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呂凌鎮歷史文化

呂凌鎮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3 04:26:45

❶ 屏東縣的歷史文化

百合盛開的民族
百合盛開的民族處在一片青蔥蒼翠中的霧台聚落,多數房舍已平地化,偶有改良式石板屋及雕刻圖騰點綴期間,洋溢著幾許魯凱風味。路旁山坡梯田栽種最多的是山芋和小米,兩者都是魯凱人的主食,而象徵著純潔與堅忍不拔的百合花,常可見於當地住家庭院或路旁,是魯凱族人的族花;夏秋時節,高山絕壁上裝點著朵朵紅色的高山杜鵑,更添高山聚落之美。
精雕圖飾的石板屋
精雕圖飾的石板屋除了豐年祭以外的時日,隱匿山中的霧台只是一片寧靜,唯有登山露營者及喜愛探訪部落風情的遊客尋幽而來。石板屋與創作工藝是魯凱族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魯凱族的文化特色
魯凱文化以刺綉和木刻藝術見長,人物、臉譜及百步蛇圖案是木雕中常見的題材,百步蛇是貴族特有的紋飾,將百步蛇圖案應用在住屋的木雕、身體的刺青、陶壺的紋飾及服飾的刺綉上,是身份的表徵。 林德義(林歌):第一位在台灣主流媒體擔任重要職務的原住民,曾任台灣原住民第一份新聞性報紙-南島時報的總編輯,現任民眾日報副總編輯,也是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的拓荒者之一,1993年行政院文建會第一屆原住民藝術季文學創作新詩組以一篇〈太陽族〉獲第一名。 在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到(2012/2/20)為止,還沒有一本「屏東文學史」、「屏東文學發展」之類的專書出版。比較相關的專書有:文訊雜志社所出版的「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林欣慧與吳中傑合著的《屏東地區馬卡道族語言與音樂研究》。其次,屏東地區的古典詩歌、縣市文學獎、日治時期新文學作家等議題,已有人從事研究。博碩士論文有王俊勝〈清代台灣鳳山縣詩歌研究〉、邱春美〈六堆客家古典文學研究〉、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等;期刊論文有庄永清〈日治時期高屏地區新文學作家簡介〉、文訊雜志社所出版的「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江海〈屏東文學發展現況淺析—從屏東縣文學泰斗陳冠學說起〉等論文。
在民間文學方面,有陳枝烈等人采訪、編輯而成的《排灣族神話故事》、戴錦花編采而成的《排灣族傳統歌謠精華》;盧正君編采《魯凱族歌謠采擷》、陳美玲編著《魯凱之歌》(有聲書);康啟明編注的《台灣三字經:漢文讀本》、賴慶智等人著的《客謠新調》、江海主編的《念念屏東集作品集》等書。
縣內屏東市於2008年3月成立阿緱文學會。文學活動方面,屏東縣政府舉辦「大武山文學獎」徵文活動,每隔幾年也會舉辦「青少年大武山文學獎」徵文活動。
在屏東縣出生以及後來歸入屏東縣的作家、學者,比較知名的有:林德義(林歌)、鍾吉雄(內埔)、利玉芳(內埔)、謝明芳(內埔)、林清泉(萬巒)、馮喜秀(麟洛)、曾寬(竹田)、陳寧貴(竹田)、鍾理和(高樹)、梁景峰(高樹)、葉菲(本名:葉輝明)(高樹)、曾貴海(佳冬)、王成勉、白葦(本名:林鈴)、李男(本名:李志剛)、阮慶岳、林剪雲(本名:林素珍)、金士傑、封德屏、凌拂(本名:凌俊嫻)、孫大偉、馬西屏、高岱君、張仁傑、張雪媃、張誦聖、郭品潔、琹涵(本名:鄭頻)、曾國民、童元方、劉愛微(本名:劉頻華)、劉廣華、蔡富澧、羅任玲。此外,縣籍作家還有杜I紫楓、邱金士、周廷奎、林文彥、連水淼、許其正、庄世和、郭漢辰、沙穗、張瓊秀、張慶輝、許思、林開海、黎華亮、魏連坤、路衡、陳田薌、梁明雄等人。 古跡名稱地址類型創建年代藍家古厝屏東縣里港鄉鄉玉田村玉田路48號宅第、祠堂1723年佳冬蕭宅屏東縣佳冬鄉溝渚路1號宅第1834年六堆天後宮屏東縣內埔鄉廣濟路111號寺廟1803年屏東書院屏東縣屏東市勝利路38號書院1815年萬金天主教堂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萬興路24號教堂1869年阿猴城門(朝陽門)屏東縣屏東市中山公園內關塞1836年茄冬西隘門屏東縣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上關塞1890年新北勢庄東柵門屏東縣內埔鄉豐田村懷忠路1號關塞1786年建功庄東柵門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建功路150號關塞1883年石頭營聖跡亭屏東縣枋寮鄉玉泉村大向營段947地號其他清嘉慶年間佳冬楊氏宗祠屏東縣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19之30號祠堂1918年宗聖公祠屏東縣屏東市勝豐里謙仁巷23號寺廟1927年九如三山國王廟屏東縣九如鄉九明村仁愛街174號寺廟明代以前崇蘭蕭氏家廟屏東縣屏東市崇蘭里69號祠堂1880年朝林宮屏東縣潮州鎮通潮一巷4號寺廟日大正年間北勢寮保安宮屏東縣枋寮鄉保安路215號寺廟1927年

