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最早發明了磁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造成了78轉唱片市場的萎縮,卻陰差陽錯地從另一個方面對流行音樂市場提供了幫助。原來,德國的工程師們為了更好地廣播希特勒的講話,經過多年的研究,在磁帶錄音技術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二戰後,美國把這一技術原樣拿了過來,並很快就運用在流行音樂領域。磁帶錄音方便可靠,價錢便宜,質量又好,使得投資不多的小型錄音公司得以生存下去,為五十年代獨唱片立公司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前面提到過,這些小型公司的興起直接促成了搖滾樂的誕生。
六十年代中期,RCA發明了可以在汽車上使用的八軌磁帶(8-Track),這一發明立刻吸引了眾多以前不怎麼買唱片的消費者的注意,美國的音樂銷售也從這一時期開始直線上升。七十年代初,一批自稱是"低者"(Downer,相對於傳統的"Higher")的吸毒群體發現在高速行駛中的汽車里聽震耳欲聾的重搖滾對達到"狀態"很有幫助。這種說法很快在聽眾中流傳開來,並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七十年代初期重搖滾的流行。一批重搖滾樂隊因此受益匪淺,如"深紫"(DeepPurple)、"黑色安息日"(BlackSabbath)和"AC/DC"等,他們的磁帶銷售往往會佔到總銷售額的70%以上。
再後來,杜比技術的發明讓可錄音的卡式磁帶走進了消費者的家中。這一新技術使得盜版磁帶開始在地下泛濫。唱片商不得不象當年對抗廣播業一樣,又開始藉助法律手段進行抵制。不過,磁帶的錄音質量比不上LP,再加上因為各種原因,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市場格外繁榮,因此盜版的影響不算太壞,倒是一些歌迷在地下市場交換私自錄制的歌手實況演唱錄音,算是彌補了錄音室唱片的不足。這些非法錄音不但為樂隊造就了一批批鐵桿歌迷,而且為後來音樂史學家們研究這段歷史幫助很大
㈡ 磁帶錄音的歷史
據知,起先使用的是鋼絲捲筒,以後,磁帶用固態金屬製成,但結專果都不理想。在第二次世界大屬戰期間,當同盟國進攻德國的時候,他們發現廣播電台使用質地優良的磁帶錄音機。其奧妙就在於他們使用的磁帶是用塑料製成的。人們一旦知道如何用塑料製作磁帶後,就很快取得了許多進展。
㈢ 磁帶隨身聽的發展歷史
提起磁帶隨身聽,很多人可能都對它很有感情,在當今充斥mp3等數碼音樂播放器的年代,一個老舊的普通磁帶隨身聽也許會勾起讀者的一些美好回憶。說起磁帶隨身聽的歷史,其實已經很長了,從sony於1979年的7月1日正式推出它的第一台「WALKMAN」--TPS-L2,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磁帶隨身聽的優勢主要有便於攜帶、體積小、重量輕且在欣賞音樂時不會影響他人,推出以來深受各階層人士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曾幾何時,WALKMAN便是時尚的代名詞。
從誕生到現在,磁帶隨身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無論功能、音質、外觀設計、體積和重量都有了相當大的改進。新型電池的出現和功耗的優化,使WALKMAN連續播放的時間不斷增加,從最初可憐的幾小時一躍增加到近100小時。雖說磁帶隨身聽目前已受到CD 、MD、MP3等音樂播放器的沖擊,但相信在很多消費者的心中,WALKMAN磁帶隨身聽仍是最值得回憶的經典。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20多年來WALKMAN的足跡,透過幾款具有歷史意義的產品來簡要回顧一下它的發展歷程吧。
