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

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

發布時間:2021-03-03 05:30:07

A. 中國的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獨特的自然環境、經濟制度、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積淀而成的,不僅以經典文獻、風俗制度等客體形式存在,而且也以獨特的思維模式、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倫理規范、行為方式、審美情趣等主體形式存在著。五千年的艱難歷程,決定了其精華與糟粕並存,我們繼承傳統文化,就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
從黃帝時代算起,已有5000年的歷史。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也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舉世公認。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
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特點。自新石器時代以來,逐漸呈現由多元化向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傳統史觀認為,中華文明源自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北方草原,是這三個區域文明彼此之間的互相滲透,反覆匯聚與輻射外延,最終形成為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在不斷吸收、消化異域文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華民族充滿自信,大氣磅礴,為異邦所敬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世界各種文明兼容並蓄、博採眾長。從古至今,異邦宗教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上傳播而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排除異端的宗教戰爭,乃中華文明的兼容性使然。不過歷史上任何外來文化傳入中國,最終還是被中華文化所融合。元帝國滅南宋,被中華文化同化;滿清入關也被中華文化所同化。元、清兩朝雖為異邦統治,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都在書寫中華文明,他們成為了多民族國家中的一員,成為頗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今天,五十六個民族地位平等,和睦相處,漢民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其他則稱之為少數民族,或稱兄弟民族。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發展壯大,中華文明也是在不斷兼收並蓄中輝煌燦爛的。
中華文明注重友邦善鄰,講求和睦相處。堅持「強不凌弱」、「富不侮貧」的精神,主張「協和萬邦」。強調以民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戲曲舞台上也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的經典格言,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自強不息、發展壯大,靠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和為貴」的思想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全中國人民至高無上的歷史使命。任何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偉大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B. 中國歷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演變/變遷歷史!!!

基本上都是從抄大興安襲嶺森林地區出來的,往西北的跑西伯利亞地區生活,往西南的跑到蒙古高原放牧。然後一直往南侵略,從公元前21世紀的炎黃戰蚩尤到公元20世紀的蔣介石遠逃台灣。5000年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入主中原。北方民族一直往南遷徙,南方民族被迫在往更南的地方遷徙。一直遷徙到「天涯海角」,最後沒辦法一直向南移民到東南亞國家。蒙古人把四大發明傳到了西方,西方的大航海時代來臨,西方人再把其他地方變成殖民地,然後華僑流散到世界各地。鄭和下西洋時期曾經把一夥犯錯誤的人仍在了非洲自生自滅,成為了一個土著部落,總被其他土著欺負,現在好像都死完了絕種了。大概過程通俗的講就是這樣的。

C. 中國歷史上北方民族的分布變遷大趨勢

你好,我覺得中國歷史上北方民族的分布變遷大的趨勢就是往南往江南一帶的。移動吧,因為江南一帶的氣候條件還有經濟都比較發達。

D. 有關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

樓上的說的很好了!
我按自己的見解進行些加強。
漢藏系統(真正的漢藏系統,如漢、藏、彝、羌、白等,不包括苗族、壯族等被GCD強行列入漢藏系的民族),是自西而來,主要黃色人種但也包含白種血統(藏族因為進入高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小黑人血統)
阿爾泰通古斯系統(滿、鄂倫春等)為較純正的黃種
阿爾泰蒙古(東胡)系統(鮮卑、烏桓、柔然、契丹、蒙古等)為黃種,但有遠古時期蒙古高原殘留的白種血統
阿爾泰突厥系統(畏吾兒、哈薩克等)為黃種,但有大量的古代西域人的白種血統
羯族(已消亡) 屬於印歐(雅利安)東伊朗系統 是一個瘋狂可怕的血腥民族 該民族在大肆屠殺漢人後 遭到了漢族的正義回擊 幾乎全數被滅
匈奴 (已消亡) 屬於印歐(雅利安)東伊朗系統 有黃種血統

E. 歷史:論述秦漢以來北方民族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

一、促進了與漢抄族以襲及各少數民族的交流,融合。從春秋戰國到今天,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和個民族融合,逐漸形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決定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

