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遺產游步道

歷史文化遺產游步道

發布時間:2021-03-03 06:45:18

❶ 南平十大最好玩的景點 南平有哪些好玩的

「鐵路+」丨南平四個火車站到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出行攻略
景點簡介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南平市,武夷山市為南平下屬縣級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屬福建唯一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的自然風光獨樹一幟,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稱於世。典型的丹霞地貌、縈回環繞的九曲溪、再加上神秘的古閩越族文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襯著清澈的河水,構成一幅奇妙秀美的傑出景觀。
福建•武夷山
如何抵達
乘坐火車共有四個站點可以較為方便地到達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乘坐高鐵列車為南平市站、武夷山北站;乘坐普速列車為武夷山站、建陽站。下面小編將一一介紹。
南平市站
南平市站出站後,靠右步行約50米到達南平市站公交站點,您可搭乘K1路公交車前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票價10元,車程約29分鍾(每20分鍾一班),早班車為8:15,晚班車為22:35。
武夷山北站
武夷山北站出站後往左步行100米到武夷山北站公交站點,搭乘7路、9路、10路公交車可到武夷山風景名勝區,途徑武夷水秀、印象大紅袍、中華武夷茶博園、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票價3元,車程約50分鍾,每10分鍾一班車,早班車為5:50,晚班車為21:35。
武夷山站
在武夷山火車站出站後往左步行100米到火車站公交站點,搭乘2路公交車到東寶站點,換乘9路公交車可到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車程約30分鍾,每10分鍾一班車,早班車為5:50,晚班車為21:35。
建陽站
建陽火車站出站後往右步行100米到站前公交站點,乘坐K2路、12路以及16路公交車到汽車站,車程20分鍾,票價1元。轉乘班車到達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車程約60分鍾,票價20元,每20分鍾一班,早班車為 06:20,晚班車為17:30。

❷ 請問下綠道是什麼

綠道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交通管理部門把安全、通暢的道路稱為「綠道」。而在景觀設計中,綠道則有更深更廣的內涵,這個概念起源於70年代。英譯「綠道」——greenway,分為兩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諸如森林河岸,野生動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與人為開發的景觀相交叉的一種自然走廊。

查看精彩圖冊目錄
綠道內涵 綠道特徵 綠道的發展 第1階段 第2階段 第3階段 第4階段 第5階段 綠道類型 他國綠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新加坡 促進社會和諧 美國 刺激經濟增長 德國 推動舊城更新 綠道在我國國內的發展 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 對自然保護的啟示 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 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 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 展開 綠道內涵 綠道特徵 綠道的發展 第1階段 第2階段 第3階段 第4階段 第5階段 綠道類型 他國綠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新加坡 促進社會和諧 美國 刺激經濟增長 德國 推動舊城更新 綠道在我國國內的發展 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 對自然保護的啟示 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 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 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 展開 編輯本段綠道內涵廣義上講,「綠道」是指用來連接的各種線型開敞空間的總稱,包括從社區自行車道到引導野生動物進行季 資料圖
節性遷移的棲息地走廊;從城市濱水帶到遠離城市的溪岸樹蔭游步道等。 但是,「綠道」內涵很廣,它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對這一概念的定義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萊托(Charles Little)在其經典著作《美國的綠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義: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遊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它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跡,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從地方層次上講,就是指某些被認為是公園路(parkway)或綠帶(greenbelt)的條狀或線型的公園。[1] 隨後,Ahern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並結合美國的經驗,將綠道定義為是由那些為了多種用途(包括與可持續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態、休閑、文化、美學和其他用途)而規劃、設計和管理的由線性要素組成的土地網路 。該定義強調了5點:①綠道的空間結構是線性的;②連接是綠道的最主要特徵;③綠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態、文化、社會和審美功能;④ 綠道是可持續的,是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⑤ 綠道是一個完整線性系統的特定空間戰略。[2] 在我國,「綠道」具有景觀設計學和社會學兩個方面的概念。 一、指一種「綠色」景觀線路。一般地,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溝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設,可供遊人和騎車者徜徉其間,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密切結合的帶狀景觀斑塊走廊,承擔信息、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作用,促進景觀生態系統內部的有效循環,同時加強各密近斑塊之間的聯系。 二、社會學方面:我們不僅在大自然中建設「綠道」,還要在民眾心中鋪設政府與百姓順暢溝通的「綠道」,讓老百姓無障礙、少恐懼地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提高民眾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編輯本段綠道特徵綠道是引自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在我國國內尚無完整的經驗可循。綠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 資料圖
非機動車游徑和停車場、遊船碼頭、租車店、休息站、旅遊商店、特色小店等遊憩配套設施及一定寬度的綠化緩沖區構成。根據需要,綠道外圍可以劃定一定范圍的生態敏感區或農業生產用地作為城市生態廊道或組團隔離帶。由眾多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組成的綠道網是城鄉、區域生態網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集環保、運動、休閑、旅遊等功能於一體,是一種能將保護生態、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完美結合的有效載體。 綠道建設基本不需要佔用建設用地指標,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符合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要求,也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之一。還可以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地方風貌特徵,提升發展品位。[3] 編輯本段綠道的發展第1階段(1867~1900年):早期的綠道規劃 大多數文獻認為,綠道思想的源頭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頓公園系統規劃(Boston Park System)。該規劃將富蘭克林公園(Franklin Park)通過阿諾德公園(Arnold Park)、牙買加公園(Jamaica Park)和波士頓公園(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綠地系統聯系起來。該綠地系統長達25 km,連接了波士頓、布魯克林和坎布里奇,並將其與查爾斯河相連。其後,Charles Eliot擴展了他的思想,將其綠色網路延伸到整個波士頓大都市區,范圍擴大到了600kin ,連接了5條沿海河流。 第2階段(1900~1945年):景觀設計師的綠道規劃 這一階段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Eliot 1I和Henry Wright,他們從事了一些綠道的規劃。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蘭的紀念Lewis和Clark的廣場規劃完成了64km的環,後來被規劃師擴展到225km。EliotⅡ所完成的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的開放空間規劃。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澤西州蘭德堡鎮(Radburn Town)的綠色空間和綠道規劃。與此同時,國家公園管理署(NPs)進行了大量的公園道(Parkway)的規劃實踐,如藍橋公園道(Blue Bridge Parkway)。 第3階段(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環保運動影響下的綠道規劃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美國的環保運動蓬勃開展,並形成了3個綠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學者。 Philip (University 0f Wisconsin)在威星康斯州進行自然和文化資源制圖的時候,發現大多數重要的資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兩側,並且完成了威星康斯州遺產道規劃(Wisconsin Heritage Trail Proposa1) 。Iran McHarg( universitv 0f Pennsylvania)所著的《設計結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點討論了河流廊道的規劃 。ErvinZube(Universitv 0f Massachusetts)領導的大城市區域風景規劃模型(METLAND)研究小組更加註重定量化的研究。 第4階段(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綠道運動的命名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戶外遊憩總統委員會的報告強調了綠道給居民帶來的接近自然的機會。在1990年,Littl 首次定義了綠道。