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希臘歷史發展歷事年表
公元前1100年左右多利亞人開始南下,定居希臘,希臘本土進入鐵器時代。
公元前1000年左右小亞細亞的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諸城邦建立
公元前776年 首屆奧林匹亞競技會舉辦
公元前700年左右 科林斯發明了黑像式陶器技法
公元前8世紀中葉 希臘城邦興起
公元前8世紀下葉 希臘人開始向地中海沿岸殖民
公元前8世紀 希臘字母被採用
詩人荷馬、赫西奧德活動時期
公元前683年 雅典王政廢止,貴族政治開始
公元前632年基倫發動政變,企圖在雅典建立僭主政權
公元前600年左右 黑像式陶器技法傳入雅典
公元前594年 梭倫在雅典實行改革
公元前566年左右雅典娜的祭祀活動中出現了體育競技(火炬接力)
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圖奪取雅典衛城自立為僭主
公元前545年~前530年左右黑像式陶工、畫師埃克塞活動時期
公元前530年~前520年左右雅典發明了紅像式陶器技法
公元前525年~前456年左右 埃斯庫羅斯在世
公元前508年 克里斯提尼在雅典實行民主改革
公元前500年~前460年左右紅像陶畫師馬克隆和畫師「柏林」活動時期
公元前499年小亞細亞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城邦反抗波斯帝國的統治
公元前495年~前406年 索福克勒斯在世
公元前494年 愛奧尼亞地區的米利都城邦陷落
公元前490年 希波戰爭開始
馬拉松戰役
公元前480年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被入侵的波斯軍隊焚毀
溫泉關戰役
薩拉密海戰
公元前480年~前410年左右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世
公元前480年~前407年左右 歐里庇德斯在世
公元前479年 普拉提亞戰役
米卡爾角海戰
波斯軍撤出希臘本土
公元前477年 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成立
公元前470年~前450年左右畫家波利格諾特斯活動時期
公元前470年~410年左右 白地風格陶器生產
公元前469年~前399年 蘇格拉底在世
公元前460年~前450年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動工重建,菲迪亞斯監造,建築師伊克梯諾和卡里克拉斯參與建造。
公元前455年左右 奧林匹亞的宙斯神殿完工
公元前455年~前400年左右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世
公元前454年 提洛同盟的金庫從提洛島遷至雅典
公元前450年左右 米隆的《擲鐵餅者》問世
公元前446年~前385年左右 阿里斯托芬在世
公元前449年《卡利亞斯和約》簽訂,希波戰爭結束
公元前444年前後 雅典的赫菲斯托斯神廟建成
公元前440年前後 在南義大利也開始陶器的生產
波呂克里特斯《執矛者》問世
公元前438年菲迪亞斯完成雅典帕特農神廟的《雅典娜雕像》
公元前436年~前338年左右 伊索克拉底在世
公元前431年左右雅典帕特農神廟的三角楣雕刻完成
公元前431年~前404年 伯羅奔尼撒戰爭
公元前430年 阿爾卡姆內斯《阿瑞斯》問世
公元前428年~前348年 柏拉圖在世
公元前420年左右卡里馬庫斯《阿芙羅狄忒》問世
畫家阿波羅多羅斯活動時期
公元前415年~前413年雅典艦隊遠征西西里島失敗
公元前4世紀早期埃庇達羅斯的阿斯克勒庇奧斯神廟建立
公元前395年~前387年 科林斯戰爭
公元前387年 柏拉圖創設雅典學園
公元前386年《大王和約》簽訂,愛奧尼亞的希臘城邦淪入波斯的統治之下
公元前384年~前322年 亞里士多德在世
德摩斯提尼在世
公元前377年 雅典第二海上同盟成立
公元前369年伊帕密儂達率領底比斯盟軍遠征伯羅奔尼撒
公元前359年 腓力二世任馬其頓國王
公元前353年左右雕刻家斯科帕斯、提摩西阿斯、利俄加里斯、布利阿克西斯參與的哈利卡納蘇斯的莫索勒斯王陵墓完成
公元前350年~前330年普拉克西特利斯《阿芙羅狄忒雕像》問世
公元前350年左右普拉克西特斯《克尼杜斯的阿芙羅狄忒》問世
埃庇達羅斯劇場建立
公元前338年克羅埃西亞戰役後希臘諸城邦落入馬其頓的統治之下
公元前335年腓力二世遭暗殺,亞歷山大三世繼任馬其頓國王
亞里士多德創設呂克昂學院
公元前330年 亞歷山大大帝滅波斯帝國
公元前330年左右雕塑家呂西普斯《亞歷山大大帝》問世
公元前330年~前320年左右亞歷山大大帝的御用畫師阿佩萊斯活動時期
公元前325年~前300年期間雕塑家呂西普斯《阿格亞斯》問世
公元前323年 亞歷山大大帝病逝於巴比倫
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的部將建立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敘利亞的塞琉古王朝
公元前241年 帕加馬的阿塔羅斯王朝建立
公元前215年~前205年羅馬和馬其頓之間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
公元前200年左右《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像》問世
公元前200年~前196年 第二次馬其頓戰爭
公元前171年~前168年 第三次馬其頓戰爭
公元前170年 保桑尼阿斯著《希臘行記》
公元前165年 帕加馬的宙斯和雅典娜大祭壇建成
公元前146年羅馬滅迦太基,非洲和馬其頓成為羅馬的行省
公元前133年 帕加馬的阿塔羅斯三世去世,將王國遺贈給羅馬
公元前100年左右 《米洛島的維納斯》問世
公元前30年羅馬消滅托勒密王朝,統一地中海世界
公元前27年 奧古斯都創立羅馬帝國的元首制
『貳』 雅典除了古典時代黃金時代還有哪些先後時間的順序是什麼呢
古典時代(公元前5—4世紀中葉)前期是城邦的繁榮昌盛時代,後期則盛極而衰版。這一重要歷史階段的權起點是希臘與波斯的戰爭。
黃金時代(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04年)又稱為全盛時期,或伯里克利時代。伯里克利時代是指古希臘的一個歷史時期,其始於波希戰爭的終結,終於伯里克利離世或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在同一時期大批在政治,哲學,建築,雕塑,歷史以及文學上卓有成就的希臘人中,作為希臘將軍、政治家和演說家,伯里克利仍然引人注目。他支持文學藝術,給雅典帶來之後再也未曾有過的輝煌,他還主持大量公共項目以改善公民生活。所有這些使得雅典進入黃金時代,亦為古希臘的全盛時期,故被稱為伯里克利時代
『叄』 簡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
很簡潔的:它的形成是在原始社會解體,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氏族貴族與平民斗爭和奴隸制經濟發展的產物。調整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間的利益關系的需要。
雅典民主政治
即古希臘雅典國家的奴隸主民主政治制度。它的形成是在原始社會解體,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氏族貴族與平民斗爭和奴隸制經濟發展的產物。早在公元前7世紀末,雅典氏族貴族與平民的矛盾已發展到十分尖銳的程度。公元前594年由雙方共同選出的仲裁人梭倫實行改革,廢除了債務奴役制,提高了公民大會的權力,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間的利益關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庇西特拉圖(約公元前7世紀末---公元前527年)及其後裔的僭主統治(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10年,中有兩次間斷)客觀上打擊了氏族貴族,改善了作為公民主體的小農的經濟地位,促進了雅典經濟、文化的發展。公元前509年的克利斯梯尼改革,以地域組織取代血緣組織作為國家的行政單位,削弱了氏族貴族在各方面的影響,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對波斯戰爭的勝利,大大促進了雅典奴隸佔有制經濟的發展,引起雅典公民內部不同階層力量對比的變化,導致公元前462年(或公元前441年)的厄菲阿爾特和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的改革。這些改革剝奪了由御任的執政官組成的貴族會議的權力,將其權力分別交給公民大會、民眾法庭和五百人議事會,從而使民主政治的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軍事殖民制度、各種社會公益捐獻和對公民發放津貼以及大興土木,使占公民多數的小生產者享有得到一定保障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伯里克利當政期間(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雅典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達到極盛,成為左右希臘世界局勢的霸國和主要的文化中心。
『肆』 古希臘文化發展的線索以及各時期的重要特徵
一、形成時期,公元前800-500年
公元前12世紀,隨著多里安人的入侵,希臘墮入「黑暗時代」(見第六章第四章)。這一時期的希臘以農業為主,實行部落制和貴族政治,活動范圍限於愛琴海區域。到公元前6世紀末,這一切都改變了。部落組織讓位於城邦;其他社會等級起來向貴族階層挑戰;工商業開始發揮重大作用;希臘殖民地逐漸遍布整個地中海沿岸一帶。所有這些發展構成了形成時期希臘世界的全面轉變,為後來的古典時代打開了通途。
希臘地區的地理特點是促成這些發展的一個基本因素。希臘地區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廣闊的平原,而具備這些天然條件,並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是供養如中東、印度和中國所建立的那種復雜的帝國組織所必需的。在希臘和小亞細亞沿海地區,只有連綿不絕的山脈,這不僅限制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而且把陸地隔成小塊。因而,那種可作為地區合並基礎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臘人是沒有的。入侵者入侵之後,在彼此隔離的村莊里安居下來。這些村莊通常座落在易於防衛的高地附近,因為高地上既可設立供奉諸神的廟宇,又可作為遭遇危險時的避難處。這些由村莊擴大而成的居留地一般稱為「城邦」,而提供避難處的地方稱為「衛城」或「高城」。城邦常策略地設在土壤肥沃的地方或商路附近,因而吸引來更多為移民,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城市。許多小城邦就是這樣形成的,彼此較為隔絕,而又生氣勃勃地獨立不移。
