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3 03:18:22

1. 社會主義在中國建設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政權後,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的社會主義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徹底的變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謂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從這個時候開始算起。

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

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

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第四,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並用低價商品摧毀弱小國家的民族企業,用堅船利炮把它們變為自己的附屬,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不等價交換。而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當然,由於社會主義目前還處於實踐階段,我們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上述認識,還是十分傳統的,是不全面的、膚淺的。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對其優越性必將會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想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正視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必須基於以下前提:

1、由於社會主義是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因此,對其優越性的理解我們不可能是「先知先覺」,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對其進行全面的描述,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體驗、去總結。

2、衡量和比較哪一個社會制度優越,決不能離開具體國家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片面地從現有的經濟發展程度來看,而應當主要看它是不是體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產關系是否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這些方面是資本主義制度遠遠無法比擬的。雖然目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會主義國家要高,這是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各自發展的基礎和起點不同所造成的,決不是有的人所說的是由於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所決定的。

3、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相比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還比較短暫,還處於實踐和發展的初期。資本主義制度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社會主義制度自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幾十年的歷史。所以,相比資本主義來說,社會主義的發展目前還不完善,還不充分,還處於初級階段,其應有的優越性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我們不能拿擁有幾百年歷史發展經驗的東西,來比擬和衡量只有幾十年歷史發展經驗的東西。

4、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新社會制度代替舊社會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種社會制度,從來不會是歷史的瞬間,它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其前進途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料和想像的困難與風險,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鄧小平同志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我們要充分估計到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只要基於上述前提,我們對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失誤乃至挫折就會有客觀、公正地認識,對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及其優越性就不會產生信仰危機

2. 社會主義革命歷史意義論文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意思:
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嶄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剝削和壓迫的不平等社會,第一次嘗試建設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
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極大的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了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4,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世界由此進入了現代史階段.
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三大改造的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政權後,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的社會主義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徹底的變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謂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從這個時候開始算起.
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
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
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第四,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並用低價商品摧毀弱小國家的民族企業,用堅船利炮把它們變為自己的附屬,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不等價交換.而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為什麼說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起來了?
答:(1)1949年我國建立起來的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2)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雖然在社會主義性質國營經濟居於領導地位,但非社會主義的經濟仍佔有很大比重.(3)社會主義革命在經濟領域里的任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成分,把個體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變成社會主義經濟.(4)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建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歷史性勝利的重要標志.

3. 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的歷史意義及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啟迪意義是什麼

歷史意義在於:
第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經過二十多年的流血犧牲,千辛萬苦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歷史證明,沿著這條道路奮斗,革命形勢就能夠發展;背離這條道路,革命就會遭受挫折或失敗。
第二,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踐探索的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第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武裝奪取政權的學說,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寶庫的獨創性貢獻。這條革命新道路的現實意義於:過去搞==革命,要適合中國國情,走領導人民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不斷探索,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中國特點的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的現實意義:

1.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毛澤東指出:不論做什麼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國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發展規律,這種特殊的發展規律根源於中國獨特的國情,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正是建立在對中國國情准確的把握和認識的基礎上。

2.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革命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暴力革命是社會革命的基本形式,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但是,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各國用什麼方式達到目的,應當由各個國家的工人階級自己選擇決定。馬克思曾經指出:「工人總有一天必須奪取政權,以便建立一個新的勞動組織;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斷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該採取同樣的手段。我們知道,必須考慮到各國的制度、風俗和傳統;我們也不否認,有些國家,像美國、英國,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則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接受了這一挑戰,並且作出了正確的判斷。

3.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毛澤東說:「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於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就是中國革命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過程。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的開辟,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鄉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

4.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起到了啟迪作用。毛澤東指出:「任何外國的經驗,只能作參考,不能當作教條。一定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本國的具體情況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1982年9月鄧小平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984年10月,鄧小平又一次強調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
六年來,中國農村就是根據這樣的原則,取得成功的。最近通過的以城市為重點的改革的決定,也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

4.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全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1)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能夠比較順利地實現消滅私有制這樣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但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並且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而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這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2)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基本上被消滅,社會主義經濟成了國民經濟中的主導成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它與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一起,完成了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4)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大大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礎.

5.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作用是: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5)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革命是包括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革命(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性質的革命、現在階段的革命和將來階段的革命這樣兩重任務的。而這兩重革命任務的領導,都是擔負在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雙肩之上,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

完成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並准備在一切必要條件具備的時候把它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階段上去,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光榮的偉大的全部革命任務。每個共產黨員都應為此而奮斗,絕對不能半途而廢。

每個共產黨員須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過程,只有完成了前一個革命過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後一個革命過程。

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而一切共產主義者的最後目的,則是在於力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後的完成。只有認清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同時又認清二者的聯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6.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意義是什麼

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政權後,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的社會主義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徹底的變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謂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從這個時候開始算起。 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 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 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第四,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並用低價商品摧毀弱小國家的民族企業,用堅船利炮把它們變為自己的附屬,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不等價交換。而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為什麼說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起來了? 答:(1)1949年我國建立起來的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2)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雖然在社會主義性質國營經濟居於領導地位,但非社會主義的經濟仍佔有很大比重。(3)社會主義革命在經濟領域里的任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成分,把個體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變成社會主義經濟。(4)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建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歷史性勝利的重要標志。

7. 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有什麼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意義:

8.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有什麼歷史意義

一、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的歷史意義:

1、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開創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新時代,蘇聯成立結束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譜寫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2、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使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史開始發生了質的飛躍。

3、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4、社會主義的發展壯大改變了世界格局和歷史進程,蘇聯的建議贏得了反法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成立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有近100個原屬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取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二、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就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或指實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國家,西方則稱之為 「共產國家」 。

西方學者一般認為社會主義只能用來形容經濟或社會,而不能形容國家,因此不存在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於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西方學者認為它們雖然自稱「社會主義國家」,但它們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甚至不具有社會主義性質。西方一般以北歐等高福利的發達國家為達到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國家。

中國馬列主義學者認為「社會主義國家」中的「社會主義」通常指「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

按照中國的觀點,當今的社會主義國家只剩下五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古巴共和國。

9.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有哪些

1、鞏固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如何鞏固和發展這一制度是我們黨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2、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經歷艱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這些都是黨和人民在歷史實踐中獲得和發生的。

3、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億人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其艱巨性、復雜性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

(9)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毛澤東開始提出以蘇聯為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1956年黨的八大也提出了正確的路線。但是,由於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准備不足,黨對當時的形勢做出了一些錯誤判斷,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創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這條總路線的基本點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在繼續完成經濟戰線、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逐步實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

在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條件下,工業和農業同時並舉;在集中領導、全面規劃、分工協作的條件下,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並舉,通過這些盡快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具有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和現代化科學文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10. 如何理解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及其劃時代意義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回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答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嶄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剝削和壓迫的不平等社會,第一次嘗試建設公 列寧宣布一切權利歸蘇維埃
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 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毛澤東在1949年寫了一段這樣的論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閱讀全文

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