在北美,這一階段有上千個綠道的規劃和實踐項目,但研究工作嚴重滯後,大多數僅限於項目總結。 第5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綠道成為一個國際運動 這一階段,綠道運動蓬勃發展,世界上有數千個國際、國家和區域層次的綠道項目。在理論研究方面,涌現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專著,召集了不少綠道的學術會議,並出現了有關綠道方面的博士論文。有關綠道的互聯網也鋪天蓋地。[2] 編輯本段綠道類型根據形成條件與功能的不同,綠道可以分為下列5種類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體) 這種綠道極為常見,在美國通常是作為城市衰敗濱水區復興開發項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來的。 (2)遊憩型 通常建立在各類有一定長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為主,但也包括河渠、廢棄鐵路沿線及景觀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態型 通常都是沿著河流、小溪及山脊線建立的廊道。這類走廊為野生動物的遷移和物種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風景名勝型 一般沿著道路、水路等路徑而建,往往對各大風景名勝區起著相互聯系的紐帶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著通道方便地進入風景名勝地,或是為車游者提供一個便於下車進入風景名勝區的場所。 (5)綜合型 通常是建立在諸如河谷、山脊類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時候是上述各類綠道和開敞空間的隨機組合。它創造了一種有選擇性的都市和地區的綠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綜合性。[1] 編輯本段他國綠道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但仍通過綠道網的建設來保存珍貴、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日本對國內的主要河道一一編號,加以保護,通過濱河綠道建設,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同時,綠道串聯起沿線的名山大川、風景勝地,為城市居民提供了體驗自然、欣賞自然的機會和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凈土。 新加坡 促進社會和諧新加坡於1991年開始建設一個串聯全國的綠地和水體的綠地網路,連接山體、森林、主要的公園、體育休閑場所、隔離綠帶、濱海地區等。通暢的、無縫連接的綠道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區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戶外休閑娛樂和交往空間,為多民族社會的和諧融合創造了物質基礎,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城市在花園」的充滿情趣、激動人心的城市。 美國 刺激經濟增長美國東海岸綠道全長約4500公里,是全美首條集休閑娛樂、戶外活動和文化遺產旅遊於一體的綠道,途經15個州、23個大城市和122個城鎮,連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學校園、國家公園、歷史文化遺跡。該綠道總造價約3億美元,全部建成後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超過3800萬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德國 推動舊城更新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7個綠道計劃將百年來原本臟亂不堪、破敗低效的工業區,變成了一個生態安全、景色優美的宜居城區。在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周邊土地的價值。魯爾區成功整合了區域內17個縣市的綠道,並在2005年對該綠道系統進行了立法,確保了跨區域綠道的建設實施。[4] 編輯本段綠道在我國國內的發展廣東省走在了全國綠道系統建設和發展的前列。 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經在小范圍的局部地區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有關綠道的探索,為綠道網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深圳市規劃在鹽田區打造一條連接沙頭角、鹽田港到大梅沙濱水海岸線、長達19.5公里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車道,將山景、海景、港口、生態島、海鮮街等主要景點元素有機串聯,沿路設計了自行車驛站和租賃點,提供停放、零售和簡易餐飲服務等,沿途的房地產商業項目也因此得到價值提升。 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珠三角2010年將全面啟動綠道主線建設。根據規劃,廣東從2010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在珠三角率先建成總長約1678公里的6條區域綠道。同時,各市將規劃建設城市綠道與社區綠道,與6條區域綠道相聯通,形成貫通珠三角城市和鄉村的多層級綠道網路系統。2012年後引導珠三角綠道網向省內東西北地區延伸。珠三角區域綠道主線串聯200多處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遺跡等發展節點,連接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區,服務人口約2565萬人。 項目 主線長度 特 色 途 經 廣東六條區域主幹綠道走向圖
[5]綠道一號 長約310公里 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為特色 西起肇慶雙龍湖旅遊度假區,經佛山、廣州、中山,至珠海觀澳平台,途經5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二號 長約470公里 沿珠江東岸布局,以山川田海為特色 北起廣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經增城、東莞、深圳,南至惠州巽窠灣休閑度假區,經5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三號 長約360公里 橫貫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閑為特色 西起江門帝都溫泉,經中山、廣州、東莞、惠州,東至惠州黃沙洞自然保護區,經60多個節點。 綠道四號 長約220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 北起廣州芙蓉嶂水源林保護區,向南經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溫泉度假村,經2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五號 長約120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東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 北起惠州羅浮山自然保護區,經東莞、深圳,南至深圳銀湖森林公園,經20多個節點。 綠道六號 長約200多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濱水休閑為特色 北起肇慶貞山,向南經佛山、江門,南至江門銀湖灣濕地及古兜溫泉,經16個發展節點。 2012年1月,繼珠三角綠道網建成之後,廣東規劃再建綠道5800公里,輻射粵東粵北粵西地區,全省綠道網預計連接廣東21個地級市,串聯500多個旅遊景點。 2012年1月9日閉幕的武漢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2012年啟動武漢首條城市綠道——全長51公里的東沙綠道建設。 武漢今年將建成首條城市綠道示意圖
編輯本段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對自然保護的啟示我國的自然保護系統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四大系統。目前,絕大多數的自然保護地是屬於「散點狀」的,也就是將他們作為一個島嶼,孤立起來進行保護,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全國性的自然保護網路。「島嶼式」的保護只適合於那些以美學價值為主的地質地貌保護區,或者只適合面積巨大的保護區。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劇烈干擾,棲息地破碎化和數量的劇減已經使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面臨巨大的威脅,而在東部地區尤其激烈。但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路 ,台灣地區已經開始嘗試建立西海岸的濕地綠道系統以保護其脆弱的生態系統 。綠道途徑對於建構我國的自然保護網路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對於快速城市化的東部地區,構建綠道網路更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目前,我國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實踐大都專注於綠化隔離帶和單個公園的建設,由於城市的無序蔓延,人工綠化隔離帶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綠道途徑可以將單個公園的建設依託一些線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線路、道路系統等)納入到綠道系統當中,使各個公園的生態效益、遊憩效益和歷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發揮。在南京都市圈綠色空間規劃中,在城市尺度范圍內,規劃了3條綠道並且交叉成網路,包括沿城牆環形綠道、林蔭道綠道、內秦淮河綠道。在社區尺度上,則主要是將綠道通過多種手段延伸至社區尺度 。 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在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點上的文物保護到面上的歷史城鎮、街區的保護到線性廊道的保護。而目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大多隻側重於單個遺產或某一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將綠道思想引入到文化遺產的保護當中,形成遺產廊道、文化線路、遺產運河等線性的概念,對於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雖在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就評定了「劍門蜀道」這種線性文化遺產,但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形成對遺產廊道或線性遺產的管理和法規體系。但許多學者已經呼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遺產廊道等線性文化遺產並加強保護 。在美國國家公園系統中與綠道相關的線性遺產有遺產廊道(heritage corridors)(4項)、國家歷史道(nationalhistoric trail)(14項)、國家風景道(national scenic trail)(5項)、公園道(parkway)(6項)、河流區(river area)(14項)、海岸線/湖岸線(seashore/lakeshore)(14項),佔美國國家公園系統遺產總數的14% 。[6] 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在區域旅遊規劃或景區、景點的規劃當中,可借鑒綠道思想,依託一些線性廊道將主要的景區、景點形成一一條讓遊客身心愉悅的風景道 ,可以改善整個旅遊區的品質,提高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

