壽之鄉」著稱。長壽養生文化彭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悠久。彭山人文精品中,商彭祖壽甲天下,漢張綱忠頌千秋,晉李密孝聞華夏。彭山是中華壽星始祖彭祖的主要生棲地,素有「長壽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唯一一個經多學科專家論證的「中國長壽之鄉」。據史料記載,商賢大夫彭祖一直活到800歲,死後葬於彭山,其獨創的以導引行氣術、調攝養療術、膳食養生術、房室養生術為核心的彭祖長壽養生文化,堪稱中華文化之瑰寶,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彭祖長壽養生文化,歷經3000多年的積淀,被現代科學證明它是內涵豐富、自成體系、獨一無二的長壽養生之道,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東方養生智慧。彭山人世代總結,使彭祖長壽養生文化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人,成為傳播長壽文化的聖地。
『玖』 彭頭山文化的簡介
長江流域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襲距今約9000—8300年(質譜法測得)。得名於湖南澧縣彭頭山遺址,分布於長江中游地區。彭頭山遺址的文化面貌,與以往所發掘過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在彭山頭,科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痕跡——稻殼與穀粒,為確立長江中游地區在中國乃至世界稻作農業起源與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奠定了基礎。
『拾』 眉山市的來歷
眉山,古稱眉州,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介於岷峨之間,因峨眉山而得名。
眉山建置於南齊建武三年(496年),歷史上曾為郡、州、專區治所。1997年5月30日,由樂山市劃出眉山縣、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建立眉山地區。2000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眉山地區,設立地級眉山市。
(10)彭山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明洪武九年(1376年),眉州降為眉縣,歸嘉定州管轄。次年,彭山、丹棱並入眉縣,青神並入嘉州。十三年眉縣復升為眉州,直隸屬四川布政使司,眉山縣仍由州治理,領3縣:丹棱、彭山、青神。
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眉州恢復眉山縣,屬上川南道。次年,改屬建昌道。十七至十八年(1928至1929年),撤銷道制。二十四年(1935年),置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眉山縣城,轄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夾江、洪雅、大邑、邛崍、蒲江和名山10縣。
解放後,1950年1月,設眉山專區,專員公署設眉山縣城,屬川西行政公署,轄10縣,同解放前的第四行政督察區轄縣,以後大邑劃出,新津劃入。1953年3月5日撤銷眉山專區,眉山縣劃歸樂山專區管轄。1959年,彭山、青神與眉山合為1縣,稱眉山縣,1962年11月,兩縣恢復縣制。1968年,眉山縣屬樂山地區,1985年,屬省轄樂山市(樂山地區改建)。
1997年8月,建眉山地區,眉山縣改轄於眉山地區。
2000年12月,撤地建市原眉山縣改為東坡區。
2014年10月,國務院同意撤銷彭山縣,設立眉山市彭山區,以原彭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彭山區的行政區域,彭山區人民政府駐鳳鳴鎮西街98號。
參考資料來源:眉山市人民政府-眉山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