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代英國義務教育福利發展的主要原因
現代英國義務教育福利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的發展呀,這是社會發展,才促使著義務教育的福利發展,這就是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優越性。
Ⅱ 論述近代英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過程
英國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1998/1999財政年度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9%。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
英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較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現代高等教育體制的發源地。英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一大批較好的高等學府,為英國和世界培養出許多傑出科學家和政治家等。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有大學138所,包括世界著名的英國最頂尖大學聯盟「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其中最聞名於世的兩所大學是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此外還有帝國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布里斯託大學、伯明翰大學、諾丁漢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華威大學、英國約克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紐卡斯爾大學、格拉斯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利物浦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杜倫大學。另外還有其他諸多著名大學,如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
英國教育一般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3歲到5歲的幼兒園教育;第二階段是5-11歲的小學教育;第三階段是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第四階段為高等教育階段;第五階段為16歲以後的繼續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職業教育(正規大學不算在內),方式有全日、半日和業余時間。學制的長短在各地、各部門、各專業均不相同。
Ⅲ 簡述英國的教育制度
英國的教育制度:
第一階段:幼兒園教育(3-5歲)
第二階段:小學教育(5-11歲)
第三階段:中學教育(12-16歲)
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
第四階段:延續教育(16-18歲)
延續教育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和職業路線。學業路線著重於培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而職業路線則結合社會各層面的職業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
第五階段:本科教育(19-21歲)
本科課程一般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英國大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所以學生在本科課程最後一年,通常需要獨立完成一項研究工作,並撰寫論文,學校以此決定所授予學位的級別。
第六階段:研究生教育(22歲以後)
授課式碩士學位:以教學為主,多為實用性專業,一般分為三個學期。第一、二學期以授課為主,第三學期撰寫學位論文。
研究式碩士學位:以做研究為主,學校將指派一名導師監督研究工作,導師僅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建議,大部分時間是學生自己進行創新性研究,最後完成一篇3~5萬字的學位論文。
博士學位:一般需要經過3年的課程學習和研究,並提交學位論文,有時也要書面考試。
(3)英國義務教育歷史發展脈絡擴展閱讀
依據地區的不同,英國教育可以劃分為:英格蘭教育、威爾士教育、蘇格蘭教育、北愛爾蘭教育。
英國教育是權力下放的,在聯合王國各個組成國家中,教育系統各不相同,也由不同政府監管:英國政府負責英格蘭地區的教育,威爾士政府負責威爾士地區的教育,蘇格蘭政府負責蘇格蘭地區的教育,北愛爾蘭行政局負責北愛爾蘭地區的教育。
18世紀60年代, 英國開始工業革命,要求廣大勞動群眾子女接受一定的教育與訓練,成為合格的勞動力,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1839年,政府成立樞密院教育委員會,此為第一個監督和管理教育的國家機構。教育撥款法的通過及中央教育機構的建立是英國教育由教會控制向國家化方向發展的轉折點,亦是國家干預公共教育事業的開始。
1870年,教育署長福斯特提出初等教育法案,奠定了整個教育制度的基礎。
1902年,議會通過首相巴爾福提出的教育法案,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但並未建立一套完全相互銜接的公共教育制度。
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議會上提出教育法案(稱《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教育法》),確立了從初等、中等直到繼續教育的公共教育體系,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體制進行重大改革,為當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但並未完全改變歷史遺留的雙軌制,公學未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自實施《1944年教育法》至20世紀80年代初的40年間,教育有很大變化。1981年開始實行「公助學額計劃」,為公立學校學生轉讀獨立學校提供機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1988年教育改革法》頒布後,教育又進行了改革。
Ⅳ 英國普及義務教育的特徵是什麼
英國普及義務教育的特點就是發展的比較晚,而且階段性明顯。
Ⅳ 英國發展史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1337年-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英國對德宣戰。1940年4月丘吉爾組成戰時聯合內閣。丘吉爾上台後,立即組織敦刻爾克撤退,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並迅速擴充軍備。1944年6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400萬常住居民舉行公投,以決定蘇格蘭是否將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公投已塵埃落定,蘇格蘭繼續留在英國,英國的統一和完整得以保持。