❸ 我要一篇600字的作文,關於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急急急急急急!!!!!!!!!!!!!!!!!!!!

夷、叔齊的歷史傳說——盧龍非物質文化遺產(轉)
伯夷、叔齊的歷史傳說
屬地:秦皇島盧龍縣
類別:民間文學
在三千多年前的冀東大地上,曾經輝煌著一個古老而神秘的諸侯國——孤竹國。孤竹國第九世君墨胎子朝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因禮讓為國、叩馬諫伐、恥食周粟、餓死首陽而聞名於世,後被儒家始祖孔子尊為聖賢;被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寫進《史記》;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一頌再頌;被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冠以「百世之師」而流傳至今。
伯夷、叔齊讓國成仁、恥食周粟的高舉,綿延出華夏民族的清明之氣、仁義之風,成就了中國的禮儀之邦,大國風范;也滋養了盧龍這方水土淳樸厚重的民風民俗。盧龍縣城附近,流傳著許多以伯夷、叔齊精神為內涵的民間故事,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被做成石刻,鑲嵌在城門左右的牆壁上,以示宣傳教化。
崇禮、守廉、尚德、求仁、重義的夷齊精神,不僅屬於一種地域文化的范疇,它的潛在影響是在於它融入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大體系;它不僅構成了燕趙文化乃至華夏文化的精神內涵,而且對儒家思想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啟蒙促進作用。伯夷、叔齊被孔子和孟子尊為聖賢,說明夷齊的思想行為對他們的影響之深。孔子主張「仁、義、禮、智、信」,孟子主張「王道仁政」,而伯夷、叔齊是這些主張的先行者、先驅者。伯夷、叔齊同樣是反對「以暴易暴」或用武力解決矛盾的先驅者,他們在中國最早提出了「不能以武力奪取天下神器」和堅決反對「以暴易暴」的思想,從而為中國文明史提供了足以光照千秋的一宗重要思想資源。他們同樣是中國知識分子為理想而敢於獻身的先驅者,在這種精神的照耀下,影響和培育了從屈原到文天祥到李大釗等一大批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國家理想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成為令後人敬仰的中華民族的脊樑。所以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大力弘揚夷齊精神、傳播伯夷、叔齊的故事,對提升人的道德水準、啟迪人的價值取向,有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在民間,在渤海之濱,燕山腳下,在伯夷、叔齊生活過的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他們的故事以建築、歌曲和歌謠等多種形式被傳承著,他們的後人,用一種虔誠而樸素的行為方式,表達著對兩位先祖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歷史文化遺產系列---四隻神龜的故事
來源:北臧村鎮網站 日期:2007-04-27
突然有一天,天上狂風大作,永定河河水一波接著一波的往岸上沖,每次都是快沖上岸時就退了下去。人們都害怕急了,生怕永定河神在這一怒之下又發了大水。聽當時的老人們說,就在這時天空四道金光一下就沖進了諸葛營村南的大水坑裡不見了蹤影,有的說看見了四隻大烏龜落在了坑裡,嚇得大家都不敢出門。
待到第二天天亮了以後,膽大的人試著來到大坑旁,看見有水沖刷過的地方有一層白白的東西,後來人們都說是鹼,就有人提煉了出來,一看果然是。然後,當地的人們總是把鹼坑裡的鹼提煉出來後,再到市場上去賣。幾年過去了,當地的人們有的靠制鹼發了家,窮人們也靠賣鹼能夠度日了。
又有一天,天上烏雲密布,鹼坑上突然間真的出現了四隻大烏龜,每個都有半間房那麼大,只見四隻大龜順著金光一點一點升高,最後落在了永定河裡。
聽老人們說,是永定河神看這一帶貧窮,所以派這四隻大龜為當地人帶來條致富的道兒,待到人們可以溫保時,河神又把這四隻神龜接走了。
這就是永定河與四隻神龜助當地人們致富的故事。

