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八下歷史的理解意義

八下歷史的理解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2 16:41:57

Ⅰ 八年級下冊歷史,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具有什麼重大歷史意義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認真地、全面地糾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錯誤,從指導思想上進行了撥亂反正,重新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指導方針。從而使我國的國民經濟能夠沿著一條新的正確的道路向前發展。 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地、准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全會果斷地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已不適用於現實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從1979年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全會著重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所有這些在我國的政治上、經濟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

Ⅱ 八年級歷史下冊的每一課的影響及歷史意義

什麼意思,那一塊?

Ⅲ 八年級下冊歷史第一課中中華共和國成立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推翻了三千年來的封建勢力,一百多年來的帝國主義勢力,二十多年來的官僚資本主義勢力這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時這個勝利,使中國人民結束了被壓迫被奴役的悲慘命運,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舊中國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結束了,開始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國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它使佔世界l/4的人口擺脫了殖民主義的統治,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同時也激勵著許多類似中國這樣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亞非拉美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信心。

Ⅳ 八年級下冊歷史書上的重要事件的原因,影響,背景,結果和歷史意義

1840--1842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火燒園明圓 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4--1895 甲午中日戰爭 《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8年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維新派 維新變法,君主立憲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1915年資產階級 進步知識分子 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1921年
上海
中共一大
中國共產黨成立了;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1927年
南昌
南昌起義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1927年
井岡山
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
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

1935年
遵義
遵義會議
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45年
延安
中共七大
為奪取抗戰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Ⅳ 怎麼理解八下歷史的這句話

第一個問題復我不敢說,我個人制以為現代史通過去相比界限模糊,難以檢出有效的差別,這三個方面的進程也不完全同步。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最核心的部分,西方世界裡啟蒙運動開始的理性自由是影響後面一切的根源,政治民主和法制就是根源於此;經濟上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則比較模糊,尤其現代化,不好理解,之於工業化嘛,誰知道是技術革命還是科技革命呢?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學化指的是啟蒙運動普及的民主自由,以及科學研究上的系統化和專門化吧。
不過第二個問題還是好理解的,對近代化的探索最先是技術前進,最明顯的例子市洋務運動和實業救國,制度層面呢就是康梁的君主立憲和孫早期的一系列革命,思想上嘛,說的就是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了。我以為第一、二的分界點大致是甲午戰爭,第二、三個的分界點大致是五四時間。這樣說來就好理解了。

Ⅵ 歷史八年級下冊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具有來偉大的歷史意義源,主要有:
1、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
2、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Ⅶ 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以史為鏡,珍惜今天!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中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柯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梁啟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

《大英網路全書》(1880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蘇聯大網路全書》:「1、自然界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梁,合並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范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疊,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盡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現在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現在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國內國際八年級下歷史

說話讓你過會兒把車調調。是一個臨時的,然後

Ⅸ 中共八大的歷史意義

八大"是我們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歷史道路上一個光輝的里程碑,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的大會。
一、"八大"運用馬列主義原理,結合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來的戰略決策。"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國內主要矛盾發生的巨大變化後,得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來,國內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的結論。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雖然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但
已經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降為次要矛盾。因此,黨的工作重點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大大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以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黨的工作重點及時的戰略轉移,是對我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作了馬列主義的科學總結。
二、"八大"總結了"七大"以來的經驗,借鑒了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正確方針和建立新的社會經濟體制方案。為了能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盡早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八大"總結了建國以來,特別是"一五"計劃期間積累的經驗。在生產上,提出了必須保持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即在肯定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必須重視發展輕工業和農業,闡明了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之間的辯證關系,"八大"決議指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我們必須根據原料,資金的可能和市場需要,積極發展輕工業,片面強調重工業的發展而忽視輕工業的發展,結果將反而消弱重工業。在發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對右傾保守,又要反對急躁冒進,綜後平衡穩步向前發展的方針。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國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市場等諸方面後,正確估計經濟上、財政上和技術力量上的客觀限制,估計到保持後備力量的必要性,積極地而又穩妥地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八大"還提出了改進經濟管理體制的問題,"八大"根據毛澤東同志《認十大關系》中提出的經濟管理體制中存在著中央過分集權的弊病,要求適當擴大地方和企業權力,發揮兩個積極性。"八大"提出了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劃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職權,保證企業在國家統一領導和統一計劃下,在計劃管理,財務管理,幹部管理等方面有適當的自治權力。加上陳雲在"八大"發言中"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重要意見,就初步構成了區別於傳統模式的計劃經濟為主,以商品經濟為輔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黨執政後的狀況,確定了加強黨的建設的正確路線的方針。
"八大"分析了建國以來黨的組織狀況,總結了黨的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路線和方針。指出:建國以來,我們黨已處在執政黨的地位、黨面臨著新的考驗。這種地位很容易使一些黨員沾沾自喜、滋長驕傲自滿情緒,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發展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產生官僚主義。因此,為了防止這種現象出現,就必須加強黨內的思想教育,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發揚黨的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決同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作斗爭。同時要發揚黨內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八大"借鑒蘇聯的經驗,提出反對個人崇拜、個人突出的任務。指出"個人崇拜是一種長遠歷史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也不會不在我們黨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應。"因此,必須
"堅決地執行中央反對個人突出,反對對個人歌功頌德的方針"繼續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制度。
"八大"在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正確的思想。
黨的"八大"召開時,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才七年,經驗不足,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備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確路線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貫徹下去。但是,"八大"的輝煌成就在於:面臨國內形勢和任務作出的判斷,同時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經濟建設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閃耀著不可磨滅的光輝。

Ⅹ 八下歷史重要事件的意義和啟示有哪些

你這是哪個版本的?

閱讀全文

與八下歷史的理解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