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淮河流域 歷史上有哪些名城
淮河流域介於長江和黃河兩流域之間,西起桐柏山、伏牛山,東臨黃海。全流域跨越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山東五省,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自然景觀獨特,歷史遺存豐富,是繼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之後我國第三大地域景觀帶,旅遊業發展具有堅實的基礎和巨大的潛力。 現狀:資源豐富 發展滯後 廣闊的地域、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淮河流域豐富的旅遊資源,成為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潛在優勢。 1、資源分布廣闊,各具區域特色。淮河流域面積廣闊,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交融,文化氛圍濃厚,地域分布獨具特色。一是古跡眾多。淮河文化源遠流長,遺留下無數珍貴的文物古跡,誕生了眾多歷史人物,現有鄭州、登封、曲阜、毫州、揚州、淮安等近十座歷史文化名城,呈現出特有的地域文化魅力。位於泗洪縣境內的「下草灣新人」距今約4-5萬年,是江蘇省境內發現的最早古人類遺址。二是山水秀美。淮河流域山多景美,嵩山、雞公山、八公山、皇藏山等名山林木茂盛,景色怡人;河渠縱橫,庫塘眾多,湖泊窪地星羅棋布,水域廣闊,水面2000多萬畝,京杭大運河進入淮河流域後,串聯了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等湖泊,使淮河流域更具靈性。三是民俗各異。經過世世代代民間藝術家的不斷創新和發揚光大,淮河流域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民俗文化,泗州戲、淮劇、呂劇、豫劇、廬劇及鳳陽花鼓戲等地方劇種,廣為流傳,光彩奪目。 2、制約因素較多,整體發展滯後。旅遊業的發展受經濟的影響極為顯著。首先,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基礎設施、交通網路、餐飲服務等。由於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屬於欠發達地區,投入能力較弱,限制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其次,經濟發展帶來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才有可能為旅遊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淮河流域群眾收入水平偏低,加之旅遊業自身競爭力較弱,客源較少,延緩了旅遊業的發展。第三,淮河流域特別是皖北、蘇北地區,景點較為分散,尚未形成集聚效應。以上因素,制約了淮河流域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除曲阜、開封、鄭州、揚州等旅遊業基礎較好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一定影響力外,大部分地區旅遊業發展仍然比較滯後。 3、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勢頭良好。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產業日益受到重視,成為淮河流域大部分縣市的重要發展戰略,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開辟了新的空間。如盱眙縣,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大力實施「旅遊興縣」戰略,推動了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特別是通過龍蝦節的成功舉辦,打響了地方特色品牌,提高了盱眙的知名度,創造了全國節慶旅遊的一大亮點。近幾年來,泗洪縣也把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提出了以構建綠色生態旅遊為主體、紅色經典旅遊和古色文化旅遊為兩翼的「一體兩翼三色之旅」的發展思路,致力於叫響「淮上新泗洪、人間水天堂」的旅遊品牌,旅遊經濟呈現出快速的發展勢頭。2007年,全縣累計接待遊客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前景:市場廣闊 大有可為 只有科學地開發、合理地利用,才能為旅遊產業發展拓展廣闊的空間,才能把旅遊資源豐富這一潛在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實優勢。 1、旅遊產業應成為淮河流域加快發展步伐的朝陽產業。旅遊業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最為強勁的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旅遊業作為迅速崛起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007年,全國旅遊業總收入達1.09萬億元,增長24.7%;江蘇省旅遊總收入達到1855.47億元,增長25.7%,旅遊業收入對經濟的貢獻額度逐步提高。淮河流域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大力發展旅遊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能。