❹ 世界遺產導游詞300字

各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你們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之北京故宮,我是來自遂昌的翁導游,下面我就帶大家去細細游賞一番吧。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地點位於北京城中心。開始建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在說的1406年至1420年,後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的非常的富麗堂皇,但仍保持著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最先的設計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詳、陸詳等,名字里都有詳哦!

我們說完了北京故宮的歷史和人物建造,現在該說說外觀和排列順序了把!

這座城設四個門,南門正中面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個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這座城的四個角都還布有一些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面的牆有10米多高呢!還有護城河寬52米,夠寬的吧!長3800米,整個建築群按南北中間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聽完了一以上那些,你應該對北京故宮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還不知道把,連皇帝的住所都是那麼井井有條!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闊九間的但檐歇山頂建築。文化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清宮和坤寧宮通直御花園。坤寧宮和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皇帝、太後和皇後的正式居住場所,平均面積寬九間,為重檐廡殿頂。

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有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供則為前三殿的25%,期於宮殿依次遞減,主要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過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3588

❺ 安徽周圍有什麼旅遊的地方

安徽周邊十大旅遊景點一、杭州西湖、西溪濕地、宋城 二、南京中山陵、總統府、夫子廟、玄武湖三、千島湖 四、紹興柯岩-五泄五、牯牛降、秋浦河 六、普陀山七、雁盪山 八、蘇州園林、周庄
九、西遞宏村 十、莫干山、南潯詳細介紹——一、杭州西湖、西溪濕地、宋城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它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風景區以西湖為中心,分為湖濱區、湖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五個地區,總面積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於晴天水瀲灧,雨天山空濛。無論雨雪晴陰,無論早霞晚輝,都能變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湖區以蘇堤,白堤兩個景段的優美風光稱著。 西溪濕地國家公園,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里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朴、文化積淀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二、南京中山陵、總統府、夫子廟、玄武湖
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靈柩於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中山陵主要建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陵墓坐北朝南,墓地全局呈「警鍾」形圖案 ,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門票:中山陵園風景區各售票處、年票所含景點的售票處、景區營銷導游服務中心。購買優惠年票時,必須持有效證件和一寸照辦理。
開放時間:06:30-18:30
「給我一天,還你千年」,這是宋城的口號,事實上,這個國內最大的宋文化主題公園確實值得一游。宋城由《清明上河圖》再現區、藝術廣場區、九龍柱群區、瀛洲仙山區和南宋皇宮區等部分組成。城內的宮苑、驛站、店鋪作坊、市井、虹橋、城樓、仙山、郊野及街頭的民俗文化表演,再現了宋代汴京和臨安的京都繁榮景象。
門票:100元。如想看演出,必購景區聯票:包括宋城門票+演出價格是180元,220元,380元。
開放時間:09:00--21:00,節假日開園時間提前。 總統府所在的熙園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今天,總統府有著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築遺存,國內獨一無二且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珍貴的文物和史料,風景優美,成為南京旅遊必到之所。
門票: 40元/人。閉館之前1.5小時停止售票。 60歲以上老人半票,學生憑學生證半票,若是父母帶領小孩一起參觀,則小孩免費,團體10人以上8折。憑攜程VIP購買8折。 現役軍人、離休幹部、殘疾人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4月15日~10月15日 7∶30-18∶30;10月16日-4月14日 8∶00-17∶30南京夫子廟即孔廟,始建於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
門票:夫子廟大成殿、江南貢院、王謝古居、李香君故居,單獨售票分別為15元、15元、8元、8元,另可購四景點聯票40元。
聯票:大成殿-大觀園28元;大成殿-大觀園-王謝32元;夫子廟-學宮-大觀園30元/人;夫子廟-學宮-大觀園-王謝32元/人。
開放時間:夫子廟大成殿,08:00-21:30;江南貢院,08:30-22:00;王謝故居,周五、周六08:00-21:00,周一至周四08:00-20:30;李香君故居為08:30-20:30。
玄武湖位於東北城牆外,由玄武門和解放門與市區相連。湖內有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等5個小島,各有特色。湖內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這片水域在六朝以前稱桑泊,晉朝時稱北湖,是訓練水軍的場所,也一直是帝王大臣們的游樂地。1909年辟為公園,稱元武湖公園,還曾稱五洲公園、後湖等。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5個島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島之間有橋或堤相通。三、千島湖
「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語可謂家喻戶曉,它取自國家一級水體——千島湖,不經任何處理即可達到飲用水標准。千島湖,是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湖內擁有星羅棋布的1078個島嶼而得名。中心湖區有梅峰島、鴕鳥島、猴島、三潭島、神龍島、龍山島、五龍島,東南湖區有黃山尖、天池、蜜山島、桂花島,外圍景點有「中國四大石林」之一的千島湖石林、有著「江南瀑布王」之稱的九咆界瀑布群……
千島湖的人文歷史也很悠久,據說「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就發生在千島湖的蜜山島。千島湖現已發現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等多處,五龍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小塘塢的西周至春秋文化遺址,水碓的春秋戰國至晉的文化遺址;還有蜜山島的骨塔、蜜山庵,尹山庵等古代寺廟建築,以及葉公墓、鄭允中墓等古墓葬。
門票:旺季150元,淡季120元,豪華遊船45元/人,普通遊船30元/人。四、紹興柯岩、五泄
柯岩石景以雲骨最為奇絕,堪與吼山相媲美。只見雲骨頂端古柏蒼翠,老枝橫斜,遊人到此,莫不嘆為奇觀。距雲骨約百餘步,有石佛一尊,是利用一塊高約10餘丈的岩石雕鑿而成的。石佛端坐在石壁之中,佛像高達4丈,法相慈祥,雕琢精美,對研究古代雕刻藝術,頗有價值。近年來,柯岩開發了蓮花聽音、七星岩、三聚同源、越女春曉、鏡水飛瀑、越中名士苑等新景點,一個個風格各異,妙趣橫生,成為紹興旅遊的新寵。
門票:柯岩+鑒湖 85元;柯岩+鑒湖+魯鎮 100元
小貼士:石佛、雲骨不可不看,蓮花廣場不可不喊。蠶花洞清涼濕潤,可作歇腳之地。景區內有茶座,頗有古風。有土方的豆腐乾,風味甚佳。草坪多而大樹少,注意防曬。
在諸暨市西30公里群山之中。所謂「泄」,就是瀑布之意。瀑從五泄山巔的崇崖峻壁間飛流而下,折為五級,總稱「五泄溪」。五泄景區主要由五泄湖、桃源、東源和西源峽谷等四個景區組成。溪兩岸異峰怪石,爭奇競秀,有「72峰,36洞,25崖」,得崖壑飛瀑之勝。
門票:80元五、牯牛降、秋浦河牯牛降坐落在石台、祁門兩縣交界處,距石台縣城裡22公里,核心區面積逾10萬畝。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山嶽風光秀美綺麗。境內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最高峰「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而立。登臨極頂,南望群山連綿,黃山諸峰盡收眼底,北眺長江如練,蜿蜒西去,美不勝收。景區內修建了游覽步道、竹木別墅、紅茶坊、徽州藝館、水上娛樂中心、親水平台、停車場、登山棧道、晃橋、拓展營地等設施。
詩仙李白於唐天寶八載至上元二年(749-761)間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麗的詩篇和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優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為秋浦仙境之魂。其十詩雲:「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歷史名人騷客紛紛踏蹤而來,尋幽訪勝,留下了數以萬計的詩文佳作,因而美麗的秋浦河被譽為「流淌著詩的河」。發源於李吳山(古屬秋浦縣,今歸安徽省石台縣珂田鄉),至貴池杏花村杜塢入長江,全長180公里,從南向北穿鎮而過。沿岸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有古石城遺址、昭明釣台、仰天堂等名勝古跡,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秋浦仙境」主要組成部分。六、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佛教文化融匯一起,成了名揚中外的「海天佛國」。 普陀山不僅遍地佛蹤,還擁有作為海濱城市的最大特色:沙灘和海鮮。島上擁有千步沙和百步沙兩片沙灘。沙灘邊旅館和海鮮酒家雲集,佛國海濱的感受十分獨特。 七、雁盪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盪。雁盪山系綿延數百公里,由於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山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稱得上是一個造型地貌博物館。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盪山、中雁盪山、南雁盪山、西雁盪山(溫州澤雅)、東雁盪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盪山風景區主要是指北雁盪山。
北雁盪山東西25公里,南北18公里,分靈峰、靈岩、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八大景區。其中以東南部的靈峰、靈岩、大龍湫瀑布最為有名,並稱為「雁盪三絕」,人稱「二靈一龍」。以奇峰、瀑布著稱雁盪風光,「日景耐看、夜景消魂」。靈峰夜景是雁盪山的精靈之所在,靈岩飛渡聞名遐邇,另有雁湖崗、龍湫背之雄偉;雲洞棧道之險;仙溪、清江山水之秀。同時,登上百崗尖,俯瞰百座山岡於腳下,領略「山登絕頂我為峰」的高曠,欣賞海濱、樂清灣「海到盡頭天作岸」的平曠景觀,也都是雁盪美的無盡享受……
門票:靈岩、大龍湫景區門票,由每人次30元調整至每人次40元。靈峰日景、夜景門票,由每人次30元調整至每人次41元。
靈峰日景、夜景門票合並每人次80元(可自由選擇)。三折瀑、羊角洞、雁湖、顯勝門景區門票由每人次10元調整至每人次15元。八、蘇州園林、周庄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譽。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蘇州古典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 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門票:留園 20/30 , 周庄 60, 拙政園 30 ,虎丘 30 ,蘇州樂園(歡樂世界/水上世界) 60/40 , 獅子林 15, 藕園 35 ,北寺塔 15 ,楓橋景區 25 ,盤門景區 20
「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古鎮,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周庄。難怪2001年APEC會議也特別青睞周庄,把她定為上海以外的舉辦地之一。周庄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的崑山市境內,建鎮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庄的魅力在於她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跡,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有河有街必有橋。周庄古橋多,極具特色。著名的有雙橋、富安橋等。2003年,周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部授予的「文化遺產保護獎」,同年榮獲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門票:周庄景區日游: 包括沈廳、雙橋、文化街等十六個景點 (08:00-16:00) 100元 .周庄景區夜遊: 包括水上巡演(冬季除外)、雙橋情思、張廳懷古、富安橋夜泛、感受老街 (16:00-21:00) 80元(21:00-7:00)不收門票。
票價說明: 高中以下(含高中)學生團體(10人以上)憑學生證5折優惠,大學生團體(10人以上)憑學生證8折優惠60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5折優惠,殘疾人士憑殘疾證5折優惠,1米以下兒童免票,1.1~1.4米兒童5折優惠,國家導游證、記者證、軍人有效證件、駕駛員A照可免票 九、西遞宏村安徽省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後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遞、宏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十、莫干山、南潯
莫干山因春秋末年,吳王派莫邪、干將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而得名。以竹、泉、雲和清、綠、冰、靜的環境著稱,素有「清涼世界」之美譽,與北戴河、廬山、雞公山並稱為我國四大避暑勝地。景區屬天目山余脈,中心區包括塔山、中華山、金家山、屋脊山、莫干嶺、炮台山等,山巒起伏,主峰塔山海拔719米。區內植被覆蓋率高達92%,遍山竹海,流泉飛瀑無處不見。雖不及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卻以綠蔭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羅棋布的別墅、四季各異的迷人風光稱秀於江南,有著「江南第一山」的美譽。
莫干山景點眾多,有風景秀麗的蘆花盪公園,清幽雅靜的武陵村,盪氣回腸的劍池飛瀑,史料翔實的白雲山館,雄氣逼人的怪石角,野味濃郁的塔山公園,以及天池寺遺蹤、莫干湖、旭光台、名家碑林、滴翠潭等30多處,隱於林間的173座近代別墅,更是薈萃了英、法、美、德、日、俄等各國風格,有「別墅大觀」的美名。莫干山所屬的德清縣境內除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莫干山外,還有江南最大的保持著天然原生態的濕地-下渚湖景區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特色的新市等重要景點。
門票:景區聯票:80元/人,上山不進任何景點票價40元/人
南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浙江省15個歷史文化名鎮之首。南潯建鎮多年,這里人文景觀和古跡眾多:小橋流水人家的明代建築百間樓;馳名全國的嘉業藏書樓;江南園林佳作小蓮庄;張靜江、張石銘等名人故居;絲業會館、明清石拱古橋等,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成為浙江文化之瑰寶。同時,南潯所產「輯里湖絲」馳名中外,成為「耕桑之富,甲於浙右」。在中國近代史上,南潯還是罕見的一個巨富之鎮,有被稱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的百餘家絲商巨富,以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劉鏞為代表。
門票:古鎮實行聯票制100元/人,不單獨售票。包括嘉業堂藏書樓、小蓮庄、張石銘舊宅、張靜江故居、劉氏梯號(俗稱「紅房子」)、廣惠宮、百間樓、南潯史館、求恕里等。門票當日有效。景區另有導游服務,費用:120元/團。
開放時間:五月至十一黃金周,7:20—6:00; 十一黃金周後至四月份,7:20—5:30。

