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盤縣的發展歷史

盤縣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23:05:16

❶ 盤縣五中的歷史沿革

貴州省盤縣第五中學,前稱盤南中學,1958年9月始建於民主中壩,1986年8月搬遷至板橋境內原陸軍「四一」部隊醫院舊址。1991年8月更名為盤縣特區第五中學,1999年4月更名為盤縣第五中學,2004年8月與板橋中學重組,目前是縣直屬中學中辦學規模較大的學校之一。
學校佔地面積150餘畝,校舍面積16600餘平方米。2005年新增682平方米學生住宿樓兩棟,848平方米學生食堂一棟,1300平方米教學輔助用房一棟。建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各2個,計算機教室2個,音樂室1個,美術室6個。體育設施齊全,建有400米跑道標准田徑場,籃球場5個。10兆光纖的校園網已建成並投入使用。2008年新建3626平方米的綜合大樓現已投入使用。今日的五中,各種硬體設施進一步完善,「五化」建設全面推進,校園環境優美,教師愛崗敬業,是學生求學、成才的好地方。
從1958年至今,曾在盤縣五中工作過的教職工共有370餘人,從學校畢業的初中、高中、師范學生總數超過1萬人。學校現有教職工160餘人,在校學生近2000人,共有教學班級35餘個,其中初中部23個,高中部12個。
2008年12月7日,盤縣五中成功舉辦建校50周年慶典,更好地總結了過去,有力地宣傳了五中,大大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為學校今後更好、更快地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是學校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2009年11月到2011年1月,縣委、縣政府為學校配齊了校級領導班子,他們正以飽滿的熱情、敬業的精神與全體教職員工一道,為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學校的發展再次跨入新時期,踏上新征程,走向新未來。 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更新,使得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綜合素養大大提升。近三年來,學校共有246人次師生獲獎(其中國家級11人次,省級69人次,市級65人次,縣級101人次),三年共申報市級課題65項,正在陸續結題,省級課題2項,正在研究之中。高考上二本線的人數在不斷上升,2009年和2010年沒有應屆生上二本線,2011年實現了零的突破,2012年學校上二本線人數總計達9人(其中文科有兩名學生為500分以上),2013年高考上一、二本17人,2014年高考再創佳績,一、二本上線49人,為辦學以來高考歷史最好水平。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得到不斷完善,管理漸趨規范,學生人數,升學率不斷攀升,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獨具特色,學校的辦學經驗在《語文建設》、《語言文字報》、《烏蒙新報》、《六盤水日報》、《盤縣報》、《民生周刊》、盤縣電視台專題「十分關注」欄目宣傳報道和推廣。學校在2013年的縣級督導評估中獲高中第二組的第一名,被評為六盤水市「市級示範性高中」。
請相信:隨著學校硬軟體設施的不斷完善和辦學規模的逐漸擴大,隨著教育教學管理的加強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在年輕務實、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帶領下,在愛崗敬業、團結奮進的教職員工共同努力下,在校就讀的全體學生將會享受到更為優質的服務,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盤縣五中這艘滿載希望的教育大船一定會沿著板橋河畔駛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❷ 盤縣的古城樓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盤縣北門城鼓樓,舊稱普安衛鎮遠樓,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距今已有內600多年歷史。該樓面闊五間容,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穿斗式七架梁,底層有雙步迴廊,翼角翹高1米,青筒瓦覆頂。城樓古城垣,均為料石砌築,最高處有10餘米,寬39.6米,城牆上有城垛24處。該處為我省僅有的門樓俱存的古城樓。
在貴州來說,有這樣的一個城樓真是不錯,應該是夜郎的發展有關,但是保護不太好,周邊建築蓋得太近了

❸ 盤江和盤縣的由來

盤江我就不知道了,可是盤縣現在屬於六盤水了,不是單獨的一個縣,六盤水專市市名,屬系取六枝(原為郎岱縣)、盤縣、水城三個特區的頭一個字而得。這里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為牂牁國地;戰國時期為夜郎國境;秦屬漢陽縣地;漢為夜郎縣、宛溫縣、漢陽縣、平夷縣轄地;三國時為南中所屬地;魏時為平夷縣、宛溫縣鄰屬;晉為平蠻縣、宛溫縣地;隋為爨氏所有,未入職方;唐為湯望州、盤州所有;宋為羅殿國、羅氏鬼國、於矢部地;元置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順元宣慰司;明設普安州、普安衛、西堡長官司、貴州宣慰司;清建水城廳、普安直隸廳、郎岱廳;民國為水城縣、盤縣、郎岱縣;解放初未變。1964年,國務院決定開發位於六枝、盤縣、水城縣境內的「黔西煤田」。為適應大規模開發建設,1965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政府,1966年2月,又批准將這三個礦區政府改建成政企合一的三個特區,1970年由三個特區組建成六盤水地區,1978年12月改地區為省轄市。1987年撤銷水城特區,分設水城縣、鍾山區

