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軍隊的發展歷史
1、創建了中共部隊: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葉挺、朱德、賀龍等 在江專西南昌領導發動了「八一屬南昌起義」,打響 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中共部隊。
2、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國民革命軍 起義部隊在湖南和江 西發動了秋收起義。
3、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 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 工農紅軍第四軍。
4、接受改編:1937年8月22日,國 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改編為國 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5、
❷ 中國軍隊的發展史
以下是中國來人民解放自軍(包括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參加的戰爭、戰役及事件。
1946年—1949年:國共內戰(1948年1月前,包括東北民主聯軍)。
1951年—1953年:{zh-cn:朝鮮戰爭;zh-tw:韓戰;zh-hk:韓戰}(「抗美援朝」)。(為表示中國不是跟美國宣戰,支援朝鮮的部隊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並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號。)
1954年—1955年: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
1958年:{zh-cn:金門炮戰;zh-tw:八二三炮戰(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
1962年:中印戰爭。
1969年—1978年:中蘇邊界沖突(大陸稱「珍寶島保衛戰」)。
1974年:西沙之戰(交戰方為南越)。
1979年:中越戰爭(「對越自衛還擊戰」,交戰方為越南)。
1988年:南沙之戰(交戰方為越南)。
1995年—1996年:台灣海峽導彈危機(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
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
❸ 中國近代軍事發展史
我國的軍事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處於中等先進水平,現在戰爭講求的是高內科技數字戰爭,我國在容通訊領域和核領域在國際佔領先水平,我國的部分軍人身體素質相對其他國家要差一些這和我國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有關,不過我軍裝備和世界其他國家在某種條件下是持平甚至更先進,偵察和防衛的戰略和戰術上我軍可以說是戰無不勝的。
❹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國共產黨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湘南起義和湖北東部等地區的起義。這些地區起義後保留下來的部隊,當時叫中國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以後,陸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
1937年7月7日爆發抗日戰爭,8月25日紅軍的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11日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活動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中起來,10月2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1945年,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批下七道抗日反攻命令,並在其中第四道命令中首次提出「人民解放軍」一詞。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中共領導下的關內各解放區部隊大批進入東北地區,10月31日和東北抗日聯軍等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1946年中國爆發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等陸續改稱人民解放軍。經過數年的國共內戰,打敗了國民政府的軍隊,進軍西藏,統一了中國大陸。
從建國初至建國五十周年為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天安門廣場上進行過共13次閱兵式。
2005年12月31日,解放軍完成體制編制調整改革,裁減員額20萬。總員額下降為230萬,陸軍占總員額的比例下降至歷史最低點。
2006年,解放軍全面啟動非現役公勤人員制度,軍級以上單位的機關和非作戰部隊中由士官和義務兵承擔的炊事、駕駛等部分公勤崗位,逐步使用社會聘用人員。
http://ke..com/view/24050.htm
❺ 人民軍隊的發展歷史
