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四運動的基本情況及意義
五四運動的基本情況: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 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1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的意義: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Ⅱ 五四運動的意義是什麼
1、這個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提供的歷史經驗,所開創的革命傳統是永遠值得繼承和發揚的。
2、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
3、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體現了追求真理、勇於解放。
4、五四運動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
五四運動的由來: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它來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採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傳播。
4、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運動。
5、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Ⅲ 五四起風雷中的風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五四運動稱之為五四風雷
刮風打雷就是要下雨,要變天了。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版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權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准備。
Ⅳ 五四運動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歷史意義: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4.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5.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現實意義:
1.五四運動使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2.五四運動產生了「五四精神」,為現在的我們建造了一座精神的燈塔,指引我們前行。
3.五四運動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4)五四風雷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Ⅳ 五四運動時間及意義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五四運動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第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群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第二,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第三,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民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5)五四風雷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准備。中國大陸一直存在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尤其在黨活動中被視為重要紀念,各級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學校、機關都對其形式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大型的紀念活動。
但是近些年來社會上也對於五四運動進行了種種反思。例如南懷瑾先生就批評五四運動「造成了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Ⅵ 五四運動帶來的影響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
意義:
1、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五四運動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群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2、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
3、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6)五四風雷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Ⅶ 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有什麼重要轉折性意義
是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一次主要由青年學生參與的,關於國家的走向與發展的重大事件,對於國家起到了太大的積極的作用?
Ⅷ 五四運動的發展過程有什麼意義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發展過程:
1、導火索: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
2、時間:1919年5月4日;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勿作五分鍾愛國心」,「打倒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中心:上海。
3、最終結果:失敗。(根據: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意義:
1、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精神貫穿運動的始終。
2、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
3、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體現了追求真理、勇於解放。
(8)五四風雷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的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