開始時,這些城邦主要靠自然農業、放牧和捕魚為生。但是,到公元前8世紀初,這一自給自足的經濟因人口密集而遭到破壞。渴望土地的農民不得不到海上去當海盜、商人或殖民者,或者如時常發生的那樣,三者兼而事之。到5世紀,包括黑海在內的整個地中海地區環布繁盛的希臘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成為與母邦一模一樣的海外城邦(見第七章第二節)。
這些發展引起一個最後改變整個希臘世界的連鎖反應。殖民地用部把以穀物為主的各種原材料運到人口過剩的希臘,作為回報,得到酒、橄欖油和諸如布、陶器等製成品。這種貿易使希臘本國的經濟急速發展。希臘土壤較適於經營橄欖園和葡萄園,而不適於作麥田。由於多岩石的山坡能用來種葡萄樹和橄欖樹,土地的開墾面積大大增加。因而,轉向商業性農業,使能夠養活的人口比從前經營自然農業時增長二至三倍;此外,對製造業的促進也是很大的,這可以從不僅在地中海周圍,而且深入內地,在俄國中部、德國西南部和法國東北部也發掘出大量希臘陶器這一點上看出來。與此同時,希臘商船隊在往返運送貨物方面也獲得很大成功。那時的貨物與奢侈品截然不同,體積龐大,以如此巨大的規模運銷各地,在歷史上確還是第一次。
6世紀時,改革運動大大加強了。這是由於往昔在戰場上起決定性作用的貴族騎兵這時已由穿戴盔甲、沉重地武裝起來的步兵,也就是重甲兵所取代的緣故。重甲步兵左臂挎盾、右手執長矛,以密集隊報排列成堅固方陣,作戰時步調一致,因而與以往戰無不勝的騎兵對陣時,能以密密的陣勢將他們打敗。這一新事物不僅瓦解了貴族政治權力的軍事基礎,而且提高了那些獨立的、能為進入方陣而裝備自己的農民和工匠的地位,加強了他們的影響。
經濟變革和軍事變革一起,導致了相應的政治變革。在黑暗時代,各城邦開始時實行君主政體,後來漸漸地轉向貴族寡頭政治,到7世紀時,各城邦已由稱為僭主的獨裁者進行統治。這些雄心勃勃的領導者一般都是貴族出身,他們支持民眾的要求,因而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奪得個人權力。「僭主」一詞就是指那些沒有合法權力而進行統治,並且不感覺到受道德譴責的人。實際上,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對特權階級的,而且常常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來,不過並非總是如此。
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斯巴達是與其他希臘城邦發展趨向正相反的典型。約公元前100O年前後,斯巴達人的祖先多里安人侵佔了肥沃的歐羅塔斯河流域,把土著居民變成了奴隸,稱為希洛人。8世紀後期,斯巴達人征服了附近麥西尼亞的肥沃平原,從而排除了向海外擴張的需要。不過,因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且無法避免的。斯巴達享受不到因與外國交往而帶來的經濟和智力上的促進,只能過一種很少變化的農業生活。而且,為了控制大批受管轄的居民,不得不把自己國家組織得象一個軍營。
在此期間,雅典人發展起一個完全不同類型的社會。雅典人不是扎營住宿在懷有敵意的居民中的一夥人侵者,他們自誇是阿提卡的土著居民。同其他城邦的希臘人一樣,他們最初是實行君主政體,以後讓位於由九個執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這九個執政官是主要執政官,全部屬於貴族。不過,和斯巴達大不相同的是,雅典後來朝民主化方向發展。急速發展的貿易創造出一個強有力的中產階級,他們同失去產業的農民聯合,要求政治自改革。梭倫採取的減輕社會痛苦的措施是簡單而又嚴厲的。他將債務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權歸還債務人,讓因負債而變成奴隸的所有平民都重新獲得自由,並永遠禁止債務奴隸制。在政治領域,第一次准許沒有財產的平民參加公民大會,不過,公民大會擁有的權力仍舊很有限。另外,還規定富裕商人可擔任執政官;還設立新的、更受歡迎的陪審法庭來代替貴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權力。總之,梭倫的貢獻在於,在組織上為以後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礎。
二、古典時代,公元前500-336年
期里克利在那篇著名的、為悼念公元前431年在和斯巴達人的戰斗中倒下的雅典士兵而致的追悼辭中宣稱:「我們的城市向全世界開放。……雅典是希臘的學校。」這番自我誇耀的話是完全正確的。公元前5世紀時,雅典使斯巴達和其他所有的希臘城邦黯然失色。這是伯里克利時期雅典的黃金時代,與古典希臘的黃金時代同義。
雅典當時之所以能居有令人目眩的卓越地位,是因為它在打敗龐大的波斯帝國這場重大戰爭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此外,跟雅典人在希波戰爭前不久幸運地發現勞里昂銀礦也多少有關。他們得到這筆財富後決定建立海軍,建造了200餘艘最新式的三層劃槳戰艦;這支艦隊在隨後的戰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能爭的根源在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波斯人征服了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波斯人暴虐地干涉這些城邦的內部事務,使它們於公元前499年發動了反對波斯的起義。它們向希臘本土的城邦求援,並得到了積極的響應;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那時波斯帝國的對外擴張正穿越俄國南部,從北面威脅巴爾干半島各國。小亞細亞諸城邦盡管得到來自愛琴海對岸的海軍的援助,但到公元前494年,還是給波斯帝國制服了。接著,波斯皇帝大流士決定對希臘本上頑固抵抗的希臘人進行懲罰,他派出一支遠征軍,於公元前49O年在雅典西北面的馬拉松登陸。雖然雅典人由於諸城邦之間的敵對,幾乎是獨自作戰,但他們的方陣還是予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大大提高了希臘人的士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寫道:「在希臘人中,看到波斯服裝、看到穿波斯服裝的人而敢於勇敢地對付,這些人當屬最早;在那時以前,希臘人只要一聽到波斯人的名字就感到恐怖。」
十年後,波斯人又卷土重來,集結的武力比十年前要強大得多,這一次是取道穿越色雷斯和色薩利的陸路。一支由斯巴達人統率的混合部隊為阻擊波斯人,在溫泉關英勇地力戰至死。雖然波斯人攻入並洗劫了雅典,但雅典海軍在附近的薩拉米斯灣擊潰了波斯人;當波斯人從愛琴海撤退時,希臘聯合艦隊尾隨其後,贏得又一次海戰的勝利。不久,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陸續擺脫波斯人的統治,希臘人成為世界上最大帝國的戰勝者。
希臘人的勝利有著重大影響。首先,使希臘人免於遭到東方專制主義的統治,得以保持自己的特點,為人類文明作出其獨特的貢獻。這一點亦為柏拉圖所認識到;他寫道:「倘若雅典人和斯巴達人的共同決心未能擋住迫近眉睫的奴役,我們也許已可以說,希臘各城邦已混雜一團,希臘人混同野蠻人,其處境與眼下生活在波斯暴政下的那些民族差不多,被拆得七零八落,或者可憐地雜聚在一起。」
希臘人的勝利,特別是雅典海軍的勝利,也促進了民主政治的發展。因為劃船投入戰斗的劃手都是無財力將自己裝備成重甲步兵的公民,所以,城市貧民這時在軍事上所起的作用甚至比有財產的重甲步兵還要重大。這自然加強了民主政治運動的發展。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時期(公元前461-429年)達到最高潮。
雅典在希波戰爭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導致其最終建立起雅典霸權,而斯巴達由於其固定不變的經濟和經常受到希洛人起義的威脅,仍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雅典帶頭聯合愛琴海各島及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組成一個同盟;因同盟總部原先設於提洛島上,故稱提洛同盟,同盟的宗旨是防備波斯人有可能進一步發動的進攻,以確保盟邦的共同安全。原則上各盟邦地位平等,召開全盟例會時,每一加盟城邦各只有一票表決權。但實際上,從一開始起,便由雅典派出將軍,掌握行政領導權;沒有戰艦或不願提供戰艦的盟邦須向雅典交納貢金。雅典還逐漸加緊對入盟各邦的控制:同盟金庫從提洛移至雅典;雅典鑄幣成為共同的交換媒介物;入盟各邦不得退盟。因而,到公元前450年,同盟已變成了一個帝國,用歐里庇得茲的話來說,雅典的權力已從愛奧尼亞「向外擴大到大西洋」。
雅典的帝國主義是比較開明、仁慈的,從以下事實中可以看出來:雅典的大部分盟邦一直對雅典保持忠誠,直到後來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真正結束為止;而且,當它們真的發動叛亂時,煽動反叛的都是些主張寡頭政治的不同政見者,因為廣大人民通常並不認為雅典的公民大會是壓迫者,相反,把它看作是反對他們本國壓迫者的保護人。不過,由於雅典不斷向外擴張,並引起了斯巴達的恐懼;因而,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大概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是海上強國,另一方是陸上強國,戰爭連綿十年之久。斯巴達軍隊雖然年年攻掠阿提卡,但未能突破連接雅典和大海的長城,也不能保證後繼物資的供給。而雅典人一方,由於公元前429年遭受到禍害嚴重的大瘟疫,人口死去近一半,連伯里克利也罹疾而死,所以,只能胡亂地攻擊伯羅奔尼撒沿岸一帶。公元前415年,雅典決定派艦隊遠征西西里,切斷斯巴達的糧食供給,結果以慘敗告終。修昔底德寫道:「艦隊和軍隊統統從地球表面消滅掉,什麼也未能保全下來。」於是,雅典盟邦紛紛叛離,斯巴達人終於擊毀長城;而雅典於公元前4O4年因受到圍困、飢餓逼迫,只好宣布投降。雅典僅保留了一個城邦的地位,艦隊和帝國統統喪失,甚至連其自我標榜的民主政治也因得勝的斯巴達強加一個短命的貴族寡頭政權而失去。
這場毀滅性戰爭的結果,使整個希臘世界陷入民窮財盡的困境,而存在的問題一個也沒得到解決。斯巴達專橫跋扈,底比斯和雅典為求相互保護而結成新的聯盟。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人使斯巴達人蒙受200年來第一次軍事上的慘敗,並在以後十年裡稱霸希臘本土;僅緊接著,血腥的相互爭斗又一次盛行,各城邦再一次吞沒在由不斷變動的聯盟和小規模的戰爭所造成的一片混亂之中。這一混亂階段的存在使外來強國得以征服希臘和用暴力統一希臘。公元前335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喀羅尼亞大敗底比斯和雅典聯軍。他剝奪了希臘各城邦的大部分自治權,但是,還未來得及進一步實行東侵的計劃,便於公元前336年遇刺身亡。他的繼承人是他那世界聞名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
古典時代結束了,希臘化時代即將開始。在論述希臘化時代之前,我們先停下來考察一下古典時代的文明;一般認為,古典時代的文明是人類智慧和精神的一個偉大勝利。
三、古典時代的文明
「伯里克利的黃金時代」、「希臘的奇跡」、「希臘的光榮」——這是人們提到5世紀希臘文明時通常所用的一些誇張的說法。