人民軍隊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在原始公社制度末期,開始出現為保護氏族、胞族和部落的生活資料而組成的武裝組織。這種武裝組織雖不能算作軍隊,但卻被F.恩格斯稱作是「真正的『武裝的人民』」。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階級的出現和階級斗爭的發展,人民為了反抗統治階級的奴役和壓迫,產生了由人民群眾自己組織的軍隊。奴隸社會時期,奴隸起義建立起來的武裝組織,是代表奴隸階級利益的人民武裝。公元前18世紀在埃及奴隸起義中建立起來的武裝隊伍,公元前5世紀在中國由跖所領導的奴隸起義軍,以及公元前73年古羅馬的斯巴達克領導的奴隸起義武裝,都是歷史上較早的人民武裝組織。在封建社會時期,農民舉行起義的武裝組織,是代表農民階級利益的人民武裝。在中國,從秦朝的陳勝、吳廣到清朝的太平天國,大約兩千多年的時間里,先後爆發了數百次農民革命戰爭,參加戰爭的農民武裝,盡管行動口號、組織方式、規模和影響有所不同,但在反對封建的生產關系,主張建立農民「平等」的理想社會等方面卻是共同的。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由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戰爭,如1775年的美國獨立戰爭,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19世紀上半葉的西班牙資產階級革命等,都曾建立過人民的軍隊。對於西班牙獨立戰爭中建立的軍隊,K.馬克思稱贊它「為真正地武裝人民奠定了基礎」(《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4卷,第31頁)。但是,上述這些軍隊,由於階級和時代的局限,都未能使人民革命事業獲得徹底的勝利。
無產階級登上人類歷史的政治舞台之後,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組織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用暴力推翻舊的社會制度的革命理論。根據這個理論建立起來的軍隊,區別於以往的任何人民武裝。它是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指導的,為無產階級和人類徹底解放而戰斗的人民軍隊。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義,就是一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勞動人民(主要是工人)為主體組成的人民軍隊。巴黎公社依靠這支軍隊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見彩圖)。 恩格斯根據巴黎公社的經驗,曾反復強調打碎舊軍隊,建立新軍隊,並於1887年 2月明確提出「真正的人民軍」(《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2卷,第424頁)的概念。В.И.列寧、И.В.斯大林在領導蘇聯革命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出了無產階級軍隊由工農組成,是為勞動者利益而斗爭的工具的建軍原則。根據上述原則建立起來的蘇聯紅軍,為建立和鞏固蘇維埃國家政權,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禦並戰勝德國侵略者,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特點出發,把創建新型人民軍隊作為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1926年毛澤東在主辦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期間,就提出了建立農民自己的武裝的思想。1927年8月,他又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論斷。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發動和領導了百餘次武裝起義。1927年 8月1日的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和中國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見彩圖)。毛澤東等領導的參加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經過三灣改編,特別是經過古田會議,為從根本上解決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一系列理論、路線和原則問題奠定了基礎。中國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和一切人民武裝,以及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是在這些基本理論和原則的指導下不斷發展和壯大起來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人民軍隊為骨幹,經過長期的革命戰爭和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又是依靠人民軍隊,戰勝了外來勢力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安全,保衛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中國民主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都證明: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❻ 中國軍隊發展史(從古代我們的祖先創建軍隊開始,一直到現在)