❹ 貴州盤縣歷史名人

龔德敏,字紹武,貴州盤縣水塘人。參加過民國史上具有劃時代一樣的護國、靖國、北伐版、抗日諸次權戰爭。在唐繼堯將軍麾下,他先後擔任營長效命前驅。抗戰中,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58軍新十一師師副官長、三十一團團長、新十一師師附、軍務處處長、三十團團長。錦江冬季攻勢中,他創下了在抗戰中的初步功勛,獲得了上峰傳令嘉獎,民國三二年國慶又因戰功獲得甲等乙種獎章。長衡會戰中,瀏陽文家市一役,他沉重指揮,穩定了戰局。克泗汾的壯舉,更為長衡會戰生色不少,上峰特給四等雲摩勛章乙座。他畢業於雲南講武堂第十一期,資格很老。58軍整編為58師時任新十一旅少將副旅長;後任少將師長、副軍長職務。解放後,因病在貴陽病逝。

❺ 盤縣的古城樓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盤縣北門城鼓樓,舊稱普安衛鎮遠樓,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該回樓面闊五間,進深五答間,重檐歇山頂,穿斗式七架梁,底層有雙步迴廊,翼角翹高1米,青筒瓦覆頂。城樓古城垣,均為料石砌築,最高處有10餘米,寬39.6米,城牆上有城垛24處。該處為我省僅有的門樓俱存的古城樓。
在貴州來說,有這樣的一個城樓真是不錯,應該是夜郎的發展有關,但是保護不太好,周邊建築蓋得太近了

❻ 尋找盤縣歷史足跡

盤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城關鎮是盤縣的老縣城;紅果鎮是盤縣的新縣城。盤縣在和平年代把縣城從有600年歷史的城關鎮遷到了新開發的紅果,是為了盤 縣更大更好的發展。
具有悠久歷史的盤縣,歷為貴州西門戶,素有「滇黔鎖鑰」之稱。這里山川 秀美、物產豐富,從古代起,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城關鎮,一個有著600年歷史 的古老小城,今天雖然已經不再是盤縣的縣城,依舊是這樣的熱鬧和擁擠。沿著一條古街,緩緩登上讓盤縣人驕傲不已的北城門――鎮遠門。這座盤縣剛剛斥資修復的城門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617年歷史,為貴州省明代城門中建築 年代之最。站在城樓上,整個縣城盡收眼底。方圓三公里的盆地上,各樣的建築擁擠著,有些新房甚至建到了半山腰。
盤縣宣傳部副部長陳春濤先生娓娓道出了盤縣遷城的原因。 「我們的古城是在一個像盤子一樣的盆地裡面,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面積太小、兩、三個平方公里,四面都是山,人口密集,搬遷之前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五萬人了。大家那個時候都說,感覺喘不過氣來,到這種地步。然後就往新城搬。」
1999年4月,當時的盤縣特區更名為盤縣,政府駐地由城關鎮遷往紅果。
在盤縣農業局工作的江先生,就是當年隨著單位遷往新城居住的人之一。現在他已經舉家遷往新城居住了,妻子的單位也已遷到紅果,孩子已經轉到新城的學校就讀。他說:「(現在)習慣了,因為上面氣候比這邊(古城)好,這邊比較擁擠。擁聽眾朋友,歡迎您在這一時段准時收聽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感受中國》節目。在今天的節目里,讓我們到中國貴州省的盤縣去看看它的新發展。
擠的話臟亂差就出現了嘛。上面(新城)比較寬敞,規劃得比較整齊。」
在縣城遷往紅果鎮以後,古城城關鎮隨之失去了作為盤縣政治中心的定位。但是,古城並沒有因為政府機關的撤離而變得門庭冷落,它依舊是盤縣的集貿中心和教育中心。而且,在盤縣的發展藍圖中,城關鎮將被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來打造。根據這個思路,盤縣對古城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規劃。近幾年投入了大批資金修復了一批文物古跡,例如北門城樓鎮遠門,目前已經完成了修復工程,並恢復了從北門到西門長達300多米、高7米的古城垣。此外,近年來修復的古跡還有文廟、盤縣會議會址――九間樓等。規劃中還包括恢復一些傳統的街區,對現在僅存的一些名宅進行保護;在穿過古城的三一溪上游修建水庫,改善古城的供水和氣候條件;對整個城市的污水處理進行規劃等等。
在古城土生土長、經營小飯館的王玉清女士跟我們說,她並不想搬到新城去。
「不想去,古城變化大嘛,修建好多路啊,那些古城樓都建起來了。人不少,人還跟以前一樣多,因為農村搬過來的人特別多。所以我們生意還好,以後也不打算搬。」
盤縣的新縣城紅果在盤縣的西部,距離古城38公里。來到紅果,豁然開朗,一番建設中的繁忙景象映入眼簾:推土機轟隆作響、包著防護網的新起的樓房鱗次櫛比、新栽的道旁樹還撐著支架、政府門前的煤炭雕塑外面的保護膜還沒來得及摘„„ 盤縣副縣長段煉先生向我們介紹說:
「紅果,現在是盤縣百萬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為它具備了建設一個現代化中等城市的七大優勢。」
他說,首先,紅果具有明顯的區位和交通優勢。紅果是盤縣乃至滇黔桂三省重要的交通樞紐,有幾條重要的跨省鐵路和公路在這里交匯,同時,還是西南腹地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其次,紅果煤炭資源豐富,位居盤江煤田中心,探明煤炭儲量20億噸,占盤縣煤炭儲量的五分之一。2005年,紅果的財政收入超過一億元人民幣,大概是城關鎮的十倍,主要是因為紅果是個產煤大鎮。