我們應積極學習借鑒旅遊產業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把旅遊產業作為推動區域發展的朝陽產業,加快旅遊產業發展步伐,盡快把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2、旅遊開發應成為淮河流域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淮河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淮河治理的顯著成效為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會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隨著流域內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淮河治理特別是治污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地轉變發展方式,更加註重環境保護,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旅遊產業是典型的無煙工業、無污染產業,加速發展旅遊產業,可以有效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淮河流域新的經濟增長平台。 3、旅遊發展應成為淮河流域加強發展合作的重要方式。淮河流域各縣、市一衣帶水,地緣相近。在新的發展條件下,只有加強區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才能不斷增強區域發展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豐富的旅遊資源為淮河流域內各地加強發展合作提供了有效的載體,我們應把旅遊發展合作作為加強流域合作的突破口,著力打造沿淮旅遊經濟帶,帶動流域內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動淮河流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賦於淮河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途徑:彰顯特色 錯位發展 特色鮮明才有競爭力,才能打造出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旅遊品牌。推進淮河流域旅遊產業發展,必須發揮比較優勢,錯位發展、差別競爭,展示區域旅遊特色。 1、以文化展示魅力。淮河流域歷史久遠、人傑地靈,與黃河文明一樣,同為孕育豐富中華古文明的搖籃。推動淮河流域旅遊產業發展,應牢固確立「文化旅遊」戰略,充分展示淮河文化獨特的魅力。「文化旅遊」戰略核心就是以文化提升旅遊內涵,提高旅遊產業的文化含量,增強對中外遊客的吸引力。因此,要充分認識歷史文化的價值,既要保護好歷史文物,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又要充分挖掘和開發利用豐富而又寶貴的文化資源,豐富旅遊內涵,提升旅遊品位,造就地區旅遊形象與品牌,著力彰顯區域旅遊資源的文化魅力。 2、以生態凸顯特色。淮河流域自然旅遊資源豐富,650多條河流、近6000座水庫、眾多的湖泊以及廣闊的濕地,加之秀美的山地森林,形成了一大批生態良好的景點、景區。推動淮河流域旅遊產業發展,應充分彰顯區域生態特色,努力打造山水靈秀的精品旅遊區。近年來,泗洪縣以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堅持「重保護、慎開發、可持續」的原則,努力打造「江蘇生態旅遊第一縣」。今年,泗洪計劃投入2.5億元,退漁還湖,恢復生態,建設萬畝生態水景苑,進而推出一批生態旅遊的拳頭產品,與兄弟縣、市一道,把淮河旅遊業做大做強。 3、以體驗豐富產品。隨著城鄉經濟快速發展,人們觀光休閑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強,以「賞農村風光、品民俗風情、吃鄉村土菜、住農家小院」為主要內容的體驗型農家樂旅遊正在迅速興起。淮河流域農業發達,民風淳樸,民俗各異,為發展體驗型農家樂旅遊提供了條件。特別是隨著國家對假期的調整,小長假增多,很多的遊客越來越熱衷於短線旅遊;同時,相對於其他的旅遊景點,農家休閑旅遊發展成本較低,發展空間較大,是繁榮旅遊市場、增加旅遊收入的有效途徑,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也將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 機制:合作發展 互利共贏 實施區域旅遊合作,是加快淮河流域旅遊產業發展的戰略性手段,能夠形成流域內規模更大、結構更佳、品牌更響的旅遊產品體系。 1、區域旅遊合作已經形成浪潮。目前,區域旅遊發展已經進入了合作的時代,通過區域合作,能夠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獲得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2003年7月,長江三角洲「15﹢1」旅遊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取消了旅遊壁壘與進入障礙,建成中國首個無障礙旅遊區,最終成為世界旅遊目的地;2004年6月,「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正式全面啟動;2008年2月,首屆「9+10」區域旅遊合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形成了環渤海旅遊圈合作架構。淮河流域旅遊資源豐富,但旅遊的可進入性較差,行政區域的間隔阻礙了區域之間的交流,實施區域旅遊合作形成整體推進機制,將有利於發揮淮河流域的綜合資源優勢,擴大淮河流域旅遊的影響力。 2、形成塊狀合作打造旅遊品牌。加速推進淮河旅遊發展與合作,應注重流域內各特色區域旅遊資源的開發,通過形成塊狀合作機制,推進旅遊資源的整合、旅遊品牌的打造、旅遊市場的拓展。如,洪澤湖周邊的盱眙、洪澤、泗陽、泗洪,應對旅遊產業發展進行統一協調、綜合規劃,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大要素,對旅遊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統一包裝宣傳、統一策劃推介,避免各自為戰、同質競爭,著力打造環洪澤湖旅遊觀光帶,形成旅遊產業塊狀合作發展的良性機制,提高區域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加強帶狀合作構建更大平台。淮河流域旅遊產業要獲得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的發展,需要在整個流域內形成更廣泛的合作與交流,沿淮河及主要支線河流形成若干帶狀合作平台,建立淮河流域旅遊發展協會,實施淮河流域「大旅遊」戰略,促進各地之間形成正常的合作交流機制,推動對流域旅遊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打響「中國淮河游」品牌。 .