我們以後會看到這一文明有它的缺點,不過,那些過分的贊揚是可以理解的,大半是應得的。這是為什麼呢?希臘「天才」的基礎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認為,這里所說的天才不是字面意義上所指的天才;因為遷移到巴爾干半島南部的印歐人不會恰好在遺傳方面優於那些移居中東、印度或西歐的印歐人。所以,只有將希臘人的歷史發展與定居歐亞其他地區的印歐人的歷史發展作一比較,才能找到答案。
比較的結果,對希臘人的非凡成就提出了兩點解釋。首先,希臘人住的地方離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能夠從後者最早的成就中得到好處,但是,還沒有近到不能保持自己的特點的地步。實際上,希波戰爭的主要意義就在於,戰爭的結果使希臘人能同時做上述這兩件不相容的事而雙收其利。
古典希臘文明不是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樣,大量借用過去的文明——如中東文明。不過,希臘人所借用的,無論是埃及的藝術形式還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教學和天文學,都烙上了希臘人所獨有的智慧的特徵。這些特徵歸結起來,就是虛心、好奇多思、渴求學習、富有常識。希臘人常到國外去旅行,在這一方面,連其他民族中的商人、士兵、殖民者和旅行者都相形見絀;旅行時,他們總是保持著懷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他們探究一切事物,將所有的問題都搬到理性的審判台前加以考察。柏拉圖在《辯訴篇》中寫道,蘇格拉底主張,凡是為一個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為錯誤的東西,就不應該去想、不應該去做,哪怕受到當權者或任何法庭的強迫,也要不惜任何代價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還指出了自由辯論對社會的重要性。他在受審時為自己性命所作的申辯就是以這一觀點為基礎。這種不受束縛的自由思想是希臘人所獨有的,至少就其普遍和強烈的程度而言是如此。世俗的人生觀也是希臘人所獨有的;他們堅信,人活著,最主要的事是完滿地表現此時此地人的個性。理性主義和現世主義相結合,使希臘人能夠自由地、富有想像力地思考有關人類和社會的各種問題,並在偉大的文學、哲學和藝術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們的作品至今仍引人注目、有重大意義。
希臘人這些獨有的特點在他們的宗教思想和習俗中清楚地反映出來。希臘人把他們的神看作實際上是和他們自己很相似的,區別僅在於神更有力量、更長壽、更美麗。由於信奉這樣的神,希臘人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統治的世界裡,因而感到無憂無慮、安適自在。希臘人和諸神的關系實質上是一種平等交換的關系;他們祈禱和獻祭的目的,是指望諸神能對他們表示好意。正如希羅多德所說,這種宗教關系是通過「普通的神龕和祭品」而不是通過教會組織和共同的宗教信仰來維系的。盡管荷馬的《伊利亞特》和赫西奧德的《神譜》概述了當時流行的宗教思想,但希臘宗教從未系統地提出過共同的宗教教義或編出一部宗教經典。拿希臘宗教與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宗教相對比,希臘宗教的這一特點顯得非常明顯。據美索不達米亞人對事物起源的解釋,人類是主神特地創造出來、為諸神建造廟宇和奉獻祭品的。因而,建造廟宇和奉獻祭品等責任實際上也就構成人類存在的理由。這與公元前6世紀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的觀念是多麼不同。
古典希臘的宗教是城邦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滲透到城部生活的每一方面。它解釋了物質世界、日常獻祭活動和各種社會制度,也是激起詩人和藝術家創作靈感的一個主要源泉。每一座希臘廟宇都是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中心。有許多人專從事於發展某種特殊的技藝,多少是出於偶然的緣故。最先成為有技術的醫生的那些奇跡創造者,就是在科斯島上在崇拜傳說中的醫神埃斯科技庇俄斯的活動中成長起來的。著名的希波克拉底是其中最傑出的一個。他寫的醫學論文極度客觀,他對每一病例的診斷都以客觀觀察為根據,避免將疾病的起因或治療與巫術混為一談。在論及「聖」病羊癎瘋時,他寫道:「我覺得,這種被稱為聖病的疾病並不比其他任何疾病更神聖。它和其他疾病一樣,有自然的原因。人們之所以認為它神聖,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它。……實際上,所有事物在這方面全一樣,都有前因可找。」
同樣,演員是在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動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先是演戲似地表演崇拜酒神的祭儀,進而漸漸地創作出意義深遠的悲劇和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這種文藝只有在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才能發展起來,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像的。雅典城每逢宗教節日,便由國家出錢上演劇本,並組織公民集體觀看。雅典戲劇發展的平衡和正常狀態應歸於劇作者與觀眾的密切聯系。埃斯庫羅斯在取得薩拉米斯戰役勝利的公民面前上演他根據該戰役所改編的《波斯人》一劇。索福克勒斯在他的悲劇中常常提到諸神,可是他主要關心的不是宗教問題,而是各式各樣的人——高尚而可欽佩的人、面臨自己所不能駕馭的力量的人、作惡多端的人、受到嚴厲懲罰的人。俄狄浦斯面臨大難時勇於受苦的英雄主義就是索福克勒斯所創作的悲劇的實質,它多少揭示了人生的意義,提出了所有人共同面臨的一些問題。
如果說索福克勒斯對傳統的宗教很不感興趣,那麼歐里庇得斯則是持積極懷疑的態度。他毫不留情地刻劃諸神的缺點,諷刺那些相信神出人高明的人。他長於批評,是個一心一意為那些不受歡迎的事業而奮斗的戰士。他支持奴隸和外國人的權利,極力主張婦女解放,抨擊對戰爭的頌揚。阿里斯托芬就更是如此,他的喜劇充滿對社會的譏諷。他本人是個嚮往美好的舊時代的保守主義者,所以他嘲笑民主派的領袖和政策。在《呂西斯忒拉忒》一劇中,他描述了一群婦女,因被沒完沒了的殺戮嚇壞了,拒絕和他們的丈夫同房,直到他們放棄戰爭為止。在《騎士》一劇里,阿里斯托芬通過一個將軍試圖勸服一個賣香腸的人去奪取民主派的領袖克里昂的職位,嘲諷了民主制度。
希臘藝術也是城邦文明獨特的產物。由於神廟成為城邦文化非宗教和宗教的核心,藝術和建築在神廟上得到最高度的表現。這些神廟是受人尊崇的男女保護神的住處,如雅典衛城的聖地帕台濃神廟就是為雅典娜女神建造的。雕刻是建築的侍女,諸神的廟堂均用雕刻加以裝飾。雕刻大師如菲迪亞斯和普拉克西特利斯不僅在神廟的牆壁和三角牆上進行雕刻,而且也為神廟內部塑造雕像。他們的作品與後來的羅馬雕刻的現實主義大不相同,帶有綜合性,即只是強調表規模型的基本特徵,而不是一個個模型照搬。談到希臘雕刻;也不應忽視希臘硬幣,它們為這一時代的雕刻提供了一些最好的例子。總之,希臘的一切藝術都體現了希臘人平衡、和諧和中庸的基本思想。若將帕台濃神廟與埃及的金字塔、美索不達米亞的塔廟,或者比較原始的希臘雕像和那時以前中東各族的浮誇的雕塑品作一比較,這一點就顯得更加明顯。
同樣的對比也明顯地存在於哲學思辨中。在世界的本質這一問題上,公元前6世紀小亞細亞沿海的愛奧尼亞的理性主義哲學家首先起來向傳統的超自然的解釋挑戰。他們提出了「世界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這一根本問題。泰勒斯推測萬物始源於水,因為液體、固體和蒸汽都是水的存在形式。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的始基是火,因為火非常活躍,能轉變成萬物。阿那克西米尼主張氣為萬物的始基。他論證說,氣稀薄化,便成為火;氣逐漸凝聚就決策成為風、雲、水、土、石頭。據現代科學看來,這些觀點似乎是樸素的,但重要的是,他們不求神的幫助,是通過自由地運用理性來提出問題、尋找答案。這一時期的希臘人還以同樣方式採用了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在天文學方面的觀測資料,並將其中的占星術成份加以清除;而且,後者的仍處於經驗主義階段的數學知識,他們也汲取了,並加以發展,使其具有很有條理的邏輯結構。
約公元前5世紀中葉,隨希臘社會的情況日漸復雜,哲學家們將他們的注意中心從物質世界轉移到人和有關人的各種問題上。就智者派而言,尤其如此。其最傑出的代言人是普羅塔哥拉。他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異,所以,世界上決沒有絕對真理可言。對人的強調使智者派遣責奴隸制度和戰爭,並支持民眾的大部分事業。但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希臘人,特別是那些保守派,對智者派的相對主義很顧忌,擔心它會危及社會秩序和道德。蘇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當時腐敗的政治和沒有任何明確的生活准則使他深為憂慮。他永無休止地和朋友們談話,發展起一套辯證科學,即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見解,直至確立普遍公認的真理。他堅持認為,用這種方法可以發現有關絕對真理、絕對善或絕對美的觀念,而這些觀念與成為個人放縱不羈、公共道德敗壞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對主義大不相同,將為個人行為提供永久性的指導。
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公元前427-374年)出身貴族,他和他的朋友們引雅典為自豪,可對雅典人民並不信任。當雅典民主政體判處蘇格拉底死刑時,這種不信任加深而為仇恨。因此,柏拉圖的目標是要實現一個既能維持貴族特權、又可為貧苦階級接受的社會。他的「理想國」把人分為四等:護國者、哲學家、士兵和勞動群眾。這種等級劃分是永久的;柏拉圖用一則神話即「高尚的謊言」作為其理論根據,這則神話說,這四個等級是神用金、銀、銅、鐵四種金屬創造出來的。柏拉圖曾希望敘拉古的統治者能接受他的學說,付諸實踐,以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但未能如願,他只好回到雅典,繪一批批弟子講學,達40年之久。他教導弟子們說,世界上存在的每一樣事物都是相應的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所以,整個現實世界是完善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善的摹本。柏拉圖認為,善不是變動不盡的現實世界的知識,而是真實的理念世界的知識。