二、豐富了中華文化,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例如,先秦時期,除了居於中原地區的華夏民族之外,四周還居住著很多少數民族。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少原居北方的少數民族因政治、經濟或其他原因紛紛南下,與漢族一起生活,形成了民族與文化的大融合,創造了現時燦爛的中國文化。
三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國歷史的重要影響,並不限於北方民族作為統治民族入主中原,甚至在風俗、語言、藝術上都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例如:長袍、馬褂、旗袍等清朝服飾到現在仍然流行,更被視為中國傳統民族服飾之一。
四 宗教影響。例如藏傳佛教。
五 建立政權,改變歷史格局,推動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進步。例如遼、金、元、清等。
六、確立中國的首都。例如元朝時的大都,今北京。
七、胡風漢制和「大一統」的中國文化,胡風漢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修改回答 ┆ 採納答案 ┆

F. 關於北方民族的歷史

據說柔然人是未漢化的鮮卑人。
鮮卑人願意漢化是因為他知道只有學習了先進文明版才能權保持統治的長治久安。(漢族人學習西方工業信息文化也是如此)不得不承認,漢文明相對於游牧文明是先進的。不接受漢文化卻要統治中原的唯一結果就是曇花一現(如北朝各國)。

目前,學術界普遍承認蒙古人屬於東胡族系。東胡是後來退居遼西的烏桓人和東漢以後崛起的鮮卑人的祖先,蒙古人的遠祖。匈奴在古代史籍中被稱為胡,根據歷史記載,東胡的稱呼反映出蒙古人和匈奴人一樣是胡,因為其分布在匈奴東部而曰東胡。 馬利清副教授認為,通過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可以初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蒙古中部、東部的石板墓文化的使用者可能是匈奴和東胡的共同祖先,匈奴和東胡在種族上都屬於蒙古人種的北亞類型,他們在種繫上是同源的,地域范圍上是接近的,文化特徵上具有相似性。由此推及:匈奴和蒙古可能是一個族源的民族。當然,並不能說匈奴人是蒙古人的直系祖先,他們在時間上已經相距非常遙遠。
另:你的文字很亂,不知道該從何講起

G. 中國北方文化

為弘揚蒙古民族文化,鼓勵民族音樂的創作和研究,挖掘、激勵和凝聚優秀回的馬頭琴音樂創作和演奏答青年人才,12月25日,呼倫貝爾市冬季那達慕馬頭琴比賽在陳巴爾虎旗啟動。
馬頭琴比賽在呼倫貝爾市還是第一次,來自各旗市區30餘名選手參加了此次比賽。大賽採取獨奏和合奏等形式進行演奏。選手們一曲曲琴聲動如神馬,靜似蓮花,馬頭琴的神韻被詮釋得淋漓盡致。本次大賽不僅為廣大馬頭琴音樂愛好者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台,還進一步彰顯了馬頭琴藝術的獨特魅力,擴大了馬頭琴的藝術影響。 (

H. 總結並闡述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遷徙的基本特點

西方一些學者在研究人口遷移時,把引起遷移的各種因素歸納為遷出地的推力和遷入地的內拉力。「所謂『拉力容』是遷入地的社會經濟自然條件優越於遷出地所形成的吸引力,而『推力』則是由於遷出地的社會經濟自然條件落後所形成的排斥力,人口遷移過程往往是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但在這兩種力量中往往有一種力量占據主導地位,成為人口遷移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力量。」國內學者對人口遷移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存環境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有的學者認為自然環境的惡劣、自然資源的枯竭和嚴重的自然災害是直接推動人口遷移的基本力量;戰爭、政治動盪、民族沖突等人為因素是推動人口遷移的另一基本力量。還有的學者提出,游牧民族的遷徙,主要是以畜牧為生的游牧民族人口的增加、騎馬術的發明和草原氣候的變遷。[3]除了從戰爭、政治、經濟等方面研究以外,許多學者注意到了氣候、環境的變遷對游牧民族遷徙的作用。特別是竺可楨先生在《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發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文以來,對氣候變遷與民族遷徙的關系問題,

閱讀全文

與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