❼ 盤縣的由來

盤江我就不知道了,可是盤縣現在屬於六盤水了,不是單獨的一個縣,六盤水市市內名,系取容六枝(原為郎岱縣)、盤縣、水城三個特區的頭一個字而得。這里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為牂牁國地;戰國時期為夜郎國境;秦屬漢陽縣地;漢為夜郎縣、宛溫縣、漢陽縣、平夷縣轄地;三國時為南中所屬地;魏時為平夷縣、宛溫縣鄰屬;晉為平蠻縣、宛溫縣地;隋為爨氏所有,未入職方;唐為湯望州、盤州所有;宋為羅殿國、羅氏鬼國、於矢部地;元置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順元宣慰司;明設普安州、普安衛、西堡長官司、貴州宣慰司;清建水城廳、普安直隸廳、郎岱廳;民國為水城縣、盤縣、郎岱縣;解放初未變。1964年,國務院決定開發位於六枝、盤縣、水城縣境內的「黔西煤田」。為適應大規模開發建設,1965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政府,1966年2月,又批准將這三個礦區政府改建成政企合一的三個特區,1970年由三個特區組建成六盤水地區,1978年12月改地區為省轄市。1987年撤銷水城特區,分設水城縣、鍾山區

❽ 尋找盤縣歷史足跡作文

盤縣彝族婚來嫁習俗自古流自傳,是貴州乃至中國彝族婚嫁習俗的重要區域。盤縣彝族地區主要包括了坪地鄉、四格鄉、淤泥鄉等彝族聚居區,盤縣坪地鄉位於盤縣北部,與水城縣的龍場鄉,營盤鄉和雲南宣威市田壩鎮接界,毗鄰灑基鎮、松河鄉、四格鄉。四格鄉位於盤縣最北端,素有盤縣「北大門」之稱,境內的坡上草原已被列為省級風景旅遊區。淤泥鄉位於盤縣北部,東鄰保基、南通羊場、西連雞場坪、松河,北依普古。淤泥鄉境內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廳、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歌舞之鄉」。 盤縣彝族婚嫁習俗的形成有自己的歷史淵源和成因,它大約形成於彝族東進貴州地域,原有的游牧文化逐步向農耕文化轉化的時期。在經過了千餘年不斷發生的民族文化認同和整合之後...

❾ 盤縣建城是什麼時間

是問抄的古代還是現在?
盤縣歷史悠久
給你講哈現在的盤縣
20世紀60年代,國家開展「三線建設」,為開發盤縣煤田,於1965年由盤縣劃出9個公社,雲南曲靖劃出3個公社設盤縣特區。1970年,盤縣特區與盤縣合並,仍名為盤縣特區。1985年末,特區轄17個區(鎮),93個鄉(鎮);有漢、彝、布依、回、苗、白等28個民族。1993年「建、並、撤」後,全縣轄37個鄉鎮、747個行政村,後經合並為450個村。1998年縣政府搬遷到紅果,更名為盤縣,到2008年底全縣有人口約15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110萬人。
境內有盤江煤電集團公司(駐地紅果),盤縣電廠(駐地柏果),盤南電廠(駐地響水)等大型企業。北京首鋼即將出資在盤縣興建鋼鐵廠(駐地雞場坪)。
是個典型的工業城市