這一歷史時期的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亞里土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他開始時是柏拉圖的弟子,但是,老師去世後,他創辦了萊森學院。亞里士多德是一個收集者和理性主義者,而不是一個神秘主義者;是一位邏輯學家和科學家,而不是一位哲學家。他為了創立自己的學說,汲取了所有各方面的知識涉及的知識領域之廣泛,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卓越貢獻主要在邏輯學、物理學、生物學和人文學科諸領域,他實際上是這些學科的創始人。作為一個偉大的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尋求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秩序。他認為,整個自然界,最低級的是礦物,位於礦物之上的是植物,位於植物之上的是動物,人類處於最高級。他將人類社會的各個階級與自然界的各個等級相對應,從而證明,人類劃分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隸是天經地義的。他說:
有些人生來就註定應該服從,另有些人生來就註定應該統治;……戰爭的藝術是一門關於獲取的自然藝術,因為它包括狩獵;是一門用來對付野獸和那些生來應該受統治、卻不願服從的人的藝術。這種戰爭當然是正義的。
論述古典希臘不能不提到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他們敘述了他們那個時代各種激動人心的事件,並在敘述過程中,創立了一種新的文學類型——歷史。希羅多德早先生活在曾淪於波斯人統治下的小亞細亞的希臘人中間,以後來到使波斯人遭到破天荒的慘敗的雅典。希羅多德把雅典人的這一重大勝利歸因於他們的民主政體,所以,他的《歷史》一書是最早謳歌民主政體的一篇偉大的領辭。這部作品隱含的意思可以用他贊同的某希臘人的幾句話來說明。那位希臘人在對波斯國王談及自己的同胞時說:『雖然他們是自由人,但並非在各個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們的主人,他們畏懼這位主人甚於你的臣民害怕你。法律規定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法律的條文始終如一。法律禁止他們臨戰逃脫,不管遇到的敵人有多少;要求他們作戰時堅如磐石,或者戰勝敵人,或者死於敵手。」
在描述了希臘人在如此眾多領域里的非凡成就之後,按照通常的做法,須指出他們的一些缺點。這就是,婦女的社會地位很低;奴隸們受到剝削;雖然奴隸和客籍民即居留的外邦人構成居民的大多數,但他們絕無雅典公民權。所有這些情況都是真實的,但無關大局。評價古典希臘,應該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應該依據現在的做法,或者更糟,按照烏托邦的標准。
在公民權這一問題上,雅典人和其他所有希臘人一樣,認為他們自己是一個大家庭,只有同一血統的人才能成為公民,外邦人居留時間再長也不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客籍民都是自願前來的移民,只要他們願意,隨時可以離開,但許多人還是長期地居住在雅典,為收養他們的這座城市慷慨地貢獻自己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雅典的滿意和忠誠。同樣,奴隸制度盡管造成許多不好的後果(本章最後一書將予以分析),但並沒有象通常所設想的那樣廣泛。絕大多數公民——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公民——沒有奴隸,靠當農民、工匠、店主或水手謀生。常有人說,普通雅典人因有奴隸來養活,能夠整天看戲、擔任公職、討論哲學和政治,這是不符合實際的。
評價古典希臘,不應看它哪些沒做到,而應看它做了些什麼。如果這條標准可以確立,那麼古典希臘的貢獻及其歷史意義也就極其明顯而突出。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體的理論和實踐,多種形式的藝術、文學和哲學思想,對個人自由和個人責任心的強調——所有這些構成了希臘留給人類的光輝遺產。
『伍』 雅典歷史發展階段有哪些
1、史前文明
希臘大陸從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革命開始影響到當時的巴爾干半島與希臘地區,約西元前二十世紀,來自於北歐的印歐民族,愛奧尼亞人、亞該亞人、多利安人等等,這些民族自稱為希倫人(Hellense),他們進入愛琴海一帶,並且移居此地,向愛琴海沿岸的民族,學習與吸收他們的文化與知識,希倫人因此逐漸文明化,並且趕走原居於愛琴海沿岸的民族,成為希臘人的祖先。
2、米諾斯文明
米諾斯文明是愛琴文明中最早出現的,活躍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700年一直持續到約前1450年,現今人們對於米諾斯人知之甚少,甚至連這個名字也只一個是現代的稱呼,其稱呼來自傳說中克里特島的國王米諾斯,他們被認定屬於前印歐民族(pre-Indo-European),而他們的語言米諾斯語(Eteocretan)可能使用仍未被解讀的線性文字A書寫,他們主要以海上貿易為生。
貿易是米諾斯的主要經濟來源,地中海東部地區都曾發現來自於米諾斯的工藝品,譬如印石,出產自希臘、土耳其、愛琴海諸島、埃及以及美索不達米亞的金屬製品也曾在克諾索斯遺址發現,考克學家在克里特島上也發展種類繁多的大型壇罐,這些壇罐是用來收藏橄欖油和葡萄酒的器具,橄欖油和葡萄酒是米諾斯人的主要出口產品。
除此之外,木材、羊毛紱、陶器、珠寶、刀具、香水以及葯品也都是他們的出口產品。
克里特島約於公元前第3千紀末出現了青銅文化,公元前第2千紀初有了國家和文字,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些講希臘語的部落開始在希臘半島定居,公元前第 2千紀的中、後期,希臘人建立過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舊譯「派洛斯」)等小國,已有文字,創造了燦爛的邁錫尼文明。
3、邁錫尼文明
邁錫尼文明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古希臘文明,它的存在從公元前1600年左右希臘人到達愛琴海開始算起,直至約前1100年的衰落,這是荷馬史詩以及許多希臘神話的歷史設定。
「邁錫尼時期」得名於阿爾戈斯地區東北的邁錫尼考古遺址,在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上,雅典、皮洛斯、底比斯及梯林斯也是重要的邁錫尼城市。
邁錫尼文明是個由武士所領銜的貴族統治,大約前1400年邁錫尼人掌握了米諾斯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島的控制權,並且吸收了後者的文字,從而衍生出線性文字B來書寫自己的語言,一種早期希臘語,米諾斯時期的文字被稱為線性文字A。
邁錫尼人將他們的貴族葬於圓頂墓(tholoi),一種帶有高高的穹頂和筆直的石砌入口通道的圓形墓室,他們通常將短劍和其他武器裝備與死者合葬,而貴族更是通常戴有金面具、冠冕、甲胄以及鑲有珠寶的武器,邁錫尼人通常以坐姿下葬,一些貴族的遺體經過木乃伊化。
公元前第2千紀中期起,希臘人逐步向愛琴海(包括克里特島)的諸島擴張,傳說發生於小亞細亞地區的特洛伊戰爭,可能就在希臘人向外擴張的公元前13世紀下半葉或者公元前12世紀初。
邁錫尼文明衰落於約前1100年,許多城市被洗劫一空,從此希臘歷史進入了黑暗時期,在這段時期,希臘的人口和文化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希臘人自己將禍根歸結於另一族希臘人——多利安人的入侵,然而缺乏考古證據證明這個論斷。
公元前1200年左右,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一些生活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講希臘語的部落從北方進入希臘半島,引起了塞薩利亞及其以南的許多希臘部落和部族向不同方向的遷徙,國家、文字和宏偉的宮殿都消失了,繼之而來的是原始社會末期的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在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希臘人居住的地區占統治地位的「荷馬時代」。
4、古希臘城邦時期
對於古希臘時期的開始,歷史學家們莫衷一是,雖然在通常的使用中它可以指羅馬帝國統治希臘之前希臘所有的歷史,歷史學家傾向於給它一個更精確的定義,一些作者將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包含入內,而另一些人指出這些文明與更晚的古典希臘文明之間的差異過大,而應另作劃分。
傳統上,古希臘時期的開始被定為前776年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但是更多的歷史學家將其提前至約前1000年;它隨著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23年的辭世而結束。繼後的時期被稱為希臘化時期,雖然並非所有學者都將這兩個時期區分對待,甚至還有作者將古希臘文明視做連綿延續直至基督教於公元3世紀的興起。
古希臘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古希臘文化深入地影響了古羅馬文明,後者將其發揚光大並傳之於整個西方世界,古希臘文明的遺產植根於今天西方世界的語言、政治、教育、哲學、藝術以及建築中,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18、19世紀發生於歐洲和美洲不同的新古典主義運動中極大地影響了文明的進程。
古希臘的政治單元是城邦(Polis),因而「政治」(Politics)即為「城邦的事務」,每一個城市,至少在理論上是獨立的。
從公元前8世紀初至前6世紀末,古代希臘世界的大部分地區處於和平環境之中,沒有受到外族的嚴重威脅,由於與古代世界其他一些文明中心的聯系日益密切,希臘人從埃及和西亞學到了不少有益的東西。
在農業和手工業中,鐵制工具已經普遍使用,盡管所有地區主要的經濟部門都是農業,但在一些地理條件優越的地區,如科林斯、埃吉納、米利都、雅典、哈爾基斯、埃雷特里亞、希俄斯等地,商業和榨油、釀酒、金屬加工、制陶、武器製造等手工業有了很大發展,造船技術和航海業也有長足進步,出現了三列槳戰艦。
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在改造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重新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6世紀中葉,在埃吉納、科林斯、雅典等地開始鑄造貨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產生和發展,從公元前8 世紀起,在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人中,又開始形成國家。一、二百年內,陸續出現了一批史家稱為「城邦」的小國,但也有一些部落仍然停留在原始社會後期。