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羊城——中國的廣州 霧城——英國首都倫敦
聖城——以色列的耶路撒冷 獅城——新加坡首都新加坡
鋼城——尚比亞首都盧薩卡 汽車城——美國的底特津
花城——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 音樂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表城——瑞士首都伯尼尼 電影城——美國的好萊塢
水城——義大利的威尼斯 壁畫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
旱城——秘魯首都利馬 大學城———英國的牛津
風城——紐西蘭首都惠靈頓
洛陽(牡丹城) 重慶(霧都 山城)
桂林(文化城) 大慶(石油城) 大連(足球城)
拉薩(日光城) 哈爾濱(冰城) 自貢(鹽城)
南京(石頭城) 吉林(北國江城) 蘇州(水城)
西寧(石堡城) 長春(北國春城) 個舊(錫都)
張家口(皮都) 呼和浩特(青城) 景德鎮(瓷都)
鞍山(鋼都) 伊春(林城) 昆明(春城)
宜興(陶都) 武漢(江城) 基隆(雨都)
福州(榕城) 廈門(鷺鳥) 撫順(煤城)
內江(甜城) 廣州(羊城 花城 穗城)濟南(泉城1.世界名城柏林
它位於德國東北部,面積883平方公里,人口330多萬,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
柏林始建於1237年,1871年成為德意志帝國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美、英、法4國分區佔領柏林,1948年被分為東、西兩部分。1961年開始修建柏林牆將東西柏林隔開,1989年底柏林牆被推倒。1990年10月,德國重新統一,並規定正式合並的柏林成為統一後的德國首都。1991年6月,德國聯邦議會決定將聯邦議會和政府所在地從波恩遷往柏林。
柏林是歐洲的旅遊勝地,很多古典建築和現代建築群點綴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之中。古典與現代建築藝術互相映襯,相得益彰,體現了德意志建築藝術的特色。建於1861-1869年的絳色市政廳、有800年歷史的聖母教堂、宮殿式的國家歌劇院、雄偉的勃蘭登堡門、壯觀的憲兵廣場及「菩提樹下大街」兩旁恢宏的建築群等都令人強烈地感受到柏林輝煌的歷史。一批現代化建築物也為市景增添了色彩,如1957年落成的會議大廳是現代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屋頂是向上張開的蚌殼狀。在其北面,過去的帝國國會大廈已部分修復。1963年建成的交響音樂廳和著名建築師路德維希設計的國家現代美術館風格新穎。
柏林也是德國文化最大的對外窗口。著名的德國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743年,是一座典型的巴羅克式建築物,劇院內精美的雕像和繪畫比比皆是。柏林有很多劇場和劇院、博物館、畫廊、電影院和露天劇場等。柏林愛樂樂團享譽世界,創辦於1950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是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歷史悠久的洪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都是世界著名學府。
柏林主要工業有電子、機器製造、化工、印刷、紡織和食品加工等。1994年4月5日,柏林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2.法國首都 巴黎(Paris) 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3. 東京 是日本首都,也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於日本列島中部,本州關東平原
的南端,東南瀕臨東京灣,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東京全稱為「東京都」,「都」是一級
行政單位,表示首都的意思。
900多年前,東京這個地方是一個荒涼的小村莊,村民們主要靠下海捕魚為生,當
年稱之為千代田,今天東京市區有一個中心區稱為千代田區,以作為城市來歷的一種紀
念。公元12世紀,一個名叫江戶氏的豪族占據了這個地方,修建城堡,小村莊變為一個
集鎮,並以江戶命名。在日語里,江戶一詞意為「江之門戶」,恰好隅川和荒川等河流
流經這里匯入東京灣,以江戶來作為這個地方的名稱在地理上是十分合適的,這就是東
京舊稱江戶的由來。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將下令召集民工,大興土木,築起
江戶城。盡管當時的城市規模並不算大,但已成為關東地區一個引人注目的重要城鎮。
此時的江戶城開始為官方文字所記載。從1603年到1867年的200多年時間里,江戶是德
川幕府政府(即中央集權制的軍政府)所在地,成為統治日本的政治中心。在這一段時
間里,市區范圍不斷擴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變為擁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1868年,
德川幕府政府被推翻,日本實現明治維新,明治天皇下令將首都由京都遷至江戶,京都
亦稱西京,因江戶位於京都的東面,便將江戶改稱為東京,意為「東方的京城」,以便
同古都京都相區別。明治天皇將江戶改稱東京的詔書是這一年的7月7日發布的,10月30
日明治天皇率皇室人員正式進入東京。1871年設東京府,1889年由15個區正式組成東京
市。1943年,日本政府以法令條文形式將東京市改為東京都,並擴大了管轄的范圍。從
此,東京都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的東京都,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
1200萬,是國際著名的大城市之一。