軍事行為是伴隨著整個人類發展史的,隨著人類的成長壯大,軍事行為的形式、規模也在不斷發展。軍隊的戰鬥力、戰爭的規模都與社會生產力直接相關。
最初的軍事力量是為保護族群或部落利益而存在的,那時候的軍隊實際並非一種職業,全部青壯男丁都有份,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冷兵器時代武器材料隨生產力發展而變,原始社會主要是石器,人們掌握了金屬冶煉技術,先後開始大量使用青銅兵器、鐵器。
以上為一般過程,世界各文明大體一致。而各國家、民族軍隊發展的具體軌跡則大有不同,各具特色。
中國軍隊走向職業化、規模化是在奴隸制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原文化下的軍隊作戰主要以戰車和長戈為主,弓箭為輔,士兵揮戈近戰。這樣一來,北方的燕趙等國在與以弓馬為戰的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戰時就顯得老態龍鍾,十分吃虧。戰國後期發生了我國歷史上很有名的軍事改革事例,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武靈王下令全國著胡服、習騎射,摒棄長襟寬袖的服飾、機動性極差的車戰,打造了一支趙國新軍提升了戰鬥力。
但「胡服騎射」僅是趙國的變化,並未改變整個中華文明的軍隊作戰特徵。後來的秦朝及漢初還是以步兵作戰為主,只不過戰車地位逐漸下降。秦統一後名將蒙恬曾率30萬秦軍步兵大破30萬匈奴騎兵,一舉收復河套地區,堪稱軍事奇跡。根據考古學推斷,秦軍的弓弩使用對打擊匈奴騎兵發揮了巨大作用。總之由此可見秦軍的戰鬥力是極其強悍的,
然而眾所周知,經過秦末亂世連年征戰,到了漢朝初期,中原政權又在與北方游牧民族的較量中完全處於下風。隨後,漢武帝時期國力鼎盛,漢軍大力發展了騎兵用於對匈作戰(至此戰車正式淡出軍事舞台),衛青霍去病等名將也都擅長率軍長途奔襲作戰,打運動戰殲敵,取得了對匈作戰的階段性勝利。
後世比較有名的軍事力量有宋朝水軍、蒙元騎兵鐵騎(盡管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國軍隊,但也是中國歷史中存在過的軍事力量)、明代水軍、滿清初期的八旗騎兵。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歷史並非始終在進步的,我國對火器使用巔峰期是明代,當時的火器廣泛應用與軍隊(努爾哈赤之死便是拜紅衣大炮所賜),一度遙遙領先於西方。而到了清朝,不知是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統治者對火器不屑一顧,棄之不用,許多先進的火器製造、使用技術皆逐漸失傳。傳聞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後在京郊發現了一個廢棄多年的軍工廠,裡面存放了一些明朝時期的火器兵器,部分技術竟比西方的還要先進。滿清的迂腐誤國令人憤怒嘆息。
清末,隨著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走向終結的除了封建王朝、自然經濟體制,還有我國的冷兵器時代。
❼ 中國軍隊歷史的進程
我想說的是八路是抗戰的 後來叫18集團軍
前面還有周恩來的軍隊(還是叫北伐軍)和共產黨專的紅軍屬
不知道你要共產黨的還是國民黨的
⒈ 八路軍以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任弼時為政治部主任,鄧小平為政治部副主任。下轄的陸軍第一一五師,以林彪為師長,聶榮臻為副師長;陸軍第一二O師,以賀龍為師長,肖克為副師長;陸軍第一二九師,以劉伯承為師長,徐向前為副師長。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照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把各「路軍」改編為「集團軍」。並下達命令:將第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部隊主要有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習慣上稱華南抗日游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它們分別戰斗在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等地區。
希望對你有用
❽ 中國近現代軍事發展史,越多越好。
我國的軍事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處於中等先進水平,現在戰爭講求的是高科技數字戰爭專,我國在通訊領屬域和核領域在國際佔領先水平,我國的部分軍人身體素質相對其他國家要差一些這和我國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有關,不過我軍裝備和世界其他國家在某種條件下是持平甚至更先進,偵察和防衛的戰略和戰術上我軍可以說是戰無不勝的。
你要詳細的話請到:http://wenku..com/link?url=kZGVzWcSTE5HU5cvs3i2q3_dDF6sawnJSssNpPkK5AAQp_Be2E7oTHbEKqskAqZLn7mWet_
❾ 中國近現代軍事發展史