公元前8世紀中葉至前6世紀末,希臘人的廣泛移民活動,是社會經濟變革的一個重要因素,商人外出貿易,破產者到海外謀生,政治斗爭的失敗者陸續在海外占據一些殖民點,隨著希臘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殖民范圍擴大,在東起黑海東岸,西至今法國的馬賽,包括義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的一部分,南達尼羅河口和利比亞,北抵今阿爾巴尼亞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的廣大地域內,幾十個希臘城邦(遠非所有城邦都參加了移民)先後建立了總數逾百的移民區。
其中最著名的有林斯人建立的敘拉古,斯巴達人建立的塔連同,邁加拉人建立的拜占庭,米利都人建立的奧爾比亞等,大多數城邦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耕地不足,這個時期移民的主要特點是絕大多數移民區都成了獨立的城邦,它們與母邦的關系,主要限於奉祀共同的神,在廣大地域內眾多移民區的建立密切,也有的兵戎相見,同時不少地區出現了移民奴役、剝削原有居民的現象。
希臘人在向外擴張的同時,也不斷發展內部各地區間的交往,以宗教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許多「近鄰同盟」的建立,奧林匹亞、德爾斐等逐漸具有全希臘意義的宗教中心和競技中心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希臘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經濟、文化交流。城邦之間也發生過不同性質的戰爭,包括斯巴達征服美塞尼亞那樣的希臘人奴役希臘人的戰爭。
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國消滅了呂底亞,並乘機進攻位於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其首個目標為依阿尼亞地區的各個希臘城邦,依阿尼亞地區的經濟甚為發達,其政治亦為較先進的民主制,波斯國王便向依阿尼亞地區各希臘城邦提出要其改民主制為君主制的不合理要求,以找借口向其宣戰。
依阿尼亞諸城邦無法接受,於是便以米利都為首,進行抵抗波斯的運動,米利都因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達求援,但斯巴達卻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維厄兩城邦出兵援救,兩城邦雖然派出大批士兵及軍艦援救,但在堅持數年後,仍然不敵波斯大軍,在公元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依阿尼亞區。
在這一時期中,依阿尼亞的許多優秀人物逃到希臘的其他地方,將直迄當時局限在依阿尼亞的文明轉播到希臘世界的其他地方。
公元前431-前404年,希臘數百個城邦捲入了規模空前的「希臘世界大戰」,戰火幾乎波及當時整個地中海文明世界。
5、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34年開始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實質是以馬其頓人為主的馬其頓、希臘軍隊對亞洲和北非廣大地區的侵略,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希臘歷史進入「希臘化時代」。
經過數十年的戰亂,在歐亞非三洲的廣大地域內出現了以托勒密王國、塞琉西王國、馬其頓王國為主的一批「希臘化國家」。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城邦多數程度不同地成了國王或僭主統治下的保有一定自治權利的地方自治單位,在希臘大陸,只有埃托利亞同盟和阿哈伊亞同盟以及斯巴達比較長期地保持了政治獨立。
公元前299年,羅馬勢力開始侵入巴爾干半島,隨著希臘化諸王國陸續滅亡,羅馬人逐漸成為希臘人命運的主宰。
公元前30年,羅馬滅亡了最後一個希臘化國家——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臘的歷史隨之告終。
6、古羅馬帝國時期
公元前30年,羅馬開始侵略希臘。
希臘軍事力量的下降使得羅馬人在前168年左右征服了這片土地,盡管成為羅馬的領土,不過卻擁有一段前所未有的和平時光,很多希臘人認為羅馬人結束希臘化時代的動亂,羅馬人的統治則帶來和平,而希臘文化反過來征服了羅馬人的生活。
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狄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從此希臘歸東羅馬帝國管轄。
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
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
7、拜占庭帝國時期
拜占庭帝國的歷史由學者August Heisenberg總結為「皈依基督教的希臘人的羅馬國」的歷史,自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及後西羅馬帝國的覆滅,而原本由東羅馬帝國統治的埃及、巴勒斯坦及敘利亞等地又在七世紀被阿拉伯入侵及佔領,希臘於是成為了帝國的主要部份,希臘人也成為帝國的主要公民,並最終將這兩種身份等同了起來。
君士坦丁大帝將拜占庭建築成為帝國的首都(從此稱為君士坦丁堡),將其置於帝國中心,並在之後的歷史長河中一直作為燈塔狼煙指引著希臘人的民族歸屬感,直到近代。
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一世的形象構成了帝國前期(324年—610年)的歷史,這兩個皇帝吸收了羅馬的傳統,作為拜占庭帝國奠立和發展的根基。最初的幾個世紀用於鞏固帝國邊界,並試圖恢復羅馬帝國的疆域,同時,這一階段也標志為正教傳統的建立及其與來自帝國內部異端的沖突。
在拜占庭中期(610年—867年)的第一階段,帝國經受了同時來自宿仇(波斯人、倫巴底人、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和新敵(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弗拉幾人)的進攻,這些攻擊並不局限於邊界沖突,有時他們深入疆界甚至威脅首都。同時,入侵者並不滿足於時而短暫的進攻,而是轉為長期定居,變作與帝國敵對的新的國家,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因素導致帝國的結構也產生了轉變,比如小戶的自由農民的興盛、軍事統治的擴張以及軍區(themata)制度的發展,完成了肇始於上個時期的這些變化。
在行政領域也發生了一些改變:社會和行政變得相當希臘化,同時偶像破除運動之後重塑了正教傳統,這些因素致使了對鄰近國家成功的軍事行動,將它們置於拜占庭的文化影響圈之內,在這個時期版圖有所縮小,並且由於丟失了生產財富的地區,經濟受到一定的破壞;然而,它取得了語言、宗教和文化的巨大輻射力。
1204年,發生了帝國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標志了拜占庭晚期的開始,希臘人的君士坦丁堡在歷史上第一次失守,帝國被拉丁十字軍征服並由一個拉丁國家所取代了57年,此外,拉丁佔領時期極大地影響了帝國的內部發展,因為封建分封制度被引入了拜占庭生活。
1261年,希臘帝國被分割至前希臘拜占庭科穆寧王朝的成員(Epirus)手中以及巴列奧略王朝(君士坦丁堡淪陷時的最後一任王朝)手中,希臘拜占庭帝國內部的衰弱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入侵逐漸導致了帝國的衰亡,1453年,拜占庭帝國落入奧斯曼人手中,希臘的拜占庭時期宣告結束。
需要指出的是「拜占庭時期」這個術語是由現代歷史學家發明的,自10世紀起人們稱呼這個帝國為希臘帝國,而之前則為羅馬希臘帝國(Romeo-Greek),這就是為什麼希臘人有時在口語中自稱為Romioi,「羅馬」(Romeo)這一修飾來自於帝國在政治行政領域對於羅馬的傳承,實際上,在歐洲歷史上許多國家都使用這個修飾,比如卡洛林王朝以及日耳曼人的神聖羅馬帝國都將自己看作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8、奧斯曼帝國時期
1460年,希臘遭奧斯曼帝國統治,奧斯曼帝國採用阿爾巴尼亞族省督來統治希臘,用希臘官僚統治羅馬尼亞人和斯拉夫人。
奧斯曼人結束1204年以來的分裂局面,希臘進入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歷史階段,他們由駐索菲亞的歐洲領地總督直接管轄,1470年,被六個「旗」(Sanjak),旗之下再細分數個縣,土耳其蘇丹讓希臘當地的名門望族,負責地方收稅和維持治安的工作,也有擔任中央政府重要要職,如教會、軍隊、文官,都有需要他們的地方。
有些希臘人不願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興起了兩股移民潮,首先是希臘知識分子階層向西歐的移民,由此激發了文藝復興的到來;其次,一些希臘人離開了平原,躲進層巒的群山中。由於希臘是個多山的國度,而奧斯曼人從未成功地在山區建立他們的軍事或者行政存在,因而在這種意義上來說,奧斯曼人從來沒有完全征服希臘。
19世紀初,烏克蘭的敖德薩,希臘人建立秘密組織友誼社。
1774年,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大敗給俄國後,依據兩國簽訂的庫楚克凱納吉條約,奧斯曼開放黑海讓俄國船隻通航,並減免其關稅,俄國因為缺乏黑海船隻,所以慷慨地讓同是東正教的希臘人和部分巴爾幹人,享有船隻懸掛俄國旗號的權利,於是,大量希臘商人趁機掌控俄國有利可圖的糧食貿易,把大烏克蘭地區生產的小麥,運送到糧價較高的南歐與西歐地區,這不但讓希臘本地的希臘商人崛起,也從西歐媒介並傳導了18世紀的啟蒙運動與獨立理想。
1821年3月25日,希臘爆發反侵略軍的獨立戰爭,同時宣布獨立,英國詩人拜倫投身於希臘獨立運動,一直持續到1829年。
9、希臘獨立戰爭
奧斯曼人統治希臘直到19世紀早期,1821年希臘人發動了希臘獨立戰爭,並宣稱獨立;不過受到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的抵制,這一運動直到1829年才獲得最終的勝利。
當時的歐洲知識精英普遍崇拜古希臘文明,敵視伊斯蘭文明,紛紛以同情的眼光看待這場戰爭,將之視為古典主義的歐洲或是基督教的歐洲對於異族的反抗。
例如歐仁·德拉克羅瓦在他1824年的作品《伊俄斯的屠殺》(Le Massacre de Scio)中所表現出的情感,一些非希臘族的志願者也參加了戰斗,如詩人拜倫,當時奧斯曼帝國對於反抗軍來說過於強大,事實上,他們一度接近於完全扼殺起義軍,但正是迫於外國軍事力量的干涉才沒有實現。
1827年的納瓦里諾海戰標定了戰事的走向,其中來自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的艦只擊潰了奧斯曼和埃及的聯合艦隊,而在1832年得以順利獨立,現代希臘於是出現。
希臘獨立之後,出現了地方派系斗爭的局面。
10、希臘王國
1828年,由愛奧尼斯·卡波季斯第亞斯帶領希臘邁向獨立,同時當選為第一共和國的首任總統,然而他卻在1831年遭到暗殺身亡,此後全國陷入了一片混亂,列強決定介入並計劃成立一個王國。
在1832年的倫敦會議之中,英、法、俄三國指派統治巴伐利亞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年僅十七歲的奧托王子為希臘的第一位君主,由於當時奧托尚未成年,於是就由一個攝政團輔政,到了1835年,他才親政。