4.英國:倫敦
倫敦最大的特色,便是散落四處的公園與綠地,這些大大小小的綠色天堂,就散布在像蜘蛛網的街 道當中,使倫敦顯的更加美麗!
泰晤士河,從古至今,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帶動倫敦的繁榮,就好比是孕育倫敦成長的母親,將她的光芒散發至 國際舞台上

5.荷蘭:阿姆斯特丹
荷蘭首都就是著名的阿姆斯特丹,這個城市可是荷蘭經濟、交通、藝術文化活動的中心,它可不像台北那麼的紊亂,隨處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馬路,甚至路上有許多以自行車代步的人們,悠閑自在的漫步其中,令人好生羨慕!人說:「上帝造海,荷蘭人造陸。」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在荷蘭全國有四分之一的陸地,是在海平面以下,所以經常要面對不斷泛濫所造成的水災,於是興起了「與海爭地」的念頭,到底荷蘭人是怎麼赤手空拳,完成創造陸地的壯舉?

6.挪威:奧斯陸
治安良好、大眾交通運輸便捷有效率的挪威,是個充滿崎嶇地形的美麗國度,狹長的地形,由於全國有1/3的國土,深入北極圈,也因此有「午夜太陽國」之稱,其中長達20917公里的海岸線上,最吸引人的就是冰河形成的峽灣地形,當然挪威還保有悠靜的城市、未受污染的漁村和豐富的歷史古跡,包括維京海盜船及中古木構教堂,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挪威海岸,大致以柏根為中心(Bergen),這里是中古時期漢薩同盟的北方貿易樞紐,同時也是最具備挪威精神的國際海洋城。柏根分成南北兩段,南半段以幽靜的哈丹哥峽灣為主要景點;北段則有世界最長的松恩峽灣,長達190公里左右,搭乘郵輪或遊艇巡航於峽灣中,頗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7.俄羅斯:莫斯科
莫斯科,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是森林和綠地,加上碧波盪漾的河水環繞,每個角落都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俄羅斯是一個十分重視文化的國家,他們將博物館視為國家的無價財富,就像普希金博物館,以造型藝術做主題,收藏不少西方的藝術繪畫,以及古埃及、羅馬、希臘、拜占庭的美術品。
近數百來,矗立在波洛維特斯基岬上的克里姆林宮,成為俄羅斯政治中心,在蘇聯時代,克里姆林宮更是左右世界局勢的權力中心,幾乎半個地球的政治都在它的統治下,有「世界八大奇景」的美譽

8.土耳其: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雖不是土耳其的首都,但卻是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在土耳其,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民,都是信奉伊斯蘭教,也就是回教,所以在土耳其的境內,擁有數以千計、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光是在伊斯坦堡,就有450座,其中又以「藍色清真寺」最為有名。
伊斯坦堡,雖不是土耳其的首都,但卻是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在土耳其,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民,都是信奉伊斯蘭教,也就是回教,所以在土耳其的境內,擁有數以千計、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光是在伊斯坦堡,就有450座,其中又以「藍色清真寺」最為有名。