❻ 路綠道是什麼

綠道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交通管理部門把安全、通暢的道路稱為「綠道」。而在景觀設計中,綠道則有更深更廣的內涵,這個概念起源於70年代。英譯「綠道」——greenway,分為兩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諸如森林河岸,野生動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與人為開發的景觀相交叉的一種自然走廊。

查看精彩圖冊目錄
綠道內涵 綠道特徵 綠道的發展 第1階段 第2階段 第3階段 第4階段 第5階段 綠道類型 他國綠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新加坡 促進社會和諧 美國 刺激經濟增長 德國 推動舊城更新 綠道在我國國內的發展 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 對自然保護的啟示 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 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 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 展開 綠道內涵 綠道特徵 綠道的發展 第1階段 第2階段 第3階段 第4階段 第5階段 綠道類型 他國綠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新加坡 促進社會和諧 美國 刺激經濟增長 德國 推動舊城更新 綠道在我國國內的發展 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 對自然保護的啟示 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 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 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 展開 編輯本段綠道內涵廣義上講,「綠道」是指用來連接的各種線型開敞空間的總稱,包括從社區自行車道到引導野生動物進行季 資料圖
節性遷移的棲息地走廊;從城市濱水帶到遠離城市的溪岸樹蔭游步道等。 但是,「綠道」內涵很廣,它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對這一概念的定義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萊托(Charles Little)在其經典著作《美國的綠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義: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遊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它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跡,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從地方層次上講,就是指某些被認為是公園路(parkway)或綠帶(greenbelt)的條狀或線型的公園。[1] 隨後,Ahern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並結合美國的經驗,將綠道定義為是由那些為了多種用途(包括與可持續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態、休閑、文化、美學和其他用途)而規劃、設計和管理的由線性要素組成的土地網路 。該定義強調了5點:①綠道的空間結構是線性的;②連接是綠道的最主要特徵;③綠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態、文化、社會和審美功能;④ 綠道是可持續的,是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⑤ 綠道是一個完整線性系統的特定空間戰略。[2] 在我國,「綠道」具有景觀設計學和社會學兩個方面的概念。 一、指一種「綠色」景觀線路。一般地,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溝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設,可供遊人和騎車者徜徉其間,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密切結合的帶狀景觀斑塊走廊,承擔信息、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作用,促進景觀生態系統內部的有效循環,同時加強各密近斑塊之間的聯系。 二、社會學方面:我們不僅在大自然中建設「綠道」,還要在民眾心中鋪設政府與百姓順暢溝通的「綠道」,讓老百姓無障礙、少恐懼地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提高民眾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編輯本段綠道特徵綠道是引自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在我國國內尚無完整的經驗可循。綠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 資料圖
非機動車游徑和停車場、遊船碼頭、租車店、休息站、旅遊商店、特色小店等遊憩配套設施及一定寬度的綠化緩沖區構成。根據需要,綠道外圍可以劃定一定范圍的生態敏感區或農業生產用地作為城市生態廊道或組團隔離帶。由眾多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組成的綠道網是城鄉、區域生態網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集環保、運動、休閑、旅遊等功能於一體,是一種能將保護生態、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完美結合的有效載體。 綠道建設基本不需要佔用建設用地指標,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符合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要求,也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之一。還可以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地方風貌特徵,提升發展品位。[3] 編輯本段綠道的發展第1階段(1867~1900年):早期的綠道規劃 大多數文獻認為,綠道思想的源頭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頓公園系統規劃(Boston Park System)。該規劃將富蘭克林公園(Franklin Park)通過阿諾德公園(Arnold Park)、牙買加公園(Jamaica Park)和波士頓公園(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綠地系統聯系起來。該綠地系統長達25 km,連接了波士頓、布魯克林和坎布里奇,並將其與查爾斯河相連。其後,Charles Eliot擴展了他的思想,將其綠色網路延伸到整個波士頓大都市區,范圍擴大到了600kin ,連接了5條沿海河流。 第2階段(1900~1945年):景觀設計師的綠道規劃 這一階段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Eliot 1I和Henry Wright,他們從事了一些綠道的規劃。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蘭的紀念Lewis和Clark的廣場規劃完成了64km的環,後來被規劃師擴展到225km。EliotⅡ所完成的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的開放空間規劃。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澤西州蘭德堡鎮(Radburn Town)的綠色空間和綠道規劃。與此同時,國家公園管理署(NPs)進行了大量的公園道(Parkway)的規劃實踐,如藍橋公園道(Blue Bridge Parkway)。 第3階段(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環保運動影響下的綠道規劃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美國的環保運動蓬勃開展,並形成了3個綠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學者。 Philip (University 0f Wisconsin)在威星康斯州進行自然和文化資源制圖的時候,發現大多數重要的資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兩側,並且完成了威星康斯州遺產道規劃(Wisconsin Heritage Trail Proposa1) 。Iran McHarg( universitv 0f Pennsylvania)所著的《設計結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點討論了河流廊道的規劃 。ErvinZube(Universitv 0f Massachusetts)領導的大城市區域風景規劃模型(METLAND)研究小組更加註重定量化的研究。 第4階段(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綠道運動的命名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戶外遊憩總統委員會的報告強調了綠道給居民帶來的接近自然的機會。在1990年,Littl 首次定義了綠道。在北美,這一階段有上千個綠道的規劃和實踐項目,但研究工作嚴重滯後,大多數僅限於項目總結。 第5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綠道成為一個國際運動 這一階段,綠道運動蓬勃發展,世界上有數千個國際、國家和區域層次的綠道項目。在理論研究方面,涌現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專著,召集了不少綠道的學術會議,並出現了有關綠道方面的博士論文。有關綠道的互聯網也鋪天蓋地。[2] 編輯本段綠道類型根據形成條件與功能的不同,綠道可以分為下列5種類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體) 這種綠道極為常見,在美國通常是作為城市衰敗濱水區復興開發項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來的。 (2)遊憩型 通常建立在各類有一定長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為主,但也包括河渠、廢棄鐵路沿線及景觀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態型 通常都是沿著河流、小溪及山脊線建立的廊道。這類走廊為野生動物的遷移和物種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風景名勝型 一般沿著道路、水路等路徑而建,往往對各大風景名勝區起著相互聯系的紐帶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著通道方便地進入風景名勝地,或是為車游者提供一個便於下車進入風景名勝區的場所。 (5)綜合型 通常是建立在諸如河谷、山脊類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時候是上述各類綠道和開敞空間的隨機組合。它創造了一種有選擇性的都市和地區的綠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綜合性。[1] 編輯本段他國綠道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但仍通過綠道網的建設來保存珍貴、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日本對國內的主要河道一一編號,加以保護,通過濱河綠道建設,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同時,綠道串聯起沿線的名山大川、風景勝地,為城市居民提供了體驗自然、欣賞自然的機會和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凈土。 新加坡 促進社會和諧新加坡於1991年開始建設一個串聯全國的綠地和水體的綠地網路,連接山體、森林、主要的公園、體育休閑場所、隔離綠帶、濱海地區等。通暢的、無縫連接的綠道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區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戶外休閑娛樂和交往空間,為多民族社會的和諧融合創造了物質基礎,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城市在花園」的充滿情趣、激動人心的城市。 美國 刺激經濟增長美國東海岸綠道全長約4500公里,是全美首條集休閑娛樂、戶外活動和文化遺產旅遊於一體的綠道,途經15個州、23個大城市和122個城鎮,連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學校園、國家公園、歷史文化遺跡。該綠道總造價約3億美元,全部建成後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超過3800萬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德國 推動舊城更新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7個綠道計劃將百年來原本臟亂不堪、破敗低效的工業區,變成了一個生態安全、景色優美的宜居城區。在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周邊土地的價值。魯爾區成功整合了區域內17個縣市的綠道,並在2005年對該綠道系統進行了立法,確保了跨區域綠道的建設實施。[4] 編輯本段綠道在我國國內的發展廣東省走在了全國綠道系統建設和發展的前列。 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經在小范圍的局部地區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有關綠道的探索,為綠道網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深圳市規劃在鹽田區打造一條連接沙頭角、鹽田港到大梅沙濱水海岸線、長達19.5公里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車道,將山景、海景、港口、生態島、海鮮街等主要景點元素有機串聯,沿路設計了自行車驛站和租賃點,提供停放、零售和簡易餐飲服務等,沿途的房地產商業項目也因此得到價值提升。 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珠三角2010年將全面啟動綠道主線建設。根據規劃,廣東從2010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在珠三角率先建成總長約1678公里的6條區域綠道。同時,各市將規劃建設城市綠道與社區綠道,與6條區域綠道相聯通,形成貫通珠三角城市和鄉村的多層級綠道網路系統。2012年後引導珠三角綠道網向省內東西北地區延伸。珠三角區域綠道主線串聯200多處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遺跡等發展節點,連接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區,服務人口約2565萬人。 項目 主線長度 特 色 途 經 廣東六條區域主幹綠道走向圖
[5]綠道一號 長約310公里 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為特色 西起肇慶雙龍湖旅遊度假區,經佛山、廣州、中山,至珠海觀澳平台,途經5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二號 長約470公里 沿珠江東岸布局,以山川田海為特色 北起廣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經增城、東莞、深圳,南至惠州巽窠灣休閑度假區,經5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三號 長約360公里 橫貫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閑為特色 西起江門帝都溫泉,經中山、廣州、東莞、惠州,東至惠州黃沙洞自然保護區,經60多個節點。 綠道四號 長約220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 北起廣州芙蓉嶂水源林保護區,向南經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溫泉度假村,經2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五號 長約120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東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 北起惠州羅浮山自然保護區,經東莞、深圳,南至深圳銀湖森林公園,經20多個節點。 綠道六號 長約200多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濱水休閑為特色 北起肇慶貞山,向南經佛山、江門,南至江門銀湖灣濕地及古兜溫泉,經16個發展節點。 2012年1月,繼珠三角綠道網建成之後,廣東規劃再建綠道5800公里,輻射粵東粵北粵西地區,全省綠道網預計連接廣東21個地級市,串聯500多個旅遊景點。 2012年1月9日閉幕的武漢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2012年啟動武漢首條城市綠道——全長51公里的東沙綠道建設。 武漢今年將建成首條城市綠道示意圖
編輯本段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對自然保護的啟示我國的自然保護系統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四大系統。目前,絕大多數的自然保護地是屬於「散點狀」的,也就是將他們作為一個島嶼,孤立起來進行保護,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全國性的自然保護網路。「島嶼式」的保護只適合於那些以美學價值為主的地質地貌保護區,或者只適合面積巨大的保護區。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劇烈干擾,棲息地破碎化和數量的劇減已經使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面臨巨大的威脅,而在東部地區尤其激烈。但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路 ,台灣地區已經開始嘗試建立西海岸的濕地綠道系統以保護其脆弱的生態系統 。綠道途徑對於建構我國的自然保護網路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對於快速城市化的東部地區,構建綠道網路更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目前,我國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實踐大都專注於綠化隔離帶和單個公園的建設,由於城市的無序蔓延,人工綠化隔離帶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綠道途徑可以將單個公園的建設依託一些線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線路、道路系統等)納入到綠道系統當中,使各個公園的生態效益、遊憩效益和歷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發揮。在南京都市圈綠色空間規劃中,在城市尺度范圍內,規劃了3條綠道並且交叉成網路,包括沿城牆環形綠道、林蔭道綠道、內秦淮河綠道。在社區尺度上,則主要是將綠道通過多種手段延伸至社區尺度 。 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在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點上的文物保護到面上的歷史城鎮、街區的保護到線性廊道的保護。而目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大多隻側重於單個遺產或某一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將綠道思想引入到文化遺產的保護當中,形成遺產廊道、文化線路、遺產運河等線性的概念,對於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雖在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就評定了「劍門蜀道」這種線性文化遺產,但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形成對遺產廊道或線性遺產的管理和法規體系。但許多學者已經呼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遺產廊道等線性文化遺產並加強保護 。在美國國家公園系統中與綠道相關的線性遺產有遺產廊道(heritage corridors)(4項)、國家歷史道(nationalhistoric trail)(14項)、國家風景道(national scenic trail)(5項)、公園道(parkway)(6項)、河流區(river area)(14項)、海岸線/湖岸線(seashore/lakeshore)(14項),佔美國國家公園系統遺產總數的14% 。[6] 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在區域旅遊規劃或景區、景點的規劃當中,可借鑒綠道思想,依託一些線性廊道將主要的景區、景點形成一一條讓遊客身心愉悅的風景道 ,可以改善整個旅遊區的品質,提高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
滿意請採納。

