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傳播學與歷史發展

傳播學與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2 07:12:47

㈠ 簡述應用傳播學孕育及發展歷程

㈡ 從傳播學角度看,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發展趨勢如何面對急劇發展的信

第一個階段:口語傳播時代

1.口語最初僅僅是一種將聲音與周圍事物或環境聯系起來的符號,
2.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逐漸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種能夠表達復雜含義的音聲符號系統。
同時,口語也大大促進了人類思維能力的發達。大大加速了人類社會進化和發展的進程,直到今天,口語依然是人類最基本、最常用和最靈活的傳播手段.——(符號系統思維社會)
局限性:第一,口語是靠人體的發聲功能傳遞信息的,由於人體能量的限制,口語只能在很近的距離內傳遞和交流。
第二,口語使用的音聲符號是一種轉瞬即逝的事物,記錄性較差,口語信息的保存和積累只能依賴於人腦的記憶力。
因此,口語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巨大限制,在沒有諸如電話等口語媒介的情況下.它只能適用於較小規模的近距離社會群體或部落內的信息傳播。——時空局限

第二個階段:文字傳播時代
文字是人類傳播發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在結繩符號、原始圖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人類傳播的第一套體外化符號系統是什麼?其產生有什麼意義?
重要意義——第一.文字克服了音聲語言的轉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長久保存下來,使人類的知識、經驗的積累、儲存不再單純地依賴人腦的有限記憶力;
第二,文字能把信息傳遞到遙遠的地方,打破音聲語言的距離限制,擴展了人類的交流和社會活動的空間;
第三,文字的出現使人類文化的傳承不再依賴容易變形的神話或傳說,而有了確切可靠的資料和文獻依據。
一句話,文字的產生使人類傳播在時空兩個領域都發生了重大變革。作為第一套體外化符號系統,它的產生加速了人類利用體外化媒介系統的進程。大大推進了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和融合。在統一的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局限性:手抄傳播效率低、規模小、成本高。一部書抄寫多冊,耗費大量時日和人力。文字信息的生產規模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傳播基本上還屬於政府、官吏以及統治階層的特權。

第三個階段:印刷傳播時代

重大貢獻:(試述中國的印刷術發明對印刷傳播發展的貢獻)
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為推動世界文明和人類傳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印刷術的發明標志著人類已經掌握了復制文字信息的技術原理,有了對信息進行批量生產的觀念。印刷機使文字信息的機械化生產和大量復製成為可能。在社會政治、文化和教育領域中帶來的巨大影響。對社會經濟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四個階段:電子傳播時代

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實現了信息的遠距快速傳播。從人類社會信息系統的發展角度看,電子媒介還另具兩個里程碑式的意義:它形成了人類體外化的聲音信息系統和體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統。實現了聲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復制、傳播及歷史保存(後人-聽觀-音容笑貌)。使文化傳承的內容更豐富,感覺更直觀,依據更可靠。一句話,它們使人類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文化傳承的效率和質量產生了新的飛躍。
電腦的出現意味著人的大腦這一信息處理中樞也開始了體外化的進程。電子信號的傳輸也實現了由模擬信號向數字信號的發展。電子傳播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會。
這個過程,是人類使用的傳播媒介不斷豐富的歷史,也是社會信息系統不斷發達、不斷趨於復雜化的歷史。

㈢ 傳播學的分類及其發展趨勢

傳播學按內容分為六大類:
人際傳播,包括雙向傳播、性別與傳播、指導傳播、人際影響、人際知覺、人際交流和關系傳播;

小群體傳播,包括決策制定、家庭傳播、群體動力、代際交流、領導能力和問題解決;

語言與符號編碼,包括發展傳播、跨文化傳播、語言學、非口語傳播、語義學和符號語言學;

組織傳播,包括商業與專業演講、健康傳播、人類傳播技術、協商與調停、組織行為、社會化與同化、訓練與發展;

公眾傳播:包括爭辯、傳播教育、討論、環境傳播、言論自由、合法傳播、行為研究、勸服與態度轉變、
政治傳播、公開演講、修辭評論與理論、聲音與措辭;

大眾傳播:包括廣告、廣播與電信、比較媒體系統、批評與文化、媒介產業的經濟學、影片與電影工業、新聞、媒體效應、媒體倫理、新技術、政策與規則、流行文化、公共關系。

具體的大家可以去看華夏出版社出的「高校經典教材譯叢·傳播學」裡面的《傳播研究方法:策略與資料來源》這本書。

傳播學的發展趨勢

一、傳播學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1、科學化趨勢。2、融合化趨勢。3、動態化趨勢。4、操作化趨勢。5、分支化趨勢。6、本土化趨勢。

二、傳播學者面臨的幾個問題是什麼?

