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例舉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歷史進程
1949新中國成立
1950朝鮮戰爭爆發,土地改革完成
1956 1三大改造完成,中國進版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權
2提前超額完成第一個5年計劃
1958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國的發展道路進入歧途
1959~1961 三年自然災害,餓死數千萬人、
1966文化大革命
1976文革結束
1977關於真理標準的探討
1978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鄧小平為第二代領導核心
1979文革平反
1982十二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
1987十三大.提出具體路線
1992南方談話,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997香港回歸
1999澳門回歸
2001三個代表提出
然後是科學發展觀了
Ⅱ 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發展軌跡
歷史軌跡:就是打破舊中國,建設新中國。內容在經濟上變私有經濟改內造為公有制經濟,再從公有容經濟發展到現在市場經濟。教育文化上也是由過去的單一意識理論,到現在多元化。
外交上,由過去的少數國家,主要是同意識形態的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交往,現在世界上基本大多數國家與我們建交。
軍事上:軍隊建設,逐漸進入軍隊現代化。等等好多方面,不一一列舉了。
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經歷了那幾個發展階段初中歷史
四個 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度 探索的十年(全面社建) 文革的十年 改革開放新時期
Ⅳ 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大歷史事件(1949-2009)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 獲得2008奧運會舉辦權
2003 中共16大召開
2003 非典爆發
2008 中共17大召開
2008 北京奧運會舉辦 中國軍團獲得50枚金牌 共100枚獎牌
Ⅳ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恢復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57年)。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中國共產黨運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僅用三年的時間就奇跡般地在戰爭廢墟上恢復了國民經濟,並在此貧窮落後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一五」時期開展了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工業建設,為我國基礎工業體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大大縮短了中國與發達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距離。
2、動盪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進行經濟建設的時期,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時期,前幾年是失誤,後幾年糾正和彌補失誤。
總的來說,1958~1978年的20年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帶著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和「一五」計劃成功的喜悅開始,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最後帶著對「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對計劃經濟體制的困惑而結束。
3、經濟體制轉型初期的中國經濟(1979~1991年)。
中國20年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經歷的曲折、挫折、災難、困惑,孕育著一場新的探索。國民經濟經歷了1986~1987年的「軟著陸」,1988年價格「闖關」和1989~1991年治理整頓的曲折。
4、全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的中國經濟(1992~2002年)。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統一了全黨關於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方面的認識,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第一階段
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承上: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啟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1)鞏固了人民政權;
(2)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4)一五計劃制定及超額完成;
(5)召開全國一屆人大,制定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由於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過於迅猛,在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 。
2、第二階段
中共八大制定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開始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
(1)鋼、煤、原油、發電等主要工業品產量都有很大增長。大慶油田建成,結束了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
(2)涌現出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社會主義建設的傑出代表;
(3)新興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原子能工業和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1958年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3、第三階段
以階級斗爭為綱國民經濟在曲折中前進,糧食、鋼、煤、原油持續增產,成昆鐵路、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十年間,使我國經濟損失約五千億元。
4、第四階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工業上,建成了上海寶山鋼鐵公司、湖北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南昆鐵路等一批重點工礦企業。建立起獨立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方針-強國之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
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昭示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5)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發展表擴展閱讀: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據此我們可以認為,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發展的主線。
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今年是中共八大勝利召開60周年。
60年前,八大明確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八大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是基本正確的,但是由於當時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思想准備不足,八大提出的正確意見後來沒有能夠堅持下去。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1981年作出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確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32年特別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歷史。
再次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這一提法一直沿用下來。6年之後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更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既不同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於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我們在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
既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那麼不斷解決這一矛盾就構成這個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線。經濟是基礎,是手段,落實到社會層面就是要著眼於民生問題的解決,這也是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全一致的。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把新中國60餘年的歷史分作六個階段加以討論。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之前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革故鼎新,為新中國未來的社會建設奠定環境基礎和制度基礎。
從1956年中共八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是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歷經曲折,但是大規模開展的工業化建設為下一步的民生改善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而且人們從親身經歷的探索和曲折的反思中獲得了開辟新路、改革開放的精神動力。
