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達人講解一下1890年代的廣州鼠疫
現代鼠疫專家們均認為廣東省初期的鼠疫是從外地傳入的,1867年先發生於西部的北海,後見於合浦和雷州半島,再後見於高州、信宜山區;在東部地區則先見於汕頭、潮汕平原,後見於大浦、連平山區;中部先見於香港、廣州,後見於從化、清遠;海南島則僅見於沿海市縣。
廉州府之北海,是廣東西部的一個重要港口。1867年開始流行鼠疫,其後隔期一發。1871-1877年每年春季北海都有鼠疫流行。 1873-1875年在遂溪縣又開始流行鼠疫。19世紀的80~90年代, 在廉州(合浦)和欽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上不斷有鼠疫流行。
1890年開始鼠疫從雷州半島向其他地區擴散。1893年傳入高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順德和廣州。1894年廣州死於鼠疫者約7萬人, 同年又傳入香港, 香港死亡2000餘人。同年在汕頭亦發現鼠疫流行,該年鼠疫流行縣份達到23個。
這次大疫持續到1920年左右, 每年有20個縣或超過20個縣流行鼠疫。1925年以後, 全省疫勢開始下降, 1930-1939年下降到每年鼠疫流行縣僅為10個左右。1940-1949年廣東東部和中部地區已不見流行, 只有遂溪、廉江(石城)和海康三縣連年流行。
在廣東省歷史上發生過鼠疫的69個縣市中,有的只流行1~2年便自然停息,有的則延續3~5年乃至8~10年, 也有的反復流行20~30或 60~70年從未間斷。1894年大流行期間, 鼠疫迅速傳遍全省各地。但自1939年以後,本省的東部和中部, 海南島全境以及西北部的高州、信宜、電白、陽江一帶,則再無鼠疫流行,唯獨雷州半島一直延續到1949年以後。因此,專家們認為這一帶形成了一個比較固著的鼠疫疫源地。該疫源地主要在遂溪縣的全境,廉江的九洲江下游一帶。
既然廣東西部存在著一個鼠疫疫源地,該疫源地的形成時間及在廣東鼠疫流行史上作用就是一個有意義的話題。廣東省的鼠疫專家們認為近代廣東省的鼠疫來源有兩種可能:
其一,可能由雲南、廣西的鼠疫動物病引起。線索如在1894年廣州鼠疫流行之時及其以前若干年,每年都有鼠疫發見於西江之南寧與桂縣(可能指廣西之貴縣),有人設想是從雲南、廣西把鼠疫動物病傳入北海。
其二,可能從國外傳入。17~18世紀, 西班牙、法國、荷蘭、阿拉伯、伊朗及印度等地均流行鼠疫,鴉片商船進入廣東沒有任何限制,也沒有嚴格的檢疫制度,所以可能將鼠疫從國外傳入。
廣東鼠疫專家設想的這二種可能,細考之都不能成立。他們所稱廣西南寧和貴縣之鼠疫並沒有從廣西的資料中得到證實。現代的調查表明,廣西近代的鼠疫疫區沒有包括這兩個縣。通過商路從雲南輸入鼠疫也僅僅是一種猜測,假如這一猜測能夠成立,就還要解釋為什麼在雲南和廣西北海之間,沒有發現鼠疫的流行?同樣,至於說鴉片商船從海外將鼠疫帶入北海,為什麼不早就帶入貿易量更大,與世界各國往來更多的香港?