❿ 六盤水的歷史沿革

今六盤水市所轄境內春秋時期為牂牁國屬地;戰國時期,市境內為夜郎國屬地,由於金屬工具的使用,已進入了農耕時代,並反映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徵;秦統一中國後,為巴郡漢陽縣屬地;漢代,中央王朝派使者通往六盤水境內,設立郡縣,市境內分屬牂牁郡夜郎縣、宛溫縣、平敕縣和犍為郡漢陽縣、鄢縣,郡縣設立後,駐軍推行了屯田政策,這時,大批移民遷入夜郎地區,促進了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東漢以後,屯田制逐漸被瓦解,許多毫民發展成為封建貴族,反映出了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徵。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彝族先民從滇東北向今市境內和黔西廣大地區發展,逐步戰勝了當地的濮人而佔有其地,實行了封建領主制統治。三國時期,市境內分屬「南中」的牂牁郡平夷縣和興左郡宛溫縣;魏仍分屬牂牁郡平夷縣和興左郡宛溫縣;晉也屬牂牁平夷縣和興左郡宛溫縣。隋時期,改郡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內南為盤州地,北為湯望州地。中央王朝為了通過土官實施對其地的間接統治,將二州合並為羈縻州。唐後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對土酋封以王號,藉助土酋力量對抗南詔和大理國。今市境內作為緩沖地帶,南為於矢部地(自杞國),東北為牂牁國(後稱羅殿國),北為羅氏鬼國,這三個藩國均為少數民族政權。
元代,於矢部地(自杞國)被命為於矢萬戶,後改為普安路總府;羅殿國被命為普定萬戶,後改為普定府;羅氏鬼國被命為八番順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蠻夷官」,實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領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長其民」。
明代,今市境內社會制度有了新的發展,中央王朝改土官間接統治方式為任命流官直接統治的方式,即改土歸流。這個時期,普安路總府改為普安州(明永樂十三年即1415年)設流官知州,普定府改為西堡官司,八番順元宣慰司改為貴州(水西)宣慰司。由於政治制度的變革,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原文化開始滲入。清雍正年間,今市境內改土歸流基本結束,今市境內北設水城廳,東設郎岱廳,南設普安州。從此,中央政權實行了對縣級政區的直接統治,延續千餘年的領主制度被地主制度取而代之。地主制經濟取代了過去領主制經濟,實物地租取代了勞役地租,自耕農相對於農奴有較大的人身自由。民國時期,今市境內設水城縣、盤縣、郎岱縣。
隨著流官統治制度的進一步推行,今市境內自清代以後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交通狀況得到改善,教育文化事業得到發展,農業生產方式大為改進,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手工業和商業顯著發展,採掘業和冶煉業逐步興起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今市境內的盤縣、郎岱縣、水城縣相繼解放。緊接著就順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征糧、減租、退押」的五大任務,並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今市境內各縣基本完成了「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得以建立。建國初期,今市境內的水城縣、盤縣、郎岱縣的建制沒有多大變化。
1964年初,根據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精神,經過國家計劃委員會和煤炭工業部等部門反復調查對比,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建設「大三線」的戰略決策,並決定在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六枝(時屬安順地區),盤縣(時屬安順地區後屬興義地區),水城(時屬畢節地區)三縣境內建立三線建設的重點煤炭基地,設立三個相應的礦區分別進行管理,當時,這種管理體制具有比較政企合一的特點。1965年1月,經國家經濟委員會批准成立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3月,中共貴州省委支援三線建設領導小組成立。1965年11月29日,貴州省人民委員會決定設立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礦區人民委員會,接受煤炭工業部和貴州省人民委員會雙重領導,從貴州省的六枝、盤縣、水城、威寧、普定、鎮寧和雲南省宣威劃出部分區、社(隊)歸新成立的三個礦區,原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縣仍分別屬安順、興義、畢節地區管轄。1966年2月22日,三個礦區改為特區。4月,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六盤水地區工業建設總指揮部。1967年春,貴州省軍區對六盤水實行軍事管制,六盤水地區工業建設總指揮部的職能自然終止,其機構名存實亡。1967年10月29日和1968年4月18日,經貴州省革命委員會、貴州省軍區批准先後成立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和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12月2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成立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為地區一級政權機關,撤銷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原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特區分別與郎岱(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縣合並為六枝特區、盤縣特區、水城特區,行使縣一級職權,歸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當天,國務院批准,六盤水地區改設為六盤水市(省轄市),下轄六枝特區、盤縣特區、水城特區。1987年12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水城特區,分設鍾山區和水城縣;1999年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盤縣特區更名為盤縣。至此,六盤水市轄一特區兩縣一區,為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鍾山區。

閱讀全文

與盤縣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