TPS- L2作為第一款WALKMAN,無論它的性能或外形如何,其歷史意義是無「人」能敵的 。當時,為了這款產品的命名還頗費周折。起初,SONY是想給它取名為「Stereo Walky」,但東芝已經先行一步為其攜帶型收音機注冊了這個商標,無奈之下,時任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立刻想到了「WALKMAN」。終於,1979年的7月1日,世界首款WALKMAN TPS- L2誕生,尺寸為88*133.5*29mm,最長播放時間為8小時。大家在下面的圖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外形設計水平與當今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但它的出現卻開辟了新的時代,從其受到的歡迎程度就可見一斑。據說,TPS- L2發售的前兩年銷售量達到了驚人的116萬台。WALKMAN頓時成為新的潮流。
㈣ 磁帶有多少年歷史
經過4年的開發,RCA-勝利者公司於1958年發布了一款磁帶寬為¼英寸(6.35毫米)、可翻面播放、立體聲的RCA盒式錄音帶。這一產品提供了與卡式錄音帶相似的錄音時間,但是尺寸要大得多(約為5"×7",即127×197毫米)。雖然經過多個版本的改進,最終沒有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在1960年代中期在市場上消失。
出現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用於存儲聲音的緊湊型磁帶,並於次年8月的柏林廣播器材展上第一次將其引入歐洲市場。1964年11月,飛利浦以「Norelco」為品牌在在美國推出了卡式錄音帶和對應的錄音播放兩用機Carry-Corder
150,並注冊了英文商標「Compact Cassette」。
盡管當時錄音磁帶的格式有很多種,但是由於飛利浦在索尼的壓力下決定免費發布卡式錄音帶格式的許可,使其後來在市場上佔領主導地位。截至1966年,僅美國一地就已售出25萬台卡帶錄音機,而日本則隨後成為卡帶錄音機的主要產地。根據截至1968年的統計,多達85家製造商共計銷售了250萬台卡帶播放器。
音樂卡帶
1964年,德國的漢諾威開始了卡式錄音帶的大規模生產。預錄制好音樂節目的卡式錄音帶(又稱音樂卡帶,英語:Musicassettes,縮寫:M.C.)也於1965年的晚期在歐洲開始發行。1966年7月,飛利浦在美國的子公司水星唱片(Mercury
Records)開始在美國發行音樂卡帶,最初一次發行了49部。然而,由於卡帶系統最初面向聽寫和便攜設計,早期播放器的聲音品質並不適於播放音樂,有些型號的機械構造設計也不穩定。直至1971年,Advent公司推出了201型磁帶機,該機擁有杜比B型降噪系統,採用二氧化鉻(CrO2)磁帶,以及由3M公司Wollensak相機部門提供的商業級磁帶傳動機構。此後,卡帶格式才被更加認真的用於音樂用途,並開始了高保真卡帶和播放器的時代。
1980年代,由於如索尼Walkman系列等攜帶型袖珍卡帶錄音、播放器(隨身聽)的出現,卡式錄音帶的流行更加廣泛。卡帶隨身聽的尺寸通常比卡帶稍大,通常在一側有機械操縱按鈕或在正面有電子操作按鈕及(或)顯示屏,有些較小的隨身聽產品如索尼的WM-10甚至只能通過滑移方式打開以裝入卡式錄音帶。就如1960年代的晶體管收音機、1990年代的CD隨身聽和2000年代的MP3隨身聽一般,在音樂卡帶的銷售開始取代密紋唱片1980年代,卡帶隨身聽成為了攜帶型音樂市場的象徵(在1980年代中,由於單曲唱片的銷售,塑料唱片仍然有更高的銷售量,但在進入1990年代後單曲卡帶曾經一度更為流行)。
社會影響
卡式錄音帶除了帶來技術上的進步外,還成為了社會變革的催化劑。卡式錄音帶的耐用性和易於復制性促進了鐵幕時期的地下搖滾和朋克音樂的發展,成為了西方國家年輕文化的基石。 在發展中國家,卡式錄音帶也曾以類似的原因流行。