❸ 江西歷史文化

江西省,簡稱贛。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

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相傳最早在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中國從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至清代,歷代全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

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江西另有武狀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寵大的宗教派別。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創始人為漢代張道陵和他的曾孫張盛。

張道陵被張盛尊為掌教、正一天師,因而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為中國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後,正一派與全真派南北對峙,成為獨樹一幟的道門分支。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十派之一凈土宗的發源地,創始人是晉代慧遠和尚。

因此,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廬山東林寺等,一直是全國重點寺院,近年來,多有外地和日本、韓國佛教徒前來朝拜。 另外,江西的農業自古就以種植水稻為主。隋唐以後,國家經濟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繁榮興旺,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茶葉種植和加工也大大發展,數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同時,陶器、造船和銀、銅冶煉在全國亦居領先地位。明清時期,江西成為全國造紙業和以布為主的紡織業中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市鎮。

(3)呂凌鎮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江西建制沿革

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

江西境內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已進入青銅器時代,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一致。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分爭江西 。

秦設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置廬陵縣、新淦縣、南壄縣。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縣,下轄18縣。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江西屬揚州刺史部。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厘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嘉禾五年(236年),孫權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

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

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初設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江西行省轄區大於今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和今廣東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江西省共轄81縣。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2016年6月,贛江新區成為第18個國家級新區。

❹ 急求,海南省陵水縣的文化歷史,,越多越好,懇謝.......

陵水縣始置於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距今已有1390多年的悠久歷史。1987年12月31日改稱(成立)陵水黎族自治縣。地理坐標為北緯18°22′-18°47′、東經109°45′-110°08′。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西與保亭縣交界,北與萬寧縣、瓊中縣接壤。

縣境南北長40千米,東西寬32千米,總面積1128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128平方公里;人口33.01萬人,其中黎族占總人口的56.2%,2004年底,陵水黎族自治縣陸地面積1128平方千米。人口33.46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74993戶、總人口33461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495人。),其中黎族佔56.3%。轄11個鄉鎮、114個村(居)委會、602個自然村,有2個國有農場和吊羅山林業局。縣政府駐椰林鎮。

全縣有16個民族,是個黎、汗、苗族人口居多的「大雜居,少聚居」的地方。2000年全縣人口32萬人,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4·85%;其他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5·15%。2000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113,176萬元,工農業總產值83,186萬元,地方財政收入4,753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247元。按不變價計算,工農業總產值、地方財政收入、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分別比1978年增長8倍、13倍和9·2倍。

陵水黎族自治縣有57.5公里的海岸線和正待開發利用的國家一級天然漁港--新村港、黎安港等。100米深以內的海域面積有1,225平方公里。港灣面積有4.8萬畝。海洋常見的經濟魚類有30多種。還有經濟價值很高的白蝶貝、黑蝶貝、馬氏珍珠貝、美腿螺以及明蝦、對蝦、龍蝦、青蟹、螃蟹等。

陵水縣礦產資源豐富,有鈦(Ti)、鋯(Zr)、錫(Sn)、鉛(Pb)、石英砂、高嶺土、花崗岩等。鈦儲藏量約200萬噸。石英砂儲藏量約1億噸。高嶺土儲藏量約600萬噸。目前有待科學、合理地開采。陵水鹽場年產原鹽2,000噸左右,日曬細鹽和粗鹽顆粒均勻,色澤潔白,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一級標准。

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入達。全縣現有公路147條,全長756.15公里,已實現全縣各鄉鎮通公路,有99.1%的行政村在不同程度上通公路。陵水黎族自治縣大小河流共有150多條,水利設施較好,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83宗,其中水庫工程67宗,引水工程16宗。還有提水工程39宗。水庫總庫容量1.9億立平米,有灌溉面積17萬畝。水資源理論蘊藏量5.167萬千瓦,可開發的裝機容量有1.6143萬千瓦,已開發利用0.384萬千瓦,正在開發的小南平電站,裝機容量0.126萬千瓦。