❼ 南宋遺址陳列館介紹

2006年6月10日起,位於杭州中河路邊、萬松嶺隧道東口的嚴官巷南宋遺址陳列館免費開放。裡面用透明厚玻璃罩了一段兩年前考古發掘出的南宋「御街」,站在上面,看著底下用香糕磚(五代、北宋時期特色建築用磚,較現代磚細長,形似香糕)鋪的路,依稀能找到800多年前一段繁華。
「南宋遺址陳列館」就在車水馬龍的中河路旁,拐到萬松嶺隧道的路旁,兩座如同城牆式的建築,似乎可以把人從繁華的都市,一下子拉到寂靜的千年之前。這條千年御道是在萬松嶺隧道東接線的建設過程中被發現,這一發現還被列為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由中河路過來,最先看到的是展示南宋御街的北展廳,這里也是整個展廳的入口,當你走到入口處時,也許會突然發現腳下是透明的,厚厚的玻璃地板下,隱約可見青色香糕磚鋪就的御街。這樣的設計也是展廳的獨到之處,人走入展廳好像漫步在千年御街上,猶若隔世。
進入展廳的主展區後,人可以隨著木棧游步道慢慢靠近御街,一處處遺址依次出現在眾人面前,御街橋堍遺跡、御街副道遺跡、御街駁岸遺跡等等,每一片土地,每一塊磚石都是一個千年故事,閃現在你眼前。據介紹,臨安城是以御街為主軸線,御街最南端為皇城,自大內和寧門開始,經朝天門、官巷、眾安橋至天水橋折西沿萬壽亭街經斜橋北出餘杭門,為皇帝去景靈宮參拜祭典的大道。
在陳列館展廳里,有一張展示臨安皇城的地圖,上面可以看出,御街的東側通江橋一帶是為大內及官衙服務的官府商業區,御街中段,自朝天門至眾安橋是臨安城的中心商業區,兩旁店鋪林立,百貨雲集,夜市繁華與日間無異。臨安城街巷縱橫,四通八達。南北向的幹道有5條,以御街為主幹道,東西向的幹道有4條,御街作為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南宋御街遺址的發現,使杭州南宋時期的臨安城具體布局更加清晰,不僅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也為杭州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精確的坐標,確定了這條中軸線在今天杭州城的位置,為研究古代城市布局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另外,這一遺址的發掘,確定了三省六部等官署的位置,也糾正了文獻記載的偏差,發掘所見的南宋御街是由磚砌而成,水陸並行,與「舊鋪以石,衡從為幅」的記載有出入,可見《咸淳臨安志》的記載有待商榷。

❽ 什麼是綠道

[編輯本段]綠道內涵 廣義上講,「綠道」是指用來連接的各種線型開敞空間的總稱,包括從社區自行車道到引導野生動物進行季節性遷移的棲息地走廊;從城市濱水帶到遠離城市的溪岸樹蔭游步道等。 但是,「綠道」內涵很廣,它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對這一概念的定義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萊托(Charles Little)在其經典著作《美國的綠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義: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遊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它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跡,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從地方層次上講,就是指某些被認為是公園路(parkway)或綠帶(greenbelt)的條狀或線型的公園。[1] 隨後,Ahern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並結合美國的經驗,將綠道定義為是由那些為了多種用途(包括與可持 續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態、休閑、文化、美學和其他用途)而規劃、設計和管理的由線性要素組成的土地網 絡 。該定義強調了5點:①綠道的空間結構是線性的;②連接是綠道的最主要特徵;③綠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態、文化、社會和審美功能;④ 綠道是可持續的,是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⑤ 綠道是一個完整線性系統的特定空間戰略。[2] [編輯本段]綠道特徵 綠道是引自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在全國尚無完整的經驗可循。綠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非機動車游徑和停車場、遊船碼頭、租車店、休息站、旅遊商店、特色小店等遊憩配套設施及一定寬度的綠化緩沖區構成。根據需要,綠道外圍可以劃定一定范圍的生態敏感區或農業生產用地作為城市生態廊道或組團隔離帶。由眾多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組成的綠道網是城鄉、區域生態網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集環保、運動、休閑、旅遊等功能於一體,是一種能將保護生態、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完美結合的有效載體。 綠道建設基本不需要佔用建設用地指標,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符合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要求,也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之一。還可以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地方風貌特徵,提升發展品位。[3] [編輯本段]綠道的發展第1階段 (1867~1900年):早期的綠道規劃 大多數文獻認為,綠道思想的源頭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頓公園系統規劃(Boston Park System)。該規劃將富蘭克林公園(Franklin Park)通過阿諾德公園(Arnold Park)、牙買加公園(Jamaica Park)和波士頓公園(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綠地系統聯系起來。該綠地系統長達25 km,連接了波士頓、布魯克林和坎布里奇,並將其與查爾斯河相連。其後,Charles Eliot擴展了他的思想,將其綠色網路延伸到整個波士頓大都市區,范圍擴大到了600kin ,連接了5條沿海河流。 第2階段( (1900~1945年):景觀設計師的綠道規劃 這一階段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Eliot 1I和Henry Wright,他們從事了一些綠道的規劃。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蘭的紀念Lewis和Clark的廣場規劃完成了64km的環,後來被規劃師擴展到225km。EliotⅡ所完成的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的開放空間規劃。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澤西州蘭德堡鎮(Radburn Town)的綠色空間和綠道規劃。與此同時,國家公園管理署(NPs)進行了大量的公園道(Parkway)的規劃實踐,如藍橋公園道(Blue Bridge Parkway)。 第3階段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環保運動影響下的綠道規劃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美國的環保運動蓬勃開展,並形成了3個綠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學者。 Philip (University 0f Wisconsin)在威星康斯州進行自然和文化資源制圖的時候,發現大多數重要的資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兩側,並且完成了威星康斯州遺產道規劃(Wisconsin Heritage Trail Proposa1) 。Iran McHarg( universitv 0f Pennsylvania)所著的《設計結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點討論了河流廊道的規劃 。ErvinZube(Universitv 0f Massachusetts)領導的大城市區域風景規劃模型(METLAND)研究小組更加註重定量化的研究。 第4階段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綠道運動的命名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戶外遊憩總統委員會的報告強調了綠道給居民帶來的接近自然的機會。在1990年,Littl 首次定義了綠道。在北美,這一階段有上千個綠道的規劃和實踐項目,但研究工作嚴重滯後,大多數僅限於項目總結。 第5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綠道成為一個國際運動 這一階段,綠道運動蓬勃發展,世界上有數干個國際、國家和區域層次的綠道項目。在理論研究方面,涌現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專著,召集了不少綠道的學術會議,並出現了有關綠道方面的博士論文。有關綠道的互聯網也鋪天蓋地。[2] [編輯本段]綠道類型 根據形成條件與功能的不同,綠道可以分為下列5種類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體) 這種綠道極為常見,在美國通常是作為城市衰敗濱水區復興開發項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來的。 (2)遊憩型 </B>通常建立在各類有一定長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為主,但也包括河渠、廢棄鐵路沿線及景觀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態型 通常都是沿著河流、小溪及山脊線建立的廊道。這類走廊為野生動物的遷移和物種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風景名勝型 一般沿著道路、水路等路徑而建,往往對各大風景名勝區起著相互聯系的紐帶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著通道方便地進入風景名勝地,或是為車游者提供一個便於下車進入風景名勝區的場所。 (5)綜合型 </B>通常是建立在諸如河谷、山脊類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時候是上述各類綠道和開敞空間的隨機組合。它創造了一種有選擇性的都市和地區的綠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綜合性。[1] [編輯本段]他國綠道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但仍通過綠道網的建設來保存珍貴、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日本對國內的主要河道一一編號,加以保護,通過濱河綠道建設,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同時,綠道串聯起沿線的名山大川、風景勝地,為城市居民提供了體驗自然、欣賞自然的機會和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凈土。 新加坡 促進社會和諧 新加坡於1991年開始建設一個串聯全國的綠地和水體的綠地網路,連接山體、森林、主要的公園、體育休閑場所、隔離綠帶、濱海地區等。通暢的、無縫連接的綠道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區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戶外休閑娛樂和交往空間,為多民族社會的和諧融合創造了物質基礎,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城市在花園」的充滿情趣、激動人心的城市。 美國 刺激經濟增長 美國東海岸綠道全長約4500公里,是全美首條集休閑娛樂、戶外活動和文化遺產旅遊於一體的綠道,途經15個州、23個大城市和122個城鎮,連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學校園、國家公園、歷史文化遺跡。該綠道總造價約3億美元,全部建成後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超過3800萬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德國 推動舊城更新 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7個綠道計劃將百年來原本臟亂不堪、破敗低效的工業區,變成了一個生態安全、景色優美的宜居城區。在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周邊土地的價值。魯爾區成功整合了區域內17個縣市的綠道,並在2005年對該綠道系統進行了立法,確保了跨區域綠道的建設實施。[4] [編輯本段]國內發展 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經在小范圍的局部地區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有關綠道的探索,為綠道網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深圳市規劃在鹽田區打造一條連接沙頭角、鹽田港到大梅沙濱水海岸線、長達19.5公里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車道,將山景、海景、港口、生態島、海鮮街等主要景點元素有機串聯,沿路設計了自行車驛站和租賃點,提供停放、零售和簡易餐飲服務等,沿途的房地產商業項目也因此得到價值提升。 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珠三角2010年將全面啟動綠道主線建設。根據規劃,廣東從2010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在珠三角率先建成總長約1678公里的6條區域綠道。同時,各市將規劃建設城市綠道與社區綠道,與6條區域綠道相聯通,形成貫通珠三角城市和鄉村的多層級綠道網路系統。2012年後引導珠三角綠道網向省內東西北地區延伸。珠三角區域綠道主線串聯200多處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遺跡等發展節點,連接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區,服務人口約2565萬人。 項目 主線長度 特 色 途 經 廣東六條區域主幹綠道走向圖[5] 綠道一號 長約310公里 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為特色 西起肇慶雙龍湖旅遊度假區,經佛山、廣州、中山,至珠海觀澳平台,途經5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二號 長約470公里 沿珠江東岸布局,以山川田海為特色 北起廣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經增城、東莞、深圳,南至惠州巽窠灣休閑度假區,經5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三號 長約360公里 橫貫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閑為特色 西起江門帝都溫泉,經中山、廣州、東莞、惠州,東至惠州黃沙洞自然保護區,經60多個節點。 綠道四號 長約220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 北起廣州芙蓉嶂水源林保護區,向南經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溫泉度假村,經20多個發展節點。 綠道五號 長約120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東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 北起惠州羅浮山自然保護區,經東莞、深圳,南至深圳銀湖森林公園,經20多個節點。 綠道六號 長約200多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濱水休閑為特色 北起肇慶貞山,向南經佛山、江門,南至江門銀湖灣濕地及古兜溫泉,經16個發展節點。