與卡式錄音帶有關的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是在1979年伊朗革命前,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利用卡式錄音帶在伊朗全國散發他的演講,以尋求推翻沙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政權。
1970年代,卡式錄音帶在印度因為給傳統宗教地區帶去了多餘的世俗影響而遭受批評。卡帶技術當時在印度造就了急速發展的流行音樂市場,在受到保守派人士關注的同時為合法的唱片公司和盜版帶一起開拓了巨大的市場。即使在21世紀初,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卡式錄音帶仍是購買音樂的重要媒介之一。
衰退
在很多西方國家,卡式錄音帶市場經過了1980年代末期的高峰後就開始急劇的衰退。這一趨勢在預錄制卡帶市場更為顯著,在1990年代初期,CD的銷售就超過了預錄制卡帶。1993年,CD播放器的年銷售量達到了5百萬台,比前年增長21%,而卡帶播放器的銷售量則比前年下降7%僅剩約3.4百萬台。截至2001年,卡帶僅占所有音樂銷售份額的4%。此後的預錄制卡帶市場進一步衰退,由於主要的唱片公司不再發行音樂卡帶,鮮有零售商仍在進行銷售。但是另一方面,截至目前,空白的卡式錄音帶仍然在製造和銷售,市面上也仍然可以找到卡帶復制的服務。卡帶錄音機和播放器在逐漸減少,但在大多數地區仍然可以買到,並在高保真系統中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
進入1990年代後,卡式錄音帶在某些應用場合──如汽車音響──中仍然較為普及。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在1971年系列的型號中開始有卡帶播放器可供選擇,甚至還包括一個可選的用於聽寫的麥克風。卡式錄音帶及其播放器通常比其主要的數字競爭對手CD更佳健壯並且耐塵、耐熱、耐震。在嘈雜的車內,卡式錄音帶較低的保真度並不被認為是嚴重的缺陷。然而,隨著2000年代早期CD的抗震緩存技術發展、車內噪音水準的降低、客戶期待的提高以及CD自動換碟技術的出現,CD播放器在歐美市場迅速替代了卡帶播放器成為了新車款默認的音響配件。
在數碼錄音設備普及的今天,卡式錄音帶(以及微型卡帶)仍然是能夠提供教育和商業記錄用途的足夠質量的一個更便宜的選擇。由於不需要太高的音質,有聲圖書也常常以卡式錄音帶的方式銷售,並能夠提供超過CD的幾個小時的播放時間。此外,一些獨立搖滾的社群對於卡式錄音帶仍然保持興趣,有些藝人仍然使用卡式錄音帶發行自己的作品,也有藝人宣稱自己只聽卡式錄音帶。
㈤ 磁帶的發明對社會,經濟以及環境有什麼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造成了78轉唱片市場的萎縮,卻陰差陽錯地從另一個方面對流行音樂市場提供了幫助。原來,德國的工程師們為了更好地廣播希特勒的講話,經過多年的研究,在磁帶錄音技術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二戰後,美國把這一技術原樣拿了過來,並很快就運用 磁帶原理圖
在流行音樂領域。磁帶錄音方便可靠,價錢便宜,質量又好,使得投資不多的小型錄音公司得以生存下去,為五十年代獨立唱片公司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前面提到過,這些小型公司的興起直接促成了搖滾樂的誕生。 六十年代中期,RCA發明了可以在汽車上使用的八軌磁帶(8-Track),這一發明立刻吸引了眾多以前不怎麼買唱片的消費者的注意,美國的音樂銷售也從這一時期開始直線上升。七十年代初,一批自稱是「低者」(Downer,相對於傳統的「Higher」)的吸毒群體發現在高速行駛中的汽車里聽震耳欲聾的重搖滾對達到「狀態」很有幫助。這種說法很快在聽眾中流傳開來,並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七十年代初期重搖滾的流行。