1、積極探索傳播規律。2、積極構建理論體系的態勢。3、積極推進傳播教育的態勢。

三、傳播學研究分支化的走向表現在哪些方面?

1、要素研究。2、層級研究。3、領域研究。4、交叉研究。5、比較研究。6、影響研究。

四、傳播學的分支研究會肢解基礎研究嗎?為什麼?

不會。因為傳播學的基礎研究和分支研究猶如心臟和血管、樹干與樹枝,它們相輔相成,互生互動,缺一不可。基礎研究可以推動、促進分支研究,而分支研究也可以豐富、充實基礎研究。基礎傳播學不會因向分支傳播學輸送養料而變得支離研究,分支研究也不會因向基礎傳播學回送營養而將其「變性」。

傳播學本土化趨勢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傳播學最先出現在美國,對於引進這門學科的其他國家來說,傳播學是舶來品。如果傳播學不同一定的歷史-社會-文化條件相吻合,不在一定的民族土壤上生長出來,不與所在國家傳播實踐相結合並為其服務,而只是簡單地販賣和照搬,那必然會遭到人們的拒絕,甚至反對。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對於中國傳播學來說,本土化建設既可以增強其學科個性和民族特點,也可以推進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適應傳播學研究的國際化趨勢,而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中國大眾所接受,成為他們的精神食糧。因此,中國傳播學只有針對中國國情,聯系傳播實際,從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學術中吸取營養,適應中國的社會特徵、文化積淀和受眾的心理態勢、意識取向等條件,才能真正在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才能真正融入中國的主流文化,成為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才能參與國際傳播研究的溝通與交流,並為國際傳播學術作出貢獻。

㈣ 傳播學的發展歷史有誰能回答

傳播學誕生於美國,美國的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探索傳播理論,並提出了種類繁多的傳播模式,諸如以文字、圖形和數學公式等表述的各種模式。傳播學家運用不同的模式來解釋信息傳播的機制、傳播的本質,提示傳播過程與傳播效果,預測未來傳播的形勢和結構等。
傳播學在美國問世後,很快傳到西歐和日本。英國的傳播學研究從60年代開始蓬勃興起,在方法論上可分為四大學派:以麥奎爾為首的社會學派;以霍洛倫為代表的社會心理學牌;以奇斯曼和迦納姆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牌;以利茲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為代表的職能學派。日本的傳播學研究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兩大特點:一是沿襲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理論體系,並著重發展了強調受眾有權直接參加傳播過程的社會參與論;二是實踐優先於理論。蘇聯自60年代起,開始重視研究傳播學理論。蘇聯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分別提出了各自的 傳播模式,較著名的有菲爾索夫傳播模式和阿列克謝耶夫傳播模式。
應當看到,西方傳播學者在研究中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比如,他們不適當地把傳播放到人類第一等重要的地位去認識,從而排斥了人類的生產能力這一主要標志;他們把傳播行為的發生和發展分別歸之於人的本能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把他們和社會生產方式聯系起來予以考察;在研究傳播事業的社會控制時,又往往不能徹底揭示社會內部的深刻矛盾等等。

㈤ 簡述傳播學發展的歷程,談談當今時代傳播具有哪些新的特點和趨勢

新聞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新聞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社會活動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新聞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業務知識與技能;

3.具有調查研究和社會活動能力;

4.了解新聞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中國新聞工作現狀與發展趨勢,了解外國新聞工作發展動態。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新聞傳播學

主要課程: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與評論、馬列新聞論著選讀、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讀、大眾傳播學、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新聞攝影、 廣播電視學、新聞事業管理、廣告學與公共關系學等

.理論傳播學方向

在經濟、社會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當今時代,研究人類信息傳播活動及其規律的傳播學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本研究方向在傳播學學術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是該學術體系的基礎理論。

本研究方向的特點是在從傳播歷史發展入手研究傳播活動的普遍規律的基礎上,側重於研究代表傳播發展方向的,以廣播電視為主體的電子傳播活動及其規律。

宏觀上,本方向研究有助於我國經濟、社會信息化過程中把握傳播活動的過程、機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規律,從新的學術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討、開拓傳統學術領域;微觀上,本研究方向結合我國傳播業,尤其是廣播電視業實踐,研究廣播電視傳播的手段、受眾、改革等重大問題,認識規律、擴大效果,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為我國改革開放建構良好的輿論與傳播環境,促進兩個文明建設。