❾ 為什麼說綠道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

廣義上講,「綠道」是指用來連接的各種線型開敞空間的總稱,包括從社區自行車道到引導野生動物進行季節性遷移的棲息地走廊;從城市濱水帶到遠離城市的溪岸樹蔭游步道等。但是,「綠道」內涵很廣,它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對這一概念的定義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萊托(Charles Little)在其經典著作《美國的綠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義: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遊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它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跡,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從地方層次上講,就是指某些被認為是公園路(parkway)或綠帶(greenbelt)的條狀或線型的公園。
隨後,Ahern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並結合美國的經驗,將綠道定義為是由那些為了多種用途(包括與可持續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態、休閑、文化、美學和其他用途)而規劃、設計和管理的由線性要素組成的土地網路 。該定義強調了5點:①綠道的空間結構是線性的;②連接是綠道的最主要特徵;③綠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態、文化、社會和審美功能;④ 綠道是可持續的,是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⑤ 綠道是一個完整線性系統的特定空間戰略。在我國,「綠道」具有景觀設計學和社會學兩個方面的概念。一、指一種「綠色」景觀線路。一般地,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溝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設,可供遊人和騎車者徜徉其間,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密切結合的帶狀景觀斑塊走廊,承擔信息、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作用,促進景觀生態系統內部的有效循環,同時加強各密近斑塊之間的聯系。二、社會學方面:我們不僅在大自然中建設「綠道」,還要在民眾心中鋪設政府與百姓順暢溝通的「綠道」,讓老百姓無障礙、少恐懼地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提高民眾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綠道特徵

綠道是引自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在我國國內尚無完整的經驗可循。綠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非機動車游徑和停車場、遊船碼頭、租車店、休息站、旅遊商店、特色小店等遊憩配套設施及一定寬度的綠化緩沖區構成。根據需要,綠道外圍可以劃定一定范圍的生態敏感區或農業生產用地作為城市生態廊道或組團隔離帶。由眾多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組成的綠道網是城鄉、區域生態網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集環保、運動、休閑、旅遊等功能於一體,是一種能將保護生態、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完美結合的有效載體。綠道建設基本不需要佔用建設用地指標,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符合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要求,也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之一。還可以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地方風貌特徵,提升發展品位。

綠道的發展

第1階段
(1867~1900年):早期的綠道規劃大多數文獻認為,綠道思想的源頭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頓公園系統規劃(Boston Park System)。該規劃將富蘭克林公園(Franklin Park)通過阿諾德公園(Arnold Park)、牙買加公園(Jamaica Park)和波士頓公園(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綠地系統聯系起來。該綠地系統長達25 km,連接了波士頓、布魯克林和坎布里奇,並將其與查爾斯河相連。其後,Charles Eliot擴展了他的思想,將其綠色網路延伸到整個波士頓大都市區,范圍擴大到了600kin ,連接了5條沿海河流。
第2階段
(1900~1945年):景觀設計師的綠道規劃這一階段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Eliot 1I和Henry Wright,他們從事了一些綠道的規劃。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蘭的紀念Lewis和Clark的廣場規劃完成了64km的環,後來被規劃師擴展到225km。EliotⅡ所完成的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的開放空間規劃。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澤西州蘭德堡鎮(Radburn Town)的綠色空間和綠道規劃。與此同時,國家公園管理署(NPs)進行了大量的公園道(Parkway)的規劃實踐,如藍橋公園道(Blue Bridge Parkway)。
第3階段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環保運動影響下的綠道規劃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美國的環保運動蓬勃開展,並形成了3個綠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學者。Philip (University 0f Wisconsin)在威星康斯州進行自然和文化資源制圖的時候,發現大多數重要的資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兩側,並且完成了威星康斯州遺產道規劃(Wisconsin Heritage Trail Proposa1) 。Iran McHarg( universitv 0f Pennsylvania)所著的《設計結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點討論了河流廊道的規劃 。ErvinZube(Universitv 0f Massachusetts)領導的大城市區域風景規劃模型(METLAND)研究小組更加註重定量化的研究。
第4階段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綠道運動的命名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戶外遊憩總統委員會的報告強調了綠道給居民帶來的接近自然的機會。在1990年,Littl 首次定義了綠道。在北美,這一階段有上千個綠道的規劃和實踐項目,但研究工作嚴重滯後,大多數僅限於項目總結。
第5階段
(20世紀90年代至今):綠道成為一個國際運動這一階段,綠道運動蓬勃發展,世界上有數干個國際、國家和區域層次的綠道項目。在理論研究方面,涌現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專著,召集了不少綠道的學術會議,並出現了有關綠道方面的博士論文。有關綠道的互聯網也鋪天蓋地。

綠道類型

根據形成條件與功能的不同,綠道可以分為下列5種類型:(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體)這種綠道極為常見,在美國通常是作為城市衰敗濱水區復興開發項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來的。(2)遊憩型通常建立在各類有一定長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為主,但也包括河渠、廢棄鐵路沿線及景觀通道等人工走廊。(3)自然生態型通常都是沿著河流、小溪及山脊線建立的廊道。這類走廊為野生動物的遷移和物種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4)風景名勝型一般沿著道路、水路等路徑而建,往往對各大風景名勝區起著相互聯系的紐帶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著通道方便地進入風景名勝地,或是為車游者提供一個便於下車進入風景名勝區的場所。(5)綜合型通常是建立在諸如河谷、山脊類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時候是上述各類綠道和開敞空間的隨機組合。它創造了一種有選擇性的都市和地區的綠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綜合性。