一批重搖滾樂隊因此受益匪淺,如「深紫」(DeepPurple)、「黑色安息日」(BlackSabbath)和「AC/DC」等,他們的磁帶銷售往往會佔到總銷售額的70%以上。 再後來,杜比技術的發明讓可錄音的卡式磁帶走進了消費者的家中。這一新技術使得盜版磁帶開始在地下泛濫。唱片商不得不象當年對抗廣播業一樣,又開始藉助法律手段進行抵制。不過,磁帶的錄音質量比不上黑膠唱片(LP),再加上因為各種原因,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市場格外繁榮,因此盜版的影響不算太壞,倒是一些歌迷在地下市場交換私自錄制的歌手實況演唱錄音,算是彌補了錄音室唱片的不足。這些非法錄音不但為樂隊造就了一批批鐵桿歌迷,而且為後來音樂史學家們研究這段歷史幫助很大。
㈥ 當年,盒式磁帶為什麼能代替唱片的地位的有什麼關鍵優勢
那時復候的市場沒有更好的制電子產品。一般的家庭也不會畫個幾千塊錢買一個CD機。即便是家家都有VCDdvd機,但是唱片播放起來也恨麻煩。因此人們更願意買個隨身聽來聽磁帶。方便,體積相對於cd機還是很小的。並且比較而言 磁帶和隨身聽的造價也沒有那麼昂貴。一般的家庭還是願意出這個錢給孩子作為娛樂的一種投資。
㈦ 有關磁帶的常識
磁帶是一種用於記錄聲音、圖像、數字或其他信號的載有磁層的帶狀材料,是產量最大和用途最廣的一種磁記錄材料。通常是在塑料薄膜帶基(支持體)上塗覆一層顆粒狀磁性材料(如針狀γ-Fe2O3磁粉或金屬磁粉)或蒸發沉積上一層磁性氧化物或合金薄膜而成。最早曾使用紙和賽璐珞等作帶基,現在主要用強度高、穩定性好和不易變形的聚酯薄膜。
在中國大陸,通常「磁帶」或者「錄音帶」
title
一詞都指緊湊音頻盒帶,因為它的應用非常廣泛。在台灣,reel-to-reel tape被稱為盤式錄音帶、緊湊音頻盒帶(Compact audio cassette)被稱為卡式錄音帶、8軌軟片(8-track cartridges))被稱為匣式錄音帶。
1963-2013年:承載記憶的AB面
磁帶,作為承載一個時代記憶的載體,已有50年的歷史,即從最初的數據存儲到主流的音樂存儲介質。
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研製成了全球首盤盒式磁帶,大小僅為早期的菲德里派克(Fidelipac)循環卡式錄音機的1/4,磁帶雙面都由塑料外殼包裹,可最大程度保護其中的數據,每一面可容納30到45分鍾的立體聲音樂。
1965年,8聲軌磁帶誕生。3年後,TDK的超級動態系列上市,宣告了第一款「高保真」磁帶誕生。
1970年,第一盤120分鍾磁帶誕生,即每一面可容納60分鍾的音頻數據。
1971年,Advent公司推出了201型磁帶機——其搭載杜比B型降噪系統,磁帶才被更加認真地用於錄制音樂,為之後開始的高保真卡帶和播放器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20世紀80年代,以索尼Walkman系列為代表的攜帶型隨身聽出現,造就了磁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風靡。正是在這個時期,音樂磁帶的銷售開始取代密紋唱片,隨身聽一躍成為攜帶型音樂市場的象徵。
然而好景不長,在很多西方國家,磁帶市場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末的銷售高峰後,就開始急速萎縮。到了90年代初期,CD的銷售就超過了預錄制卡帶。
1998年,韓國三星公司推出了全球首台MP3播放器。在隨後的幾年時間里,尤其是進入了千禧年之後,MP3格式開始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2007年,當英國一個主要的電器零售商宣告停止銷售磁帶後,《太陽報》就自作主張宣告了磁帶的死亡。
2009年,網路雜志Pop Matters認為磁帶已經可以圓滿退場了:「一些媒介就是註定要滅亡且永無復興之日,磁帶註定是這種命運。」