陵水素有「天然溫室」「熱作種植寶地」之美稱,是我國最早的南繁育種基地,陵水黎族自治縣是海南冬季瓜菜生產、海水養殖珍珠主要基地之一。這里盛產椰子、檳榔、益智、荔枝、龍眼、火龍果、聖女果、香蕉、芒果、果蔗、胡椒、西瓜、香瓜等經濟瓜果

❺ 石門街鎮的歷史文化

石門街鎮是一個具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文明古鎮,縣治相傳原為芭茅洲,因地處通京陸路要道,通江航運重埠,商旅往來頻繁,漸成集市,早在東漢建安間就是廣昌縣治,1930年一度建立鄉蘇維埃政府,1986年改鄉設建制鎮,為江西省重點建制鎮之一。石門街鎮區舊時有一條長千餘米、寬3米的麻石板路面街道。南有「關門口」,北有「閘門口」,中有「澗水橋」、「尚書橋」、「花橋」。南有東岳廟、文昌閣、陳家祠、曹家祠、東門建有東堂廟,中街造有文孝廟、皇廟、齋堂,此處還有魁星樓、天主堂、育嬰堂和湖北、河南、南昌、撫州、樂平、萬年、吉安、徽州、樟樹、安徽、太湖、下波陽等13個會館。
集鎮歷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三國,東吳就在此駐軍、築牆、建廣晉城,明洪武日佔鄱陽、夜宿澶溪(即現石門三里亭一帶),民國十九年邵式平、方誌敏、黃元慶率領的紅十軍駐集鎮月余,夜打秋浦。民國二十六至二十八年(1937-1939年)國民黨二十一軍一四六、一四七、十四八師先後在地駐防。抗戰時期,先後遭日機轟炸33次,石門街鎮區幾乎夷為平地。1949年,陳庚將軍率二野四兵團進軍集鎮,擊敗國民黨六十一師,搗毀「鄱至聯防處」建立贛北支前指揮部。
集鎮素有「小饒州」之稱,建國前為鄱陽縣有名的商業鎮,市場遍及彭澤、湖口、懷寧、望江、宿松、蕘渡街(東至縣城)、祁門等地,為波北皖南方園二百里貿易中心。抗戰前這里經營的南貨、布匹、絲綢、絨縀庄店73戶,水果行棧14家,食品糕點店18戶,餐廳9家,四季春茶館2戶,銀樓3家,葯店8戶,其他服務網點97戶,年成交額達三千萬大洋以上,呈現出一派「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盛世之景,可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流年似水,留下了遷客騷人、包宦隱士的傳奇佳話,悠悠歲月記載著風霜兵火、商旅競趨的崢嶸歲月;城內「尚書橋」錄下了宋代名相黃夢松(兵部尚書)憂國愛民的心聲;城外「澶溪河底」印現了明太祖朱元璋金戈鐵馬的足痕;黃龍尖上南宋始建的黃龍禪寺古剎飛龍佛光繞柱,民國二十七年興建的「盪寇公園」浩氣長存;仙人落帽、東山秀峰、西港魚躍、奎閣晨鍾、溪邊曉笛、木崗椎唱、上坂農勤八景和羅鬍子洞,顯現了石門文化的諄厚深沉。更有萬畝洪林,山深枝葉茂、曲徑通幽,獸奔鳥鳴盡現自然美態;百槎龍二千畝水碧波盪漾,百汊港灣撲朔迷離,飽含重重幽思;千米渡槽凌空橫跨,氣勢如虹。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學浙江、塑形象、快崛起」的石門人民以「承接三市(九江、景市、安慶)、強攻工業、策應鄰邊(安徽省)、激活三產」的雄偉氣魄為石門街鎮重振雄風而奮斗。