2.應用傳播學方向

根據本學科點的基礎和優勢,應用傳播學方向側重與以下五個領域的研究:

①媒介經營管理:近二十年來,中國媒介產業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同時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中國傳媒業的大發展得益於按傳播規律辦媒體,按市場規律經營。傳媒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懂業務的人才,也需要懂經營懂管理的人才。媒介經營管理研究屬於新聞傳播學和管理學、經濟學、廣告學、營銷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產物,本方向從跨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大眾傳播媒介經營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和基本理論,宏觀上探討媒介的經營戰略,微觀上研究媒介運營的策略和操作技巧。本方向既有理論層面的研究,也有實務層面的探討,注重學理性和實用性的結合,為傳媒培養既懂業務又懂經營的專業人才。
②受眾研究:是傳播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也是橫貫傳播學與應用傳播學諸學科方向之間的一個重要橋梁。受眾研究既是傳播活動的決策依據,也是衡量傳播效果的尺度來源,它的量化形態還是媒介與廣告市場的通用貨幣。以受眾理論為指導,採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所進行的受眾調查,如視聽率調查、閱讀率調查等及其分析本身,也成主媒介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受眾研究以三個並重為特徵,即理論、方法與實際應用並重,文理並重,宏觀與微觀研究並重;注重培養三種高級專門人才,即從事受眾理論研究的人才,從事受眾調研分析的人才,以及基於受眾調研進行媒體策劃、編排、經營以及廣告媒體計劃、購買和效果評估的復合型人才。

③文化傳播與貿易研究:
是當今國際傳播學界的一個前沿課題。在全球范圍內,文化經濟和文化貿易的發展正在改變著傳統的經濟形態,對世界市場格局、經濟發展趨勢、可持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培育創新能力、增強地區、國家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與此相適應,國際傳播學界也發生了由注重意識形態的文化帝國主義研究范疇向注重文化貿易的國際商業化研究范疇的轉型。
「文化傳播與貿易」的研究范圍包括:國際傳播和文化貿易基本原理(文化經濟學、文化貿易學、國際傳播學等)、國際文化貿易史、國際文化市場、國際文化貿易法規、國際文化營銷策略以及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等。
④媒體創意研究: 所謂媒體創意,簡單地說,即現代傳媒面向市場變化和需求,在信息傳播及其運營的各個方面、各個層面所採取的具有創新性的策略和構思。

媒體創意是媒介競爭的產物,是市場化時代媒介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手段。其研究宗旨在於,通過跟蹤業界動態,解析有關媒體創意案例,關注相關理論前沿,從學理上總結、探討媒體創意規律,從而進一步對媒體傳播與運營的創新性實踐提供理論指導或啟示。該研究視域廣闊,涉及到傳播學、美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營銷學、創造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是一個具有交叉特色的應用性領域。目前,該領域研究生的培養以廣播電視媒體創意為主,其培養目標主要是向廣播電視業界輸送高層次、應用性的創意、策劃人才;同時,兼及相關的教學、科研人才。

3.傳播學研究方法方向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信息交流的科學,是研究人類傳播活動的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一門具有多學科性的邊緣學科。傳播研究方法則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和技術,有效地客觀地進行研究方案的設計;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分析;結果的描述、解釋以及理論模型的檢驗和修正等,從而達到綜合性地、深層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地探索和研究傳播活動的客觀規律和傳播效果的目的。

傳播研究方法的特點是,文理綜合,學科交叉;既研究定性方法,又重視定量方法;既強調基本的理論和框架,又注重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計算機軟體;既要與國際的研究方法同步,又要適應我國的研究實際。

傳播研究方法的目標是,培養掌握現代科學語言,熟悉思維模式,能夠運用歸納、分析、建模等方法從事傳播研究的復合型的高級研究人才。既培養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綜合地運用現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種計算機輔助手段進行傳播學有關前沿課題和實用課題研究的應用型人才。

傳播研究方法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類,研究方法類(科學的基本原理、抽樣調查原理、計算機輔助調查技術、實驗、內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數據處理等)、統計分析類(初級分析法、高級分析法、時間序列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等)和實用軟體類(數據錄入軟體、統計分析軟體、問卷調查分析軟體、專業分析軟體,等)。在教學方法上,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灌輸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提倡研討,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現代化的信息網路尋求知識和答案;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與教師共同完成研究課題,實現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的學習過程。