2. 淮河流域的哪個城市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我國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分別為:黃山、泰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
位於淮河流域的是黃山。
(2)淮河流域的歷史文化中心擴展閱讀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古稱黟山,唐改黃山。由花崗岩構成。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有三大主峰;蓮花峰(1873米)、光明頂(1841米)、天都峰(1810米)。風景秀麗,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名,並稱「黃山四絕」。
七十二峰各具特色。有玉屏樓、雲谷寺、半山寺、慈光閣、始信峰、天都峰、蓮花峰、仙人洞、白鵝嶺、百丈瀑等名勝古跡,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局部地形對氣候起主導作用,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區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山頂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於4-6月,積雪日32.9天,霧日259天,大風118.7天,年均溫7.9℃,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最長無雨期40天。景區林木茂密,溪瀑眾多,大氣質量常年保持Ⅰ級,空氣PM2.5日均濃度5微克/立方米,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長年穩定在2萬個/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稱。
3. 淮河文化廣場簡介
蚌來埠淮河文化廣自場,位於蚌埠市新城綜合開發區,原蚌埠老機場地區,廣場總佔地15萬平方米,總投資達3億元,廣場工程於2002年11月奠基,2006年10月1日才落成開放。是適應全市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而興建的現代化城市廣場。
淮河文化廣場上有會展中心、大劇院、圖書科技館、休閑中心建築群星閃耀,各種城市雕塑、音樂噴泉、景觀燈飾與綠化林帶點綴其間。
4. 淮河文化的主要特點
淮河文化是安徽的四大文化圈之一。安徽由於歷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點,形成四大文化圈(包括淮河文化、廬州文化、徽文化、皖江文化),各具特色,影響深遠,淮河文化因基本上均在安徽淮河兩岸,作為區域文化,故可綜合稱皖文化,是炎黃子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淮河文化,根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目前已經發現的遠古時代的文化遺址,就達100多處。
其一,歷史悠久,農業發達。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但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不盡相同。大概言之,則有質朴與文華之分,這從炎黃二帝始就已初步形成。炎帝因教民農耕、制陶、醫葯,故謂之「神農」,炎帝神農氏族創造了中國的農業文化;之後的黃帝因製作衣冠、宮室、文字,創造了中國的禮樂文明,被稱為「人文初祖」。農業文化當然也是人文的一個方面,而且是根本的方面,但相對而言「質而少文」。這是滋生道家思想文化的經濟基礎。淮河流域正是炎帝部落勢力長期統治與影響的地域,也是我國農業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中國原始第一村」安徽蒙城尉遲寺新石器遺址,就充分展示了淮河流域原始農業5000多年前的燦爛文明。
其二,民性質直,行為好義。道家文化影響下的人生取向是自然純朴,不假文飾,重農輕商,尚勇爭氣等。這些文化品性或文化取向都是由 「直道」而來的,故一言以蔽之,曰「直」。但「直」在古代文獻中有直率、正直兩種含義。質直即率直、率真,這是人生的天然之性,而正直則是就直於道、直於理而言的。從包括地方誌在內的有關淮河民性的歷史記載看,說的最多的是「質直」,與此相關的還有「樸直」「悍直」等。孔子曰:「質直而好義」,說的是性情直朴的人處處喜歡義、追求義。 《國語·周語下》曰:「義,文之制也。 」韋昭注曰:「義,所以制斷事宜也。 」這是關於義的最早解釋,也是後世對義的標准界定。 「義」之所以為「義」,首先就在於「制斷」,也即果斷、果敢。制斷的一大表現是擔任、擔當。從古代農民起義的發端,到當代農村改革的發源,都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擔當起來的。制斷的另一表現就是堅守、堅持,表現在文化上就是自足、自信,重傳統、傳承,不會輕易受到外部文化影響。
其三,生命茁壯,英雄輩出。 「自古淮上多豪傑」,楚淮除了地廣人眾、經濟雄厚等外在因素,更有其道家文化基因的內在原因,因為不失人生原有的茁壯生機與直朴本性。淮河人最突出的特點是體型高大、膽力絕人、生活簡朴、豪氣干雲、講義氣、重友情。他們敢於反對強梁,以至革命起義;或者堅守不移,無外慕之好,也無流俗之弊。從陳勝、吳廣,到項羽、劉邦,都是淮河文化孕育出的傑出人物。漢唐以下,同樣是人才輩出,屢屢左右了中國的政治與軍事舞台。正如梁啟超所說,「有健全之肉體,然後活潑之精神生焉;有適宜之地理,然後文明之歷史出焉……淮河流域,陽開陰合,為我國數千年來政治史的中心,其代產英雄,龍跳虎卧,為吾國數千年人物史的代表。 」
5. 淮河文化的文化遺跡
由於淮河亘貫中抄國中部,歷史上多次南北分裂對峙,絕大多數以淮河流域為界,形成拉鋸式戰場,加上連綿不斷的農民起義,戰爭頻繁;再由於黃河自東漢以來多次奪淮,借淮入海,水系和植被均受到嚴重破壞,使淮河流域地表文物、古代建築幾乎盪然無存,增加了研究工作的難度。但從地面僅存一些遺址遺跡來看:如以芍陂(安豐塘)為代表的春秋時期孫叔敖(楚令尹)創建的水利工程,古壽縣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及鳳陽明中都城等,就足以顯示這一地區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該地區地下文物仍極豐富,凡發掘出土者,皆光彩奪目。如在渦陽「天靜宮」出土文物豐富,極具研究價值。特別是從1989年發現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經6個年頭的發掘,發現了一個規模宏大聚落遺址,出土文物近5000件,填補了大汶口文化發現30多年來聚落研究的空白,被列為9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固鎮又發現新石器遺址和漢墓群。至於豫東、徐海一帶出土文物,數量很多,價值亦高。由此可見,淮河文化研究領域廣闊,是一塊承待開墾的文化躍土。
6. 請問淮河流經哪些城市
淮河是中國第三大河,從河南省桐柏山發源,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內流經城市南陽,信陽容,阜陽,六安,蚌埠,阜寧、濱海。
淮河幹流發源於湖北省隨州市隨縣和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交界的桐柏山太白頂北麓,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流經安徽、江蘇,從蘇北濱海縣入海,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東北部為山區、丘陵區,其餘為廣闊的平原。山丘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區,一般高程200~500m,沙潁河上游石人山高達2153m,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別山區高程在300~1774m;東北部沂蒙山區高程在200~1155m;下游里下河地區在0~~15m.