1862年,奧托一世被罷黜後,由來自丹麥的威廉親王即位,是為喬治一世,他一共在位五十年,在這段期間,希臘的版圖大為擴張(在他加冕後不久,英國便把愛奧尼亞島割給希臘);同時,在經濟方面也有大幅成長,1913年,就在希臘即將於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獲勝之際,喬治一世在塞薩洛尼基遇刺身亡。
喬治一世死後,由其子康斯坦丁一世繼位,他在德國受過教育,並且還娶了德皇的女兒索菲亞,因此也算是德國人,而拒絕首相埃萊夫塞里奧斯·韋尼澤洛斯參與三國協約的建議,使希臘一開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然而,此舉引起部分人士的反對,雙方意見相左,各自在雅典與塞薩洛尼基成立政府,造成分裂的局面。
1917年,希臘還是加入了三國協約陣營,而康斯坦丁一世則被迫讓位給他的兒子亞歷山大,戰後,希臘獲得小亞細亞的一些土地作為補償。
1920年,亞歷山大國王被猴子咬傷而逝世,由康斯坦丁一世重新繼承王位,但稍後發生的第二次希土戰爭中希臘軍隊慘敗,致使他又被罷黜下台,不久於西西里島的流放地逝世,其後,喬治二世繼位。
1924年,喬治二世因第二共和的成立而離位;1935年,Georgios Kondylis將軍發動政變,將共和政府推翻,並舉辦公民投票恢復君主制,喬治二世復辟;1941年,德軍入侵希臘後他與全體王室成員流亡到埃及;1946年,喬治二世回國復位,直到1947年去世。
喬治二世的繼承人為保羅一世,他在位至1964年;1967年12月,其子康斯坦丁二世為上校團驅逐,並由上校團所指派的攝政王取而代之;1967年4月建立了軍人獨裁政權;1973年,在軍政府所主導的公投下,王室被廢除,確立共和制;同年6月,喬治·帕帕多普洛斯出任總統。
11、希臘共和國
1974年7月,希臘軍政府垮台,康斯坦丁二世返國,但是他並未恢復王位,11月舉行議會選舉,新民主黨獲勝並執政;12月舉行公民投票,有69%的民眾贊成終止君主制度,確立國家政體為共和制,希臘王國至此宣告滅亡,走入歷史。
此後由新民主黨和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簡稱泛希社運)輪流執政。
『陸』 雅典政體的發展歷程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發展歷程1、希臘城邦雅典是民主政體的發源專地。2、發展歷程屬:(1)君主制:古希臘進入文明社會之初,實行君主制(終身制、世襲制)。(2)君主制:公元前8——前7世紀,貴族製取代君主制(任期制、選舉制)。(3)民主制:①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②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在雅典確立了民主制。(確立「陶片放逐法」)(梭倫改革的內容:①廢除一切債務和債務奴隸,確立了個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權利;②設立新的司法機關——民眾法庭,審判員從所有公民中抽簽產生;③確立新的選舉法,特別是抽簽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做法,體現了機會均等、公開、公平的民主原則;④按財產多少劃分公民的等級,打破了貴族制強調出身的世襲原則。)
『柒』 古希臘史的基本線索是什麼
一、形成時期,公元前800-500年
公元前12世紀,隨著多里安人的入侵,希臘墮入「黑暗時代」(見第六章第四章)。這一時期的希臘以農業為主,實行部落制和貴族政治,活動范圍限於愛琴海區域。到公元前6世紀末,這一切都改變了。部落組織讓位於城邦;其他社會等級起來向貴族階層挑戰;工商業開始發揮重大作用;希臘殖民地逐漸遍布整個地中海沿岸一帶。所有這些發展構成了形成時期希臘世界的全面轉變,為後來的古典時代打開了通途。
希臘地區的地理特點是促成這些發展的一個基本因素。希臘地區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廣闊的平原,而具備這些天然條件,並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是供養如中東、印度和中國所建立的那種復雜的帝國組織所必需的。在希臘和小亞細亞沿海地區,只有連綿不絕的山脈,這不僅限制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而且把陸地隔成小塊。因而,那種可作為地區合並基礎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臘人是沒有的。入侵者入侵之後,在彼此隔離的村莊里安居下來。這些村莊通常座落在易於防衛的高地附近,因為高地上既可設立供奉諸神的廟宇,又可作為遭遇危險時的避難處。這些由村莊擴大而成的居留地一般稱為「城邦」,而提供避難處的地方稱為「衛城」或「高城」。城邦常策略地設在土壤肥沃的地方或商路附近,因而吸引來更多為移民,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城市。許多小城邦就是這樣形成的,彼此較為隔絕,而又生氣勃勃地獨立不移。
開始時,這些城邦主要靠自然農業、放牧和捕魚為生。但是,到公元前8世紀初,這一自給自足的經濟因人口密集而遭到破壞。渴望土地的農民不得不到海上去當海盜、商人或殖民者,或者如時常發生的那樣,三者兼而事之。到5世紀,包括黑海在內的整個地中海地區環布繁盛的希臘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成為與母邦一模一樣的海外城邦(見第七章第二節)。
這些發展引起一個最後改變整個希臘世界的連鎖反應。殖民地用部把以穀物為主的各種原材料運到人口過剩的希臘,作為回報,得到酒、橄欖油和諸如布、陶器等製成品。這種貿易使希臘本國的經濟急速發展。希臘土壤較適於經營橄欖園和葡萄園,而不適於作麥田。由於多岩石的山坡能用來種葡萄樹和橄欖樹,土地的開墾面積大大增加。因而,轉向商業性農業,使能夠養活的人口比從前經營自然農業時增長二至三倍;此外,對製造業的促進也是很大的,這可以從不僅在地中海周圍,而且深入內地,在俄國中部、德國西南部和法國東北部也發掘出大量希臘陶器這一點上看出來。與此同時,希臘商船隊在往返運送貨物方面也獲得很大成功。那時的貨物與奢侈品截然不同,體積龐大,以如此巨大的規模運銷各地,在歷史上確還是第一次。
6世紀時,改革運動大大加強了。這是由於往昔在戰場上起決定性作用的貴族騎兵這時已由穿戴盔甲、沉重地武裝起來的步兵,也就是重甲兵所取代的緣故。重甲步兵左臂挎盾、右手執長矛,以密集隊報排列成堅固方陣,作戰時步調一致,因而與以往戰無不勝的騎兵對陣時,能以密密的陣勢將他們打敗。這一新事物不僅瓦解了貴族政治權力的軍事基礎,而且提高了那些獨立的、能為進入方陣而裝備自己的農民和工匠的地位,加強了他們的影響。
經濟變革和軍事變革一起,導致了相應的政治變革。在黑暗時代,各城邦開始時實行君主政體,後來漸漸地轉向貴族寡頭政治,到7世紀時,各城邦已由稱為僭主的獨裁者進行統治。這些雄心勃勃的領導者一般都是貴族出身,他們支持民眾的要求,因而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奪得個人權力。「僭主」一詞就是指那些沒有合法權力而進行統治,並且不感覺到受道德譴責的人。實際上,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對特權階級的,而且常常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來,不過並非總是如此。
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斯巴達是與其他希臘城邦發展趨向正相反的典型。約公元前100O年前後,斯巴達人的祖先多里安人侵佔了肥沃的歐羅塔斯河流域,把土著居民變成了奴隸,稱為希洛人。8世紀後期,斯巴達人征服了附近麥西尼亞的肥沃平原,從而排除了向海外擴張的需要。不過,因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且無法避免的。斯巴達享受不到因與外國交往而帶來的經濟和智力上的促進,只能過一種很少變化的農業生活。而且,為了控制大批受管轄的居民,不得不把自己國家組織得象一個軍營。
在此期間,雅典人發展起一個完全不同類型的社會。雅典人不是扎營住宿在懷有敵意的居民中的一夥人侵者,他們自誇是阿提卡的土著居民。同其他城邦的希臘人一樣,他們最初是實行君主政體,以後讓位於由九個執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這九個執政官是主要執政官,全部屬於貴族。不過,和斯巴達大不相同的是,雅典後來朝民主化方向發展。急速發展的貿易創造出一個強有力的中產階級,他們同失去產業的農民聯合,要求政治自改革。梭倫採取的減輕社會痛苦的措施是簡單而又嚴厲的。他將債務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權歸還債務人,讓因負債而變成奴隸的所有平民都重新獲得自由,並永遠禁止債務奴隸制。在政治領域,第一次准許沒有財產的平民參加公民大會,不過,公民大會擁有的權力仍舊很有限。另外,還規定富裕商人可擔任執政官;還設立新的、更受歡迎的陪審法庭來代替貴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權力。總之,梭倫的貢獻在於,在組織上為以後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礎。
二、古典時代,公元前500-336年
期里克利在那篇著名的、為悼念公元前431年在和斯巴達人的戰斗中倒下的雅典士兵而致的追悼辭中宣稱:「我們的城市向全世界開放。……雅典是希臘的學校。」這番自我誇耀的話是完全正確的。公元前5世紀時,雅典使斯巴達和其他所有的希臘城邦黯然失色。這是伯里克利時期雅典的黃金時代,與古典希臘的黃金時代同義。
雅典當時之所以能居有令人目眩的卓越地位,是因為它在打敗龐大的波斯帝國這場重大戰爭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此外,跟雅典人在希波戰爭前不久幸運地發現勞里昂銀礦也多少有關。他們得到這筆財富後決定建立海軍,建造了200餘艘最新式的三層劃槳戰艦;這支艦隊在隨後的戰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能爭的根源在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波斯人征服了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波斯人暴虐地干涉這些城邦的內部事務,使它們於公元前499年發動了反對波斯的起義。它們向希臘本土的城邦求援,並得到了積極的響應;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那時波斯帝國的對外擴張正穿越俄國南部,從北面威脅巴爾干半島各國。小亞細亞諸城邦盡管得到來自愛琴海對岸的海軍的援助,但到公元前494年,還是給波斯帝國制服了。接著,波斯皇帝大流士決定對希臘本上頑固抵抗的希臘人進行懲罰,他派出一支遠征軍,於公元前49O年在雅典西北面的馬拉松登陸。雖然雅典人由於諸城邦之間的敵對,幾乎是獨自作戰,但他們的方陣還是予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大大提高了希臘人的士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寫道:「在希臘人中,看到波斯服裝、看到穿波斯服裝的人而敢於勇敢地對付,這些人當屬最早;在那時以前,希臘人只要一聽到波斯人的名字就感到恐怖。」