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是實現國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輕武器又是武器裝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步槍作為輕武器骨幹,其裝備的廣泛性、重要性為世界各國所重視。步槍在我國尤為重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槍,但步槍卻是基本上是靠繳獲而來的,「三八大蓋」,「美式卡賓」乃至舊中國的「二四」式和漢陽造,而我軍只能少量的生產一些步槍和子彈,這段時期的裝備很繁雜,差不多裝備有十多個國家生產的步槍。
解放後,部隊實現制式化,因此國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發展兵器工業,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廠,建立了兵器工業基礎設施;設置兵器專業高等院校,培養專業人才;設置了研究機構,開展專題研究。經過長期的努力,使我國步槍得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至今,我國已經有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5.8MM槍族,表明我國步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我國步槍的發展,始終密切配合部隊的作戰需要,基本上實現了定型一代、裝備一代,研製一代、更新一代;在不斷提高水平的基礎上向前推進。其發展歷程大體上可分為3個階段,即仿製、自行設計、獨立自主研究階段
仿製階段
53式7.62mm步騎槍
1953年式7.62mm步騎槍
1950年,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為了支援朝鮮戰爭,給前方部隊提供有效的戰鬥武器,我國開始仿製蘇聯1944年式7.62mm卡賓槍。仿製定型後命名為1953年式7.62mm步騎槍(簡稱53式7.62步騎槍)。該槍結構比較簡單,便於大量生產。因是非自動武器,操作不便,火力不足,也顯笨重,已明顯不適合現代化戰爭的需要。
56式7.62mm半自動步槍和56式7.62mm沖鋒槍(突擊步槍)
1956年式7.62mm半自動步槍
56式半自動步槍比53式步騎槍邁進了一大步,半自動射擊操作方便,增強了火力。因使用中間型槍彈,威力有所減小。該槍射擊精度良好,質量輕,後坐力小,機構動作可靠,外型流暢美觀,結構簡單緊湊,便於大量生產。特別是半自動射擊方式,槍管較長,帶有刺刀,在中遠距離上可有效命中目標。在接近距離上可拚刺格鬥,具有傳統步槍的特點。但按現代戰爭的要求,火力嫌不足,槍太長。同時仿製的56式沖鋒槍是可單、連發射擊的全自動武器,使用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同的槍彈。
1956年式7.62mm沖鋒槍
56式沖鋒槍的最大特點是火力猛烈,動作確實可靠,能適應在特殊的環境、氣象條件下作戰。全槍較短,便於攜帶操作,結構簡單緊湊、便於訓練維修。
56式沖鋒槍自裝備以來,深受部隊歡迎,直到今天仍有部分在裝。然而該槍也有明顯的不足,為了突出射擊動作的可靠性,自動機運動能量偏大,射擊時產生強烈震動,難以操槍,射擊精度稍差,點射更難以掌握,該槍質量也偏重。
長時間以來,我國戰術指導思想是「全民皆兵」,強調傳統步槍的作用,即能在中遠距離上瞄準射擊,在接近距離上要刺刀見紅,可以大量裝備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彈葯消耗,所以對單發步槍情有獨鍾。因此,56式沖鋒槍並未在全軍戰士中配備,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裝。
1956-1式7.62mm沖鋒槍
仿製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進的基礎上進行的。50年代中期從蘇聯引進產品圖、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范等全套資料,以及工藝規程、工裝資料等工藝技術文件,甚至還有部分硬體,如成槍、部件以及關鍵工裝、刀具、量具等。承製工廠還請來了蘇聯專家現場指導。國家成立了兵器工業部,改建新建兵工廠。工人、技術人員在試制、生產實踐中得到學習、鍛煉,高等專業學校也不斷為行業輸送專業人才。一支實力強大的兵工隊伍成長起來了。由我國自行生產的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裝備了部隊,提高了戰鬥力,促進了我軍正規化建設,在保衛國家的幾次邊界自衛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自行研製
63式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支步槍,深受56式的影響,它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為我國步槍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63式自動步槍所具備的良好性能,方便的勤務使用性和綜合了半自動步槍、沖鋒槍的優點,使該槍在裝備部隊後深受歡迎,很快被批准全軍裝備,替代56式半自動步槍,各槍廠在幾年內生產一百多萬支。
1963年式7.62mm自動步槍
然而,63式自動步槍生不逢時,其生產裝備的高峰期正處於「十年動亂」中,一切正常秩序均被打亂,更改審批制度形同虛設,一切經過試驗的規定也未能遵守,以致在短時間內更改產品設計圖達700多處。