(5)英國義務教育歷史發展脈絡擴展閱讀: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現今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Ⅵ 英國的義務教育從幾歲開始免費之前和之後呢
英國是11年義務教育,且是免費的。
免費:5-11歲小學,11-16歲的中學,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版的強制教育階權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
不免費:17-18歲開始要讀A-level和IB的話就不免費了。
1-4歲幼兒園,4-5歲算學前班進階版,都不免費。5歲開始是一年級就是免費的了。
Ⅶ 英國採用幾年義務教育
英國的義務教育包括兩個階段,小學教育(5-11歲)和中學教育(11-16歲),學生可以選擇任何專國家公立學校(免屬費)或私立學校(自費)學習。英國有93%的學生在國家公立學校學習,有7%的學生在私立學校學習。
英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內容比中國淺得多,但內容都很貼近生活,引例生動、有趣,實用性非常強。因為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的選擇描準的是合格公民的培養,而不是英才教育。
義務教育分成4個階段,各階段國家設立的課程如下:
(1)5-11歲:英語、數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藝術、音樂、體育;
(2)11-14歲:除上述課程外,再加一門現代外語;
(3)14-16歲:英語、數學、科學、體育、技術和一門現代外語。
Ⅷ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英國初等教育的發展及改革是如何形成的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英國政府對初等教育事業發展表現出高度重視。早在1851年,憲章運動內者代表大會即提容出一項實施普及義務教育的決議。為適應英國應對國際經濟競爭及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英國政府在1870年頒布實施《初等教育法》:法案要求對5—12歲兒童實施強迫性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法》的頒布與實施標志著英國初等國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為進一步推進初等教育的發展,1918年的《初等教育法》在為2—5歲兒童設立幼兒學校的同時,還把義務教育年限提高到5—14歲。在1926—1933年期間工黨政府發布了三份《關於青少年教育的報告書》,史稱「哈多報告」。該報告就初等教育發展做出如下規定:將義務教育年限延長到15足歲;兒童在11歲之前所接受教育為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由兩種機構提供,5—8歲的兒童入幼兒學校學習,8—11歲的兒童則進入初級小學學習。哈多報告提出的建議未能實現。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將義務教育年齡確定為5—15歲,同時重申地方教育當局應為2—5歲的兒童開設幼兒學校。
Ⅸ 英國的義務教育是幾年
英國義務教育共11年。
5-11歲的小學教育,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
英國的中學不分初中高中,從中一(Form 1)到中2(Form 2)共2年的時間。英國政府方面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飯菜質量,決定將烹飪課程從2015年起增加到4歲至5歲兒童的必修課程中。以達到從小控制學生的飲食進而控制英國的肥胖率。
英國教育總體來說分為三個階段: 義務教育(Compulsory Ecation),延續教育(Further E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
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別使得兩國的學生在年齡和學業程度上無法一一對應,因此中國的學生在考慮赴英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了解兩種教育制度的區別,准確判定自己目前的受教育水平處於英國教育體系的哪一個位置。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課程和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
延續教育是英國教育體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繼小學(Primary)中學(Secondary)教育之後的「第三級教育」(Tertiary)。為進入高等教育或者就業打下基礎。也是中國的高中學生留學英國的關鍵階段。一般來說接受延續教育的學生介於8和9年級之間。
Ⅹ 英國是哪一年實行義務教育
英國作為世界上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之一, 從1870 年頒布的《初等教育法》規定5-10 歲兒童必須接受義務教育開始,到至今規定5-16 歲的12 年義務教育政策為止,中間經歷多次改革,以保障兒童青少年受教育的機會。尤其是自1973 年《教育法案》頒布開始,以法律的形式規定英格蘭與威爾士的義務教育年限為12 年(5-16 歲),從此,英國開始進入12 年義務教育的新教育時代。時至今日,英國的教育發展及改革一直堅持義務教育優先的原則,在學制、課程設置、學業考核、師資培養、財政、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及法規越來越完善,也給我國的義務教育政策制定及調整帶來很多啟示。
但英國作為一個聯合王國,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地區在教育政策上也都有自己的地區特色。首先,在義務教育年限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的義務教育是5-16 歲,而北愛爾蘭為4-16 歲。英國教育部規定英格蘭地區學生16 周歲的暑期(6 月的最後一個周五)離校後至18 歲期間,需繼續接受全日制教育(如在學院),或者開始做學徒工、培訓生,或邊工作/ 擔任志願者(每周20 小時以上) 邊業余學習或培訓,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地區則無此規定。其次,各地教育體制也有所不同:英格蘭、威爾士及北愛爾蘭的小學分為幾個關鍵階段,並且各地區的關鍵階段劃分年級也有所不同;而蘇格蘭的小學則沒有明顯階段劃分。另外,各地區的考試測評機制也有所不同,在義務教育結束時,英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的學生參加統一組織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GCSE);蘇格蘭學生則參加蘇格蘭標准等級考試。本文主要關注的是以英格蘭為代表的英國12 年義務教育政策。
另外,英國承擔義務教育的學校類型也多種多樣。根據資金來源、運行體制、課程設置、選擇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英國的學校主要有社區學校、教會學校、自由學校、特許學校、國家寄宿學校、信託學校、受津貼民辦學校、私立學校、公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