十年後,波斯人又卷土重來,集結的武力比十年前要強大得多,這一次是取道穿越色雷斯和色薩利的陸路。一支由斯巴達人統率的混合部隊為阻擊波斯人,在溫泉關英勇地力戰至死。雖然波斯人攻入並洗劫了雅典,但雅典海軍在附近的薩拉米斯灣擊潰了波斯人;當波斯人從愛琴海撤退時,希臘聯合艦隊尾隨其後,贏得又一次海戰的勝利。不久,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陸續擺脫波斯人的統治,希臘人成為世界上最大帝國的戰勝者。
希臘人的勝利有著重大影響。首先,使希臘人免於遭到東方專制主義的統治,得以保持自己的特點,為人類文明作出其獨特的貢獻。這一點亦為柏拉圖所認識到;他寫道:「倘若雅典人和斯巴達人的共同決心未能擋住迫近眉睫的奴役,我們也許已可以說,希臘各城邦已混雜一團,希臘人混同野蠻人,其處境與眼下生活在波斯暴政下的那些民族差不多,被拆得七零八落,或者可憐地雜聚在一起。」
希臘人的勝利,特別是雅典海軍的勝利,也促進了民主政治的發展。因為劃船投入戰斗的劃手都是無財力將自己裝備成重甲步兵的公民,所以,城市貧民這時在軍事上所起的作用甚至比有財產的重甲步兵還要重大。這自然加強了民主政治運動的發展。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時期(公元前461-429年)達到最高潮。
雅典在希波戰爭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導致其最終建立起雅典霸權,而斯巴達由於其固定不變的經濟和經常受到希洛人起義的威脅,仍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雅典帶頭聯合愛琴海各島及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組成一個同盟;因同盟總部原先設於提洛島上,故稱提洛同盟,同盟的宗旨是防備波斯人有可能進一步發動的進攻,以確保盟邦的共同安全。原則上各盟邦地位平等,召開全盟例會時,每一加盟城邦各只有一票表決權。但實際上,從一開始起,便由雅典派出將軍,掌握行政領導權;沒有戰艦或不願提供戰艦的盟邦須向雅典交納貢金。雅典還逐漸加緊對入盟各邦的控制:同盟金庫從提洛移至雅典;雅典鑄幣成為共同的交換媒介物;入盟各邦不得退盟。因而,到公元前450年,同盟已變成了一個帝國,用歐里庇得茲的話來說,雅典的權力已從愛奧尼亞「向外擴大到大西洋」。
雅典的帝國主義是比較開明、仁慈的,從以下事實中可以看出來:雅典的大部分盟邦一直對雅典保持忠誠,直到後來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真正結束為止;而且,當它們真的發動叛亂時,煽動反叛的都是些主張寡頭政治的不同政見者,因為廣大人民通常並不認為雅典的公民大會是壓迫者,相反,把它看作是反對他們本國壓迫者的保護人。不過,由於雅典不斷向外擴張,並引起了斯巴達的恐懼;因而,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大概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是海上強國,另一方是陸上強國,戰爭連綿十年之久。斯巴達軍隊雖然年年攻掠阿提卡,但未能突破連接雅典和大海的長城,也不能保證後繼物資的供給。而雅典人一方,由於公元前429年遭受到禍害嚴重的大瘟疫,人口死去近一半,連伯里克利也罹疾而死,所以,只能胡亂地攻擊伯羅奔尼撒沿岸一帶。公元前415年,雅典決定派艦隊遠征西西里,切斷斯巴達的糧食供給,結果以慘敗告終。修昔底德寫道:「艦隊和軍隊統統從地球表面消滅掉,什麼也未能保全下來。」於是,雅典盟邦紛紛叛離,斯巴達人終於擊毀長城;而雅典於公元前4O4年因受到圍困、飢餓逼迫,只好宣布投降。雅典僅保留了一個城邦的地位,艦隊和帝國統統喪失,甚至連其自我標榜的民主政治也因得勝的斯巴達強加一個短命的貴族寡頭政權而失去。
這場毀滅性戰爭的結果,使整個希臘世界陷入民窮財盡的困境,而存在的問題一個也沒得到解決。斯巴達專橫跋扈,底比斯和雅典為求相互保護而結成新的聯盟。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人使斯巴達人蒙受200年來第一次軍事上的慘敗,並在以後十年裡稱霸希臘本土;僅緊接著,血腥的相互爭斗又一次盛行,各城邦再一次吞沒在由不斷變動的聯盟和小規模的戰爭所造成的一片混亂之中。這一混亂階段的存在使外來強國得以征服希臘和用暴力統一希臘。公元前335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喀羅尼亞大敗底比斯和雅典聯軍。他剝奪了希臘各城邦的大部分自治權,但是,還未來得及進一步實行東侵的計劃,便於公元前336年遇刺身亡。他的繼承人是他那世界聞名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
古典時代結束了,希臘化時代即將開始。在論述希臘化時代之前,我們先停下來考察一下古典時代的文明;一般認為,古典時代的文明是人類智慧和精神的一個偉大勝利。
三、古典時代的文明
「伯里克利的黃金時代」、「希臘的奇跡」、「希臘的光榮」——這是人們提到5世紀希臘文明時通常所用的一些誇張的說法。
我們以後會看到這一文明有它的缺點,不過,那些過分的贊揚是可以理解的,大半是應得的。這是為什麼呢?希臘「天才」的基礎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認為,這里所說的天才不是字面意義上所指的天才;因為遷移到巴爾干半島南部的印歐人不會恰好在遺傳方面優於那些移居中東、印度或西歐的印歐人。所以,只有將希臘人的歷史發展與定居歐亞其他地區的印歐人的歷史發展作一比較,才能找到答案。
比較的結果,對希臘人的非凡成就提出了兩點解釋。首先,希臘人住的地方離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能夠從後者最早的成就中得到好處,但是,還沒有近到不能保持自己的特點的地步。實際上,希波戰爭的主要意義就在於,戰爭的結果使希臘人能同時做上述這兩件不相容的事而雙收其利。
古典希臘文明不是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樣,大量借用過去的文明——如中東文明。不過,希臘人所借用的,無論是埃及的藝術形式還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教學和天文學,都烙上了希臘人所獨有的智慧的特徵。這些特徵歸結起來,就是虛心、好奇多思、渴求學習、富有常識。希臘人常到國外去旅行,在這一方面,連其他民族中的商人、士兵、殖民者和旅行者都相形見絀;旅行時,他們總是保持著懷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他們探究一切事物,將所有的問題都搬到理性的審判台前加以考察。柏拉圖在《辯訴篇》中寫道,蘇格拉底主張,凡是為一個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為錯誤的東西,就不應該去想、不應該去做,哪怕受到當權者或任何法庭的強迫,也要不惜任何代價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還指出了自由辯論對社會的重要性。他在受審時為自己性命所作的申辯就是以這一觀點為基礎。這種不受束縛的自由思想是希臘人所獨有的,至少就其普遍和強烈的程度而言是如此。世俗的人生觀也是希臘人所獨有的;他們堅信,人活著,最主要的事是完滿地表現此時此地人的個性。理性主義和現世主義相結合,使希臘人能夠自由地、富有想像力地思考有關人類和社會的各種問題,並在偉大的文學、哲學和藝術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們的作品至今仍引人注目、有重大意義。
希臘人這些獨有的特點在他們的宗教思想和習俗中清楚地反映出來。希臘人把他們的神看作實際上是和他們自己很相似的,區別僅在於神更有力量、更長壽、更美麗。由於信奉這樣的神,希臘人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統治的世界裡,因而感到無憂無慮、安適自在。希臘人和諸神的關系實質上是一種平等交換的關系;他們祈禱和獻祭的目的,是指望諸神能對他們表示好意。正如希羅多德所說,這種宗教關系是通過「普通的神龕和祭品」而不是通過教會組織和共同的宗教信仰來維系的。盡管荷馬的《伊利亞特》和赫西奧德的《神譜》概述了當時流行的宗教思想,但希臘宗教從未系統地提出過共同的宗教教義或編出一部宗教經典。拿希臘宗教與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宗教相對比,希臘宗教的這一特點顯得非常明顯。據美索不達米亞人對事物起源的解釋,人類是主神特地創造出來、為諸神建造廟宇和奉獻祭品的。因而,建造廟宇和奉獻祭品等責任實際上也就構成人類存在的理由。這與公元前6世紀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的觀念是多麼不同。
古典希臘的宗教是城邦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滲透到城部生活的每一方面。它解釋了物質世界、日常獻祭活動和各種社會制度,也是激起詩人和藝術家創作靈感的一個主要源泉。每一座希臘廟宇都是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中心。有許多人專從事於發展某種特殊的技藝,多少是出於偶然的緣故。最先成為有技術的醫生的那些奇跡創造者,就是在科斯島上在崇拜傳說中的醫神埃斯科技庇俄斯的活動中成長起來的。著名的希波克拉底是其中最傑出的一個。他寫的醫學論文極度客觀,他對每一病例的診斷都以客觀觀察為根據,避免將疾病的起因或治療與巫術混為一談。在論及「聖」病羊癎瘋時,他寫道:「我覺得,這種被稱為聖病的疾病並不比其他任何疾病更神聖。它和其他疾病一樣,有自然的原因。人們之所以認為它神聖,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它。……實際上,所有事物在這方面全一樣,都有前因可找。」
同樣,演員是在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動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先是演戲似地表演崇拜酒神的祭儀,進而漸漸地創作出意義深遠的悲劇和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這種文藝只有在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才能發展起來,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像的。雅典城每逢宗教節日,便由國家出錢上演劇本,並組織公民集體觀看。雅典戲劇發展的平衡和正常狀態應歸於劇作者與觀眾的密切聯系。埃斯庫羅斯在取得薩拉米斯戰役勝利的公民面前上演他根據該戰役所改編的《波斯人》一劇。索福克勒斯在他的悲劇中常常提到諸神,可是他主要關心的不是宗教問題,而是各式各樣的人——高尚而可欽佩的人、面臨自己所不能駕馭的力量的人、作惡多端的人、受到嚴厲懲罰的人。俄狄浦斯面臨大難時勇於受苦的英雄主義就是索福克勒斯所創作的悲劇的實質,它多少揭示了人生的意義,提出了所有人共同面臨的一些問題。