傳播研究方法綜合多種學科,同時藉助現代信息分析工具,採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學術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傳播學研究方法的突破將大大地提高我國傳播學學科的整體研究水平,並有助於我國傳播學隊伍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傳播研究方法「是中國傳媒大學新開設的傳播學研究方向,具有文理兼容的交叉學科的性質。為了鼓勵傳播研究方法方向的研究生更好地學習,為我國的傳播學科培養更多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該方向設立有「柯惠新傳播研究方法獎學金」(簡稱「柯惠新獎學金)。

4.電視文化傳播方向

電視文化傳播方向是對電視影像符號、各種節目形態作整體性的研究。它跨多種學科,如:哲學美學、社會學、傳播學、人類學、新聞學、心理學、影視理論。研究范圍廣闊而深透,是電視新理念、新觀念、新社會文化現象的研究。

電視文化傳播在整個現代媒介文化中處主導地位,影像文化現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為主導文化。電視文化是大眾文化中對社會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在整個現代媒介文化研究中,它處於學術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我們對電視文化研究不夠,常陷入各分支學科之中,難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電視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讓各個分支學科從整體上觀照電視媒體文化。

由於電視文化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巨大,我國電視媒體的不斷開放,影視文化在國際競爭的加劇,對電視文化的研究具有極廣闊的前景。如:對世界各個文化差異性和體制的研究;各國家、各地域的觀眾文化心理研究;電視的策劃;數字互動電視:電視功能和DV影像文化的研究,將推動電視理論各學科的發展,並能產生眾多的邊緣學科。它應成為媒介文化的主導學科。

電視文化傳播方向培養的學生,能更深透地理解電視對社會的作用,視野更開闊,具有深厚的文化學養,在電視台和理論研究上更具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媒體業將更需要此專業方向培養的智能策型劃和多視野觀念的電視人。

5.媒介與女性方向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性別與媒介傳播的關系逐漸成為跨學科研究的核心課題之一,尤其是從性別平等的視角進行媒介研究,以及對媒介在女性文化與現實發展中的詩學研究,更是學界前沿學術的發展需要。該領域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媒介與女性學術成果和業界產品的現狀和發展走向(特徵、屬性、視角、橫向及縱向理論支點),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女性受眾的調查研究(性別觀念對媒介影響、媒介女性文化再現等),以及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該領域學科框架和理論體系的建構和完善等。

媒介與女性研究正成為國際學術界的新興領域。與歐美國家研究水平相比,我國的媒介與女性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推動教學科研整體實力的提高,培養專業的研究人才,形成持續穩定的學術力量,已成為推進我國媒介與女性研究新階段的戰略要務。中國傳媒大學招收「媒介與女性」碩士生、開設研究課程,將對我國的媒介與女性研究產生深遠的奠基作用,也將積極推動中國傳媒大學學科體系的整合、創新。

媒介與女性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和實踐的參考價值。通過開展研究、教學工作,可以提高媒介工作者、特別是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媒介決策者確立科學的社會性別意識,促進媒介生產無性別歧視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媒介產品,使大眾傳媒成為宣傳社會性別意識、促進社會平等和社會文明的社會輿論平台;還可以為黨和政府、新聞媒體、媒體業界關注婦女、消除性別歧視現象提供理論支持,在監督和促進等方面發揮理論指導作用,從而建立有利於婦女爭取「平等、進步、發展」的媒介環境,承擔起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社會責任。

㈥ 歷史新聞傳播學是什麼

新聞傳播學的歷史相對年輕,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新聞學在德國和美國形成學科,20世紀40年代傳播學在美國形成學科。新聞學在中國作為一門學科,以及中國新聞學教育的開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的成立作為標志;而1978年7月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刊物《外國新聞事業資料》首次公開介紹傳播學,通常被視為中國傳播學研究的起點。現在「新聞傳播學」在中國列為一級學科,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兩個二級學科。