❻ 始興縣的歷史文化

竹桿舞
竹竿舞又稱竹杠舞,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如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它是我國眾多少數民族喜愛的一種民間舞蹈。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每到瑤族傳統的重大節日,村中師爺們就自發組織一些傳統的「跳王」等娛樂活動,場面壯觀,別具一格,有較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瑤家小夥子和瑤族姑娘在這些重大的節日里樂於表演竹杠舞以示歡慶。
馬市飄色
飄色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於一體的古老民間藝術。所謂飄色,即是由若幹人推著一座裝飾華麗的「色板」,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勢的人物形象。飄是指脫離地面,盡展凌空之美;其神奇之處在於,演員們通過精心偽裝的鋼枝凌空而立,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營造出「飄」的效果。
1992年12月,始興舉辦首屆香菇節,馬市易屋飄色作為重要的節目在香菇節期間全城巡演。之後,易屋這項幾乎失傳的民間藝術又回到人們的視野中。此後,每逢縣內舉辦大型文娛活動都少不了馬市易屋飄色表演,使這項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大放異彩。
龜蚌舞
龜蚌舞是始興頓崗較流行的一種民間藝術,它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話說明朝中葉,時逢始興大旱,眼看五穀無收,六蓄不旺,魚蝦龜蚌等水中動物紛紛喪命。恰有一遠方道人來到始興,他登上高山遠眺,只見始興貌若船形,再一打聽,方知有一漁翁以打漁為生,常施不正當手段濫捕魚蝦,使縣城盆地水族生靈屢屢遭殃,水族們便向河神告狀,河神為懲罰漁翁,令手下砸漏神船,以致神船將水漏干,旱災降臨。得知緣由,為解除始興乾旱之災,百姓們紛紛解囊,將水中精靈龜、蚌、魚、蝦等做成舞蹈道具,並備足酒水香燭、三牲等供品,一路鑼鼓喧天,前往河神廟祭拜,並許願:如此次靈驗消除旱災,將在每年春節期間前往河神廟拜謝。受百姓真情感動,河神大發慈悲,天降甘霖,始興五穀得以保收,六蓄開始興旺,水中精靈歡呼雀躍。頓崗農民受此啟發,根據「龜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典故創編了龜蚌舞,每逢春節、元宵期間在墟鎮上表演,後來發展成傳統的民間表演藝術。頓崗已向省申報將龜蚌舞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舞火龍
聚居粵北始興的客家人每逢農歷正月十三至十五的晚上,都有舞火龍的習慣。屆時,村村寨寨,鑼鼓喧天,鞭炮歡鳴,一條條火龍走街竄巷,最後來到墟鎮或縣城中心,集中共舞。那一條條用稻草紮起來的「龍」,在一個個健壯的青年漢子揮舞下猶如一條翻江倒海的翔龍,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愉悅;那一盞盞的閃著紅色火焰的燭光,照耀著圍觀人群歡笑的臉龐,時而顯現的硝煙彌漫在月華盡灑的夜色中。人們藉此歡慶新春,祈求趨吉避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震天撼地的鑼鼓聲和鞭炮聲中,將客家人的春節歡慶活動推向高潮。
舞亞妹
舞亞妹又稱亞妹舞,是清化地區(含隘子、司前)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關於這種民間藝術的來歷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清化時逢九年大旱,當地農田無法耕種,導致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財主鍾其偉因佃戶肖湘交不起租糧,不僅逼肖湘罰做長工,還硬逼肖女玉梅做兒媳,同時命她統管農田耕作,且訂下惡毒規矩:倘若農耕事務失敗,就殺玉梅之頭。無奈之下,玉梅與丈夫商量,根據全年節令制訂出耕作計劃。時值收割季節,又遇大旱,糧食歉收,玉梅只得回家找在家服侍病妻的肖湘。途中,玉梅巧遇仙翁,得仙人所贈寶葫蘆,化錢還債,但財主再三刁難,對其步步緊逼。玉梅一怒之下拿著寶葫蘆對著他猛搖三下,之後揚長而去。三年後,心腸歹毒的鍾其偉家道破敗,淪為乞丐。此時又逢重大水災,許多民房受毀,農田被淹,百姓流離失所。逃荒途中,玉梅復遇仙翁,又得寶葫蘆一枚。玉梅回到村裡,採集河邊石子,然後用寶葫蘆把石子化成稻穀,救濟窮人,百姓無不感激涕零,遂創編了民間舞蹈《亞妹舞》,每逢年節期間舉行《亞妹舞》表演活動,藉以反映農事,祈求風調雨順。該舞蹈場面活躍、詼諧,生動有趣,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化地方民間文化特色。

❼ 形容一個具有歷史文化的古鎮能用些什麼詞語

1、古色古香:復拼音是gǔ sè gǔ xiāng,意思是制形容器物書畫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出自宋代趙希鵠《洞天清錄》,「古畫色墨,或淡墨,則積塵所成,有一種古香可愛。」

2、人傑地靈:拼音是rén jié dì líng,指傑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成為名勝之地;出自唐代文學家王勃《滕王閣序》,「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翻譯:人中有英傑,因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