丘陵區主要分布在山區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為100~200m,南部高程為50~100m,東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幹流以北為廣大沖、洪積平原,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蘇北平原高程為2~10m;南四湖湖西為黃泛平原,高程為30~50m。流域內除山區、丘陵和平原外,還有為數眾多、星羅棋布的湖泊、窪地。
7. 淮河文化的介紹
淮河文化來是安徽的四大文化圈之自一。安徽由於歷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點,形成四大文化圈(包括淮河文化、廬州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各具特色,影響深遠,淮河文化因基本上均在安徽淮河兩岸,作為區域文化,故可綜合稱皖文化,是炎黃子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淮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根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目前已經發現的遠古時代的文化遺址,就達100多處。我國的孔孟儒家學說,墨家學派,韓非、李斯的法家學派,都是在淮河流域創立。春秋戰國時期襄助齊桓公建立霸業的管仲,出生在安徽潁上縣,在這里建有紀念管仲的管鮑祠。安徽宿州有陳勝、吳廣宣布起義、結盟誓師的「涉故台」,駐扎練武的「七十二營壘」和「騎路」。 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的出生地安徽亳州,有曹操青年時期讀書遺址,視察農田的東西觀稼台、屯糧遺址、演兵處、歇馬池和柵馬牆等。最為珍貴的是曹氏墓群和曹操地下運兵道。亳州還有紀念三國時神醫華佗的華祖廟。「建安七子」大多出生於淮河流域。
8. 淮河流經哪些城市
淮河流經的城市有:蚌埠、淮安。
9. 淮河流域出現過哪些文化流派,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帶來了什麼影響
淮河來文化是安徽的四大源文化圈之一。安徽由於歷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點,形成四大文化圈(包括淮河文化、廬州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各具特色,影響深遠,淮河文化因基本上均在安徽淮河兩岸,作為區域文化,故可綜合稱皖文化,是炎黃子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淮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根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目前已經發現的遠古時代的文化遺址,就達100多處。我國的孔孟儒家學說,墨家學派,韓非、李斯的法家學派,都是在淮河流域創立。
春秋戰國時期襄助齊桓公建立霸業的管仲,出生在安徽潁上縣,在這里建有紀念管仲的管鮑祠。並依據管鮑分金的故事在盱眙的管鎮建立管鮑分金亭。安徽宿州有陳勝、吳廣宣布起義、結盟誓師的"涉故台",駐扎練武的"七十二營壘"和"騎路"。 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的出生地安徽亳州,有曹操青年時期讀書遺址,視察農田的東西觀稼台、屯糧遺址、演兵處、歇馬池和柵馬牆等。最為珍貴的是曹氏墓群和地下運兵道。亳州還有紀念三國時神醫華佗的華祖廟。"建安七子"大多出生於淮河流域。
10. 為什麼說淮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故事的河
我們都知道炎黃子孫最早的發源地是在黃河流域。而在歷史上最充滿故事性的卻不是黃河,而是淮河。淮河雖然不及黃河、長江氣勢磅礴,但是它作為中國南北地區的分界線,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的地方,所以它也記錄了盪氣回腸的歷史篇章。所以說淮河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故事性的河流,一點都不為過。
三、淮河的故事性假如歷史上沒有發生水患或者在戰亂,那麼淮河獨特的地理環境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成為一片海域遼闊,水土豐富四季溫和的,絕佳居住地方。但是戰亂為這個地方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讓淮河成為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