從上引廣東西部的遂溪、廉江(石城)等地存在一個鼠疫自然疫源地這一事實來看,廣東近代的鼠疫不一定是外來的,很可能由本地鼠疫疫源地流行的動物鼠疫所引起,尤其我們注意到北海與遂溪、廉江毗鄰,更有可能在歷史時期都屬於鼠疫疫源地。早在明代中期,遂溪就可能爆發人間鼠疫。道光《遂溪縣志》卷2《紀事》記載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廣西瑤民反叛,「劫遂溪,至雷州。時承平日久,民不知賊,於奔入城,相持日久,城中疫起,十死六七,田野荒蕪,戶口頓減」;同書又記弘治二年(1489年)「瘟疫流行,民死者以千記」,疑似鼠疫的爆發流行。這一鼠疫的流行與江西南部南安府的鼠疫流行幾乎是同時代的。贛南與遂溪相距甚遠,我們猜想成化年間在兩縣之間應當還有若干疫縣的存在,構成當時華南地區的鼠疫流行區。
1 7~18世紀遂溪、石城一帶又爆發了一次鼠疫流行。道光《遂溪縣志》卷2稱:「(康熙)十九年庚申到癸亥,亢旱連歲,更經海寇蹂躪之後,復並瘟疫。耕者皆廢,迫於追呼,死徙流離,荒殘日甚,難乎其為邑矣。」光緒《臨高縣志》卷3《輿地·災祥》記載:「乾隆二十一年疫,自二十二年至是,凡四年,疫癘流行,人畜多斃。」人畜皆斃的疫癘很可能是鼠疫。
B. 鼠疫作為歷史上的一場浩劫,是如何被消滅的
鼠疫在歷史上出現了不止一次大流行,而鼠疫的的每次大流行都會帶走無數人的生命,可是因為鼠疫的傳播途徑和感染源這些特殊原因,鼠疫還沒有辦法完全預防,也就沒有“消滅”之說”。
鼠疫曾經在歷史上有過三次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東羅馬。當時的大規模傳播幾乎毀了整個君士坦丁堡,死了二十多萬人,在疫情高峰期的時候,每天要有兩千多人去世,在之後的幾十年間,又有大大小小的幾次傳播,這次大規模疫情被稱為“查士丁尼鼠疫”,統共帶走了一億人的生命。
鼠疫是國際公認的烈性傳染病,一旦發現病例便要及時隔離,歷史的多次慘痛教訓也讓我們深深的知道了鼠疫的可怕,所以雖然近幾年仍偶有鼠疫病例,但是並未造成大流行,鼠疫並沒有被消滅,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降低它帶來的傷害。
C. 歷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分別是什麼時候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歷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分別是在公元前6世紀(520-565年)、14世紀中葉、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30年代。
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從6世紀中葉開始至8世紀消失,在歐亞奪走上億條生命。疫情起源於埃及的西奈半島,542年開始在君士坦丁堡爆發。當時的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范圍內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的商隊、船隊在此聚集。因疫情爆發適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後人稱為「查士丁尼瘟疫」。
2、第二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黑死病
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之多。此後在十五、十六世紀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襲歐洲;但死亡率及嚴重程度逐漸下降。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突然爆發的,至20世紀30年代達最高峰,總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此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這次流行的特點是疫區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家養動物中也有流行。(3)鼠疫的發展歷史ppt擴展閱讀:
一、鼠疫的傳播途徑
1、媒介傳播:主要是通過跳蚤吸血傳播。
2、接觸傳播:人類通過獵捕、宰殺、剝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觸染疫動物時, 細菌可以通過手部傷口進入人體, 經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這種直接接觸感染甚至可以通過非常細小的傷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
3、空氣傳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過呼吸、咳嗽時便將鼠疫菌排入周圍空氣中,形成細菌微粒及氣溶膠,這種細菌懸浮物極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間肺鼠疫暴發。接觸肺部感染的染疫動物,如感染鼠疫的狗、貓等,也可以直接經呼吸道感染,引起原發性肺鼠疫。
二、鼠疫的危害
1、肺鼠疫以往的病死率極高,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及時應用,病死率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及時的發現,及時的進行隔離,就地治療。早期、聯合、足量的應用敏感抗生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對於肺鼠疫首選鏈黴素,同時要注意給予對症治療。
2、肺鼠疫是危害比較大的傳染性疾病,應該重視肺鼠疫的預防,包括隔離患者,切斷傳播途徑,也就是加強國際檢疫以及嚴格的滅鼠滅蚤。再次要注意保護易感人群,包括預防性服葯以及疫苗的預防接種等。
D. 黑死病歷史
黑死病的起源於中亞,年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將瘟疫傳入,之後由亞歐商人傳到歐洲 。首先從義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等國。有關於黑死病的最早記載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齊奧的佛羅倫薩人記錄下來的。