他國綠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但仍通過綠道網的建設來保存珍貴、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日本對國內的主要河道一一編號,加以保護,通過濱河綠道建設,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同時,綠道串聯起沿線的名山大川、風景勝地,為城市居民提供了體驗自然、欣賞自然的機會和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凈土。
新加坡 促進社會和諧
新加坡於1991年開始建設一個串聯全國的綠地和水體的綠地網路,連接山體、森林、主要的公園、體育休閑場所、隔離綠帶、濱海地區等。通暢的、無縫連接的綠道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區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戶外休閑娛樂和交往空間,為多民族社會的和諧融合創造了物質基礎,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城市在花園」的充滿情趣、激動人心的城市。
美國 刺激經濟增長
美國東海岸綠道全長約4500公里,是全美首條集休閑娛樂、戶外活動和文化遺產旅遊於一體的綠道,途經15個州、23個大城市和122個城鎮,連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學校園、國家公園、歷史文化遺跡。該綠道總造價約3億美元,全部建成後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超過3800萬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德國 推動舊城更新
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7個綠道計劃將百年來原本臟亂不堪、破敗低效的工業區,變成了一個生態安全、景色優美的宜居城區。在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周邊土地的價值。魯爾區成功整合了區域內17個縣市的綠道,並在2005年對該綠道系統進行了立法,確保了跨區域綠道的建設實施。

綠道在我國國內的發展

廣東省走在了全國綠道系統建設和發展的前列。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經在小范圍的局部地區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有關綠道的探索,為綠道網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深圳市規劃在鹽田區打造一條連接沙頭角、鹽田港到大梅沙濱水海岸線、長達19.5公里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車道,將山景、海景、港口、生態島、海鮮街等主要景點元素有機串聯,沿路設計了自行車驛站和租賃點,提供停放、零售和簡易餐飲服務等,沿途的房地產商業項目也因此得到價值提升。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珠三角2010年將全面啟動綠道主線建設。根據規劃,廣東從2010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在珠三角率先建成總長約1678公里的6條區域綠道。同時,各市將規劃建設城市綠道與社區綠道,與6條區域綠道相聯通,形成貫通珠三角城市和鄉村的多層級綠道網路系統。2012年後引導珠三角綠道網向省內東西北地區延伸。珠三角區域綠道主線串聯200多處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遺跡等發展節點,連接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區,服務人口約2565萬人。
項目 主線長度 特 色 途 經

綠道一號 長約310公里 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為特色 西起肇慶雙龍湖旅遊度假區,經佛山、廣州、中山,至珠海觀澳平台,途經50多個發展節點。綠道二號 長約470公里 沿珠江東岸布局,以山川田海為特色 北起廣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經增城、東莞、深圳,南至惠州巽窠灣休閑度假區,經50多個發展節點。綠道三號 長約360公里 橫貫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閑為特色 西起江門帝都溫泉,經中山、廣州、東莞、惠州,東至惠州黃沙洞自然保護區,經60多個節點。綠道四號 長約220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 北起廣州芙蓉嶂水源林保護區,向南經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溫泉度假村,經20多個發展節點。綠道五號 長約120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東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 北起惠州羅浮山自然保護區,經東莞、深圳,南至深圳銀湖森林公園,經20多個節點。綠道六號 長約200多公里 縱貫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濱水休閑為特色 北起肇慶貞山,向南經佛山、江門,南至江門銀湖灣濕地及古兜溫泉,經16個發展節點。
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

對自然保護的啟示
我國的自然保護系統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四大系統。目前,絕大多數的自然保護地是屬於「散點狀」的,也就是將他們作為一個島嶼,孤立起來進行保護,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全國性的自然保護網路。「島嶼式」的保護只適合於那些以美學價值為主的地質地貌保護區,或者只適合面積巨大的保護區。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劇烈干擾,棲息地破碎化和數量的劇減已經使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面臨巨大的威脅,而在東部地區尤其激烈。但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路 ,台灣地區已經開始嘗試建立西海岸的濕地綠道系統以保護其脆弱的生態系統 。綠道途徑對於建構我國的自然保護網路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對於快速城市化的東部地區,構建綠道網路更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
目前,我國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實踐大都專注於綠化隔離帶和單個公園的建設,由於城市的無序蔓延,人工綠化隔離帶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綠道途徑可以將單個公園的建設依託一些線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線路、道路系統等)納入到綠道系統當中,使各個公園的生態效益、遊憩效益和歷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發揮。在南京都市圈綠色空間規劃中,在城市尺度范圍內,規劃了3條綠道並且交叉成網路,包括沿城牆環形綠道、林蔭道綠道、內秦淮河綠道。在社區尺度上,則主要是將綠道通過多種手段延伸至社區尺度 。
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
在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點上的文物保護到面上的歷史城鎮、街區的保護到線性廊道的保護。而目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大多隻側重於單個遺產或某一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將綠道思想引入到文化遺產的保護當中,形成遺產廊道、文化線路、遺產運河等線性的概念,對於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雖在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就評定了「劍門蜀道」這種線性文化遺產,但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形成對遺產廊道或線性遺產的管理和法規體系。但許多學者已經呼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遺產廊道等線性文化遺產並加強保護 。在美國國家公園系統中與綠道相關的線性遺產有遺產廊道(heritage corridors)(4項)、國家歷史道(nationalhistoric trail)(14項)、國家風景道(national scenic trail)(5項)、公園道(parkway)(6項)、河流區(river area)(14項)、海岸線/湖岸線(seashore/lakeshore)(14項),佔美國國家公園系統遺產總數的14% 。
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
在區域旅遊規劃或景區、景點的規劃當中,可借鑒綠道思想,依託一些線性廊道將主要的景區、景點形成一一條讓遊客身心愉悅的風景道 ,可以改善整個旅遊區的品質,提高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

❿ 圍繞京杭大運河的旅遊開發項目有什麼

這個應該資料還滿多的 你先看 不夠了我在添加

運河文化旅遊帶是指京杭大運河經過濟寧市域的河段,以南旺分水龍王廟至南陽鎮為重點區段,其中三個重要節點分別是城區古運河、汶上南旺鎮古運河和南陽鎮古運河。濟寧市區為核心地段。濟寧城區作為「運河之都」,是調控中國南北大動脈的中央樞紐。開發目標是綜合保護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走廊,完善並豐富濱水遊憩功能,打造融運河旅遊、都市旅遊、古鎮旅遊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運河旅遊帶,形成世界級文化旅遊產品,以重組濟寧市旅遊空間結構,提升其整體競爭力。
產品空間結構為一廊、兩段、三區。一廊為大運河遺產走廊,兩段為郊野運河段和湖上運河段,三區為南旺水利工程旅遊區、運河之都旅遊區和南陽古鎮旅遊區。其中,運河之都旅遊區細分為懷舊河都主題旅遊區、時尚河都主題旅遊區、夢想河都主題旅遊區和城郊濱水遊憩區。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河都之門、太白樓改建工程、河道總督衙門恢復工程、濱水休閑步道系統。

項目前景預測 濟寧作為「運河之都」其內涵是「運河文化之都」,運河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這里得到集中體現,同時作為最高管理衙門的所在地,又能具備其它城市的運河段所沒有的獨特氣質。因此,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開發,將不僅僅是單純的旅遊開發,而是把握時代機遇,通過運河文的復興,促進濟寧和其它地區的交流合作,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京杭運河申報世界遺產、運河旅遊的興起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為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項目投資回收期約8年。

徐州11.5億元打造大運河旅遊風光帶

「徐州古運河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今年全線啟動,總投資達到11.5億元。」日前,來自江蘇省徐州市旅遊局的這則消息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徐州市旅遊局綜合規劃處季華副處長介紹說,徐州市郊大運河風光帶規劃面積為3萬畝,主要建設大運河博物館、乾隆行宮、水上度假村、清明上河園、水上運動區及遊船碼頭等,項目以大運河兩岸優美的自然風光為基礎,挖掘徐州的文化內涵,增強景區的可游性、文化性,努力打造成沿岸風光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大運河風光帶。
「徐州作為中原要沖,自古就是京杭運河中段重要的中轉樞紐,一直以來徐州都享有'第一要津,兩水匯通,連通三溝,四方都會,五省通衢'的美譽,可以說古城徐州的歷史就是運河航運的歷史,古城徐州的歷史文化構成了中國運河文化的一部分。」徐州市旅遊局在此前的一次交流會上這樣介紹。
徐州為什麼要進行大運河旅遊開發?據了解,京杭運河徐州段全長210公里,沿途各類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古跡眾多,有北洞山漢墓、土山古鎮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徐州市挖掘運河文化,開發運河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遺產游步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