如果說索福克勒斯對傳統的宗教很不感興趣,那麼歐里庇得斯則是持積極懷疑的態度。他毫不留情地刻劃諸神的缺點,諷刺那些相信神出人高明的人。他長於批評,是個一心一意為那些不受歡迎的事業而奮斗的戰士。他支持奴隸和外國人的權利,極力主張婦女解放,抨擊對戰爭的頌揚。阿里斯托芬就更是如此,他的喜劇充滿對社會的譏諷。他本人是個嚮往美好的舊時代的保守主義者,所以他嘲笑民主派的領袖和政策。在《呂西斯忒拉忒》一劇中,他描述了一群婦女,因被沒完沒了的殺戮嚇壞了,拒絕和他們的丈夫同房,直到他們放棄戰爭為止。在《騎士》一劇里,阿里斯托芬通過一個將軍試圖勸服一個賣香腸的人去奪取民主派的領袖克里昂的職位,嘲諷了民主制度。
希臘藝術也是城邦文明獨特的產物。由於神廟成為城邦文化非宗教和宗教的核心,藝術和建築在神廟上得到最高度的表現。這些神廟是受人尊崇的男女保護神的住處,如雅典衛城的聖地帕台濃神廟就是為雅典娜女神建造的。雕刻是建築的侍女,諸神的廟堂均用雕刻加以裝飾。雕刻大師如菲迪亞斯和普拉克西特利斯不僅在神廟的牆壁和三角牆上進行雕刻,而且也為神廟內部塑造雕像。他們的作品與後來的羅馬雕刻的現實主義大不相同,帶有綜合性,即只是強調表規模型的基本特徵,而不是一個個模型照搬。談到希臘雕刻;也不應忽視希臘硬幣,它們為這一時代的雕刻提供了一些最好的例子。總之,希臘的一切藝術都體現了希臘人平衡、和諧和中庸的基本思想。若將帕台濃神廟與埃及的金字塔、美索不達米亞的塔廟,或者比較原始的希臘雕像和那時以前中東各族的浮誇的雕塑品作一比較,這一點就顯得更加明顯。
同樣的對比也明顯地存在於哲學思辨中。在世界的本質這一問題上,公元前6世紀小亞細亞沿海的愛奧尼亞的理性主義哲學家首先起來向傳統的超自然的解釋挑戰。他們提出了「世界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這一根本問題。泰勒斯推測萬物始源於水,因為液體、固體和蒸汽都是水的存在形式。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的始基是火,因為火非常活躍,能轉變成萬物。阿那克西米尼主張氣為萬物的始基。他論證說,氣稀薄化,便成為火;氣逐漸凝聚就決策成為風、雲、水、土、石頭。據現代科學看來,這些觀點似乎是樸素的,但重要的是,他們不求神的幫助,是通過自由地運用理性來提出問題、尋找答案。這一時期的希臘人還以同樣方式採用了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在天文學方面的觀測資料,並將其中的占星術成份加以清除;而且,後者的仍處於經驗主義階段的數學知識,他們也汲取了,並加以發展,使其具有很有條理的邏輯結構。
約公元前5世紀中葉,隨希臘社會的情況日漸復雜,哲學家們將他們的注意中心從物質世界轉移到人和有關人的各種問題上。就智者派而言,尤其如此。其最傑出的代言人是普羅塔哥拉。他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異,所以,世界上決沒有絕對真理可言。對人的強調使智者派遣責奴隸制度和戰爭,並支持民眾的大部分事業。但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希臘人,特別是那些保守派,對智者派的相對主義很顧忌,擔心它會危及社會秩序和道德。蘇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當時腐敗的政治和沒有任何明確的生活准則使他深為憂慮。他永無休止地和朋友們談話,發展起一套辯證科學,即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見解,直至確立普遍公認的真理。他堅持認為,用這種方法可以發現有關絕對真理、絕對善或絕對美的觀念,而這些觀念與成為個人放縱不羈、公共道德敗壞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對主義大不相同,將為個人行為提供永久性的指導。
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公元前427-374年)出身貴族,他和他的朋友們引雅典為自豪,可對雅典人民並不信任。當雅典民主政體判處蘇格拉底死刑時,這種不信任加深而為仇恨。因此,柏拉圖的目標是要實現一個既能維持貴族特權、又可為貧苦階級接受的社會。他的「理想國」把人分為四等:護國者、哲學家、士兵和勞動群眾。這種等級劃分是永久的;柏拉圖用一則神話即「高尚的謊言」作為其理論根據,這則神話說,這四個等級是神用金、銀、銅、鐵四種金屬創造出來的。柏拉圖曾希望敘拉古的統治者能接受他的學說,付諸實踐,以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但未能如願,他只好回到雅典,繪一批批弟子講學,達40年之久。他教導弟子們說,世界上存在的每一樣事物都是相應的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所以,整個現實世界是完善的理念世界的不完善的摹本。柏拉圖認為,善不是變動不盡的現實世界的知識,而是真實的理念世界的知識。
這一歷史時期的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亞里土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他開始時是柏拉圖的弟子,但是,老師去世後,他創辦了萊森學院。亞里士多德是一個收集者和理性主義者,而不是一個神秘主義者;是一位邏輯學家和科學家,而不是一位哲學家。他為了創立自己的學說,汲取了所有各方面的知識涉及的知識領域之廣泛,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卓越貢獻主要在邏輯學、物理學、生物學和人文學科諸領域,他實際上是這些學科的創始人。作為一個偉大的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尋求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秩序。他認為,整個自然界,最低級的是礦物,位於礦物之上的是植物,位於植物之上的是動物,人類處於最高級。他將人類社會的各個階級與自然界的各個等級相對應,從而證明,人類劃分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隸是天經地義的。他說:
有些人生來就註定應該服從,另有些人生來就註定應該統治;……戰爭的藝術是一門關於獲取的自然藝術,因為它包括狩獵;是一門用來對付野獸和那些生來應該受統治、卻不願服從的人的藝術。這種戰爭當然是正義的。
論述古典希臘不能不提到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他們敘述了他們那個時代各種激動人心的事件,並在敘述過程中,創立了一種新的文學類型——歷史。希羅多德早先生活在曾淪於波斯人統治下的小亞細亞的希臘人中間,以後來到使波斯人遭到破天荒的慘敗的雅典。希羅多德把雅典人的這一重大勝利歸因於他們的民主政體,所以,他的《歷史》一書是最早謳歌民主政體的一篇偉大的領辭。這部作品隱含的意思可以用他贊同的某希臘人的幾句話來說明。那位希臘人在對波斯國王談及自己的同胞時說:『雖然他們是自由人,但並非在各個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們的主人,他們畏懼這位主人甚於你的臣民害怕你。法律規定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法律的條文始終如一。法律禁止他們臨戰逃脫,不管遇到的敵人有多少;要求他們作戰時堅如磐石,或者戰勝敵人,或者死於敵手。」
在描述了希臘人在如此眾多領域里的非凡成就之後,按照通常的做法,須指出他們的一些缺點。這就是,婦女的社會地位很低;奴隸們受到剝削;雖然奴隸和客籍民即居留的外邦人構成居民的大多數,但他們絕無雅典公民權。所有這些情況都是真實的,但無關大局。評價古典希臘,應該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應該依據現在的做法,或者更糟,按照烏托邦的標准。
在公民權這一問題上,雅典人和其他所有希臘人一樣,認為他們自己是一個大家庭,只有同一血統的人才能成為公民,外邦人居留時間再長也不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客籍民都是自願前來的移民,只要他們願意,隨時可以離開,但許多人還是長期地居住在雅典,為收養他們的這座城市慷慨地貢獻自己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雅典的滿意和忠誠。同樣,奴隸制度盡管造成許多不好的後果(本章最後一書將予以分析),但並沒有象通常所設想的那樣廣泛。絕大多數公民——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公民——沒有奴隸,靠當農民、工匠、店主或水手謀生。常有人說,普通雅典人因有奴隸來養活,能夠整天看戲、擔任公職、討論哲學和政治,這是不符合實際的。
評價古典希臘,不應看它哪些沒做到,而應看它做了些什麼。如果這條標准可以確立,那麼古典希臘的貢獻及其歷史意義也就極其明顯而突出。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體的理論和實踐,多種形式的藝術、文學和哲學思想,對個人自由和個人責任心的強調——所有這些構成了希臘留給人類的光輝遺產。參考資料:全球通史
『捌』 希臘神話時間線發展
最先有的是大地之母蓋亞,生下來烏拉諾斯,也就是宙斯的爺爺,烏拉諾斯是蓋亞的兒子,也是蓋亞的丈夫和十二泰坦神、獨眼巨人與百臂巨人的父親。烏拉諾斯和蓋亞生了六男六女,就是十二泰坦神。
由於烏拉諾斯貪戀權利,他把蓋亞的與他的孩子(巨人和獨眼)束縛在蓋亞體內,最終地母(蓋亞)再也無法忍受了,她內心悲傷,她對孩子們說:「聽我說,你們的父親侮辱我們,他讓我們忍受他的可怕力量,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你們應該起來反抗你們的父親。」聽到這些激烈的話,在蓋亞的肚子里的泰坦們都嚇壞了,無人敢開口說話,烏拉諾斯一直都壓在他們母親的身上,要想打敗他可不容易,只有最小的兒子克洛諾斯答應幫助母親推翻父親。蓋亞和克洛諾斯制定了一個計劃。她把一柄彎刀放在小克洛諾斯的手中。就在烏拉諾斯在蓋亞身上發泄淫威的時刻,他用左手抓住父親的性器官,緊緊一握,然後右手揮動彎刀,割了下來
這時,烏拉諾斯睜開眼睛,並憤怒地詛咒道:「你會為你所做的付出代價。不久,你也將象我一樣被自己的兒子推翻。」 說完,便返回天上,自此永不返回地面(烏拉諾斯是天空之神,天空的本體,死了也就沒有以後的世界了).從他流出的血中,生出了復仇三女神,許多可怕的巨人以及三位美麗的桉樹女仙。他的生殖器從海里濺起的泡沫中,誕生了愛神阿芙洛狄忒(維納斯)。克洛諾斯順理成章地做了第二任神王,史稱「鐮刀奪位」。
瑞亞為克洛諾斯生了五個孩子,全都在剛出生時被父親一口吞下。瑞亞非常傷心,因此,在她生下第六個孩子後,決心要保全此子,她給這個男嬰取名為宙斯。瑞亞將宙斯交給桉樹女仙撫養,而將一塊石頭包在布里交給克洛諾斯,克洛諾斯看也不看就將它一口咽了下去
克洛諾斯嗜好喝酒,因此身邊有個專為其倒酒的小廝。瑞亞借口這個小廝笨手笨腳,建議克洛諾斯換一個,經批准後,便將宙斯推薦給他使用。宙斯聰明伶俐,很快博得克洛諾斯的歡心和信任。終於有一天,宙斯將葯混入酒中,服侍克洛諾斯喝下。很快,克洛諾斯便昏睡不醒,並不斷嘔吐,將吃進肚中的已長大成人的五個孩子都吐了出來. 他們是德墨忒耳,赫拉,赫絲堤,哈迪斯和波塞冬。隨後,大家把克洛諾斯扔出了王宮
宙斯的兄弟姐妹們感激宙斯的救命之恩,一致立他為新的王。宙斯在奧林匹斯山建立了新一屆神政府,重新分配權力:海洋給波塞冬,地府給哈迪斯,自己則留下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