經過一系列大修大改以後生產的63式自動步槍,已經面目全非了。該槍裝備到部隊後,反映強烈,最主要的問題是射擊精度太差,校槍以後常發生變化,不得不經常校槍。有的戰士說「坐不得車,過不得夜」,意思是槍校好後放一段時間,或打靶坐車等外部震動都會變化,說明了槍的不穩定性。另外也反映槍托頸部及兩側面容易斷裂,射擊時從導氣箍向後冒火星,甚至傷及射手等重大質量問題,並普遍反映外形粗笨,沒有半自動步槍美觀。
1978年,上級根據部隊意見,作出了撤裝63式自動步槍的決定。部隊不得不重新換上56式半自動步槍,工廠又恢復了半自動步槍生產。
導致63式撤裝的直接原因是質量太差。但是也有潛在的原因,就是戰術思想發生了變化,63式自動步槍已不能滿足發展變化了的戰術技術要求。
63式從盛到衰的教訓是很大的。
第一,在設計或研製一項武器之前必須經過充分、切實的戰術技術論證,提出確切的能符合該武器預計裝備期的戰術技術要求,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論證體系,那種想當然、長官意志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
第二,符合要求的武器定型後,必須嚴格按照定型資料文件進行生產。在生產裝備過程中,對部隊反映的意見應積極慎重地處理;對生產中提出的改進意見,必須以確保武器性能為前提,一切經過試驗證明其實際成效後妥善處理。因此,必須有健全的足,更促進了研製以突擊步槍為主體槍的班用槍族的進程。
81式槍族
我國第一個班用槍族於1981年設計定型,命名為81式7.62mm班用槍族。它包括81式7.62mm步槍(木托)、81-1式7.62mm步槍(折疊槍托)、81式7.62mm輕機槍。
1981年式7.62mm自動步槍
81式槍族自裝備以來,以其射擊精度好,動作可靠,質量輕,槍身短,結構簡單緊湊,操槍、攜行方便,機動性好,火力猛,壽命長,一槍多用,以及彈鼓、彈匣等多數零部件都可以在槍族各槍之間互換通用,全槍外形美觀大方等優點深受部隊歡迎,並經過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期的實戰考驗。從1983年起全軍裝備,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軍目前的正式裝備,並已進入國際市場。
然而,事物總有兩面性。81式槍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創新及應用,甚至外形與56式沖鋒槍也很相象。這是81式槍族的嚴重不足。不過81槍族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特別是開式彈鼓的創新發明,為步槍新的研製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小口徑槍族的開端——QBZ-87式5.8mm槍族
自美國率先裝備小口徑步槍以後,步槍小口徑化成為了一種新的浪潮,我國也加速了這方面的發展,繼81式槍族之後,1987年5.8MM槍彈和槍族定型,初步實現了步兵武器的小口徑化和槍族化。
1987年式5.8mm自動步槍
5.8mm槍族包括5.8mm步槍和5.8mm機槍。87式5.8mm槍族結構與81式7.62mm槍族基本相同,只是為適應發射5.8mm槍彈改變了某些結構設計和尺寸。5.8mm步槍在設計定型後為了某種需要專門集中進行了一次外觀改型設計,其主要變化是槍托為「L」型,撐桿用鋁合金管,外麵包塑料,形狀特別,也很好用。上、下護蓋,握把,握把座都採用塑料件,彈匣為整體塑料結構,全槍為黑灰色,整槍外觀變化很大,獨具特色、美觀大方。機槍則沒有任何變化,與81式機槍相似。5.8彈鼓與81式彈鼓相比體積小,剛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槍族是配合我國實現小口徑化研究的產品,極具探索性和攻關性。屬於過渡性產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產,以後不再生產。
從90年代開始,獨立研製小口徑槍族已是兵工戰線和部隊的強烈願望,從戰術需求到客觀條件都已具備。
我國早在1971年就開始了小口徑槍/彈葯全系統研究。當時國外小口徑槍族已經出現並裝備部隊,我國沒有走仿製的老路,而是堅持了高起點、高水平、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立研製方向,為慎重起見,僅論證、試驗並選定口徑歷時七、八年,直到1987年小口徑槍彈設計定型,命名為87式5.8mm槍彈。
我國的步槍發展,在經歷了仿製、自行設計階段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分掌握了武器的特性,認清了現代世界輕武器的發展方向。先後定型了81式7.62mm槍族和87式5.8mm槍族及外貿產品這些都為獨立研製新一代5.8mm槍族做了充分的技術准備。
1995年式5.8mm步槍
新5.8mm槍族包括:自動步槍、班用機槍及4個配屬產品——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多功能刺刀及下掛榴彈發射器。另外還有短步槍及折疊式槍托的步槍。以自動步槍為新槍族的主體槍,其他各種槍與步槍基本結構相同,而自動機、供彈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換或通用。
新5.8mm槍族結構優化設計,布局合理,採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使綜合性能得到明顯提高,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先進水平,顯示我國步槍的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都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