2010年秋,美國媒體報道了磁帶的「重生」:美國25個音樂廠牌開始重新製作磁帶,著名的音樂網站Pitchfork也早就進行了類似的嘗試,並且這些磁帶不是老專輯的翻錄,而是新發行的專輯。一些獨立樂隊,如Animal Collective、Deerhoof、the Mountain Goats也在今年推出了磁帶專輯。
如今,磁帶變為一種收藏,依舊在市場上活躍。據業內行家稱,老磁帶的大部分品種發行量小,外加絞帶、受潮等自然損耗和人為損耗,其收藏價值會越來越高。
為什麼磁帶可以存儲音頻信號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
原來,錄音磁頭實際上是個蹄形電磁鐵,兩極相距很近,中間只留個狹縫。整個磁頭封在金屬殼內。錄音磁帶的帶基上塗著一層磁粉,實際上就是許多鐵磁性小顆粒。磁帶緊貼著錄音磁頭走過,音頻電流使得錄音頭縫隙處磁場的強弱、方向不斷變化,磁帶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個個磁極方向和磁性強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鐵」,聲音信號就這樣記錄在磁帶上了。
放音頭的結構和錄音頭相似。當磁帶從放音頭的狹縫前走過時,磁帶上「小磁鐵」產生的磁場穿過放音頭的線圈。由於「小磁鐵」的極性和磁性強弱各不相同,它在線圈內產生的磁通量也在不斷變化,於是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放大後就可以在揚聲器中發出聲音。
一、聲音不清晰(國標允許誤差范圍≤ -48dB )
可能的故障部位:
1.放音機磁頭上有臟物。
解決方法:用酒精棉球輕擦放音磁頭,注意 「 不要用鑷子,螺絲刀等金屬物 」。
2.磁帶頂部毛粘墊松動或脫落。
解決方法:要修復,更換毛粘墊。
3.磁帶變形、打折、受潮或被磁化。
解決方法:調換,報廢。
4.放音磁頭磨損嚴重。
解決方法:更換放音頭,業余更換時要求磁頭電感量和阻值一樣。
5.磁頭方位角偏移不正確。
調校:把錄音帶放入盒中放音,用小螺絲刀調校磁頭上帶彈簧的鏍絲里外移動,使放音量最大為宜。
二、聲音忽大忽小
可能的故障部位:
1.檢查放音機機械傳動是否正常,如壓帶輪是否老化,主導軸是否有臟物,皮帶是否老化錯槽。
解決方法:清洗或更換。
2.盒式錄音帶白輪是否變形,毛粘墊是否松動。
解決方法:修復,更換
三、左右聲道串音(國標允許誤差范圍≤ -34dB )
可能的故障部位:
1.檢查放音機磁頭是否磨損。
解決方法:更換磁頭。
2.檢查走動機械是否正常。
解決方法:修復。
3.磁帶不合格。
解決方法:調換磁帶
四、AB 面串音(國標允許誤差范圍≤ -52dB )
可能的故障部位:
1.檢查放音磁頭,機械傳動是否正常。
解決方法:修復。
2.磁頭磁叉是否松動。
解決方法:調校粘牢。
3.是否使用了特大功率放大器。
解決方法:旋小放音量。
4.磁帶不合格。
解決方法:調換。
五、走帶過程中斷帶
可能的故障部位:
1.檢查機器供帶輪是否轉動。
解決方法:修復,更換。
2.檢查磁帶兩個輪是否轉動靈活。
解決方法:修復,更換。
3.放音機收帶輪是否轉動。
解決方法:修復,更換。
4.操作放音機方法是否正確。
解決方法:改變操作方法。
六、聲音模糊聽不清
可能的故障部位:
1.檢查磁頭是否有臟物,是否磨損、老化以及磁頭方位角是否正確。
解決方法:清洗磁頭,修復,調校。
2.檢查磁帶頂部毛粘墊是否脫落。
解決方法:修復,更換。
3.工廠加工是反帶不合格。
解決方法:反帶修復,也就是把磁帶前輪和後輪翻面倒個相位重新倒帶即可。
七、聲音斷話、停頓
可能的故障部位:
1.檢查放音操作方法是否失誤,按錯按鍵。(如誤按了錄音鍵)
解決方法:改正操作方法。
2.放音機傳動機械是否正常,電源電壓是否穩定,電池夾是否氧化,接觸是否不良。
解決方法:修復、更換電池或電源。
3.磁帶轉動是否靈活。
解決方法:修復,把磁帶正面五個螺絲松動
八、錄音帶左右聲道電平不一致,AB 面聲音不一樣。(國標允許左右相差 1dB,AB 面相差 2dB )
可能的故障部位:
1.音頭有臟物或磁頭磨損或出廠不合格。
解決方法:清洗磁頭或更換放音機。