3、悠久:拼音yōu jiǔ,意思是長久;久遠;歷史悠久的;因為古老而受敬仰的;由來已久的。

4、鍾靈毓秀:形容詞,意思是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真真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了。」

5、質朴:拼音是zhì pǔ,是一種自然狀態,形容一個人的天真自然,心無旁念。

❽ 織里人文歷史

織里鎮是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的新型城鎮。多年來,歷屆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工業立鎮、商貿興鎮」的發展路子,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帶領全鎮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實現了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社會事業的大發展、大進步。織里鎮綜合實力在全國千強鄉鎮中位列89位,省百強鄉鎮中位列前20位。

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6億元,同比增長15%;工農業總產值419.9億元,同比增長12.4%;實現財政總收入9.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61元,同比增長15.63%。

工業經濟不斷發展,工業總產值414.12億元,擁有個私企業10000多家,規模企業152家,其中億千企業25家,上市企業1家,歷年被評為市工業強鎮。企業品牌建設步伐加快,新增省級著名商標4隻,市級著名商標5隻,名牌產品5隻。

「科技人才四百工程」扎實推進,新增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科技型企業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6.2%。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增加值達到23.5億元,增長17.3%。

目前,織里鎮已成為湖州市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市場化程度最為發達、經濟增長最為快速、勞動力轉移最為充分、人民生活最為富有的地區。

(8)呂凌鎮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織里發展的經驗:

回顧這些年來,織里鎮所取得的發展成就,確實令人欣慰;縱觀該鎮所走過的發展歷程,許多方面確實值得總結。織里的迅速崛起,從根本而言得益於改革開放富民政策和上級組織的正確領導,同時,其發展軌跡更有其自身規律和深層次的動力成因。

人的精神是第一要素,織里的發展首先靠的是織里人一種難能可貴的創業精神。可以說,織里鎮能從一處貧窮閉塞之地一躍發展成為繁榮富裕的現代新型小城市,人的因素第一,靠的是織里人敢闖敢冒、敢為人先、艱苦創業、永不滿足的織里精神。

正是具備了這樣一種精神,改革開放之初,在當時對個私經濟仍帶有嚴重偏見的歷史背景下,織里部分群眾窮則思變,敢於沖破禁區,較早地從事了家庭綉製品加工,憑著「一根扁擔兩只包、走南闖北到處跑」的干勁,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

並且由此而催生織里童裝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從而在「無中生有」中誕生了給織里帶來無窮生機和活力的童裝產業,使我們織里經濟從此邁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❾ 宿遷的歷史文化

有京杭運河貫穿境內,西楚霸王項羽的故居,乾隆下江南所住的乾隆行宮【內龍王廟】,擁有魚米之鄉的洪容澤湖,鳥類的天堂清清駱馬湖,「意楊之鄉"的泗陽,也曾出土很多珍貴的西漢文物。

❿ 成都的歷史文化

成都歷史文化
從四川省博物館陳
列的歷史文物中,我們可以看見最早成都人的生活足跡:青羊宮附近出土的陶紡錘、骨針等和鑽法、灼法及龜甲,足以推測蜀
人的祖先可能於3700多年
前在成都這塊肥美的土地上開始了他們的勞動生活。
2300多年前,古蜀王開明九世從今郫縣、雙流方向遷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這里才定名為「成都」,其稱號一直沿用至今。
由於成都在中國西南所處的特殊經濟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歷史上重要的政治、軍事要地。從西漢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孫述據成都稱帝算起,歷史上至少出現過7個地方割據政權。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700年前劉備、劉禪建立的蜀漢政權。這些歷代割據四川的封建政權,都無一例外地以成都為都城,進而控制全川,雄視西南,問鼎中原。
成都作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歷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古老的成都,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獲得過不少美稱。東漢(公元25-220年)時因織錦發達,曾設專門機構「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簡稱「錦城」)美譽。西漢末年(公元8年)成都與洛陽、邯鄲、臨淄、宛城並稱為「五均(均是市場管理的意思)」,成為全國五大商業都市之一。五代後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簡稱「蓉城」)之稱。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綜合經濟水平列全國前茅,時人又有「揚一益二」的評價,與有水運商港之利的揚州齊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興修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後,成都地區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飢饉」,被譽為天府之國。

閱讀全文

與呂凌鎮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