㈦ 大眾傳播學的發展歷程

大眾傳播研究的歷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紀末,四名美國社會學家最早開始關注和研討傳播問題。他們是米德(Goerge Herbert Mead)、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杜威(John Dewey)和帕克(Robert Eara Park)。他們發現大眾媒介的功能極其重要,於是開創了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美國傳播研究。杜威深為關注「大眾」社會的現象,特別大眾對媒介的一窩蜂反應。杜威希望媒介能「重組大眾社會中的群體」。如果工業革命已經引起個人社會關系的轉變 ——將他們由比較親近的村莊關系推向工業化大都市裡契約式的關系——那麼,媒介也許可以通過增進相互了解來彌補這樣的缺損。
庫利在密歇根大學時,曾在杜威的指導下研究社會問題背景下的政治哲學與倫理學。為揭示媒介如何改變人們的行為與文化,他進行了第一次嘗試。
帕克是最先將報業當成社會與文化機構來研究的。在著名的芝加哥學派中,他被認為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社會學家。
米德深受杜威的影響,他是社會心理學象徵互動論的創始人,社會心理學對大眾傳播研究的確立與發展有許多貢獻。
這些卓越的思想家開創了一條與歐洲傳統學派迥然不同的路線;接下來的幾代學者繼續拓展他們的工作,並將其發展為經驗主義的傳播學體系。
當然,美國的傳播學研究並非完全獨創的,其部分傳統與歐洲學派的思想有密切聯系。美國從事媒介研究的許多學者曾在歐洲的大學里受過教育,並且深受塔爾德(Gabriel Tarde)與齊美爾(Georg Simmel)等歐洲思想家的影響。塔爾德是法國人,也是一位法官,他的許多社會學理論是通過觀察法庭行為形成的。1903年他提出了「模仿理論」,現在看來這一理論對美國的社會學習論、創新擴散論以及意見領袖理論有重大影響。齊美爾是德國人,被稱為社會心理學之父,其著作對大眾媒介研究有重要的意義。他於1922年著的《群體關系網》(The Web of Group Affiliation)將有關「個人之間以模式化的信息流動相互聯系」的傳播網路理論引入美國。 當歐洲人保持其哲學思辨性、批判性以及定性方法的時候,美國的傳播研究逐漸地走向量化與行政化。美國的研究方法可以追溯至美國人對企業經營的強烈興趣,而與歐洲批判研究的思辨風格相去甚遠。發展階段的傳播學研究在傳播效果研究方面涌現了許多有深度有價值的理論,更重要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傳播學的批判學派。至此,傳播研究大體上分為兩大學派::一是經驗學派,一是批判學派。一派以美國為中心,另一派則是以西歐為核心的批判學派(criticalschool),他們多站在批判的立場上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審視,其重點是文化研究。

㈧ 世界范圍內,傳播學自誕生以來的發展歷史。

傳播學孕育於20世紀10至20年代,誕生於40至50年代的美國。
一、傳播學誕生的社會背景
(一)科技的發展
(二)政治和戰爭的需要社會科學家對傳播尤其是大眾傳播在戰爭和社會變革中的作用產生了強烈的關心,對宣傳的研究成了這一時期的熱點課題。
(三)其它學科發展,與傳播學有著許多銜接點的一些社會科學,如新聞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人類學等都已經有了充分的發展,為傳播學提供了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

二、傳播學在美國誕生的原因
(一)強大的經濟實力
(二)媒介背景
美國本身由於本土未遭破壞,傳媒技術的發明與應用一直持領先地位。1920年匹茲堡無線電視台的開業,1926年,全美廣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 它擁有美聯社、合眾社等著名通訊社。 對大眾傳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為美國各界重大的課題。
(三)美國的大眾傳播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傳播大量經濟信息,特別是廣告。一方面,為各種企業服務的媒介本身也變成了一種企業。
互動中媒介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負面作用也顯現出來。出現了大量的商業推銷、政治宣傳、欺騙、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等問題。這成了美國學術界必須面對、必須研究的課題。
(四)學科背景
20世紀上半葉,歐亞大陸連續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禍害。德國納粹黨執政後,大批歐洲學者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國。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紛至沓來。這里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學科。由此奠定了傳播學的學科基礎~

㈨ 傳播學形成於什麼時期有哪些因素推動了傳播學的誕生

一、傳播學含義。

傳播學是一門以「傳播」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傳播,是與人類歷史同步版的、極為權古老的現象;

傳播學,卻非常年輕。但是,傳播研究早已有之,可說是源遠流長。

傳播研究,廣義地說,指對傳播現象的關注和探索。傳播研究的歷史只稍短於傳播的歷史。

二、傳播學的形成

傳播學形成於20世紀初至40年代的美國

二、哪些因素推動了傳播學的誕生

它的形成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

第一,從傳播媒介的發展情況來說,在這個時期的西方國家,大眾報刊和電影已經高度普及、作為新的電子媒介的廣播事業發展也十分迅速。第二,從歷史上和社會環境來說,這是一個世界范圍的戰爭與革命的時代。第三,這個時期,與傳播學有著許多銜接點的一些社會科學、等都有了充分的發展,為傳播學提供了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

美國成為先驅者的理由

1)媒介背景,新聞性傳播活動的獨立化、職業化;對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和影響。於是,對大眾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為美國各界的急迫而重大的課題。

2)學科背景。

閱讀全文

與傳播學與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