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就使得一些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4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種被稱為鼠疫桿菌的細菌所造成的。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上,並藉由黑鼠等動物來傳播。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觀點。
引起鼠疫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方被發現,而感染鼠疫的嚙齒動物(如鼠類)由蚤叮咬傳染給人,這個經由鼠類、蚤類傳染的途徑也遲至1898年方大白於天下。
(4)鼠疫的發展歷史ppt擴展閱讀
爆發於14世紀中後期的黑死病,對歐洲文明發展方向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西方學者認為它已成為「中世紀中期與晚期的分水嶺」、「標志了中世紀的結束。」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劇烈的沖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許多學者把黑死病看作歐洲社會轉型和發展的一個契機。經歷了黑死病後,歐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它不僅推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促使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被打破,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產生重要影響。
E. 鼠疫霍亂歐洲歷史 分享一下 最好有圖
1348年,一場鼠疫大流行,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也改變了人類的衛生保健史。這個時候是中國的元朝末年。
這次鼠疫最早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奧的義大利佛羅倫薩人記錄下來:最初症狀是腹股溝或腋下的淋巴有腫塊,然後皮膚會出現青黑色的斑塊,因此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染病後,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在3天內死去。
疫病皆有傳染源,黑死病的源頭是老鼠及其攜帶的跳蚤。最早感染黑死病的是蒙古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草原上的老鼠把瘟疫傳染給了他們。蒙古人居於中國北方,從成吉思汗起向西擴張,橫掃中亞和歐洲。1345年,佔領中亞、西亞的蒙古人進攻黑海之濱一個叫加法的城邦,加法向東羅馬帝國稱臣。面對驍勇善戰的蒙古人,加法人堅壁清野,閉城不戰。蒙古人圍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軍中蔓延。蒙古人知道這種瘟疫會傳染,於是用拋石機將染病身亡的士兵的屍體拋入城內。加法人不了解這種瘟疫,對拋進來的屍體置之不理,亦莫名其妙。屍體腐爛後,恐怖的瘟疫便隨之爆發。現在看來,是腐爛的屍體釋放出病菌,污染了空氣,毒化了水源,導致了瘟疫。這是最早的細菌戰。加法人大批死亡,全城恐怖,打開城門,紛紛倉皇逃竄。而城外的蒙古大軍也不戰而退,鼠疫同樣沒有放過他們,他們也沒有免疫力。
劫後餘生的加法人乘船逃往他們的宗主國——東羅馬帝國。然而,加法城爆發瘟疫的消息已經傳遍歐洲,所有的港口都拒絕他們登陸。義大利威尼斯讓他們的船隻在海上隔離40天後才准許上岸,意在阻止瘟疫傳入。但船上攜帶細菌的老鼠會游泳,它們早已泅渡到岸上,可怕的黑死病因此開始在整個歐洲蔓延。
當時,歐洲教會不知道老鼠是傳染源,認為貓是幽靈和邪惡的化身,鼓動人們捕殺貓。貓幾乎瀕臨滅絕,沒有了天敵的老鼠肆意繁殖,加劇了黑死病的流行。那時歐洲的醫學也非常落後,不論得了什麼病,都是千篇一律地實行放血療法,放血不奏效,又使用通便劑、催吐劑。仍不奏效,就用火燒灼淋巴腫塊。這都是西方醫學鼻祖、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傳下來的方法,不過也超越了希波克拉底,新療法是把干蛤蟆放在皮膚上,或者用尿洗澡。這些療法自然也無效。於是人們只好相信上帝,把瘟疫歸結為人類自身的罪孽惹得上帝憤怒。要贖罪,一些人手執帶著鐵尖的鞭子彼此鞭打,一邊被打一邊哼唱著「我有罪」。
這場黑死病使歐洲人死亡約2500萬,占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所造成的恐怖只有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才可比擬。
義大利人薄伽丘的《十日談》寫作背景就是黑死病流行時期。當時佛羅倫薩十室九空,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為避難躲到郊外的一座別墅中。為消耗時間,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一共講了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十日談》書名由此而來。
米蘭人無意中找到了一種阻擋瘟疫蔓延的有效辦法:隔離。當瘟疫快要蔓延到米蘭時,大主教下令,對最先發現瘟疫的三所房屋進行隔離,在周圍建起圍牆,圍牆內的所有人不許邁出半步,結果米蘭避免了瘟疫。這是人類對傳染病第一次建立隔離制度,並一直沿用至今。
黑死病在客觀上促進了醫學的進步。一個名叫希利亞克的醫生在教皇支持下開始解剖死者的屍體,而在此之前解剖屍體被教會視為大逆不道。希利亞克正確判斷出鼠疫的兩種類型,即肺鼠疫和淋巴腺鼠疫,前者通過空氣傳播,後者通過血液傳播,前者的感染性更強。解剖學由此開始發展,西方醫學逐漸認識了人體生理,進而促進了外科學的發展。
