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八下歷史外交新發展

八下歷史外交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02 17:33:35

1. 人教版八下歷史新中國成立後的外交和科技成就

外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政府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多邊外交能力,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實踐: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作用:為恢復 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1)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 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理解和信任,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實踐:1、中美關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意義:中美兩國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與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4、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影響:我國外交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背景: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實踐:1、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3、2001年,中國成功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會議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了《上海共識》。影響: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4、2001年11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影響:中國終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貿易組織的成員。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影響: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
一、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A、科技戰略的發展
1、建國初
①建立科研機構:1949年設立中國科學院,郭沫若任院長。
②制定中國科學發展遠景規劃,以發展原子能、火箭、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為重點。

2、文。革期間:中國科技事業遭到嚴重破壞。
3、文。革後
①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 ,鄧小平重申「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科學技術和知識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視。
②1985年,科技體制改革開始,推進了科技和經濟的結合。
制定863計劃、星火計劃和火炬計劃,提高了我國科技綜合競爭實力。
③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標志我國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

B、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主要成就
1、「兩彈一星」(指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的開發研製。
科學家:鄧稼先、錢學森
目的:打破美蘇等對核武器和空間技術的壟斷。
①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意義:加強了中國國防能力;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礎。
後來先後建成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
②1964年自行設計製造中近程導彈實驗成功。
③1960年,中國自己設計研製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發射成功。
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中國進入航天時代。

2、航天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①1992年,中國政府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是中國在世紀之際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②2003年10月15日「神舟」5號飛船載人(楊利偉)航天飛行成功。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南優2號)
第二次綠色革命,第五大發明
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雜交水稻之父)。
意義:提高了中國的水稻產量,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有助於解決未來世界性飢餓問題,為世界農業科技作出重大貢獻。

4、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1983年研製成功「銀河1號」
5、生物技術的發展: 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開辟人工合成蛋白時代。

2. 八年級歷史下冊:中國的外交問題!

書上有
關鍵問題:台灣問題
原則:有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不幹涉內政
成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與印度 緬甸建交
與亞非拉各國萬隆會議
作為世界五大國,出席日內瓦會議
60年代與法國建交
成功收回香港,澳門
原因:新中國的成立
土改 三大改造等政策使經濟發展
綜合國力的提升
抗美援朝的勝利
首先與蘇聯的建交
說明:我國綜合國力的上升
國際地位的提高
1,關鍵問題是中美的社會形態,即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建交三大原則:一個中國,從台灣本土撤軍以及不向台灣銷售武器。
2,外交工作主要成就:毛主席的「一邊倒」「打掃干凈房子再請課」「」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結盟運動;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1972年在聯合
席位合法取得,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3,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共產黨的偉大領導
4,說明了中國的政治大國地位不斷得到提高,不斷得以鞏固。
台灣問題,原則:美同台灣當局斷交、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出美國軍隊。
2(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
(5)、中美關系的改善: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6)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7)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3中國的政策是不與任何任何大國結盟
並且中國一直是處於中立的立場使得中國更具親和力和吸引力
中國承認別的國家的領土完整、內政自由、互惠互利的合作……
台灣問題,原則:美同台灣當局斷交、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出美國軍隊。
2(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
(5)、中美關系的改善: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6)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7)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3中國的政策是不與任何任何大國結盟
並且中國一直是處於中立的立場使得中國更具親和力和吸引力
中國承認別的國家的領土完整、內政自由、互惠互利的合作……

3. 八年級下冊歷史簡述新中國成力以來,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一、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實踐: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作用:為恢復 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1)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 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理解和信任,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實踐:1、中美關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意義:中美兩國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與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4、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影響:我國外交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背景: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實踐:1、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3、2001年,中國成功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會議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了《上海共識》.影響: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4、2001年11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影響:中國終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貿易組織的成員.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閱讀全文

與八下歷史外交新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