2.放音頭老化,磁頭偏磨,方位角不平或磁帶不合格。
解決方法:更換或修復放音機或調換磁帶
㈧ 磁帶是誰發明的
錄音帶是由荷蘭菲利浦公司在1960年左右研製出來的,其前身最初應該歸為愛迪生發明專的留聲機
而錄像帶分幾種格式屬
1/2帶是由日本JVC發明的,這個又叫VHS,另外還有3/4帶(VSH,1976),大1/2帶(U型機)。
而早年廣播級的貝塔帶,就是Beta和Betamax,則是由日本索尼開發的,而後就是Digital-Betacam 帶(藍盒)
至於現在常見的攝像機用的小卡帶,都是根據以上進行後繼研發出現的成果
上述都屬磁帶類型
㈨ 磁帶是誰發明的
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研製成了全球首盤盒式磁帶,大小僅為早期的菲德里派克(專Fidelipac)循環卡式錄音屬機的1/4,磁帶雙面都由塑料外殼包裹,可最大程度保護其中的數據,每一面可容納30到45分鍾的立體聲音樂。
磁帶是一種用於記錄聲音、圖像、數字或其他信號的載有磁層的帶狀材料,是產量最大和用途最廣的一種磁記錄材料。通常是在塑料薄膜帶基(支持體)上塗覆一層顆粒狀磁性材料或蒸發沉積上一層磁性氧化物或合金薄膜而成。
工作原理:
放音頭的結構和錄音頭相似。當磁帶從放音頭的狹縫前走過時,磁帶上「小磁鐵」產生的磁場穿過放音頭的線圈。由於「小磁鐵」的極性和磁性強弱各不相同,它在線圈內產生的磁通量也在不斷變化,於是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放大後就可以在揚聲器中發出聲音。
線性磁帶技術在時間上早於螺旋掃描記錄技術十多年。在使用線性記錄技術時,磁帶被安裝在兩個磁帶軸上,通過磁帶軸的轉動使磁帶高速經過磁頭。如今線性技術已經成為非常流行的技術,並對螺旋掃描技術發起了挑戰。
㈩ 磁帶是何時發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造成了78轉唱片市場的萎縮,卻陰差陽錯地從另一個方面對流行音樂市場提供了幫助。原來,德國的工程師們為了更好地廣播希特勒的講話,經過多年的研究,在磁帶錄音技術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二戰後,美國把這一技術原樣拿了過來,並很快就運用在流行音樂領域。磁帶錄音方便可靠,價錢便宜,質量又好,使得投資不多的小型錄音公司得以生存下去,為五十年代獨唱片立公司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前面提到過,這些小型公司的興起直接促成了搖滾樂的誕生。 六十年代中期,RCA發明了可以在汽車上使用的八軌磁帶(8-Track),這一發明立刻吸引了眾多以前不怎麼買唱片的消費者的注意,美國的音樂銷售也從這一時期開始直線上升。七十年代初,一批自稱是"低者"(Downer,相對於傳統的"Higher")的吸毒群體發現在高速行駛中的汽車里聽震耳欲聾的重搖滾對達到"狀態"很有幫助。這種說法很快在聽眾中流傳開來,並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七十年代初期重搖滾的流行。一批重搖滾樂隊因此受益匪淺,如"深紫"(DeepPurple)、"黑色安息日"(BlackSabbath)和"AC/DC"等,他們的磁帶銷售往往會佔到總銷售額的70%以上。 再後來,杜比技術的發明讓可錄音的卡式磁帶走進了消費者的家中。這一新技術使得盜版磁帶開始在地下泛濫。唱片商不得不象當年對抗廣播業一樣,又開始藉助法律手段進行抵制。不過,磁帶的錄音質量比不上LP,再加上因為各種原因,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市場格外繁榮,因此盜版的影響不算太壞,倒是一些歌迷在地下市場交換私自錄制的歌手實況演唱錄音,算是彌補了錄音室唱片的不足。這些非法錄音不但為樂隊造就了一批批鐵桿歌迷,而且為後來音樂史學家們研究這段歷史幫助很大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