歐洲人由此改善了衛生習慣。在此之前,在巴黎、羅馬、佛羅倫薩等城市的街道上,污水橫流,垃圾遍地。人們終年不洗一次澡,為遮掩體味,法國人才發明了香水。鼠疫流行後,歐洲各國積極加強基礎衛生設施的建設,如挖掘寬敞的下水道,並且重視對垃圾的處理,加上普遍進行殺蟲和消毒,使鼠疫等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國際上把對鼠疫的防治稱為「第一次衛生革命」。
從14世紀一直到17世紀中葉,黑死病每隔幾十年都會在歐洲重現,但再也沒有造成像第一次爆發時那樣慘烈的疫情,這應歸功於公共衛生的改善。到20世紀中葉,抗菌素的發明使鼠疫成了容易治癒的疾病,如今鼠疫僅在非洲貧窮落後地區偶爾發生。
歐洲鼠疫流行使人口大量死亡,勞動力極其短缺,農奴地位因此提高,於是要求更多的權利和自由,歐洲封建貴族由此開始逐步衰落,新興的資產階級逐步走上歷史舞台,直至出現資產階級革命。一場傳染病,就這樣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F. 倫敦鼠疫的歷史
著名文學家佩皮斯在年10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我的天哪!大街上沒有人走動,景象一片凄慘。許多人病倒在 街頭。我遇到的每個人都對我說,某某病了,某某死了……」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彼德拉克在一篇給弟弟的信中寫道:「我親愛的兄弟,我寧願自己從來沒有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後世子孫會相信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這一切嗎:沒有天庭的閃電,沒有地獄的烈火,沒有戰爭或者任何可見的殺戮,但人們在迅速地死亡。有誰曾經見過或聽過這么可怕的事情嗎?……」
仇恨貓遭到了老鼠的懲罰
這次鼠疫大流行起源於公元14世紀,此起彼伏持續300多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
鼠疫在歐洲泛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貓在中世紀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當時,教會對貓橫加指責,認為貓在夜間令人毛骨悚然的鳴叫和閃爍凶光的眼睛,正是魔鬼撒旦的化身,是與魔鬼結盟的異教畜生。在教會蠱惑下,人們像對待勢不兩立的仇敵一般對待貓,使中世紀的貓的數量大為減少,幾乎瀕臨滅絕。
貓的遭災,導致鼠害泛濫,14世紀終於爆發了一場可怕的長達300多年的鼠疫。可人們還把貓狗當作傳播瘟疫的禍首,當時倫敦的人行道上到處是被人打死的腐爛發臭的死貓死狗。沒有了貓,鼠疫的真正傳染源———老鼠,就越發橫行無忌了。
倫敦大火平息鼠疫
人們在極度恐懼之下想出了各種方法:使用通便劑、催吐劑、放血療法、煙熏房間、燒灼淋巴腫塊並在其上放置干蛤蟆,或者用尿洗澡,甚至通過醫生凝視患者來「捉住」疾病。當這些都不能奏效時,深受中世紀宗教思想影響的人們,便把瘟疫的原因視為上帝對原罪和不忠的懲罰,結果導致了基督教大懺悔和宗教改革。然而,宗教狂熱並沒有把人們從鼠疫的魔爪中解救出來。
1666年9月10日,倫敦布丁巷內一家麵包店發生火災。當時倫敦非常乾燥,加上倫敦以木質建築為主,火勢迅速蔓延到了整個城市,連燒了三天三夜,第四天被撲滅,造成4/5市區被毀,包括87間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多間民房。奇特的是,此後人類百戰不勝的鼠疫竟然徹底從英國消失了。
倫敦重建,設計師列恩是主角,重建的54間教堂中有51間是由他負責的,包括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為了紀念這場先毀滅後挽救了倫敦的大火,列恩設計了一塊位於威廉皇帝大街(kingWilliamStreet)的紀念碑。這座紀念碑高61米,是全世界最高的獨立石柱,可以爬上331級階梯欣賞市景。從紀念碑往布丁巷,還可以看到當初發生火災麵包店的標示,附近周圍的道路都是用以前的商業區命名的,如麵包街(breadstreet)、牛奶街(milkstreet)等。
G. 黑死病的起源
黑死病的起源於中亞,1347年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將瘟疫傳入,之後由亞歐商人傳到歐洲 。首先從義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等國。有關於黑死病的最早記載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齊奧的佛羅倫薩人記錄下來的。
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就使得一些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4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種被稱為鼠疫桿菌的細菌所造成的。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上,並藉由黑鼠等動物來傳播。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觀點。
引起鼠疫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方被發現,而感染鼠疫的嚙齒動物(如鼠類)由蚤叮咬傳染給人,這個經由鼠類、蚤類傳染的途徑也遲至1898年方大白於天下。
(7)鼠疫的發展歷史ppt擴展閱讀
爆發於14世紀中後期的黑死病,對歐洲文明發展方向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西方學者認為它已成為「中世紀中期與晚期的分水嶺」、「標志了中世紀的結束。」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劇烈的沖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許多學者把黑死病看作歐洲社會轉型和發展的一個契機。經歷了黑死病後,歐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它不僅推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促使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被打破,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