之所以將這20年放在一起來看,主要是基於這一時期的民眾生活變化不大,相關體制包括計劃經濟、二元結構、單位體制等等也一直延續下來,還有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戰略和越來越「左傾」的指導思想等。
從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到1982年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時間不長,是一個結束動亂後休養生息、撥亂反正的階段,執政黨的工作重點重新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並從醞釀、徘徊、躁動中逐步形成改革開放的新思路,中國再次迎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春天。
從1982年到1992年是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開啟了全面改革的新征程,基本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從1992年到2002年是第五個階段,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接下來的10年是第六個階段,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更為全面的小康社會,民生建設民生保障受到空前重視。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各階層利益多元化,社會矛盾易發多發且極為復雜,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需要實現更加和諧更加協調的發展,因而社會建設的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國60餘年的社會發展史,也就是圍繞民生主線開展的社會建設史。特別是改革以來幾個階段的民生進步和發展取向,也暗合著馬斯洛揭示的人類需求層次階段性台階式提升的基本走勢。
Ⅵ 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大事件25件交代時間,人物及事件
·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製成功·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2年 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台前」·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並開始發掘·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並推廣雜交水稻·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1983年 中央台首屆春節晚會舉辦·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1987年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1988年 價格闖關·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1991年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1992年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1993年 「汪辜會談」·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1997年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 全國抗洪救災·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2000年 成克傑、胡長清、廈門遠華貪腐事件被處理·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2003年 眾志成城抗擊非典·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台·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Ⅶ 歷史:新中國成立後的大事年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西藏和平解放、徹底專廢除封建剝削制度、第屬一個五年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文化大革命、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改革開放、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香港、澳門回歸
Ⅷ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49-1956):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
第二個階段(1956-1966):十年探索建設時期。
第三個階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三個階段(1978-今):改革開放時期。
(8)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發展表擴展閱讀:
第一個階段: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開始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過渡。頒布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並且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順利的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的過度。
第二階段: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主要任務是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使國力增強,主要是發展生產力,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指出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生產之間的矛盾而不是社會主義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第三階段:是十年的大動盪時期,由於毛澤東對於形勢的判斷失誤發動了「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國家都處於混亂之中,由於被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被破壞,經濟發展也進入一片混亂之中,打著「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大批優秀的知識分子被迫害,連國家領導人也不例外被打成「左派」。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的損失,但是交通工業和科學技術在這一時期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四階段: 1978 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國家的一次偉大的轉折,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確立了一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並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在思想上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路線以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國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春天。國民經濟開始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經濟,科學,文化,都走向了春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Ⅸ 新中國成立以後,1949—至今的大事記都有什麼
1、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8月26日,從北京大學、北京有線電廠和燃化部等單位傳出一個令全國驚喜的消息,他們聯合研製的中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了。
這是當代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成果,堪稱中國電子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當年8月號《新華月報》對此做了報道。
2、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
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中173公斤運行軌道傾角685度、近地點4391km、遠地點2348km。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打下了極為堅實的根基,帶動了中國航天工業的興起,使中國的航天技術與世界航天技術前沿保持同步,標志著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
3、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 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個國家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和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次出席了聯合國大會,受到了極其熱烈的歡迎。
4、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發掘
1974年在陝西省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發現了一處規模巨大的秦代陶俑坑,這一陶俑坑是當地農民在抗旱打井過程中發現的。隨後,考古工作者同當地農民一起進行了勘探、清理。經探測,整個陶俑坑東西長110米、南北寬60米,深4.6米,總面積為12600平方米。
從1974年7月開始,考古工作者在陶俑坑的東端,已經試掘清理了南北60米、東西16米、深4.6米,約1000平方米的范圍。發現東面有5個斜坡門道,進門後,南北寬達60米的地面上整齊地排列著3列72路橫隊,共216個武士俑,臉面一律朝東。
武士背後,整齊地排列著蔚為壯觀的40路縱隊。因為當時挖掘面積東西長只有16米,40路縱隊武士俑只出土一小部分,計有314個,陶馬24匹。
5、1977年:重啟高考之門
1977年8月,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重啟關閉10年之久高考之門的序幕,就在這次會議上拉開了。 鄧小平在聽取高校代表的意見後,果斷決定「十六字」方針必須推倒,恢復高考招生制度就從今年開始。
鄧小平在有關高等學校招收新生文件的送審稿中,對高考招生的政審條件作了大段刪改。他明確指出: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